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念念观后感范文
电影《念念》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念念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四月的尾巴,看了一场不那么“堕落”的小众片。似乎是为了印证豆瓣上的这个小众影片的评价,东方红万达电影院里连一张海报都没有找到,排片更是少的可怜,连放映时间都因为上一场电影而推迟了50分钟。许多观众也放弃了看完的念头提前离场。可是片子和观众玩了一场小把戏,浓浓的思念和正能量只有看到最后才能体悟。
印象中最美丽的就是这片海,这片小美人鱼一直想冲出去的海。海的一边是家庭,没有爱情的婚姻。另一边,是极度渴望的自由。母亲选择了自由却放弃了一个孩子,正是这样纠结的选择造就了孩子们心里的创伤。哥哥胆小懦弱,只能偷偷地藏起被爸爸烧毁了的妈妈的衣物,妹妹精神抑郁,一直活在妈妈难产的阴影里。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因为这片海,便有了希望。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育美(梁洛施 饰)发现自己怀了男友阿翔(张孝全 饰)的孩子,但因为过去父母离婚后,母亲(李心洁 饰)难产而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让她迷失了方向。育美几次想找阿翔商量,但梦想成为奥运拳击手地阿翔正因为眼疾的关系,濒临被禁赛的命运,不甘心失败的他,每天如着魔般练习,却不知不觉冷落了育美。育美思考再三提出分手。
育美的哥哥育男(柯宇纶 饰)从小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出事后,渴望家庭温暖的他终于鼓足勇气,外出寻找失去联系的妹妹。
影片用了非常奇幻的手法,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
时光错乱的酒吧,小面馆里儿子和母亲的重逢,海滩上钓鱼却“看到”遭受海难的父亲。长大了的孩子们心里的阴影正在被爱融化。前30分钟的各种“堕落”在这里慢慢看到了希望。他们懂了,父母不是不爱,是爱的深沉。还来不及多看看孩子,已经不在了。这些镜头慢慢铺开,满荧幕都是浓的化不开的思念,爱满满的,却又让人心酸,失去了的幸福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吧。
《致青春》里最美的女孩车祸死了,《匆匆那年》美丽的女主被猥琐男糟蹋了,《何以》里何以琛和赵默笙分别了7年才修成正果,似乎所有的爱情故事背后都是忧伤。仿佛没有这些元素,青春就不是青春,回忆就没有了意义。错了,错了,青春本该是幸福的,本该是纯净的。影片仿佛要纠正这种错误,公交车祸上邻座孕妇的宝宝意外早产,育美陪着孕妇走完了生产的全过程。新的小生命降临,让育美有了新的觉悟。不再颓废,不再害怕,勇敢的生下了自己的宝宝,出了自己的书,和阿翔幸福的生活。故事的最后,哥哥看到妹妹的书,两个人终于找到了彼此。
看到最后,才明白了,懂了,就感动了。思念的力量会让人幸福。
梁洛施在《念念》里质问:“我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是一开始就注定会变成这个样子,还是我们做了什么,结果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这种面对历史和命运的无力感,瞬间戳中了我的心窝——作为一名“陆客”,我在看《念念》时始终体会到的那股无力感,终于在这句台词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念念》所带给我的那种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奇特疏离体验,甚至让我想起1942年冬天德军第6集团军士兵写的家书:“斯大林格勒就在我面前,但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就像片中的绿岛之于台湾,一个台湾人人熟悉但似乎又很陌生的离岛;当然,也更像现实中的台湾之于大陆。
这种无力感也弥漫在剧中的角色身上,育美(梁洛施)、阿翔、育男,他们每个人都与自己的父母(家庭)疏离了——从剧情上看,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尚年幼时就主动选择了缺席,于是,他们的今天变成了这个样子。
张艾嘉通过青年一代的视角回溯了台湾近世的社会变迁——曾经的绿岛政治犯,原来与育美的母亲有着一段不伦私情,时下则变身为一位绿岛作家,时过境迁之后,跟育美相逢,昔日情人的女儿还是咽下了秘密,让这位有光环的老男人继续保有他的光环。
阿翔的父亲是个海员,阿翔戮力苦练拳击,无非是想求得父亲的认同,但父亲在自己的成长中始终缺席,阿翔只能在想象中与父亲对练,歇斯底里般的完成对父权的膜拜祭仪。
育男在母亲和妹妹出走绿岛后,独力来到台湾本岛打拼,同时面临着大都会与离岛家乡间的无尽牵扯。那个昔日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之岛,现在已成了云淡风轻的旅游景点,小小的绿岛,无法及时救治育男的父亲,也承载不了育男的职场理想。而育男这个角色,正是在金融风暴后承受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当下台湾青年的真实写照,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育男辛苦打拼,也只能在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姑且取暖,只能在想象中与母亲重逢……
陈文茜在《树,不在了》一书中对于台湾当下的世相描摹,简直就是对《念念》最好的读解。所谓“台湾对不起年轻人”的文锋,不正是落在了育美、育男和阿翔们的身上?陈文茜也提到,在经济低迷的时代,“年轻人疏离”已经成了亚洲社会里普遍的集体症候,老一辈的人甚至认为世界已经分裂成了“他们的”和“我们的”,这不正是《念念》所传递出的思绪?——透过几位青年主角父母的缺席呈现出来。而《念念》源自一位日本演员的故事,被张艾嘉看中然后毫无违和感的移植到台湾语境中,也凸显出这种社会集体症候的“泛亚性”。
回到文首那句梁洛施的质问,正映照着时下台湾年轻人的心声,父辈曾经坐享经济起飞的繁华景象,现在都已雨打风吹去——是后来者做错了什么吗?还是一早注定只能接受这一命运变迁?
