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杀生电影有关女性观后感

杀生电影有关女性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4-13 00:19:28

1. 电影杀生讲的什么意思

影片中的伏笔与回应数不胜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1.钥匙与庙 一共三把钥匙,两把是用来开启小孩手脚上的锁,一把开启那个庙门。先说庙。庙里供奉的是一尊佛像,而这个庙便是黄渤所饰演的牛结实的寄身之所。只有他,才能打开庙门。我认为,牛结实便是一个“佛”的化身。从救寡妇,到输血,到为儿去死,他一直在牺牲。影片又叫杀生,杀生是佛门用语,佛门第一戒律便是,不能杀生。 钥匙不但代表了他的身份,更代表了他的作用。牛结实本身,也是一把钥匙,让他们走出封建迷信。 2. 地震与祭司 震了好几次,但貌似都是有惊无险,直到影片那个圆球巨石才姗姗来迟的滚落山崖。看似是天灾,其实在我看来是表现的人性的坍塌。 黄渤第一次拿石头砸自己,开始震。 当村里面的人决定杀他的时候,又震了。但我知道,这些事情都不会让那块石头落下,直到最后,人们开始祭司,石头终于砸落下来。 原因很简单,杀生,欲望都是可以原谅的,而可悲的是,周而复始。封建无法连根拔起,村里的人因牛结实的离去毫无改变,这才使得巨石滑落。 3.孩子与傻子 始终站在牛结实这边的只有两类人,一群黄口小儿,一个全副武装的傻子。两种这世界上纯真的人。能操纵这两种人的,自然是最神圣的人。 4.捣蛋与归还 牛结实在最后将过去偷过的一件件物品挨家挨户的归还回去,从这里,我看到了他的用意。 他捣蛋,但却准确记着每一件物品的所属人。之前说过,牛结实本不姓牛,姓马,他的父亲是过路的商贩。那与此说来,他就是个外来户,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和大家有联系,他想融入这个小社会而已。 以上是我所看出来的小“内涵” 还有些并不知道如何解释的问题,也在这写下来 5. 八音盒。为何一直在放生日快乐。 牛结实死,它出现;寡妇不再守寡,它出现;医生在发现尸体的时候,它还出现。怀疑是一种重生的寓意。 6.黑袍 村里人为何都穿黑袍,是见不得人的表现,又或者是象征着宗教控制着村庄的 总的来说,片子就是说的人性,封建迷信,插叙的拍摄手法让人看起来有些吃力,但是是近年来拍的不错的国产悬疑片~

2. 《杀生》——杀人者,人恒杀之

从传统意义上讲,牛结实不是个好人。

调戏妇女,刨人祖坟,夺人财物,他没干过一件正经事儿。

他不犯法,不越界,不杀生,但人人怕他,恨他,恶他。

他唯一的特点是活泼泼的与众不同,这就是他必死的理由。

我在豆瓣和知乎上看到很多评价,夸的多,骂的更多。夸的不说了,只说骂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提高提高自己的认知。

骂这部影片的人基本上有两个突出的观点,一个是说《杀生》很抽象,看不懂,乱的无章法;另一个是说牛结实这个角色用力过猛,成了众人厌弃的人物,不足以担当影片意欲表达的主旨。

乍看有理,实则无理取闹。别急着反驳,咱慢慢理理

这两种批评一条指向影片的故事叙述,一条指向主要人物的角色设定,它们是不是确实有问题呢?

问题是有的,这个不容否认。

就整体情节来看,很多地方说不通,比如镇民为什么不直接杀?怕犯法?一个宗族社会,族长杀个德行有亏之人不是难事。既然能让寡妇沉塘殉葬,就没有杀不了牛结实的理儿。又比如,任达华饰演的医生很奇怪,他是谁?来干啥?为什么?没有一个立的住脚的理由。村民们集体撒谎,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即便是两个人,你也不能断定两个人都能可靠。而让一帮人共同欺骗一个人,露不出马脚绝无可能。更何况,牛结实不是笨人,而是浑人,浑人必有机智。所以能骗他骗到自己以为自己得癌,是在侮辱观众智商。

我说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自毁城墙,而是想说明一个事实:你想看一部电影还是纪录片?你想享受艺术还是感受现实?

