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奇迹男孩观后感50字
影片中欺凌别人的朱利安,一个十分傲慢的男孩,在恶劣的环境下成长,使他成为学校中的孩子王,也因为他父母的世故使他变得像一位小大人,但我想他们终究是善良的,但因为环境与家庭带来的影响,使他的家庭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不想把这些东西给他。
2. 小学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
小学生电影观后感1
星期三我们看了《暖春》这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小花是个善良、孝顺、懂事、知足的小女孩。同时也是了孤儿,是爷爷救了她并收养她教育她。小花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爷爷对她好,她就爷爷更好。小花也是个懂得宽容谅解他人的人,婶娘对她很凶,曾多次赶她走。她却一心一意为婶娘着想。感动了许多人。小花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付出,而总把自己想在最后一位。
比起小花我们就幸福多了。小花的鞋是爷爷用他所有是积蓄买来的,她舍不得穿。而我们一年四季不知道有多少双鞋。小花七岁才穿一次新衣服,我们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小花又要上学又要帮家里干活。我们不干活,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和玩耍。而且小花家境贫穷,我们现在的生活家家户户都很富裕。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声喊出:”我是幸福的。“人应该学会满足,这样幸福才能庇护你。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振奋精神勇敢地区面对前进路上的挫折、困难。因为只有在风雨过后,你才能更深刻地体味幸福和满足。
人不应该带着憎恨活着,这样只能让我们带着沉重的精神痛苦万分。因此我们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化解那些伤害你的人。在爱的道路上前行;在享受无尽的快乐的同时,真正理解情义的可能。我们要向小花学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孝顺的心、懂事的心、满足的心和宽容美德。关心、孝顺那些对你好的人,对现在的一切满足、不挑剔,宽容、谅解那些伤害你的人。
3. 亲爱的小孩小学生作文怎么写,今天老师让家长孩子去看《亲爱的小孩》电影,已此为背景写一篇观后感,怎
亲爱的,我们回家 《亲爱的》第一支预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观众,但看过电影后,却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亲爱的》当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如何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韩德忠,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电影里,其实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但到头来发现,寻找太累,最终还背叛了众人。电影里,他在“回家”这条路上似乎越走越远,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 佟大为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社会会磨掉人当初的锐气,使人同化成“社会之人”,要生存,就必须得那样。而在帮助李红琴的过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让人遗憾的事,佟大为的很多场戏,都能看出《中国合伙人》里王阳的影子。 李红琴,不得不说。赵薇这次终于遇上最对的,也是最好的角色。这个人物的命运,早已注定赵薇可以在这部戏里大放光彩。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儿不能要回来,严重地说,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田文军也有点类似,只是在社会的认同上,她站在了田文军的对立面。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还有家可归吗?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无奈,再加上语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赵薇完全就是李红琴,她的角色太无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2. 善与善的悲剧 我最最揪心的时刻,也许就是他们抱着孩子在田间奔命地逃跑,孩子却用力挣扎着,叫着另一个人妈的时候。 那一刻,感觉位置发生了调换,他们成了拐卖者。 我有些恨那个山沟沟里的女人。我甚至有些埋怨那个孩子,昔日作为精神支柱的歌谣,如今成为一碰就碎的石头。怎么就会忘了呢? 年龄太小,环境变换,是的,有太多理由。可我不想用理性去分析。太残忍。 小孩子是无辜的,是被害者。