陈文茜在《树,不在了》里写道:“是的,我们还活着,好似活在一个小幸福的世界。可是我们被巨大的不安包围着,心中曾有的温暖、勇气、信赖,渐渐被冰封。”
最后,育男和育美重逢,阿翔和育美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可是,这点小小的确幸,真的让问题都解决了么?
今天还是变成了这个样子。
就酱紫。
电影《念念》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一个关于时代大环境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以其说是问题,倒可以用积极正面的词语说,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电影虽然大部分的情景都给人阴暗的感觉,但是胜在主角人物当中一些善良、文明的小举动,还有结局的美好,将这些阴暗气色都驱散了,为电影保留了点人生的温暖色彩。所以说我电影及至导演本人,还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整个电影,通篇下来,感觉就是作者(导演)本人的经历自传,是想通过电影本身,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人群的成长,获得更多的共鸣。若没有完善的结果,我会觉得导演本人是自私的,是仅仅用身同感受去获得精准的观众群和认同者,幸好的是结果的美好,让观众观看电影后,对人生、对未来,不至于失去信心和向往。所以电影是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作品,为更多缺失完整家庭温暖的人,指引出一点希望。
电影中体现社会责任感的情节,当然还数三位主角的善良、真诚、迷失而不乱于社会的高素质表现。这一点多少体现出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台湾当地文明的社会氛围,比如电影剧情中男主角把打碎的玻璃扫好,还会用报纸包裹好再放到垃圾桶;又如女主角明明知道破坏他家庭的人,就是这位人们尊重的大作者沈先生,但当沈先生一家人过来时,她却为其挽回颜面,保护对方的幸福家庭。
说电影是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可要提到电影中的妈妈角色。一位向往自由,对生活有积极进取精神,更有伟大母爱的妈妈。因为她懂得尊重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喜爱,想尽母亲更大的义务精神,所以她选择争取,做出决定并行动。
电影中妈妈努力争取每晚跟孩子讲故事,有空闲时间就给孩子做衣服做包包,白天更和孩子一起在海边去体现大自然,理解生物的自由,懂得关爱和尊重身边的事物和人。正因为这些给了孩子最珍贵的人生品质,也为日后孩子能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领域有所进步和快乐。
说到这些,不禁想起绘本阅读界经常提起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里有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是这样的,能有一位讲故事给自己听的妈妈,是世上最富有和幸福的人。
提到妈妈,当然还要提提爸爸,爸爸形象在电影里,有三位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育男爸(煮面的那位),一个是呀翔的爸爸(基本不存在),最后一个是沈先生,三位都很有意思。
首先,育男爸是一位粗鲁的煮面佬,生活粗俗,不懂教育,思想简单,安分守己,或许是那个年代和地域的原因,他只能这样,也没有新的思想冲击,更没有遇到好的贵人导师,但他认命,守本分,所以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想法,但最后老婆走了,他也才明白是要让儿子出去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才不会一辈子煮面。虽然电话里头表现还是很粗暴骂人,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男人要面子、自卑感的陋习,但最后知道老婆不幸离逝,育男爸还是伤感的,还是内疚的给老婆孩子烧点衣物娃娃,足见育男爸的本性是善良的。
其次是呀翔的爸爸,因为电影中就只有通过呀翔的回忆和幻想才出现的,所以他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因为其虚幻的出场,更加映射出让从缺少父爱、希望拥有爸爸的呀翔,对父爱的渴望愈演愈烈,努力打好拳就是为了等爸爸出海回来知道,他很听话,很认真地打拳。但当知道要当爸爸了,却很迷惘,因为他从小也不知道爸爸是怎样子,不知道怎样当好一名爸爸。最后在岸边钓鱼时,呀翔幻想出来的爸爸讲述了一个为谋生而出海的男人心声:哪个出海的不想家呀!道出了许多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外的父亲的内心写照,更道出了那个时代的靠海为生一代的生活苦楚。
