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哪里能找到《卖花女》的读后感
台湾女作家三毛是我在小学时就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
她的
《闹学记》
《稻草人手记》等作品相信有不少人也拜读过。她把撒哈拉沙漠都写得
那么美丽,但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卖花女》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以骗为生的非洲卖花老妇的形象。虽然
是上当受骗,可在三毛的笔下,那妇人却也并不十分可恨。轻松、幽默
的文笔,把个老奸巨猾的卖花女写得是伶牙俐齿,左右逢源。倒是三毛
本人十分值得同情,一家人不停地在为善良买单,最后竟落得望风而逃
的下场。
看着这令人捧腹的作品,不觉又想起三毛,想起妈妈刚给我买三毛
作品时对我说的话,想起无忧无虑的日子。只记得那时妈妈对我说:所
有读过她作品的人都在羡慕她流浪的生活,
都爱听她的心声
——
那曲
《橄
榄树》
。只是现在的孩子几乎不知三毛为何许人也。三毛那单纯的快乐,
不会只影响我妈妈那代人吧?我们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不乏有
行万里路的人;
但三毛的万里行程,
为读者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精神享受。
三毛的写作风格,应是我们的学生当好好学的吧?即便是讨论一下三毛
这个人也会令人深受启发:一个在作品中表现出如许达观、开朗的性格
的人,居然会以自杀来作为人生的结局,这红尘究竟应当如何来看待?
一个倍受争议的作家本身就是学生阅读兴趣所在。在我看来,那死去的
就不应该是三毛,那个笔下生花,把那么多美好事物呈现给广大读者的
人不是她,生命的如此结局令人惋惜
Ⅱ 紧急求助!!!电影《窈窕淑女》观后感
身份与感情,孰轻孰重?
——《窈窕淑女》观后感
很老的一部片子,突然心血来潮地看了。奥黛丽.赫本在《窈窕淑女》里的身份是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卖花女,言语粗俗,举止泼辣,为了生存耍小聪明,还有个爱酗酒的父亲。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两个语言学家,因为两人的打赌,幸运地成为了被改造成淑女的试验者。在其中一个语言学家的悉心教导下,赫本完成了麻雀变凤凰的过程,并在场面盛大的晚会上出尽风头。影片的结尾就落入了一般电影的俗套,那个抱着独身主义思想的语言学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赫本,最后大团圆结局。
影片揭示了标准的语音、绅士淑女般的举止和个人修养是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标准,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会被人看不起。可当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时,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变成了束缚,失去的是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灵,赫本那个酗酒的父亲就是如此。我们现在的生活,何尝没有相似的地方?千军万马中冲过了高考的独木桥,顺利地拿到文凭,努力地挤进所谓白领的行列,过着中产的生活。可是我们经常加班,把公司当家;我们焦虑,为了事业不落人后;我们担忧,为了将来的生活能够维持一定的标准。我们知道快乐是一种心情,和金钱无关。可是我们习惯了坐在车里欣赏风景,到健身馆健身出汗,我们愿意与有着同样生活方式的人交往,于是仍然继续着痛并快乐着的生活状态。
赫本虽然是卖花女,但本性纯真,成为淑女后并没有被虚荣冲昏头脑,她要的仍然是真诚的生活。淑女是可以炼成的,可是灵魂高贵,懂得感情却是难能可贵的。某个狂热的追求者一天会写几封信,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赞美她,可是赫本却说,如果你爱我,就用行动来表示吧;如果想吻我,就用行动来表示吧;如果想拥抱我,就用行动来表示吧……长篇累牍的赞美,不如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更能沁人心脾;众人的赞美,羡慕的眼光,不如为爱人拿双拖鞋来得幸福。
语言学家和卖花女的故事看上去似乎是爱情战胜身份悬殊的例子,可是如果卖花女没有变成淑女,没有达到女性进入中产阶层的基本条件,语言学家就是一辈子和她朝夕相对也不会爱上她。故事终究是故事,满足了普通人的幻想,看过之后,生活仍然要继续。依然会追求快乐,相信爱情,无论身份与感情孰轻孰重,只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温暖、勇敢!
