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3月30日晚,我在图文400报告厅观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后,我感慨颇深。我觉得,不论是当年的知青还是现在的我们看了此片都会被深深震撼,任何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的生活而奋斗过的人看了都会为之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为了考上大学而共同奋斗、相互激励的故事。尽管过去了30年,世事变迁,不过,作为和他们一样奋斗过的人,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时的他们为了高考所做出的种种“不可思议”之举:偷偷钻进贴了封条的图书室偷书;深夜不睡觉,靠着煤油灯的微弱光线复习数理化;爸爸为了女儿,不惜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黑龙江送去复习资料和“证明”;反抗农场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报名资格考试”甚至集体绝食;为了赶到县城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车站的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跑到火车站,一路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相互支持——这也算是他们为了打高考这一硬仗而艰辛准备、复习的一个缩影吧。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上大学,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己命运、整个家族的命运——这是没有年代差异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们也处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很有可能会很自然地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为。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一句话不禁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跨入大学之门,开始大学人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代中医更没有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照样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我觉得,进入大学,学习书本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高效的、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人云亦云的记忆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但是反观现在的我们,客观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倍,大学也经过多次扩招,可以说,如今考大学的难度已经远不如30年前,竞争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学习劲头。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我认为永不过时,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永远都很重要。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说吧,早晨为了贪睡不肯早起,上课迟到还带着刚从食堂买来的早餐;上课不专心听讲,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着短信,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边;觉得昨夜睡得还不过瘾趴在桌子上“补觉”,或是压根儿忘了还有上课这回事儿,在床上继续和枕头“亲热”;下课了作业相互拷贝解决,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脚踩上去感觉犹如太空漫步,一进门异味扑鼻;煲电话粥,每月比谁的通话清单更长;晚上业余时间与电脑为伴,或“魔兽世界”,或“梦幻西游”,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灯时间还要靠着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再撑上两三个小时——这也是科技的进步啊;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进了考场还夹带着小纸条,或者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就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真实的大学生活。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上大学”三个字的内在含义——为了将来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更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这样颓废,那就是在浪费父母的金钱,浪费老师的精力,浪费国家的资源,更是浪费自己的未来,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我也想奉劝这些人能够浪子回头,别和自己的未来开玩笑,哪怕是上帝也开不起这样的玩笑吧。
这就是我看《高考1977》这部片子之后想到的。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故事情节波折、人物形象鲜明、线索主次分明、表现手法新颖,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着手,反映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不错的弘扬主旋律的励志影片,我觉得若它能走进中学校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 飞夺泸定桥观后感
看了《飞夺泸定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飞夺泸定桥》讲的是红军战士占领泸定桥那一幕幕紧张激烈的情景:红军为了渡过大渡河,派出一支队伍抢先夺取泸定桥,这支队伍就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使敌人中计,然后夺取泸定桥。泸定桥是铁索桥,桥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两岸是悬崖绝壁,地势非常危险,而且红军要在29日早晨拿下泸定桥,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冲锋号声中,飞也似的向火光冲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终于被消灭了。
读了之后,我那晶莹的泪花在我眼眶里打转,我从来不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有成千上万个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胸前佩带的红领巾是红军胜利的象征,我们要好好爱护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是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必须要懂得为啥要好好地爱护红领巾。现在有些小朋友不当红领巾一回事。有的根本不去洗它。脏了、臭了就仍掉再买一条,好象一条红领巾的价值就只有五毛钱、一元钱,还有的用红领巾当武器使用,你们在与朋友玩耍嬉戏是,有没有听到红领巾在无声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学生们都要爱护、珍惜红领巾,这也算是一种好学生的行为吧!
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长辈们发脾气,还因为挑食,怪饭菜不好吃,你们知不知道,那个时侯是连饭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为饥饿而死去了。看别的小朋友有一样好玩、好看的东西,就嚷着要父母买,他们不买,就大哭大闹,你们知道吗?那时侯的老百姓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更别说什么东西了,衣服破了,缝一缝。寒冷的冬天连棉被都没有,只有用茅草来盖一盖。有些红军,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还弄得妻离子散,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可他们却执意要保卫国家,可见红军们对共产党忠心耿耿。作为学生,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红军啊!你们是春蚕,把一切的利益全部奉献给我们,自己却壮烈牺牲了。我们敬佩你!
