Ⅰ 经典推介 |《白丝带》:凶手不是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
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
——梅茵
当恶行不知不觉间成了习惯,并且,当这习惯不仅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人,世界会变成如何恐怖的样子?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部经典悬疑影片——《白丝带》。这是一部奥地利德语影片,以旁观者视角,极为冷静地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战前夕某个小镇上的一系列诡异凶残的故事。
上映于2009年的《白丝带》周围已经多是色彩斑斓和3D等技术,但它偏偏选择了黑白胶片。看似纯粹干净的黑白画面诉说的却是灰暗阴冷的人性以及令人细思极恐的未来。
《白丝带》由克里斯蒂安·弗里德尔、伯格哈特·克莱斯纳、乌尔里奇·图克尔等人主演,迈克尔·哈内克导演。电影除了横扫当年的德国电影奖,还曾获第62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2010年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该片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是话剧导演出身,这给了他为电影构筑宏大框架的能力,《白丝带》等多部电影都采用了多线多空间叙事。哲学和心理学背景又令他有更深入探寻人性的能力。
早年的“冰川三部曲”、《荧光血影脊誉》、《大快人心》等,都是哈内克自编自导的作品,他以冷静手法剖析人性和现实的恐怖悬疑电影开始为人所熟知。新世纪,哈内克的影片《未知密码》、《钢琴教师》和《隐藏摄像机》在各影展上收获颇丰,使他迎来事业的高峰。而《白丝带》更是成为了哈内克最重要的代表作。
电影《白丝带》的故事发生在1913到1914年间德国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借用一名乡村教师的眼睛,探寻一系列诡异事件。
本地医生骑马回家时,被路上的绳子绊倒受伤,嫌疑指向了克拉拉、马丁和一众孩子们。
地主的儿子被人捆起来,拿鞭子抽了一顿。而他失踪前又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
失火、死亡、虐打等一系列残暴地杀人伤人事件,似乎都与可爱的孩子们,若有若无的联系起来。
究竟是孩子们的疯狂报复,还是大人们的自取其辱?
影片中,白丝带是一个重要意象,被怀疑的孩子们必须带上它们。
白色是纯洁的颜色。本是为了要孩子们远离罪恶,但讽刺的是,却成了罪恶的标签。它没有像当权者所期待的那样终止罪恶,反而可能招致罪恶。
那个扭曲的时代,没人会考虑不信任和严酷地体罚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多少伤害。正如没有人会考虑到极致的纯洁,反面也许就是罪恶。
牧师和男爵等人打着正义旗号,戴着虚伪的假面具,实际却是有强烈控制欲的乡村霸主。小镇上充斥着父权主义和严格细致到近乎变态的规条。牧师家的吻手仪式就是其中之一。畸变的时代下,人性的丑恶在这些表面光鲜的权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给上帝一个机会了解我,但他没有,我想他是喜欢我的。”马丁说。
电影中小男孩的这句话充满了渴望游纯,对爱和信任的渴望;同时也充满冷漠,是对所有一切都彻底失望之后的冷漠。马丁的这句话是女工被杀后教师偷听到的,将残暴罪恶与淡淡浅浅的独白放在一起,尤其显得意味深长。
德语是三亿多人使用的母语,被誉为世界最严谨的语言之一。对我来说,可能因为不熟悉,观看除英语之外的外语片始终有点不适应。
不过这部影片是个例外。德语的严谨刻板与《白丝带》死气沉沉而又压抑神秘的氛围出奇地合拍。活泼跳跃的音乐又与深沉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语言和声音一点点地在人心上跳跃。
作为故事线索的乡村教师,也是电影《白丝带》的一大亮点。他是影片灰暗基调中唯一明亮温暖的一部分。
他温和、善良、敏锐、悲悯,也疼惜孩子们,对他的未婚妻伊娃充满爱和尊重。未婚妻伊娃出现的不多,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教师是这样来形容伊娃的,“苍白的脸,羞赧却率真的个性”。
但身处那个时代的那个地方,他们的纯粹爱情,难免会蒙上阴影。比如男爵的嘲讽和奚落,伊娃父亲的阻挠。并且,最终被简单、平静地扼杀掉,像石子沉入湖底后的湖面,再无波澜。
最终在一步步的探索之后,对乡村的失望让教师选择离开,然而究竟谁是事件的幕后黑手,教师带着疑惑,观众也是。
《白丝带》的开放性结局也许要说的是:凶手不是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毕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电影《白丝带》是否有战争和政治隐喻樱磨段,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白丝带》所挖掘的人性和时代黑暗面的确令人胆寒。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故事,也都有不同地感动和悲哀。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吧,感受现在,感受美好。
Ⅱ 欧美的经典电影片段:半夜禽兽父亲侵犯女儿,正好被小儿子看见了电影名叫什么
你说的这个应该是《白丝带》吧!第62亩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电影的重要时刻”可以关注看看,里面搜集了大多电影经典片段,dydzysk,账号名字起的真是复杂,好像是汉字的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