Ⅲ 求《窈窕绅士》300字观后感。。。内容要注重礼仪方面的。。。
看了喜剧片《窈窕绅士》——《窈窕绅士》由孙红雷、林熙蕾领衔主演,幕后则由吴宇森、张家振和杨紫琼三位重量级电影人坐镇监制。影片讲述商场得意的暴发户曾天高为吸引梦中情人花招百出,不惜重金请来归国创业的职场“白骨精”吴嘉倩对自己进行调教和改造,而在这次情场军训中两人却意外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从片名也可以看出本片与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影片《窈窕淑女》有着天然的联系,影片的部分创意正是来源于此。然而如果再进一步查证,原来1964年制作的这部《窈窕淑女》也是改编自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自问世以来数次搬上大银幕,直到今天还有电影公司有意向要重拍这部经典之作。
至于本片的剧本就创作了一年时间,整个拍摄计划从筹备到完成历时五年。与《淑女》版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人公换成了一位中国土生土长的暴发户,给他上礼仪课程、将他调教成绅士的“老师”则是一位现代都市丽人。故事的背景也从伦敦搬到了上海,影片全部在上海取景拍摄完成。相信看完本片,你会发现此“窈窕”绝对非彼“窈窕”。
剧情也在如何将土包子训练成绅士上大做文章。首先是硬件的改造:发型衣着和配饰等方面要看起来像个衣冠楚楚的绅士;其次是软件的升级:日常的言行举止以及各种社交技能的培养直至成为出类拔萃的“社交名流”,诸如此类的时尚礼仪课程,都将会在影片中一一向观众呈现。就此与各位分享其中一二:
一、高尔夫礼仪 谭小芳认为,高尔夫球讲究礼节,以下几点,是球场上应遵守的基本礼貌:
1.击球或挥杆前,应先确定近旁无人站立或远处无人立于球可能击到之处,并检视地上是否有石块、小卵石、树枝等,以免挥杆触及飞起而伤及他人。安全在高尔夫运动中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高尔夫规则和礼仪都将其列在开篇的首要位置。如果球员对球和球杆的坚硬程度没有足够的认识,球场将会变成一个危险之地。
2.对方击球时,不可在其后方徘徊,或钉着看打击路线,也不要高声喧哗妨碍对方。 3.勿在腰间缠一条长毛巾,进入会馆或餐厅时须脱帽。
4.打球所花的时间应以快走弥补,勿让同伴久候。
5.熟悉规则后才上球场。
6.保持球场安静的环境十分重要。打球时球员需要全神贯注,任何响动都有可能影响击球的质量。所以在场上讲话时必须压低嗓音。即使你同组球员不介意,你也要照顾附近其他组打球的客人。此外切忌在球场上跑动,会引起其他球员分心和烦躁,还会损害草皮。必要时应尽量轻步快走。
二、咖啡礼仪 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认为,在正规的西餐上,饮咖啡是压轴戏。饮咖啡可以安排在用过甜点之后,也可以离开餐桌后改在咖啡厅进行。多年来,咖啡一向在西方饮品中唱主角。不论是在隆重的宴会上,还是在家中以咖啡待客,饮咖啡都有一整套礼节。
现磨现煮的咖啡档次最高(《窈窕绅士》片中孙红雷就尤其钟爱现磨先煮的咖啡),国内流行的速溶咖啡一般难登大雅之堂。咖啡通常有两种:一为清咖啡,即不加任何配料;一为浓咖啡,是指加入牛奶的。还有一种加威士忌酒的,叫爱尔兰咖啡。在餐桌上,比较讲究饮清咖啡。它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又可以化解油腻。
上咖啡只用右手即可,对外宾尤其应当如此,因为国外大都以左手为不洁。咖啡上来时,应放置于饮用者的正面或右侧,杯耳向右。咖啡匙不用时要平放在咖啡碟里,千万不要让它停留在咖啡杯中。咖啡碟的作用是避免饮咖啡时弄脏衣服,如碟里积聚的咖啡过多,可倒入杯中,但不要直接饮用或泼到地下去。
饮咖啡的姿势同距离餐桌的远近有关。离餐桌较近的话,上身挺直,用右手握住杯耳,靠近嘴巴就行了。如离餐桌较远,可先把咖啡杯碟一起用左手端至齐胸处,然后左手持碟不动,用右手端着杯子往嘴里送。注意不要双手握杯、满把攥杯,也不要俯下身子趴到杯上去喝。饮咖啡忌讳大口吞咽、响声大做、一干而尽,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味最好。
