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战争,只能从书本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最让我喜欢的战争题材是抗击外来侵略者,尤其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机智勇敢,壮烈不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够拍摄出如此佳作,实属不易。而今观赏,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难怪父辈们反复观看,喜爱有加。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传奇。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罕见的一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
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贰』 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
1937年7月7日警钟长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国难当头,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救国救民,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祖国就没了。那么你看过什么抗日英雄电影呢?不妨写一下观后感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41850 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1
2月25号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20--》,指坦闹之前我听叔叔讲过。这天爸爸一说我们濮阳要演这部电影了,我就兴致勃勃的和爸爸妈妈一齐去了。
七点半准时开始,我聚精会神地看着,有几位地质学家在激烈地讨论者关于地球与宇宙的问题,这时地震开始了,地面不停的裂开,楼房在轰轰的倒塌,老人孩子不停的呼救呐喊、逃离。这时我真的有点害怕。
男主角杰克开车载着一家人朝机场逃亡,公路在下沉、起伏,桥梁崩塌,别墅变平地,高楼倾覆,尤其是加长林肯穿过最后一栋大楼那部分,看着那慢慢变形的柱子,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太惊心动魄了!脱险后他们遥望覆灭的洛杉矶,偌大的城市瞬间变为碎片一点一点的沉入大海。
那位有钱的俄国人看着那架暴大的运输机说“俄国人造的”,里面有满满一飞机的好车等等。朝中国飞的路上,(lz13)经过夏威夷,本想下去加油,可惜整个夏威夷不存在了,全部都是火海。在诺亚方舟基地,黑人科学家要求放人进方舟,阔气的俄国老拼命把儿子送上了诺亚方舟而自己却没有上去,杰克舍身回头,勇敢的儿子小强、10亿欧元一张超昂贵的船票,这些创意都不得不叫人佩服!
恐怖的场面和感人的事情,一幕幕在我脑子里回放。尽量让灾难不好发生,让它远离人类。那我们就从小事做起吧,我们团结起来,一齐来爱护地球,呵护我们的大家园。让幸福、平安永远伴随我们!
#41851 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2
看完电影《20--》,我真是有点忧虑了,人类真的快要进入诺亚方舟时代了吗?我经常看《圣经》,对诺亚方舟有一点了解,而《圣经》中的马可福音13:24-25以及路加福音21:25-28,经书对人子的降临的描述就好像是对当今社会走向的一种预示,放眼世界,海啸、火山爆发、地震、飓风灾难接二连三没有间断,是人子真的要降临了吗?
经书中描述:“在那些日子,那灾难以后,日头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要有大潜质、大荣耀驾云降临。”“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上的事,就吓得魂不附体。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潜质,有大荣耀,驾云降临。”“看哪,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他的车辇像旋风,以烈怒实行报应,以火焰实行责罚。”“正因耶和华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必施以火与刀施行审判,被耶和华所杀的必多。”
看完电影《20--》,我真是有点忧虑了,我上网查阅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尤其是关于20--年12月22日的预言描述更是危言耸听啊,但是结合众人的评论,我反倒释然了。忧虑什么呀,即使真的有这么一天,又不是我一个人信蚂的末日,何况《圣经中》也教导我们:“不好忧虑,因此我告诉你们,不好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因此,不好为明天忧虑,正因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自有一天当就够了。”“耶和华不是说:至于我和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加给你的灵,传给你的话,必不离你的口,也不离你后裔与你后裔之后裔的口,从今到永远。”永远是个啥概念,是没有尽头的意思,也就是无论如何人类总有生存下去延续下去的机会,也就是从这个礼貌进入另一个礼貌而已。
看完电影《20--》,这让我想起我在20--年6月做的一个梦,我梦见太阳在下坠,有很多人在商量着如何拯救太阳,有一人跳起来至半空中,用盘子接太阳没接住,太阳反弹上升了一下又下坠至地,在地上翻了几翻,之后又被一人弯腰抱到怀里,站了起来,此时的太阳像那快要燃烧完的煤球,红而不刺眼。我梦中的太阳的样貌像原恒星的样貌。宇宙中原恒星慢慢的有灰尘变小石,变成星球。发亮气体,内部有核子反应的星体,当核子反应开始时,新星便诞生。新恒星创造出环绕它的行星群。我在想梦中的那个太阳,太阳最后变成了原恒星的样貌,是不是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唯罩太阳以及新的行星群即将诞生了,也就是国际形势要发生改变了,一个新的礼貌就要开始了……
看看电影《20--》,导演的构思灵感或许来源于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许来源于《圣经》,对于把拯救地点放在东方的中国,《圣经中》也是有预言的:“谁从东方兴起一人,凭公义召他来到脚前呢?我从北方兴起一人,他是求告我名的,从日出之地而来。”
看看电影《20--》,也许导演的真实目的是引起我们对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足够重视,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未来。信主耶稣的也许会觉得是人子要降临了,人子要来审判人类了,世界末日要来到了,我们就应信主爱神才能得救赎。不管怎样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与我们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我们就应保护她。
#203096 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3
我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此部电影讲述了跑步冠军——刘长春的故事。
在1931年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获得200米跑步的冠军,战胜了日本队员,日本所以不服气而对东北发起战争。日军把重要政治机构占领后,张学良校长要求解散东北大学。
刘长春代表中国,和他的教练坐船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刘长春在船上加紧运动,而教练把他的练习时间从6小时减少到3小时。刘长春很不习惯。一天教练让他和外国人跳交谊舞,让外国人明白中国并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练习。此时,外面正好下着倾盆大雨,刮着暴风,他也要坚持练,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冲倒,也不向困难屈服……因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个港口停留,停了6天,最终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时到达,教练想了个办法,让船直达洛杉矶再去旧金山。