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因为年幼无知,不谙世事,做起事情反而更加坚决,成人有犹豫有迟疑,小孩子心中只认自己那一个理儿,晓之以理他不懂,动之以情他无视,真真是狠角色。 他问她,你说孩子当时得是多久才叫那个人妈呢? 她对他说,你别逼孩子,万一他跑了呢? 他和她都接受了自己“拐卖者”的身份。 无奈的,撕心离肺的,强颜欢笑的,佯装明天会更好的,仿佛明天就是“明天”了。 可我们仍要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强颜欢笑真的比沉浸在悲伤里更幸福吗?我不觉得。 我最最感动的时刻,是他出门时突然怔住,回去抱着孩子的时候。 没有什么煽情,如此真实,甚至有些搞笑,但这些细节却让人为之着迷。 而那一天,他终于牵她的手了,她要泪崩了,却强忍着,那一刻,欢喜与悲伤都化作勇气了吧。最能改变女人的,无疑就是孩子了。 我最最心碎的时刻,是农村女人在街头问“你说我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我TM只知道,编剧,你太坏了,真的太坏了。 你知道吗,你的一句话就让价值观在一瞬间颠倒了,如此简单粗暴。 我是怎样从坚定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场突然自我怀疑的?也许就是这句话吧。 无心做坏事,好心做坏事,这都是很难用法律或道德评判的。 而当一个人的爱与另一个人的爱——两种“善”发生冲突时,事情就会变得越发说不清楚,没有赢家,赢家也是输家。 每一个人都受伤,也会有纯粹无辜的受害者,比如留在福利院的小女孩儿。 农村女人要带走女孩,因为她想念女儿,那也就是她的女儿,当然或许也因为她无法再有自己的小孩儿了。 孩子的生母要领养女孩,其实是为了留住男孩的心。 福利院不让女人带走女孩,是因为世人的目光——媒体怎么看,人民怎么看,上级怎么看?唯独不问当事人怎么看。仔细想想,其实这些疑问后面其实都省略了一个字——“我”。 那些善良的、正义的,何尝不是自私的? 为什么我们的“善良”,最后却成为悲剧了呢? 因为我们的很多“善良”,说到底是为了我们自己。 为什么非要去“善良”呢?因为无奈,我们无法掌控的一切。 我们都是浮萍,不比剧中人高贵或低贱。 所以,电影那些真正触动我让我流泪的地方,并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不是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悲剧,而是善与善的悲剧,它是没有答案的,却绝非廉价的。 参考自网友
4. 小学生写的电影放学后的观后感300字
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我和爸爸在家。
之前的日子,每天早上,妈妈把我叫醒后,我总是想尽办法在被窝里再“赖”一会儿。
妈妈不在家的早上,爸爸将我从温暖的被窝里“捞出来”后,眯着惺忪的睡眼,很配合的让爸爸帮我穿衣、穿袜。然后,我们洗过脸后,就上街吃饭。
中午放学后,我会自己跑回姥姥家,混顿中午饭。
吃过饭后,看会儿电视,觉得上学的时间快到了,我和家里人打声招呼,就一溜烟的跑到学校里。
下午放学回姥姥家后,我会先写会作业,然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有的时候,我还会和舅舅家的浩然玩一会。
到了晚上七点的时候,爸爸会到姥姥家将我接回我家,有的时候,我们在路上还会买点蛋糕,留代做“晚点”。
回到家里后,我和爸爸轮流上网,我会看点动画片或者玩会游戏,爸爸则看点新闻之类的。
到了九点,我们准时上床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故事大王”(我的爸爸)会给我讲几个故事哄我入睡,这个时候,我有时也会在被窝里不断的唠叨,“妈妈咋还不回来呢”。
有一天晚上,爸爸喝酒多了,有点难受,我还给爸爸讲了好几个故事呢,爸爸夸我真的懂事了。
5. 电影 孩子的心声 观后感
五年级学生白露说要和甘小华做笔友,甘小华给她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
衢州日报12月26日讯 日报16日5版三个孩子的故事,讲出了库区孩子的心声——如果我有一个可以写信的朋友。
短短一个星期,这个心声引起了一片热烈的回应——初一年级的孩子打来电话,说不但要和他们做笔友,还要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刚迈入职场的哥哥姐姐发来短信,说要给孩子们写信,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许多家长和老师打来电话,说愿意和孩子们交朋友,无论多忙也会听孩子说话,给孩子回信……这些充满爱意的反馈,让这个寒冷的冬季涌动着暖意。
同龄人:
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最先给记者热线打来电话的是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初一(3)班的班主任姚老师。他告诉记者,班里的许多学生看了报道,都想和大山里面的孩子交笔友。
19日,周日的晚自习时间,记者在姚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了其中的两名学生。是两个女生,一个叫陈其器,一个叫洪晓晨。两人都瘦瘦高高的,很文静的样子。