在社交界,常为女宾举办咖啡宴,作为女士们彼此相识的一种方式。咖啡宴不讲座次,时间也不长。在饮咖啡时,还要上一些甜点。如欲品尝甜点,应放下咖啡杯;饮咖啡时,亦应放下甜点。倘若左右开弓,双手不空,吃一口、喝一口 替进行,则有失风度了。
三、礼仪文化 谭老师认为——《窈窕绅士》中孙红雷饰演的角色为了提高礼仪、成为绅士,恶补文化(名画、芭蕾、歌剧等),可见礼仪文化作为礼仪的基础是必不可或缺的。 礼仪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体现对交往对象尊重的具体手段和过程。礼仪对个人而言,体现了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对社会、国家而言,礼仪关乎团结、稳定和发展。现实生活中,失礼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是因为不懂礼而失礼,有的是懂礼还失礼,还有的行礼不当,可能导致伤害他人。
许多人懂得礼仪,但却不会去行礼。有些越是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人们越是难以做到。所以关键的是,要让礼仪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而这种自觉行为不是靠法律、规定来约束,而是要靠个人的“自我教化”。谭老师认为,行礼还有一个度的问题,既不能失礼,也不能是繁文缛节。礼节应该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行为,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不给他人带来压力。因此,礼节贵在自然。《窈窕绅士》中孙红雷饰演的角色一句几个“对不起”“谢谢”,显得就不是那么自然。 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
《礼记》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谭老师希望每位国人都可以通过学习礼仪,成为绅士、淑女。
Ⅳ 《窈窕淑女》观后感
伊莱莎——独立与尊严
第一幕希斯金与伊莱莎初遇,伊莱莎用蹩脚的英语说了好几遍:“我是个好女孩。”她是个生存在底层的独立的姑娘。
她去找希斯金不是为了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而是为了学做淑女开一家花店自己养活自己过稍微好一点的生活慧仔。
在学习过程中她始终以或歇斯底里或温柔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
宴会成功后她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我被忽视了。是不是说他们根本没把我当成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我在他们心里是不是只是个被利用的工具?明明这件事情的成功也有我的努力!为什么他们只顾吹嘘自己开心着而不来夸一夸、哪怕是看一眼我呢?
在我们看来,这也许很矫情,我们也许会像希斯金一样不解:为什么你会不开心?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在伊莱莎心中,虽然你在帮我,但我们是平等的。这件事的成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在互利共赢。我帮你取得了实验的成功,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淑女。成功时,你不应该忽视你的伙伴,你需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我不是你的工具。
在希斯金夫人家,伊莱莎的唱词中说: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西班牙平原的雨一样落。换句话说,没有你我照样生活。
伊莱莎并不依附希斯金生存:虽然你造就了我,但你不是我的一切,我也不能等着你再次造就我。
这样的她,光芒四射。她不是被捏出来的泥娃娃,她是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思想的人。