经所有旅客同意后,最终按时到达,刘长春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体育馆,参加开幕式。1932年7月31日是,100米赛跑开始了,刘长春因没有经验而未上线,有些中国官员让他不要比200米了,免得又被人笑话,但刘长春没有这样做,仍继续参加,绝不放弃中国奥林匹克破天荒第一次。比赛中他打破0的突破。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差点落泪了,太感人了!尤其是去洛杉矶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买,给他很多好处,但他不受任何影响,只替中国参加比赛,他的媳儿都不管,整天想着跑步,为国争光。这都出自于他的一颗浓厚的爱国之心。让我们都向他学习吧!归根结底,我此刻只想说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03108 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4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 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
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 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19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 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503106 有关抗日英雄的电影的观后感5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作品的改编电影,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对于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脱离中国电影“五毛钱特效”的设定,经费爆炸的特效实在很让人惊叹堪称“好莱坞水平”,将未来地球真实地呈现,末世场景整体比较流畅,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从地下城到空间站,每个环境都是精心设计过的,科技感十足,没有任何细节会让人出戏,比如货车的球形方向盘、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发动机的入口、给重元素聚变发动机挖掘原料的矿区、全世界的救援队大出动。大场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园,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了。
所谓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认为并不是中国第一次拍出了好莱坞质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为中国第一次拍出了区别于好莱坞的中国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机可谓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谈的主题,试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机发生在欧美,那又会怎么样?欧美普遍的解决方法是放弃地球,开飞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园。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恋,对家园的深情,让他们牺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带着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欧美主要宣扬个人主义,他们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个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类,每个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与理性之差了,欧美科幻信奉理性,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静克制,所以欧美不会使地球“流浪”,更不会有不会有刘培强炸毁空间站这个结局。作者刘慈欣也说,理性上,他会选择飞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国人这种更在乎家园和亲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科幻片。
作为一部被吹捧得很厉害的科幻片,制作团队历时四年完成。但这毕竟是中国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过于冗长的剧情陈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错误用词和拼写都或多或少的让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间站休眠系统看似高级,但休眠很简单,苏醒也随意。主角刘启提出木星表面的氢气和氦气引发爆炸,利用其推力,脱离木星的这个方法本因为moss的计算结果而直接否定不尝试了那又为何因为一个小孩的想法动辄联合国呢?而且理性且冷静的联合国居然因为一个父亲的感情而同意执行那样危险的尝试,是不是有点草率了?还有女主韩朵朵最后的“强行煽情”也完全没跟当时紧迫的节奏挂钩。人物没有特点,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台词没有经过细细打磨,剧情缺乏铺垫,较为仓促,立意深度不够,无法引起共鸣和灵魂叩问。综其看来国产科幻片还是有待提高。毕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启航之作,不是巅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认为褒是要大于贬的。
『叁』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5篇
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有很多,不少人看了之后都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因为这场长达八年的持久战役,中国人真的赢得太苦了,那么你看过什么抗日电影呢?不妨写一下观后感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1
一群活泼可爱的女中学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祖国献身的热情,带着善良纯真的心灵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在青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段华彩乐章。只因青春无价,岁月无言。
如今的我们所拥有的今天是一个改革开放、科技发展、国力壮大的新时代。我们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我们挑灯夜战,勤奋苦读。我们让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我们让集体活动别出心裁,我们把玩与学劳逸结合,我们用心与爱互帮互助。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份独到的快乐,而青春本来就是一种无言的获得。青春是呼唤友谊的先锋。最珍贵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优秀的老师会视自己的学生如儿女,真诚的益友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姐妹弟兄,他们是我们前进旅途中的铺路石,奋力冲刺的催化剂。与他们一道共同创造一个轻松而高效的学习环境,塑造一个热情而沉稳的友谊氛围,对于我们是一种互补、一种冶炼、一种酝酿、一种升华。团结、善良、纯真的友谊和无私的精神,就像一首动听的旋律令人沁透心脾。感谢青春让我们萍水相逢,感谢友谊让我们共同进步。
“明天给我们的到底有多少阳光和花朵,多少责任和期待,这,我们不太清楚,但是我们都确定的知道了未来的生活道路,这道路就是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献出一切!”
