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桃姐观后感1000字

电影桃姐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3-10-21 16:49:07

1. 桃姐电影观后感

桃姐是罗杰家的佣人,在罗杰家工作了十几年,罗杰从小是桃姐照顾长大的,两人感情很好,看似是雇佣关系,实际上都把对方当成亲人。桃姐一生都是任劳任怨的,罗杰经常因为工作不在家,桃姐经常自己在家,但是只要罗杰在,桃姐就会做罗杰想吃的饭菜。


一天桃姐正常出去买菜,在路上晕倒了,被人送到了医院,醒来的桃姐发现自己中风了,罗杰回来照顾桃姐,桃姐为了不给罗杰增加负担主动要求去养老院住。桃姐虽然是佣人,生活条件却很好,在养老院没有可口的饭菜,生活起居也不方便,桃姐一直在忍。罗杰总是抽空来看桃姐,两人在一起说笑。

被桃姐的所作所为感动,桃姐也用行动告诉我们有一种跨越血缘的亲情,甘愿奉献自我,对方在你的真情中,才会被感化,事事为对方考虑。

2. 桃姐的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桃姐的观后感(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姐的观后感 篇1

看完《桃姐》,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一位常养老院跟妈妈吵嘴的女儿,在妈妈过世之后,拎着妈妈的遗物,站在大厅哭。这是一个不新鲜的情节,但是许鞍华没有用近景,没有用特写,甚至没有用正面,只是一个中远的背影。而且只占了画面的近二分之一。左边的二分之一画面,是两个老头在悠闲地下象棋,一个中年女护工悠闲地嗑瓜子。

这样对比感强烈的画面,导演想表达什么?亲情的逝不可留?社会对老人的淡漠?还是生命的残酷?但正如许鞍华自己所说,拍这部电影并不是指向什么社会现状,而单纯是因为她自己也已经六十五岁,是一个老人家。所以就像有位导演所说,电影的本质是记录。许鞍华正是用一种淡淡不着痕迹的手法,在记录自己的老年。跟《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不同的是,《子弹》记录的是老骥伏枥,是姜文在记录三位主演四五十岁依然很牛的这么一种状态,而《桃姐》则是记录一种洗尽铅华,淡泊如水的状态。

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如同最简单的白开水,非但从头到尾的口感和味道是一样的,就连吞咽的节奏都一样。最开始看了海报和宣传,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催泪弹,但它不是;后来看到桃姐住进养老院之后的种种,我又觉得它会批判凉薄,但它没有。《桃姐》所拿出来给观众看的,都是最日常的生活画面,碎片式的画面,甚至很难说有什么明显的叙事线索。电影本身没有起伏,有起伏的都是观众的心绪。全片甚至连配乐都很少用,只在罗杰接桃姐回家,两人一起收拾旧物那一场,起了淡淡的配乐,依然是像电影的口感那样,摒弃煽情,但求温情。我想这跟许鞍华的人生态度也有关,六十五岁的她至今未婚,无儿无女,跟妈妈一起租房子住,即便是在业界,也是为数不多的坚守自己创作阵地的导演,可是这不代表无依无靠的老人家就要摆出自己无助的一面来博取他人的泪水。文章开头那位过世的母亲,面对儿子的不孝,女儿的责难,尽管眼神令人心碎,但是脸上依然坚强倔强。所以在阅读本片的时候,不但老人深有感触,便是年轻人也会忍不住想像自己的晚年。

叶德娴也是一位老人了,从我第一次在《与龙共舞》中看到她,再到现在的《桃姐》,她都奉献出了自己教科书般的表演。她刀子嘴豆腐心,怕罗杰旧病未愈不许罗杰吃牛舌,但又精心烹饪了一块赞不绝口的牛舌;她被罗杰接回家首先摸摸家具上的灰尘,一脸不满但又细微得几乎看不出来;她自己已经不能再照顾罗杰,便想张罗着再找个佣人,絮絮叨叨啰啰嗦嗦提了一大堆要求,好像她已经不再是一个佣人,而是一个母亲;她怕给旧东家添麻烦,无论是要自己掏钱住养老院,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回绝旧东家的馈赠,都令人觉得那节俭与善良,似乎是出自家佣对主人的客气与感激,但更加是出于桃姐朴实无华的本性,毫不矫揉造作;她盛装打扮跟着罗杰看首映,好心劝告身边的宁浩别吸烟,自己看电影看得睡着,却固执地跟罗杰说电影很好看;她知道坚叔老不修,但豁达大方地对很不满的罗杰说,他还玩得了多久呢。叶德娴与许鞍华一起,塑造了身材矮小可爱可亲的桃姐,塑造了一个成功而完美的桃姐。

没有生离死别,只有一张张空床位,只有一场追悼会,一张黑白照片,和坚叔的一束白玫瑰。导演刻意回避,因为那已经不是桃姐的生活。在末日之前,桃姐仍然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温暖银幕下的我们。

这部不是为了对抗而诞生的香港电影,算是尚存的香港电影。然而它放之四海皆动人。不着痕迹、不动声色,但却代入感极强,这就是一部好电影。对于这样的电影,无法也不忍心从任何技术层面上评判分析,只能如标题所说,不作评论,只谈感受。

桃姐的观后感 篇2

去看《桃姐》之前,早就听说这是一部催泪大片,主仆深情,老年境遇,乃至对生死的探讨,所以我也备好了纸巾,只等泪闸开放。但真正在影院里看下来,我的纸巾基本没派上用场。是没有被打动么?不是,只不过许鞍华拍得极尽克制,一切可能煽情的桥段都弱化或避开了,甚至连音乐都没有用。我想,《桃姐》并不是一部非得让观众痛哭流涕的电影,但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心里一定会五味杂陈,那种无法言说的感触可能比眼泪更珍贵。