洪晓晨说报道中的小珍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外婆家就在举村乡,每年过年的时候会去。山里的条件苦,没有玩伴,可是小珍却那么懂事,那么爱学习。陈其器是班长,姚老师夸她沉稳懂事,开学时间不长,就和每一个新同学都成了朋友。陈其器说,她曾经有书信来往的朋友,这在同龄人中可是为数不多的。两个女生都说,想和举村乡的小同学们交笔友,彼此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放假了还要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一起看书写作业。而且,她俩的想法还都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采访中,她们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还提醒记者说:“如果留学校的地址,寒暑假就收不到信了。”
姚老师说,其实班里想交笔友的学生有十来个。陈其器和洪晓晨是这些学生中综合表现最突出的,如交际能力、文字水平等。希望她俩作为初一(3)班的代表,和库区孩子成为好朋友。
职场新人:
让我陪伴他们成长
1987年出生的余涵,是今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她说看到报道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因为之前并不知道在自己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苦孩子。但她很快就被山里孩子的淳朴和懂事给打动了。“我觉得像他们这样大的孩子,一定有许多问题要问,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听他们讲猫狗打架的故事,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余涵说。
余涵还给记者讲了一段她的亲身经历。在她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结对了一个农村里的同龄女孩。她们平时书信往来,寒暑假的时候会被家长接到一起学习生活。女孩的成绩很不错,常常将自己的奖状寄给余涵。余涵每次收到奖状都既高兴又暗暗较劲儿,两人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直到高三那年,女孩的成绩突然下滑,没能考上好的大学。家里考虑到上三流大学的经济负担太大,女孩只能外出打工。
当时,余涵还有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同学。高考成绩和余涵不相上下,也是因为经济原因,打算放弃上大学。余涵的父母得知情况后,给这位女同学交了学费。她后来大学毕业,现在成了一名老师。“人生最关键的那么几步,如果有一个人可以给自己正确的引导,或许一切就能更好。”余涵说,她和这位结对的朋友至今保持着密切地联系。
家长和老师:
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
在衢江区卫生局工作的张爱珍向记者报名参加交笔友活动时说,她曾经也是库区里的孩子。
张爱珍的老家在岭洋乡,在上大学之前,她一直生活在那里。“小时候,我可能比现在的孩子还要苦,但是那时候并不觉得。”张爱珍说,如今看到那些孩子,叫人心里陡然一酸。特别是有自己的孩子作对比,让她更加心疼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库区孩子。
张爱珍说,她想交个小笔友,也想尽力给予小笔友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把他(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心疼。同时,也给自己8岁的儿子找个伙伴和榜样。山里的孩子大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城市里的孩子却大多在蜜罐泡大,难免娇气。
衢江区团委:
为孩子送去首批信封和邮票
12月21日,记者陪同衢江区团委副书记甘小华,再次来到了学校。甘小华将首批500个信封和380张邮票交到校长徐志标手中。
在记者拿出热心读者名单时,甘小华也拿出了一份名单。她告诉记者,在报纸上读到孩子们的心声后,衢江区团委非常关注,将报道在各工作QQ群中作了转发。结果引来了许多人的响应。有一位老师已经调去杭州工作,也要求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团委的工作人员就一一作了登记。“我们想把交笔友活动作为衢江区春泥计划的一项活动,长期地开展下去。”甘小华说。
校长徐志标表示,他将把热心读者的名单交到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的手中,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笔友。
记者手记
截止到22日,记者共接到20多名热心读者的电话和短信。22日晚上9点,还有一名初三的学生晚自习下课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请记者一定要记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还保证不影响学习。一名高三学生多次给记者发来短信,要求和库区孩子交笔友,并说给孩子准备了许多书籍作为礼物。
另外,在网上,衢州市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的许多会员都要求报名,给记者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
许许多多的关爱,来不及一一记录,所以只能大致概括为同龄人、职场新人、家长和老师三个群体,有请代表发言。
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收到孩子的信,成为孩子的笔友。但仍要感谢,感谢你们的热心反馈,感谢你们无私无求的爱。
报道延伸
怎样和孩子交朋友,专家有话说
热心读者:我该怎么和孩子交朋友?
