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昨晚,我们看了一部最近很火的电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贫困的小村落,拥有金牌梦的前摔跤手爸爸,4个女儿,这样的组合,让我在那位父亲表示要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更别提他们用跑步代替专业训练,用麦地当训练场地了。我就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样,觉得他疯了,这是痴人说梦。
但故事的进展让我大跌眼镜,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从一开始的瘦弱到后来的强壮,从一开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击到后来打败男摔跤手。两个女孩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许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国际比赛上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这颗没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坠落。所幸她及时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帮助下顺利找回状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场最终的比赛到来了。还有十几秒,记分牌上的数字是5:1,Geeta是1。这个数字仿佛击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要在十几秒内拿5分,我想,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但是Geeta不这样想,那个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对她嘲讽、对她说不可能的人的脸上。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证明了: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经历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嘲讽,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可能,当这种时候希望你能如Geeta一样,把这句话摔在他们脸上——“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5月2日,由印度男星阿米尔-汗主演的新片《摔跤吧!爸爸》在上海举行看片会,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温暖幽默的励志故事,映后,有观众称赞剧情热血逗乐,摔跤竞技惊心动魄,画面充满异域风情。据悉,《摔跤吧!爸爸》将定档于5月5日全国上映。
作为宝莱坞最知名的印度男星,阿米尔-汗享誉国际,佳作无数。而过去阿米尔-汗也凭借着《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影片在国内的广泛流传而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我的个神啊》更是以近1.2亿人民币创下了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内地的最高票房记录。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的最新力作,该片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是一部讲述女性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并赢得尊严的励志喜剧电影:印度摔跤手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之后,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的捉弄让他连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授女儿摔跤,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的社会话题事件。
阿米尔-汗在电影中饰演主角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并经历了该角色的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为此,阿米尔-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随后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以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此时阿米尔-汗的体重已达到了100公斤,俨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后为了贴合该角色29岁摔跤手生涯黄金时期的体型,阿米尔-汗又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不仅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更学习摔跤技巧,练就了拥有八块腹肌的魔鬼身材,他的敬业精神也赢得了大批观众和粉丝的高度赞扬。
映后,有观众称赞该片幽默诙谐又不乏深意的剧情所感染,“这是一部非常鼓舞人心的励志影片,不仅有浓浓的喜剧效果,还非常的励志感人。”
昨晚看了摔跤吧爸爸,160分钟的电影虽然看了4个小时,但是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印度神片,值得推荐!据说5号才上映。那么我忍不住先写个影评.前方有剧透,请小心!!本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固执老爸为完成自己的摔跤梦想,不顾世俗的反对,强势摧毁了两个女儿的美好童年,在老爸的细心呵护和耐心辅导之下,叛逆的姐姐最终逆转败局成功拿下世界冠军的故事。
这是一部现代文化和传统思想之间的碰撞,也是对现代社会贪腐现象的抨击。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是从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她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第二胎的机会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挣脱“层层设防”,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话,必定是有神灵的保佑。如果这个女子能够撕破那张种姓制度的大网,堂堂正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必定是一个奇女子。在本片中,爸爸不顾全村人的反对坚持要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弃文从武”,他不希望自己女儿的将来跟其他普通女子一样庸庸碌碌的过一生,他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不一样的人生,正如爸爸说的”如果你只获得了银牌,你将很快被世人忘记。”
影片中的泪点在“父女大战”这场戏,从学校学的新技巧的姐姐和爸爸在摔跤场上对决,由于爸爸的严厉苛责,令姐姐觉得不满,所以上演了一幕“巅峰对决”,这一幕导演要表现的应该就是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第一次碰撞,最终年迈的爸爸在众人面前被斗志激昂的姐姐击倒,爸爸从此跟姐姐的关系变的微妙。不难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并没有孰对孰错,都是一把双刃剑,事情的真相往往就是那么的匪夷所思!在妹妹那一句“爸爸没有输,只是他老了”的台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导演所要表达的内容。
整个电影的剧本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结局也完全符合观众的预期,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正统的励志电影,尤其适合正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年轻人们,在你们努力奋斗之余,别忘记了耐心呵护你们长大的父母!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开头部分的阿米尔汗我是不喜欢的。大概是太接近现实的缘故吧。,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将自己的心愿强加于孩子,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比如:在两个女儿抱怨在泥地里摔跤让她们头上都长了虱子的时候,爸爸的做法是将两个女儿的头发剪了。所幸,剧中的爸爸确实在摔跤方面有天赋,对两个孩子的指导和训练是正确的,而两个孩子也遗传了爸爸的摔跤基因。
我不敢想,如果爸爸一直以来的训练方式确实有问题,或者一开始爸爸对女儿天赋的判断就是错误的话,结局会怎样呢。
从故事所在的大环境——印度这个角度所考量的话,这个爸爸还是让我敬佩与感激的。
影片中有两次突出的父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第一次:爸爸将摔跤的心愿强加于女儿,并且逼迫她们进行高强度训练,在身体与心理上都承受巨大压力,在一次女儿去参加亲戚婚礼的时候冲突爆发。这次冲突着重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要逼迫两个女儿摔跤。在那样的环境下,摔跤是爸爸所能为她们创造的唯一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道路,唯一能让她们的命运有所不同的办法。否则,她们就只能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早早结婚,从此围着老公孩子转,生命就在灶台上耗尽。
第二次:在大女儿去了体育学院之后。面对不一样的训练方法,生活方式,和更广阔的世界,女儿从内心生出了对爸爸的蔑视和反叛。这其实是女儿想要获得爸爸肯定的另一种方式。以前通过听爸爸的话来获得认可,现在通过展现自己,在爸爸面前展现一个我比你更厉害更了不起的自己,从而获得认可。当然,姜还是老的辣。女儿的自以为是使得自己在世界大赛中落败。这次的失败让她反省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稚嫩,从而达成了父女之间的又一次和解。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就是冲着阿米尔·汗去的,果然没让人失望,跟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都有对社会主流思想以及教育的抨击。这部剧给我最大感受就是一个人生指导师是多么重要的。因为爸爸的“自私”硬让自己的女儿踏上摔跤的路上,才让她们摆脱印度女孩一辈子守着厨房、相夫教子的生活。这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想法:父母在孩子懂事前必须“逼”他专注一件事。因为我工作中接触很多都已经结婚生孩的阿姨们,她们大部分都持着一种想法:“我的全部工资支持孩子多学点兴趣,舞蹈、画画、书法、钢琴还上各种兴趣班”。其实我一点都不赞成这种自以为很伟大的做法,你以为孩子多学多接触新事物,等她最后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你再让他专注么?NO!三分钟热度谁都有,为人父母,请事先做好规划,选定该专注的一件事并持之以恒好吗?现在互联网时代,综合素质谁都不缺,不懂的知识上网一查都有,未来的世界是“专业”的世界,谁把事情最精最细,谁才能无可取代。
电影中另外一个让我“害怕”的细节是,大女儿得到全国冠军之后上了印度最好的体育学校,她的世界开阔了,在朋友的引导下开始把头发留长、抹指甲油,去吃想吃的高热量食品,按老套的剧情后面的发展都是这位女儿比赛道路上各种遭遇挫折,果不其然。所以这才让我害怕,是不是只有短头发、不打扮,没有杂七杂八的欲望的时候才能够取得成功?反过来就是说,没获取成功就是因为有了无谓的欲望?难道留长头发、抹指甲油、吃甜食就是罪恶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打扮漂漂亮亮也能取得成功?
