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赛德克的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6-02 04:21:30

㈠ 《赛德克·巴莱》影评

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二):

对于《赛德克·巴莱》这样一部耗费心血又较好地捕捉了历史花火的影片来说,不论评论性的文字还是宣传性的捧扬,都显得苍白无力。通常人们“想的太多,就失去做得兴趣”,而该片导演魏德圣显然出挑于一般人类,他思虑了很久很多,却始终抱有付诸实践的热情与精神,他历时12年的执着追寻,令这部历史题材大格局影片在成片时凝结出一种饱满的精气神,有一种荡气回肠的东西充溢其间,时不时地跃出来和观众们交流对视,虽然偶尔有用过劲的嫌疑,有那么点横冲直撞,但瑕不掩瑜。

有人认为本片只是台湾土著版的《阿凡达》,这种评价似乎趋于武断,即便两者有相似之处,也因这世上所谓礼貌对“野蛮”的碾压摧毁收编改造方式的雷同所致。虽然本片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物塑造表象化,部分情节少欠梳理,但《赛德克·巴莱》这样一部影片对华人的光影制造而言,是有十足分量和深远好处的。放眼这些年来华语世界的电影制作,在一部影片中涵盖如此繁冗的信息量、庞大的人物谱并以中立的态度直视历史沉疴和身份碰撞的,确不多。而该片在还原悲怆历史事件和再现民族文化习俗方面相对客观的做法,也值得赞许,同时,片中包含着超多的山林风光和运动镜头的调度,战争场面更是频繁稠密而火光四射,所有这些摄制掌控难度,都让观众对拍摄过小清新制作的魏导,刮目相看。

影片花费了一些时长来诠释台湾土著民族赛德克的精神与信仰,片中的马赫坡首领莫那鲁道是这种精神与信仰的传承者,而此种传承是以血脉亲授的方式体现的,在骨子里,生于斯长于斯的莫那鲁道们是不可能被彻底征服,成为被奴役者的。当日本人的长枪大炮杀到家门口时,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已然拉开了帷幕,最初抵抗的失败,所谓的礼貌占据了原本美丽自由的家园,当猎鹰被关在笼中,当骏马被拘于栏内时,最后的反抗只是时机问题。

“只有爱与杀戮,依然真挚”(语出自迪伦马特)。在礼貌的强势与伪善面前,赛德克族的爱与杀戮来得真挚而炽热,被约束的灵魂是枯竭的,片中那些渴望自由的话语,很能打动人,如“如果礼貌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无论抗争还是自缢,赛德克族都秉持着灵魂的骄傲。“能够输掉身体,但要赢得灵魂”的他们是抱着必死之心去战斗的,关于彩虹桥的终极信仰,对自由猎场、自由精神的追求,让他们甘于从容战死。于是,久战不胜的日本人采用腐蚀性炸弹这一灭绝人性的招数,令这场力量悬殊的角力显得尤为惨烈。片中女人的戏份不多,却同样撼动人心,为了节约有限的粮食,保留战斗力,女人们在丛林中群众自缢的悲壮,让人肃然,也包括敌对方在内。从某种好处上说,有坚定信仰的人是无敌的。

赛德克族对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山林的守护是一种本能,“触及本能者即触及人性最深处,并能得到最及时的回应”(语出自爱默斯·布朗森·爱尔考特)。影片在台湾本土票房的不俗,便说明了这一点,而本土票房的不俗还说明了一点,即当下台湾本岛意识的普遍认同感,这仿佛一种新的身份构建过程,仿佛精神上的一次时空压缩与回溯。不可否认,魏德圣有此种情结,并在光影中完成了一次反刍,事实上,早在《海角七号》中,已经有了相当层面的反刍,只是这一次,魏德圣走得更远。

影片透过一个叫花冈一郎的赛德克人来表现对混乱身份的认知方式,这个在特殊历史环境中被嫁接培植后具有双重身份的人,似乎能够说是对许多台湾人身份形象的比拟。花冈一郎原名达奇斯,他的新身份新名字是日本人“以夷治夷”政策下的产物,这也是他对自身身份矛盾纠结的源头,经过20年的教化,这样的身份却始终让他在族人和日本人之间处于两头堵的境地。当他卷入起义后,他选取了自杀,自杀的方式很值得玩味,穿着和服,用一把赛德克刀剖腹,死前用赛德克语和弟弟对话,但当弟弟说“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去了”这话之后,他说了句“阿里嘎多”。

片中的配乐很棒,土著民族特有的风情淋漓尽致地流淌在那些音符中,每当人物面临重要抉择和危难时,配唱便如一唱三叹般的绵延流连,其中,莫那鲁道在水边和已在彩虹桥的父亲的和声对唱,和声美妙,朗朗上口,体现了一种完美精神信仰的传承。