来自常山的热心市民方水生是日报的老读者。看到报道的第二天,他就打来了电话,希望能和库区的孩子交朋友。
方先生简单介绍自己说,他曾经当过兵,现在常山县供电局上班。一家三口,女儿在上海读大学。他自己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特别想和库区孩子结对交笔友。急切表达的心愿得到记者的答复后,方先生又有些担忧起来:“我该怎么跟孩子交流,第一次写信和他(她)说点什么好呢?”
在记者接到了20多个热心反馈中,许多读者都表现出了这种担忧和疑虑,生怕自己做得不妥帖,让孩子觉得不自在或不舒服。读者的担忧和疑虑大概有以下几类:
第一,第一次的自我介绍之后,我和孩子聊些什么?我说的话孩子会愿意听吗?
有这类疑虑的读者基本上已经参加工作,或是没有孩子,或是孩子已经长大,平时缺乏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担心和孩子找不到共同话题,时间长了,双方都失去兴趣,疲于应付。
第二,我想给我的笔友送些东西,比如衣裤鞋袜、学习用品,可以吗?
提出这类问题的读者有孩子,也有家长。如陈其器和洪晓晨,就都想送学习用品和书籍给库区的孩子。而一些家长则希望将自家孩子富余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等送给笔友。但是他们又担心,这种赠予会不会被视作施舍,让孩子觉得不自在。
第三,我想在寒暑假的时候,把笔友请到我家来玩,这样做合适吗?
有这类想法的读者以孩子和家长居多。除了想给孩子们提供好一些的生活环境,他们也希望库区孩子能和他们真正熟悉并亲近起来,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库区的孩子学习,懂得珍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专家建议:用心交友,让爱细水长流
针对读者的这些担忧和疑虑,记者请教了我市青少年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建英。她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和读者的疑虑,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物质上的资助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库区孩子的物质条件相对差一些,这是无法回避,也不用刻意回避的现实。想吃好吃的,想玩好玩的,这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有条件的话,给孩子送一些零食、玩具,哪怕是旧的衣物,生活和学习用品,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可以。而且,这种富有爱心的赠予和资助,能够获得孩子的好感,容易让原本陌生的双方变得亲近。
其次,书籍、电视节目等相同的关注点让交流有载体。
很多人在选择给孩子的礼物时,会想到书籍。这确实是非常好的礼物,不但赠给孩子知识,其实也为彼此的交流提供了载体。在和孩子写信的时候,聊聊你们共同看过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你们都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个时尚明星,可以让彼此的交流变得有话可说。
当然,在孩子们与你写信交流这些读后感、观后感时,作为大人,最好能细心体察孩子的情感和思想,适时地给予一些积极而乐观地引导。
再次,让两个家庭都熟悉起来。
有的读者想在寒暑假的时候,将孩子请到家里来玩。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库区孩子家在大山里,环境相对封闭,如果能够给孩子机会接触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可以丰富孩子的见识,也让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变得丰富而真实。
在这之前,有个建议,让你的家庭成员也给孩子写信。比如,在妈妈和孩子交笔友写信的时候,偶尔也让爸爸和孩子加入,给孩子写信。这样,孩子和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了交流,熟悉了,再到家中做客,也就不会拘束了。
另外,也要让孩子的父母熟悉你,熟悉你的家庭,在让家长放心的同时,也利于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有的孩子对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打骂流露出抱怨的情绪时,我们要为父母说话,让孩子谅解父母的苦心。事后可再与孩子的父母就教育方式进行沟通。
最后,用温暖的心,让爱细水长流。