拿到冠军就会被很多人记住!(不是原话大概意思)。
爸爸:马哈维亚。观影过程中,其实有时候会认为他做的不对,比如妈妈Daya aur说: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自己的女儿身上。马哈维亚说给我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如果我错了,那我就彻底放弃我的梦想。我突然对这个老爸有很大的改变,一年的时间,足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游遍全国,可以绕地球365圈。在赛场上、手术台上几分几秒都显得珍贵,何况是一年。但是,作为一生持有这个梦想的老爸,用一年的时间放弃一个梦想是多么难的抉择。他的梦想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梦想,是改变人们对女性只是家庭主妇的梦想,是国家的梦想!
第二次对爸爸产生不好的影响是,和女儿吉塔的争论。感觉吉塔说的挺有道理,逛逛街、做点女生做的事情也不影响训练。她想要的生活。她教练教给他新的摔跤技术,她感觉比老爸的好。还为此吉塔和老爸比摔跤。最后老爸输了。她对巴比塔说:“总得有人来破除老爸的教法...(忘词了)”跟着吉塔的话走,当时我心里也觉得吉塔说的蛮对的,不能老是沉浸在自己的旧教法里,也要相信教练,毕竟教练也是国家对的教练。但是通过巴比塔的话,也说明了,爸爸确实可能是因为老了,才会输的。听着心酸。后来,通过比赛,证实了还是老爸的教法有用,毕竟爸爸是从小栽培的她的,最了解最懂她的就是爸爸!
妈妈Daya aur是值得尊敬的母亲。虽然嘴上说,不要在我的厨房煮鸡,她觉得家里都没买米的钱了哪来的钱买肉。但最后还是支持爸爸的梦想。影片里台词不多,但是演的很好,悲喜的表情淋淋尽致。
最搞笑的部分是全村人教他们怎么生男孩子的方法。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许多人还是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爸爸训练女儿的片段。欢快的歌声里听不到是在怨恨爸爸(歌词都是怪爸爸),小孩子的可爱之处。
最精彩的部分是,摔跤比赛。这部分应该占影片中很高的分。在看过的电影中,例证一个人很厉害的,通过比赛也许就一两场,而且每场的时间都不多。精彩的镜头最多也就两个。但是看着影片,比赛还是很多,并且重要的比赛时间都很长,精彩的镜头也比较多。
写的有点糟糕,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噢!亲身体会更深刻!
摔跤吧爸爸主要写了一位来自印度的全国摔跤冠军的梦想是为印度夺得金牌,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梦想。他期望自我的妻子能够为他诞下一名男子继承他的梦想。可老天似乎没有听见他内心的渴望,给了他三个女儿。在偶然的一天里,他发现自我的两个女儿继承了他引以为傲的摔跤手血脉!这就是打了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但这颗甜枣却让他堵上一来做赌注,他深知赢了便是辉煌一生,输了便是万丈深渊……
他开始训练自我的女儿,企图把她们打造成摔跤手,可女儿并没有懂得父亲的意思,只是一味的憎恶他。但经过表姐的诉苦,女儿明白了在印度这个男权王朝时代中,父亲这样等于是向这个王朝反抗,父亲的良苦用心最终被女儿明白了。女儿开始更刻苦的训练,为父亲的梦想而努力。最终他们排出种种困难,取得了金牌。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完满的。
看完这部影片,心里内心触动很多。在那个时代里,女人就是个累赘,生下来就是做家务,成年了就嫁出去。父亲为女儿这么做,为女儿未来做出策划,敢于向社会做出挑战,不得不的说他是一位好父亲!还有他说的一句话让人称赞不已“我的女儿凭什么让别人挑选,应当是由我的女儿来挑选他们”。的确如此,在父亲的眼里女儿就是自我骄傲。
“当爸爸不在你身旁时,你要写会克服恐惧,因为爸爸不必须在你身旁”这句话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因为我们喜欢事事都依靠父母,无法独立,而我们也没有办法克服恐惧。所以要想强大,必须先克服自我内心的恐惧,如果连内心的恐惧都无法克服,何谈什么梦想呢,简直是扯淡!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哪怕是最没有期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终就会拥有期望。人生不就是如此,成功不就是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我吗?
所以趁着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未老,赶紧行动起来,不要等到老了才想起自我的梦想,活在当下!趁着阳光不燥,微风正好,你我共同启航!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吉塔在父亲的教导下,不顾家人的反对,忍受着世俗的偏见、现实社会的嘲讽。吉塔和她的妹妹还有父亲,隐忍着这一切,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着自己,从未间断的磨练自己。
在训练过程中,无数的泪水、无数的汗水、无数的疼痛,吉塔和妹妹曾有多次责怪自己父亲,管的太严,管的太宽,充满了抱怨和不解。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在父亲固执的支持下,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姐妹两个选择了“屈服”。
正是这种“屈服”,使她们从没落的村子里脱颖而出,相继获得全国冠军。
姐姐吉塔取得全国冠军后离开爸爸,前往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之后,脱离了爸爸的管理,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于爸爸的教学方式,最终在世界赛中完败。她懊悔的同时开始理解爸爸,在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电话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而荧屏前的观众更是热泪盈眶。
觉悟之后的吉塔,再一次开始按照爸爸的指导刻苦训练,最终,终于在父亲的不懈教导下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那一刻,爸爸的一句“你是我的骄傲”,再一次把剧情推向高潮。
作为初三莘莘学子,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的使命就是努力的学习,不能因为小小的困难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剧中主人公吉塔,被父亲无情的剪去长发,吉塔绝望落泪;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场,第一次经历恶斗时,遭受的挫败;依然在父亲固执的坚持下,顽强的走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是让自己破茧而生的唯一方式。今天我们之所以努力的学习,不也是为了将来能过得更好吗?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战胜自我,坚持下去。
在决赛的前一晚,父亲对吉塔说,只有你取得了胜利,你才将作为榜样被人们永远记住,你才能通过自己改变印度所有本来注定要与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过一生女孩儿的命运!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让人热泪盈眶!
