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女孩到了别的世界和最后回家的动漫电影回去的时候女主说想回到出发前一天的动漫
在这部电影中,女主出去经历了很多事情,虽然最后回到了家,但内心依然对原来滑行空的决定感到犹豫和迷茫。当她说想回到出发前一天,其实是在表达她希望重温那些美好而又遥远的回忆和心情,找回自己的初心和方向。
作为朋友或者陪伴者,我们可以适当给予理解和支持,表达自己的共鸣和鼓励。例如:
1. “我明白你的感受,过去的经历和感受虽然无法重演,但它们却是我们成长和壮大的重要经历信瞎,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2. “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找回初心和方向,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这也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逆向时空回到出发前一天可能不太现实,但带轿是我们始终可以保留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仰,这样,就算面临挫折和困境,我们也能够勇敢地面对。”
总之,我们不能让别人消沉和陷入困境,而是要用鼓励和支持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点亮前方,增强信心和勇气,从而继续前行。
❷ 欧美电影都喜欢准备多个结局,有反转比较大的吗
好莱坞大片的另类暗黑结局,当年你可能会哭着从电影院回家!说起女性主义的公路电影,第一部跃上心头的电影大概就是《末路狂花》了。
特别是结尾处,两人开车冲过悬崖的那一幕,真的让人心酸,为她们说一句:“她们确实没得选了!”
其实《末路狂花》原本可以从最后的那个镜头中获得很大的利润,向大家说明塞尔玛和路易斯是不是真的死了,让每个观众看完之后心里有个数,而最初的结尾确实也是这么打算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了最后一个镜头,在这个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人飞跃悬崖的后果,而不是在心里假设车子如何坠落。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拍两人真的坠下的结局,就必定要通过侦探哈尔的视角去拍,那么最后的结局是哈尔俯视峡谷,看到雷鸟被撞后的残骸。
可如果真的以悬崖边上的哈尔作为电影最后一幕的话,塞尔玛和路易斯的命运感就被抢戏,不会让人有太多反思,整个电影的主题瞬间弱了!
现在想想,这些电影的结局其实已经很完美了,真的被改的话,我们当年可能会哭着从电影院回家!
❸ 你看过最悲伤的电影结局是什么
是电影《忠犬八公》。秋田犬八公,任春去秋来每天在小车站前等待主人归来,却直至等到自己老死也没有等到陪同主人共同回家的它,作为这部的结尾,为人们增添了对悲伤一词深意的注解。
因为人们通常都有自己的生活,会在意自己的得失,会计算自己时间和机会成本等等。但也正是这样,忠犬八公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其实主人不回来它本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它不顾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一天天憔悴苍老等等一切一切,就是执着等待的表现,赢得了无数人类的尊重。而万物有灵,当我们眼看着这个极为忠诚的灵魂,在空等中消耗自己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让人心痛又难以言语的悲伤。它若是能等到主人归来,人和狗相互陪伴共同老去该有多美好。
❹ 《灵异第六感》——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结尾让你意想不到
之所以写明是二次解析,是因为之前写过这个电影的解析,那是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之余写的一篇。也许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随着恋爱的开始,进展的太过火热,擦枪走火难免发生,那一篇电影的解析就这样跟着樱亩电脑一起葬送了。
这次写它一是重温这部经典电影,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一是给第一篇找个伴,兴许哪一天就会去找它了。