最后,就是沈先生的爸爸形象,虽然出镜不多,但出突出了另一种爸爸的形象。他与黄贞(主人公育美的妈妈)有精神上的共识,沈先生有文化,有思想,有才华,正好是黄贞作为跨时代女性理想的老公形象,所以他们后来有了感情和小孩。但沈先生一直没有公开过黄贞的身份,却完好地照顾到自己原有家庭的完整性和幸福,这当然也以黄贞的素质成全有关。或许他与黄贞是自私的,但也是时代的牺牲品,作为尊重自己感情自由角度去考虑,他们没有错,但作为旧时代的人们和父母角色他俩是有所缺失的。但电影中以沈先生和育男爸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很正面地把当时的社会真实一面,用极具讽刺色彩的手法,展现到大众眼球中去,让观众感觉深刻。
最后要说的是孩子成长的问题。三位主角都是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表现出不同的成长历程。育美心理有问题,精神恍惚,但不失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热爱专业,尊重自由,理解别人;缺乏安全感,所以经常渴望得到男朋友呀翔的关爱和重视。育男和育美童年前期是很美好的,都有爹妈陪伴,还有妈妈经常讲故事和去体现大自然等回忆。但随着父母的分开、到父亲的离逝,育男都没有表现出像妹妹那样多的问题,只是一直想见回妈妈和妹妹,整个电影下来,育男都表现出一个健康人格、正面、积极的好导游好孩子。相比之下,呀翔既幸福也无辜,幸福的是,呀翔很单纯,一心以为,认真地练好拳,爸爸就会回来;无辜的是,他没有育美和育男一样有过曾经很幸福的早期童年生活,他的世界就只有打拳,但他因为眼睛健康而失去打拳的资格后,变得格外惶恐不安。
他们三位都是时代进程的牺牲品所衍生出来的成长孩子,虽然很多阴暗的色彩,但庆幸的是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呀翔认清了真实的人生,并重拾了勇气,勇敢去尝试做一位好爸爸。育男经过游客的邀请到大城市台北去过生日散心时,终于在书店上重遇失散多年的妹妹育美。而育美经历一系列精神折磨后,最后经过见证小孩子出生的经历,让其找回了生命的意义,更明白了母亲的意义,最后她有了幸福的家庭,成了一名绘本作家。
电影开头是比较阴暗沉闷的,但认真观看下来,发现它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至少是部有核心思想,能观众带点东西的电影。尽管它的票房可能不高,时下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观看,但我还是要给予好评,更值得推荐给朋友读者们一看,尤其是刚当父母亲的朋友们,因为当你把电影《念念》观看完后,相信你也会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理解。或者像我一样,相比之下,深感自己成长的幸福。
Ⅱ 跪求〈悬崖上的金鱼姬》观后感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又一力作。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超可爱、超活泼,特别是宗介和波妞。故事情节更是令人感动,就是现代版的浪漫故事。活动环境富有日本岛国特色,动画风格也是明快、简洁、浪漫的。 金鱼姬是一条活泼好动的小鱼,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在涨潮时被冲进了玻璃瓶中无法脱身。此时,刚好来海边度假的男孩宗介路过,帮它解困,从此人鱼相识。宗介把金鱼抱回家里喂养,一起玩耍,感情甚笃。由于海员父亲终日出航,宗介只得跟母亲相依为命,这让他的性格孤僻自闭,甚至对长辈也不理不睬。但是,遇到金鱼姬后,宗介逐渐改变了对生活的冷漠态度,这也让他慢慢修复了性格中的缺陷。一次意外的海啸中,宗介撞伤了身体,金鱼姬沾染到了人类的血,飘回了大海之中。原来海洋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个操控水文环境的古怪男子藤本,因为发现了人类污染环境的丑陋,所以自造了另一个水中世界。他发现金鱼姬沾染了人气,正准备用魔法将它打回原形,却事与愿违…… 片中有很多具有人文性、很感人的情节。一是宗介直呼父母的名字,这在中国可以说是不可理解,也是不可饶恕的。这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呢?!二是宗介的父亲出海不能回家了,母亲很生气,宗介代替母亲用信号灯和父亲交流,每一句都令人感动至深,这是何种的亲情,看到这里,说实话,我的眼泪都要快来了,同时又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三是宗介送给老人纸折的金鱼和帆船,以此来安慰她们,作为曾经的一个教育者,我们是不是也不仅仅给孩子们灌输知识,也让他们关心老人、关心身边的人呢?! 当然,片中最精彩、最经典的应算是宗介和波妞的故事了。他们之间一波三折,宗介和波妞经过那个山洞时,魔法的力量开始消失,波妞越变越小,宗介惊慌失措,拉着波妞狂奔,我的心里都捏了一把汗。波妞变回了小金鱼,宗介伤心了,我也难过了。幸好,结局是完美的。 其实,片中还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东西,三言两语也说还完的。看完之后,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不快都不见了,就像一阵春雨洗涤后的树叶一样。真是一部不错的动画片!
