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9-19 23:07:38

1. 日本黑白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2008年9月,正值黑泽明导演逝世十周年。在大师一生的电影创作生涯中,《罗生门》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沉重的人文思索最为影迷称道。这部创作于1950年的黑白电影时长88分钟,虽然没有《七武士》那样好看,也不如《用心棒》那样诙谐,但依然为成千上万电影人推崇备至。《罗生门》的摄影风格以及剧情架构一再为后人效仿,而大师对于人生的反思足以让所有人沉浸其中扪心自问。
《罗生门》的故事改编自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罗生门》则是他的另一部小说。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其一生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诡异,多关注社会丑恶现象,笔锋冷峻简洁有力。1922年刚从中国旅行归国的芥川龙之介创作《竹林中》,效仿英国现代侦破小说鼻祖威尔基·柯林斯《月亮宝石》的结构,对同一桩案件听取各方证词,布设一个将所有人牵涉其中的迷局,透过故事反思人性。1927年芥川龙之介服安眠药自杀身亡后,日本文坛为了对其表示纪念,特别设立“芥川赏”鼓励新人,该奖项在日本文学界与“直木赏”齐名。黑泽明采用《竹林中》的故事,完成惊世之作《罗生门》。故事发生在战乱连绵天灾不断的平安朝代,罗生门就位于京都大城圈正南门。黑泽明搭建的这个罗生门建筑风格很诡异,亦是对岁月时局和人生的象征。故事开场天下着雨,樵夫路人和一个游僧构成三人组,开始对一桩发生在竹林中的凶杀事件议论纷纷。案件围绕着一个强盗和一对路经竹林的武士夫妻展开,这又是一个三人组。黑泽明继《姿三四郎》后再度涉足三角关系,而此次意图更为明显,就是要让人性在这看似三位一体的组合中分崩离析,而观众也和剧中人以及影片创作团队形成隐含的三角关系。
嫌疑犯被抓到,五花大绑地送审公堂,原来是三船敏郎饰演的强盗多襄丸。多襄丸在竹林中小睡,偶遇了路过的武士金泽武弘和他的妻子真砂。一阵风吹过,真砂的真容被多襄丸看见,后者顿时心花怒放动了邪念。他诱骗武士到竹林深处,将其打倒后捆绑,又将真砂骗到武士面前,欲在此地凌辱女子给其夫君看,满足自己变态的欲念。到这里前因基本交待清楚,而后果就是武士身中一刀死了,尸体被樵夫撞见后报官。影片中使用了倒叙手法先给出樵夫撞尸的情节,再把事情的起因托出,也是一种常见的设置悬念的手法。
看上去本片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侦探破案故事,但黑泽明显然不想被人误解成爱伦坡。接下去故事开始有点儿意思了,围绕着武士是被谁杀死的,几位当事人开始各抒己见。第一个受审的是主犯多襄丸,他一副嘻嘻哈哈事不关己的表情,让人觉得就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主。多襄丸对自己杀死武士的罪行供认不讳,对于自己能够和武士大战二十回合,以及轻而易举地捕获美女芳心的举动,甚至颇为自豪。在他的故事里,早坂文雄编写的配乐高亢激烈,衬托着多襄丸的英雄壮举。
既然疑犯主动招供,看似可以结案了,但当事人真砂又给出了另一种说法。真砂承认了自己的受辱,其面对丈夫冷漠的眼神自觉羞愧,所以意图让丈夫结果了自己成全名节,但一不留神她昏了过去,也许在摔倒的过程中不慎刺死了丈夫。伴着真砂的倾诉,音乐变得平缓而又略带哀伤。案情又一次陷入扑朔迷离。
为了彻底弄清案情,小日本把神神叨叨的招魂术也发挥了出来。本间文子扮演的巫婆故弄玄虚一番,竟然把死去的武士鬼魂附上了身。武士说了一个更为伤感的故事,看到妻子在自己面前受辱后居然还要求强盗杀死自己,更觉悲愤。即使心里原谅了强盗,但对妻子仍是充满了诅咒和怨恨。怀着这种激愤的情绪,他挥刀自尽,以一种武士道精神实现救赎。音乐在这里有些阴森而诡异。同一个故事,却因为当事人不同的陈述,出现了三种说法。伴随着这三种各自为政的说法,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背景配乐。时而激昂时而幽怨时而诡异的音乐,衬托着陈述者不同的情绪状态,将三个故事的界限划清。张艺谋在《英雄》中尝试复制《罗生门》的结构,但用不同的色调替换了不同的音乐,在大银幕上看来风格化更趋明显。
三个故事的经过不同,但起因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一时的冲动,多襄丸看上了不该看上的女子,于是兴起这一番荒唐事,其结果就是武士死了。但武士的死法各不相同,关键在于作案凶器。在多襄丸的故事里,武士是被长刀劈死的,而在后面两个故事里,武士则是被属于真砂的短刀刺死的。究竟谁在说谎,衙门看一眼尸体就知道。但黑泽明无心纠缠于事实真相,因为这不是一个查案子的故事,导演想要表达的深远得多。
于是便有了最后一个故事,也就是站在罗生门下的樵夫讲的亲眼目睹的事情经过。多襄丸在侮辱真砂后哀求她跟自己走,不愿做决定的真砂要多襄丸同丈夫决斗,没想到丈夫却因为嫌弃被人侮辱过的自己不愿意跟多襄丸较量,同样多襄丸也丢了胆子不敢跟武士拼命。在被近乎精神崩溃的真砂挑唆后两人终于大战一场,场面却是丢盔卸甲十分难看,最终误打误撞多襄丸占了上风杀死了武士。这个故事没有配乐的伴奏,就如同我们的平凡人生那样毫无渲染,暗示着这才是事情的真实经过。至此真相大白,杀死武士的是多襄丸,用的是长刀。那么那把短刀哪里去了呢?黑泽明在这里埋下伏笔,直到后文才揭开真相。通过路人的口,观众得知短刀原来是被贪心的樵夫拿走了,而樵夫之所以在公堂上做伪证,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不仅仅是如其所言担心被纠缠到案情之中。
这个谜团一解开,看似解答了案件中所有疑点,实则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上面四个故事中有真有假,我们还基本知道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我们还想知道,他们各自为什么说了一些假话,这些谎言究竟维护了什么?细加分析便知,樵夫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贪财,多襄丸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虚荣,真砂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名节,武士用谎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樵夫的谎言代价最小,由于案件无关自身,他在乎的只是很小的财物。即使是一把短刀那么小的事情,毕竟也是丢面子的,所以他没有对路人和游僧道出。多襄丸明知自己要死了,所以尽量往自己的脸上抹金,试图用英雄壮举来满足自己被认作强贼的虚荣心,掩盖自己其实不过是一胆小毛贼的本质。