为什么伊莱莎能够完成从卖花女到淑女的蜕变?
卖花女是社会中的一种身份,由所处阶层决定;淑女是个体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品格,从言谈举止表现。处在较高社会阶层的姑娘成为淑女的概率更大些,处在教低阶层的手碧弊姑娘如果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有成为淑女的可能。
伊莱莎在骨子里有善良独立的淑女品质,自己又肯努力练习,虽然处在中下阶层,但在语言学教授的训练下依然可以成为淑女。但也不是所有卖花女都可以被教授训练成淑女。毕竟教授的方式也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了的。
在教学,也在磨合。这两个人还是很配的。
“在上校那里,我是公主,因为他把我当公主对待;在你这里,我永远是卖花女,因为你永远当我是卖花女。”
是否可以说,希斯金爱上的不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下自己造出的淑女,而是真实的伊莱莎呢。
从这个“语言学改变命运”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同社会阶层毕族有不同的交际方式,你的地位体现在别人对你的态度里。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要通过言行举止来表现,我们说的淑女,其实是通过言行体查到的内心品质。即便有时并不准确,但言谈的确是表现自我的渠道之一。
淑女们,从正衣冠开始,由表及里,光彩照人。
Ⅳ 窈窕淑女电影观后感
《窈窕淑女》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讲述了卖花女被改造的事情。卖花女本身长得也是美丽的,但是她的嗓音和她所从事的职业让她不会是一个那么优雅的女孩。而卖花女的人生也因为一个语言学家教授的打赌而发生了转变。
卖花女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刚好她听到了教授的那个赌约。教授说他有办法把卖花女改造成一个优雅的贵妇人,而且带她出席游园会也不会被人识破。
卖花女刚好就听到了,于是她就找上了教授,在另一个人的帮助下,她也开始了改造之旅。
故事本身呈现的不仅仅是卖花女改造的过程,以及结果,还呈现了她是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更优秀的人。
这也体现了学习对于人的价值。卖花女在成功改造过后呢,也拥有了自己的爱情。至于这个爱情的对象是谁,在影片中可以找到。
Ⅵ 《窈窕绅士》:一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窈窕绅士观后感
[摘 要] 《窈窕绅士》自上映以来票房表现抢眼。媒体对本片也多有偏爱,溢美之词迭出。脱胎于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名片的电影故事对观众和媒体来说,都可算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几乎具备了山正成功影片的所有资质,得到好评实在是件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细细思量,这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还是有着些许不足之处:改编经典珠玉在前,《窈窕绅士》似乎力有不逮;孙红雷浪漫喜剧转型之作,表演上稍显单薄;细节方面缺乏逻辑和呼应。虽然瑕不掩瑜,但有提出来讨论一下的必要。
[关键词] 《窈窕绅士》;《窈窕淑女》;表演;细节;逻辑
《窈窕绅士》于2009年9月28日在国内上映以来取得票房佳绩,在国庆假期档的表现抢眼。媒体对本片也多有偏爱,溢美之词迭出。脱胎于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名逗唤悔片的电影故事对观众和媒体来说,都可算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几乎具备了成功影片的所有资质,得到好评实在是件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细细思量,这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还是有着些许不足之处:虽然瑕不掩瑜,但有提出来讨论一下的必要。