感谢《桃姐》这部电影,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带给我们善待身边人,更在于它能妥帖地关照我们心中的忧伤,看似灰暗的调子却让人豁然开朗。桃姐的一生,不敢说历经艰难,亦是有苦难有心酸,她不仅安慰着电影中形形色色的人,其实也在安慰着银幕前的我们,其中默默流淌的温情,不悲不喜的生死观令人感动之余浮生几分思索。

这部电影也向我们揭露了当今社会丑陋的,或许为人所知的现象——养老院。虽说养老院是老人们乐享天年的地方,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是破旧的设施,平淡的服务态度,以及从那位女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的养老院背后的种种猫腻,一条条的利益食物链,将老人们本该拥有的幸福晚年捆在了老人身手之外,看似一触即得,实则遥不可及,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只是表象,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真实,让我们不禁为如今所谓的朝阳产业所担忧,所顾虑,儿女们为了养老费而不和,将孤苦的老人搁置在中间,实在令人心寒……

我们的一生中或许会路过几千里土地,擦肩而过数百万人,只是相交能有几许,知己复有几个?这个世界的转速是在太快,多少人在拼命追赶不敢喘息,生怕被离心力甩脱。然而人性中最善良宽厚的部分却让他们产生了深刻的羁绊,演绎出一段段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别样”温情。

看罢这部电影,也许你会燃起一番冲动,想要去了解和珍惜出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或许身份低微,或许并不起眼,或许本与你瓜葛甚少,或许有着你无法忍受的缺点,但成就一段感情的永远不是外在的标识,而是两扇敞开的心扉。

桃姐是母亲、亲戚、佣人、邻居、朋友,桃姐可以是任何人。当我们在世上拼搏奋斗,在追逐着各种名利的同时,是否能够停一停,静下心来看看属于自己的那个桃姐?罗杰做到了,所以桃姐的离去,并没有留下遗憾。而当我们离去的时候,会否同样的不留遗憾?当我们不停索取的同时,是否能够问问自己,究竟给予过和奉献过什么?其实人生不必一定轰轰烈烈才叫精彩,生活,平淡、简单、真实,桃姐用她的一生来印证了这句话。在最简单平淡的生活里,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人、一物、一事,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和爱。看着影片中的各种人来人往、悲欢离合、死亡和新生,不停的轮回,这是最根本的自然规律,如何在其中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也许不是物质金钱,也许不是名誉地位,也许不是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当成败生死之时,内心是否能够透明纯净。就如影片结尾处,罗杰再次拖着行李走近住宅时,仰望自家,桃姐就在那里,没有悲伤,没有遗憾,没有离开。

那么,你的桃姐是谁呢?

桃姐的观后感 篇3

“A Simple Life”,这是电影《桃姐》的英文名。和名字一样,电影中的画面、情节都和现实生活一样朴实。但这质朴的片子却闪烁着母性的光辉。

看完电影,眼泪流了几次。很多时候,我们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对亲人的付出都视若无睹,我不禁要问问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桃姐,很像我的妈妈。赞许的眼神、悉心的照料、坚强的倔强……桃姐身上有太多母亲的`影子。而如今荧幕外的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了妈妈的心。

直到现在,我依旧对离家那么久愧疚不已,不管我取得什么成就,也不管我能组建什么样的家庭,妈妈只有一个,而我却没有好好珍惜。我在想,那段日子,她有多想我和哥哥。

然而,时间不会倒回,它只会自顾自地往前走,追不上的人们陷入深深的回忆陷阱。我的旧伤口又在隐隐作痛。很长时间没有安静地在电脑前面码字儿了,大脑一阵阵地空白,但心里的感受、内心的悸动还在,只是不知道化为文字该如何表达。

妈妈已经走了一年多,然而我的回忆却从来都没能有一丝丝减轻痛苦,就算愈合,也随时都有可能复发。虽然妈对我说她很知足,最后的日子能和两个儿子在一起,但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家人和事业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地选择了事业,而这也许会成为我们后半生都在悔恨。

写下这些,是告诉那些远去的游子,时刻惦记远方等待你们回家的亲人。他们,才是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桃姐的观后感 篇4

1月21日,我在神舟影城观看了《桃姐》这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发生在一位名叫桃姐的老佣人和一位名叫罗杰少爷之间的故事。桃姐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与陪伴罗杰少爷成长,而她已日渐衰老。俗话说“病来如山倒”,有一天,桃姐中风了,右手居然不受控制了!医生说,她的身体已不容乐观,以后都得要人照料她。工作繁忙的罗杰只能送她到养老院。他时常去看她,陪她聊天,仿佛一对母子一般。桃姐的心渐渐地放开了。

观看了电影以后,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回来后,我一直对妈妈说,他们太可怜了。

“老人们难道没有吃的吗?他们对慰问的食物那么感兴趣。”

妈妈说:“老人们行动上不便,不能到市场买,只能等着亲人探望的时候带来,可是有的亲人总有各种理由没来。所以……”

“哦。”我陷入了沉思。

此刻,我懂得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对待父母不可以嫌弃他们。比如走路慢呀,这些都不能怪老人。其实我们小时候还不是这样吗?从不会走路到学会走路跑步,爸爸妈妈有嫌弃过我们吗?我们吃饭的时候把桌子撒了一地,爸爸妈妈耐心地收拾残局,教我们怎么做得好一些。他们老了,走不快了,听得不利索了,现在轮到我们等他们,等他们慢慢走路,慢慢吃饭,难道不应该吗?

