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关于医学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医学电影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7-17 21:42:34

Ⅰ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我是医生》讲述了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年至耄耋,依然奋战在手术一线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我是医生》观后感,欢迎借鉴!

《我是医生》观后感1

《我是医生》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学之父”吴孟超为原型的一部讲述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从医之路和仁心仁术。吴孟超老先生一生为追寻抗癌之法、造福患者的大爱感动了无数人,影片上映以来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仅仅是在医学界,更是在社会各界和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吴老的话在耳边回响,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吴老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老的人生历程里有太多值得记取和呈现的华彩篇章。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吴老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据介绍,现在的吴老拿东西手会微微颤抖,可一上手术台,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被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使我国肝脏外科从无到有、领先世界的卓越建树和挽救过无数病人、创造生命奇迹的医术仁心,赢得了医学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吴老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吴老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他所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给患者减轻负担,一心为病人着想。他还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差悔缓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然而,他还不满足于此。他说过:“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观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千台手术。手术也好,化疗也好,放疗也好,都不能解决问题,根本性的治疗方案就要靠基础科学。”这个“基础科学”就是细胞免疫治疗。他不满足于治疗一个、两个、甚至一千个病人,他的理想是要从根本上治疗癌症,致力于开展造福全人类医学技术,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大家。他在东方肝胆医院设立了一个研究院。吴老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早早布局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并把他觉得最好的研究生派到这个研究领域。

《我是医生》告诉每一个观众:什么叫医学?医学就是人学,也是孔子说的仁学。全片充满了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这样一部人物传记的影片,蕴含了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医学手法的结合,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

吴老说:“一个人有饭吃、有觉睡,还能干什么呢?还需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需要更好地为国家、为党、为人民继续作贡献。”感谢我们这个时代,涌现了吴老这样杰出的充满人道主义情怀、又有着高超医术的医生。

《我是医生》观后感2

国产片如何拍好主旋律一直是一大难题,最近却有一部影片收获了专家和点映观众的叫好声,这就是上影集团拍摄的《我是医生》。在6日举行的《我是医生》北京观前纯摩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直言:“中国号称电影大国,但的确不是电影强国。看了《我是医生》这部片子,我想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像这样走下去,中国电影就不仅是电影大国,可以逐虚模渐成为电影强国了。”

《我是医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传记电影。今年95岁的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5万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编剧黄丹说自己看了吴老五台手术,就站在护士身边,“那几天我的脑子里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血的味道,手术室皮肤上烧灼的味道,我从这些味道当中体会吴老所有的感受,跟他进餐,到他家里。我觉得创作如果不能深入生活,是不能写好的。”

扮演吴孟超的是赵有亮。这位老戏骨以其精湛的演技撑起了这部戏,而在片中吴孟超与学生赵一涛的对手戏非常好看;扮演赵一涛的胡亚捷当天也来到研讨会,他表示这是他与赵有亮的第二次合作,演完这部戏后,他总是习惯性地以“老头”称呼对方,赵有亮也特别自然地答应。

据悉,《我是医生》6月初作为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电影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2020年我的电影党课”活动的10部“电影党课示范课”之一,在党员当中放映,获得了热烈反响。

《我是医生》观后感3

《我是医生》是对英模人物传记电影创作的一次可喜突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吴孟超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忠于人民的英雄,是大科学家和大教育家的典型。因此,为这位95岁高龄的“当代医圣”传神写貌、树碑立传,是文艺创作礼赞英雄、塑造典型的题中之义和神圣使命。《我是医生》创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深入生活,走进吴孟超独特而伟大的精神世界,创作出这部或将在中国人物传记电影创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就内涵而言,以“价值取向”取代了惯常讲的“三性统一”中的“观赏性”;就次序而言,“艺术性”被突出地提到了首位。这是有深意藏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我体味,这与恩格斯当年在《致斐·拉萨尔》中提出的“最高的标准”即“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是一致的。因为衡量文艺作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美学上的考量即艺术性分析,证明它是一部艺术品,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再对其进行历史分析才有意义,否则它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说教式的。这是文艺批评的共时性标准。正是因为当今不少英模题材的文艺作品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过低,公式化、概念化痕迹过重,因而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征服不了读者观众,乃至伤害了这类题材的声誉的现状,对作品“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的强调才更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指导意义。

