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李学生观后感
电影《李学生》是根据商丘籍务工青年李学生英勇救人的真实事件而改编的一部弘扬“商丘好人”精神的教育题材影片。电影故事片《李学生》时长100分钟,再现了李学生平凡而又艰辛的生活经历和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吸引观众走近13年前的英雄,领略“商丘好人”的人性本色与时代风采,是一部感人至深、传递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
市民 李桂芝:从观看《李学生》这个电影以后,他也是13年前在火车来临的一瞬间,让很多人泪奔这个事情, 感动了整个河南。
市民 刘小平:非常激动,他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非常感触,看到那一幕,飞奔的火车过来之后,奋不顾身的去救那小孩,非常感动,我们要向李学生同志学习。
市民 杨保刚:通过看完李学生这个事迹,我非常震撼,李学生事迹已经过去多少年了,现在重温,让更多的人去认知李学生救人的事迹,感染更多的人一直来做公益,作为我个人,会一直坚持一直做好事做公益。
❷ 东方时空观后感
东方时空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东方时空》。今天,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终于如期而至了。为什么要说终于呢?因为对这次的日全食不仅是天文爱好者非常的盼望,而且普通人也加入了期待的行列。虽然说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年,我们发生过五次日全食,但是这一次的日全食呢,它的持续时间是最长的,覆盖地域是最广的。据说全国能观测到日全食的地区人口就有三个亿,其它地方也都能看到日偏食,这次日食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全国观测的总动员。那今天《东方时空》我们要观察的是两个目标:一个是今天参与观测的老百姓,他们的热情到底有多高;另外一个,当然就是美丽的日全食本身了。
主持人:这样美丽的画面感染了很多人,今天有很多人在现场观测到了这一天文奇观。用我们记者的话来说,这些观测者的热情简直就像太阳一样。
观测者:从来没有看到过,开一下眼界,也许这辈子就这一次了。
观测者:真的还是比较高兴的事情,又是见到一次天文奇观了。
杨孝友:怀里揣着一颗太阳,兴冲冲地上路。这是全中国最得意的一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太阳。
观测者:确实感觉非常漂亮,因为我们从来没观察到,我们是第一次。
观测者: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想到过太阳会变成这样。
网友:无论是正宗天文“发烧友”,还是临时“发烧友”,人们都为数百年难见的奇观而热血澎湃。
观测者:我看到了钻石环,贝利珠我没看到,我见到了这一刻。
观测者:月亮就在那光影,在太阳的正中间,非常漂亮,外面露出一个光环。
网友:慢慢地天也开始暗了下来,就如同月亮一样,大家都在感慨,谁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呀,太精辟了。
观测者:它很神秘,白天看到夜色,真是没有的。
观测者:虽然看不到食甚,但是能够看到发光的一幕,还是很开心的。
网友: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看过日偏食,那还是课间操场上活动的时候,听见有同学说太阳少了一块,小时候真是天真啊。
观测者:太阳在右上角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缺口,经过时间的转变,发现那个缺口越来越大了,觉得很不可思议,很神奇。
观测者:现在太阳已经变成月牙了,太有意思,太神奇了。
主持人:其实,在今天之前,人们一直在担心天公不作美,那从今天的情况看来,的确有很多人大失所望。上海和苏州本来是两个绝佳的观测地,在今天之前,上海的各大酒店已经被抢定一空,接待人次达到了三万人;而在安徽、浙江、江苏的一些城市,观测日全食使用的黑色的观日镜的价格就番了几倍,但仍然是被抢购一空;另外还有安徽的铜陵,据说为此次的日全食观测,准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当地政府还投入了20万元,声称一旦发生了乌云遮日的情况,就会使用气象的高射炮来驱云。但今天的真实情况是铜陵、上海、苏州等地都是阴雨天气,人们除了感受到日全食六分钟的黑夜,很难观测到日全食的全过程。那今天北京也是阴沉有雾的天气,但是北京的一些天文爱好者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坚持守在了北京的天文台,最终得以见到了日偏食的真实面貌。
解说:今天上午7点30分左右,北京天文馆的小广场上就聚集了不少的天文爱好者,虽然天空一直阴沉着,但越积越多的天文爱好者,还是希望在这里一睹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
记者:我看您很早就过来,一直在这儿。
天文爱好者:6点多钟,我6点钟就过来看一下,先看一下周边的环境。
记者:在北京的话,如果要是不阴天的话,在任何一个地也都可以看到日偏食,那为什么非要到这个天文馆来呢?
天文爱好者:因为我觉得天文馆这个地方是个地标建筑嘛,尤其在天文爱好者比较聚集的地方,过来看一看除了天文现场以外,还有一些天文爱好者的一些热闹的一些场面,来体会一下。
记者:主要想感受一下这样的气氛?