有句话叫:心不容父母,怎能容天下?就像我今天早上,想起来脸上发烧啊。那时候,因为觉得煎饼实在太好吃了,根本没有多想,一口气全吃光了,一点也不留给爸爸妈妈!

我决心改掉不为父母着想的坏习惯,做天下、全世界最好最棒最孝顺的“诺贝尔奖孝顺儿女”。陪伴老人,不是用钱就可以做到的事,要持之以恒,要用真心去陪伴。

桃姐的观后感 篇5

“能有桃姐在我家服侍那么多年,是我的福气。”

这是电影《桃姐》中男主角少爷说的一句话,也是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它表面上是对桃姐60多年工作的认可,实际上表达了少爷对桃姐的一颗感恩之心。

桃姐小时候家境贫寒,被送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做下人。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服侍了几代人,直到得了中风。她为了不连累主人,自愿进了养老院。而那位少爷却放心不下,陪伴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被少爷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能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真心去照顾一个下人,这不是感恩又是什么呢?

其实,父母把我们拉扯这么大,也不容易,我们也应该感恩他们,用行动帮他们做一些事,就是最大的感恩。

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客人走后,留下了很脏的地板,父母那时又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早出晚归,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了。我看到他们又困又累的样子,决定自己分担一下家务反正也不是很难做。

我找来拖把,打了一桶水,开始了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心甘情愿拖地板。我将拖把摔进水桶里,水桶马上开了花,水花四溅,开到了墙壁上,白墙变成了黑墙。后来,我吸取了教训,不那么用力摔了,而是轻轻地往上提,水就不开花了。

才拖了两个房间,我的手就起泡了。妈妈心痛地说:“不要拖了,等一下我来拖。”我没有听她的话:“这么累,你休息吧,我拖就行了。”妈妈被我的话感动了。我提着脏水到卫生间换水,不小心滑倒了。“算了,不拖了。”我生气极,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过了一会,我又想到了辛劳的父母。我不能总是享受,也要劳动,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一个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是父母的福气。

桃姐的观后感 篇6

电影结束,掌声响起,《桃姐》内地首映场,我有幸身在其中。

然而,看了《桃姐》,情绪复杂,一方面觉得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电影,之前获得的所有荣誉都实至名归;另一方面,甚至担心自己没有勇气再看一遍,不是它不够好,而是怕他们无法承受。

生老病死,除了生,其余尽是灰暗——当《桃姐》把衰老、病痛、死亡,用大银幕充分放大呈现眼前时,真的让人忍不住写下这样的句子。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有无力无奈无助的那一天,那是多么残酷的图景啊,一如《桃姐》里老人院的群像:孤独的老人,除了躺在床上和起床吃饭,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呼吸;无力的老人,身上系着小孩子吃饭的围兜,等待护士一个个喂饭;寂寥的老人,没有家人,没有探望,只有政府的救济金帮助她在老人院熬过一个又一个除夕之夜……

看着看着,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电影,而是生活本身。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只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生活有多少种味道,《桃姐》就有多少种味道。电影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希望,也有来自内心的恐惧。

写着写着,一切豁然了。正像《桃姐》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命的衰老无力,还有生命的爱,生命的尊严,那些小人物身上生发出来的善和美,那些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的人性光辉,那些生命的喜和乐——所以,看《桃姐》的时候,笑声响起的次数,也压根儿不比一部喜剧少多少。

人人都怕老来潦倒,其实并非完全是怕孤独、没有人照顾、经济能力差等,而是怕从此丧失了做喜欢的事情、过自己生活的权利。然而一部《桃姐》,据说让很害怕此的许鞍华真的泰然了:即便你有儿女,他们不一定可以照料你,即便你有很多钱,确实可以雇最好的护士来照顾你,但到头来还是雇佣关系,那感受未必就比孤老好,所以潦倒不可避免。生老病死,是种自然,叶枯叶绿,花开花谢,真的无需担心太多。

直面《桃姐》,不会恐惧了,可以再看一遍。

1、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明星,但你几乎都看不到,只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人。

2、这部总体气质悲伤的电影笑点却比泪点更多,但没有一处刻意的煽情或者搞笑,让你快乐或者悲伤的都是生活本身。

桃姐的观后感 篇7

每一个人的生命从诞生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一个严肃的话题---那就是人生…,从出生到死亡,其实无论长短,都是一次生命的过程。

深圳的天气就像有些人那样变幻无常,说不定你刚跟朋友说过夏天了,第二天又可能要跟朋友修正,是过冬天!咳嗽从“两会”开幕那天就开始了,现在两会都闭幕了,我的感冒却还没好。突然觉得这所谓的“两会”竟然跟我与及身边的这些人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网上看到《桃姐》的评价很高,虽然只是个文艺片,说是很值得一看。于是昨天下午奋然的决定不上班去看电影,买好票一个人头也不回的进了电影院!电影院的人数不多,或许在正常上班时间里能像我这样自由或者说闲的人太少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些人忙要命,有些又闲得要死!这样的人生我都不喜欢,觉得人生就要张闲有度!我很佩服一些白领,说一进了写字楼就不知道这一天的天气了,似乎除了工作一切都与她无关了!