《窈窕绅士》:几乎具备了成功影片的所有资质
第一,影片故事脱胎于60年代名片《窈窕淑女》,况且《窈窕淑女》身后还站着的萧伯纳笔下讥诮的《卖花女》。这就至少已经争取到那些纯粹为“丑女大翻身”戏码着迷的观众来捧场。近年来日剧《野猪大改造》和韩国电影《美女的烦恼》的风行,就充分显示了“丑女大翻身”仍是个拥趸众多的高热题材。
第二,由吴宇森、张家振和杨紫琼等组成的幕后监制,阵容堪称国际豪华级,颇能赚人眼球。
第三,导演李巨源的成绩单也很说得过去。1998年完成电影处女作《为人民服务》,获邀夏威夷国际电影展、获选台湾公视经典电影系列。随后一直在影视圈工作,曾担任张婉婷《非法移民》、张坚庭《天使出更》、陈友《两公婆八条心》、洪金宝《过埠新娘》等片的副导演。之后还陆续担任了台湾TVBS节目《一FOOL当关》《好莱坞故事》、台湾滚石音乐频道的主持人。于2001~2005年担任李安导演之华语电影研发主任,曾在李安的《推手》中出演角色。另外还担任了《色•戒》《卧虎藏龙》《喜宴》《少女小渔》《查之舞》和电视剧《她来自海上》等的剧本翻译工作。在和杰出的电影工作者的合作经历中应该积累了丰富的电影从业经验。正经历情理交战的文艺青年和中年危机的文艺中年应该为此导演工作履历吹响集结号。
最后说演员部分,也是大卡司,孙红雷在2009年一部《梅兰芳》和一部《潜伏》,就可谓炙手可热,大银幕和小荧屏相互辉映,风头无二。林熙蕾《气喘吁吁》归来,刚与葛优合作结束,也正是话题上的风流人物。宣传孙红雷“硬汉”形链枝象由此浪漫喜剧转型,重开天地。林熙蕾演绎知性熟女。这又成功吸引观众群中的“师奶兵团”和“败犬女王”。
《窈窕绅士》虽然几乎具备了成功影片的所有资质,但是细细思量,这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还是有着些许不足之处,虽然瑕不掩瑜,但有提出来讨论一下的必要。
《窈窕绅士》:高材生的白玉微瑕
(一)改编经典珠玉在前,《窈窕绅士》力有不逮
《窈窕绅士》影片故事脱胎于60年代名片《窈窕淑女》,电影围绕着吴嘉倩(林熙蕾)将曾天高(孙红雷)这个“土大款”包装成上流人士展开。笑料迭出之间,还穿插着曾天高一心想要追求女明星,却最终爱上了帮自己转型的吴嘉倩的浪漫爱情故事。1964年制作的《窈窕淑女》也是改编作品,来自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无论是萧伯纳化用古希腊传说皮格马利翁的原作,还是好莱坞60年代的改编,都已经在时间的淘洗下成为经典。改编经典珠玉在前,相较之下《窈窕绅士》有欠火候,力有不逮。《窈窕绅士》将《窈窕淑女》“拯救”故事的主客倒置,使得两片“拯救”动机和“变身”目的高下立分。并且最有意味的还是关于文化包装:是包装头脑还是包装消费。两相对比不难得出:脑子fashion才是真正的潮男潮女。《窈窕绅士》又败下阵来。
1.“拯救”故事:主客倒置
《窈窕淑女》本质上是个拯救故事,是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对卖花女伊莱莎从社会阶层和文化层次的双重拯救。希金斯通过对伊莱莎进行口音纠正和文化教养,使她可以进入上流社交生活,从而抬高自己的层阶。而在《窈窕绅士》里面,表面上是吴嘉倩(林熙蕾)拯救有钱没教养的曾天高(孙红雷),骨子里是曾天高拯救经济上捉襟见肘、工作上疲于奔命的吴嘉倩。
2.“拯救”动机和“变身”目的:高下立分
《窈窕淑女》里的语言学家希金斯说:“语言学,说话的科学,这是我的专业也是嗜好。”对于语言的热爱推动他去试着改造一个言语粗俗、行为鄙陋的卖花女。因为“发出如此讨厌声音的女人,就没有资格到处走,没有资格生活。记住,你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并具有口齿清楚的天赋。你的母语是莎士比亚、弥尔顿和《圣经》的语言。别像傻瓜般,坐在那里咆哮。”而“一个英国人说英语的方式,绝对会影响到他的地位。”《窈窕绅士》里吴嘉倩包装曾天高的动机则是为了得到曾天高公司产品的行销合约以支撑自己的小公司。
