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大决战电影观后感

大决战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6-30 02:02:13

『壹』 大决战 观后感400字左右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
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9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35军这样的机动部队。

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

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

当然国民党这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打得很顽强。国民党军中辽西兵团、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方面的35军都算得上精锐。国军将领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野。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

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

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

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可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这个人很沉静,心机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但是这个人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争论,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其实从战役上说先打长春好,从解放全国角度说先打锦州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同的结论。当然这个人也有缺点,心机太深,电影没有讳言他和罗荣桓之间的矛盾。

《大决战》观后感 “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 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 6 集 《大决战》 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 1948 从 年到 1949 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影片《大决战》三部 6 集(《辽沈战役》《淮海战 、 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 、 现。 《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 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 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 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 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 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 成为一部 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 该片获第 12 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 以它历史的真实、 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 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获得第十五届 《大 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 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辽沈战役》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 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 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 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 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 于经典之作, 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 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 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 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 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 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 略后方, 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 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 志。” 《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在辽沈战 役的打击下,国民党军队已心无斗志。这天,华东野战军某部从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防区悄悄 进军,及时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将其围住。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军事要地宿县。国民 党危机时刻,蒋介石恳请已经病重的杜聿明回徐州担任总指挥。这时,解放军几路兵团逼近 徐州,淮海大战一触即发。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组成 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经过十几天激战,黄百韬兵团被全歼。12月底,黄 维兵团又被围困于双堆集,蒋介石的高级顾问陈布雷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蒋介石为保实 力命杜聿明弃徐州南下与黄维会合。我军早有准备,将杜困在半路。12月底,黄维兵团被全 歼。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中央军委决定两星期内不对杜聿明部作最后歼灭,同时展开政治攻 势及心理战术,瓦解敌人。1949年1月初,华野和东野对傅作义兵团展开分割包围,华东野 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被歼,杜被俘。兵团司令邱清泉被 击毙。影片较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详细描绘了解放军的指挥高明和英勇善战。许多 战争的场景都有可看可取之处,历史地艺术地把十分复杂的战争用电影的手法进行了诠释, 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影片的独特魅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 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 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 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 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影片深入刻画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义既深明大义, 却又不甘心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心理。 同时, 电影也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历史地再现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实,让人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战 争场面。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 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 意义! 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 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 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 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影片《大决战》真实地再现了三大战役最先打响的三大战役的全过程。大地震撼,江河 奔腾,英雄人物风起云涌,豪情奔放。节度千军万马,驰骋辽沈大地,猛挥百万雄师,横扫 山海关外。运筹帷幄,如流云泼墨,气势磅礴;行军布阵,如黑白对峙,决胜千里。一时之 间,豪杰并起,长纵声笑傲天下;中华大地,雄才纵横,持利斧开天辟地!历史上蒙古大帝 国、罗马帝国何阿拉伯帝国,他们鼎盛时期,席卷天下,宰割山河,大军兵锋所指,谁敢昂 头?但民心相背,帝国的强盛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迅速四分五裂,隐形潜踪,成为历史 的匆匆过客。去北京,过八达岭,一睹长城雄姿,青山飞苍龙,绵延数万里。关外烈风到此 尚且停步,更何况血肉之躯?然而只要翻开历史粗略一览,就不难发现。自秦始皇修长城, 边关并没有多少太平日子,仍然征尘滚滚、战火纷纷,万马齐嘶,刀枪并举。白天刀光足以 蔽日,夜晚冷血足以盖寒。多少次,长城顶峰,异国的旗帜猎猎飞扬,又有多少次,长城脚 下,外族的铁马兵戈飞逝往来。历史告诉我们,纵然有铜墙铁壁,但如果民心相背,总是无 法阻挡侵略的铁蹄。把思绪再次拉回影片,大地仍在震撼,江河仍在奔腾。国民党的事战略 体系正在崩溃。共产党野战军百万雄兵正挥师入关,炮口所向,威慑淮海平津,中国人民解 放军兵锋所指,已指向长江,逐鹿中原,战鼓已响,帏幕已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万岁!