与其说这部影片给人意想不到,不如说它结尾的方式让人意想不到。许多人都会疑惑不止,回味无穷,尤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的人们。如果导演让麦克重回家庭,科尔的生活也是平安无事,那么影片到此结束并无什么不妥。只是这部影片纯粹是讲一位心理医生因为失职而不断弥补过失的故事罢了,虽无新意但也是一部较好的悬疑惊悚片。
然而这部影片没有按照这样的路线发展,而是走出了另一不寻常之路,这也是导演的伟大之处。麦克治好了科尔的心理疾病,弥补了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与妻子团聚,却无意之中发现自己已经死了,而且是死于一年之前,认识科尔之前。这样的结局让所有的观众大跌眼镜,昨舌不止。其实,影片一开始文生用枪射中了麦克后,麦克就已经死了。只不过是影片并没有明确交代,而是随即把镜头转到了第二年的秋天,麦克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寻找着自己要救赎的对象,同时也是救赎自己——一位9岁深受精神折磨的科尔。科尔有着常人没有的能力,即能看到死去的人,这一天赋让他饱受精神折磨。
让观众抓狂的是自己并没有看出这些破绽,直到麦克完成了他的使命,回到家里看到妻子躺卧在沙发上,结婚录像带一遍又一遍的播放。麦克以为妻子太过劳累,一直在生自己的气,因为治疗科尔的这段时间,自己抛弃了家庭,与妻子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两人过着同在屋檐下却是各自的生活。当妻子手上的戒指突然掉到了地上,麦克捡起想把它重新带回到妻子的手指上,直到这时估计观众们都在为麦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回归家庭,希冀两人重修于好而感到窃窃自喜。电影就是这样,总要在脊返森曲折处曲折,变换中变换,以达到让观者匪夷所思,印象深刻之目的。倘若如此的话,这部电影不成功也成仁了。
麦克发现妻子手指上的戒指并没有摘下来,掉下来的戒指是自己的,但自己为什么不带呢?疑问,害怕,回忆,难以置信。在那一瞬间,麦克顿悟并接受了自己已经死去的事实。
麦克已经死了,那他为什么自己不知道呢?这是很多人看完本片的质疑。“他们只是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这句科尔表达对鬼魂的认识其实也是对麦克说的。麦克因为对文生犯下的过错一直不能原谅自己,他一直想弥补,即使死了。科尔的出现实现了他的愿望,这是一个和文生一样的心理患者,他不想让科尔成为第二个文生,世升更不想自己犯下第二次错误。一场心理治疗,救赎科尔也是救赎自己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整个影片中,可以说科尔从一开始就知道麦克是一个鬼魂,只是不知道麦克是来帮助自己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换句话说,那些死去的人始终认为自己还活着,对于世上的人来说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但他们可不这样认为。麦克就是这样的一个鬼魂,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科尔眼中与其他鬼魂无异的事实。
其实,电影里的许多情节都在暗示麦克已死,这里仅仅列举两点。其一,回到家中的麦克看到妻子在洗澡,无意间发现摆在柜子上的抗抑郁药,麦克以为如此是因为自己不顾家庭,专注工作造成妻子对两人关系的忧郁成疾,他也说过只要治好科尔就可以解脱,然后可以正常生活。其二,结婚纪念日那天,麦克与妻子同坐餐厅,依旧是那个餐厅,依旧是那个位置,所不同的是,全场两人并无交流,四目相对也没有,只有麦克的自说自话。还是麦克以为自己迟到的缘故以及自己太痴迷于工作而忘却了妻子,事实上并非如此。只不过这两点按照观众的思维还是可以理解的,以为导演这样的安排也许只是烘托麦克对工作的热枕以及他完成救赎的必须付出。因此,正是麦克迫切又痴迷般的自我救赎使他没能认识到自己死去的事实。
说它是一部惊悚片定性最为明确。接连不断的突发,险象环生的剧情都在为这部影片制造着紧张的气氛。一开始文生的深夜破窗闯入就让观众睁大了眼球,感觉就是一个神经病,此种方式私闯民宅已让人惊吓,全身几近赤裸是作何?这让观众心生疑惑的同时细思极恐。
“人独处时为什么会害怕?”这是文生向心理医生麦克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不说是观众,就连身为当事人的麦克和妻子也是一脸疑惑,因为麦克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判断文生是一个精神病是观众们的第一直觉,情节的继续让观众恍然大悟,麦克也慢慢回忆起来。