《我是医生》首先经得住美学上的考量和艺术性分析,是一部平实中见崇高的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优秀艺术品。它既传承发展了新时期以来人物传记电影如《焦裕禄》《杨善洲》《邓稼先》《钱学森》等的优秀传统,彰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努力“各美其美”;又学习借鉴各国人物传记电影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的艺术经验,为我所用,做到“美人之美”;并进而在此基础上交融整合,转化创新,实现“美美与共”。可以说,《我是医生》是一部视角独特(从术道关系、医患关系、师生关系上精雕细琢人物形象)、构思别致(从时空设计、画面字幕、氛围造型上匠心独运烘托题旨)、样式新颖(堪称是人物传记电影中的“这一个”)的艺术电影。从美学追求上看,《我是医生》注重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一是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且看吴孟超幼时从父在橡树林中那把割胶刀到从戎就医百炼成医圣那把“金不换”的手术刀,办公室里柜中摞起的厚厚的故去病患的档案,父女餐桌上那玩魔术藏鸡蛋的盖碗……其间传递出的传主精神成长史中的“志”和父女情感何其深邃!二是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且听“一台手术只能救活一个病人,一个实验室的细胞免疫研究新成果却能救活一批病人”“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多么朴实深刻的语言!而那些复杂繁冗的医患矛盾冲突,那些手术室里紧张辛苦的开刀过程,那些医术与医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影片中都处理得凝练节制、恰到火候。三是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无论是赵有亮饰演的吴孟超,还是胡亚捷饰演的赵一涛,都堪称形神兼备。当年以在经典电视剧《秋白之死》中塑造瞿秋白形象而广受好评的赵有亮,真是宝刀不老,把吴孟超这一“医圣”形象演绝了。胡亚捷塑造的赵一涛形象,个性鲜明,时代感强。师生的对手戏,熨帖自然,余味悠长,把“伯乐相马”、薪火传承的人生意境表现得妙不可言。而整部影片,在美学追求上相当完美地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

再说思想性。正因为《我是医生》审美化、艺术化程度较高,所以影片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才具有了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我尤其欣赏这部作品审美地注入的哲学意味。首先,片名起得好。我是谁?我是医生。医生是谁?医生是医治人的生理疾病的,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开始就明言如此。而《我是医生》却以审美方式启迪我们:像吴孟超这样的“医圣”,确是既擅长医治人的生理疾病更是疗救人的精神创伤的高手!他们既是一流的医学家、科学家,更兼为哲学家、思想家。吴孟超在处理手术室与实验室的关系、“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医术与医学的关系、应用理论与基础理论的关系、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中显现出的哲学思维和战略眼光,足以让观众于他不动声色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正的大师风范。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公式化、概念化和说教无缘,是真正靠审美化、艺术化实现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能让我们通过艺术鉴赏领悟如此既深且广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能不为之叫好吗?

最后说到价值取向。人的一生,都会生病求医,医患关系是凡人皆会遇到的一种关系。因此,《我是医生》所反映的生活牵动寻常百姓,它的价值取向势必影响最广泛的社会群体,从而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可喜的是,由于创作者面对吴孟超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努力既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又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所以对医者仁心的报国情怀、科学精神、战略哲思、人格风范等价值取向都进行了相当精彩的审美表达。这正是今日之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所亟须的正能量。

Ⅱ 小学生看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三篇)

中国医生观后感小学生作文500字(一)

看完《中国医生》这部影片,我感触颇多:无论是剧情、演技还是人物细节的刻画都可以说可圈可点。

《中国医生》这部影片有大量抢救患者的镜头:有作为指挥者------张院长做出抉择时候的艰难和痛苦;有医护人员从患者利益出发,做出不计个人得失,平凡而又伟大的选择;影片还反映了普通市民在疫情面前,如何从最初的慌乱、茫然失措到互帮互助,共度难关。此外,这部影片还展现了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毅然支援武汉的感人事迹。这部影片每个细节处理的都非常到位,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没有特别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用人们的挣扎、努力、坚强给观众带来感动。也让观众看到,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是如何扛过那段时间,并体现“医者父母心”的责任担当。

看完《中国医生》这部影片,“勇敢”这个词时刻涌现在我的脑海里。以前“勇敢”这个词更多的是形容战士,但在2020年疫情期间,它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我们用它来形容所有的医护人员。灾难面前,她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换上白色战袍,就直接冲上第一线,成了与病魔死神斗争的天使。

看完《中国医生》这部影片,我不禁想到:疫情期间的医务工作,比平时忙得多,也危险得多。医生和护士跟感染者几乎都是零距离接触,每一个防护不当,每一次护理和治疗,都有可能让他们感染这种致命的病毒。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的工作强度也大得多,工作量也比平时多了好多倍。平时值班两小时的护士,要连着值班四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她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脱下护目镜时脸上被印出深深的勒痕,他们为了方便,甚至剪下留了多年的长头发,身上的防护服脱下的时候,全身都是汗,手也被汗水和消毒水泡得皴裂。

这不是理所应当,也不是他们的职业使然,而是真正勇敢的奉献精神,是我们中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

看完《中国医生》这部影片,使我感到:因为她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国家所有的城市才能够复工复产,也因为她们的牺牲和风险,我们才能解禁走出家门,去工作,去学习,去购物,去游玩。

在世界各国还处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之下,只有我们中国人在无忧无虑地自由出行,我们在教室里安然学习,这一切红利,都是因为这些白衣天才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

所以致敬她们,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所应当,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中国医生观后感小学生作文500字(二)

谁曾想,我们口中那个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这样开始的:肺炎在一夕之间席卷整个武汉,再至整个中国,也是因此,若干“战士”奋战一线。去年12月1日,中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出现,在疏于防范的情况下,该病毒迅速扩散至整个武汉,进而是整个中国。庆幸的是,国家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封城、十二天建成小汤山、各党员严格执行任务,使得疫情得到控制。前几天看见了这样一句话: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中国共产党员占比6.4%,而战“疫”牺牲人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占比却超过了67%。他们中,有的疲惫到倒在病床前、有的染病而英年早逝。面对恶疾,他们未曾有丝毫怯意,相反,他们远离亲人,义无反顾的踏上战“疫”一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呼百应,不管前路如何。