㈡ 观赛德克 巴莱有感 1500论文

今天是8月15日,也是法西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中国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辉煌胜利。抚今追昔,我想起了一部近年来台湾艺术家拍摄的抗日影片《赛德克·巴莱 》,这是根据历史拍摄的,很有特色,表现了台湾人民面对日寇侵略英勇抗战的历史情境。
影片的男主角、义军领袖莫那鲁道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你们的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么我就让你们见识野蛮的骄傲”。日本侵略者想用所谓“文明”来感化台湾人民,结果遭遇了赛德克人反抗的“骄傲”。
日军占领台湾,原来的山林被砍伐,矿藏被开采运往日本;男人不允许再狩猎为生,强迫去帮日本人扛木头,并且不能使用借力的工具;女人不允许再靠原始的编制为生,强迫给日本人当佣人;还开办日语学校进行奴化教育……这就是侵略者所谓的文明!
笔者以为,这不但是一部战争影片,而是关于灵魂与信仰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征服与反抗的悲情诗史。它展现的东西,比较多元、复杂。而影片的亮点,就是赛德克族的图腾文化,他们相信唯有双手染血的战士才有资格踏上彩虹桥(意即天国)。
影片表现赛德克族的野蛮,并不隐晦,开篇莫那鲁道砍下其他部族超过一千人的头颅,整整两大麻袋,都是他亲手砍下来的,这是他们成为战士的标志,是他们不灭的精神信仰。当然,这是不同部落之间的厮杀,而一旦日本殖民者踏上了宝岛,莫那鲁道锋利的刀刃就转向了民族的敌人。
赛德克族人从小尚武,他们砍头是很具有爆发力的,这是他们在长期部族斗争中形成的强悍的战斗力。影片中有多次表现他们砍杀日军,很经典的画面,都是两个招式:首先一刀,隔开日军上了刺刀的步枪,然后顺势一刀下去,一个人头就完美地滚落在地了,从不拖泥带水,伴随着哀伤的音乐以及张力的杀戮,极富韵律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当然,从物理学角度看,长弯刀砍杀敌人的功效最符合力学原理。
赛德克族有他们祖辈留下来的猎场,有灵魂的归宿“彩虹桥”,有他们的图腾和成人礼,有他们的舞蹈,歌声,这是个彪悍的民族,其文化的显著特色便是武器,武器意味着杀戮,当杀戮成为一个民族的原始基因之时,外敌征服它便是很愚蠢的了。
野蛮的赛德克不仅对敌人野蛮,对自己族人也很冷酷,这凸显了他们是一个笃信灵魂的部族。男人们去打仗,女人和小孩为了不拖累族人,为了留下更多的粮食,选择集体上吊,成了自在的游魂,日本神社、彩虹桥都不属于他们的归宿。
赛德克人的精神家园是“彩虹桥”,所以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日本侵略者要赛德克人放弃自己的灵魂,去拥护日本天皇,去拥护大日本帝国,这无疑是对他们尊严最大的亵渎。
关于在那场运动会上的对日本人的杀戮,不能否定为完全是负面的东西,我相信这是赛德克族与日本殖民者长期以来的尖锐矛盾形成的,因此他们对所有的日本人都憎恨,这种憎恨是发自内心的原始憎恨,不能用国际战争中的规则约定这种行为。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工业化文明也要给原始居民留下可生存的空间,这些人能生存也是大自然的眷顾,文明工业化的脚步造就了很多东西也摧毁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包括人性。
影片也着力刻画了日本殖民者的形象,警察头子小岛源治就是个典型。他表面上似乎对原住民很友善,实际是日本殖民政策的总代表,他有着深藏在骨子里的邪恶,偏偏又懂得谋略。在雾社暴动中,他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是挑动中国人杀中国人,成功鼓动道泽人对抗莫那鲁道。
有一场戏,表现了小岛源治面对即将暴动的道泽部族,面对无数把即将复仇的弯刀,他突然向地上一跪,把外套一脱,把上衣领子撕开,色厉内荏地大喊:“你们想干什么?你们想想我平时对你们怎么样?杀了我吧!同归于尽吧!我们有飞机大炮,你们有吗?莫那鲁道在上次狩猎时是怎么羞辱你们部落的?难道你们忘了吗?谁是你们的敌人,难道你们不想报仇吗?”好一番威逼利诱、挑拨离间的言辞!
“堡垒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小岛源治的自我表演,恰恰打中了道泽部落的要害!正是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挑拨离间,威逼利诱,挑起了不同部落之间的争斗,有效地分化瓦解了台湾人民的力量,最后导致了雾社起义的失败。其实,某些中国人的不团结、贪婪和自私,正是日本侵略者加以利用的制胜法宝。打败中国人的不是日本人,而正是中国人自己。
影片极力打造了赛德克族的浴血抗战,尤其是正面塑造了义军领袖莫那鲁道的英雄形象,面对日寇,举起弯刀,那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正能量。也表现了广大台胞的民族气节,他们杀出了中国人的骨气、血气和志气,他们是为灵魂而战的热血英雄!