《大决战》,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了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发奋学习,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因此,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刚入大学,就庄严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积极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贰』 求 电影《大决战》读后感一篇

《大决战I——辽沈战役》观后感2010-02-21 14:06
为了更好了解祖国的艰苦奋斗史,我在寒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仅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了第一枪,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路,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支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东北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双方在这里进行了生死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曾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的矮了一截,歼灭国民党军数千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军又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此战最终取得胜利。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那朵鲜花下没有为国捐躯的尸骨?花依然开得分外妖娆。这是以战士们的血肉为养料所生长起来的啊!这鲜花警示着后人:我们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们更不会忘记!

『叁』 观看电影《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肆』 《大决战》读后感

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从1948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影片《大决战》三部6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现。《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该片获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以它历史的真实、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辽沈战役》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
《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在辽沈战役的打击下,国民党军队已心无斗志。这天,华东野战军某部从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防区悄悄进军,及时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将其围住。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军事要地宿县。国民党危机时刻,蒋介石恳请已经病重的杜聿明回徐州担任总指挥。这时,解放军几路兵团逼近徐州,淮海大战一触即发。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经过十几天激战,黄百韬兵团被全歼。12月底,黄维兵团又被围困于双堆集,蒋介石的高级顾问陈布雷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蒋介石为保实力命杜聿明弃徐州南下与黄维会合。我军早有准备,将杜困在半路。12月底,黄维兵团被全歼。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中央军委决定两星期内不对杜聿明部作最后歼灭,同时展开政治攻势及心理战术,瓦解敌人。1949年1月初,华野和东野对傅作义兵团展开分割包围,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被歼,杜被俘。兵团司令邱清泉被击毙。
影片较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详细描绘了解放军的指挥高明和英勇善战。许多战争的场景都有可看可取之处,历史地艺术地把十分复杂的战争用电影的手法进行了诠释,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影片的独特魅力。
《平津战役》影片深入刻画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义既深明大义,却又不甘心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心理。同时,电影也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历史地再现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实,让人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战争场面。

『伍』 观看电影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陆』 电影 大决战 观后感

思路:根据电影《大决战》系列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

只不过是缩短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柒』 观《大决战》有感800字作文

活动。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学校要组织我们观看一部战争片《大
决战》,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通过电影重温当年的这
场战役,真有些热血澎湃啊!
影片通过恢弘的场景,再现了1940年在山西我八路军以破
坏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据统计,参与作战
的中国军队总计达到105个团,因此命名为“百团大战”
影片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残酷、狡诈,一面的诱降蒋介石,一面
又对成都、重庆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实施大规模轰炸,手段极
其残忍。“东方慕尼黑”的阴影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华大地满目疮
痍,民不聊生。为了打破日军在华实行的“囚笼政策”,我八路军
总司令彭德怀,左权任副参谋长,率领我八路军同敌人展开了一场
你死我活的斗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
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4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
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
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
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
心。
影片中通过场景的展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极其残酷的历史背
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怎能任人宰割?通过对
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
的形象,通过刻画彭德怀总司令,左权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
看到了伟人的运筹帷幄,英雄胆略。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果实来之
不易,在战争中,老百姓极大地支持和拥护,给了八路军战胜敌人
的勇气,八路军不愧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正所谓“得民
心者得天下”。
看完这部经典影片《百团大战》,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
辈们的抗争、牺牲换来了今天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每天迎着和煦
的阳光,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读书,憧憬未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生
活!
珍惜和平,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要做就做新时代的领跑者!