当然,各界爱心人士也蜜蜂般蜂拥而至。大至倾其所有,小至几箱口罩、牛奶。常年四处行好事的韩红捐出了她所有身家、各机构自行组织钱财及物品的捐赠,就连身处险境的日本也捐了不少口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描述的该是这样吧,面对困难,我们更该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手术刀,身披白大褂,为了更好的抗击疾病,女性舍了青丝,他们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一天坚持20多个小时戴口罩,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了,即使满脸血印,他们也无怨无悔,这就是白衣天使,中国的医护人员。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但国家有难,他们义无反顾的奋战一线。这就是中国医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说得便是这般吧。

“停课不停学”也扎实进行,为人师者,早已为学子做好榜样:网课进行的井井有条,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走上七尺讲台。他们蜡烛般的奉献,只为照亮学子前行。这就是中国教师。

一鲸落,万物生。一头鲸将死时,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死去,同时,它的尸体将供养这片海域的生命长达百年,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作鲸落。而今无数鲸一般的人涌出“水面”,他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致敬,同时,我们更该像他们那般,拥有无私奉献,勇于奉献的精神。

这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愿春早来, 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严寒,每一次,也都迎来了春天。我相信这次也一定会。

中国医生观后感小学生作文500字(三)

2020,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份,在人们还沉浸在2020年2月2日对称日的浪漫时,却传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消息。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征,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立下请战书,按下手印,紧急驰援;************做出重要指示,要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再一次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与中国速度。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全力以赴,将希望传递给每一个中国人。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的森林火灾。凉山州消防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却未曾料到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林火爆燃,熊熊大火迅速席卷整个山林,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也许我们无法将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名字一一诉说,但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消防官兵,他们本同我们一样,也为人子、为人母,有着自己的家庭和幸福。但当他们穿上隔离服的那一刻,他们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他们有的与我们年龄相仿,但危险降临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民情怀无不令我们为之动容。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冲在前、干在先,有担当与责任意识,不传谣、不造谣,及时公开透明信息,给公众以的信心与安心。自觉遵守组织规定,配合领导干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村庄、社区,外出返乡人员要及时上报进行备案登记,对火车站、超市等人员密集地区做好人员、物资及交通工作的查验工作,对疑似症状人员要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控制传染源,将疫情扩散可能性降到最低。

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鼠年春天到来之际,我们经历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冬天。但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冬天快要结束,春天也必将来临。防控疫情阻击战,我们也必将取得胜利。此刻我们所坐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让我们约定,待到繁华盛开时,携手共进更加美好的明天!
1.大学生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四篇)
;

Ⅲ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范文

《中国医生》呈现出真实动人的风格基调,医务人员们逆行出征、白衣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举动让人为之泪目。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观看中国医生心得 观后感 ,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1

昨天终于去看了《中国医生》,感动、敬畏、感谢,是观看《中国医生》之后最突出的三层感受。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曾一度让我们陷入恐惧与悲观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还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疫情期间的那些焦虑、煎熬甚至恐慌,都让人不愿去回想。可是当银幕上再次呈现出一幕幕抗疫的 故事 时,我们有的却不是恐惧或焦虑,而是感动、敬畏与感谢。因为影片所勾勒的人物与事件都足够真实,能够轻易地引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于是才会显得如此动人。

说几个我喜欢的地方:对不完美人格的展示,比如想“插队”的欧豪,高傲的朱亚文,“扑街仔”易烊千玺。张子枫只有一场戏,她的表演非常真挚感人。片中明星无数,很多都戴着口罩,我相信他们不是为了露个脸才来客串这部戏。袁泉,她太美了,如果让我选择一双透过防护服护目镜的眼睛,来在大银幕上代表中国女性面对疫情的沉着冷静、睿智勇敢、大气美丽,我觉得就该是她。医患之间的感情也很好哭,看到这已经分不清是电影还是现实了,现实是最好的编剧。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一个小细节:方舱医院关舱后,两个小护士开心地在光秃秃的床板上躺倒说:“现在就想躺着,什么都不想了。”多可爱啊,击退病毒的就是这些年轻的、活灵活现的姑娘,跟身边人没什么两样,她们就是英雄的模样。

我们是疫情的经历者,我们所经历的各不相同,但又在共同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中国医生,用前线视角,更深入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艰难,更一线的战场。当我们做好自身防护宅家时,是他们奋斗在一线;当面对未知病毒时,是他们在 总结 经验 ,研究有效治疗手段,他们有坚强,有挫败,但从未放弃哪怕一个生命。

当看到,插管、拔管、抢救时,非常害怕,每一次治疗都是在与死神搏斗,为的就是可以健健康康的回归原本的生活。

而这部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视角的抗疫电影,也同时串联了我们亲身经历的疫情阶段,它既是一次复盘,也是一次证明,从早期的艰难抗疫,到后面的井然有序,总结见证属于中国的集体式抗疫,而这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这部影片值得一看,让我们用前线视角,回顾疫情,回到那个艰难抗疫的时期。

当然疫情远没有过去,大家也要多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2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段时间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正巧这段期间一个名为《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也让我为之动容,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集一条很长的镜头完整记录下了朱良付医生用手机录音,记录他与患者家属手术前的交流告知和环节确认,就这样短短几分钟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次次寒夜中从家里赶来赴急诊。

可这却让我们 反思 ,在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格外耀眼,但在平常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是医闹,医患纠纷,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录音、签协议,但还是有些医生为此失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3

我们在过年,而每个省市的“白衣天使”却在过关。他们不顾家人反对,逆向而行,冲在抗病毒路上的最前锋!