《窈窕淑女》里伊莱莎用一段街头歌舞表达了她的朴素的生存理想:不会寒冷的房间,里面有张大椅子,有很多巧克力可以吃,很多煤炭烧烤食物。她求助于希金斯教授是因为教授说“我也能让她到需要说正统英语的地方上班”。深深地打动伊莱莎的是:纠正好了口音和举止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因为她当时的理想就是在花店里当专柜小姐,但是除非举止优雅,否则不会受雇。对于伊莱莎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文化地位、工作地位进而社会地位提升的愿望。而《窈窕绅士》里的曾天高,这个因为经济能力而有恃无恐的男人,在慈善晚宴拍卖上发现,居然也不尽然是价高者得,还是看菜下单,即使钱多仍被歧视,他觉得必须把“曾天高”这个产品好好包装然后行销到“芳娜”的市场去。否则他将无所适从。与其说他追求女明星,不如说他不满自己在慈善晚宴拍卖上的落败。对于芳娜,他最多只是个想多看几眼真人的“粉丝”。对于自己在慈善晚宴拍卖上的落败,他用合约延请吴嘉倩拔刀相助,以求扳回一城。这是一个既缺乏文化教养又多金中年男人自我证明以求自处的需要。
两相对比之下,《窈窕淑女》和《窈窕绅士》“拯救”动机和“变身”目的高下立分。
3.文化包装:包装头脑还是包装消费
《窈窕绅士》和《窈窕淑女》相比,最有意味的还是关于文化包装。
《窈窕淑女》充分体现了包装头脑要用文化艺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除了给善良的灰姑娘华服美钻,还要雕琢出一口漂亮口音。上流社会的淑女除了样貌端庄之外,更要口音纯正、言语机趣、举止娴雅、进退有度。文化包装主要是包装头脑。皮相再好,谈吐行止失仪,也绝对登不上台面。
《窈窕绅士》把文化包装定位成提高高档产品得体消费的能力。虽然吴宇森有良好的愿望,他在访谈中说:“到了《窈窕绅士》,我想拍让人在紧张的时间里学习到优雅的生活态度的戏,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时代。”①但是电影显然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肤浅地将“优雅的生活态度”与“高档产品得体的消费能力”划上了等号。并且这种高档产品消费能力不仅仅是经济上可以负担,要玩得转就需要找行家指点。在现今的情势之下,语言学教授自在边缘的边缘。自视甚高的“前”香港社交界名媛不得不在行销合约的招揽之下放下身段,为“土大款”出谋划策,甚至利用自己曾经嫁入豪门未果这种不快往事,替曾天高变身海归雅痞之后闪亮登场造势。编导并不真的关心“土大款”是否能经由魔鬼特训恶补后脱胎换骨,看重的是习得“绅士生活法则”过程中行差踏错时造成的笑料,追求的是美式笑话没心没肺的直白。《窈窕淑女》在嘲弄上流社会虚张声势的同时,通过皮克林上校这个人物对真正的绅士保持了足够的敬意,这是英国式的讥诮。《窈窕绅士》中被扭曲成“查尔斯”的曾天高一直试图融入所谓上流绅士的生活,但却从头至尾游离在游戏之外,越想藏拙越是露怯,带放大镜去看达•芬奇的画;正装出席意大利歌剧;仔细琢磨红酒咖啡……每一次消费都是一场顶礼膜拜的仪式,诚惶诚恐,造次不得,生怕一不小心被人贻笑大方,遇到回答不出的问题只能鸡同鸭讲,背诵准备好的驴头不对马嘴的标准答案,顾不上训练有素的优雅微笑已经变作尴尬讪笑。吴嘉倩对曾天高的文化包装在这个意义上行销失败。曾天高脸上洋溢着的是丰收的喜悦而非绝所谓贵族的那种懒洋洋的理所当然。于是他终于在看油画时烟瘾犯了,听歌剧时睡着了,与芳娜约会的时候也不懂委婉地表明身份,只能来个打回原形的大展示,虽然芳娜的尖叫失声很有喜感,但是这同样宣布吴嘉倩对曾天高的行销失败。一个真正的绅士永远是彬彬有礼、进退有仪,是绝不会将自己送到那样尴尬境地的。
并且《窈窕淑女》的伊莱莎从一开始就是精神独立的现代女性,这个根本用不着包装。在电影一开头,剧院外,当希金斯教授大喊:“女人,马上停止这讨厌的哭声或是躲到别处去吧!”伊莱莎就已经毫不畏惧地回答:“我有权呆在我喜欢的地方,跟你一样!”大使馆舞会教授大获全胜,伊莱莎受到女王的赏识,多次与太子共舞,自作聪明的匈牙利语言学家甚至认为伊莱莎是位血统纯正的匈牙利公主。教授得意忘形,而伊莱莎则落寞,她希望被尊重,被教授视作淑女。她对于未来充满恐惧,舞会上的繁华只是镜花水月,谢幕之后怎样回到自己的人生。伊莱莎负气出走,早市上已经无人识得,得不到群落认同,回不去了。伊莱莎充满智慧和勇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不任性妄为。结尾没有俗滥的亲吻拥抱和好,仍然是老光棍的孩子气和无赖:“我那该死的拖鞋到哪儿去了?”电影落幕,意味悠长。