和孩子交朋友,需要缘分,更需要持久的爱心和耐心,不能仅凭一时兴趣和热情。充满着温情的书信会被视作珍宝般保留,被反复回味。
希望所有的笔友,能将鼓励的话语铺满信纸,能将温暖的情谊传递下去,让爱的细水长流不息。
6. 电影奇迹男孩观后感100字
今天我看了电影《奇迹男孩》,讲述了10岁的奥吉天生脸部畸形,又经历了27次手术,非常不幸。此前一直在家中跟着妈妈自学。小学五年级时,奥吉进入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学校上学,因为天生脸部畸形,小奥吉戴上头盔掩饰自己真实的样子,不寻常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并终日受到嘲笑和排斥。
然而,小奥吉没有被嘲笑和讥讽吓倒,而是勇敢冲破了内心的壁垒,打开了头盔,变得自信坚强。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欢迎。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不要嘲笑别人,这样会让别人非常难受,第二是被人嘲笑时不要气馁,只要拥有坚强的内心,就一定会受人尊敬的。
7. 电影的观后感怎么写
http://www.mtime.com/blog/movietalk.html
看看影评
kao 看看影评学习学习 会死么
不爱学习的孩子
8. 看电影小男孩写影评
看过很多关于二战的电影,甚至做过一篇盘点文章,危难中也是鉴证了很多人性闪光点的时刻。在战争中,如果不论输赢和既定利益方,战争中不管从那一方来说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部二战电影以美国为视角,片名little boy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的核武器同名,而被投到长崎的原子弹就被命名为“胖子”,《小男孩》中还真的有个小霸王“胖子”小朋友。撇开美式主旋律来讲,电影观赏性很强,用童话的方式来讲述关于战争的故事,真的挺赞的。 选择相信是需要勇气的,爱和信念最终可以创造奇迹。这是电影的主题,足够强大的信念也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从被魔术师的“魔法”帮助实现了第一次隔空移动物品,后来小男孩就坚信自己也是有魔法的。父亲是小男孩心目中最好的“伙伴”,片头用了几段来陈述父子关系,导演将孩子幻想中的情节展现出来,生动有趣。因为长子是扁平足不能参战,所以父亲上了战场,然而在菲律宾,父亲成了日军的战俘,生死未卜。后来,小男孩遇到善良的神父,他给了男孩一个圣经里的清单,并且告诉他,要按照清单里的任务一条一条完成,那么在战争中失联的父亲就会回来。 小男孩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如果完成了清单所有的任务,爸爸一定会回来。虽然连哥哥都嘲笑他,但他却不在乎,在异国朋友桥本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清单中的任务。移山的那段充满魔性,巧合让小男孩出了名,后来的原子弹也是神巧合。 个人认为日本大叔桥本这个角色设定的非常好,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因为战争的关系要受到各种排斥,我们的主人公小男孩也从一开始排斥他到后来和他成为了好朋友,这中间除了互相理解和互相交流之外,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美国这个国家大包容的感觉,虽然有一些过度偏激的人会把仇恨发泄在平民百姓身上,但大部分还是理智的。 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上战场的战士,战争都是残酷的,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核武器的威力巨大,对日本造成了重创,战争也接近尾声了。站在日本的角度,对他们的打击是惨重的,多少普通民众都被这场灾难牵连到,但侵略方在某种层面确实不值得同情。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人类可以痛定思痛,不再有这样大规模的战争,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里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看完电影你会有满满充盈正能量的感觉。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惶恐不安,小男孩选择了相信,而他赢了。这样的勇气是很多大人都不曾拥有的,因为人越长大顾虑越多,失去了单纯的念想,而孩子的眼里,是非黑白很分明,他用他小小的信念创造奇迹,最终一家人终于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