《杀生》是一部颇为艺术的电影,而不是纪实的纪录片。

大体情节叙述相对完整,能让观众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节奏性,这对一部作者影片来说,够了。

诸位要是觉得不对,可以去翻翻书,看看哪本故事性书籍是没有逻辑错误,细节全部真实可感的,如果有,那就不是书,而是史。但即便是史,也不可能做到。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还是一贯的思路。你不能把牛结实作为一个人来看,你要是把他作为一个人,那这个影片不仅不文艺,没深度,而且恶俗,低级,下流(虽然人类本身如此)。

牛结实所代表的是一股子活泼泼的生气,是种不同于主流的强势力量,像一条山败陵在金枪鱼群里的鲶鱼,维持着金枪鱼的活力。有人说他的形象是一根男性生殖器,我不能同意。生殖器除了性功能和排泄功能外毫无意义,但牛结实不然,他是一潭死水里的流水,是沉默里的声音。

余男真是性感,很多人吐槽戴美瞳,我觉得无伤大雅,因为我这种粗人根本看不出来。我只看到一个哑女所释放出来的全部女性的性感,这种性感无关情色(有撒谎之嫌),全在美感的享受,其自然风韵,雅致不慌张,少有!

黄渤演技没得说,与余男一场床戏,男性的阳气显露一丝,与小骨头地性无能形成了鲜明对比。余男则与保守封闭但内心饥渴的枯孝幺婶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个对比,构成了思想的两级,一级是美的,力量的;一级是丑的,懦弱的。暗讽了那些表面人五人六,满口道德文章,私下里却男盗女娼的伪道德,伪高尚。

牛结实往水里放了发情药后,全镇人民随之来一次性解放,这可以说是极大的盛事,因为它释放了人类的天性,这在逗戚社会发展角度来说,无异于一场革命。

饮食男女,人性本然。若这一举动是个人的,我们就说他是混账王八蛋,如果是社会性的,我们则会为之找借口,带上一层遮羞布,来证明人类的光荣伟大。但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性解放从明朝开始就有,学过高中历史的都应该知道,李贽就是这一运动的忠实推动者,倡导者,再远一些更是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我们在这里不做赘述。

我不知推崇这种性解放,而是推崇释放自己压抑的内心。“存天理灭人欲”的腐朽残渣,早就应该扔进火里。

牛结实不在乎虚无缥缈的伦理规范和长生的荣誉,他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命。

余男要沉塘时,牛结实把她从河里救上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带走;村里没有人会去娶一个寡妇,牛结实偏偏娶;牛犊子结婚时,牛结实刨了人家的祖坟,把金银拿出来送还给牛犊子。凡是不符合长寿镇的传统规范的事儿,他挨个儿做了一遍。

祖爷爷弥留之际,镇长等人守着他,想尽一切方法让他活过一百二十岁。这种行为看似像是尽了一份孝心,其实是不人道的。

牛结实来了,给祖爷爷带了酒。

祖爷爷很开心,喝了酒就笑着走了。

牛结实也很开心。他没有理由不开心,他解放了一个灵魂。

牛结实的理念很简单;人不要刻意追求多大的寿限,关键是要活出质量。

有人说,人生一世,有人过长短,有人论黑白,有人争高低。

可在生命中,长短这个话题其实最无意义。

几乎所有的影评都说村民二字,实在谬误!

在一个镇子里,与所有镇民对抗,牛结实才有其意义。

镇是一个成型的社会系统,不仅有最高的权威机构,还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有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有长久形成的心理模式。在这个语境下,电影的展现空间才一下子出来。

村子太小,县又太大。镇子,刚刚好!

按我的理解,牛结实应该牛逼到底,硬到底。但是影片最后认输了,这绝对是一个败笔。

有人讲了,《杀生》不杀牛结实还能叫杀生么?能叫!心理的期望比实际行动更有张力,杀的动作完成了,杀的意义就结束了。如果就这么拖着,杀心杀气杀意热腾腾,就是死不了!绝对又是另一种惊喜。

可惜了,牛结实死了,死在众口之下,死在心理之下,死在父爱之下。

影片最后刻意让牛结实改过自新,叩头,还债,赴死。全无道理,这样一个人不能做父亲,这样一个人不会低头!