㈢ 台湾电影 赛德克巴莱_关于电影《赛德克巴莱》的几点评析

人物篇“哪里是你的猎场?”,在《赛德克?巴莱》里面,似乎每个部落里面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猎场,为的是将来能够血祭祖灵,成功地在死后进入祖灵之家,才能称为“真正的人”。这就是他们的文化和图腾信仰,他们认为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不能失去的,为了这个信仰,他们可以付出一切。
片子里面,莫那?鲁道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以莫那?鲁道为核心的各个人物的刻画十分鲜明,在本文首先从男人、女人、孩子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各个人物形象,进而整体上分析影片的内涵。
男人:
莫那?鲁道的父亲可以说是启迪莫那?鲁道精神以及灵魂的启蒙者,也可以说他是将民族精神和信仰传给下一代的老一辈代表。是他在莫那?鲁道小的时候教导他“好猎人要懂得时机”,是他告诉族人“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应该守护自己的猎场”。所以当莫那?鲁道成年以后,他也会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一代精神领袖。
莫那?鲁道是部落的头目,他年枯蚂链轻的时候狂傲不羁,到了中年则沉稳而有谋略。作为头目,他想让自己的族人过得更好,他心中的信仰崇拜比他的下一辈人都要纯洁而强烈,可能是由于他年少时家园是完整的、没有受到日本人入侵的原因。于是在他见证了三十年来族人被日本人压迫统治之后,他决定反抗,他决定血祭祖灵,也是为了父亲那句遗言“千万不能让异族人进入到部落”。莫那?鲁道是全片的主角,他是英雄,连同他的死亡都有了神秘色彩。
达多和巴索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代表,因为他们年轻,他们有血性,他们受够了日本人的奴役,宁愿拼死一搏,或许反抗的当时只是为了泄恨,但随着抗争的进一步深入,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们也逐渐成长,也希望自己能血祭祖灵,死后成功地进入祖灵之家,成为真正的人。
花冈二郎、花冈一郎是我个人认为影片中导演刻画地最好的两个人物形象,原因在于在刻画莫那?鲁道和其他勇士的时候采用了更多的“英雄主义”色彩。而一郎、二郎这两个人物却更让人感到真实、震撼,能真正地打动人。所以当二郎知道他一向敬畏的莫那头目要带领族人反抗时,他就想试图阻止,终于他选择了帮助族人,这是一个不情愿的选择,但是他又不得不做。一郎和二郎同处纠结中,却有些许不同:一郎最后身穿和服、嘴里讲着日语、用日本武士剖腹自尽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的生命,而二郎则和其他赛德克?巴莱一样,用上吊的方式自尽,这恰恰表达出了一个矛盾和挣扎点,观众看了之后,心里对他们的感情态度也会十分为难,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理解和思考。
女人:
“真正的女人,是必须要善于编织红色战衣,当她到达彩虹桥的时候,她摊开她的手,手上是怎么也揉擦不去的茧,去吧,去吧,你是真正的女人!”可以说,在影片中关于女人的描述是很少的,这跟时下大多数电影都要有“英雄与美人”的潮流不太相符,但是本片却用女人自己的方式给大家以震没孙撼,告诉大家她们也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她们为了给男人们节省粮食,能让男人更好地战斗而纷纷选择自杀。是女人,成就了男人英勇的图腾。
孩子:
巴万这个孩子角色的设置是片中的亮点,也是片中最打动我的一个角色,孩子本该是天真无邪地玩耍的一代人,而他们却要忍受着被日本人欺负、瞧不起的境遇,因此可能他们成熟地比较早。他们最不擅长掩饰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当他带领赛德克孩子杀日本女人和孩子时,已经真切地表现出他对日本人的痛恨。也只有孩子才能在持续几天作战之告诉莫那头目“他真的累了”、“他想好好睡个觉”,天真的孩子以为等待到“决战”的日子就能胜利,就能过回以前的生活,孩子终究是孩子,他有示弱的权利。片子到这里让人心生怜爱,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活下去。
综合篇:
《赛德克?巴莱》综合起来是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信仰和文化的片子。通过以上的人物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孩子,他们都是活在信仰中的,是信仰(图腾)使一个民族得以生存(与自然抗争、与日本人对抗)。因而对赛德克?巴莱而言,死亡是正常规律的一部份物瞎,他们并不会避讳死亡,片中所有赛德克人都从容赴死,不光是勇敢而已,他们将死亡当成必然的另一个起点,是迈向彩虹桥的起点,所以能不能在死后得到祖灵认证,进入祖灵之家,成为善灵庇佑尚在人世的族人,才是重点。
《赛德克?巴莱》从个人的角度去着眼,不在高呼打倒侵略者,而是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去考虑,它又很重的人文体色。抛却制度的束缚,艺术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1]
导演在最后借日本人之口,夸奖了赛德克?巴莱的精神,这样似乎更有说服力吧,连敌人都能抛弃对他们的偏见赞扬他们民族性里优秀的一面,说明这种信仰是真的值得敬佩的。
艺术手法篇:
1、 叙事角度:从《赛德克?巴莱》的叙事角度来讲,导演并未刻意神圣化或妖魔化任何一方,影片基本摆脱了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日本人的极端偏见以及一味的贬损,绝对不是关于以日本侵华战争作为背景的“抗战片”。同时,片子全面展示了当时赛德克族人的生活面貌及图腾崇拜心理,但却没有逃脱对“英雄主义”人物的塑造,但也是这一点让影片有了好莱坞大片的风采。
2、声音的运用:本片中声音效果的应用是最大的特色。其中,主题音乐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声音贯穿着全片,空灵而悠长,涤荡着观众的心灵,很好地渲染了全片一种悲情的气氛。另外就是本土族人唱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赛德克人的信仰、价值观都是通过这些歌曲中的歌词来展现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老妪唱着的那首民族歌曲,让人听了心里极其不舒服,但歌词对我们理解赛德克人的行为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种就是节奏气氛音乐:比如族人与日本人拼杀时有张力的配音,有种紧迫感并创造和控制了节奏,也有利于处理不同时空的转换,让观众跟随角色进入不同的时空。
3、极具张力的镜头感:“特写”是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景别[2]在影视中,特写应该是最能打动人的镜头了,通过特写,我们能看到莫那?鲁道黝黑的脸上那条深深的疤痕,以及那条疤痕带来的沧桑感,我们也能看到巴万一脸稚气地守在莫那头目身边的那种天真和倔强,更能体会到达多自尽之前跟妹妹说话时候脸上透露出来的不甘与不舍。对环境描写中,大全景的运用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赛德克人居住的原始森林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所以片子的镜头感就特别有张力,能刺激观众让其不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
整体来讲,我认为《赛德克?巴莱》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是震撼的,通俗点说,很好看。不管是从描述土著居民原始生活的角度,还是升华到灵魂层面的东西,都打动了我。
参考文献
[1]永不消逝的《赛德克?巴莱》. .php uid=379270&do=blog&id=1807042
[2] 吴文熠.生命之美在于平等、短暂却又无限——从特写镜头浅析《可可西里》[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8:156.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㈣ 《赛德克·巴莱》:文明如果是卑躬屈膝,我只要野蛮的骄傲!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导演魏德圣,用近12年的时间所拍摄的有关历史,有关信仰,有关种族,有关人性的一部恢宏巨制的电影!

电影改编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影片真实的再现这个民族的信仰和坚韧。电影没有刻意渲染的国仇家恨,只是客观的展现一个台湾的高山族的分支赛德克族和日本大和民族,在台湾山区爆发的冲突与战争。

电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捍卫自己的猎场,捍卫自己的家园。在被日本侵占奴役后,忍受了20多年,终于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民族信仰,并且为了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们奋起反抗!