真砂是女人,发生了这种事情,她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名节。所以在她的故事里,掩盖掉了自己因为爱欲快感而放弃抵抗的细节,而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烈女形象。武士既不勇猛也不高贵,他打不过人家,而且还胆怯如鼠。对于他而言,最要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武士道精神,所以编造出一个剖腹自尽的壮烈故事。出身于武士世家的导演本人在此唏嘘武士道精神业已不再。案情终了,因果也都有了报。但导演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而让罗生门的那场雨继续下。为了拍出雨的效果,摄制组还往水中加了墨汁。而演员们要长时间在这摇摇欲坠的罗生门布景下工作,也实是敬业万分。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雨声,樵夫发现路人在偷弃婴的外衣欲加阻拦,这才让路人将自己偷去短刀的心事挑明。路人语不惊人死不休,顺带着道出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欺骗的事实,一句“人间即是地狱”惊醒所有看电影的梦中人。此时的黑泽明已不仅仅是剧中戏的导演,而是要以上帝的姿态向世人发出哲学语气的质问。
在这时影片格外沉默,剧中人在沉思,观影者也陷入深深的思索。在这世界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欺骗,更为甚者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信口开河。当为了获得一些格外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一些自我形象,我们都会不断地欺骗别人,久而久之却是一直在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当人世间失去了真诚的价值,这世界还值不值得去为之奋斗?探讨此类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少,吉姆·凯瑞在《大话王》里嬉笑着慨叹人生,匹诺曹被教导着不能说谎否则鼻子会变长。但黑泽明的思索格外沉重,他以一种大家风范高屋建瓴,又以一种末世姿态对人类表示绝望。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由彼及身地联系到自己,因而也生出一份莫名的悲哀来。
影片拍摄时正值日本处于战后政权交替时期,国家衰败经济颓废生产力严重下降,国民的自信心都在逐渐缺失。黑泽明借用人类共同的心灵思索对国家未来的走向表示了身为艺术家的迷茫和忧虑,而如今再看《罗生门》,也依然为其深入人心的发问而感到震撼。当今影坛愈来愈多的作者开始关注人性在物质大潮冲击下的流失,《黑客帝国》《28天之后》《人工智能》《三峡好人》等或多或少皆有所提及,但都不能达到50年前《罗生门》的哲学高度。都说电影是娱乐,黑泽明却用电影写了一本充满哲学思辨的书。他的西方弟子库布里克也十分赞同大师的情怀,在后者的影片中也总是充满了对人性的解构和反思。
《罗生门》没有一黑到底。在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原作里,老婆婆的衣服被夺走,作家给出了悲观和绝望的答案。但黑泽明终究还是在影片末尾给出了一点希望,故事最后雨过天晴,沉默良久的樵夫从游僧手中抱走弃婴决定收养,游僧则表达了对人间尚有光明和美好的信心。游僧的设置一眼就能看出,他代表了一种道义,一种只有东方人才能理解的哲学思想。导演试图用传统的道义来教化新新人类的意图也很明显,而伴着这种有一些希望的结局,音乐变得平静而优美,樵夫渐行渐远的背影亦是观众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向往。婴儿即是我们的未来,是人类怀抱的希望。只要有希望,那么未来就有可能是美好的。大师在最后展露了自己的慈悲心,而我们观影者则不该沉醉在这份假象的痴情里,而应以身作则地思索自身的价值,并且力所能及地去做真诚的事情。电影只能探讨生命的意义,惟有每个人的行动才对生命有实际价值。除了思想上的超前,《罗生门》在技术上的突破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划时代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本片不仅是电影史上第一次走进森林拍摄,更是第一次将镜头直接对着太阳拍摄。技术上的实验成功,让我们有幸观摩到如此瑰丽迷人的《罗生门》。主要故事都发生在斑驳陆离的树叶下,光和影交相辉映,一如人心的叵测与未知。黑泽明对移动机位的把握炉火纯青,在竹林中的几场戏,很少出现单调的反打镜头,取而代之的是构思精巧的镜头移动。角色视角的移动不仅自然,而且成功地过度了情绪。在50年代就能达到在画面和思想上如此完美的结合,难怪世界也为之倾倒。
本片卡司也是实力超群。和黑泽明有过多次合作的三船敏郎,是日本影坛的传奇人物。这个出生在愚人节逝世在平安夜的男人,从小生长在中国,回国后参与电影拍摄,在《泥醉天使》中一鸣惊人。本片中他将一个看似牛气冲天实则熊包一个的多襄丸表演得入木三分,嬉笑怒骂把握得恰到好处。之后他凭借《保镖》和《红胡子》两度夺下威尼斯影帝,和黑泽明一起被誉为“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60年代后三船敏郎和黑泽明发生不和,之后再未合作过,不得不说是电影界的一大遗憾。
在《罗生门》的优异表演中仅次于三船的就是饰演真砂的京町子了,她将一个时而坚毅时而软弱时而疯癫的受辱女子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见优雅,蹙眉转眼现忧伤。京町子被称作“最优秀赏女演员”,从上台表演至今始终是单身。
和三船敏郎演对手戏的森雅之,是黑泽明班底中的优雅美男。他沉着理智的表演,和激越放纵的三船敏郎恰好形成鲜明对比,被人称为“静的森雅之”。1973年他因直肠癌去世,他的女儿中岛葵也是一名演员。
另外扮演樵夫的志村乔和饰演僧侣的千秋实,也都一直活跃在日本影坛上。《罗生门》公映后震撼了全世界,次年接连夺下威尼斯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电影震惊了世界影坛,而《罗生门》也一举将黑泽明扶上电影大师的王座。
大师离开人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而《罗生门》的诞生也接近六十年。如今的世界愈加惟利是图,连专心做电影的人也都少而又少。在娱乐大片充斥眼球的时代,我们需要经常静下心来,欣赏一下《罗生门》这样的电影。如同喝惯了可乐,也需要坐下来品一杯香茗一样。《罗生门》有这样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让人省身,让人回味。
许多人都说,《罗生门》这部电影,是一辈子都要看的好电影。竹林里犯了错无法翻案,那就不要在人生里再犯这样的错了,大师在天堂看着呢。