看《桃姐》真不是冲着刘德华去的,影片用简约略带幽默而又不缺温情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给香港的富人照顾了人家祖孙几代的保姆老无所依时,主人反过来照顾保姆的故事!没有娇情也没有做作有的只是真诚。特别是剧中刘德华黄秋生几个儿时的伙伴在刘的家里吃牛舌给桃姐电话,大家对着电话念那顺口溜时,无一不让电影前的每一个人动容和感动!敬老院里各式老人生活和所需,没有煽情,也没有哭泣,影片用最简单的的拍法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孤寡老人的无奈和悲凉。甚至到来的死亡都显得那么的平常和宁静,而在那平常和宁静后面又是多么的无奈!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老无所依,我们又到底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呢?请善待我们身边的老人,更别忘我们身边的桃姐!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好电影总是会让人想到自己。

陈弋弋 说:《桃姐》就是这样的电影。城市里太多我们这样的孩子,少小离家老大不回。故乡曾经是义无反顾要离开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再也回不去的乡愁。父母曾经是必须叛逆的对象,如今却变做两个让人失语的苍老背影。

佛曾说:只有心中装着别人才能真正拥有自己。

桃姐的观后感 篇8

桃姐,一个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先后照顾了梁家四代人的佣人,平平淡淡的一生,却反映了生活中的温暖。

影片用细腻的电影语言讲诉了一对主仆之间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感人故事。不刻意、不矫情、不做作,用最自然的生活来完成对人物的体现。桃姐抚养罗杰长大,一直在身边照顾着,那份关心早已超越了主仆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亲情。直到桃姐中风,为了不连累罗杰,选择了去老人院生活。在那里,她目睹着子女为负担养老费而争吵,目睹了年迈的老婆婆独自生活在养老院十多年却没人来看望。桃姐善良,可以和养老院的老人们一起分享燕窝粥。可以说,桃姐是不幸的,因为她无儿无女,终身未嫁,可她又是幸运的,在她患病到死去时都有人陪伴。

正如这部片子的英文名《A simple life》,简单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日子。平常的日子,人人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看起来琐碎的情节恰好最真实的反映了生活的原貌与状态。影片没有大喜大悲的剧情,总是拿捏的很好,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直到影片的最后,桃姐病入膏肓,即使这时影片也没有过多的渲染悲伤的气氛,一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

当两个人在看完首映后,相携漫步在街头,一路上聊着有趣的话题,听到桃姐的笑声,镜头追随着他们的身影,不远不近,这一幕仿佛人间所有的温暖都定格在这里。看完《桃姐》,总是被影片中的生活细节画面感动,那么真实,又那么温暖。

主仆二人的感情就像是乌鸦反哺一般,桃姐照顾年幼的罗杰,罗杰照顾年迈的桃姐,两个人胜似亲情的情感始终温暖着心灵。看到桃姐,就像是看到了身边的老人,那样为子女付出的,不求回报,病倒了还怕连累家人。看看老人院里那些孤单的老人,为子女忙碌了一生,到最后连探望的人都没有。老人院里的生老病死,老人们的孤独,在影片里显得那样稀疏平常,就像是一件自然的事情。面对生死,顺其自然。

平淡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简单的生活,真正的温暖,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就是生活。

桃姐的观后感 篇9

《桃姐》整部剧表演最为细腻的当属叶德娴,也是整部戏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没有叶德娴就没有现在的《桃姐》,《桃姐》观后感。

《桃姐》在剧情上并没有多大突出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旨也过于泛滥。尤其是华仔的表演,就一跑龙套,表演做作,缺乏必要的感情起伏转折。

许鞍华导演的作品一直以一种独有的细腻、感性认知深入人心,相比于她以前的作品,个人感觉《桃姐》更像是一个人的电影,专属为叶德娴量身的电影,这也导致了叙事在群体中缺乏认知的张力。剧中,叶德娴的台词是简短甚至是重复的,这所体现出的正是当代人生活的“失语”,不能说……不会说……不用说……总之只是不说!很多人是喜欢这种状态的,因为他们认为这里面有千言万语的深情,然而实际上却是人心底的互不了解。太宰治在他的《人间失格》里提到,彼此以为相互了解,其实谁都不知道对方真正的需要,到最后还不是在葬礼上痛哭又一个知己的去世。

看完《桃姐》,借着那股感情冲动,写下了久久的那些沉思:

死亡与衰老是哲学中永恒的话题之一,正是由于时间的界限,生的意义才得以彰显,观后感《《桃姐》观后感》。荒谬与执着,正是所有人的命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切就是所谓的“性格即命运”吧。看完《桃姐》,很想对你说,还是结婚吧,虽然男人靠不住,但总归有人可以依靠。

维特根斯坦曾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决绝说出"死亡不是生的一部分",那衰老呢?《桃姐》中说"生有时,死有时",但衰老却无时不在。我还能说什么呢,或许我连说的时间都已没有了。其实,人甚至是没时间去后悔……

人生这个命题的证明,像极了反证法。先预设一个前提,然后用一生去证明,最后当生命结束时却得出一个与前提矛盾的结论,于是人知道了"哦,原来这是错的"然而可悲的是,人至死却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广义上讲,人生或许是没有对错的;但具体到活生生的生活,没有了对错,还会剩下什么呢?桃姐常说的一直都是“哦,不要,不要……”不要什么呢?不要问我。

桃姐的观后感 篇10

看罢影片《桃姐》的第一感受是:真情守护是悲凉现实人生的最美好出口。继而深感这部包含着爱、尊重以及尊严的影片来的是时候,曾有部老片里有过这样一句台词:“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似乎可以解释为对情感缺失现象蔓延的含蓄提醒。