=---------------------------------------
这两天一直在看宫崎骏的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看了第一遍后就忍不住看第二遍,接着是第三第四遍,如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
在这里,就不必说这部作品的画风是多么简洁明快;人物塑造是多么活泼可爱。我只想说下其中最感动我的几个细节和场景。
细节一:宗介和父母之间总以名字相称,做什么事总是相互征询意见、相互安慰,让我感觉到他们在家庭里的平等地位。宗介也因为彼此平等的称呼,成为一个天真懂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这隐隐为我们透露了一种极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值得中国的父母家长们深思。
细节二:宗介在海啸发生的夜晚,为了安慰老人,送给她们纸折的金鱼和帆船,不同的性格、有意思的对话,使家庭般的温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此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像宗介一样关心老人。
细节三:剧中有个最关键的道具,就是那一只装过波妞的小绿桶。波妞回来后就一直带着那个桶,仿佛心爱的手提袋一样。也许对她来说那是另一个家吧,作为和宗介相识的地方,那是她最初的爱的容器,如同定情信物一般。
还有其他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比如宗介很有礼貌;波妞的妹妹们帮助她逃跑;宗介的母亲在老人院做义工;波妞学会饮茶和吃饭;波妞对小宝宝的喜爱等等,细说来讲不完,就不赘述了。再来说说最感动人的场景。
场景之一:宗介的父亲出海了,母亲因此很生气,宗介代替母亲用信号灯在漆黑的夜里和父亲交流,每一句都令人感动至深。只要心中有爱,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
场景之二:这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宗介和母亲在浪涛翻滚的海岸边往家里飞赶,波妞乘着鱼形海浪追上来了。红色的精灵在黑色的海涛里跳跃狂奔,精神抖擞、闪闪发光,毫无疑问那是挣脱束缚、追求纯爱的意象。对宗介完全的纯真的爱,使她变成人类飞奔而来,即使搅出一场海啸也没什么大不了。她的心中都盛满了宗介啊!这一幕让我泛起热泪。唉!唉!太过感性了啊!
场景之三:宗介和波妞经过那个山洞时,魔法的力量开始消失,波妞越变越小,宗介惊慌失措,拉着波妞狂奔。我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真想大喊宗介加油!不过波妞还是变回了小金鱼,我和宗介一样伤心难过了。这时已近结局,还算好,那是快乐而完美的。
除了这些,值得回味的还有很多,波妞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完美可爱,宗介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么质朴坚强。整部影片故事流畅,人物生动,爱情纯真,感人至深,保留了宫崎骏一贯的风格特色,因此极力向大家推荐。
这后来,我又看了一部讲述《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诞生过程的纪录片。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宫崎骏去参加儿子监督的首部动画片《海底传奇》的试映会,过后他说了自己的观后感:称自己的儿子还不够成熟,只是做到量力而行。《海地传奇》我也看过,虽然画风和景物造型都非常接近宫崎骏的风格,但故事情节却讲得过于含糊,场面上也缺少应有的气势,总让我觉得好像少了什么,大概就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吧。
我也最终明白宫崎骏为什么说长子还不够成熟,其实以宫崎骏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成年后达到那种程度的成熟。
真正的成熟不是谈论什么大道理,而是要拥有一份返璞归真的灵性。这是我的理解。
----------------------------------------------------
我写完作业以后,闲着没事,妈妈说我可以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宫崎骏不仅是日本,而且是全世界著名的动画片导演和漫画家,他制作的动画片太多了,有《龙猫》、《红猪》、《魔女宅急便》等等。我选中了《悬崖上的金鱼姬》。
《悬崖上的金鱼姬》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宗介”的5岁小男孩,讲述了他和从鱼变成半人鱼、最后终于变成人类的“波妞”的历险记。宗介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很讲礼貌,很懂事,很善良,很独立。他见了“向日葵之家”(“向日葵之家”是一所老年公寓)的奶奶爷爷都问好;他自己去幼儿园,放学后还自己穿上雨衣,去幼儿园旁边妈妈工作的地方找妈妈;妈妈泄气的时候,宗介还给她鼓气;在岸边看到金鱼被玻璃瓶套住,他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救出来,先是使劲拽鱼尾巴,可是怎么拽也拽不出来,然后又使劲往外倒,也不行,最后用石头砸,终于把玻璃瓶砸碎了,拿出来小金鱼,他很快跑回了家,用塑料桶接上水把金鱼放了进去。“波妞”在变成半人鱼的时候,闯了大祸,把“生命之水”打翻了,使得月亮靠地球很近很近,就好像手一伸就能碰到一样,一点也不夸张。“波妞”很滑稽,它会向它讨厌的人喷水柱;它还会用魔法,把玩具船变成了真船,还把发电机堵住的地方疏通开;“波妞”很喜欢“宗介”,它把它的兄弟姐妹变成鱼,在鱼身上奔跑,追赶“宗介”的车,最后扑向“宗介”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悬崖上的金鱼姬》又滑稽又感人,其中“宗介”和“波妞”去找他妈妈的部分很让我感动。在这个动画片里,我还看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和曾经灭绝了的海底生物,画面很完美,动画很好看,难怪宫崎骏的动画片会屡次在世界动画展上获得大奖,真是名副其实!