是的,如今的我们与她们一样,为了自己未来的日子潇洒芬芳,为了昨日的期待与明日的憧憬,我们不甘寂寞,我们不知疲倦,用超人的代价,有泪水与汗水,用理性的思索,用澎湃的热情去凝固和铸就。绚烂派滑的岁月,火红的青春,它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气质,一种不服输不自傲的清高,最后更是一种学会审视自我灵魂的成熟。如梦的青春,贵在青春!就让我们一同高喊“青春万岁”,共同放飞青春!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2
从故事的一开始,结局就早已注定。
草原上,草、羊、牧民、狼,他们生活的很好。从历史开始记载,几千年的时间,稳定的格局早已形成了。不属于这里的他们,来到这里,会产生怎样的新世界?按常理,这应该未春谨知的。对内心纯洁的他们,这是未知的。但不只是他们,还有那些眼中的纯洁被利益掩盖的人。所以,这 注定是个悲剧。
影片的刚开始,我看着那些去向内蒙古的知青的身影,心中却有着这样的担忧动物。
故事其实很简单。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因为__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认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也是最重要的动物:狼尘森腊。一次狼口脱险,陈阵对狼有了强烈的兴趣,养一只小狼崽。与此同时,一群外来人为了利益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狼群和牧民之间的和平被打破,狼群开始向人类逼近。狼群伤害了外来人饲养的羊群,场部主任包顺贵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最后,额仑的狼群被剿灭。额仑大草原,只剩下最后一匹狼——陈阵饲养的那匹狼。
影片结束了,它其实没有告诉我们结果。但我们心知肚明(原书后记有写),失去狼的草原会怎样?生态平衡被打破,牲畜泛滥的草原,最后,只会失去它原有的生机。没有什么留下,人们也只会离开。
影片的情节,被陈阵养的那只小狼串联起来:狼群的进攻,上级要求饲养的军马的死亡,巴图的死亡,生产队的被迫迁徙,毕利格被炸伤后死亡,噶斯迈改嫁包主任的弟弟,噶斯迈的儿子被咬伤,那场灭狼运动……也许,还有这额仑大草原最后的结局。
人,动物,自然,三者究竟能否再和谐相处?我不知道。我在看电影时,不止一次在心中默念道,放了那个小狼崽吧。小狼如同恶鬼一样,将诅咒带向他们。小狼崽在被包主任当作诱饵后,一直是那副凶狠的神态,更像是恶魔。
但真的是它造成的这一切吗?父母和我一起看的电影,母亲一直在想,这一切是谁的错?我一开始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小狼没有错,它被那样对待后,怎会没有防备之心?狼群没有错,它们是为了生存?牧民没有错,他们一直默默承受着所有的伤痛,没从不主动伤害狼群。陈阵呢,他也没有错,他一开始的目的也是善良的,他只是想研究狼,而到后来,这小狼也是他一手养大,他不忍心抛下小狼,这好像也没有错。造成小狼崽转变的包主任呢,你可以说如果没有陈阵养小狼,他也没有这个机会。再往前寻找原因,也许是因为那些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的人,才造成了这一系列的悲剧。但他们也说,东边的外来人和牧民在闹饥荒,于是,他们也有了理由。
一环一环,没有人说的清这是谁的错,是谁造成了这一切一切的不幸。也许,腾格里知道。
人,动物,自然,三者究竟能否和谐相处?
我不知道,也许谁都没有错,谁都有自己不得己的理由。
一切的悲剧,起于平衡的被破坏,起于利益分配的不均。也许,少一点私欲,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那草原最后的一匹狼,腾格里会保佑你。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3
作为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这部片子堪称卓越,但长达二个多小时还是能找出一些尿点,对于观众来说,影院票价如果太法西斯,也最好忍到720P的资源出来再下。最后,如果有人对我说这部片子“但是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毫无深度……特效还行,欠缺那种发人深醒的美感……”之类的话,我对此唯一的忠告是“小资是病,得治!”在国内影评的话语系统中,对好莱坞大片一向是不公平的,我只看到这个产业怪兽在不断进步,而且没有止境,诚然艺术评论是没有国界的,但文化心态却有。
导演拥有着雄心壮志,除了上述两条剪辑飞快、动感十足线索之外,还体此刻当影片的视点集中在公海上的民运航船时,内景拍摄上在心理节奏上选取了相对平静的固定机位和正/反打镜头来细细刻画人物,配合着《1900》般优雅的光影效果和爵士音乐’等乐队的两个耄耋老人透过几句简短的台词表现出的跨越时刻的沧桑感,分别给家人打得告别电话,已经他们在死亡来临之时的相互呼叫姓名,包含着浓浓的人间温情和催人泪下的力量。和公海的场景一样,尽管洛城和白宫已是兵荒马乱、奔逃呼救,在西藏的场景里,片段风格也凸显出一种文艺片的宁静气质,老喇嘛和小喇嘛在得知灾难来临时的品茗对饮,奶奶就算知道末日将来也要先做好饭再说的那种固执,无一不是原始的宗族社会对于现代的经济社会的一种再教育。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4
夏洛的烦恼,何尝不是我们的'烦恼,夏洛穿越时做的梦,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日日夜夜梦中的期待,满满的惊喜与甜蜜。只是,当梦醒来之时,一切归零。听着那些曾经影响几代人的流行音乐,突然有着说不清的感动与难忘。夏洛的爱情与事业,穿越梦中时的叛逆青春与成长疼痛。影片用一种乏黄的色调,将穿越时的幸福感一一呈现,多了份浪漫与质感。
有的人缺铁,有的人缺钙,我最缺的就是面子。当这句充满哲理性的旁白拉开电影的序幕,听着旁白声莫名的喜感。突然明白,高品质的喜剧电影就是与众不同,《夏洛特烦恼》做到了。无需大牌明星与俊男美女,通过沈腾与马丽的表演,将国产喜剧电影诠释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影片诠释的青春情怀在穿越中真实呈现,激起无数观众的校园回忆,那些过往如发生在昨天,引发所有人的共鸣,看后毫不吝啬的给出最满意的分数。
影片从昔日校花秋雅的婚礼开始,学生时代就暗恋秋雅的夏洛看着周围事业成功的老同学,生活不顺的夏洛借着七分醉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惹得妻子马冬梅现场发飙,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他穿越重回校园重走青春,可谓是情场得意事业顺利,追求到校花女神、事业上也一帆风顺甚至成为无所不能的流行乐坛巨星……
夏洛的面子在经历一场梦中穿越后来了个翻身农奴把歌唱,经历做梦情怀,主导自己的美梦,打老师,吻了秋雅,泡到了女神,自己甚至还成了红极一时的歌星。
有关南京抗日电影观后感5
一片漆黑,诺大的屏幕上蹦出两个殷红而又苍劲的大字,带给我强大的视觉冲击。“诱狼”?!
一位是日本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官至中将。另一位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游击队队长兼政委,抗战英雄曾雍雅。可以说两人都有勇有谋。但怎么说呢!因为正义力量之强大,最后我方还是战胜了敌方。