2. 《罗生门》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罗生门》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罗生门》观后感1

《罗生门》应该是黑泽明最广为人熟知的一部电影吧,《罗生门》观后感。与其以往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不同的是,这部只是围绕一个很小的一个故事的几段叙述而已,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在于,她比其他作品更加直面揭露人性的黑暗。

故事透过四个人的嘴巴,呈现四种不同的状态。故事的主角只有三人:强盗、武士、女人,他们都为了掩饰自己的龌龊与软弱而粉饰自己而说谎。武士和强盗一样,都是为了给世人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而把自己说成是"侠士"或"勇士",其实都是一样懦弱,自私,更加可笑的是死去的人也要说谎。女人阴险和恶毒,本身不止淫x而且还在武士与强盗之间挑拨,要让他们自相残杀。她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坏名声得以流传。最后透过了樵夫的讲述呈现了故事的真相。

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透露出来许多人寰的悲剧,人性的龌龊。人性的黑暗比魔鬼还可怕!女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教唆人杀害自己的丈夫;武士可以为了保命而出卖自己的妻子;强盗可以为了自己的兽x而去玷污别人的妻子,这样组成了一个因果的环,人们在这个环里唯一做的.事就是出卖别人。但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是为了表现社会的一个状态。

让我们回到罗生门前,如果说上面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就让我们真正见识现实中的"恶"。乞丐最后夺去婴儿的外衣,为了自己能买几个钱。几间衣服能抵几个钱?!就可以这样残害一个生命?!(包括弃婴的父母)整个影片呈现出的是一个疯狂而自私的世界,人们都为了自己而编织各种谎言,都是虚伪地隐藏自身的险恶,以至于每个人都不信任别人。

可能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不一定都为"恶",世上也有善意的谎言。樵夫同样说了谎,同样偷了别人的东西,但他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他是为了抚养家里的6个孩子。最后他收养了罗生门下的弃婴,这个婴儿象征着新生命,也是新希望。黑泽明对于这个疯狂的世界并没有完全放弃,他还是"抱有希望"并借由樵夫的手来表现。暴雨过后,樵夫身后重回了阳光。不过社会再黑暗都要坚信有善和光明存在,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如果放弃了希望就会堕入黑暗之中。