在父亲苛刻的训练中,他们尝试放弃的背后,更多的是发现了摔跤的乐趣,在一次次失败中,学会了成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当然我更相信我们初三的学生一定会战胜自我,冲刺最后的中考。
相信,这部电影一定值得你去看看。
相信,初三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
中考的钟声即将敲响。加油初三。
《摔跤吧,爸爸》讲的是印度一个全国摔跤冠军爸爸,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争光,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开始训练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在男权社会的印度女孩子练习摔跤,引来了全村人的讥讽和嘲笑,吉塔姐妹俩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他们排除所有的困难,最终,女儿终于达成了爸爸的梦想。
这部片子中的爸爸,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爸爸过于专治,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把愿望强加于女儿身上,并对女儿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训练,有观众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家庭暴力片。可是我却不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在羡慕郎朗高超的琴艺、某某又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同时,只看到了他们的光鲜,殊不知背后他们同样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耍,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天天坐在琴凳上练琴,如果没有家长的严格要求,哪来的成功。所谓的天赋和神童,那只是传说而已,再大的天赋,再神奇的神童,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永远都要记住“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小的时候,我们往往责怪父母,管的太严,管的太宽,可是长大后,往往会感谢自己的严父厉母。影片中的女儿开始也对爸爸充满了抱怨和不解,当大女儿吉塔取得全国冠军离开爸爸,前往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之后,脱离了爸爸的管理,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于爸爸的教学方式,最终在世界赛中完败。她懊悔的同时开始理解爸爸,在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电话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而荧屏前的观众更是热泪盈眶。
觉悟之后的吉塔,再一次开始按照爸爸的指导刻苦训练,最终,终于在父亲的不懈教导下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那一刻,爸爸的一句“你是我的骄傲”,再一次把剧情推向高潮。
一部主色调本该暖心、幽默、励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该有的特色外,却几度让人有落泪的冲动。面对质疑,父亲不为外界所扰,坚持给姐妹俩训练时的伟岸形象出现时;为去除长发干扰,清晨减掉姐妹俩作为女性特征的长发,剪动、发落,吉塔绝望落泪时;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场,经过恶斗取得胜利,裁判举起已是灰头土脸的吉塔的手臂时;在为女儿与体制内国家体校的不公进行抗争,父亲含泪举起并一页页翻过悉心珍藏的女儿所取得的荣誉时。太多让人因爱而产生感动的片断不能一一历数。
今天,我观看了体育竞技类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讲述了马哈维亚,一位印度的摔跤手,他最大的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金牌,却因生活所迫放弃了他所热爱的摔跤事业。随后他希望由他的儿子来实现这个未完成的梦想,但命运弄人,他生了四个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教女儿摔跤,经过一番波折,以及自己与孩子的努力,最终大女儿吉塔完成了他的梦想。
我认为这部电影将父爱、梦想以及爱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同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很好地反映了女权、官僚、人性等诸多印度的社会现象。电影里的父亲也让我对他感慨甚多。马哈维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不够考虑到孩子感受的父亲。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不顾女孩子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即使村里、村外人对他以及孩子冷嘲热讽,他也毫不在乎,仍坚持着。他是一个有毅力、勇敢、不为外界所干扰的人。但是他也做出了令女孩不能接受的事--女孩留长发不能够很好地训练,于是他果断地剪去了两个女孩漂亮的长发,她们哭了,作为一个父亲,看见她们的眼泪,他心疼?
不过,在两个女孩听见女孤儿讲述了她悲惨的命运以及一生后,她们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也愿意为父亲的梦想付出自己的童年以及其他孩子所拥有的自由,即使她们很苦很累,但她们不是也迎来了幸福美好的彼岸吗?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所塑造的父亲形象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他的勇敢,他的毅力让人对他大为赞叹。他的命运,他的严苛,他的倔强也让人不禁有些怜悯、讨厌他。但到了电影后期时,我们才明白了他这么做其实不光只为了自己的梦想,因为这两个女孩最后不都爱上了摔跤,为国争光了吗?
小草不经历风雨,怎能在困境中挺直腰背勇敢地面对;嫩芽不会努力地汲取养料,怎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勇敢的小草,美丽的花朵是我们的榜样,当然,成就那些榜样的人是伟大的,也同样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榜样。
纵观《摔跤吧爸爸》里两个女儿的成长之路,确实是艰辛,可以说是,爸爸从没有条件创造出条件,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了各种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条件,以及后面爸爸来到城市,照样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以不服输的毅力,在体育学院外指导着自己的女儿,这让我想起我们最常说的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部电影真的很好诠释了这句古话,面对困难,焦躁逃避是没用的,唯有想尽办法动员你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比如没摔跤场,爸爸就自己盖,没钱买鸡肉,爸爸就说服老板低价出售肌肉,体院要开除大女儿,爸爸动情的演讲打动了领导,给了女儿最后一次机会,没电脑看比赛的录像视频,他们就去包下整个电影院,视频一段一段分析,再一段一段标记,最终帮助女儿夺得金牌,如果我们都有这种毅力和思维,又何尝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是电影给我最大感动和启发的地方,影片中还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就是,爸爸居然没花掉女儿们在邦级比赛中的奖金,而是给完好的保存下来了,可见父亲是真的热爱摔跤,真的想为印度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对于当下有些父母想通过子女成为体育明星而致富的父母好好上了一课。
网上都说是阿米尔汗是印度国宝级人物,是电影天才,但是当我得知他主演这部电影时,是先增重27公斤,然后再瘦回到年轻时爸爸的状态,以及主演们都为拍好这部戏,都各自练习了很久的摔跤的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天才,就是比别人做事更用心,付出更多,更不急功近利,用良心去拍一部好电影,期待阿米尔汗的下一部力作,也期待中国也能出现像阿米尔汗这样的“天才”,最后要感谢我的女友,要不是在她的推动下,我也不会那么早去看这部电影。要知道,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有点吃力的。
这周,爸爸带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
这部电影讲的是印度一个摔跤手,一直想要个儿子,为印度赢一次国际摔跤赛,可一连4胎全是女儿。后来他发现,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有摔跤天分,便让她们每天5点起来训练。经过训练,吉塔常常赢得全国赛,并进了印度体育学院。巴比塔也赢得了几场全国比赛,进了印度体育学院。后来吉塔越来越骄傲,之后的比赛频频失败。面临国际比赛,她爸爸只好给她继续当教练,赛场上指挥她,可总决赛时,爸爸不见啦,吉塔担心爸爸出了什么事,又怕爸爸不在,她打不好,开始胆怯。吉塔与对手相差4分,最终当她想到爸爸对她的希望时,她终于鼓起勇气,在最后的18秒里,凭借爸爸教她的技巧,赢得了比赛,成了第一个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冠军的印度女摔跤手。
这部电影的情感很丰富,包含了爸爸对4个女儿,尤其吉塔和巴比塔的爱;体现了爸爸的爱国精神;更加体现了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坚持;还有爸爸对两个孩子的希望。它还让我明白两个道理:当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时候不能骄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如果想要成功某一件事,是必须吃苦的,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成功。
我想学习也是这样,就像我想考苏丽丽老师的班,第一次选拔时,差20分,我有一点点不甘心,开始努力学习。这次选拔,又差了6分,我有些灰心了。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又重拾勇气和信心,只要我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样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就一定能考上苏老师的班。
❷ 求:体育类电影观后感(体育课作业)
跑出一片天
首先,我忍不住要得瑟的是,这部影片的海报真的太俗套、片名也太随意。很显然这部影片我在现场观映之前就将它定义为一部小众电影,也许昙花一现,以后在六一节凑凑热闹上映后就只会出现在CCTV6电影频道里。
虽然期望值很低,但真的没想到,影片还是很有趣,现场不断响起大家的笑声,那是对影片最好的肯定。
影片里那家美味的砂锅店位于磁器口的草厂胡同,定位在胡同里,孩子才能拥有可爱的街坊、认识鼓励自己的大哥、拥有奔跑的天地。不可想象,现在楼房里的孩子,除了游戏机为伴,如何打发自己的业余生活,如何认识周围的街坊领居。