我还是要讲,这样的东西不能是一个人,而是一股气,一种精神象征。永不服输,永远生机勃勃,永远昂扬向上,睥睨天下。你可能未曾谋面,他一定影响过你。

《杀生》的最后,余男带着牛结实的孩子走出了群山。老族长因癌症病故,在类似邪教活动的葬礼上,大地震爆发,男女老少无一幸免。

包括任达华扮演的医生,包括苏有朋扮演的医生,都埋在了群山之中。

杀人的人全部死亡,长寿镇成为一个黑色笑话。至于任达华的死,有些人没注意,有些人不理解,其实牛结实一开头就说过了:

你欠老子一条命!

另:片中的八音盒和钥匙也有很丰富的象征意义,因篇(zuo)幅(zhe)所(tai)限(lan),暂不分析,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留言区留言,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都可以一起聊聊~

3. 杀生影评专业分析

《杀生》是一部没有拍成功的好电影。它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导演管虎的野心太大了,大到超出了他的驾驭能力。他想要在一部电影里涵盖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至于最后呈现出来的只是这些思想的碎片,转换成各类隐喻散落于影片各处。《杀生》的这些隐喻为影评人提供了大量的阐释空间,让他们可以长篇大论地尽情挥洒,释放解读的热情,但是却没有给普通观众带来一个好的故事,以满足促使他们走进电影院的基本冲动。

管虎从处女作《头发乱了》开始,就毫不掩饰地宣告了自己在电影上的野心:对束缚人心的庸常现实的批判、对生命意义的追索、对荒谬历史的诘问……但从这部片子开始也暴露了自己的缺陷:缺乏驾驭这种野心的能力。他似乎缺乏把自己巨大的想法,转换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只能在影片中用一些彼此之间毫无逻辑可言的生活片段,建构起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从乐队排演的旧仓库,到女主角在医学院的课堂,再到人潮涌动的北京街头,甚至到主角们记忆中的胡同……正是在这些片段中,管虎把自己对社会的批判转化为摇滚乐中的愤怒,把对历史荒谬性的揭示转换为女主角寻根的失败,把对生命意义的探求转化为男女主角在胡同里和医院过道中没有目的地的狂奔,而衔接这些场景的则是女主角同样缺乏逻辑的、如诗般的内心独白。但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管虎用这些碎片营造出了一种真诚而感人的氛围。尽管这些与青春相关的心理和情感:不安、冲动、迷惘、怀旧、理想主义……早已沦为一种俗套,但在任何时代都会具有动人的力量。

快20年过去了,人到中年的管虎,仍然没有解决他的野心和表达能力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于是这一矛盾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同样野心勃勃的新作《杀生》之中。管虎一直公开表示,关于《杀生》,观众感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什么。但他同时又在电影海报上予以提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心由境生”。可见,这两句话其实就是导演的重点所在。《杀生》的主角是黄渤饰演的农民牛结实,为了揭示这两个平行的主题,管虎分别引入了两位叙述者:任达华饰演的外来医生和苏有朋饰演的本地人牛医生。

在任达华叙述的故事里,牛结实的举动可以有两种理解。从村民也就是世俗社会的角度看,牛结实是一个作恶多端的泼皮无赖,他白吃白拿、调戏妇女、掘人祖坟、玷污圣水、偷窥人家房事、在饮用水里乱撒春药……严重扰乱了长寿镇的正常秩序。但在任达华这个外来医生眼里,牛结实是一个反抗社会束缚的“狂人”,他将内心的善良、生命的激情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以一种怪诞的、世俗社会不能容忍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变成了自由与生命力的化身。在这一点上,《杀生》延续着《头发乱了》的主题,只是农民牛结实相对于女大学生叶彤,少了思想层面的纠结,却多了能产生实际效果的行动力。而这种行动力对于社会来说则是破坏性的,于是,人们群起而欲将牛结实除去,鲁迅的《狂人日记》似乎也同时浮现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管虎似乎也没有办法把它说好。打破现在与过去的时间区隔,在过去与现时之间不断穿梭的叙述方式,放在30年前,当然是一种创新,但在先锋文学已经过去很久的21世纪,在一部电影中,导演还玩弄这样的叙事花招,是不是有些过时了呢?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讲,完全没有这么折腾的必要。影评现实与历史交替呈现,往往是为了表明两者之间的互渗关系,但是在牛结实死后,医生背着他的尸体重新造访长寿镇,除了刚开始人们误以为他又活着回来了,因此引起一阵不必要的恐慌外,牛结实这个以前人们烦恼的“中心”,在其死后似乎就从人们的生活中被完全摈除了。既然形式没有获得内容上的支撑,那就只能沦为毫无意义的空壳。管虎背负着这副花哨的皮囊,把一个故事讲得四分五裂,制造出观众理解上的障碍。