富了口袋,瘪了真情,当真心实意已稀缺为奢侈品,人们内心深处大多趋于干涸冰冷、倦怠疲惫。在现实中即便是血缘亲情也可能淡薄成陌路,更何况非亲主仆?然而,如果彻底舍弃了这种真情实意,生命又有什么意义?《桃姐》的出现恰如一场及时的绵绵春雨,在无声无息间流淌进现代人干瘪而空虚的内心世界,让许多重口味和小清新都显得无趣又乏味。

就整体而言,影片的叙事手法平实而自然,如似水流年般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一面,人类真情的一面,某个沉痛话题也能表述的举重若轻,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可以说,影片拍得克制收敛,不煽情不刻意不矫情不做作,很多问题点到为止,却处处能打到人类情感的七寸,这体现了主创人员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梳理和白描的功力。影片的运镜在流畅之余也颇有深意,很多场景于不经意间存有留白,意味绵长。

该片的英文片名叫做《A Simple Life》,简单生活,即便再复杂的经历似乎都能简化为一句概括,特别是事关生死的,但凡生物最终都殊途同归,只是其中的细节与滋味各不相同罢了。要将简单的生活拍得好看有趣、余味绕梁,需要导演拥有极其扎实的功底,陈淑贤的剧本经过许鞍华的消化与外化后,呈现出了许氏惯有的质朴温暖,让那些与生命对话、与生死对话、与生活对话、与传统情感对话的沉重都具有春风化雨般的魅力。

的确,这一回许导再次发挥了她的强项,聚焦了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她让没有血缘关系却情同母子的情感呈现得真实自如,颇有深远的存在感,令观众不断意识到,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而非着力营造、刻意堆砌。从片中也可以看出许导想探讨传统人际关系的意思,经由该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令老外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国传统式的亲情。

影片的细节部分果真属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很多都是在惯常的匆忙中易于遗忘的,许导重拾了这些“人间俗事”,并令其如涓涓细流般润入观众心田,并各取所需地留驻了动人的瞬间。如果看得够仔细,会发现每一处镜头都仿佛浸着人物的心绪,每一个眼角眉梢侧目凝神都是生活的本真。这种细腻贴近总会牵动有生活经历的观众的心,从而产生极大的共鸣,较为年轻的观众或许会在桃姐身上看到喂养过自己的故人的影子,在Roger身上看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

就表演层面而言,叶德娴的演技已经到了忘我无我的境地,她于举手投足谈笑回眸间,塑造出了一个知分寸、守本分、真善良、很宽厚的桃姐,也再现了一个为家庭服务近60年的堪比家人的忠仆形象。有两处,叶德娴仅仅用表情就说明了人物内心的万水千山,如第一次听到少爷Roger在众人面前认她是干妈时,再如从养老院回家收拾旧物,最后离开家门时回头看的那一眼,这其中的感受几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刘德华的表演也较他以往内敛,这个内敛恰好地表现出了富家少爷Roger的内心变化,他和叶德娴所产生的互动效果,令片中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真切,且相映成趣。如两人关于眼光高的话题,再如Roger带桃姐看电影首映,散场后于街头携手散步,一路聊着有趣的话题,Roger将桃姐护在人行道内侧,镜头追随着他们的背影,不远不近,这一幕仿佛人生中温馨而短暂的驿站。

不可否认,影片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涉及了一些社会问题甚至是业内现状,参与这部分表演的诸多名人配角们在将笑声带给观众的同时,也将思索带给了观众。

3. 《桃姐》观后感

《桃姐》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桃姐》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姐》观后感1

一直期待的金马奖多项奖项获得影片《桃姐》终于在3月8日问世内地。我对于这部电影的了解仅止步于它的奖项,这片子是什么类型,除了刘德华影片还有谁,我都全然不知······

完整部电影,只是觉得整个电影所阐述的故事太现实,以至于我要慢慢回味,一丝一毫的摸索才能想明白在某个瞬间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从一开始,故事便发生在市井小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仆人身上,在世家做了一辈子仆人,耳融目染有主人一家对生活质量的保证,有对自身干净利索的要求。也有面对自己身份的自知之明与自卑。

影片从桃姐这个特殊的身份入手,围绕疗养院及院里的老人们将故事展开。桃姐与其他老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她膝下无子,从进入主人家开始乃至到疗养院,与刘德华的扮演者Roger的阶级枣简身份永远是主仆。但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从习惯到失去,从拥有到回忆,从亲眼目睹别人的逝去,Roger渐渐以感恩回报的方式为桃姐安度晚年付出了许多感情与金钱。

这个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老无所依”,当一个人慢慢走向衰老,对于自己的身体无法掌控,力不从心之时,无人陪伴左右会是怎样一种心情。疗养院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压抑,即使影片中会穿插着引人发笑的片段,但笑也是那么让人疲惫。觉得整个气氛都被行将就木的人们带出一种绝望的黑白色。面对老人院里简陋的设备,毫无隔音效果的隔板房间,以及连假牙都可以错带的卫生条件。这样的养老院其实真真实实在我们身边,甚至比影片中描绘的还要差很多。或许电影想要以Roger的角色极力展现出社会温情的一面,呼吁大家懂得感恩,关爱老人。

但我所理解的,更多是对于父母和自己年迈时深刻的思索。电影里有一个老人的女儿几次三番因为哥哥不交养老院的费用与母亲吵架。老人却有偏有向一心只想着不孝的儿子。最后老人忽然逝世,女儿办理手续时悲痛欲绝,泣涕涟涟,而儿子却始终未露面。我不想去评价这个女儿的做法,因为相信所有人都不难理解她的行为。