当然,影片也很理想化,会上门道歉的女老师、会给孩子机会的学校主任、会爱上砂锅店老板的舞蹈工作室丽人、会在北京的夜生活里玩夜跑竞技为时尚的运动达人……还有作为精神励志大哥的田亮会在晚上和小天交心聊天,现在的孩子,估计大多不会这样表达自己吧?所有的这些,都是个童话,但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也许也是这类童话,励志的童话。很多时候,因为太了解生活的残酷,我们的童心不断丧失,而还好,这部影片真的能让我们找回一些童年的梦想。
那些生活中的小浪漫、小趣味、小幽默,一点都不俗套地在影片中细腻表达。人物性格亦突出,不管是作为配角的铁砂掌街坊大哥,还是疼爱儿子望子成龙的父亲。虽然背着孩子跑去体育场参加比赛的那段有点太刻意煽情,但父子亲情的展现还是让人挺感动。可能中国内地的影片大多都是展现母爱,像突出父爱的影片,这应该是佳作了。影片中父亲的角色太棒了,演技甚至可以和郭富城《父子》中的父亲角色相媲美。
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刻意注意到了,影片摄像用光很赞,甚至胶片味很浓郁,喜欢,比如弱光环境下的室内,很能体现出摄像功底,至少不像很多内地电影中规中矩。画面细腻干净,看完才在豆瓣上知道主要摄像是香港金牌摄影师黄岳泰。
现在的内地电影,好的儿童片确实不多。这部影片有大量的明星助阵,虽然基本上就是露一小脸,但确实给电影增色不少,有的明星一出现就让得观众忍俊不止。
虽然有观众说不要以个人好恶去评价某些演员的出现,我还是不得不得瑟,杨幂作为在演员表上出现的重点角色,只出现了一两次,但她那表情和声音的模式真的可以丢到她出现的任何一部电影里,总是这种状态和模式。看电影就是很个人的行为,我不能掩饰我的个人评价倾向。
记得小时候,看过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儿童电影或者准儿童电影,比如《泉水叮当》,而现在能走进记忆的并不多。好吧,还是推荐没看过的朋友去支持一下。
最后希望国产电影多重视海报设计还有片名的构思。酒好还怕巷子深啊。
❸ 电影《夺冠》观后感
电影《夺冠》观后感五篇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100字以上5篇
“胜利不只属于你,也将属于千千万万个被认为女孩不及男孩,只能跟锅碗瓢盆打交道被困在家务中、一辈子相夫教子的女孩。”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说的一番话。那么你知道《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1
昨天下午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摔跤吧爸爸】的印度电影,其实橘此扰作为一个高中生,很少在有空闲时间去看电影,更何况是一部由从未听闻的外国演员主演的,于是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期待。但是我错了,影片开始了短短几分钟我便被剧中严厉的父亲形象所吸引,剧情并不是那种大开大飞的剧情,也正是因为这种平民般的剧情更容易使人产生代人感,我也是一名父亲,同样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剧中父亲的想法也正是我的想法。
这部影片全面展示了如今社会的平民状况,更显的而亲切,这样的无距离感使得每一个人就如同看身边的普通人的'故事一样。虽然这部电影使人没有距离感,但是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女儿无私的爱。影片叙述的是一个国家冠军摔跤手因为摔跤只给他带来了荣誉却无法带来金钱,迫于生计,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在他渐渐衰老的时候,他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还是希望能获得一枚奥运金牌,他不断的训练两个女儿,这个过程他承受着所有人的冷嘲热讽,默默前行,最终依是可想而知,他成功了,他的女儿都成为了国家冠军。
在印度这个男权国家,女性地位低,女孩的命运无非就是结婚生子,早婚也是常态,而如若抛弃这些,会有怎样的下场,惹来怎样的非议,这部影片记录着父亲下狠心苦心栽培两个女儿成为优秀的摔跤手,同时向世人展示着男女平等之期望。说到这里也特别幸运,现在中国已经是男女平等的局面了,但也有一些落后地区女性仍然受不到平等待遇,但是父母的想法不分国界,她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超过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到了影片的最后我被一句对白深深地打动了。“你是我的 骄傲!”他凝聚了几十年的父爱。几十年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进行魔鬼班的训练,我知道这并非是他所愿,但是他必须这样,没有他这样的坚持与严格,就没有今天的骄傲,更或者等她们到了年纪就结婚生子草草一生。这部电扒指影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有再多的困难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2
首先,爸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为家庭顶梁柱时,哪些该放弃哪些该继续,同时也很清晰自已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和能力。剧中爸爸悲情埋葬自己梦想,彻底息心后,当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具有能打善战的秉性时,在燃起自己心底梦想焕发出巨大力量的同时,毅然决定突破社会局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女儿走上职业摔跤之路,当然他也是一位负责的爸爸,他也怕走眼,耽误了孩子,因此和妻子约定了一年的观察期,这里也要感谢妈妈的支持。
其次,目标一旦确定,无论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不会动摇,哪怕是前进路上布满荆棘也要去克服,没钱给孩子买运动衣、没钱提供高热量食物、没钱置办训练器材,除了家人没有外部的支持,甚至在女儿不理解想放弃时,爸爸都是没有条件那么就创造条件去解决。爸爸一路的坚定产生出的定力强大到克服了别人都认为的那些不可能。
第三,全然的沉浸在与女儿一同成长的过程中,用爸爸强大的内心力量包容和承载一切,忍他人之不能忍,受他人之不能受,然后在静中用智慧为孩子为家庭营造出一个稳如磐石的环境氛围,传递出只要爸爸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当然要做到这点爸爸是在背后默默付出了他的全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针对成人的修为,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圆旦。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的明示,由阿米尔.汗在剧中给予了淋淋尽致的展示,这应该是两个文明古国在人生修炼上的一次互相致敬。
为了帮助孩子实现人生目标,爸爸用关爱、不放弃甚至威严包裹孩子,然后助其发挥出最大潜能,为个人为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爸爸 拥有的止、定、静、安、虑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知晓自己所能和孩子能力的基础上,用笃定、用平静、用信念、用筹划一步一步做着萌发孩子天性的有效陪伴。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成长就是要认识事务本来面目和客观发展规律,然后事有始终,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过程中,爸爸教女儿在技巧上的以逸待劳、防守反击、声东击西这些技时都暗含了符合道的痕迹。
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爸爸被人暗算不能现场指挥时,爸爸那早早为孩子种下的不能总靠别人,你自己可以的心锚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发挥出了绝地反击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孩子心理上的蜕变,从此可以放开爸爸保护的手而自立自为的前行了。看着孩子背负着自己的使命安全远离的背影,一定是天下爸爸们共同的愿望
阿米尔.汗是位出色的演员,他主演的片子有《三傻大脑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和《地球上的星星》等,这些片子有追问人精神境界的,也有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更有对社会不公的关注,真是出世与入世相得益彰。他曾说我想去治愈大众。汗在印度做出了很多社会的贡献。我不知道他治愈了多少印度大众,但是这部电影确实给我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学习吧 爸爸,为了营建和谐温馨的家园和助力孩子成长,爸爸们一定要学习了,一定要好好修炼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3
我们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的感受个性深。
这次是我第三次看这电影,很励志。两个小女孩透过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悉心教导,从最开始的从泥土里和男孩子摔跤一步一步到全国冠军再到世界,她们完成了她们的梦想、父亲的梦想甚至全印度的梦想,用行动给了所有歧视女性的思想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女儿遇到困难时,虽然当时父女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但之后女儿还是低下头向她的父亲求助,而父亲也是不计前嫌为她排忧解难,为她分析作战过程、改正错误。
其实这些也个性像每一个人,自己个性努力地完成一个目标或自己的梦想,当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低下头虚心请教别人,不要死撑面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时候请教别人会让自己进步得更迅速,这时候反而会让别人更高看你一眼。而且父母也一向在默默地支持自己,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家永久是自己的港湾。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4
最近,一本印度大片《摔跤吧,爸爸》红了半边天,我和爸爸也观看了这本电影。
剧中的爸爸,为了让女儿继承自己的.摔跤梦,一下子从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变成了一个严厉的教练。他不仅对女儿们开展魔鬼式的训练,还剪掉了她们的长发,让她们和男孩子一起练摔跤。他还克服了很多困难,没有场地就在稻田里搭一块场地,没有摔跤垫就拿床垫代替,没钱买鸡肉就向村里人要……女儿们起先不理解爸爸,觉得爸爸是在折磨她们,直到有一天,看着比她们才大几岁的表姐已经嫁人,不得不整天做家务时,才明白原来爸爸是为了自己。于是,她们发奋图强,终于从被人冷嘲热讽的女汉子变成了人人羡慕的世界冠军。
看完电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在生活中,也常常不理解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总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已经够好了,总觉得爸爸让我检查作业是多此一举,总觉得爸爸不该让我做家务……看完这本电影后,我发现我的爸爸比起电影里的那个爸爸来,那是和蔼多了。而且,我还明白了爸爸这么要求我,并不是折磨我,他原来是爱我的。