这个本该普天同庆,锣鼓喧天的 春节 ,却因为冠状病毒的到来发生了意外。人们不能出去游玩,不能赏花灯,猜灯谜,欣赏民俗表演。还有许多人不能阖家团圆,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阵地,他们这些人就是在这个春节中最美的逆行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们坚守阵地,冲锋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用行动守护着万灯火。当情报响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勇往直前,放弃了体假,放弃了安逸,放弃了团圆,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与病魔对抗。因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不畏艰险的,最可爱的战士。

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医护人员纷纷挺身而出!

钟南山爷爷已经84岁了!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在第一时间乘坐高铁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托起信心与希望,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战斗在武汉医院的医护人员,被口罩磨破了脸颊,汗水温透了他们的衣服,每天只睡2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连水也不敢喝,怕水滴到衣服上,在接受采访时嗓子都哑了,这让亿万人感动,也让亿万人心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所有为防控病情而努力的人都是负重前行的人。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礼!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4

本来这举国上下是喜气洋洋、快快乐乐的,整片神洲大地都充满了幸福感。但我们却在武汉收到了“挑战书”,还没等我们准备好,它就开始肆虐,病人眼开越来越多,但病毒还是不停手,国家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把武汉封城。

病毒啊,病毒,你可知,因为你让多少年轻的医生丧失了生命,让多少幸福的家庭破灭!因为你,我们没有办法上学,没有办法高效率的学习知识!你可知,因为你多少干部,警察,整天整夜的不合眼,操碎了心!这一条条生命,一个个家庭,就这样,让你吞噬了……

我们的老师冒着危险为我们制作“网课”,不辞辛苦,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学到知识。让我们不受疫情的影响。

现在,你渐渐地不再肆虐,平静下来。显然,你还有些良知。但你可知,因为你这次“玩笑”,让多少人为你陪葬吗?全中国上上下下几万人,就因为你,丧了命。这些人中有医院,有平民,有警察,甚至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又要离开。你不顾一切的肆虐后,就留下了这些……

在这期间,很多家人不能团聚,整天提着心,吊着胆,生怕自己会被感染,生怕亲人会患上新型肺炎,我们一天天的大气不敢喘,就是为了等到疫情被控制的这一天。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迟早将你完全打败。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5

严重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寒假注定过得不安稳。原本公路上奔流不息的车辆,现如今仿佛消失了一样,原本热热闹闹的公园和广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聚会欢度春节,而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望门兴叹”....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这种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被传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为患者筑起生命防护之堤,让大家仿佛看到寒冬里的 一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临危不惧,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这个战场上,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80多岁的老爷爷钟南山教授。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挂帅亲征,奔波在抗战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真令人佩服。

我们也要像钟南山教授那样,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刻苦钻研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用知识战胜困难。

我坚信这次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战胜攻克,正所谓“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听从指挥,做好自己的安全守护,尽量避免出门游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 的地方,不添乱,为这次打赢疫情战役贡献自已的绵薄之力。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6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__年,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共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从该纪录片的总、分标题中,不难看出,这正是近世以降(jiang),直至当今,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历史的真实回望与写照。

筑梦中国,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 出国 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一是解说词写的好,非常大气,站得高、看得远,语言精粹,一字千金。二是播音播得好,声音非常洪亮,有气势。三是影像资料选得好,很多是珍贵的历史镜头。 我非常喜欢此类纪录片,特别是有关党的历史片。这个片子应该作为各级党课好好看一看。现在党课缺乏教材,基层党课往往流于形式。

初谈中国梦,感觉遥远不可及。近日观看《筑梦中国》才明了,自己脚踏实地工作、安分守己做人,亦是为实现中国梦添了一己之力。中国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梦想的支撑,如阳光普照,内心温暖、乐观又有奋进的激情。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也许在了解中国梦的政治意义与理论高度上无法睥睨他人,但我仍旧把自己作为筑梦中国的主力,不是自不量力,而是无法轻视党员的责任与爱国的情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伟业已经进行了近__个年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此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体制机制中各种不适应新发展的问[]题开始暴露,各种利益群体对改革发展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碎片化。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时而出,着眼于国家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既强调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又兼顾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逐梦想。

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

历史,或并未走远,但终将成为过去。过去,是现在的阶梯,也是未来永恒的根基。因此,时时回望历史,铭记历史的脚步,那里有我们曾有的努力、奋斗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7

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

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

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

《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在19__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__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__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观看中国医生心得观后感 范文 相关 文章 :

★ 2020《中国医生》战疫版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 2020《中国医生》纪录片战疫版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范文