天文爱好者:对对,是这个意思。
记者:今天要是拍不到的话,会感到遗憾吗?
天文爱好者:很失望。我看估计也拍不着了,再等一等吧。
记者:希望还是能拍到。
天文爱好者:当然了,万一有一线希望呢,我觉得天现在好像比刚才要亮一点,万一呢,再等等吧,也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再等等。
天文爱好者:可以了,什么都找不到,云层太厚。
张学奎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我们现在已经架了一台望远镜,我们本来计划架三台望远镜,来了很多观众,现在看有两三千人,但可惜这个天是阴天,今天观测不到了,很遗憾。
解说:吴女士曾经是北京房山区某小学的学生。今天,她拿着20多年前用过的日食观察卡来到了天文馆。
吴女士:发的每人一张,然后那时候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统一观察,当时就是很兴奋,但那时候知识也了解不是很多,大家都很兴奋,很感兴趣。然后我本人吧,本来对这方面也是比较感兴趣,所以一直就存着,没想到今年又有了,又有以后,突然想起这张卡片,然后找出来了。我觉得怎么说这个应该有,大概20多年了吧,所以我觉得还是挺有纪念意义的,然后今天一块来了,后来我朋友又给我买了一个新的,所以我想一块都留着,挺有意义的一件事。前几天都是晴天,今天阴天,还是有点遗憾,还是想亲眼来看一看。因为现在回想那时候小学在操场看那个情景,还能回想起来。想重新看一看,但是比较遗憾,看不着。
解说:上午10点30分左右,躲在天文馆上空云层后面的太阳终于露了出来。
天文爱好者:五百年一遇,我看见了,我太幸福了,太兴奋了。
记者:看到了吗?
天文爱好者:看到了。
记者:看到什么了?
天文爱好者:我看到太阳少了一半了。
记者: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文爱好者:是因为月亮把太阳的光给挡住了。
天文爱好者:刚才我在馆里听我妈说,是外面那个太阳缺了一小块,然后我赶紧从馆里跑出来,跑得满头大汗。
记者:你也是一个天文爱好者?
天文爱好者:也是比较喜欢天文,经常看科普书还有光盘,然后从里面也获取了一些天文知识。
记者:那你觉得亲眼看到的跟看书有什么不同感受吗?
天文爱好者:首先是亲眼看到了肯定跟看书有不同,而且心情非常激动。
记者:拍到了吗?
天文爱好者:拍到了,拍到了。
记者:很幸运。
天文爱好者:挺好,挺好。
记者:能看一下吗?
天文爱好者:拍不好,多了。
记者:还是很幸运。
天文爱好者:对,没错。6点钟来,总算拍到了,白没等,挺好的,很幸运,刚才以为都没希望了,现在看起来还不错。
主持人:神话里有夸父追日,现在天文里也要追日,他们绝对是“发烧级”的,因为他们不满足于留守北京,去观看一个日偏食,他们一定要赶到最佳的地点,去看那场纯正的日全食。
解说:天文爱好者和“发烧友”们,纷纷打探哪里是最佳观测点,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前往观测地点观看,形成了追日一族。北京的24岁的天文爱好者王乐天,7月18日就和家人一起专程从北京自驾车前往武汉,观看五百年一遇的奇观。
王乐天 天文爱好者:这次本来是想来武汉观测,因为昨天看了天气预报,今天凌晨从武汉出发,然后早上到的宜昌。
解说:这是王乐天在宜宾市长江西岸拍摄下的日全食的美丽画面。
王乐天:比想像的应该更好一些,因为以前看过一些照片,只停留在平面上,现在是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个(日全食),所以觉得挺震撼的。尤其是那个太阳特别黑,然后周围日冕特别亮,应该说很壮观,大自然特别神奇。也因为我们在长江的西安,我们都听见了长江东岸的人尖叫声。
解说:在四川内江,一批天文爱好者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里,观测到了天文奇观。
詹想 天文爱好者:我们一开始是在选在内江电视台楼顶上,但是今天上午去的时候,发现有云,临时决定转移到这边,然后在高速公路上你就能看见,旁边有个服务区,我们就在那服务区里观测。对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偏食的前半段没有看到,但是偏食的后半段到整个全食阶段,以及到整个生光到复圆这个阶段都看到了,非常的好。
解说:詹想说,他和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的一些农民,一起见证了这个奇妙的时刻。
詹想:非常的热烈,非常欢呼,望远镜支上,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过来看,后来全食的时候,大家就全部欢呼起来,都纷纷地说太漂亮了,太壮观了。
解说:在浙江海盐,今天的观测天气并不太理想,一早就下起了雨,专程从北京来到海盐的天文爱好者寇文却说,他经历了一次难忘日食观测。
寇文 天文爱好者:过程其实也挺好玩的。我们是早晨将近8点赶到观测现场,那观测现场因为安排在海盐县城的边上,雨越下越大了,到了初亏的时候基本就没看到,然后就一直认为就觉得没戏了,9点一过,那个云比较稀薄一点,看见太阳了,然后过了那么十几分钟又停了,云彩又来了,来了以后,再遮上以后,这时候已经快接近全食了。
解说:虽然云彩遮住了太阳,但是很多市民仍然停留在广场上,冒着雨,等待着太阳再次出现。寇文说,之前他有过三次观看日全食的经历,前几次都非常成功。但这一次的雨中观测,虽然没有全程看到太阳,但这一次的观看让他觉得更加特别和难忘。