我想,下次爸爸再严格要求我的时候,我的心应该就不会那么难受了。看完这本电影后,我发现自己好像长大了很多。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字以上5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名字叫《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我感触最深的一部电影,它也是一部非常非常令人难忘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叔叔是国际摔跤选手,一直想为国争光。可惜他自己没能实现梦想,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为是实现他心中的梦想,他对自己的女儿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
可是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她们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跌倒,但她们从未放弃,在父爱的鼓舞下勇敢的站起来,奔向胜利的光芒!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成功就像一粒种子,只要你肯努力浇灌,总会发芽”。同学们,我们以后如果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要坚持不懈,只要付出终会有收获!
❺ 《我们的接力跑》观后感400字怎么写
电影《我们的接力跑》是一个感人至深并具有启发性的故事,讲述了一群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们,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最终在接力比赛中取得胜利的故事。
电影中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却又因为热爱运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而成为好友。导演通过对各角色形象的细腻刻画,使观众可以深入理解每个孩子的情感与内心世界,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越过属于个体的种种因素所带来的凝聚在场地上的激荡血液。影片展示了孩子们无私的友谊和互信,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在追求梦想方面的奋斗精神和拼搏意志。
最令我感动的部分是所有孩子们齐心协力参加接力比赛,尽管他们给别人习以为常完美的时间未必能及时抵达起跑线上,但是他们用决心、毅力和搭档的扶持完成着苦苦等待的一次个人表现。这启示我们,成功并不在于成绩、排名或金牌收获,而是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互相支持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电影还着重体现了在各方面困境下家庭的紧密联系和对父母的感激之心。虽然在剧中角色们都面临种种生活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前进,始终勇往直前,离心跳接近鼓掌加速、 比拼缺席发挥人员、以及意外磕碰场做梁颤地再次站起来等,所有艰辛坎坷只增加奋斗愿望和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在观看《我们的接力跑》后我被深深震渣枝撼,并且受到思考。它让我明白,在一个人取得成功时,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汗水与努力;同时塑造了我的正能量信念:即使思路曲折、经历纯败严峻,也要用最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❻ 夺冠电影观后感范文
夺冠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
《夺冠》是由我们制作有限公司摄制,由陈可辛执导的运动片,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夺冠电影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供给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改拆空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来年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向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御中联系在一齐,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郎平看来,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5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向在丰富内涵,一齐努力,永不放弃。
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
_月_日晚,由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将于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核瞎女排励志电影》)全球首映礼在北京英皇集团中心举行,记者现场欣赏了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体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顾了中国女排励志电影振奋无数国民的夺冠之路,重温跨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夺冠》让人热血沸腾!赞叹的是,贯穿始终的就是:女排精神不朽!
电影不是历史,这部电影更不是纪录片,记者怀着一些细节必然有艺术加工的心理踏进首映礼现场,然而惊人的历史重现依然让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记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说起当年漳州训练基地竹棚下的艰苦训练,他们甚至怀疑记者话语的真实性。直到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们的艰苦训练再现,不少年轻人都感叹道:“这是真的吗!天呀!”当初上世纪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里训练,在粗糙的木地板场地上进行防守训练,姑娘们身上有不少血水,还扎上了倒刺,训练完毕,大家相互拔刺,包扎伤口,这是真实的历史。至今,在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的博物馆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初老女排训练时用过的旧球衣和护膝,上面还有血印和泥土。
伴随着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声,人们眼前是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杯最后一战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与“东洋魔女”日本女排的决战,比赛起伏跌宕,第五局决胜局中国队14比15落后,日本队率先拿到赛点,谁的关键防守,谁的关键进攻扳平,直到中国队最后拦网以17比15取胜,日本队球员防守补位将球垫飞的角度都与历史一样。当然,还有国人上街庆祝的画面,体现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励志电影首夺世界冠军的意义,女排精神就此诞生。
还有2003年女排世界杯夺冠、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女排五局“和平大战”,几乎都是神还原。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奥运会夺冠,就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而1/4决赛中国队与巴西队五局鏖战是经典中的经典,最后一球魏秋月并未传徐云丽快攻,而是与朱婷眼神一瞬间的默契,由朱婷后攻拿下制胜一分,淘汰巴西队,简直就是赛况再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响起国歌的前奏时,我的内心总是激动澎湃,肃然起敬。在《夺冠》这部影片中,从19_年日本大阪世锦赛到20_年里约奥运会夺冠,每一次国歌的奏响都令人难以忘怀。
我没有经历过郎平叱咤球场的时代,虽然久闻她“铁榔头”的“大名”。对于中国女排,我对她们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这是一群有拼劲、不服输、在赛场上喜欢大声叫喊互相打气的女孩。观看完《夺冠》这部影片后,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质问女排姑娘们为什么打球的那一段。当问到朱婷打排球要什么,朱婷回答要“成为你”,郎平教练的话发人深思,她说:“那你就搞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的确,我也时常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但每次想到这些问题,我的脑子里都是其他人对我说的话,你要向谁谁谁学习,你看看人家多厉害之类的,而从未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还记得今年9月份去参加集团的新员工培训,教务组的老师问我们,你为什么加入蓝城?很多人都会说,因为蓝城的文化、价值观等等。是的,正如宋总说的,蓝城是一所学校,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一点,从我加入萧立这个大家庭起就深有体会。从篮球赛的组织、七夕K歌比赛、团体生日会到这次的观影活动,每次活动的举办都在让每一位萧立人变得更加优秀。
正如女排精神所表达的一样,蓝城萧立这个大家庭不断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team,不分我和你,只有我们。对于工程人来说,团队永远是排第一位的,一个优秀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工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无法预料到的困难,因此更加需要团队。
“我”加“你”等于“我们”,“我”和“你”都是个体,容易被很多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判断,而“我们”是一个的整体,拥有个体无法企及的强大力量。蓝城萧立是一个大家庭,在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团队,让我们团结协作,永不言弃,不分彼此,一定能共同创造萧立美好的未来。
要过年了,很多人除聚会之外就是看看电影打打麻将了。其中被重磅宣传的《中国女排》是在大年初一很多人都想去关注的电影。_月_日,《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这是不是让你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何要改名?皮裤套棉裤必是有缘故!