但也正是在这些碎片化的故事中,管虎可以任意设置隐喻。把他所有关于社会、关于生命、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关于世界、关于意义……关于一切宏大主题的模糊概念统统设置在点到为止的隐喻中,解读与阐释的任务都交给具有哲学家头脑的影评人。“《杀生》是一部多义性的电影,不同的人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管虎从一开始就在诱惑那些自以为高明的影评人,诱惑他们把他自己用影像说不明白的东西都讲出来。这是管虎的狡诈,也是他驾驭不了自己野心的无奈。

而在苏有朋扮演的牛医生的故事里,主要讲述了牛结实如何走向死亡的故事。这部分围绕牛医生团结村民编造谎言的计谋如何实现,又是如何把牛结实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渊而展开。当牛结实面对村民个体作战,当戕害的势力只是分散的时候,他是不可战胜的;但是当这些势力聚合起来变成一种统一的力量,变成一种生存的整体境况时,再强大的心也会崩溃。因为这时他面对的不是一个有形的战斗对象,而是一种无处不在,但是又无法捉摸的庞然大物,包围着你,但当你挥拳的时候,击中的只有空气,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但由于此处的叙事者是牛医生,在这个限制的视角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牛结实如何身处谎言的包围,在自我怀疑的深渊中越陷越深,以至无法自拔,但是我们看不到牛结实走向死亡时的感受,看不到他在受困于这个众人摆下的“无物之阵”时的无奈,我们只能从黄渤时时仰望天空的眼神,看到他对世界的眷恋;从他把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盒放在棺材上,感受到他对生命的不舍。当然,管虎还采取了一种最直白的方式,用反复出现的“心由境生”四个大字,告诉观众牛结实的死因。在这些散落一地的隐喻中,管虎实现着他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梦想。

当马寡妇抱着牛结实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时候,长寿镇的天空开始坍塌。这个孩子的自由是牛结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他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把儿子放到了光明的外面。到最后,鲁迅的幽灵仍盘旋在管虎的意识中——“救救孩子”。

杀生影评(二)

文/梁恺

昨天看了管虎的《杀生》。影片一如既往地贴着带有“管虎作品”标签的黑色、震撼与张力,充满了对于人性与社会的审视与思考。

影片的风格依然是粗粝有力的,整部影片中处处充斥着苍老与丑陋:从不断发生山崩和地震的小镇,到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村民,再到满脸皱纹或雀斑龅牙的一干老少男女。除了余男后背的裸体,你几乎看不到什么“美”的东西——而她还是个本应被溺死的寡妇。这种粗粝与丑陋恰恰也是导演力求表现的一种质感,即在一个这样的以年龄为最高GDP的“长寿镇”里,“青春”、“美”和“欲望”是否还有合法存在的空间呢?

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情节上的巨大转折(对管虎来说,这种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显然只是“叙述”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实现“故事性”或“商业性”的一个必备环节,其背后潜藏了更重要的“管虎式内核”),而是片中时刻不忘的每一个细节的隐喻。这些隐喻隐蔽而又精妙,时刻映照出古老并且正在上演着的现实,让每一个经历过类似现实的观者在看完后能有所思索。可以说这部影片除了一些必要得不能再精简的商业元素,剩下的就是一部由象征、符号和隐喻构成的民族寓言。当詹明信提出“民族寓言(国族寓言Nationalallegory)”时,主要将其界定为后进入现代化(第三世界)的国家或民族的一个特定现象;从《杀生》里,我们不难看出像《让子弹飞》那样对于第三世界革命的时代性的暗示,但是管虎这次超越了单一民族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把解剖的手术刀对准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和困境——当然我承认,有些民族和人群在这种困境里陷得特别深。

下面我就说几个给我印象比较深的细节,并且做一下个人的解读。

首先,影片的开头是一个纯粹想吸引人眼球的情节。但实际上我刚看到黄渤从麻袋里露出头来就觉得很狗血:一个人被打了那么多棍子,扔下百十米的悬崖,又被车碾,连块青都没有?但影片看到后来才渐渐理解,这种设置其实只是情节上的噱头而已——你总不能要求卡夫卡去花太多功夫描写吃喝拉撒吧?——艺术应该只负责发现和展示最高的“真实”。但是至少这样的一个开头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而且这个插叙式的设计为后来的叙事增添了一定的商业化原素。