2 自从我们上了第24课《飞夺泸定桥》后,我感慨万分。
课文主要写了红军接到上级命令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种种艰险,红军都没有退缩。因此红军成功地夺下泸定桥。
是的,红军们真的渡过了许多艰险。从第四段中,文章写了红军一边走山路,一边攻击对岸的敌人。也够辛苦的。他们为了一个命令,没有吃饭,走山路,还要攻击敌人。这为的是什么呢?为的还不都是老百姓们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往下看第六段,那段主要是写泸定桥的险。如果人走在桥上,肯定魂都飞了。一旦一失足掉了下去,那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战士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前进。战士们走险桥这有是为什么?都是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战士们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来做赌注,这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
我们现在所以拥有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勇敢的战士。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去保护我们的祖国!
3. 尖刀班观后感怎么写
首先简要叙述原文内容,对所看的电影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写作部分主要是为写自己的感想做一个前期铺垫。这部分写作的重点一定要突出“简”。
接着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写出能支撑观点的事实,展开联想。一篇简单的观后感就完成了。
看电影《尖刀班》心得体会:为了认真开展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践行优良的革命作风活动,xx党支部21日晚在xx组织了一场观看红色电影尖刀班的文娱活动。
尖刀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的一只枪法过硬的先遣队在冲破敌人数道封锁线后,由陕入甘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冲锋在前线,执行特殊的战略任务。
其中有段剧情说道赵奎让富贵找聂首长求情保留尖刀班的称号时,富贵年纪小,搞不清重点,夹缠几句才弄清楚尖刀班没有被取消,赵奎高兴得大叫谢谢首长。
这体现一个战士在战时对部队荣誉称号的尊重,在尖刀班中成长的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当尖刀班又一次接受重大的作战任务可能面临着被敌人重兵包围的情况下,连长考虑到富贵的年纪轻,让他随机关部队转移。
富贵却没有领情又独自回到尖刀班,最终尖刀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作战任务,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机关部队的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尖刀班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让人连连称赞。
4. 大渡河畔英雄多读后感300字
刚 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还给我们讲了很多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同学们都被红军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奋战、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对这篇文章特别感兴趣,学的很认真。
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带领同学们高声朗读这篇文章。特别是读到在安顺场孙继先挑选渡河勇士时,一位要求参加渡河先遣队的小战士哭喊着:“我也要去、我一定要去!”、并快步跑到指挥员身边、要求参加渡河先锋战士时,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眶里都充满了激动的泪水,朗读的声音也都哽咽和嘶哑了。
文章学习结束,老师给我们出了一篇题为“《大渡河畔英雄多》读后感”的作文题。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第一次写读后感的作文。可同学们深深地被红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
我们要继续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把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开创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5. 电影可爱的中国观后感
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是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暖,是妈妈把我挂在心尖上。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亲爱的祖国。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
方志敏为了拯救祖国,他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并且写文章号召同胞们起来保护“母亲”。“从崩溃毁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母亲”。千万个方志敏为国捐躯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解放,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方志敏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伤,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祥和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我们想让祖国快快富强起来,还需要努力。不是吗?
方志敏烈士对祖国深情的感受打动了我的心。烈士啊,对祖国我和您一样爱。您在苦难中奋斗,我在蜜水中长大,您献给母亲的是鲜血和忠骨,我要把全部的力量和指挥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
我们要像烈士一样,紧记毛主席的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报效我们、养我们的、最亲爱的祖国妈妈。
可爱的中国啊,我永远爱你!