赛德克的意思就是“真正的人。”这个民族有一个信仰,就是要过“彩虹桥”才有资格进祖灵。这个资格就是需要去“出草”,也就是需要斩杀异族人。没有出草取过敌人首级的男人,是没有资格在脸上纹上图腾的,有一天,他们的灵魂走了,是通不过彩虹桥的。

当他们的领地被日本人占领后,他们还是忍受了下来,可是这期间,他们得不到最基本的尊重,他们过着忍辱负重的生活。

他们每天可能要花上一天的功夫,才可以从山上运回一根木料,换的的钱只够买点酒喝亩乱。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的工作,并不能换来日本人的理解。

日本人用自己的所谓文明让这个少数民族的人,都可以被其同化,这样更好的去管理这个地方。

只可惜他们没有想到作为一个真正的赛德克人,是不会屈服和同化的。他们有着自己割不断的信仰,有着自己的图腾,有着自己的思想。

在日本人管制期间,日本人也将一些赛德克人同化成自己的民族,让他们改名,让他们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也培养他们,让他们去管理这个部落。

这中间有个叫达奇斯的赛德克人,被任命为管理警察,他很苦恼自己的身份,他一直认为日本的武器过于先进,他多次劝说部落的头目莫那·鲁道,让他不要有反抗的想法。其实他何尝不愿意去反抗,只是他能力单薄。

然而当莫那·鲁道决定反抗的时候,他告诉达奇斯:你将来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我们赛德克祖灵的家?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真正的赛德克,他们是勇士,他们是有灵魂的人!达奇斯,你这从来不想了解自己的人,你记住:赛德克巴莱可以输去身体,但是一定要赢得灵魂。输去灵魂的赛德克,一定会遭到祖灵的遗弃。只有赢得灵魂的人,才配的上赛德克的祖灵。

达奇斯被头目莫那·鲁道的话给唤醒了!他决定参禅迟与这次反抗,他要找寻自己的灵魂。当战争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他杀了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并且内心无比苦闷。因为他是从小受日本文化的熏陶长大的,所以最后选择了自杀!也许这是对于他自己最好的解脱!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看了没有控住住自己的情绪。当赛德克族人,发起反抗贺耐李,夺回了自己的猎场后。日本人彻底被激怒,他们开始调集重兵,开始围攻赛德克人。

赛德克的男人们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参与战斗,怀孕的妇女被送到安全地带,其她妇女开始帮忙运送物资。当她们走了一段路程后,他们把物资交给几个不大的孩子。然后为了给其他人节约点粮食,集体选择自杀,这场景太过悲壮。为了信仰,为了其他人可以活着。

赛德克的部落头目莫那·鲁道,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他忍受了20多年,他是赛德克的精神领袖。当有个最大部落的头目不愿意参加战斗,莫那·鲁道用部落的信仰让这个头目找回了自信,最后也加入了战斗。

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 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年轻的生命? ——骄傲!

当活着连最基本的人都算不上,我们还是要拿出一点血性,拿出勇气,去捍卫那失去的尊严!

一场看起来就知道结果的战役,也就300多人,用弓箭,大刀,和劫来的少许枪支弹药,去对抗日本的飞机大炮,以及源源不断的增援。

然而就是这300多的赛德克人,把成千上万的日军杀的到处乱窜。逼的日军采用毒气弹,也许只有这样的非人手段才可以逼赛德克人从森林中跳出来。

毒气弹炸死了一个妇女的孩子,这位妇女把这个孩子抛向悬崖,又把身上背的小生命扔下,最后自己也跳下悬崖。这是对于赛德克祖灵的敬畏!她的选择是信仰的力量!

一个叫巴万的小男孩,一直渴望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一次狩猎,他英勇的跳下水流湍急的河水中,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赛德克。在战争期间,他来回辗转几个部落之间,并且成为了一个赛德克,被画上了图腾。他虽是个孩子,但是为了族群的荣誉,为了心中的“彩虹桥”。他越战越勇,成为了一个勇士。当头目的儿子被炸伤痛苦难耐时,要求其他族人给他痛快的死去,大家都没有动手,只有这个巴万勇敢的砍下了他的头。此时的一刀,让巴万更加认定自己就是真正的勇士,一个有资格进入祖灵的人。

信仰的可怕再一次震撼人心,他可以不计生死,可以用血去祭奠这坚不可摧的信仰。

赛德克族,一个野蛮的民族,一个落后的民族,文明于他们来说,就是脸上的图腾,身上沾满敌人的鲜血。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为了可以骄傲的活着,可以世代相传的不受外人的侵扰,他们可以选择牺牲自己,即便早知道结果,但丝毫不会让他们有任何惧怕。

正如导演这样说:这世界绝非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友善、那么体贴善良,相反的,没有力量的人如果不试图从考验中站起来的话,那么现实的无情总有一天会像盘旋的秃鹰一样,等着啃食我们因软弱而坏死的部份。

这部电影是基于真实历史所展开的创作,没有刻意地升华与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现。它所诠释的命题,不但属于曾经的台湾原住民,也属于整个人类!

电影中你可以看到,信仰,图腾,民族骄傲,你可以看到血性,砍头,上吊,自杀,你所能看见的,都是一个个丰满的灵魂。他们会让你看完后泪流满面,以及藏在背后的另外一种思考。

这部电影绝不是一般的“抗日神剧”,它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灵魂救赎的经典电影。当你开始观看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被电影的画面吸引,一个美丽的山,这里有着与世隔绝的部落,也许他们落后,但是他们心中有着做一个“赛德克”的决心。无论时间多久,心中那份对于民族的认同,始终不会放弃,也不会改变他们对于民族信仰的坚守。

信仰,在此刻被激发,信仰在此刻显得神圣不可侵犯!