《罗生门》观后感2

作为现代人,说谎应该是我们经常做的事儿,没感觉到有多么的丑恶和罪恶。在现代,比如律师在给人打官司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当事人的无关性,总会适当的美化自己,从而,丑恶对自己不利的人,来获取减刑活着释放。但是电影中也是正常人的思维,在自己陈述事件时,美化自己,丑化别人,但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三个当事人都承认是自己杀死的死者。当然我们都相信死人说的话,但是那个死人借尸还魂承认自杀,真是不可思议!那个年代,导演想表达的思想是“社会的黑暗,人性的丑恶,没有真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虽然在整部电影中,阳光是非常充足的,真实展现了那时人们胆大妄为,在神圣面前做尽坏事,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最后屈从于多襄丸的真砂是睁着眼睛看着太阳的。导演安排了贯穿整部电影的暴雨(纯粹的自我探索),我认为是想让雨水来洗干净人们肮脏的心灵。

仿佛人们都在真相的迷宫里穿行,走不出来,也不想走出来。武士的妻子被侮辱和武士之死已经成为事实,但是当事人与旁观者所说的都不相同,不管谁说的是真话,都代表了另一些人的自私。

影片的结尾,樵夫,行脚僧,打杂的听到外面有小孩子在哭泣,打杂的第一个跑出去并将小孩身上的和服拔下紧紧拿着,任凭樵夫抢夺;行脚僧将孩子抱起。最后的最后樵夫是又善良的人性的,收养了孩子(人性从黑暗回到了光明),行脚僧说:“你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真善美的”。导演黑泽明告诉观众:人时间确实存在着自私自利、泯灭人性的严酷现实。但是,与之相对,人道主义也是永恒的,人终究是可以相信的。

在佐藤忠男的阐述很精辟,《罗生门》中的太阳、暴雨并非只是故事情节可有可无的背景与环境,而是一种“纯粹得自我探索”的样式,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的暴风雨一样,是一个人的自我面对,在大自然中的自我放逐,一种灵魂的历练与洗礼。

人性真是最恐怖的电影,小说,故事。你不去探究还好,只要一接触,就将是痛苦的深渊。

但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对于这人性丑恶,人性的堕落已经习以为常,也许根本不用担心。真正的真善美也只是个人的一种坚持与信仰了;也只能存在那人心灵的最深处。

对于《罗生门》了解的还是很肤浅,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学习去领悟导演的想法!

《罗生门》观后感3

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作品,1950年上映,黑白影像,关于世道人心的故事。

武士鬼魂附体的女巫、女人、强盗,在武士死后,公堂上,鬼魂和两人都各执一词。鬼魂说是自杀,女人说是可能无意中杀死了他,强盗说是自己杀死了武士。但又都在表达自己很无奈,为各自的自私自利辩护。究竟谁是凶手,观众从电影上映以来一直猜到今天,可能每一位看了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疑问重重,同时也深感人性的可怕之处,自私自利,人与人没有信任可言,以及人性的多变。

樵夫、和尚、乞丐三人到罗生门避雨,樵夫与和尚很沮丧,在看到前面鬼魂和女人与强盗在公堂上的供述以后,怎么也想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是樵夫发现了尸体,可前面的供述里有一件物证,镶着贵重之物的短刀不见了。乞丐说是樵夫拿走了,樵夫为自己辩护,说武士是被长刀刺死的。罗生门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三人发现了那个弃婴。乞丐把婴儿的被子衣服据为己有,樵夫说他没有爱心,乞丐也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辩护。乞丐走后,和尚抱着婴儿很是难过,樵夫说自己已有六个孩子,不多这一个弃婴,之后,抱着孩子走了。谁相信他真的能收养弃婴,也许他会为了生活所需卖掉这个孩子。和尚很少言语,只是愁上加愁,感叹世道人心,绝非人们所能想象。

这部电影有三个场景地点,罗生门、树林、公堂。场景简单,大部分是自述和对话,但人物内心的自私自利,虽然有自述时语言的掩盖,但也已经显露无疑。大胆的评价一句,他们为了达到自私自利的目的,甚至不惜承认自杀和杀人,但却把罪责的原因归于他人,自己实在是被迫无奈之举,以达到为自己所有自私自利行为辩护的目的。对于自私自利的人性,杀人与自杀都是其次的行为了,如此的话,还有谁会被相信呢?这难道不就是人性的可怕之处吗?

人物刻画彰显了演员的演技,武士鬼魂附体的女巫、女人、强盗、樵夫、和尚、乞丐、婴儿,共七人,除婴儿外,每个人都能称得上是主角,形象各异。能如此清晰看出有几个人物,又把人物形象塑造的几近完美,缺一不可,应该是很经典了。由人物串连出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又牵连出另一个接近主题的结局。由故事中的人物各执一词与电影结局,表达了人性自私自利的深刻内容。

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是影片中的人物所言:世道人心,人性愚懦,对自己都不能完全坦白。当每个人都不被信任,就是地狱了。

3. 罗生门观后感

《罗生门》应该是黑泽明最广为人熟知的一部电影吧。与其以往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不同的是,这部只是围绕一个很小的一个故事的几段叙述而已,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在于,她比其他作品更加直面揭露人性的黑暗。

故事透过四个人的嘴巴,呈现四种不同的状态。故事的主角只有三人:强盗、武士、女人,他们都为了掩饰自己的龌龊与软弱而粉饰自己而说谎。武士和强盗一样,都是为了给世人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而把自己说成是"侠士"或"勇士",其实都是一样懦弱,自私,更加可笑的是死去的人也要说谎。女人阴险和恶毒,本身不止淫荡而且还在武士与强盗之间挑拨,要让他们自相残杀。她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坏名声得以流传。最后透过了樵夫的讲述呈现了故事的真相。