----------------------------------
在色彩斑斓的深海,一抹红色跳入眼帘,一尾小小的人鱼乘坐着水母出逃,一切都如梦幻一般。在怪人的追逐下,小人鱼浮出了海面。梦幻的海底也变成了人类居住的肮脏的世界。小人鱼在渔网的逼迫下,被困于玻璃瓶中,被一个名为宗介的小男孩救下。不同于丹麦的小人鱼,这一次她成了被保护的对象。结下了血的羁绊,“我会保护她的”这一句出自孩子纯洁心灵的话语成了坚定誓言。
童话从这里开始,但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童话。人类居住地浑浊的海水与垃圾和波妞居住的深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同《幽灵公主》一样,宫崎骏用这种对比控诉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类会把生命从海里夺走”“我也曾经是人类,我为了不再是人类付出了多少……”藤本的话更是直接的指责。但是,当游动着古生物的清澈海水淹没陆地,人们体现的又是坚强,合作,乐观,仿佛这个世界被海水进化了,他们体现的又是可贵的精神。“这个世界上最卑微与最伟大的生物是人类”,我想,这是作者想说的。
我想《金鱼姬》最感人的地方应该是宗介与波妞。无论是波妞踏着海浪卷着风暴对宗介的追逐,还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抑或是海洋之母严肃的询问下宗介那一句不变的“我会保护她的”都足以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波妞喜欢宗介”“我不管是鱼的样子的波妞,半人鱼样子的波妞,还是人类样子的波妞,我全部都喜欢”,这一次小人鱼不会再变为泡沫,在一吻之下,他们最终幸福地在一起。当然可能孩子还不懂得爱,但是作为人类的宗介接纳了波妞,就意味着人与自然一定能和谐相处。
乐观、善良、包容、理解、互助、团结、友爱,童话要展示给人的是人性温暖的一面。除了主角,在配角身上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宗介父母的情感体现出来的家庭的温馨,莉莎对暴风雨中向日葵之家的关心,宗介在父母外出时表现的坚强,风雨后的救助队,都有着人性的闪光。
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是本片的见长之处。宗介,一个出生在海员家庭的孩子,他聪明,因为他仅五岁就会熟练的使用发送摩尔斯电码。他是一个孩子,因为他也希望爸爸平安。他善良,因为他送奶奶自己折的小船,消除两人的误会。他也调皮,在波妞弄湿小女孩的衣服后他俏皮地安慰波妞,那是小女孩的错。波妞,一个调皮的小人鱼,她可爱,对于她不喜欢的人,她会吐出小小的水柱。她机灵,因为巧妙地躲过了爸爸的抓捕,帮助宗介和需要帮助的人。她勇敢,作为一条鱼,为了和宗介在一起,不惜变成没有魔法的人类。她坚持,甚至在要变回鱼的最后时刻,她还紧紧地抓住那个小桶。藤本,放弃了原为人类的身份,他反感人类的做法,所以他住在海底。他极端地想让世界变为海洋。最后宗介拯救了世界,救了波妞,他又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与宗介握手言好。甚至是向日葵之家的奶奶们,小船上年轻的母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这是一部没有真正恶人的童话。
在表现手法上,全部使用手绘作画的画面给了我们柔和的审美享受。碧海蓝天下的宗介的小屋,暴风雨后闪耀的星空,清澈海水下的神奇水世界……这一切都是这部动画更有童话色彩。此外再一次与久石让的搭档,也使画面在跳动的音符下更有感染力。波妞长出手脚的喜悦,见到宗介的时刻,明快的音乐都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喜悦。大海的涌动伴着交响式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洋的磅礴。伴随着低沉钢琴曲的韵律,宗介没有见到母亲的失落也敲击着我们的心。此外细节的处理,也是这部作品更加细腻。趴在珊瑚屋的贝类,礁石上移动的海蟑螂,汽车后视镜里莉莎惊讶的脸,都会给观看的人带来小小的惊喜。
《悬崖上的金鱼姬》,使所有观者回归童真与人的善良本性。流露出的真,善,美,让人刻骨铭心……“波妞”这只美人鱼似乎太落伍,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磅礴的故事,没有深刻的启示——而这恰恰是宫崎骏动画魅力所在,帮你找回那些曾经拥有的最美丽,最纯真的东西。我们现代人好像都有太多的新创意想去表达,却没有人愿意静静的回忆过去。是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讲述的童年,还是我们忘记了怎么去回忆过去?看了《悬崖上的金鱼姬》,感觉宫崎骏又找回了希望,又回归了纯真!这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我似乎只看到了一个五岁的孩子所作的美丽的梦。可是在这个梦幻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人与人的真诚、友善以及无条件的对他人的爱。,
-------------------------------------------------------
因为选了《影视艺术鉴赏》,要求看几部爱情故事,并写一篇1500字的观后感。于是,继很功利地看完《云水谣》、《雏菊》后,无果,无意寻《悬崖上的金鱼姬》,竟然发现这也算是一部很单纯的爱情电影耶!
以前看了《人鱼公主》,总是很替人鱼抱不平。不明白这样一个公主为什么要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类舍弃一切,逃出家门,长出手、长出脚,要和那人永远在一起?我想,之所以不明白,还是因为很重的得失心吧?执着于付出和回报会不会不等值?他会不会辜负了人鱼?人鱼有一天,会不会变成泡沫,在阳光下消失?我们说好的一辈子就得是一辈子,因为“少了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是一辈子”。爱是把我们紧靠在一起,还是把我们束缚在一起?
但《悬崖上的金鱼姬》让我开始懂了。 爱,有时候真的是看见他的第一眼就开始发生的,而且这一眼,已经注定了一辈子的微不足道。
小朋友的爱情,来的那么纯粹,也可以来得那么坚决呢!