一个敢于战斗的民族才是值得尊重的民族,就像中华民族在为难之时,总会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激发这个民族的血性,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始终坚不可摧,也将源远流长!

㈤ 赛德克巴莱日本人看了什么感想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题记
初涉《赛德克巴莱》,较之其他大片,叩击我眼帘的那一帧帧画面,褪掉了奢靡的包装、洗尽浮华,如清醇的轻羽梳理着我心房的杂草。
同样的抗日,同样的民族守护,它没有《金陵十三钗》中日军擢发莫数的罪行,连激起人们不由自主的泣数行下也寥寥无几,更没有《举起手来》中塑造的一个个呆童拙夫、愚昧无知的日本人,无法让我们语笑喧阗。它如一泓清泉慢慢的流泄,叙述着那个民族的兴盛、衰败与落寞,还原了一个历史!这部耗时十二年的史诗巨著,无可厚非是家园守护影片中的饕餮大餐。
赛德克巴莱,是野蛮的。血腥并不是野蛮的完整诠释,它滋养着强者的骄傲!
帷幕拉开,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落后的野蛮人。他们的野蛮,在于总是光着脚丫、喝着生血、吃着生肉;在于使用着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在于中国大陆红砖绿瓦几千年后,他们仍住在原始的茅草屋中。赛德克巴莱,是有霸气的。霸气如同铸牢灵魂和民族燃烧的火药……
马赫坡的首领莫那?鲁道如同敢于用自己的力量抢夺猎物,威慑族人只能尾随于他。
当部落没落二十余载,猎场已名存实亡,但所有人却都不屈服于做二等公民。莫那?鲁道率领三百勇士抵抗几千大军,用最原始的武器对抗拥有先进的枪支炮弹、飞机坦克,逼得日军动用惨绝人寰的糜烂性炮弹。那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劲头怎一个“霸气”了得?
掩卷沉思,古有侯蒙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的霸气,今有温总理“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壮志;然如今青年人的霸气已魂归何处?生活在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愿,生生死死随人愿”的世界,一群群如堕烟海的青年却用享乐诠释着生存的必要。当“拼爹时代”的到来,富二代掏空家产犯下一切强盗行径;当身边人觉得“扶持经济,重振国家”是一句具有喜感的台词;当“伪娘”的出现到理所当然,难道不是对“青年”、对“国之栋梁”的讽刺吗?
赛德克巴莱,是隐忍的。没有蓄势的隐忍,是一个不完整的民族…仿佛卧薪尝胆就在眼前……
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莫那?鲁道用二十年来攒火药,用自己的权威斥责族人,向日军委曲求全。他的隐忍在于决不吹毛数睫,不会在羽翼未丰时蚍蜉撼大树,而如同一座火山慢慢积聚,伺机而动,用最强劲的爆发进行绝地反击。全剧的主旋律在此升华,于乱世,盲目反抗所付出的代价无非功败垂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二十年的隐忍,始终牢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只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用祖先的血换来的,他们也要带着子孙一起染红战衣!
作为开启成功殿堂的钥匙,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孙膑装疯卖傻。如含苞的花蕾,需痛苦的绽放才能臻于绚烂!人生不会万事遂愿,虽然未来很飘渺,但只要拆除心中的樊篱,有所希冀。隐忍、蓄势等待,天必不负!赛德克巴莱,是骄傲的!
全片自始至终都渗漏着难以言状的骄傲。当一个“卸下野蛮人的装扮”、想用文明人的准则约束自己的“族人”,告诉莫那?鲁道关于日本的文明,企图劝他继续忍下去时,他那句气贯长虹的话语--“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赛德克巴莱可以输去身体,但是一定要赢得灵魂!
“拿生命来换图腾,那拿什么来换回那些年轻的生命?”“骄傲!”两个头目之间的对话碰撞出了两个掷地有声的字眼!那是属于一个名族的骄傲,那是一种为了自己生存的骄傲。战斗前夕,男人为了守护自己的部落,自己的猎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女人,虽是历史以来的弱势群体,但她们却宁愿贡献出最后一粒粮食,支持男人冲锋陷阵。那集体上吊的一幕更是让我对他们的图腾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要到达彩虹桥的那一边,成就赛德克巴莱!最后整个部落没有一个人投降,他们的思想中只有两个选择:上阵杀敌、或者自尽!
那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三百名战士抵挡几千大军,非战死即自尽……为何我会在这遥远的台湾山地见到我们已经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镰田弥彦最终不得不喟叹那份骄傲,而这骄傲告诉我的是彩虹桥那边的永恒!
难以置信高山陡涧处会有这般傲骨嶙峋的灵魂,难以置信历史洪荒中会有这般沧桑的民族,难以置信骄傲这雄浑的白光竟能折射出了这般遒劲的彩虹!
细数当下,骄傲是非主流的自拍?是男女不分的哈韩装?还是五彩缤纷的爆炸头?过去的,已化为春秋竹卷;未来的,仍在天书之上。收起曾经的迷茫,减少未来的憧憬,把握这一刻,摆脱“温一壶阳光下酒”的柔肠,用“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气概承诺:祖国的未来我们扛得起!