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透露出来许多人寰的悲剧,人性的龌龊。人性的黑暗比魔鬼还可怕!女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教唆人杀害自己的丈夫;武士可以为了保命而出卖自己的.妻子;强盗可以为了自己的兽欲而去玷污别人的妻子,这样组成了一个因果的环,人们在这个环里唯一做的事就是出卖别人。但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是为了表现社会的一个状态。

让我们回到罗生门前,如果说上面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就让我们真正见识现实中的"恶"。乞丐最后夺去婴儿的外衣,为了自己能买几个钱。几间衣服能抵几个钱?!就可以这样残害一个生命?!(包括弃婴的父母)整个影片呈现出的是一个疯狂而自私的世界,人们都为了自己而编织各种谎言,都是虚伪地隐藏自身的险恶,以至于每个人都不信任别人,观后感《《罗生门》观后感》。

可能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不一定都为"恶",世上也有善意的谎言。樵夫同样说了谎,同样偷了别人的东西,但他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他是为了抚养家里的6个孩子。最后他收养了罗生门下的弃婴,这个婴儿象征着新生命,也是新希望。黑泽明对于这个疯狂的世界并没有完全放弃,他还是"抱有希望"并借由樵夫的手来表现。暴雨过后,樵夫身后重回了阳光。不过社会再黑暗都要坚信有善和光明存在,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如果放弃了希望就会堕入黑暗之中。

PS:罗生门是古时日本京都外城的正南门,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皇家衰败,内战频繁的岁月里,罗城门因失于理修而毁坏。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死尸,也被拖到城楼丢弃。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后被世人应用到许多民间的鬼怪故事里面,而传播到亚洲各地。从而罗生门成为日本传说中的一道门,通往生死。也有人称之为"魔鬼消失之门",如果将其意义结合电影结尾就是电影的主旨了。

PPS:因这部电影关系,现在"罗生门"被用来指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自己的谎言,令事实真相不为人所知。

4. 罗生门读后感6篇600字

罗生门是人世与地狱之间的门,意味着“生死徘徊”。标题看似玄幻,情节却真实得近乎残酷。不论家将后来有没有当强盗,都隐喻了他放低善念,从人间踏入地狱,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罗生门 读后感 1

先来聊聊作者。芥川龙之介,日本人,1892年生,卒于抗日战争前十年。他博闻强识,多愁善感,喜爱中国 传统 文化 ,讨厌隔靴搔痒式的含蓄。他擅长猛烈的直击人心,毫不留情,所以无病呻吟与他彻底无缘。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他和我国大学者胡适的交集,提到孔子、诸葛亮、李白、苏轼等名人,更是频繁引用我国古诗,让我心生好感。

言归正传,罗生门是人世与地狱之间的门,意味着“生死徘徊”。标题看似玄幻,情节却真实得近乎残酷。不论家将后来有没有当强盗,都隐喻了他放低善念,从人间踏入地狱。家将手握短刀,逼问老妇时,一种站在道德高位上的骄傲感油然而生,他成了老妇的审判官,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

罗生门是坐落于京都的一座破庙, 故事 年代,京都连年遭灾:地震、龙卷风、大火、饥荒等不一而足。整个京城尚且衰败不堪,何况小小的罗生门,于是,乐得狐狸来栖,盗贼入住,罗生门里的佛像和祭祀用具俱已损毁,涂着朱漆或饰有金箔的木料被人推在路旁当柴出售。

社会经济低迷,人们普遍生活窘迫,在生存压力下,道德和良知失去约束,人性的“恶”渐露狰狞。由此犯下罗生门下的五宗罪。

第一宗罪。由于京都城的衰败不堪,仆人被多年的雇主解雇,以致仆人走投无路,迫得在破庙栖身。经济压力下,雇主的冷漠与仆人的弱势形成强烈对比。仆人对雇主不能说无怨无恨,却也是无可奈何。仆人的当务之急是设法筹措明日的生计,但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即使想方设法也是无法可想。为生计所迫,是仆人蜕变为盗贼的原动力。

第二宗罪。在萧条的大背景下,庙宇因无人修缮而衰败不堪倒也罢了。但无主尸体被遗弃于罗生门楼上且日久成俗,任由食尸鸟啄食,以致日暮时分罗生门的上空昏鸦蔽日。人世间重生轻死本是常情,然而对死者的遗弃却超出了“轻死”的度,一个对死者失去尊重的社会必然见利忘义,死者的无助折射出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助。

第三宗罪。为生计所迫,老太婆竟然去拨死人的头发做假发。对死者的亵渎,必然导致生者的同类相残。无论这个得瘟疫死去的女人生前有多么的十恶不赦,死亡等于清算,应该能洗去其一生的罪孽。然而,老太婆连死人也不肯放过,求生的本能淹没了道德的界限,良知轻易地滑向罪恶,其行为之恶劣可与当年午子胥掘墓鞭尸相提并论。