其实我要说的很简单,父母只有一对,无论如何,生养都是恩情,足够你用生命来奉养他们终年。我们都有为人父母之时,或许年轻难以理解,但当亲身体会那种骨肉至亲的情感,就能完全理解自己父母对于子女的恩情。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后悔都来不及。

相信看凳脊裤过《桃姐》的人都对疗养院的老人“校长”印象深刻,这个人严谨认真,一野搭生立于讲台之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老人,从笔直的腰板直到影片最后力不从心的衰老形象,让我为之揪心。有人说离现实越近就越让人敬畏。(观后感)这部片子的确太现实,让我在许多个情节里浮想联翩,比如会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他曾说过,将来不用我管,我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好了。当时觉得是句玩笑话,也并没往心里去。现在突然回想起来,觉得特别心酸。想到父母也会慢慢老去的样子,内心抑制不住的难过。

桃姐是一个坚强的形象,她中风不需要人扶,努力做恢复运动康复身体,她要强的性格铸就了她独立的人格,所以她被人们记住。与Roger的一生,互相在最需要彼此的时候帮助对方,让彼此知道对方并不孤独。我想,无论是来自家庭的亲情也好,还是来自社会的关爱也罢。这个世界有年轻的新生命,也有老去的年迈人。他们都需要人文主义关怀和帮助。

《桃姐》观后感2

去看《桃姐》之前,早就听说这是一部催泪大片,主仆深情,老年境遇,乃至对生死的探讨,所以我也备好了纸巾,只等泪闸开放。但真正在影院里看下来,我的纸巾基本没派上用场。是没有被打动么?不是,只不过许鞍华拍得极尽克制,一切可能煽情的桥段都弱化或避开了,甚至连音乐都没有用。我想,《桃姐》并不是一部非得让观众痛哭流涕的电影,但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心里一定会五味杂陈,那种无法言说的感触可能比眼泪更珍贵。

感谢《桃姐》这部电影,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带给我们善待身边人,更在于它能妥帖地关照我们心中的忧伤,看似灰暗的调子却让人豁然开朗。桃姐的一生,不敢说历经艰难,亦是有苦难有心酸,她不仅安慰着电影中形形 *** 的人,其实也在安慰着银幕前的我们,其中默默流淌的温情,不悲不喜的生死观令人感动之余浮生几分思索。

这部电影也向我们揭露了当今社会丑陋的,或许为人所知的现象——养老院。虽说养老院是老人们乐享天年的.地方,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是破旧的设施,平淡的服务态度,以及从那位女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的养老院背后的种种猫腻,一条条的利益食物链,将老人们本该拥有的幸福晚年捆在了老人身手之外,看似一触即得,实则遥不可及,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只是表象,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真实,让我们不禁为如今所谓的朝阳产业所担忧,所顾虑,儿女们为了养老费而不和,将孤苦的老人搁置在中间,实在令人心寒……

我们的一生中或许会路过几千里土地,擦肩而过数百万人,只是相交能有几许,知己复有几个?这个世界的转速是在太快,多少人在拼命追赶不敢喘息,生怕被离心力甩脱。然而人性中最善良宽厚的部分却让他们产生了深刻的羁绊,演绎出一段段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别样”温情。

看罢这部电影,也许你会燃起一番冲动,想要去了解和珍惜出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或许身份低微,或许并不起眼,或许本与你瓜葛甚少,或许有着你无法忍受的缺点,但成就一段感情的永远不是外在的标识,而是两扇敞开的心扉。

桃姐是母亲、亲戚、佣人、邻居、朋友,桃姐可以是任何人。当我们在世上拼搏奋斗,在追逐着各种名利的同时,是否能够停一停,静下心来看看属于自己的那个桃姐?罗杰做到了,所以桃姐的离去,并没有留下遗憾。而当我们离去的时候,会否同样的不留遗憾?当我们不停索取的同时,是否能够问问自己,究竟给予过和奉献过什么?其实人生不必一定轰轰烈烈才叫精彩,生活,平淡、简单、真实,桃姐用她的一生来印证了这句话。在最简单平淡的生活里,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人、一物、一事,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和爱。看着影片中的各种人来人往、悲欢离合、死亡和新生,不停的轮回,这是最根本的自然规律,如何在其中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也许不是物质金钱,也许不是名誉地位,也许不是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当成败生死之时,内心是否能够透明纯净。就如影片结尾处,罗杰再次拖着行李走近住宅时,仰望自家,桃姐就在那里,没有悲伤,没有遗憾,没有离开。

那么,你的桃姐是谁呢?

《桃姐》观后感3

真正的感动是感而不伤,高明的感动是无需煽情。与传说中的泪流满面不同,《桃姐》没有使出催泪弹,但其中默默流淌的温情,不悲不喜的生死观令人感动之余浮生几分思索。

《桃姐》讲述了仆人桃姐(叶德嫺饰演)与少爷罗杰(刘德华饰演)之间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罗杰家中服务60年,见证家中五代人的成长。突然中风后,桃姐主动要求住进老人院,从照顾人变成了被人照顾,而她与罗杰之间的主仆情也渐渐产生了变化。

在《桃姐》中,许鞍华放弃了所有可以煽情、可以催泪的手段,只是真实地纪录了整个故事。中秋节时,电视台带明星来老人院慰问,临走时却收回了赠送的月饼,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影片没有批判,只是淡淡带过。除夕夜,老人院主任回到院中陪老人们过年,当桃姐问主任家人在哪儿时,主任轻叹一声却一言不发,其中定然有故事,但影片也只是点到为止。