㈥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是由魏德圣执导,徐若瑄,温岚,田中千绘等主演的史诗电影,影片讲述日据台湾地区时期著名的雾社事件,描写当地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血泪抗争故事,涉及时代还原以及激烈的战争戏。整体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在很多观众的眼中,赛德克人是傻的。他们排斥先进的文明,醉心于血祭祖灵等古老而野蛮的习俗,明知敌我实力过分悬殊,却仍旧不管不顾地迎了上去,流血,甚至牺牲,只是为了要做一个赛德克巴莱,要做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人。但我却觉得,赛德克人活得简约而不简单。他们实是一群纯粹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这部影片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却真实的道理:英雄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能活出自己的尊严和自由,人人皆可成为英雄。

㈦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1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 的。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 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2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电影院,影片结束,低调的魏和两名主要演员和观众现场交流,一个光头愤青大喊这电影好,要有这样精神,不愁黄岩岛收不回来,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断显摆民族主义优越感,什么这电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也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显然,魏所有在电影里面的努力在他们面前基本是属于白费。他不得不耐心解释他拍这电影的内心冲动,是觉得活着比什么都好,虽然悲壮去死也很感动。

相比《赛德克·巴莱》,我认为《与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于伪史诗,因为它们给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让你在电影院里为了那一声freedom绷紧浑身唯一一个膀胱而不愿动弹,其叙事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直捣你最愿意看到听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属于调味的罗勒草,有点清新有点涩,但绝不敢败你的胃口,至于《阿凡达》,更是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极,为了票房,好莱坞的剧本永远牵着观众的鼻子走,他们说,这个叫专业,是很专业,在电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钱买快乐,天经又地义。

《赛德克·巴莱》一方面以磅礴气势主推抗日主线,但却不断以各种浓重笔墨在消解这个行动的正义性,后者绝对是影响票房的,因为善良的观众不愿意看到英雄有凶残杀戮未成年人的动机,也不愿看到太太们为了男人的尊严不得不选择自尽,更不愿意看到还在啼哭的孩子被扔进山崖,魏已经收敛了,在国际版里我没看到赛德克们如何砍下日本儿童和妇女的头颅,但是,尸横遍野的场景还是暗示了这一点。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诗才敢这么写,写下英雄或神灵身上种种不可思议的残暴与邪恶,而现代人能接受的,却只能是被改装过的玩意儿,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点。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3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

这部电影从两个视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雾社土著的视角演绎了全片,土著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对弈,是为了追求荣誉与食物;土著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为了自尊与救赎,为了在死后可以抵达“彩虹桥”。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个部落的人都会高喊“血祭祖灵”这深深的体现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们部落之间的对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竞争,输了的就是死亡,灵魂的超脱。

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道泽部落的铁木瓦利斯头目,在年幼时被莫纳头目一次的威胁,成为其心理阴影,直到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一己之私协部落战士与日本人联手击杀土著联军。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现在工作的事来,好多电影里都有演绎出这种为一己之私不顾团体利益的人,他们结局都是很凄惨的。果然,铁木最终在对抗中死在了莫纳儿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间,或许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对抗只是被电影导演化作了一个精细的片面,而主要演绎的还是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电影中,日本人后用的是同化的办法,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彻底征服台湾,让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着相对是成功的,在电影中也表现出了土著人与日本人的和谐,少数人与日本人通婚、学习日语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铁木这样的头领一样,日本人也不乏类似的人。一个日本小军官,从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负土著。在莫纳儿子结婚的时候,跑出来挑衅被土著殴打,最终成了两方对抗的导火索,接着战斗就开始了。

战争很惨烈,土著女人为了男人可以无后顾之忧,除孕妇外全部自缢。莫纳首领说“谢谢你们女人和孩子,是你们成就了男人的灵魂”。土著三百战士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缢,没有俘虏。一位日本军部的军官说了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在台湾看到消失了几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这里的樱花更加灿烂吗?”

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那彩虹桥上出现了莫纳和他的300战士,灵魂的超脱用一种意会的感觉在这一刻完美的演绎出来。心存信念,死并不可怕。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4

他们循着祖灵的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赛德克·巴莱》是信仰、生命、灵魂的诠释。

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能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英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见证了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一场误会种下了日警与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深思后,明白只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巴莱!

“赛德克·巴莱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虽然我不太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不了解他们的民族习俗以及信仰,可是他们值得尊敬。人生是需要选择的,而一个群族的命运也需要选择。

虽然他们知道即将面临灭族,但是他们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遵循本族的文化与信仰。在日据时,他们受尽了欺凌。现在,他们自豪地告诉我们:如果你们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虽然他们走了,带走了肉体,却留下了精神。不战死则自缢,他们的民族气概深深地震撼了我!现在和平的社会中,谁能体会到他们受辱时的悲愤,以及反抗时那一刻的自豪?

他们用鲜血取得了胜利,用生命换来了骄傲,他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5

今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部超好看的电影,片名叫《赛德克·巴莱》。电影讲述了台湾赛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节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个半小时——这是我看过最长的电影。

在日本人来之前,赛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男人们负责打猎,女人们负责农耕和织布。赛德克人成年后,以脸上刻有图腾为荣。男人必须善于打猎和取敌人首级,女人必须会织彩布,才有资格获得图腾。

但是随着日本人的占领,赛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准打猎。女人只能做女佣,不能织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猎场,赛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树。他们备受煎熬,心里愧对祖先。年轻一代的脸上再也无法印上那令人骄傲的图腾。

终于有一天,赛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发了。他们在头领莫那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拼搏,最后惨遭灭族。赛德克人带着尊严和骄傲跨过了“彩虹桥”,与祖先相会。

在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刚强坚毅,虽然平时他话很少,但他双目炯炯有神,身材矫健,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威严,神圣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挥下,赛德克族的战士们数次把强大的日本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真了不起!