《窈窕绅士》的曾天高处境要好得多,事业成功,完全不存在生存压力,但是始终处于失语的状态。金钱能买到想要的物质,却买不到气质与格调。魔鬼特训的结果只是按照既定答案背诵,不分场合不知深浅地炫耀学识,并且不知灵活变通。看歌剧一节,歌剧前酒会,被问张艺谋的《图兰朵》是不是真正的意大利歌剧,就是真的“太慌张”了。电影的高潮部分,在《夜来香》的钢琴乐曲中,拿着徐志摩的书去找林熙蕾。求爱的时候还要读徐志摩的文章,虽然有小小改动,但仍体现了曾天高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话语能力:“可是都是你的错”,“是你不该让我在和你吃冰激凌的时候,一颗心偷偷为你悸动。是你不该无理取闹得一点都不自知,让我傻傻地笑完又笑。是你不应该在我家踢开鞋子的时候,让我看到你不经意的美艳动人。是你不应该昏睡一天一夜,让我有机会痴痴地读你一遍又一遍。是你不应该让我整天心里总是说不出的甜蜜,满是浓得化不开的柔情。你最不应该的,就是让我感受到我原以为不属于我的喜悦,让我贪心地想你。”“吴嘉倩,我爱你,2009年某个夜晚。”难怪女主角睡着了。
(二)孙红雷浪漫喜剧转型,表演上稍显单薄
孙红雷粗犷深情的形象已随其早年的一系列作品深入人心。《梅兰芳》里的邱如白虽然稍显过火,有抢戏的嫌疑,但是证明了孙红雷亦可以温文尔雅。用《窈窕绅士》浪漫喜剧转型的孙红雷,应该让我们看到从财大气粗却莽撞懵懂到斯文得体低调温存转变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人物造型的转换,而孙红雷的表演实在是单薄了一点。或者更直言不讳一些,孙红雷的表现在他表演的水准线之下,过于浮于表面,甚至熟极而流,缺乏对于人物的揣摩和思考。
经过吴嘉倩打造后的曾天高,造型一水的欧洲绅士风:三件头高档毛料西装、丝巾、眼镜。但是诚实地说,孙红雷的气质实在不适合这个角色,不优雅。曾天高前面的粗俗有余,后面的优雅无依。始终是结结巴巴,语言乏味,英文的口音还很可笑。口头禅“太慌张了”是为了增加“笑果”,但是别扭得醒目。林熙蕾倒是对“吴嘉倩”这个角色驾轻就熟:上海机会多,租了一间旧厂房,在上海开公司。被工作搞得焦头烂额,有学识有眼界,为了搞定客户不择手段,辛苦支撑自己的小公司,说话英文夹缠,看似是有港台生活背景,“白骨精”加“败犬女王”。林熙蕾掌控角色的游刃有余更显得孙红雷故作优雅时的捉襟见肘。吴嘉倩故意要狗仔队跟拍,提出要去曾天高家过夜,曾天高对于这件事开始并不知情,有点小鹿乱撞是人之常情,他机智地用刚才给没给小费来测试吴嘉倩有没有喝醉,这是符合人物年龄阅历的表现,但是接下来开门时手抖就太做作。不光抖,且振幅大频率高。这是表演的夸张失误。进得门来,烧开水时手还抖。沧桑外表少男心?过火的恶趣!在上海音乐厅听歌剧双双睡着,曾天高拉着吴嘉倩的手窘迫地逃出,双方倒是都出人意料的镇定?结尾处,曾天高示爱以后发现女主角居然睡着。孙红雷又小鹿乱撞样,熟男会这样乱了分寸吗?一定要用少男相来表现吗?建议孙红雷看看亨弗莱•鲍嘉的《龙凤配》,看看理查•基尔的《风月俏佳人》,或者至少认真研究一下《窈窕淑女》里面的雷克斯•哈里森。数不胜数的前辈的经典表演都是教学片。最后孙红雷在晨曦微露的外滩显示了一把霹雳舞功底,彻底暴露了他的城市青年身份。曾天高来自农村,孙红雷的80年代舞步把“都市”两个字写得清清楚楚!
(三)细节方面缺乏逻辑和呼应,喜剧和闹剧变得只有一线之隔
电影里吴嘉倩的理想和现实咫尺天涯,而电影告诉我们喜剧和闹剧有时候也只一线之隔。轻喜剧可以笑点低,但是要符合逻辑。《窈窕绅士》的情节设计在细节方面缺乏逻辑和呼应,喜剧和闹剧变得只有一线之隔。
电影开头慈善晚宴上的群殴,莫名其妙得打起来。原因交代不明之外场面调度也混乱,至少要打得行云流水才能增强“笑果”。
东北口音的曾天高竟然有个台湾腔的表妹。
打造绅士从衣装开始,团队上场为何穿白大褂?表现“科技感”?表现“专业”团队?让人匪夷所思。
听歌剧两人双双睡着,吴嘉倩坚持让曾天高要用“辣气剂”(辣眼睛的气雾泡沫)对自己执法,实际上是女人的情感博弈。在这里,曾天高充分表现了痴汉也懂女人心――辣眼睛的气雾泡沫变成香水,可是随身携带的香水竟然有那样大瓶,吴嘉倩小小晚装包岂不是早该被一瓶辣眼睛气雾泡沫和一瓶香水挤爆,太牵强。道具和美术设计都考虑得不够细致。曾天高坚持不问林熙蕾是不是饿和冷,因为社会科学课上,老师说20世纪女权运动和平权运动主张不剥夺女性挨饿受冻的权利,可笑!绅士培训的大失败!