6. 《星际穿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观后感
片中给出的核心危机是:地球的所有粮食因为一种枯萎病减产,恐养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减少会导致氧气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个有关空间的方程,这个方程已经被基本迈克尔凯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来了,就差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叫做量子数据,只存在于黑洞的视界内部,按照现有理论这组数据无法取出。这是plan A,是为了解救全人类。还有plan B,就是通过虫洞,把人类的火种:五千个受精卵发射到远方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上,这相当于抛弃大部分现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类的文明火种。由于粮食不够吃,所以政府关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计划,NASA变成了地下组织,专门干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槽点太多,首先是粮食不够吃,把全人类搬上太空算哪门子解决办法?太空中哪里有空间种粮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种高太多。再说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会被带到太空中去嘛?至于植物的减少会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没有氧气,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就算是要去找什么宜居星球,改造一个陌生星球的环境会比改造跟来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态圈的地球更容易?那个行星还是在黑洞旁边啊。。所以plan A想达到的,解救全人类的目的,只能靠治疗植物的枯萎病解决,而不是飞向太空。如果用航天技术去解决人类存亡的问题,那么只有plan B是说得过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别处寻求生机,抛弃地球及其人类。然后就是主角拼死扑进黑洞利用隐喻发给她女儿的,用在解空间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数据,到了我也没发现这玩意儿是干啥用的。按片子所说的,这个数据可以用来解一个方程,解出来然后,然后呢?为什么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机就都被解决了?诺兰试图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头,扯了很多黑洞,空间,时间的幌子,结果主要危机落脚在生物学上,最后把观众的注意力用父女关系吸引过去,而把一开始设置的剧情冲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决办法这么不负责任地就扫到地毯下面去了。冲突是这样层层被转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数据>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数据拿到了,传回去了,危机解除!
有人可能会说,科幻片就是这样,不需要什么逻辑。在虚构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这样的,2001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里面的科学技术硬伤非常少,是因为有Arthur Clarke把关的结果。其次,逻辑硬伤出现在最主要的戏剧冲突之上,这跟科不科幻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是编故事的问题。如果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还要我们不去关注最主要的冲突点,核心的科幻点子站不住脚,整个片子的逻辑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这个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怀了么,情怀值几个钱?考虑到大部分人没有看过太多科幻作品,没有形成硬科幻的审美概念,再加上没有理工科背景的话,电影说啥他们就认为是啥,所以他们对逻辑漏洞的感受还不是很强烈,导致现在这个电影评分很高。我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特别是在后半段,是很痛苦的,因为我喜欢里面的特效,喜欢演员的表演,看着他们被这样的故事逻辑糟蹋,很不开心。
而且,有一点让我难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论计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几下就能算出来,所需的数据用莫尔斯码就能传输完毕,航天技术跟开赛车差不了多少,科学家宇航员的身份抵不过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情人。我敢说,凭着从电影里的来的印象,大众才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的想法:科研经费给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员拿去吃喝玩乐中饱私囊了。凭什么给你们那么多钱,你们动动脑筋就能有吃有喝,这对你们还不够好吗。这个往偏执了去说就是影片对于科研工作的极端不尊重了,不过反过来想,人家这么花大价钱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没错,我们正在造的便是那毁天灭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儿打哪儿,无所不能。有一次我们实验室说要停电,我们就开动加速器,撞了点裂变元素出来点灯用。是的,我们就是这么野。