赛德克人在起义之前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注定失败,因为他们的实力远远不能跟日本人比。但为了尊严,为了脸上自豪的图腾,他们视死如归。当我看到妇女们为了节省粮食,不拖男人们的后腿而集体上吊自杀时,我哭了。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

电影看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的依旧是那些血腥残酷的场面,耳边回响着莫那的话:“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6

与其他电影不同,《赛德克·巴莱》最先感动我的,不是其自身的电影剧情,而是它背后的故事。

《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因为拍出《海角七号》而声名鹊起,本来,他可以借着这部口碑与票房俱大获成功的电影再拍几部不痛不痒的商业片赚足热钱,但他为了十二年前的一个梦想,选择了另外一条艰难的道路。

为了拍《赛德克·巴莱》他先是自掏200万台币拍摄5分钟的短片,虽然受到各方称赞,但因商业因素,无人看好此片的票房前景,遂陷入资金筹措困难的尴尬境地。《海角七号》之后,功成名就的魏德圣终于获得了5亿台币的巨额投资,但试拍时每天100万台币的花费仍让导演捉襟见肘,为完成此片,魏德圣不仅把自己《海角七号》赚的5000万台币全部搭了进去,就连办公室也抵押给了银行,但即便这样,资金缺口依然很大,逼不得已的他只好四处借钱,危急时刻,好在台湾的演艺同仁纷纷仗义相助,周杰伦借出2000万台币,只象征性的收了1块钱利息,主演徐若瑄想要卖房子,但被导演拒绝,最后拿出了1000万台币,其他像言承旭、戴立忍等也纷纷资助,电影结束后字幕中有一个名为“天使·巴莱”的名单,上面都是曾经为这部影片出钱的人,一行一行,密密麻麻,有很多现在活跃在歌坛影坛的明星,也有很多默默无名的人,或许有人指责说这是影片的噱头,但即便这真的是噱头,我也希望今后我们大陆的电影,可以少一些借绯闻八卦等搏出位博眼球的噱头,而多一些“赛德克·巴莱”式的噱头。

这部电影的主角几乎全部都是素人(无表演经验的人),导演把大部分的资金都用到电影制作之中,而看网上的新闻,现在很多演员片酬之高令人咂舌,而喜欢打明星牌的电影更是将投资的一大半用到了演员身上,所以就出现了一大批明星阵容强大而电影情节弱智的作品。而魏德圣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除了是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外,他对电影对艺术的诚意也同样令人感动。

近来又看到一则新闻,是《赛德克·巴莱》引进大陆后首周票房不利,和很多导演不同的是,魏德圣并没有把责任推到观众身上(似乎观众不识货已经成为很多票房不好的最好推辞),而是认真的反思了自己,他坦言说:“我们私下也检讨原因,觉得评论的发酵都只在艺文圈、媒体圈,但没有影响到普通观众,票房失败也给我们一个反省,以后的营销更要重视普通观众”。如此的胸襟,着实会令很多同行汗颜吧,而值得高兴的是,《赛德克·巴莱》第二周的票房在影厅减半的压力下竟比首周多了两倍,魏德圣高兴的在微博中感慨:“看见彩虹了”。

;

㈧ 《赛德克·巴莱》观后心得三篇

时代在飞速的发展,相信大家对写 观后感 也很熟悉了吧,但想要写出好的观后感,还是需要认真推敲作品的含义的。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赛德克·巴莱》观后心得三篇的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赛德克·巴莱》观后心得1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

   这部电影从两个视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雾社土著的视角演绎了全片,土著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对弈,是为了追求荣誉与食物;土著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为了自尊与救赎,为了在死后可以抵达“彩虹桥”(一个可以让土著人死后心灵得以净化的圣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个部落的人都会高喊“血祭祖灵”这深深的体现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们部落之间的对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竞争,输了的就是死亡,灵魂的超脱。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道泽部落的铁木瓦利斯头目,在年幼时被莫纳头目一次的威胁,成为其心理阴影,直到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一己之私协部落战士与日本人联手击杀土著联军。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现在工作的事来,好多电影里都有演绎出这种为一己之私不顾团体利益的人,他们结局都是很凄惨的。果然,铁木最终在对抗中死在了莫纳儿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间,或许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对抗只是被电影导演化作了一个精细的片面,而主要演绎的还是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电影中,日本人后用的是同化的办法,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彻底征服台湾,让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着相对是成功的,在电影中也表现出了土著人与日本人的和谐,少数人与日本人通婚、学习日语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铁木这样的头领一样,日本人也不乏类似的人。一个日本小军官,从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负土著。在莫纳儿子结婚的时候,跑出来挑衅被土著殴打,最终成了两方对抗的导火索,接着战斗就开始了。

   战争很惨烈,土著女人为了男人可以无后顾之忧,除孕妇外(电影中日本人不杀孕妇)全部自缢。莫纳首领说“谢谢你们女人和孩子,是你们成就了男人的灵魂”。土著三百战士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缢,没有俘虏。一位日本军部的军官说了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在台湾看到消失了几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这里的樱花更加灿烂吗?”

   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那彩虹桥上出现了莫纳和他的300战士,灵魂的超脱用一种意会的感觉在这一刻完美的演绎出来。心存信念,死并不可怕。

   《赛德克·巴莱》观后心得2

   爸爸向我推荐了一部超好看的电影,片名叫《赛德克·巴莱》(意即“真正的人”)。电影讲述了台湾赛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节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个半小时——这是我看过最长的电影。

   在日本人来之前,赛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男人们负责打猎,女人们负责农耕和织布。赛德克人成年后,以脸上刻有图腾为荣。男人必须善于打毁埋猎和取敌人首级,女人必须会织彩布,才有资格获得图腾。

   但是随着日本人的占领,赛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准打猎。女人只能做女佣,不能织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猎场,赛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树。他们备受煎熬,心里愧对祖先。年轻一代的脸上再也无法印上那令人骄傲的图腾。

   终于有一天,赛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发了。他们在头领莫那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拼搏,最后惨遭灭族。赛德克人带着搜渗尊严和骄傲跨过了“彩虹桥”,与祖先相会。

   在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刚强坚毅,虽然平时他话很少,但他双目炯炯有神,身材矫健,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威严,神圣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挥下,赛德克族的战士们数次把强大的日本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真了不起!