罗生门读后感2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有七个章节,第二章节《竹林中》,被改编成电影,叫《罗生门》,日本导演黑泽明导的,获了几个国际奖。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真相只有一个。但为了美化自己,掩饰自己的罪过,各人提供证词各不相同。从法律角度来说,即使所有见证人的证言中,都有一部分是基于有利于自己的动机而说的谎言,那么真相通过逻辑推理还是可以得知的。

第一章《罗生门》讲的是一名被雇主辞退的家将,傍晚被困雨中无路可走,一边避雨一边为明天的生计犯愁。当他在考虑选择当强盗还是选择饿死的时候,看到一名老妇在拔死人的头发,以用来做假发,并说这个人生前也不是好人,将蛇肉当作鱼干来卖。然后家将抢走了老妇的衣服,消失在了夜色之中。故事阴森但不难懂,恶念就在一瞬间,只要有个坏榜样。《地狱变》章节讲的统治者堀川大公骄奢淫逸,民不聊生,老百姓煎熬在水深火热中。老画师良秀孤高倨傲性情乖张,他有一独女年方十五,生得花容玉貌,不幸被堀川大公掳入宫闱。 堀川大公敕命良秀画一扇“地狱变”屏风,而一向只能画亲眼所见之物的良秀为了画出火焰地狱的景象,请求堀川大公焚烧一辆槟榔毛车让他写生。大公应允,可令良秀魂飞魄散的是,槟榔毛车中竟锁着自己的女儿……什么是地狱,这个真实的人间就是地狱。

《鼻子》章节讲的是高僧禅智内供的鼻子。那鼻子足有五六寸长,从嘴唇上方一直耷拉到下颌。这给内供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但真正让他苦闷的是他那因鼻子而受伤的自尊。都说他是因为这鼻子而遁入空门的。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内供希望他们僧人中间也有这样一个长鼻子的人,又希望能从内典外典中找一个和自己鼻子一模一样的人,但都毫无结果。内供的徒弟得到一个 方法 ,让内供用开水烫鼻子,然后在鼻子上踩。最后方法奏效,内供的鼻子变短了。他以为人们会改变对他的态度。可人们非但没有改变对内供的态度,反而变本加厉地嘲笑他,这让内供后悔把鼻子缩短了。“人都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当然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

罗生门读后感3

罗生门,本是一座庙。庙是看世间的一只眼,庙破落了,世道就破落了,世道破落了,人心就破落了。破落的罗生门里,佛像和供品被打碎,涂着朱漆、金箔的木头被人堆在路旁当柴出售,狐狸来栖,盗贼入住,无主尸体也纷纷扔到这里任由鸦群啄食。

阴冷,潮湿,散发着腐尸味的罗生门,在芥川的笔下变成文字,变成故事,变成一只尖锋利刃的手术刀,从皮到肉一点点剖开,直剖至人性深处。

乱世中,最先堕落的,恐怕就是人性。人性是什么?不过是善与恶的相互纠缠和相互较量。世间没有纯粹的善,也没有纯粹的恶,只有纯粹的利己主义。尤其在一个地震、火灾、台风、饥荒灾连祸接的年代,在一个只要饿倒在路旁,就会像野狗一样被丢弃的年代,仅生计和吃饱,就能够收买人性,使它成为恶的傀儡。

恶的诞生也不是一蹴而就,毕竟,还有善的反击和压制。起初,当走投无路的家丁坐在罗生门坍塌的石阶上避雨时,在饿死还是当强盗的妄想中,就是因为不能认同"强盗"而委决不下。尤其是看到小老太残忍地亵渎死者时,善本能的驱动,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正义感,那一刻,在饿死和强盗之间,他毫不含糊地选择了饿死。

然而,正义是善变的,因为,走投无路更容易使人的内心充满沮丧和憎恨。生,是世间所有的生物本能的欲望和共同卫护的底线,当这条底线被碰触,一切行为都能够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生,雇主解雇了家丁,家丁剥走了小老太的衣服,小老太拔掉了死人的头发。人欺人,欺不了活人的,便去亵渎死人。为了生,一切罪恶都变得理直气壮。小老太拔去女尸头发时,是以惩恶的名义在作恶,因为那个女尸生前曾不断地卖假鱼干去欺骗士兵。家丁剥走小老太的衣服时,也是以惩恶的名义在作恶,因为小老太丧尽天良,竟然连死人也不放过。

罗生门读后感4

据说《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战争年代,一个破产的农民因迫于生计,拿起屠刀,决心作强盗。可是或许是因为他人心本善,抑或是胆子太小,总之一向没狠下心来动手。一天,他来到一个刚刚经历了浩劫和瘟疫的城市。那里到处是残垣断壁,且尸横遍野,一片萧索绝望的情景,他希冀能在此寻到一些财物。结果在一处废弃的门楼里他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从一具年轻女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怒斥道:“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并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这一番话让强盗完却放下了最终的一点善心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是不能够的?丢弃了仅存的良知后,他就抢走老太婆的衣服,扬长而去。