吴嘉倩对曾天高从软硬件全方位打造,选车子、看展览、听音乐会、学习仪态、学习品鉴咖啡豆和红酒、学打高尔夫、学习餐桌礼仪、健身、学英文、买新房、玩游艇、学跳舞、标红酒、投艺术品……这一系列快速镜头切换暗示着紧密的学习日程,但是曾天高的生意呢?特别是他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白手起家的人,可以全部把工作抛开全情投入到“绅士课程”吗?这让人很费思量。
口味提高了,罐装咖啡太难喝,但是教养依然如旧,在超市付账前试喝然后放回原处。为煮好的咖啡,到曾学习咖啡知识的地方,从阳台爬上二楼,系上围裙像小偷一样行为还镇定自若。
吴嘉倩在曾天高“我梦见你,你那憔悴的神情,手捧着鲜花”的读书声中醒来。孙红雷戴着眼镜,微笑着看着睡着的林熙蕾,书名是大大的《再别康桥》。这是变态杀手恐怖片吧。还有用烤焦小蛋糕庆祝生日的老桥段。虽然“有情饮水饱”永远不过时,但是至少要用点新意来体现主创的诚意吧。
达•芬奇画展布展时课程刚刚开始,而开展的时候已经教学卓有成效,那“绅士课程”到底有几天?画展上握手的场面和镜头切换是要展现曾天高在此高雅社交场合与各种人应对都游刃有余,但是这个表演段落,最后一个和女士握手做结的时候,动作仍然显得粗鲁和没有教养。握手握出汗来,明显拭汗动作让人觉得没有见过世面和失仪。在与芳娜的交谈中,故作幽默和知识性的卖弄让人不适。与芳娜打高尔夫、看show,去探班,和她一起混酒吧,感情一日千里。首映礼之夜,和芳娜在家共处时展示“最不可思议的艺术品”是自己?简直是复仇心态。芳娜夸张的歇斯底里的反应,“徐志摩是不能丢的”,不要太搞笑。
最近的娱乐电影和电视剧很流行“金句”。《窈窕绅士》的对白也有“金句”闪现:吴嘉倩为制造话题,设计狗仔队跟拍,说出上流社会的规则:“好事炒不出话题,坏事炒半天,丑事炒翻天”。而飞蛾扑火似的缠绕话题人物就是搏出位的方法。“行销就是一切,不管你的产品是什么,只要包装得好,行销得对,就是成功的秘诀。”这些对白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希腊传说中的皮格马利翁性格孤僻,厌恶现实中女性的堕落与淫荡,用雕塑来制造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窈窕淑女》中希金斯教授也是个厌恶女性的人,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伊莱莎身上来制造心目中的完美女性,而不顾伊莱莎的感受。《窈窕绅士》要把土大款改造成低调温存的雅痞,剧情和对白之下,“塑造”的过程中,隐藏着两性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各自矛盾又相差极大的出发点以及看待事情的态度,其微妙激烈的程度甚至比表层言语的冲突更大。虽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窈窕绅士》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电影小小的缺憾昭示着前行的方向,孕育着未来更成熟的作品。
注释:
① 《拍〈窈窕绅士〉是个过程 吴宇森不爱看好莱坞》,Mtime时光网:https://www.省略/news/2009/10/14/1417173.html。
[作者简介] 王茜(1979― ),女,浙江宁波人,文学硕士,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Ⅶ 急求!!!电影《窈窕淑女》英文观后感50字左右
要点:
1、介绍《窈窕淑女》的内容。
2、我学会或者感悟到了什么。
3、我应该怎样去做。
My fair lady is about the love story between a flower girl Eliza and a gentleman Higgins.
《窈窕淑女》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卖花女伊丽莎和一位绅士希金斯之间的爱情故事。
Eliza is a beautiful but poor girl with an obvious rural accent.
伊丽莎是一个美丽但贫穷的女孩,有着明显的乡村口音。
Higgins is a professor of linguists.
希金斯是一位语言学家教授。
He bet with his friend Pickering that he could teach Eliza for six months and turn her into a lady.
他和他的朋友皮克林打赌,他可以教伊丽莎6个月,把她变成一个淑女。
In the end, they succeeded. Higgins realized that he couldn't do without Eliza, and they came together.
最后,他们成功了。希金斯意识到他离不开伊丽莎,他们走到了一起。
Although Eliza is a poor girl who lives by selling flowers, she has the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few girls have.
虽然伊丽莎是一个靠卖花为生的穷女孩,但她有着很少有女孩拥有的决心和勇气。
That's w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is movie.
这是我们应该从这部电影中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