其次,关于长寿镇的诸多隐喻。

1.长寿。长寿镇可以说是十分贫穷:贫瘠的地貌,险恶的自然环境,灰头土脸的镇民。但就是这样一个镇子,却因为盛产“寿星”而远近闻名。乡长(记不太清了,也许是县长)家里那张布满灰尘的“百寿图”就凝聚着这个镇所有的好名声。年龄(数字)可以说就是这里最漂亮的GDP。当然,反过来说也成立,即GDP其实不过是一个“好看不好吃”的数字——为了打破长寿(数字化)的纪录,祖爷爷要在身上插满各种管子,努力地在死之前多挣扎上几个时辰。另外,镇子里说话最有分量的人都是老人,这个情节设计恰恰讽刺了“老人政治”——长寿镇最自以为傲的东西,并且也为整个镇子麻木、无能、老态龙钟、几乎停滞的氛围做了很好的铺垫。

2.寡妇。片中的寡妇是个哑巴,但是在这样一部“审丑”的片子里,她拥有令人惊羡的肉体。正是这样一个存在,使得她与大多数镇民的衰老、“正常”与循规蹈矩形成了鲜明对比。寡妇年轻美艳,但是却不得不面对被殉葬的命运。这一方面是由于镇里的习俗,另一方面是否也与她的“哑”有关?当一个人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时,也往往意味着她失去了为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力。这一关于“哑”的隐喻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言论自由与保障公民表达意见的权利。当一个人无法正常地表达时,她的生命如何被尊重?无论是专制社会还是民主社会,这样的问题都一直存在,只是涉及的对象和程度不同罢了。在本片里,管虎很“仗义”地设置了一个“英雄救美”的情节,让牛结实救下了险些溺亡的寡妇。而且当寡妇的裸体面对那些侮辱她的村妇时,她真实的肉体是那样的光亮,把其他女人的卑微和粗陋暴露无遗——那一刻,大家都是赤裸的。在影片后半部分,怀孕的寡妇又时刻展现着母性的光辉,同时也让牛结实的死不显得那么悲怆凄凉。可以说这个角色的设置是片子的一大亮点。

3.肉体与性。这是解读本片的一个重要部分。镇子里的肉体符号主要分为这样几种:首先是牛结实这样年轻气盛的“泼皮”,“性”在他那里就是赤裸裸的、大胆的、真诚而不加掩饰的肉欲。其次是寡妇,尽管拥有美艳的形体,但是仍然受镇子里观念的束缚,不敢或不能主动追求性爱,但当受到来自其他同镇女性的侮辱时,她也绝不低头,而且敢于为了牛结实这个肉体上的“丈夫”从精神和身体两方面进行奉献。第三个是幺婶夫妇,一对总在努力圆房却始终要面临不举的夫妻。这对夫妻恰恰是关于长寿镇对个人正常欲望压抑的最好隐喻:当惟老人、惟年龄的统治笼罩在镇子里时,性交和勃起也成了一种奢侈。他们的遭遇也为后来牛结实投放催情药做了最好的注脚,说明了牛结实在多次恶作剧式的偷窥之后决定“帮他们和全村中青年男女一把”。第四个是一个隐含的肉体,即镇中老人衰老的身体。这种衰老除了能换回“好名声”以外,不会给镇子的未来带来更多好处,相反,懦弱、多虑、无能和自我压抑和压抑别人恰恰是这种“长寿”最好的体现。在影片的色调上,管虎从始至终也特意强调一种压抑感,一直到最后一幕的出现。可以说整个长寿镇就是一个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躯体,牛结实的调皮捣蛋是这个“活死人”唯一的生气。

4.孩子。孩子的出现表明了人性当中的天真和尚未被完全驯服并玷染了衰老的真诚。关于孩子的细节,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是说实话的胖孩子。“牛结实,他们都在唬你嘞”这一句话揭穿了皇帝的新衣,但说实话的结果可想而知——被套上脚镣囚禁在地下室。孩子被囚禁的镜头在片中出现了至少两次,这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个莫大讽刺。第二点是众多跟随牛结实玩耍的孩子。他们不害怕牛结实,和牛结实一起撒尿,一起捣乱,一起去医生那里“抄家”。但是他们也害怕。在被告知不能和牛结实玩以及要演戏之后,他们见到牛结实时终于哭了。这哭泣与其说是害怕牛结实,到不如说是害怕“演戏”,害怕父母,害怕于无形扼杀童年与纯真的“长寿镇”。孩子们的真实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诲”下慢慢走向苍老。在几千年专制的长河里,当我们意识到童年的早逝时,往往已经无力挽回。