初读《罗生门》时,不太能懂其中的深层含义。其实即使此刻,我也不确定自我理解是否正确。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读《罗生门》都会有种莫名的压抑和忧闷感。小说开场即描述了一个地狱一样的场景:日落黄昏,阴霾密布,淫雨绵绵,杳无人烟的街道,断壁残垣的废墟,头上盘旋着吞噬人肉的乌鸦,脚下重叠着无人认领的尸体……总之是满目疮痍。据说为了描述尸体,作者芥川龙之介曾专程到医科大学的解剖室去取经。真是佩服他,为了完成这篇小说对着恐怖的尸体看上几个小时,还要忍受尸体浓烈的腐臭味。也许正是这些描述及小说人物的为了谋生的举动让人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的苦难。

其实无论是那个不积阴德的老妇,还是那个由朴实农民蜕变成的强盗其实都是可悲而可怜的。天灾人祸,为了生计,这是一切犯罪的借口,也是致使人性堕落的原因。这就是说吃不起饭的时候什么都干得出来,这样推理下去,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作出的任何事都是能够原谅的。然而纵观中国历史,违背这种生存至上理论的不在少数。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贫贱不能移”等等说法,就正好论证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人的尊严。

罗生门读后感5

芥川龙之介其人,若不知其小说家的身份,仅通过黑白照片拜见真容,或许很难想象这位天庭饱满、相貌堂堂、目光深邃、气质潇洒的男子,会在由而立之年迈向不惑之年时不负‘龙’吟之威的文坛成就中主动赴死,只留下那些至今仍震撼世间、大大小小的华彩篇章,任由它们长啸九天。

芥川自书中走入人生,在人生中见识到与书中理想相矛盾的现实,遂对现实产生思考,对当时日本社会文化的变革产生困惑和失望。在这篇小说的末尾,芥川借卢生之口表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因人生如梦,才需真活。人活一世,唯愿此生精彩纷呈,方不辜负自己。”芥川经常对人生、对人性表示蔑视,同时,又常常对人生、对人性感到喜爱。他的通透也表现在参透生死轮回、善恶祸福、因果报应的概念上。他的小说,不但追求挖掘深刻的立益,也注重打磨完美的技巧。

笛卡尔曾说∶“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真理探索者,那么,只要有可能,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你有必要对所有事物至少怀疑一次。”芥川本人亦在《小说做法十则》中阐述∶“对于任何事物,我都是一个怀疑者。”虽然芥川和笛卡尔的讨论方向有些不一致,但大体上说,怀疑主义是这样一个倾向∶它是工具,不是态度;它是手段,不是立场。

1950年,《竹林中》的故事被电影大师黑泽明搬上银幕,并改名为《罗生门》。故事中的人物从竹林中移到了罗生门下,与另一篇《罗生门》做了完美融合。从大的方向上看,《罗生门》与《竹林中》一样,都是冷静的将人性和利己主义剖析出来,展示在读者面前。

罗生门读后感6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有好多个版本,大都收录了他的一些中短篇作品,内容不尽相同。我读的这本来自北京联合出版社,包含了《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鼻子》、《山药粥》、《河童》与《侏儒的话》七篇 文章 。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在于它只有短短的220页,而我是个懒人,但读完后才发觉意犹未尽,今后还会阅读更多的版本,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关于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之前多有耳闻,但从未想要去尝试阅读他的作品。我对日本文学的认知起于川端康成、村上春树,高中时对于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以及生死观不能完全理解,只感觉牵强甚至矫揉造作,这让我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文学退避三舍,只愿意去读一些纯文学之外的推理或者玄幻。

读《罗生门》是因为“罗生门”这个词,自从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推出后,这个词语就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能看见“陷入罗生门”的字眼。出于好奇心,我本能的想要弄清楚来龙去脉,也出于长时间以来对日本文学的看法,我选择了一本并不是很厚的书,这就是我阅读本书的动机。

七篇文章,先后花了三天时间,几乎每一篇读完后都会让我大为感概。芥川龙之介无愧于日本文学界的鬼才,他的文章短小而富有深意,充满了压抑、讽刺以及社会黑暗。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用鲜明的叙事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幅人间地狱景象,故事中无不透露着他对人性、生死以及宗教的种.种观念,读者只觉如鲠在喉,什么都能理解,但却什么也说不出。

本书前六篇文章均为小说,最后一篇《侏儒的话》是他的 随笔 评论集,阐述了他对艺术、人生与社会现象的看法。就小说而言,他的每一篇故事,初看下来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细细品味却含义深远。


罗生门读后感6篇600字相关文章:

★ 关于《罗生门》读后感6篇

★ 关于《罗生门》读后感7篇

★ 关于5篇精选《罗生门》读后感1000字范文

★ 关于《罗生门》读后感5篇

★ 罗生门观后感范文5篇

★ 《罗生门》观后感范文5篇

★ 罗生门读后感范文5篇

★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范文5篇

★ 罗生门观后感范文500字

★ 关于《罗生门》读后感

5. 人人都在撒谎——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一场大雨把樵夫、和尚和一个杂工困在一个叫罗生门的地方。樵夫嘴里一直在念叨:“可怕,实在是太可怕了。”和尚也是神情恍惚,如遇重创。在杂工的好奇催促下,一个故事的四个版本出现了。