过去我们拍过不少类似体育题材的电影,例如著名“女篮五号”、“沙鸥”等等。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也是有原型人物的,但是并没有用“中国”字样。1981年出品的电影《沙鸥》实际上也是在说中国女排队员的故事传说,不过却只能是以运动员的名字来给电影命名。当时“沙鸥”的原型到底是谁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人说是郎平。实际上这个肯定不是,当时郎平还小。有人说,“沙鸥”的原型是原来中国女排的主力之一的曹慧英,她在电影《夺冠》中也有角色。
其实影片能够在前期宣传中一直用《中国女排》的名字,且是在大张旗鼓宣传,并且预告了大年初一上映。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名字是通过审核的,不然不可以这么宣传。“中国女排”是一个在中国体育界的一个丰碑,其四个字不仅仅是说排球项目的一个运动队,而是说是“女排精神”以及“中国精神”的层面。不过,这部电影是一个商业制作片,只是用了真人运动员而已,有些事实是存在虚构的成分,你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纪录片,这样叫“中国女排”就是有一些不妥的。不过,刚开始被通过,后来又改名,是不是与陈忠和的抗议有关?
陈忠和的内部抗议信被曝光之后,使得这部商业电影多了一些质疑。陈忠和的抗议公开之日为2日,《中国女排》变《夺冠》在1月17日,两者是不是存在关系呢?实际上,“中国女排”能够火起来,与中国女排世界杯再夺冠的原因巨大。作为三大球中唯一硕果仅存的世界优势项目,他们不仅仅是中国排球迷的寄托,更是中国人的寄托。对于这样的一部电影,其实从策划开始就应该被严格审核。出现对于陈忠和的不正面现象是非常遗憾的。据说,在上映之前对于陈忠和的形象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删减。因为要上映,因为也不可能重拍,所以就出现了改名和改剧情。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代表中华民族,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的话,你们后悔一辈子。”电影院中,小孩子们不再窃窃私语,所有人都紧盯着面前闪烁的荧屏,屏息敛声。
“中国队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她们成功了!”电影院依然安静,但我从身边人急促的呼吸声中可以听出他们内心的激动。我也心潮澎湃,如果不是在电影院里,我真想站起来鼓掌,大声为女排喝彩。看到队员胜利,主教练默然不动,眼眶却悄悄湿润,更是令屏幕前的我也鼻子一酸。
但是在欣喜后,我心中却有一丝淡淡的担忧。影片中一句话恰可以说出其根源所在:他们不可能打一辈子球的。哪怕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一个运动员又有几个四年?等度过了短短的黄金年华,后面漫长的人生又该如何面对呢。不是所有队员都可以像郎平说的一样成为主教练、真正为体育献出一生,大多数队员都是在年龄变大、体能下降后便退休,无人问津。
从“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这句口号中蕴含着坚持不懈的高尚精神,但也能看出运动员们训练多么艰苦。当把自己最珍贵的青春时光都花在训练上,不顾其他领域与知识,等到年纪大后无法参加体育,落得一身病痛,也没有其他事物可供消遣,是多么无聊与痛苦啊。当然,我不了解真正的体育机制,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国家也一定会给运动员们补贴与慰问。只是奠定精神世界基础的那几年,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弥补吧。
令我感到无比惊喜的是,郎平后来说的话解决了我内心的担心。——“今天就练到这吧,休息,去谈恋爱吧。……我希望你们是完整的人。”热爱体育是一生的事,但训练与比赛不是;体育是事业,是决心,是追求,但不是整个人生。
我喜欢《夺冠》这部电影,不仅仅因为它紧凑的故事情节与节奏、精美真实的画面,更是因为它让我深一步懂得了体育的真谛——不是赢不赢的包袱,而是纯真的快乐与热情。
❼ 体育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体育观后感(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啪啪啪”随着绳子甩在地上的响声,我们五(7)班的跳长绳比赛开始了。
才刚跳了三四个就被绊了一下,真是出师不利啊!我的心一下子被收紧了。马上轮到我跳了,我找准闷棚时机,跳在了长绳的中间,轻轻向上一跳,马上冲了出来。啊!我没被绊倒!可是,后面的男生却一个接一个的绊。马老师在一旁给我们加油助威,我们班的斗志瞬间被点燃了,男同学都像被打了鸡血似的,斗志昂扬。
甩绳的同学也很卖力,他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头发湿了,他们也顾不上擦一把汗。突然,哨子吹响了。甩绳的同学停止了甩绳,跳的同学也都停了下来。望着裁判员。裁判员见了,马上说:“时间还没到,继续跳!”我们同学马上又继续跳了起来。可还是停了十多秒。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们同学还是绊了很多下,比我们练的任何一次还要多。我隐隐感到一种不安。
宣布成绩了,裁判员宣布五(3)班288下,五(7)班245下。一瞬间,五(3)班的同学欢呼起来。一个个都高兴地跳了起来。而另一边,我们班的同学则垂头丧气地走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马老师让我们自己找找原因。以前,大课间跳绳的时候,同学们都不是特别关心,一些同学还找理由不去跳绳,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悔啊!