不仅没有哭天抢地,许鞍华还在片中安排了不少笑点,消解了桃姐渐入老态的悲情之感。电影一开始,博纳影业老总于冬出镜扮演电影公司老板,刘德华扮演的制片人则和洪金宝、徐克扮演的两位电影导演联合起来,耍诈来骗于冬追加一部电影的投资。看看《桃姐》的筹拍背景就会知道,许鞍华在拍片前四处寻找投资,却始终凑不齐钱,最终只好请刘德华出手追加投资,影片才得以开拍。在片中,类似对香港电影人的自嘲等笑料不在少数。

影片在叙事上不悲不喜,《桃姐》所传达出的生死观亦是不悲不喜。老人院中一位老者去世后,她的女儿站在画面中间嚎啕大哭,但在画面的左侧,几位老人照常下着象棋、嗑着瓜子。这样的景象可以解读成人心冷漠,但正如片中神父所言:“生有时,死有时。”人们最恐惧的莫过于生死无常、老无所依,《桃姐》所要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生死之间的故事,但它呈现出一种坦然和笃定,观众在看到桃姐的死去后并不会心生恐惧,反而感到豁然开朗。

《桃姐》中反映的主仆之情,对很多观众来说并不熟悉,但影片对老年人生活真实的记录勾起了观众对亲人的感情。一位观众看片后安慰地说:“我的亲人还在,我还可以去行动,我要去深深地感谢抚养我们的亲人。当我自己老去时,我一定不会等死,会像桃姐一样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都说许鞍华是影后制造机,《桃姐》为女主角叶德嫺带来了威尼斯、金马奖的影后桂冠,还入围了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而在看完《桃姐》后,叶德嫺如入无我之境的表演征服了所有人,在她面前,放弃耍帅、戴上老花镜、穿上蓝色工装的刘德华也失色了几分。

与影片所呈现出的朴实风格一样,叶德嫺的表演也是不动声色。第一天进入老人院时,她顺手在柜子上摸了一把,嘴角微微一瘪,观众立刻领会:这个在殷实人家服务了60年的仆人,对老人院的污秽是不习惯的。而当她打开家中的老式木柜,拿出一样样老物件儿时,观众眼中的她已不是桃姐,而是每个家庭里都有的那个慈爱老奶奶。

仆人桃姐与少爷罗杰的关系在片中有几层变化,开篇时,少爷在厅中享用美食,桃姐却站在厨房里吃剩饭,叶德嫺呈现出的是一个勤勤恳恳、谨守本分的仆人形象。而当罗杰第一次说“这是 *** 妈”时,叶德嫺脸上闪过一瞬间的拘谨,继而变成幸福,小人物的卑微与不安全感浮出画面。

《桃姐》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桃姐》。我原本以为我会因为这部戏而哭个不停。可是到最后,我不仅没有用我事先准备好的纸巾擦眼泪,甚至还在导演不知是精心布置,还是无心插柳的几场戏中大笑不已。原来感动人不一定需要煽情戏,不一定要主角痛哭流涕。原来感动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才会刻骨铭心。原来越是平凡,越是普通,越是正常,越是生活化才是越能感动人的。我承认,我被感动了,也被启发了……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所谓城市幸福指数的评比。广州排在倒数第三。对此结果,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了,我也不知道。那有何谈幸福有多少呢?但这部戏告诉我,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戏中,桃姐了解并照顾主人罗杰的一切生活起居,样样都以他为先。但罗杰一直就欣然接受。但在桃姐离开了他时,他才惊觉幸福竟一直在他身边,他都不以为然。当你晚上回家时,擡头看见自己家里亮着灯,有人等你,是幸福;当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有人一直无条件地包容你时,是幸福;当你可以做到子欲养而亲尚在,有能力照顾、满足和保护你想这样做的人事,是幸福……幸福就是,她在的时候,你不以为然,当她走时,你后悔不已的一切。我们不需要可以去寻找,只有珍惜,你才会发现她一直在身边。

不要以为习惯会常在

我们一直会说,这是我的习惯。习惯这个词语,真的很可怕。当一个人对你好时,你会习惯她的好,然后不以为然。当一个环境对你好时,你会习惯它的好,然后不以为然。但当不失去这些好时,你会不知所措,难以接受。戏中,江美仪饰演一位名叫金姨的老人的女儿。她经常因为觉得母亲对哥哥的偏爱而肆意将母亲大骂。但当母亲突然离世后,悔恨的眼泪才不停地从她的眼中流出。真的再也没有了,真的再也不存在了。这莫过于是世上最伤害人的话了。假如不想悔恨,那我们不应该去习惯,而是应该去珍惜。

生老病死才是一个人的完整

记得在《on call 36小时》中有一句话,当人在面临疾病、死亡是之所以会惊惶失措、逃避躲藏,是因为人忘记了这是必经的阶段,忘记了做好身心的准备。在《桃姐》这出戏中,没有可以将桃姐的病、死用很黑暗的、痛苦的手法表达,而是愉快地轻描淡写。是啊,为什么要可以放大疾病和死亡呢?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如同人食饭睡觉一般。本来,我在看到戏的后面,罗杰对医生所的话是如此冷静、理智时,我会觉得这个人冷血。当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已经做了可以做的一切,不让她带着一丝的遗憾离开就已经是最好的了。只要你的心里一直想着她,那她就永垂不朽了。