我试图用类比的手段表达一下这种难受,因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设定硬伤,在别人看来不太影响他们的观影体验。想象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马修麦康纳的国家正在遭受懒癌疫情的威胁,所有人都懒在家里不上工,市场停摆,金融垮台,眼看着所有人都要饿死了。马修麦康纳原来是一名政客,因为疫情的原因,开始当一名快递员,给患了懒癌的人挨家挨户送吃的用的,维持他们的生命。因为大家懒,所以政府关停了金融机构,因为反正也没有交易了。在全人类都快要懒死的危机之下,马修麦康纳发现了隐秘在丛林之中的纽约交易所,他们在密谋两个计划,plan A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盘活整个金融体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寻找一片未被懒癌污染的洁净市场,带着货币的概念,到那里去创造新经济体系。马特达蒙作为先遣队,抢先来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中的一个野人部落,向马修们发信号,说那里的市场特别干净,特别适合重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结果马修麦康纳放弃了别的几个先遣队发来的市场化信号,和马特达蒙会和,结果发现马特达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纳雄奈尔了,市场毫无立足之地。这边厢,迈克尔凯恩在执行plan A的过程中,一直困扰于计算大量资金注入之后会导致什么后果,算到最后一步,发现需要一组数据,那组数据描述的是,看不见的手能产生的推力上限。而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迈克尔凯恩隐瞒了这个事实,让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计算当中。最后的最后,马修麦康纳主动跳入一个市场内部,利用看不见的手,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帮助迈克尔凯恩计算的他的女儿感受到了这股异样的市场波动,从而将看不见的手的推力上限数据传送给她的女儿,一举解决了那个方程,大量资金注入市场之后的结果能被成功预测。大家终于团圆了。剧终。
什么嘛。懒癌呢?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嘛。
这个想象中的片子的一个场景:马修麦康纳的女儿皱着眉头计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发给他的看不见的手的数据,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计算了起来:“不不,我们一开始的假设都错了,这是一个e的负指数函数,所以积分没有上限,而应该有一个下限,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手应该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来了!Eureka!!!!!”然后把白板从阳台上扔向阳光下的普罗大众。
其实这个片子中的确有很不错的地方,比如一开始造出的末世氛围,沙尘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讲故事的环境。只是诺兰为了要给观众营造视觉奇观,生拼硬凑起来一个有关虫洞之类的剧情。我非常喜欢一开头马修麦康纳开着破吉普捕猎无人机的桥段,原始的追猎,和高科技的猎物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儿颤。马修麦康纳驾驶着陆器入大气层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经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的减速招式,只不过电影做了酷炫化处理。方方正正的极简主义机器人也特别萌,我不知道这个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是否参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设定,其行为和性格设定是否参考了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马文的设定。每次那几台方机器人的出场都会让我特别开心。以及片子最后的殖民卫星。在高达中有着经典地位的圆筒形殖民卫星终于出现在了大荧幕上,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个圆筒状殖民卫星的点子最初也来自于Arthur Clarke。
最后列举一下其余对主要剧情影响没那么大的硬伤
1.开头离开地球的是分级助推的大型火箭,后来在1.2G的星球上,一个登陆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轨道了,那一开始地球上用那么大的火箭是为啥?
2.枯萎病灭了小麦,现在开始灭玉米,据说最后能毁灭所有植物。真的有这种病可以传染不同种属的植物?
3.先遣队去的几个行星都是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附近,那么这个体系应该是以这个黑洞为中心,行星绕其旋转。那么没有恒星的行星系统,怎么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在几个行星的地表场景中,可以看见大气的散射光(明显是在地球上取景),说明有恒星存在,那么恒星在哪儿?
4.如果这个太阳系确实有一颗恒星,那么这个恒星有较大可能和黑洞组成双星,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绕这个双星系统的行星的轨道会较大程度地偏离圆形,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波动会很大,气候会非常不稳定。再考虑到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恒星被黑洞挡住,就更加剧了行星的气候波动,地表存在液态水的几率非常小。这样的行星适宜人类居住,说啥都不信。
4.5.说道那个有水的行星,为什么海那么浅(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几十米高的浪?那么高的浪,行进在浅水中,会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边见到的,浪尖卷曲向下拍击的浪,拍完之后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个浪经过主角们就直直的继续前进了。
(有人说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长是半个行星周长,你不可能看见一堵水墙冲过来,你只能看见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个问题,据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环绕着发光气团,如果这是黑洞捕获的恒星物质,那么这些恒星物质因为角动量守恒会形成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圆盘,而不是像片中那样像条哈达一样绕得哪儿哪儿都是。在黑洞捕获恒星物质的时候,会放出极高强度的X射线和gamma射线。这些辐射在主角儿们能看见黑洞的时候就把他们辐射死了,飞船几毫米的铝板(片中原话)根本不可能挡住这么强的辐射。
(关于黑洞吸积盘的问题,就是黑洞吸引恒星物质产生的光带,确实应该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处在黑洞后面的吸积盘的像会被弯折,看起来像是从黑洞的上下两方向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