其实,我认为所有的革命电影结局都差不多。无非是别的国家来侵略我们中国,经过“我们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奋力抵抗,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如果真像我所说的一样,那为什么国家、父母、老师还要让我们看这种“无意义”的影片呢?答案毫无例外,当然是希望能让我们记住“血的耻辱”,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缅怀先烈,祭奠先烈。
从古至今,我们华夏民族从来没缺过烈士,不论男女。如今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妈妈”你去帮我拿一下东西,我忙。
“爸爸”我很喜欢这个,我就想要。
“奶奶”你帮我削个苹果。
“爷爷”你去帮我买点东西,就是___,就在楼下的___便利店。
“外婆”我肚子饿了。
“外公”我小汽车坏了,你帮我修一下吧。
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就像莲花中的莲子,被一层一层保护起来。而所谓的结果,大部分孩子因为过度玩手机、电脑,早早戴上了眼镜。
下雨天连路都看不淸,保护不了自己,何谈那些大话想成为保卫国家的“英雄”。
曾经有一次,看见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小男生,由他奶奶骑着三轮车带到了学校。学校里有专门提供学生吃饭的地方,小男生就由他奶奶领着到座位上,奶奶帮他放好书包,自己又匆忙出校门对面的早餐店帮他买早餐,过了几分钟又急匆匆地拎回来了早餐,还挺丰盛的。然后,把装有馄饨的.一次性餐盒打开,吹凉,放入小男孩口中。而那个小男生只需要坐在那张着口就行了,一边还在无聊地玩弄着奶奶的衣服。呵这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难道这就是我们中国式教育?
小时候倒还是挺羡慕他们的,经常责怪母亲为什么总不帮我,有些事总让我自己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了,母亲要我独立,要我自理,要我能在没有她的情况下也能独立生活。
这不是在体验过去的生活,因为以前生活更艰难,母亲只是在磨砺我,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当然,我肯定也会有过抱怨,可当母亲说起她以前的往事时,我沉默了。很早以前,也与母亲有过争论,经常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当然比你那个时候好。
而母亲总只有一句话就驳回我的所有:就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我们才更应该记住以前,常回忆以前,来勉励自己,不应当就因此松懈,不求上进。
『肆』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
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应形成一道蜿蜒曲折的轨迹消失在沙滩的尽头,绵延在天边嗜血的夕阳上,是那么清晰炽眼的一道神来之笔,下面是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抗战的 观后感 ,欢迎大家查阅。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1
我把淮海战役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总觉得还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对这次在中国的中原战场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紧凑,却又花了大的笔墨来描写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细节,来突出战斗的惨烈,指挥员的紧张。
相对于胜利的结果来说,战役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中原战场是如此大规模的局势调动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及其严峻的考验。战机稍纵即逝,黄伯韬的被围完全就在于他两天“种.种原因”的磨蹭,没有架浮桥,让十万人马成了粟裕的盘中美味。这是他做为指挥官的失职。
可对于杜聿明来说,失败的结果是他早就预见到的。他拿着蒋介石措辞严厉的亲笔手术,无奈,愤恨。蒋介石给他过四十四岁生日,让蒋经国带着10万银元给杜聿明的母亲过生日,软硬兼施,逼杜聿明带兵撤出徐州,却又在中途来了这样一纸手谕。三条作战路线,粟裕赌准了杜聿明不会愚蠢到走两淮,虽然我军都已经在截获的国民党电报里面得到所谓国防部的建议,让杜聿明走两淮。毕竟,杜聿明被蒋介石从徐州调葫芦岛,又从葫芦岛调徐州,他在国民党的军官里面,还是有军事才能的。
但是应了巴达维的那句话“您为什么不让那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年轻将军们在战场上作出军事部署,而要每逢战事,亲自督战,做做站部署呢?”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电影里面是屡屡被败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蒋其人身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到底会不会打仗,这个,没有研究过蒋介石的生平,也无从说起,不过,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蒋介石的一纸措辞严厉的手书,就已经预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断在了这淮海战场上了。他满腹的愤恨,慨叹说——“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没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唉——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就——”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杜聿明被俘后中共给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陆团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对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丰满的,从某总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还有专门的他T恤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冻死饿死,不带武器投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镜头。