★ 收看纪录片《中国医生》战疫版观后感【5篇】

★ 最新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 《中国医生》观后感800字最新5篇

★ 收看《中国医生》纪录片战疫版观后感最新5篇

★ 收看《中国医生》纪录片战疫版观后感精选【5篇】

★ 中国医生观后感及启迪范文

★ 2020纪录片《中国医生》战疫版观后感心得600字精选最新5篇

Ⅳ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有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伍蠢岁精神、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正是这些“抗疫精神”,才让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态势,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抗疫精神”,因此,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身心皆到基层,奋力书写心中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基层,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冲锋在前。有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青年医生;有骑行4天3夜辗转300多公里返岗的青年女医生;有忙于防疫工作无暇顾及待哺孩子的青年女城管;有腔睁主动请缨到方舱医院巡逻的青年女民警;有兢兢业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的青年志愿者;有加班加点生产医药物资的青年员工,无数青年人纷纷化身钢铁卫士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把积极作为、慎终如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到战“疫”一线去一展所长,但是却可以到基层去历练。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做起,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因此,广大青年人要把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在战“疫”初期,无数青年医务人员、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迎难而上与未知的疫情“死磕”;在战“疫”过程中,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拼命寻找新冠病毒的“破解之法”;在战“疫”后期,基层青年干部全力以赴抢抓春耕生产。在两个多月的战“疫”工作中,青年人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真正体会到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锤炼出过硬的本领。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还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而这离不开青年干部的奋斗和斗争。因此,青年干部要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俯身做小事,敢于变革、敢于创新,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以抓细抓实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尝到改革的甜头,切实增强获得感。

把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融入基层,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战“疫”中,无数青年人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病患,带领病患跳广场舞、练太极、共赏落日余晖等,让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人心。正是无数青年人直面困难,带着乐观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战“疫”中,才给抗击疫情注入了“色彩”、带去了“光亮”。而在基层中,有53000余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91.8万在岗驻村干部也不愿当旁观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战“疫”中,在危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用汗水和智慧谱写“青春华丽篇章”。疫情形势积档唯极向好后,青年干部又开始抓脱贫攻坚工作、经济发展等,以青春无悔的激情和能力焕发更有活力、更具冲劲的干事动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用行动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

青年人唯有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全力以赴,才能真正实现向往的“诗和远方”。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电影《中国医生》除了真实还原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同时,也有战疫前线无数的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乡镇干部和志愿者。他们是聚光灯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样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在病房更加凶险。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人群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经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在防护措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社区、村口、车站、码头、机场和各个交通要道,排查重点人群,检测人员体温,送诊可疑对象,帮隔离群众代买代送生活物资。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上海瑞金医院医生、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影片中,钟南山院士这句话令人动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广大人民勇于担当,让全世界看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与此同时,每一个平凡岗位恪守职责,每一个中国人民全力配合,每一个你我微光成炬,共同汇集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精神、中国力量。

常怀感恩英雄之心,让人民更有信仰。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不站出来就是懦夫,你站出来就是勇士,冲上去就是英雄。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白衣天使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请缨,闻令而动,执甲逆行奔赴前线,用初心奏响了奋力拼搏的英雄凯歌,用使命谱写了拯救生命的壮丽篇章,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就是在向全社会宣扬英雄,大兴感恩英雄之风,同时让人民意识到,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感恩英雄之心,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事业的信仰。

常行崇尚英雄之举,让国家更有力量。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是呼唤英雄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实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但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都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锋陷阵、顽强拼搏,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很多的凡人英雄,都在“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别等到生命垂危了才想起医生,别等到国家贫弱时才想起教师,别等到家园破碎时才想起军人,只有崇尚英雄的社会才会产生英雄。各地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唤醒和激发了全社会的英雄基因,将这种力量凝聚成了无坚不摧的国家力量。

常励争当英雄之志,让民族更有希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只有人人争当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过去的两个月里,包括这些逆行英雄在内的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用举世瞩目的速度和效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使此时的中国成了全世界最有安全感最有幸福感的国度。人民群众在无比自豪的同时深深地知道,这份安全是英雄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这份幸运是英雄用仁心厚德换来的,这份希望是英雄用无畏信念种下的。有一种感动,令人泪流满面;有一种崇高,令人奋斗不止。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之举,激发了英雄民族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人人争当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步伐更加坚定。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中国医生》呈现出真实动人的风格基调,医务人员们逆行出征、白衣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举动让人为之泪目,疫情之下举国同心、协同配合、彼此鼓舞互助的人情温暖令人动容。

一、《中国医生》让人潸然泪下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一群人站在了最前方,大众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是记住了他们的故事,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中国医生。

可身处风暴之中,那时的金银潭医院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怎样一群人,承受过怎样的压力,又怎样去打赢了这场战役?