宗介,这个船员的儿子,五岁,对爸爸妈妈都直呼其名,擅长打信号灯。当原计划回家的爸爸突然打电话告诉家里得改变行程时,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顿时冒火要罢工出外吃饭。而宗介一脸平静地说:不,我想在家吃。其实,宗介不过是要在建在小岛顶端上的家里给爸爸打信号灯,对爸爸说一路顺风。小岛上的家,是爸爸的一座守护塔。这个习惯了失望,却仍然振作的小男孩,是不是也会像灯塔一样,守护她——波妞?这个不顾一切的小人鱼?
爱情就那样发生了,而且还会立下誓言,不管她是“鱼,还是半人鱼,还是人类,我都喜欢”。
宗介和波妞历经了重重考验,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那又是不是一辈子?宗介怎么会一辈子都喜欢这个红头发、金鱼眼、咋咋呼呼乱跑的人鱼?他会不会喜欢上幼稚园的其他女生?幼稚园不会,那小学呢?中学呢?大学呢?一辈子的任何一个瞬间呢?波妞有一天又会不会长大,后悔当初的义无反顾呢?干嘛要怀疑那么多?假如有那么多的顾虑,波妞就不会遇见她的宗介了,童话就永远不会有开始。
Ⅲ 有人讲一讲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吗
电影《泰坦尼克号》自从1998年播出后,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一艘豪华巨轮里装下的不只是满满的生命和货物,更多的是凄美的爱情和灾难面前千姿百态的人性。电影以历史中真实触礁的泰坦尼克号作为背景,讲述了在等级分化十分严重的时期,工业奇迹泰坦尼克号在装载了一船“豪绅”和“下等人”从英国去往美国。在途中身份地位互不搭调富家女“肉丝”和穷小子“榨菜”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和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并以一副带着“海洋之心”的画像作为两个人爱情的见证。
还有一位是船的的设计师,当所有人都在为活命疯狂逃窜的时候,设计师却沉稳的站在餐厅的壁炉前,安静的和罗丝说“对不起,小罗丝,我应该把船建的再坚固一点的”。在灾难面前,在混乱的人性面前,让人难以言喻出对他们的评价。是理智的责怪还是恻隐之心的发作都不再重要了。只因他们揭示出了灾难来临前,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有心寒、有恐惧、有愤怒、却也有着满满的爱。
因为有爱,老两口在床上抱着等待永远;因为有爱,母亲给孩子讲着睡前故事;也因为有爱,才会有海员愿意返回寻找救援,哪怕只有一艘返回。
Ⅳ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电影《猎杀U-571》的观后感,随便说一点就好了。急!!!
猎杀U-571 影评
这是个可以让人窒息的电影,海员们在艇内紧张的心情让我也能深深体会到。老舰长对泰莱的忠告:舰长是舰艇的灵魂,做出选择一定要果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舰长牺牲后,泰莱担起舰长的重任。在条件很差的U-571艇上,采取计策力求一并击沉敌舰,可并没有成功,而且还被追究,关键时刻,艾伦牺牲了自己,修复了鱼雷发射器,用最后一枚鱼雷击沉敌舰,成功完成夺取密码机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不但以性能优良的潜艇称雄于海上,而且先进的秘密通讯能力更是令英美头痛。盟军在得知德国潜艇u-571受创后决定派遣一艘潜艇伪装u-571的救援舰去夺取电报密码。本片的主角 泰莱 登上了舰长之路。
曾经有人说,人的职业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将军,因为他指挥的数千万人的生死,数千万的生灵就掌握在他的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间的浩劫。做一位陆地上的将军很难。但是做一位军舰的将军更难,导弹鱼更加难以躲闪。做一位潜艇的将军更是难。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片子的音箱效果真是不错,逼真,有震撼力。
人物形象不是很凹陷,但是也颇具震撼力。怎样才能从一个抱怨不止的“男孩”成为坚强的男人?泰莱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答案。当船长告诉副船长泰莱这些话的时候“作为一个船长,你不能犹豫,你要采取行动,不果然行动,就危及全体船员,往往没有先例可遵循,资料不足,要当机立断”,“你出错,就要承担后果”,“假如你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就不适合当潜艇队长”,泰莱开始反思。
当大幅告诉船长一下这些话的以后,“指挥官有无限威严,是可敬可畏的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泰莱就已经担当起了船长的角色。
此片绝对是按照真实事件改变!只是当时的德军潜艇并不叫U—571艇!!真实的舰艇名字不得而知, 因为从未公开!本人觉得此片拍的挺好,相比国产的片子,诸如卧虎藏龙,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类你们不觉的假吗?那些片子个人觉的假的都没必要去看!本人 也确实没去看!你们看看美剧,人物内心的刻画,剧情,个人觉得很震撼!相比不切实际的中国武侠片!在天空乱飞,你们觉的哪些更好看呢?