而于蒋介石的蹩脚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对应了,还有他的治国方略,太多的事情是从根基上决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显出了他的悲剧色彩,没有什么来挽救他的绝望,结束自己的人生,俨然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陈毅元帅曾静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忙着平息后方人民的骚乱,而共产党的部队这边,人民群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就是人心。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2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90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3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90周年纪念以及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一边是承前的历史,一边是启后的未来。作为中华儿女倍感振奋,同时深深领悟到国力强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持续8年之久。
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据了解,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阅兵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以及前辈们的奋战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更不能忘记历史,就拿圆明园来说吧,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去参观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极深。人群中有愤怒,有痛心,愤怒当年英法联军禽兽般的暴行,痛心这被烧毁掠夺的绝世园林。然而,大多数人恐怕是一时的感情冲动,离开园林后便将一切抛之脑后,照样我行我素。若是这样,那圆明园只能又徒添一声叹息。如今我们要想在世界强国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学,广纳百川,以伤疤作为警钟,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虽然现今中国已有些成就,而要赶上发达国家,还必须得靠新时代的我们发奋图强,继续努力,确保国力强盛。
中国梦,是属于我们的梦,我们的梦,一定是跌宕起伏却又精彩满程。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4
记忆中,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在我们这些90后大学生的心中并不代表消失了,因为当那熟悉的革命奋斗旋律响起时,我们便找回了那些年学校里组织在国旗广场前看电影的那段欢乐的、难以忘怀的时光。黑白电影,它充满了浓郁年代感,不仅这样,其骨子里还流淌着革命的本质,传达出一种当时的人们朴实自然的品质却又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张力给予你无限的力量。我想抗日战争片《地道战》就是这样一部好的黑白电影。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但这样一部好的电影依然是我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那个用鲜血染红红领巾的时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触,是因为“地道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片中人们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可敬,对高尚情节的追求,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的崇敬爱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军侵入中华儿女的国土,在中国冀中平原上,有这样一群英勇奋战的男女士兵,凭着一颗爱国的心,从四面八方赶来集齐,准备战斗。为了能顺利的战胜日本军,冀中根据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战,展开了挖地道的行动,我方士兵运用野外地道站的战术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终于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谋的高传宝,令我无比的佩服;有忠诚至上的老钟叔,有让人臭骂的汉奸汤司令,还有那个令人恨之入骨、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这些老演员所刻画的深刻的人物形象仿佛如电影中那些经常响起的动听的音乐一样,时时萦绕在耳边,难以挥之。
电影结束了,我却还意犹未尽,脑海中还都是当地人们作战的画面。那么的铿锵有力,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后内心热血沸腾,感触颇多。我想那是一份对高传宝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对士兵们顽强斗争意志的佩服,一份对司令可笑举止的愤恨,一份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与其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还不如说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人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中国的领土,是他们在民族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而正是这一点,才会让我们每次在看这种红色电影时,内心会产生了一丝感动,一种莫名的冲动,一份对人性、对自由、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一份久违了的爱国情结。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5
平如是一个男人的名字,美堂是这个男人的妻子,这本书是平如在美堂过世之后对这一辈子的回忆,从打小开始到遇到美堂,到美堂过世。整本书没有任何华美词汇的点缀,有的是真情的流入,有的是一个老人对人生的诠释,有的是铅华落尽后的平常,有的是让我们这些晚生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老人这辈子是不虚此生的,经历总是美好的,人生的经纬度因为经历而更加完整。孩童时期的平如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他经历过富家子弟的日子。他喜欢丰子恺的画画风格,当自己八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描摹丰大师的作品,学习画画,然后把对儿时的一些记忆画出来,让我们这些晚生也能生切了解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些 文化 。
老人参过军,打过仗,是真真实实地从战火中过来的。抗日战争时生命的无常,面对死亡时的那种绝望,兵荒马乱之时人们的简单,所有种.种让我不禁感概:人生啊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踏实快乐不好吗?生存真的需要那么多那么多的东西来点缀吗?到底是点缀还是累赘?