“245下”这个声音一直在我的耳畔边回拦老响……
这天下午天空晴朗,天气炎热,我们兴高采烈的来到了让我们充满激情的足球场上,准备好和五班的足球比赛。虽然他们不如别的班级厉害,但是我们也不可以轻敌。
我们热了热身,就开始了比赛。开场是他们的球权。一开球,他们就一窝蜂的往前冲,结果一下被我们的前锋拦了下来。拦下球,我们就打起了二过一,不过好景不长,球被对方的后卫拦了下来。我们的老师在一旁用心的指导我们,啦啦队也在一旁为我们加油,队员们听到加油声后更加卖力了,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我们两队势均力敌,都不好进球。上半场的比赛快要接近尾声了,我们队再一次发起了进攻,我们的一位前锋单刀过人,来到了对方的门前和队友配合完成了进门。
上半场结束了,老师对我们上半场进行了总结,说:“你们上半场,被对面的队员带慢了节奏,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往前进攻就可以。要多加配合。”这时,啦啦队上场了,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卡路里再次响起,啦啦队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下半场开始了,我们吸取了上半场的教训,刚开始就进了球,我们老师心急如焚的心情,开始高兴起来。对面蚂衡则的强一点的队员也被换了下来。我们一拿到球就一起往前压,前面的队员迅速的带球突破,不料被他们的后卫踢到了底线。不过,我们获得了一个角球。我们的队员开准时机,找好角度,往对方守门员的手往上一点的位置挑了一个角球,成功的让他们踢了一个乌龙。他们的守门员好像有点生气,指着他们的队员让他们往前。说罢,他拿起球往前一抛,他们的前锋拿到了球往前带了带,一脚打门,不过被我们的守门员抱住了。
最后,经过我们的配合,以5:0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我们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欢呼着。我们和对手彼此加油后,我们又照了一张球员和啦啦队的合影。
我看了一场中超联赛,是北京国安对阵河南建业队,由于裁判的诸多低级失误,导致场面不好看,传切配合不流畅,双方的长传多了一些。建业队是一只讲究配合的队伍,国安队为了抑制建业队的长处,加强了对有球队员的逼抢,比赛多次被中断,背后犯规很多,裁判不能很好的掌控比赛,解说员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主场和客场的区别,主裁判张雷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他的一次次误判引起了球员们的争议。然后更滑稽的一幕出现了他竟然在自己已经吹停比赛之后又把已经进入休息室的球员重新召集起来开球比赛,又在一分钟后把比赛吹停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让人无言以对。
我们的裁判如果不能公正执法,我们的足球水平很难提高,因为你在国内可以得到照顾,而到了国际赛场,谁还照顾你,吃亏的只有你自己,还要连累到中国足球,我们在这方面吃的亏还少吗?我们的足球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已经很不好了,不但水平在下降,球风还受到指责。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管理有待提高,我们的足协要做的工作很多,其实并不是只知道给国家队下指标,你把管理做好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你不一定每天跟着国家队,关心国家队成绩就会提高的。
想要提高我们的足球水平,足协首先要提高我们的管理,要管好我们的联赛,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各职业俱乐部。要把这样一个体系都管好,他的运作正常了,水平就会一步一步的提高。八九十年代日本足球还落后于我们,可是看看现在,我们和人家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为什么呢?不是我们的球员不好,而是我们的足协管理不好。整天就盯着国家队要成绩,忽视了整个足球体系的管理。
其次,要管好我们的裁判队伍,前几年因为有黑哨,使得我们的联赛球场冷落,无人愿意看球,后来整治了一下,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我们的裁判还是不公正,有的水平有限,有的心不正,希望足协能好好抓一下,提高一下我们的裁判水平,起码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发现有问题的裁判一定要处理,不能手软,你手软就是对整个中国足球的不负责任。
还有要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教练员,我们的事最终还要我们自己来解决,请外教只是暂时的,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长处,但不是一直靠他们,我们的教练有他们比不过的优势,不用大量考察队员,就能迅速组成一支战斗力力很强的队伍,外教行吗?有的来了都快一年了,阵容还确定不下来。我们哪来的那么时间呀?再说了,外教来了不见得我们的成绩好到哪去,相反,我们国家队却在一步一个台阶的倒退,现在已沦为亚洲三流了。不是吗?连越南都成了种子队,亚洲杯分组其他三队很庆幸遇到了中国队,认为能有一拼,而我们自己呢?不但没感到羞愧,反而觉得自己抽得了上上签在高兴?呜呼!我们的志向何其远大!
要想真正提高我们的足球水平,还是寄希望我们的足协静下心来,搞好我们的管理,这才是你应该管的,而而不是整天盯着国家队,主教练会负责他的球队的管理,成绩不好他给全国人民都交不了差,他自己会引咎辞职的,因为他耽误不起中国足球。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中国足球心急。
在巴西里约举行的奥运会中,我观看的节目有射击、跳水、乒乓球、举重、游泳、田径、羽毛球等。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心里真是激动得很。 第一天中国队无缘金牌,在第二天女子10米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张梦雪为中国夺得本届奥运会的首块金牌。以199.4环的成绩创造奥运会决赛纪录并夺冠。为中国队增加了信心。紧接着,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中国组合吴敏霞、施廷懋成功夺冠,为中国军团赢得里约奥运会的第二块金牌,随着比赛的进行,中国队的奖牌数在一天天增加。在这些比赛中,最让我激动和印象深刻的是8月17日 中国队3—0战胜德国队夺得奥运女团三连冠,出战双打的丁宁与刘诗雯合作拿下第三分。,继夺得女单冠军实现“大满贯”后,丁宁又帮助中国队拿到女团冠军,这是中国队添得的第17金。延续我们中国队在乒乓球坛上的辉煌。让我们中国队重回荣耀颠峰。
通过这次观看奥运会。激发了我对体育项目的热情和兴趣。以后我也要多参加体育运动。争取将来也能为国争光!祝福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加强大!
每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开始了,刚好在假期,这可是自我懂事以来第一次认真的观看。每到有球赛时我们父子齐上阵,摩拳擦掌、看到精彩时不忘高声齐呼,于是客厅就变成我们爷俩的绿茵场了。
看了几场比赛下来,我只看到白皮肤,金头发的外国球队,唯独不见我们中国球队的身影,忍不住问父亲,咱中国球队去哪儿了,只听爸爸叹了口气,幽幽的说:“儿子,这个足球虽然是全世界的盛宴,可能发源地也和我们中国有关,但我们中国自从两千年前宋朝的高俅退役后,到现在都缓不过气来,我们都习惯了。”我傻傻的盯着爸爸,刚想说点什么,爸爸又说了:“儿子,有空你也上网看看评说,其实好多国家都遇到了这种情况,就像那个罗纳尔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没缓过来;巴乔退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没缓过来;咱们中国不是还有你们吗,只是时间太久而已!”爸爸摸了摸我的头,笑着对我说。是呀,我也在想: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只要我们肯吃苦,好好读书,同时努力强身健体,迟早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会出现在绿茵场上的,让五星红旗飘扬。
那时候我看着球场上,他们每个人互相合作,努力的制造进球机会;他们的技术是那么的精湛,那么的熟练;他们在赛场上忘我的奔跑,都是我们目不转睛的看点。每当进球时的兴奋,激动时的流泪,开心时的拥抱,捧得大力神杯时的幸福,都深深的触动着我的神经。虽然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可有时也有让人心痛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我们祖国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挺进世界杯,一洗2000多年的失望,重树国人自信,我爱我的祖国!
