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电影《狗十三》
前两天去电影院看了狗十三,看完之后发现这部电影当中有很多小伏笔,再结合豆瓣上的影评跟大家说一下我对于这部电影的想法。
1. "狗十三 = 狗13 = 狗B"。网友们解读的角度让我很惊异,我真的没想到竟然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题目。但确实也有道理,因为导演就是表达出他对社会中男尊女卑现象的态度。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我还是很佩服这个人的,胆子太大了。
2. 在李玩狗丢了之后疯狂寻找,后来家人为了弥补过错而重新买了一条狗想要蒙混过关。但李玩执意寻找,导致爷爷前来劝阻结果被推倒受伤,而奶奶为了寻找不见的李玩差点走丢。因为这两件事是惹怒了爸爸结果遭致暴打,最终李玩也妥协了。
这件事给我的思考是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幼稚的”成年人来看待,幼稚的话是因为社会经历比较少,心智上很不成熟。而成年人则是指对方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如果的确是我们做错了,那么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即好。
3. 在李玩成绩考了高分,父亲带她外出庆祝的时候让李玩去喝酒敬客人。
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一贯不要喝酒,因为生怕喝多了会出现什么难以弥补的错误,但是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心态,有自己在身边的话就算喝点也不会有关系。那么其实这两种想法就会给孩子的判断造成困扰,不知道哪一种价值观才是正确的,所以在教育后代的时候应该用一致性的原则。
4. 父亲在打完李玩之后向其道歉,并且承诺不久后带他去看天文展览。但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导致自己没能走开,错过了这次展览,也是违背了对李玩的约定。
当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像吴军老师说的一样,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觉得自己可能异于常人有同时处理几种事情的能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秒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所以拿出一整块儿的时间去做好你需要做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人的加分项之一所在。
4. 父亲为了哄李玩的弟弟骗他吃完饭后,带他去公园玩,李玩当时指出不要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以及在弟弟失手打伤奶奶之后,李玩要求父亲让弟弟向奶奶道歉,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原因是孩子小不懂事。
我把这两件事儿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性,不要把年龄小做为借口去欺骗或者是孩子恶劣的行为。我时常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人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作为孩子当他们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可以轻微的惩罚,但是坚决不能不惩罚。因为这样做的话,会给他们传递一个价值观 : 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后果。
包括在影片最后弟弟滑冰的片段正好是与前文相呼应的,因为家庭一昧的宠惯,导致孩子不能独立的面对困难,总是希望逃避或者希求他人的帮助。换言之也是警惕我们当今的父母,一眛宠爱的最终结果是一无是处。
5. 神经病人
李玩在屋里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鸟叫,以为是楼上邻居养的鸟。但在后来无意中发现声音的来源是一位精神病人,更可笑的地方在于他穿着校服,肩膀上有着大队长的徽章,这已经算是最辉煌的荣誉了。
导演故意把这一段加上,何尝又不是在讽刺当今的教育,强大的教育应试体制和学习压力,把孩子们最终都逼疯了。
6. 在外出聚餐的时候,父亲的朋友夹了一块狗肉给李玩,但最终李玩吃了。
当时看到这一幕我很心疼,因为不难发现她是一个非常喜欢狗的人,最后因为社会的种种影响变得妥协,抹去了年轻人该有的锐气和锋芒,成为了家人眼中的乖孩子。豆瓣上有句影评很有共鸣 : 你看那个孩子真懂事,可你怎么知道她不是在害怕呢?