平如和美堂是媒妁之言的婚姻,他们的相见、恋爱、结婚,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常常。柴静有一次问老人:“第一次见到美堂,觉得美吗?”老人如实回答:“那时觉得女孩子都是好看的。”相亲结束,平如带着几张美堂的照片回部队,继续战争,那时候他站在船头,看滚滚长江上波光,觉得他自己的命从此轻慢不得,因为生命中多了一个人,他还拿着照片给他的战友们看,这些点点滴滴是多么的幸福。真正的感情就是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誓言,太多的物质,真正爱一个人会把他放在心上,而不是嘴上。
有人说夫妻之间吵吵闹闹才是正常的,貌似两个人在一起肯定会吵架、吃醋、相互折磨,美其名曰“在乎”,我不这么认为。老人回忆说他记忆中只有和美堂吵过一次,老人说那时候年轻气盛,之后就在也没有争吵。两人彼此不说话,过了两三个小时,他过去拉她要劝解,没想到美堂倒噗哧一声笑了起来。我觉得爱一个人是信任和包容,而不是占有、比较。今天我爱你多一点,明天你一定要爱我多一点,我觉得这样爱情是交易,付出计较回报,所有世间美好的东西都会打折。
平如说:“看电视,一个男的也五六十岁了,跟老伴儿吵架了,这个男的说他老婆如何如何不好。她没你文化高,她智商不如你,你的逻辑好,你会分析,她不会分析,她讲不出理由,她对你好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有理,可是你无情。”这是一种暖暖的智慧,这是一种包容和谅解。活着本来就不要太多的斤斤计较,当下的得失,如果把时空无限拉长以后,谁得谁失谁知道。活着,爱着就好。
一篇关于抗战的观后感相关 文章 :
★ 抗战电影观后感500字作文8篇
★ 抗战电影观后感500字作文8篇(2)
★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
★ 抗战影片观后感作文3篇
★ 抗日战争感受作文300字
★ 中国抗日战争心得体会
★ 抗日战争感悟500字
★ 抗战文章读后感作文
★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500字5篇
★ 观看纪念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观后感
『伍』 抗日战争电影影片观后感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电影影片 观后感 ,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历史资料300字
中国抗日战争有哪些大事
抗日战争各方战损人数
中国抗日战争原因是什么
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小兵张嘎》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他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而这时,八路军的侦察连长钟亮也正在张嘎家养伤,老钟叔给张嘎亲手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张嘎非常爱惜。而这时,奶奶为了掩护在她家的老钟叔,英勇地牺牲在了日本鬼子的刺刀下,而老钟叔也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张嘎为了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他找到了八路军,并且当了一名小侦查员。他配合侦查排长罗金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得到了日本鬼子的一把手枪,偷偷把手枪藏在了老鸹的窝里,没有把手枪交给队长。为了攻打敌人的岗楼,他的伤还没有痊愈时,就偷偷离开了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时候被捕。当日本鬼子拷问他时,他毫不理会。当他的部队成功闯入日本鬼子的基地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最终把敌人打败,并且救出了老钟叔,而且为奶奶报了仇。战争结束后,张嘎把藏在了老鸹窝里的手枪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用,并且记他立了一大功。他心满意足,便把木头手枪送给了胖墩儿。
我觉得我们应该像主人公张嘎学习。学习他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那样,顽强不屈。
抗日战争电影影片观后感2这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 故事 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抗日战争电影影片观后感3今天早上,我收看了中央6台播出的《鸡毛信》。被主人公海娃的勇敢深深的感动了。
一天早上,海娃住的村庄被鬼子扫荡了。鬼子把海娃抓走当带路的。在这之前,一位八路军队长交给海娃一封鸡毛信,里面装着重要信息。晚上,鬼子们又冷又饿,便把海娃的羊抢走杀了吃,海娃想:幸好领头羊没有被抢走,要不然鸡毛信就完蛋了……。
为了把鸡毛信及时送给张连长,海娃想出了一个办法,“逃走”。凌晨,海娃的计划开始实施,海娃跑呀跑,终于跑到了第一座山,山上有鬼子挥动红旗,海娃也跟挥手。结果,把信甩掉了,海娃过了关以后,便翻山越岭,在休息的时候,发现信已经丢了,他便回去找信,虽然找到了,但又被鬼子发现了,海娃只好硬着头皮回去。第二天,海娃骗鬼子说他知道一条捷径,便带领鬼子走进了山道狭窄的石公山,而鬼子却不擅长走山路,海娃呢?趁机跑了。随后几个鬼子追了上去……。
鬼子越追越紧了,海娃对鬼子喊:“八路军来了。”鬼子便信以为真,等他们反应过来,海娃早已跑远了,正在这危机关头,八路军战士从天而降,把海娃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最后,信安全地送到了张连长手里。接着,张连长发动了攻势,活捉了日本鬼子首领。
看完电影以后,我感觉海娃是个勇敢,机智的孩子,而且有一些办法我们跟本想不出来。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危险事,便大呼小叫,而影片中的海娃在大敌当前时却十分镇定。所以,我们一定要向海娃学习。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陆』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3篇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1
暑假中,我看了电影《邱少云》,直到现在,我怎么也忘不了邱少云的摸样,更难忘记他在烈火中坚毅的面容、镇定的神态。
这部影片介绍了在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潜伏地点,伏在大火中一动也不动,忍受着烈火烧身痛苦,最后竟被大火给活活地烧死。其实在他的身旁有一条水沟,他完全可以滚进水沟里,让自己身上的火熄灭。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深知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救不了自己,还会害死所有的战友,导致这场战斗的失败。
看完之后,我被邱少云深深地震撼了!多么可敬的英雄啊!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大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燃烧了两个多小时,这种巨痛是多么难以忍受啊!回忆着那残酷的画面,想到英雄在烈火中燃烧的身躯,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直往下流。我多希望出现奇迹呀!或突然间熄灭,或天突降大雨……可那只是幻想,英雄最终还是离我而去。他选择了牺牲小我顾大我,用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换来了战友的生命和战斗的胜利,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坚强 的男子汉。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呀!