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各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中国医生》不仅聚焦了重症监护室直面疫情时全力以赴展开生死营救的景象,还对麻醉科、妇产科等科室在疫情中的紧张工作进行了生动刻画,全面呈现出抗疫斗争中的每份力量。

此外,影片还展现了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奋力支援武汉的感人事迹,而外卖小哥与临产孕妇的角色也呈现出抗疫战线中每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二、《中国医生》演员真情流露

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张竞予院长,正是以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

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贴近原型人物张定宇,张涵予赶到武汉跟着张定宇每天开会、查房,以一种“较真”的方式,从原型的生活状态中去捕捉重要的细节,力争在状态、神态、语言、做事风格等微妙的细节中体现真实的角色原型。

袁泉饰演的重症医院科主任文婷,也是以“武汉疫情上报第一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为原型。

面对女儿想要一家团圆的愿望,任文婷也只能用“对不起”来拒绝女儿。身为母亲,她当然知道女儿需要她;可是身为重症医学科主任,她也知道有更多的人需要她。

虽然饰演的这个角色语言不多,但是袁泉却用坚毅有力的眼神和态度传递出医护人员温柔而强大的气场,刻画出了抗疫一线人内心的无奈与背后的牺牲,令人动容。

影片中,我们也不断看到了人们脆弱和崩溃的一面,就算是医护人员,他们也是人,不是神。

比如易烊千玺主演的青年医生也有恐惧的时刻;但承认害怕,并不是懦弱,李晨饰演的援鄂医生吴晨光,在前往疫区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三、致敬伟大的抗疫天使

当初疫情发生在武汉时,一下子成为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焦点,一开始经历的那段时光是多么的无助。

可武汉这座英雄之城里的人,依然在最严峻的情况下坚守着自己的家园,普通人认真配合闭门不出,而医护人员化身为“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线。

难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用自己的生命换我们能走出房屋、走进阳光里。

与其说,这是一部影片,不如说这就是抗疫人员疫情时期的真实经历。

对于每一个身在武汉的亲历者来说,影片中哪怕只是一个画面、一个镜头,都能够让那段回忆如浪潮般涌来;影片中的每一角色,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而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疫情时医护人员的无私与勇敢。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电影《中国医生》深刻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精神”。国有难,操戈披甲;民有困,八方支援。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疫情防控战役中,4万余名医护人员在武汉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身影,也把“英雄”二字牢牢地刻在了国人心上。一份份请战书仍然历历在目,一声声“让我来”依然深深地感动着所有中华儿女。他们的面孔,我们或许无法知晓,但他们悉心救治病人的每一个瞬间,他们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却是那么闪耀动人、那么感人肺腑,值得我们永远感怀、永远铭记。

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有一种传递叫中国精神。据统计,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2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提供对外援助,并且在援助物资上都印有“千里同好,坚于金石”“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等美好寄语,堪称“世界诗词大会”。文字的背后,饱含了中国人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深情厚谊、彰显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战“疫”的坚定决心。历经五千年栉风沐雨,中华民族始终传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这是华夏儿女割不断的共同的文化传承,它诠释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中国精神,凝聚起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力量,推动世界文明的巨轮劈波斩浪,奋力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这精神,始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认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沧桑岁月凝聚的精神力量,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洋洋洒洒写下了辉煌壮丽的华章。风雨疾来,唇亡齿寒;唇齿相依,同舟共济。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让“志和者,不以山河为远”,纵然时空相隔,也要跨越山海逆行相助。在古代,文化认同藏在辛弃疾的水龙吟里,也藏在范仲淹的生死忧患里,更藏在屈原的国殇里。在今天,它又呈现在84岁高龄仍奋战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脸庞留下深深勒痕的“最美医生”刘丽、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人的身上。若问家国情怀为何物,我想它大抵存在于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壮怀激烈里,正是这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群像,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汇聚了直抵人心的时代力量。

这精神,合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团结奋进。危难时刻彰显初心本色,也才能看到一个民族浮现出来的真正的强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民听从国家的安排、响应国家的号召,或实施自我隔离、或积极走上前线,以高度的自律意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浩然正气展现得勇毅恢弘。多难兴邦。困难打不倒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反而让每一位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站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扛起一份份匹夫有责的担当、完成一次次偏向虎山行的逆行,以众志成城屹立天地间的民族自信、伟大中华坚定永向前的团结奋进,共同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精神,终于世界同期盼命运相连的美好愿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战斗者,即使不能以“最美逆行者”的血肉之躯在抗疫一线抵挡黑暗,也在用平凡工作默默书写属于自己的爱国篇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场战“疫”让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凝聚的华夏“力量”,为中华儿女披荆斩棘注入了必胜自信;这场战“疫”让我们见证了“山川异域、与子同袍”的逆境无私付出,它增添的华夏“色彩”,为中华民族战胜疫情绘就了时代图谱。追梦人的初心与使命,奋斗者的诗与远方,是中华民族重整行装开启新征程的动力与源泉,中华儿女必会同与世界人民一道,在攻坚克难中抖落一路“征尘”、在同舟共济中传承华夏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大爱”文化,传播“大爱”智慧,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世界共识,成为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篇6)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

Ⅳ 个人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电影《我是医生》选取了以吴孟超为原型的主人公生平的一小段轨迹,讲诉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故事。以下内容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一】