        第一位讲述者:强盗多囊丸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吃饱喝足了躺在凉爽的树林里睡大觉。突然,一个武士带着骑在马上的妻子从我面前经过。他的妻子戴着面纱,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我本来没有什么想法,准备继续做梦。突然间,一阵凉风吹过,武士妻子的裙摆也被风掀起,一双雪白的小脚如玉一般精致。我瞬间彻底惊醒,再往上看,风吹开了她由帽沿垂下来的面纱,她的真容也显露在我面前。天啊,我仿佛看到了女神般春心摇荡,无法自已。

        我下定决心要得到她,但她的武士丈夫还在旁边。我不想杀了他,就拿起手中的剑走到他跟前向他炫耀:“怎么样?,这是把好剑吧?我在那边的松树下发现了许多,如果你想要,我愿意低价卖给你。”武士半信半疑,但还是跟着我走了,留他的妻子和马在树下等他。

       凭着对山间地形的熟悉,我一路披荆斩棘,带他走了许多杂草丛生的小路。好久之后,我们才来到一块相对平坦的坡地。这时我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告诉他我的实际意图。他愤怒极了,拔起剑就要杀我。我虽为强盗,但也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大盗,这武士不是我的对手,过了20多回合,他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被我用绳子捆了起来。

       接着,我跑到女神旁边,骗她说她丈夫病倒了,拉着她就来到了她丈夫面前。可怜的她一见丈夫的可怜样,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从袖中伸出匕首刺向我,可惜被我制服了。我喜欢她的凶猛劲,毕竟这样的女人太少了。奇怪的是,当我扑向她时,她非但不反抗,反而很主动。事后,我决定带她离开。她提出要求:不能同时让两个男人知道自己的羞耻之事,两人中必须要死一个人,她将和活着的人在一起。无奈之下,我只好杀了武士。但当我转过身来时,她已经不见了。

       我是怎么被官府抓来的?并不是和尚所说的,我遭到报应从武士的马上摔下来了,而是我溪边喝了不干净的水,因肚子剧痛从马上掉下来了。于是乎,英雄落难的悲剧发生在我头上了。

       第二位讲述者:武士妻子

       诚然,前面如强盗所说,他绑了我丈夫,占有了我,但我是被强迫的。多囊丸得逞后打算把我还给丈夫。我用悲痛的眼神看向他,希望他能给我一点同情,没想到他竟然用鄙视的嫌弃的冰冷目光回应我。那目光像刀一样刺入我的胸中,非但如此,他还无情地对强盗说:”这样的女人我不要了,你带走吧!” 我被他们俩抛弃了,侮辱了,可这真是我的错吗?不,我也是受害者。一怒之下,我奋勇站起来,拿起刀朝我的丈夫扑去……当我晃过神来,丈夫已经死了。我想过自杀,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于是,我躲进寺庙里,不过还是被人发现了。

       第三位讲述者:武士本人 借助灵媒,我的魂魄从黑暗的地狱回来了。他们两人都在冤枉我,我不是被杀死的,是在看到朝夕相处的妻子要跟人跑时感到绝望而拿起匕首剖腹自杀的。你们知道,死人是不会说谎的,我说的才是真的。

       第四位讲述者:樵夫

       不,武士根本不是因匕首而死,他是被长剑杀死的。他的妻子被强盗占有后,他嫌弃妻子不干净不要她了。强盗先前被妻子的凶猛吸引,得到后发现跟别的女人没什么区别,也不打算要。悲伤至极的妻子生出一股怒火,控诉对强盗的失望,对丈夫懦弱的鄙视,并怂恿他们决一死战来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哪知两人碍于面子拿起刀后却都因为怕死而畏畏缩缩,甚至往后退去。他们两人在混乱中暴露出自己内心的胆小本质,不过,强盗最终抓住一个机会还是把武士杀死了。武士的妻子早已吓跑,最后是我捡走了这把镶着珍珠的值钱的匕首,谁叫我有6个孩子要抚养。当然,我在向官府报案时,省去了这件事。

       罗生门,在日本语里是人间与地狱之间的门。电影借杂工的话说出了“人间和地狱之间差别并不大”。因为人人都是自私的,所以真相中不利于自己的那部分总是被隐去,于是真相很难很难呈现出来。这个世界,人人都在撒谎,事事都被扭曲,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对他人那么苛责了。黑泽明没有把人置于无药可救的地步,偷匕首的樵夫最后还是收养了一个弃婴,人性还是有光芒的,生活还是有希望的。

                                                                                             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阅读全文

与电影罗生门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现在还有33md电影网站吗 浏览:449
他演得最好的电影是星星的英文 浏览:233
机械侠粤语电影 浏览:588
华裔主角叫艾迪的电影 浏览:538
老师好电影观后感简书 浏览:54
安庆大润发电影院今日电影表 浏览:227
演韩信的电影演员 浏览:50
带有俚语的英语电影 浏览:166
张学友僵尸电影国语大全 浏览:778
乡村爱情737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30
一次别离电影还叫什么名字 浏览:263
法国电影毁灭剧情 浏览:758
一部电影男主用网速差赚钱 浏览:937
好莱坞电影节动态拍照 浏览:195
法国绑架舞蹈师电影 浏览:962
哈利比特电影导演 浏览:426
皮克斯大电影动画全集 浏览:471
彩色铅笔画电影人物图片大全 浏览:653
周星驰电影雷老虎 浏览:309
死侍2英文电影台词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