再想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吃一点亏就斤斤计较。比比他们,我是多么惭愧!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象邱少云一样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那坚强的毅力,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学习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2
一直想为抗战胜利70周年写点什么,却又囿于种种缠身的工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可时间不等人,眼瞅着9月3日兵临城下,酝酿了许久的抗战情绪总是没有找到突破口,我开始有点焦躁不安了,就在我为此百般上火之际,突然获悉一个重要的消息:《百团大战》将于8月28日正式上映。没错,就是这个了,原来这就是我迟迟未能动笔的潜在原因,原来我一直在冥冥中“等待黎明”,等待这部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影片儿。
近水楼台先得月,当天我就观看了这部影片。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上的光辉一笔,甚至可以说是八年抗战由被动抵抗到主动出击的伟大转折。不过,这一笔在写得非常曲折和坎坷。当年,代表邪恶一方的日本军国主义将魔爪伸向泱泱华夏,肆意蹂躏祖国的山河,代表正义一方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践踏和摧残,悲惨之甚不忍再去诉说。放到时代背景下去看,随着二战的战火蔓延,法国投降、苏联停火、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狼烟滚滚的国土上,亡国灭种的悲观情绪逐渐蔓延,德意志的盔甲战车,也让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向着不利于正义一方的方向运动发展。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危难关头,作为抗日战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审时度势,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战争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发动和组织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向企图分割围剿我们的日伪军狠狠挥了当头一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了充满希望的力量。破坏铁路链的娘子关战役、保卫兵工厂的黄崖洞战役、突袭反包围的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让“犯我中华者”有来无回,粉碎了囚笼政策,打出了军威士气,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决心。越来越多的官兵和群众跳出“天都黑了,中国完了”的论调,意识到“中国还在,中国人还站着”。
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面对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屠村屠城烬灭战,彭德怀发出了“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老总和左将军率领着士兵兄弟,一个挖铁路,一个炸桥梁,一个攻车站,一个拿矿山,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毫无疑问,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但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无声处,听惊雷,写青史,铸丰碑,龙归沧海英魂壮,血沃大地劲草肥。抒肝胆,聚风雷,问人生,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大家听到片尾曲那一句句声声慢的深情回眸了么?历史永远都在那儿,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不过,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的,就是沿着先驱的足迹为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守护好我们的祖国。
不过,“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不是光靠喊就能说到做到的。除了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实战化训练,阅兵场就是最好的检验场,最能看出忠诚度和战斗力。9月3日在天安门举行盛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首次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首次安排英模部队方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军方队参阅、首次安排将军担任领队、首次按作战体系编组受阅方队、首次飞出70造型的大机群密集编队的阅兵,举世瞩目,更是举世罕见。其中传递的信号有很多很多,但至少包括:中国的军力今非昔比,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容置疑,任何玩火者,只会引火烧身,任何挑衅者,必是飞蛾扑火。
回首遥望70年前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向中国无条件投降,扬眉吐气之余,我不禁想说:那场战争的胜利,既是民意的胜利,更是正义的胜利。百团大战就像八年抗战史上的一个缩影,预示着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纵然在战争进程中,正义的军队或许会一时被压制得无法呼吸,但黑暗终将散去,黎明终将到来,最后的胜利永远不会被邪恶夺得。这是历史的潮流,任谁也不能主宰或阻挡。不仅是抗战,历史上任何血与火的斗争,最后的赢家必然是正义的使者!