寇文: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当然天晴能看到太阳,那肯定更好,看不到,下着雨,感受这个天一下就黑了,基本上就是完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可能夸张了,但是基本上是非常非常黑的,如果说你事先不知道,或者是古人或者什么,大白天变成这样,肯定是感觉害怕,感觉到不知所措的,就那个感受。海边上茫茫的大海,还有那个海潮涨落我们也看到,我们开始在那儿刚观测海水还是很低,等到天一亮,就全食一过,低下头一看,海水都已经把那坝都没了,这种现象都挺好玩的。
主持人:今天的日食奇观,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兴奋和激动,尤其是亲眼看到了这个美妙景象的人,都为此感到幸运。其实,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自古就有,而且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日全食的兴趣,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看待日全食的。
解说:在古人眼里,出现日食是一种可怕的预兆,那时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深为惊恐。
解说:传说释迦牟尼十位弟子中,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生性暴力,天上玉帝知道,将目连之母打下18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目连日夜修炼,成为地藏菩萨。为救母亲,目连公子用锡杖打开地狱门,放走变成恶狗的母亲。母亲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账,她在天庭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民间就叫“天狗吃日”。一旦出现日食现象,古人是相当严肃的,为谨慎处理,特别是一国之君,首先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得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失误,得罪了天神,才引发了日食。与此同时,就是想法子拯救太阳,将太阳从天狗的嘴里抢夺下来。那古人是如何拯救太阳的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击鼓狂叫。老百姓全部走出家门,走上街头,集体大呼小叫,敲锣打鼓。官方还有安排有力气的武士们,站在城墙、山顶最高处,向天上疯狂射箭,直到天狗被吓走,太阳或月亮重新出来,击鼓叫喊才会停下来。二是祭社祀神,一般要杀猪宰羊,作为祭品,敬献神灵,请求神灵消除灾难,降福人间。
主持人:今天对于天文工作者来说可不是看热闹的日子,而是一个搞研究的绝佳的机会。因为当日全食发生的时候,月亮正好把太阳给遮住了,太阳旁边日冕的结果就显露出来。日冕的活动对于地球有重要的影响,但至今为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而日全食是观测太阳日冕的最佳时机。据江苏省天文学会透露,这一次的日全食的观测,他们获得了长达30分钟的连续日冕像,这在中国天文学界还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天文学界也是非常少见的。这样的宝贵资料,将为天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那除了天文工作者,还有一些动物学家也在抓住这个机会,搞起了科研活动。江苏常州的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今天上午就组织了一个关注动物变化的实验活动。我们看到这是日全食发生的一刻动物们的反应。那首先给大家看的是节尾狐猴,另外还有金钱豹,它们都会显得是比较安静,而接下来您看到的是猎豹,它就显得比较躁动,这个小熊猫就基本上有些无所适从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一下江苏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的主管赵有发先生,赵先生您好。
赵有发 江苏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 主管:您好。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发生日全食的那一刻,动物们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赵有发:也就是我们从我们动物学方面来分析这两个情况的话,个人观点就是以下几点:就是第一,就是动物提高警惕,密切注视周围环境,就是干脆保持不动,第一个可能就是金钱豹,表现比较明显一点;第二个方面就是动物烦燥不安,来回走动比较急、比较燥,可能就是想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就是从密保这方面,应该说表现比较明显一点;还有就是我们说到小熊猫这方面是吧;还有就是有一些,单方面就是,毕竟那个日全食持续时间比较短,可能对部分动物影响也不是很大。
主持人:您的主要观测是觉得动物们有些害怕,是吧?
赵有发:害怕是因为对于突然改变的环境它有个适应过程,在这个没有适应的过程,它感觉挺突然的。
主持人:那赵先生,你们怎么想到要做这么一个实验呢?