『捌』 电影《大决战》观后感700

大决战》观后感-共两篇
(之一辽沈战役)
我们看了影片《大决战》的第一部。影片向我们展现了四十多年前,国共两党空前规模的一次具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大决战。决战的开战是辽沈战役。影片通过对南下攻克锦州、黑山阻击战、攻克沈阳、营口围歼卫立煌军团,表现了林彪、罗荣桓的英勇机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我胜利。影片通过一位农民在嫂用漆箱子筑战壕,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热烈支持。
影片使我们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千辛万苦,和那时人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做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应当永远学习这种奉献精神。
(十一月六日)

大决战》观后感
(之二淮海战役)

著名的淮海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歼敌人数最多而且是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的六十万对国民党的八十万人。充分的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敌,指挥官的聪明果断。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狗急跳墙竟残忍的想用化学武器。最后还被阻止了,这说明蒋介石发动内战在国民党内部也是不得人心的。陈毅说淮海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为了支援前线,发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
影片《大决战》使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历史,使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教育。
(十一月七日)

『玖』 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

[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昨天晚上没有写东西,拖到今天中午来写,淮海战役又看了三遍,总觉得还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对这次在中国的中原战场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紧凑,却又花了大的笔墨来描写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细节,来突出战斗的惨烈,指挥员的紧张。相对于胜利的结果来说,战役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中原战场是如此大规模的局势调动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及其严峻的考验。战机稍纵即逝,黄伯韬的被围完全就在于他两天"种种原因"的磨蹭,没有架浮桥,让十万人马成了粟裕的盘中美味。这是他做为指挥官的失职。可对于杜聿明来说,失败的结果是他早就预见到的。他拿着蒋介石措辞严厉的亲笔手术,无奈,愤恨。蒋介石给他过四十四岁生日,让蒋经国带着10万银元给杜聿明的母亲过生日,软硬兼施,逼杜聿明带兵撤出徐州,却又在中途来了这样一纸手谕。三条作战路线,粟裕赌准了杜聿明不会愚蠢到走两淮,虽然我军都已经在截获的国民党电报里面得到所谓国防部的建议,让杜聿明走两淮,观后感《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毕竟,杜聿明被蒋介石从徐州调葫芦岛,又从葫芦岛调徐州,他在国民党的军官里面,还是有军事才能的。但是应了巴达维的那句话"您为什么不让那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年轻将军们在战场上作出军事部署,而要每逢战事,亲自督战,做做站部署呢?"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电影里面是屡屡被败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蒋其人身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到底会不会打仗,这个,没有研究过蒋介石的生平,也无从说起,不过,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蒋介石的一纸措辞严厉的手书,就已经预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断在了这淮海战场上了。他满腹的愤恨,慨叹说--"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没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唉--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就--"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杜聿明被俘后中共给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陆团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对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丰满的,从某总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还有专门的他T恤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冻死饿死,不带武器投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镜头。而于蒋介石的蹩脚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对应了,还有他的治国方略,太多的事情是从根基上决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显出了他的悲剧色彩,没有什么来挽救他的绝望,结束自己的人生,俨然成了他最后的选择。陈毅元帅曾静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忙着平息后方人民的骚乱,而共产党的部队这边,人民群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就是人心。不多说了,总感觉自己是力不从心的,只能就电影说些什么,再往深了说,恐无法下笔了。〔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淮海战役〕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阅读全文

与大决战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宗介和波妞中文电影完整版 浏览:529
成龙电影闭幕式完整版 浏览:401
长春国际电影节2021 浏览:151
死神真人版电影在线完整版 浏览:238
日本台湾战斗电影 浏览:272
这部电影是讲英语怎么说 浏览:953
科幻电影大全名单中国 浏览:488
电影青松岭中马车是什么样子 浏览:152
鲁滨逊漂流记国语电影版完整版 浏览:769
地狱电影院bl同人 浏览:180
小马宝莉大电影二国语版 浏览:996
的房间电影爱情 浏览:575
大胸又露骨的电影 浏览:969
家乡新电影 浏览:43
斗罗大陆99集vip电影院 浏览:137
海豚救狗电影名字 浏览:601
电影院的儿童厅是怎么回事 浏览:211
江湖儿女电影音乐 浏览:951
她比烟花寂寞电影音乐 浏览:785
解放大上海电影完整版 浏览: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