纪念抗战影片观后感3
再过一周就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红动中国,爱满潇湘的日子里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观看了这部极具抗战色彩的电影——《诱狼》。下面是个人的一些观影感受:
影片《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官至中将,是历史上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他所率领过的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其人作战风格残忍,手下没有俘虏,他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都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日军有针对性的安排阿部规秀对付我八路军和游击队,他的死宣告了日军这一战略的失败,也震惊了整个日本。当时《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报道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战斗经过。黄土岭战役的胜利,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展现了八路军高超的战术素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士气。
看完之后不禁感概万千,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这个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不论战争或是和平,我们都要很好的发挥下去,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柒』 抗战电影观后感200字
电影《地道战》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丢失了一批军火,他们想方设法寻找它。有一个受伤的八路军叔叔知道军火藏在哪里,鬼子立刻去追捕他。麦包、朱古力和大胖子等小朋友发现后,马上把八路军叔叔藏进了地道里。日本鬼子把村子里的群众都抓了起来,逼迫群众说出八路军叔叔所在的地点,但没有人肯说一个字。整个村子被日本鬼子闹得鸡犬不宁。最后,他们躲在地道里面,麦包他们和乡亲们一起,通过他们的机智勇敢战胜了日本鬼子。
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勇敢,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困难。我还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只有学好本领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
『捌』 抗日电影观后感
看完电影《上甘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编导对战役进程、战斗故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现,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真实感人。
电影《上甘岭》讲述了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
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反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展示了我军战士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勇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演沙蒙率摄制组前往朝鲜对上甘岭战役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又两次到上甘岭考察,并采访了一百多位当年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记录的材料达到数十万字。
剧作起先想将上甘岭战役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战役,但剧情认为这样不容易打动人,所以蒙决定突破传统战争体裁片的框框,将影片的视点投向上甘岭战役中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采用以小见大手法来展现人民军队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他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影片基调确定后,编剧林杉进入创作,不久完成了初稿,但他认为还不满意,当她看到一篇关于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中事迹报道后,于是林杉便在剧本中加入了一个女角色王兰。
『玖』 抗战电影观后感
抗战电影观后感三篇
我下面分享三篇抗战影片观后感:
【篇一:一•二八淞沪抗战观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动最强大的兵力和新式的军事武器,向上海闸北大举进兵,挑起了“一·二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暴行,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不惜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见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名日本官兵强行拖走一名中国市民,那个中国市民挣扎着,眼里充满了死亡的恐惧;另一张是一位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却一点也不向敌人屈服。看到这些,我的心也愤怒起来了,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
当时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军的三万官兵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奋勇抵抗,不少人脱掉上衣,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和募捐队,万众一心,支援抗战。看到这些,我深深地为上海军民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顽强抵御敌人,不管敌军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家卫国。
我觉得中国军民就是靠这种顽强不屈、团结战斗的精神,才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经过三十多天的激战,日军始终无法占领上海,5月5日,签订停战协议。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远令人怀念。
我亲耳听过蔡醒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给我们讲的抗日故事,我亲手给仍然健在的十九路军战士带过红领巾,原来历史不曾远去,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观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展览,更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为十九路军烈士的大多数人都是广东人,再加上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也都是广东人,所以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就建在广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军烈士就长眠于我们水荫路?你是否经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凯旋门?你是否清明时节给十九路烈士敬献鲜花?
请你和我,都不要忽视这段就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了解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篇二:平原枪声观后感】
影片概述
早上,我观看了电影《平原枪声》。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年轻的八路军干部马英在党的领导下,回到家乡肖家镇,率领苏建梅,王二虎等抗日战士,依靠群众同以中村,杨百顺,刘中正为首的日寇汉奸进行殊死搏斗。他们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秦芳之密切配合,发动群众,智取枪支,建立武装,攻占炮楼,巧杀汉奸,识破叛徒,粉碎“扫荡”……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出生入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将敌人消灭。
观后感想
看了这部影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这些英勇的平原儿女们,凭着一种信念——民族精神,在家乡的土地上为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用自己的智慧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当风云突变马英被捕时,苏建梅等人截粮车,毁电线,拔炮楼,让敌人误以为马英仍在城外;在壮丁训练所马英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救出马大娘,借敌人之手除掉汉奸吴胖子,马英等人也脱离虎口。更让我敬佩的是抗日战士的意志。当苏建梅被捕时,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这些都未能摧毁苏建梅的意志,面对挥起的鞭子,面对那一件件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苏建梅仍面不改色,对八路军的任何情况只字未提……
反之,那些汉奸和日寇更令人痛恨之极,他们的言行正与抗日战士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苏建梅与苏建才同时被捕,面对美色的诱惑苏建才心意访惶,终成了叛徒……
抒情结尾
抗日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之歌。同时,影片也告诉我们:要记住这段浴血历史。
【篇二:南京南京观后感】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拥挤的人群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大约三岁的小男孩正准备上火车。年轻夫妇背着沉重的行李。突然,一声剧烈的警报声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响起。人群骚动起来“轰-”人们的前方已经冒起了浓烟。只听见有一位年轻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轰炸到这里啦!”
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一时间车站里只能听见妇女的尖叫声、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声。慌乱中,年轻夫妇与三岁孩子挤散了。年轻夫妇的随身行李也不见踪影了。“轰-!”又一个炸弹从天而降,铁轨断成两截,断裂的铁轨向上翘着;天桥塌下来,只见桥上的行人跌落下来。他们张着大嘴,大声的求救声被淹没在隆隆的炸弹声中。几秒钟的时间,昔日人来人往的上海火车南站成了血的海洋。
爆炸声还在不断的响,人已经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动的老人和孩子。在离铁轨比较近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三岁小男孩坐在满是血污的地板上哭着。旁边躺着许多惨不忍睹的尸体,一连几个炸弹还在小男孩的身边发出巨响。这个小男孩的未来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象。
现在,虽然人们已经步入21世纪,但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战争,使别的地区孩子们失去了家园和童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