赵有发:就是说机会很少嘛。在我们有生之年有这个机会,既然是搞动物的,就是为动物方面考虑,或者做一个研究,或者做一个行为方面的,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下此方面的看法或者观察。
主持人:好,谢谢赵先生。所以今天除了我国之外,印度、孟加拉和日本等国家,也观测到了这一次日全食的天文奇观。虽然今天一些地方的天气并不晴朗,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人们观看这次日全食的热情。
解说:印度是第一个迎接日全食到来的国家。在当地时间早晨的5点半左右,就出现了初亏,6点20开始日全食,全过程持续了6分39秒。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虽然天气阴沉,乌云密布,但是人们还是透过云层,看到了日偏食的胜景。这次日全食给印度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少商机,很多外国游客早早地就预定了当地的酒店。而应印度科技部的要求,印度空军还安排了运输机载科学家在空中观看日全食,更有一些狂热的天文爱好者,干脆自己租赁小飞机在空中追日观测。在日本,民众也同样被这次难得的日全食所吸引。由于最佳观测点交通不便,一些旅游公司专门为此设计了旅游路线。虽然因为当地的接待能力有限,大多数人只能住帐篷,而且要承担昂贵的交通费,但是这丝毫没能阻挡天文爱好者的热情。在鹿儿岛就聚集了上千名特意赶来观测日全食的游客,人数远远超过了岛上的常住居民。为了保护岛上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之前对上岛人数进行了限制,通过抽签来决定谁能上岛,能被抽中上岛的人,真的是百里挑一的幸运者。
主持人:今天的日全食不仅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神秘的天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地球之外的天文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热情和好奇,这种劲头简直是势不可当。当然今天还是有一些遗憾的,很多地方天公不作美,有一些人甚至无缘见识一下卢山真面目,一眼日全食的过程都没有看到。那他们是浪费时间了吗,我觉得还真不是。听听那些老老小小,如数家珍地在说一些专有名词,比如说像是钻石环,像是贝利珠,还有黄道夹角,日冕,听他们说这么多的专有名词的时候,你突然意识到,即便没有真的去看到日全食,大家也上了一堂最最生动的科普课。那节目的最后呢,我们也不妨让全国的观众,也来欣赏一下同样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百姓是如何记录下了自己心目中那个神奇的太阳。
❸ 商丘好人事迹观后感
近年来,“商丘好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商丘区域一张独特的文化符号,也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商丘名片”。多年来商丘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壮大“商丘好人”群体,涌现出了勇救儿童的李学生、义勇河南哥何铁领、拾金不昧贩菜哥王超华、送药哥姜德强、红帽哥乔乃昶、弯腰哥张伟、最美大学生村官刘美华、十八大女民工代表高美丽、敬业爱岗检察官袁广业、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商丘市义工联、爱心家园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分男女老幼,但却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优良传统美德——勤劳、善良,坚韧、勇敢,淳朴、智慧,诚信、奉献……
随着“商丘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其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如今,“商丘好人”不仅仅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个体现象,而是在各行各业都有“商丘好人”的代表和先进事迹,不但实现了行业全覆盖,而且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好人文化”氛围,成为商丘社会的主旋律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商丘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做好人、办好事已经成为商丘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和习惯。“商丘好人”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大影响,据统计有600多名好人事迹被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深度报道,50多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其中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荣登“河南好人榜”,李东亮、孙红军分别获得2013年度“中国最佳公益精神奖”和“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称号。特别是一部分在外务工人员争做好人好事,他们的事迹不但感动了当地群众,而且充分展示了当代河南人的良好风貌。
“商丘好人”的诞生,与他们适宜的成长土壤和所处环境密不可分。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乐善好施的民风积淀了令人称道的优秀文化传统。商丘是“三商之源”,是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华商始祖王亥在这里开启中华商业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商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诚信、契约、创新、拼搏和奉献,“商文化”遗传基因的地域性,深深根植于商部落后人的血脉中,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成为代代相传的家训、家教、家风,自觉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商丘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文哲大师庄子的故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国学”、“庠学”等国家教育文化中心,宋代的应天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到元、明、清时期,商丘作为学者汇聚之地,学风之盛,惠及民间,著述之丰,传之后世。绵延数千年的国学文化传承中,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精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融入了百姓生活,形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正是在这种厚重文化传承的熏陶下,在古圣先贤、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商丘好人”层出不穷。新时期以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商丘市在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突出抓好文明礼仪知识的引导性培训,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力开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俭自强的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层次和道德水平。他们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他们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他们舍己为人、扶危救难的人间大义,他们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崇高品格,他们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不但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改变了外界对于河南人的偏见,而且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尊重和欢迎,展现了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河南人的正面形象。
“商丘好人”的大量涌现及其身上所体现出的弥足珍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无疑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具有极大启示性价值,因而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