5.两个医生。任达华和苏有朋饰演的两个医生是情节转折的重点。苏有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最终导致了牛结实的死亡;任达华力图寻找真相并且为牛结实完成了最后的救赎。在现实中,这样的人物并不多,但也是必不可少的“红线”式的人物。苏有朋甫一出场的英气与最后狼狈相的对比,充分展示了导演的立场;任达华不仅解开了谜团,最后形象上的转变也完成了对于牛结实精神的继承。尽管长寿镇最后的出殡依旧让我们难以看到改变的影子,但任达华意味深长的一笑却告诉我们希望还在。

6.其他镇民。看似忠厚实则奸诈的肉店老板、一味维护老人秩序、为了“演戏”提前结婚的青年人、3月天大雨中起舞和送葬队伍中表情麻木的青年人、殴打侮辱寡妇的妇女,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镇民日常状态的肖像。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导演去哭天抢地的谴责“高压统治”“专制”这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展现了类似于鲁迅小说中“黑衣人”这样的群氓,通过表达一种无意识的戕人与自戕,矛头直指几千年的专制文化,富有极强的反思力度和批判性。

7.牛结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式的人物。在影片开始,我原以为片子会像《让子弹飞》或《鬼子来了》那样讲述一群懦弱的老实人不敢反抗、不知反抗、不会反抗,最后反抗成功的故事,但管虎罗生门似的叙述还是让我有喜出望外之感。正如宣传海报上所说:“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医生的讲述把一个原本公认的受害者瞬间转变成了害人的原凶,这很让我感到些鲁迅《呐喊》的意味。牛结实前半部分的“作恶多端”都在后半部分变成了这潭死水里的微澜,是他的童真和种种恶作剧让镇上有了一丝生气。但这种“生气”显然与长寿镇老迈压抑的氛围格格不入,因此也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而牛结实主动选择了死亡也显示了他在与镇子的斗争中最终败下阵来。一个“真人”是敌不过众多“假人”和“愚人”的。不过他最后为了孩子而作出的牺牲让我想起了老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斯巴达克斯》的最后一幕: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斯巴达克斯牺牲了,但他收获了孩子不再为奴的希望。他是最后的胜利者。在《杀生》中,最长寿的其实是牛结实,因为他的精神没有死,他用自己主动求死的意志换回了理解与新生。

第三,村民的反应。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还在感叹镇民的善良与懦弱,居然几十年都不能找到对付这个“泼皮”的办法,还要求助于外援;后半部分却变成了对他们的蔑视与同情,同时也思索着这样的局面到底是个人还是制度造成的。结论是当专制与蒙昧成为习惯时,每个人都在自觉地维护这种状态,并且害怕被主流所抛弃。《浪潮》中描绘的极权主义实验以及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又一次得到了展现。当然,我相信除了牛结实、寡妇和孩子,镇上还一定有不甘于在这种窒息氛围中被扼杀的人,但是他们的声音太微弱,而且还一再遭到威胁,比如牛医生说“不会演就闭嘴!”。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这种“不会演就闭嘴”的闹剧一再重复上演,可悲的是我们还习以为常,直到最后终于学会了主动“闭嘴”。

影片看完,我也听完了一个叛逆者寓言般的叙述;这叙述,曾经来自鲁迅,曾经来自北岛,曾经来自王小波,在这次的109分钟里,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结局来自黄渤和他背后的管虎,也来自于几千年的历史和绵延着的现代,更来自于一颗颗蒙昧而不自知的心。如果说房龙的《宽容》带着一种对人性冒险精神的赞叹和褒扬的话,《杀生》则更像是对人性内心深处的愚蒙与衰老的一种绝望的反叛:尽管反叛,但已绝望;尽管绝望,仍要反叛——先于时代走出丛林的英雄都是异端——人生的悲剧性与伟大也正在于此。所有的喜剧都是梦,所有的悲剧都是寓言——至于悲喜剧,我想,那就是“现实”。

杀生影评(三)