过往的大多数主旋律电影多以又红又专的方式来宣传正能量,塑造剧中的几乎所有正面人物,过多的运用同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导致了观众的视觉疲劳,导致国产的主旋律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尽如人意,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的主旋律电影产出,但是真正有市场和口碑的少之又少。《我是医生》无疑是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但是除了个别台词中出现“报国”等话语符号,基本上整个电影都在就人论事,以“医德”核心和剧情冲突走向的核心,以小处着手,平凡普通的医生,身上折射出了医者应有的品德,正面的宣传了作为职业的医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好的可信度,结局给人以所主人公所从事行业的无限希冀。虽然故事整体讲诉的略微平缓,冲突依然是靠走煽情的主旋律老套路,但不失电影整体的写实手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电影人物的塑造上,主人公“吴孟超”与其徒弟“赵一涛”刻画的极为成功,尤其是操着东北口音的“赵一涛”。剧中所有人物的表演无疑都是为了突出传主“吴孟超”的形象;“赵一涛”身上的不坚定的性格显现出了为人的真实,在“吴孟超”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三观的变化,师徒之间的关系,很好的展现了医德与医业的传承。在家庭上,对女儿的爱也刻画的很好;总之,在家庭与事业上,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赵一涛叫他“老头”也是一个亮点,增添了一丝正戏中的幽默。但是除了这一对师徒之外,在其他人物的刻画上就略显单调,无论是女儿、医院的同事,患者,一闪而过的父母,在表演上都显得有些生硬和做作,为衬托而衬托,少了人物本身应有的鲜活。

电影本身传主故事性足够,但是在电影技术层面,就显得有些拖电影整体效果的后腿。镜头和场景、色彩的选择都没有给电影加分,总有一种陈旧套路的感觉,旁白字幕的出现并没有与电影整体很好的融合,起到应有的作用;电影整体的声音配备也没有特点,适当增加一些富有人情味的配乐和伴奏会给电影带来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个别桥段。电影整体的故事剪辑是线性的,穿插着几个小故事,但是几个小故事并没有讲的圆满,似乎单纯为了时间线性而服务,导致整体冲突不强,缺少一些张力,只能靠人物的情感撑戏。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是近年来比较不错的国产主旋律电影,对于电影本身,可能需要的就是少一些套路,电影语言上加强与故事、人物的配合,辩证的看待人物塑造,有缺点的人物并不代表人物整体形象不高大,其实大多数电影中最终的经典形象反而是配角,丑角,因为他们更有性格特点,就是这部电影中赵一涛的这一类形象。有矛盾才有精彩,电影的人物丰满,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半,至于电影本身想表达的正能量和“三观”,自会从电影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展现出来,反而没有必要刻意的告诉观众,在这一点上,《我是医生》是成功的。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二】

95岁的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医大家的情怀:一方面,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超过18000台;而同时,他又带领学生在医学发展前沿开展细胞免疫疗法研究,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吴孟超至今仍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线,“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写照。

赞美英雄,反映时代,从来都是文艺作品的使命。中国文艺评论家主席仲呈祥说,英雄人物往往集中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自有一种人生况味和人生意境。影片《我是医生》将镜头对准吴孟超这位当之无愧的时代英模,真正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体现了中国电影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华审美风范,有一种美学和艺术的高度,是当下中国电影的重要收获。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取向,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时代深刻的体验。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我是医生》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伟大,同时将一幅发展中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在观众面前,让人触摸到了时代的脉动。事实上,吴孟超和他所致力的肝胆研究领域是当下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缩影,当中国的科学家们致力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时,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这样的作品,在当下的中国影坛是缺失的;而《我是医生》则重拾传统,为当下国产电影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吴孟超90多年的人生历程里,有太多值得记取和呈现的华彩篇章。许多与会专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常规套路,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为此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比如,影片一方面以写实手法凝练而克制地呈现吴孟超和学生、吴孟超和病患、吴孟超和女儿这三组关系,通过大量细节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来引起观众共鸣。特别是电影设置的得意门生赵一涛这个人物,使得整部影片的调性一下子活泼起来,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另一方面则以写意的、诗化的方式表现了吴孟超和他的老师这第四组关系。每当吴孟超感到困惑无力时,他的导师裘法祖就会在一片柔光中出现在他面前,为他解惑,给他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等专家评价说,这体现出创作者在遵守传统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在追求更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艺术表达手段,从而为影片增加了直抵观众内心的艺术力量;而这一穿越手法背后暗含的代际传承,也进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题,让影片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尹鸿认为,《我是医生》兼具主旋律、传记片和行业剧三种元素,每一种元素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主创通过精心设计,找到了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呈现,将创作中的难关一一突破。比如,影片通过父女、医患、师生三种关系,将家庭、职业、传承三方面结合,为英模人物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让科学有了温暖的情绪和生命感。影片中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就是在叙事的同时,以字幕的方式,将全球医学界为攻克癌症所做的努力更新在银幕上,让吴孟超及其团队所做的研究置于全球参照系中。尹鸿认为,这一手法将影片表达的主题置于全球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展现了国际化的视野。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三】