影片当中,科尔因为看到鬼魂而受到的困扰折磨着他,甚至因此而受到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一幕幕不为人们所知,却为科尔所痛苦体验的事件抓紧了观众们的心,观众也一样深刻体会到科尔遭遇的种种惊悚。想必一些鬼魂的出现和作为也是吓到了观众,更何况是仅有9岁的科尔。例如,深夜一位男孩的出现要带科尔去看一样东西,在这个男孩转身的时候,科尔看到了他的后脑勺有一个洞,吓得他立即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在为科尔治疗时,不断发生的各种离奇事件以及鬼魂的最终出现让麦克最终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与鬼魂和平相处,善待他们是麦克教给科尔的最有效方法。事实也证明了麦克的成功,科尔的顺利转变。
如果说它是一部情感片也不失偏颇。麦克与妻子的感情琴瑟和谐,彼此偎依。科尔与母亲的相依为命,母子情深。
麦克死了,妻子郁郁寡欢并得了抑郁症,两人本是情深意重,就差白首不相离,不想天公不作美,以致阴阳相隔,不得厮守。也许每年的结婚纪念日是妻子最痛苦的一天,在餐厅的一处独自孤零,形影相吊,纵使打扮的再妖娆,只属于两人的窃窃私语,耳鬓厮磨已然消失,不复存在。结婚录像带一遍又一遍的重播,换来的只是一句“为什么离我而去?”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憧憬因为麦克而被剥夺,妻子隐隐不满中饱含着切切思念。麦克对妻子的感情也是风吹草动,深感愧疚。因为不想错过弥补错失的机会,麦克遗忘了妻子,从始至终都以为自己的忽视造成了妻子的冷淡。然而现实生活即便如此,妻子也定会表示理解与支持,而不是争风吃醋,冷眼相对。正因为麦克对妻子的感情至深才让他如此觉得,生怕一丝的举动招致妻子的误会。在看到妻子工作的时候与一名男子相谈甚欢,麦克醋意大发,砸碎了玻璃以泄其愤。当然,没人知道玻璃为何会碎,毕竟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能够看到的是妻子的每一个行为都会牵涉麦克的神经,双方的忠贞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对科尔的照顾无微而不至,小到家庭生活的琐事,衣食住行,大到为科尔身体出现的莫名伤痕而寻医。医生一度怀疑科尔身上的疤痕是母亲家暴所致,母亲也只能无可奈何,暗自生怜。一天,母亲收到邻居为孩子举办生日的电话邀请,为了改善科尔的看似孤僻而欢喜答应。事与愿违,科尔受到了惊吓,无意发现科尔背后满是伤痕的母亲对邻居大发雷霆。这些无不彰显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最后克服心理障碍的科尔终于对母亲说出实情,而母亲的回答则是对科尔最大的慰藉。
影片中有不少的经典台词,有的发于开始,却贯彻全片;有的出于片中,却暗示结尾;还有的随口脱出,同样给人深思。
这里引用复旦名师陈果对孤独的诠释:“我们常将孤独与寂寞混作一谈,因为人们总觉得他俩是难兄难弟,他们共同的父亲是——孤单。人们因“孤独”或“寂寞”而生的哀叹,本质上源于人对孤单的恐慌。这种恐慌甚至超过孤单本身带来的空廓。”
撇开电影,试问生活中的我们会不会也是这样。害怕一个人,宁可与一群人说些违心的话也不愿形单,基于害怕被隔离,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而不愿影只。当我们慢慢习惯独处,享受一个人的自由,继而审查自己的内心,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是对自己的不愿,还是对现实的不满,抑或是对未来的担忧。
科尔对鬼魂的认识折射到现实生活中,于我们同样适用。因为欲望蒙蔽了双眼,被情感左右,让当时的我们只是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而不是应该看的。如果上升到一个层次,不只是想要看的,一些听的,说的,做的不都是我们想要的吗?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从剧情安排的天衣无缝,环环相扣,看似悬疑惊悚的情节,实则有着夫妻与母子情感故事的穿插,使观众的神经也不至于那么紧绷。而片尾的结局不能不说是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这也让更多的人相信,经典与伟大在这里已然形成。
❺ 你知道哪些让你舍不得结局的电视剧或电影呢
首推《颤抖吧阿部》!