在大陆电影中,本部影片从内容、风格、镜头、寓意等角度看都是一部奇葩,可谓中国式cult片。它令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

本片讲述了乡村医生来到一个古镇治疗治疗传染病,却因男主角的死开启“犯罪现场调查”。(www.lz13.cn)首先此片有悬疑、惊悚的基因,男主角因何而死是贯彻整部电影的主线,通过村民讲述、小男孩揭秘和医生自我推理等逐渐揭示了男主角的生前全貌:一位与古镇格格不入的小恶霸,屡次破坏镇规,遭镇里人痛恨。在留洋医生的指引下,村民开始了对男主角的集体谋杀。其次,本片有cult基因,不论镜头快节奏的剪切、穿插叙事的风格、村民宗教式的生活都表现出此片与中国传统电影的格格不入,本片在中国电影的位置,就像男主角在古镇中的角色,仿佛在沉闷的舞台中嘶吼着自己的朋克音乐。再次,本片并不肤浅,男主角手中的钥匙、伴随左右的音乐盒、地震、催情药都藏着小寓意,而古镇的生活状态、男主角的性格行为、集体的“杀生”都藏着大寓意。最后,影片里还有一个爱情故事,无“恶”不做的男主角和险遭集体“杀生”的女主角相爱,男主角用恶霸的方式爱着,女主角用传统的方式回馈。另外说句废话,本片有黄渤的影子,紧张不失调侃,严肃不乏对平淡的戏谑和挑战,除了导演的新意,黄渤的表演是本片另一大看点。

本片的叙事风格最引争议,个人认为导演似乎用力过猛,故事讲得吸引眼球却略显混乱,也许这只是导演个人对电影新风格的大胆尝试,希望在管虎的下部影片中看到同样精彩而更为清晰的故事叙述。

本人臆测:“杀生”是相互的,村民杀了主角的生;究其动机,是主角杀了古镇的生。男主角被杀死的是性命,古镇被杀死的是传统。男主角刀枪不入的身体最终抱病而亡,古镇的传统因一个小流氓、一个本该作为祭品牺牲却活下来的女人(生下男主角的孩子)、一溪“春药”、一个策划杀人的留洋医生而脱离了人性的麻木和唯一“值得称道”的善良。最终,随着巨石的滚落一切消失在茫茫的时空中。

4. 电影《杀生》到底讲了什么

电影《杀生》讲述了一群人如何联手杀死了一个“不合规矩”之人的故事,折射了各种乌合之众性的民族集体心理和潜藏的人性心思及人性复杂面目,甚是耐人寻味的故事。

《杀生》的故事很残酷,比《斗牛》更进一步地展现了导演管虎对人性和社会的思索,甚至可以说是管虎这么多年作品里最锋利的一部。

杀生其他情况简介。

该片除了黄渤的演技可堪一表外,最难得的是管虎操控下的小镇群像图,每一个人物脸谱都那么栩栩如生。川籍演员王迅饰演的油漆匠,老实木讷,但在“谋杀”黄渤一事上成了中坚分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可怕老好人的角色。

不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管虎的老婆梁静,这位在“五一档”演技大爆发的实力派女演员,本次塑造的刻薄尖酸的主妇娜依一角,可恨可怜又可爱,让人看得牙痒痒却又欲罢不能。还有女主角余男,她饰演的哑巴寡妇一角则承载了导演管虎对女性弱势角色的同情和连绵。

阅读全文

与杀生电影有关女性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港三大电影节 浏览:225
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名字 浏览:738
老鹰与鸡电影完整版 浏览:946
结局让人震撼的悬疑电影 浏览:245
2020年泰国最新剧情电影 浏览:25
爱情公寓大电影人物张起灵 浏览:71
带海字五个字的电影名字 浏览:718
经典优秀英文儿童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451
熊出没大电影哪些 浏览:245
1980年台湾电影楚留香传奇 浏览:765
校园欺凌感人好看电影推荐中文 浏览:587
电影龙虾警察的导演 浏览:336
台湾电影里派对最多的 浏览:399
三架幻影迫降的法国电影是什么电影 浏览:158
一部美国电影讲的逃亡 浏览:243
悲伤逆流电影图片 浏览:655
泰国很感人的电影插曲w 浏览:528
不知道名字的国外电影 浏览:839
有部老电影主角叫李真 浏览:904
金木水火土忍者的一部老电影 浏览: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