再好的戏也会有落幕的时候,这出戏也不例外。片尾出人意料地将桃姐生前等罗杰回家的片段呈现,使观看的人从新又回味前面的场景,回想起自己也有人等的感觉。我想这或许就是这部戏享誉国内外的原因之一吧。我一直喜欢看温情戏,因为通过这样的戏,我才会被提醒身边有爱,身边有幸福……

没有事物不应该存在,没有电影不值得观看,没有歌曲不值得欣赏,只在于你。

《桃姐》观后感5

低沉优美的旋律拉开电影的序幕,讲述两个人——实则一个人的故事。

桃姐爱面子,中风后要护老院养老,杰说给她出全部费用,她顽固地说自己有钱。看自己“干儿子”杰的眼神扑朔迷离,怕麻烦人,心存感激却又不想要任何回报。我想到自己的奶奶,平时都把自己儿女给的钱存着,每次要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就问爷爷“还有多少还有多少”,其实,爷爷早就用来补家用,可是奶奶心里还存着自己“心底”的那份私房钱。

跟桃姐一样,奶奶也中风,只不过桃姐只是中风了又好了,而奶奶她是瘫了将近十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心。天天也就那么坐着,坐着听着街上来往的老头老太太的一些闲言碎语,“谁家的老爷死了”“谁家的闺女嫁出了”诸如此类的话语。不过她不听这些,不说这些,天天又能干嘛呢?

杰养老院看桃姐,问她缺什么。桃姐慌忙地说“什么都有了,不缺”,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想到我那已世的奶奶。每次从外地读书放假回来,见到奶奶时总希望她开心些,总会带些糖啊之类的好吃的,奶奶坐在睡椅上也总会摆摆手拒绝,“孙儿你自个留着点钱用啊,自己买点吃的呗”。其实吧,老人也不需要些什么,多些安慰多些陪伴多些倾听,他们就很满足了。

杰的妈妈从美国回来看望桃姐,带了燕窝,桃姐撅着嘴“怪”杰妈没放姜;可是她接到杰妈从飞机上拿来的袜子时,脸上露出喜悦,接着把杰妈送的围巾一并捧在胸中,如获至宝。杰妈最后给桃姐钱的时候,她推掉了。还记得我当初把自己的围巾帽子给中风中的奶奶戴上的时候,她的眼里闪过惊喜,脸上透露着喜悦。后来还会像熟人炫耀自个孙儿送的东西时,别提多开心。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哭过那么多回,是因为电影的真实感人,也是因为桃姐的淳朴善良,更是因为产生了太多的共鸣。

在手机里给桃姐唱打油诗,杰的小学同学们在家里怀念着桃姐。“你是摔了碗还没陪的……”桃姐记性太好,还能一个个数出杰的小学同学,他们等着她回家做最好的饭菜,她等着他们养老院看她。桃姐在养老院这边乐呵呵地讲电话的时候,自己哭得像个泪人,她在笑,我在哭。奶奶经常会在见我的时候,掰着指头数着我多久没来看她了,会摸摸我的头告诉我自己的孙儿的发型很好看,而现在,我想再在她身边听着她唠叨的时候,她却不在了。

“这是你百日时背你的布巾”,一块蓝色的布占据整个屏幕,鲜艳得有点刺眼,刺得我的心也一起疼了。我的眼泪像止不住的洪水开闸般,再也忍不住了,顺着脸颊流下来。或许,奶奶没帮我保存着我百日时的那块蓝布,可是我仍旧记得儿时蛋炒饭的味道,也不曾忘记奶奶给我补的棉衣。现在,东西也不在了,那些味道还存在我心里的某一处,今晚,带着芳香全部开起花来。

桃姐回家收拾东西,犹豫了几次还是决定把缝纫机留下,翻着过的一些照片,还有她第一笔工资——“五元”。想起奶奶在我年少时,总会踩着缝纫机“啪嗒啪嗒”地响,也会把重要的东西放在生了锈的铁盒里,甚至会为了让孙儿吃上冰棒而把领的绿豆冰棒、白糖冰棒放开水瓶里隔着。现在,穿上了牌子的衣服,有了足够多的生活费,吃上了进口冰淇淋,可是,儿时的那些回忆都只能在梦里追寻了,那些深深浅浅的情愫也只能在某个安静的夜晚慢慢被翻开被重读被温暖。

我在想啊,终有一天,我也将老。那时,身边没人陪的时候,或许能翻开儿时奶奶留给我的那些回忆,在冷冷的深夜独自品味,偶尔流几滴怀念过的眼泪,纪念那些回不的人,还有那些回不的时光。

标签: 观后感 桃姐

阅读全文

与电影桃姐观后感10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cctv6的法国电影罗浮宫谜案 浏览:786
大成本电影网站网址 浏览:329
周星驰走路带风是什么电影 浏览:761
电视剧刘德华电影大全 浏览:952
中国老动画片视频大全电影大全集 浏览:465
李丽珍大傻合作电影 浏览:258
我想下电影应该在哪个网站 浏览:636
巴啦啦小魔仙大电影之魔箭公主 浏览:895
电影小花男主角牺牲没 浏览:248
漠北七雄狼王完整电影 浏览:207
发财日记为什么没去电影院 浏览:57
电影万能钥匙结局悲惨 浏览:686
背景音乐看电影 浏览:894
电影奇迹的音乐 浏览:143
全国电影院线排名 浏览:316
dp所有电影大全 浏览:577
2017韩国爱情电影大全 浏览:972
汉娜电影结局是什么 浏览:709
法国电影腊豹行动 浏览:168
马上要播放最火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