《颤抖吧阿部》是一部网剧,由安悦溪和郑业成主演。
真心希望可以出第二部,好想看阿部和唐青风在朵星之后的新生活,那一定非常有意思,就好像是唐青风穿越到了高科技时代,衍生出的故事情节一定比肥皂剧好看多了。
❻ 一部电影,只记得最后镜头是主人公终于回到家,但镜头表现出他的家人和他处于两个平行世界里面。
楼上回答正确 《寂静岭》的结尾也是这样 供参考
❼ 我记得以前记得有个外国的电影,大概是刚开始的时候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然后做了2个不一样的选择
是格温妮斯帕特洛的<双面情人>吧~~是在坐地铁那里的选择不同引起的。
故事内容:海伦是个公关经理,与当小说家的男友杰瑞住在伦敦。原本看似美满的生活,却因她意外遭到革职,比平常早回家,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海伦走在伦敦的地铁站里,车子靠站时两种选择使她的人生走向不同的旅程:
(1)海伦错过了地铁,祸不单行的是她又遇到了抢劫而被送进医院;当她回到家时,杰瑞刚起床,正在洗澡……
(2)海伦搭上了地铁,她身边坐着的陌生男子詹姆斯非常迷人,令她怦然心动。当她回到家时,意外地发现杰瑞和他的旧情人正躺在床上......
不仅仅是接纳或遗弃
这是一部典型的解构叙事又叙述着结构的电影文本。其表述上的艰难,无疑为我们对女性人道上的关怀,施以视觉和心灵上极度深切的疼痛与抚摸。
详见网络
❽ 想见你电影版结局跟电视剧版一样么
《想见你》电影版和电视剧版不一样。电影版《想见你》是剧版《想见你》故事的续集,两个故事是可以整合成一个大的时间线的。
在剧版《想见你》的结局,李子维和黄雨萱打破了循环,出现了一个新的平行时空:李子维、黄雨萱、陈韵如、莫俊杰都活了下来,但李子维和黄雨萱相忘于江湖,彼此枣则之间多次循环救赎对方的爱恋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成年李子维偶遇年幼黄雨萱,送她回家的一段缘分罢了。
《想见你》的电影版,便是从这个新薯碧的平时时空开始的。所以在奶茶店的世纪相遇,从来没有听过伍佰《LastDance》的黄雨萱会哼着这首歌,还做着让外人一直误会是春梦的梦,李子维会有小时候带年幼黄雨萱回家的偶遇。
作为剧版《想见你》的拥趸,在影院里看到两个人在奶茶店的初次相遇,听到《LastDance》的BGM,心情是难以为他人所道明的。
这在一般人眼中,确实是两个年轻人带有的台式小清新恋爱的开端,而这是在这个平行世界确实第一次相遇,但却在之前剧版的无数个平行世界相互救赎过多次,最终因为爱而相忘于江湖的黄雨萱和李子维的双向奔赴。
电视剧剧情简介:
黄雨萱永远记得,当王诠胜第一次跟她告白,跟她说他喜欢她,要她当他女朋友的时候,黄雨萱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会喜欢她,那时的王诠胜,就只是带着一切该是如此的笃定微笑,回答她了一句“因为打从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喜欢你”。
黄雨萱,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11年的夏末,她升上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天,那一年的她和他,都是十九岁。陈韵如永远记得,当李子维第一次跟她开口说话的时候,她坐在唱片行的柜台后,一边顾店,一边准备明年的大学联考,随着旋律,一个人默默地读著书。
那一天店内,正在播放的歌曲,是伍佰在1996年推出的专辑《爱情的尽头》里的第六首歌"LASTDANCE"。陈韵如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1998年的夏天,她的最后一个高中暑假,那一年的她和他,17岁。
2019年凳手棚的现在,因为走不出王诠胜离开的思念,黄雨萱试图用一款可以找到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的APP软件,找到另一个与王诠胜相似的男人,不料在照片中,却看到了另一个长得与自己非常相似的陈韵如。
1998年的过去,陈韵如从昏迷中醒来,在她昏迷的这几天,她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梦里的她,名字叫做黄雨萱。
❾ 关于《禁闭岛》结局
这么给你讲一下剧情吧。 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缺迅老,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昌数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伏升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