今天看了这部所谓的美国“大片”,感慨很多。片中表现的主题是好的,美国海军智取敌人密电码,和德国法西斯斗智斗勇,故事精彩,悬念迭起,但剧中常识性错误太多,可以说这部电影只是用来哄骗小孩的低劣的工厂化作品。
首先看故事开头,一群普通美国潜艇兵居然在一个007英雄的带领下,把德国潜艇玩得跟自己的一样,这不可能。片中提到了美国人对德国潜艇的公制单位感 到陌生,足可证明美国水兵事先并未进行过相应的德国潜艇的模拟训练,那么这个策划本身就是不能成立的。德国潜艇和美国潜艇差别很大,短时间根本不可能适 应,这一点玩过玩过游戏《猎杀潜航》的应该知道。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管从外表、神情、姿态、习惯动作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根本不用说话,一看 就可以看出来。美军即使有一个是德国后裔,没有在德国生活的经历,说出来的德语肯定味不正,带美国味,不可能不引起一点怀疑。而德国潜艇的艇长既然已经向 柏林汇报,那么柏林方面肯定会将支援潜艇的大致情况告诉他们,碰头的时候除了用灯光发信号,见面后再相互问一下哪支部队的,情况如何总是应该的吧?况且同 盟国舰艇与德国舰艇互相欺骗的事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出现过,国民党兵还知道见了不熟悉的人要问一下“你哪个部分的”,而德国水兵竟然连马虎到这个程 度,真是不可思议。中国的奇袭白虎团、智取生辰纲,都是周密部署了的,事先了解到了对方的口令和部队的番号,长官的名字等。而美国人拍电影,把观众都当成 了白痴。
影片提到美国人把德国潜艇的发动机修好了,因为德国的机械师都死了。这也是个疑问。潜艇的操作人员是三班轮换,机械师不会全部阵亡。既然坏的是柴油 机,那么美国人即使把它修理好了,用处也不大,因为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潜艇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周旋的,柴油机用不上,也没有机会浮上水面开动柴油机给电 池充电。电影中美国人频繁在潜航状态下发动柴油机是不可能成立的。德国潜艇的电池德国人用了以后,美国又用了很长时间,到了电影结束居然还没用完,真是不 可思议。
美国人带着武器上小艇,德国人可能因为下雨看不清,双方进入潜艇后短兵相接,枪声大作,而潜艇毫发未损,也可解释为碰巧都没有打中关键部位。但美国人 在将德国俘虏转移到美国潜艇期间,赶来支援的德国潜艇既然已经准确地击毁了美国潜艇,何不将不受自己人控制的受伤德国潜艇也一起击沉?
之后双方的潜艇都下潜,然后互相用鱼雷攻击,又是漏洞百出。二战期间的潜艇平时是在水面上活动,只有在需要隐蔽时才潜下水,攻击必须浮出水面。在深水 里面,鱼雷是不能发射的,二战期间有在潜望镜深度攻击的成功例子,但已经很勉强,至于在完全下潜状态下攻击,根本不可能,这是鱼雷和潜艇在设计和使用中的 限制,而片中居然双方不停地在水下发射鱼雷互相攻击,真是难以置信。片中鱼雷一齐发射,一齐命中,步调一致,更是完全背离事实。鱼雷齐射并不是同时发射, 而是一发和一发之间先后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是为了避免鱼雷之间的相互攻击和轨迹干扰。
鱼雷为了提高命中率,通常都装有两种以上的引信,根据压力场、磁场、声音的变化而触发。当然如果是直接命中肯定会爆炸,如果离目标很近也应该爆炸。而电影中两发鱼雷紧擦潜艇而过居然不爆炸,不合常理。
后来潜艇浮出水面,又是在连对方大致情况都不询问的前提下德国驱逐舰就开始放小艇联络。007舰长又耳语手下,用甲板炮轰击驱逐舰的通讯室。在完全不 熟悉德国武器的前提下,美国水兵居然能够在敌人眼皮底下打开保险,炮弹上膛,瞄准敌舰,发射。有把炮口瞄准自己的自己人吗?看来007们遇到的都是一群德 国实习生。
潜艇下水正常情况下需要好几分钟时间,这艘德国潜艇到处是伤,肯定下潜的时间还要长,而这期间,驱逐舰在这么近的距离竟然连续炮击都未摧毁潜艇,打死 我都不信。要知道驱逐舰是火力很强的舰种,这么近的距离,各种口径的火炮随便哪一门打一发,都可以把所艘浑身是伤的潜艇送回老家。再说,在潜艇下潜的过程 中,驱逐舰撞也可以把它撞毁。战争中驱逐舰不会单独行动,旁边肯定有友舰或友机,一艘舰不能通讯。另外一艘会用无线电报告的。
人,真的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成熟。就像影片中讲述的这样。
Ⅳ BTV档案之南海风云观后感
BTV档案之南海风云观后感
《南海风云》是我国第一部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为题材的战争影视作品。影片正是通过于化龙的成长历程,表现了我国军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事迹及讲述了我国海军保卫祖国南海诸岛的故事。
那先来说说《南海风云》的主要内容:故事是发生在70年代的我国南海,当时的南海备受南越当局的军舰骚扰。有一天,居住在西沙群岛的于化龙一家正在海上捕鱼时,恰好遇上了来勘察我国领海的南越10号舰,于华龙拿起钢叉向敌军反抗,也因此敌军一怒之下将渔船撞翻,于化龙一家被分散在南海上。于化龙被当时出海巡逻的我国海军所救,于华龙也就此加入了我国海军,而其父亲和妹妹被一艘渔轮所救。若干年后,于化龙已从海员成长为海军291军舰的舰长。这天南越10号军舰侵入我国南海海域,于化龙的父亲与其船员在海上作业,于是,渔轮与敌舰展开周旋。与此同时,于化龙舰长也率其舰及海员及时赶到,敌舰开始狼狈逃窜。在南海海上的战斗前线,于化龙一家团聚了。原来那条渔轮的船长就是于化龙的父亲,而他的妹妹也在长大后进入了民兵工厂去学习和建造军舰,后又坚守在三角岛。为了准备再次与敌军战斗,于是军民联合起来修复了因中弹而进水损坏的军舰。一家老少三人齐上战场,经过一番斗争后,他们的家乡甜水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并击毙了敌军10号舰舰长,五星红旗又重新飘扬在南海甜水岛的上空。