传统的传记片,限于资料真实性,所以不可能在剧情和场面上多做文章,也就是说传记片大部分会牺牲掉电影最需要的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和画面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竟然敢在这种电影的“传统法则”上唱了一些反调,情节虽然起伏不大,但是却凸显了多方面的人物冲突,层层推进剧情的发展,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导演在影片开头就加入了主角小时候的回忆,一副唯美的乡村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怀旧和战争的场面随着主人公的回忆时隐时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应该是中国传记片的一种少有的尝试,虽然有些地方的倒叙方式略显突兀,但是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的效果,应该算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人物传记片的印象。还有中国传统的医疗片,和国外的影片,比如《医龙》、《白色巨塔》等相比,在手术还原的细节上,没有可比性。但是这部电影在手术的真实性上作出了比较成功的还原,虽然镜头还是有一些躲闪之嫌,但是已经看出了导演想要展现出真实手术效果的意图。

本片可以大书特书的是导演对影片的感染力的营造。要知道一部传记片的成功与否,其实可以忽略情节,甚至可以忽略人物,但是如果感染不到观众,让观众随着影片的推进有了心灵的震动的话,那么无疑这部影片是失败的,《我是医生》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感染力的营造上空前成功。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对于一部讲述医生的电影,对于生死这个话题的展现,大悲大喜的感情营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要说,那是很低级的手法。尤为难得的是,《我是医生》的导演在煽情时含蓄内敛、于平淡中憾动人心,这无疑是一种高级的技法,不动声色间,便将情感流淌的力量透入人心深处,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深深打动。

我们在整部影片里没有看到一个因病而死的患者,即便是故事展现给我们的已经无法医治的患者,影片或给了他们一个临终的关怀,或给了他们最快乐的告别。把这种大悲的情节删除,而依旧能做到感染观众,无疑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境界。

影片对于整体感情的渲染抛弃了一贯的生与死的俗套话题,而变成了人类能否攻克癌症的宿命论的讨论。

影片整体表面上是以吴孟超院士的人物事迹为主线,但是在每个镜头前打出的人类对于癌症免疫疗法历次成功与失败案例的穿插,在于说明,这不是一部仅仅弘扬个人医术和医德的电影,而是一部整个人类和我们的宿命抗争的作品。当然,由于中国电影的某些局限性,这种宿命论的矛盾,并没有被推到极致,不过平淡间流露出的宿命之情,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

如果说,给这部电影打分,七分是没有问题的。若说遗憾之处,我想在于一些旁支人物的设计上,废笔有些过多。比如杜一涛这个人物,我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当然导演为了营造人物矛盾,故意让这位年轻医生和吴孟超院士之间在医术,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攻克癌症的信心等矛盾上做了很多比较,但是我认为这些冲突并不成功,比较老套,这是一大败笔,而且围绕着杜一涛周围的人物关系,如他的前妻和同居女友,对于剧情的推进影响甚微,对于一部只有108分钟的电影来说,这些情节不免有了些“戏不够感情凑”的嫌疑。当然,因为胡亚捷个人演技的高超,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当然,对于一部主旋律影片,还有一颗星我要献给吴孟超院士这样的老一代医学研究者,实践者,一开始我只认为他就是一个肝胆外科的手术专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他对于医学的价值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手术刀其实是一种悲情的元素,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他想要通过生物疗法,攻克癌症,这本身就是一名医生的创举,是一种博爱的情怀。这无疑也为这部影片的主角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四】

6月8号下午,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观看了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全片充满了吴老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让我看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可敬、可亲、可学的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让我深受教育。

电影中,吴老每次查房检查病人时,都和蔼可亲、视病人如亲人;面对为了给女儿肝移植而那么努力的母亲,哪怕成功的几率非常小,他也毅然决定亲自给手术保驾护航,虽然最后的结果非常无奈,但他的这份仁德之心病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出院后还会给他寄卡片,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是医生并没有治愈他的疾病,他还是真心的感谢医生。

电影中,吴老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但是吴老告诉他:“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这不仅体现出了吴老领先的专业头脑,更体现出了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电影中,吴老更是要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手术,他说“在手术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仅此而已。”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我们要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枕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与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于律己,立足自身的岗位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

对于我们全科医生而言,要不断完善自我,抓住上海卫生综合改革的契机,全身心投入社区医疗的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更多相关推荐文章:

1. 个人观看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2. 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5篇

3. 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4. 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400字5篇

5. 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

6. 2017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7.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6篇

8. 医生党员观看我是医生观后感

9. 2017年观看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10. 观看2017年我是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
阅读全文

与关于医学电影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蜂鸟 浏览:517
韩语电影爱情句子 浏览:909
傲慢与偏见英文电影带字幕 浏览:281
ssni029爱情电影网 浏览:421
小伙为女友入狱五年什么电影 浏览:456
电影大社河 浏览:91
80年代香港武侠电影大全集床戏 浏览:786
cinderella英语原版电影 浏览:516
韩国电影女演员的规则 浏览:770
姜子牙免费完整电影2020简介 浏览:176
大尺度真做电影视频 浏览:59
谁能拍摄一部真实的抗日电影 浏览:768
微信在哪里看电影票房 浏览:32
看枪般电影的网站 浏览:845
us电影海报图片 浏览:570
影响世界电影的伟大演员 浏览:458
萨拉热窝电影主题音乐 浏览:600
哥斯拉电影英文版 浏览:385
飞机电影中国电影大全视频 浏览:33
法国航母战争电影大全 浏览: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