   赛德克人在起义之前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注定失败,因为他们的实力远远不能跟日本人比。但为了尊严,为了脸上自豪的图腾,他们视死如归。当我看到妇女们为了节省粮食,不拖男人们的后腿而集体上吊自杀时,我哭了。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

 纤漏蚂  电影看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的依旧是那些血腥残酷的场面,耳边回响着莫那的话:“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赛德克·巴莱》观后心得3

   旧年底的那当口,许多网站、期刊或其他媒体都在做着关于2012年电影的回顾与总结。无非是分析艺术与商业上的得失(当然聚焦于后者的无疑居多),有些个干脆排出一个榜单来。此间,也有一些朋友因本人平时看电影多,写评论亦多,就催着看我的2012年电影的梳理品评文字。结果延误于其他太多的琐碎事情,加之自己的旅行计划,也就只能一再作罢了。

   过春节的那阵子,见到了一些老同学老朋友,聚会间聊起电影的话题,免不了又让我推荐些电影给他们看看。这才静下心来,细细闪回了去年看过的部部电影。就中国(华语)电影这一块儿,还真是数量多多,质量参差的。我在影院里,看了我所有想看的中国电影(即使很多“普通”国产电影的档期实在是短的可怜),算是对国产电影的一种支持态度。若论起2012年最不应被错过、也不应被遗忘的,TOP1的华语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投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英雄史诗(民族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

   实话说,在影片还没有公映之前,看到相关的介绍就已经十分充满期盼了。只是期盼了许久许久,影片才得以修改压缩在国内“低调”上映(内地对本片的宣传由于找不到适宜的卖点加以广而告之,致使很多普通观众根本不明白本片为何物!)。在影院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年龄较长的观众,证明了该片题材(并非内地观众认为的一般好处上的“抗日”或“主旋律”题材)对各年龄层的影响力拓展。

   相较于网络上能够看到的四个多小时的版本,影院里公映的两个多小时的版本,去除了一些过于刺激观众视觉感受的血腥镜头。当然,这些镜头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对原住民是如此),其实这也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影片中很多场景拍摄起来是极其艰难的(山区与雨林),那恶劣自然环境中衣不蔽体的演员还要自由的狂奔与激烈的战斗。而单单是影片所营造出来的真实的影像质感就实属不易中的不易了。既然导演是如此执着苦心的知难而上,那么我们也就很能够去想象和理解导演从四个多小时版本剪辑压缩时的不忍。所幸的是,剪辑过的内地公映版本在叙事上面会更加流畅与紧凑一些,并不影响观众对影片资料的理解。

   当你认真安静的观赏完整部影片,你简直无法相信,如此充满阳刚气质与生命血性的英雄史诗力作,竟然出自一个看上去那么文质彬彬谈吐淡定的儒生——他的名字叫做“魏德圣”。

   不管是礼貌与蒙昧,作为人本身,其爱恨的自由、活着的尊严问题是一样的。本人极不认同某些观众,用当代人的眼光直白批判片中主人公的愚昧与野蛮,并由此彻底推翻全片的价值取向。没有相对客观的认知,这种摆脱语境(历史的或政治的)的批评甚至否定,既是对自己的不够尊重,也是对他们(影片中的人物)的不公。他们确实也一样,如果不能尊严的活着,宁可选取死去。在森林深处,当那些妇人与孩子们为了保全男人们的补给,让他们无后顾的战斗,坦然悬于树杈求死时,每个观众心里都会弥漫开令人震撼的对生命的拷问……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部好莱坞史诗大片,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BraveHeart,片中结尾时分,主人公在被施刑的最后瞬间,仍然高喊着“Freedom”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瞬间)。同样的为生命尊严与民族自由而战,同样的让人唏嘘的悲情苦难,同样的雄浑浓烈、张扬粗厉,雄性荷尔蒙喷薄的电影。

   当电影最初以杂耍的性质被发明,并逐步走出早期的放映场所——马戏大篷,开始探索自身叙事与表现潜力的潜能与空间,电影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应有尊严被电影人们努力树立。

   发展到这天,电影到底是什么呢?是“电影是梦,电视是窗”的虚拟“梦境”,是大众消费的快餐商品,还是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务必正视的事实是,这天很多影像是否还具有电影应有的品格,这都是一个问题!

   《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一个坚持理想主义的电影“疯子”,用试拍的小样片去找投资,筹备多年才得以辗转开拍,并多次因没有预算而停机,竟抵押自己家产,向前辈导演求救,就是要完成一段英雄史诗(民族史诗)的还原与记录。跟那些高悬追求艺术大旗,头顶国际大导名牌,动辄投资几个亿,钱是砸也砸不完烧也烧不尽,把个国耻(国难)放大异化,还起个香艳的名字拿来“廉价”(“高价”)贩卖的电影导演们相比,导演魏德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作品品格还了电影应有的尊严,即使影片还有一些缺陷,但都绝不影响作品能够带给我们的力量,民族的力量!

阅读全文

与电影赛德克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泰国家暴妻子电影 浏览:155
同名电影纯音乐 浏览:711
日本电影主角叫秀子 浏览:821
在哪个网站可以看电影 浏览:674
中国电影史票房最高的演员 浏览:597
电影知音完整版 浏览:329
电影情陷摩洛哥女主角图片 浏览:2
近期有什么好看的电影上映的电影喜剧 浏览:408
住在电影院附近会吵吗 浏览:441
中国对战法国电影 浏览:966
珊瑚岛电影完整 浏览:224
主角叫大胆的电影 浏览:827
电影复制粘贴按什么按键 浏览:276
简爱电影完整版 浏览:471
魔法美人鱼电影大全 浏览:513
英语日记看电影60词 浏览:361
有什么比较刺激的爱情电影 浏览:995
电影世界大抽奖熊猫胖大 浏览:873
主角是女警察铁路乘警电影 浏览:663
周星驰铁头功那个电影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