在《南海风云》影片的开始看到的是南海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海底世界里的奇珍异景,影片还衬上了背景音乐——电影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使这个场景更加的唯美。这也许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吧。也因为这美丽而富饶的海域,引得南越的敌军一次又一次的勘查与骚扰。因为党的正确的领导,战士们和人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造了这次西沙海战的胜利和甜水岛的解放。
人民是顽强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的人民更是不怕牺牲的。影片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于老爹和其的船员正在海上打渔,南越军舰入侵我国南海,发现渔轮并企图撞沉渔轮。渔轮不仅没有躲避,反而向着敌舰勇敢地迎了上去,和敌军进行斗争。他们手执鱼叉棍棒,对敌人们高呼口号,斥责他们,渔民们就拿起贝壳、鱼类等投向敌人,还用高压的水枪想敌人喷射,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敌军见状,恼羞成怒,当敌舰已经准备向渔轮开炮时,幸亏我国海军舰船及时赶到,敌舰才慌忙撤退,才没有造成惨重的损失。
还有影片中许多地方体现了我国海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那一段场景是这样的:我国海军舰艇在与敌舰激烈炮战打到的时候,因为我军的设备不先进,没有远程的炮弹,最先进的也就是火箭式深水炸弹,而且敌舰的吨位也是我军的十几倍,这一差距迫使我军与敌人只能打近身战,战士们就用上了半自动的步枪和手榴弹,和敌舰作战。
电影中将南越军队描绘成了胆小愚笨,不堪一击,一触即溃的小丑。如:在敌军别动部队入侵三角岛时,阿妹拿着枪和岛上的渔民及民兵一起对抗他们,别动队队长就被吓住了,就打算撤回去,但是别动队队长低声下气地说是上面的命令回不去,要回去不需要有一张纸条说明,因为没有纸,阿妹就在那个队长的手上写了一句“中国的领土不容侵犯,滚回去!”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别动队的怕硬心理,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不屈与尊严。
在这部电影中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我国海军军舰受损进水后准备到三角岛驻滩维修军舰,但是对航道不熟,当地的渔民和民兵就主动当起了活标,驾着渔船为我军军舰领航。最为激动的莫过于我军收复甜水岛,阿妹手执着五星红旗一路冲锋向前,最后将国旗插在岛上的最高点,看到五星红旗重新飘扬在甜水岛的上空,我军和岛上的人民都热泪盈眶。
电影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其中的歌词是这样的: “哎罗!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 有一串冰珠闪耀着光芒, 绿树银滩风光如画, 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 哎罗!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岛上, 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汗水洒满座座岛屿, 古老的家乡繁荣兴旺。
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 哎------!”
犹如歌词所写的那样“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岛上,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汗水洒满座座岛屿,古老的家乡繁荣兴旺。”西沙是祖国的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和领海,只有将入侵者赶出西沙群岛,才能维护祖国的领土和领海的完整。
Ⅵ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如下:
昨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质,最让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东。官东是一个海员,他很有责任感。一天晚上,海上东风做起,天上乌云弥天,东方之星被击落,东方之星的轮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员们立刻出动,官东他不想让其他队友去冒险,就像一个人去。
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来一个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时候,有队友陪他去,他很不情愿,可是官东一下海,就被信号绳缠住,官东为了救人,把信号绳给剪了,把信号声剪了,就等于把原路返回的机会丢失了,官东为了去救人,从来不想自己的生命,队友已经救上来人了,只有他还在黑暗中摸索。
大家都着急的等待,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他的氧气瓶被卡住,他努力挣扎着,因为氧气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气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气瓶扔了,憋了一口气,到了海面。官东的精神令我敬佩,他为了帮助别人不顾一切、也不想一切代价,舍生取义。我也有这样的小事。
一天,王志辉向我借笔,我毫不犹豫地说:“我的笔多着呢!我一会借你的,”我什么也没想,吃完早饭,他找我来要笔,可是我却迟迟不肯给,我心想:我给他,他还会给我吗?转念又想:他肯定会给我的,不就是一根笔嘛!我还是给了他笔吧。我内心纠结着,最后还是给了。
官东是为了朋友而不顾一切的,而我只是一个借笔得一个小事,都没有像关东一样,我以后一定会向官东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