看完电影之后,我在思考如果电影当中传递的价值观是正确的,那么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自己。因为很多场景在我看来都习以为常,但静下心细细斟酌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
我觉得这也是好电影的魅力所在,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并且引导大家反思,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九分。
说了那么多,最后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教育是一个大问题,而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Ⅱ 对于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应该如何评价
好的电影从来不提供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好问题,引发观众自己的思考。《狗十三》就是这样的电影。如果看过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自己正在施与或接受的教育,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至于答案,观众自己去寻找,这个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也不是电影的责任。
《狗十三》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勇于直面现实的国产片,但它又并没有一味沉迷于说教或批判,而是以一种更审慎的态度表达了某种无奈。影片最后,李玩在街上偶遇了走失的爱因斯坦,它已经在新的主人那里拥有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贝贝”。李玩并没有上前讨要,反而说起,“还好它没有认出我。”她依然相信爱因斯坦在另一个主人那里或许能得到更好的对待。就像平行宇宙里的另一个自己,已经过上了另一种可能的人生。
Ⅲ 电影《狗十三》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十三是指少女李玩的年龄,而狗是李玩在剧中养的一条金毛,《狗十三》这样的表达更具讽刺性。其实《狗十三》原来是叫《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的,因为“爱因斯坦”是剧中少女李玩养的一条金毛,因为李玩十分喜欢物理,所以便给自己的后娶了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后来电影改成了《狗十三》这样一个不太雅观的名字,虽然不雅观,但却十分具有戏谑性,让电影的内涵从电影,名字就能感受到。
所以狗十三,在我的眼里,就是,养狗,十三岁了。
Ⅳ 影评到底怎么写
影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2、人物评论,单一人物;某类人物;对比性人物;从人物关系评析。
3、场景细节。
4、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环环紧扣。
5、矛盾冲突。
6、叙事线索。
7、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8、中外影片比较。
9、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
10、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砭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
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Ⅳ 怎么评价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长为引的电影,但电影里的青春却并非洒满朝阳,导演曹保平以一位在重组家庭里成长的女孩视角为展开,既将父权至上的中国传统家庭对女性的压迫以揭露,也用孩子在种种境遇中的反抗与妥协诱人共鸣,当成长与虚伪画上了等号,这场对青春的聚焦之作反倒显得如此独特而又真实。
长大了的我们会敬佩后者的忠贞,但更多的可能我们会选择前者,这无关文化或是制度,而是历经青春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成人世界里所必然会遇到的无奈,我们都会懂事的带上一副伪善的面具。
个人评分:8文/梦里诗书
Ⅵ 为什么电影《狗十三》被称为“最好的国产青春片”
《狗十三》拍摄于2013年,当时笔者看完就曾经夸下海口:
近十年来最好的国产青春片,没有之一。
时隔五年之后,再看这部电影,这样的评价似乎依旧不过时。原因无他——
《狗十三》真得拍出了我们这代人成长中所经历的“中国式残酷青春”。
在过去,国产青春片常被观众诟病剧情狗血,台词矫情、脱离现实等缺点,更尴尬的是,似乎除了煽情与怀旧之外,国产编剧们就找不到其他任何的共鸣点,因而这类挂羊头卖狗肉与大多数观众绝缘的青春片就成为了“烂片”的代名词。
电影的最后,无论是狗,还是十三岁的少女,都在被驯化变得温顺。
中国人说,她成熟了,长大了。
这看似是一种夸奖和赞扬,但是背后却透露着一个孩子失去自我的精神枷锁和家庭教育的困境。
这样的青春足够残酷,但却无比真实。
所以《狗十三》也许不是最好的青春片,但它一定是最真实的国产青春片!
Ⅶ 狗十三怎么样值得一看么
《狗十三》很好看,值得看,在豆瓣平台超过8.0分
电影《狗十三》讲述一个被成长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时刻不是自愿的,只是大人世界里的配合,被告知你长大就会懂了。
作为一个13岁的花季少女,出入歌舞厅,把自己的烦恼都喝酒解愁。处理的方式太过“大人”,怕给现在的小孩子们带坏了。
在电影里面张雪迎的演技得到了肯定,一个无助,渴望自己长大的初中生。狗狗“爱因斯坦”走丢之后,李玩(张雪迎饰演)不断在街上喊着,寻找着。后来也同样寻找着什么,整部影片就是在不断寻找,寻找着,寻找着,寻找着自己想要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