说到运动许多人绝对是最先想到足球,的确足球实在太吸引人了。这个星期六,我约了我们班同学来踢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开始了,先由我带球,我先慢慢前进。李标来抢球,我采单车采了几下便晃过去了,接着我带球狂奔了大概20几米,罗格和严有根来包夹我,我向四周张望了一下发现孔祥维正无人防守我便一脚传中,孔祥维带球一下晃过两人又传给我,接着我带了几步其脚便射,不过力度稍小所以没能射进。现在又由张书浩带球,他好似风一样的奔跑着,我们这些前锋再拼命也追不上他中场的队员也被他摆脱了,这一下三名后卫赶紧上去防他,结果他传给肖国富,肖国富接球便一大力抽射。球进了,晕哦他们的第一次进攻就成功了。这下我队的士气下降了一大半,我不断的鼓励着我们队的队员,他们也重新振作起来,接着我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都抵挡住了。就在队员们的希望都快要灭绝时,我一记漂亮的吊射洞穿了对方大门,这下我方队员士气大涨,不过对方也毫不示弱。先由我带球,我飞奔了40米左右到了中场,其他人都快到前场了,我继续过人,过了3人,传给孔祥维,张书浩马上来抢球,孔祥维马上又传给我,我又过了2人到了门前我又一猛射,球进了。哈哈,我们队领先了。不过好景不长,又踢了几分钟,又是张书浩带球飞奔,从中场象炮弹一样,一下晃过了后卫和中场,最后射门成功,这一下我们都被他那精湛的球技惊住了!哇,他怎么了是不是碰鬼了啊,那么快,那么厉害!我又要晕了,刚刚的领先优势瞬间什么都没了。只能继续加油了!最终双方2:2握手言和。
从这场比赛看出我的球技还不咋地。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今天,有幸听到了城阳区实验小学万春丽老师上的一节公开体育课,这节课体育老师充分运用了新课程理念,通过自身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安排得体,教学难度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课的结构合理,教学手段、方法多样,措施与策略运用到位,尤其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更为突出。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万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就略作探讨。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本课的准备部分,比如开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徒手操等。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无疑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营造了一个人人爱学,学中玩、玩中乐的课堂气氛。
优点: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万老师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单双脚跳的比赛,并体会与人作共同取得胜利的心情,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4、整堂课下来结构紧凑,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充分玩的过程中,学习了垫球的基本技能。
有待讨论的地方:
1、由于受器材的限制,教学目标不确定。
2、在总结评价时没有说明具体活动的原因。
总体来说,这位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紧凑,有序,不拘泥形式但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生达到了“寓中乐,乐中学”的目标。今天的听课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借鉴,大大开拓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开学后不久,我们接到学校的通知,将在十月份举行运动会。每个班都要在运动会的入场式进行一分钟的运动展示。
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回想以往的运动会,每个班都会各显神通,表演出精彩绝伦的节目。今年,各个班肯定会更加努力。我们五(3)班也不能落后,一定要表演出与众不同的节目。
很快,在王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做好了演出节目流程和分工。我们的主题为《红星闪闪》。表演共分为队列组、舞旗组、乐器组。演出过程是全班走到表演位置后,面向观众,播放音乐《红星闪闪》。队列组手举五角星齐唱歌曲,舞旗组进行彩旗表演,乐器组进行乐器伴奏。
节目确定下来后,我们开始了紧张的排练。我们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彩排。队列组一遍一遍地练习入场式和合唱表演,从最初的走线、找点,到后来的喊号、唱歌、舞蹈动作,都要做到整齐划一,一丝不苟。舞旗组由一名班旗手和八名彩旗手组成。每天他们都单独在体育馆里练习旗舞。经过不懈地练习,旗舞动作灵动飘逸,行云流水。我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乐器组,为歌曲伴奏。
期盼已久的运动会终于到来了。在会场上,看着别的班精彩纷呈的表演,我们非常地紧张。但是我们也十分有信心,因为我们的节目经过了一遍遍地精心打磨。轮到我们班上场了,随着《红星闪闪》乐曲的响起,我们展出了这些天辛苦排练的成果。各小组的配合天衣无缝,整个表演一气呵成,成为运动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听着观众席中热烈的掌声,我十分感动。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五(3)班凝聚力的体现。这说明了我们这一个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一次体育课上我们举行了一场四人比赛,虽然人少,但我们玩得很开心。
我们赶快用“石头、剪子、布”分了一下组,我们组是有“阴谋”的,我和足球老生——田子琛,都是强将。对面也很强,一个高,一个胖,块头大,好像无敌似的。比赛马上开始了,只听裁判一声枪响,前锋马上拿下了球,哦!不,是对面前锋,可对面也太夸张了,想一个人独脚射门,不可能,我方守门员竟用头挡住了球,太不可思议了!只听啦啦队喊起了:“四一班,加油!加油!”我一听马上想到了“阴谋”。我给守门员做了一个手势,守门员马上让球举在空中,一松手,我马上用脚尖踢出了球,太好了,一个高球,一脚射进了对方球门里。这时,啦啦队又喊起了:“四一班,太厉害了,下局继续努力!”
转眼又来到了第二局,这时对方用狠狠的眼光盯住我们,好像在说:“上局竟让你进我的球门了,这局我要让你看看我的威力。”对方以闪电的速度又一次拿到了球,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他也让守门员拿着球,竟后空翻一踢来了一个扫球,因为那时太惊讶了,守门员脚都软了,所以这一脚没挡住,我们输了,啦啦队顿时难过地叫起来。
上一局我们竟然输了,我非常难过。可听到了啦啦队的“加油”声,顿时充满了信心。最后一局开始了,我拼命奔去,同时啦啦队拼命的喊,我像一只猛虎一样,奔到对方球员的射门面前,我做了一个假动作,骗过了守门员,来了一个扫球,只不过没带后空翻,而是从地上扫去,可终究,还是差一点。我们两队平局了!
通过这次练习,开启了我对足球的喜爱,我下一次一定胜利,我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今天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足球比赛。
随这一声哨响,激烈的足球比赛开始了。第一场是我们与五年一班的比赛因为前几局没有分出胜负,所以我们开始了点球大战,刚开始是五年一班踢了一球,我当时感觉肯定没有希望了。正在我灰心之时,突然听到了掌声和欢呼声。我抬起头来看到我们班的球员进了一球,我真是太开心了,因为我们又有胜利的希望了。只要再进一球,我们就胜利了,这时替补队员上场,一脚踢进了球门,可是体育老师说:“这球过线了!不算”我恨死体育老师了,恨不得将他撕碎!我正当浮想联翩之时,替补队员又踢进一球。我开心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因为这回我们稳赢!这球进了!我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反正不会是最后一名。可惜最后输给了五年四班。虽然输给了五年四班,但我们没有遗憾,因为我们都尽力了。
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是我们虽败犹荣。我们场内场外的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努力。球员们奋力拼搏就是想为班级争光。我们这些小观众“加油”这两个字喊破了喉咙。我们这么努力就是想让所有人知道我们可能不是别人的对手,但至少我们付出了。我们虽然输了,但是输赢并不重要,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做了最好的自己!
无论结果如何,这都会成为我们小学生活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在那个艳阳高照的一天,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运动会,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想与思考。
那真是一场激情四射的运动会,场地占满了整个操场。有许多项目:跳高、跳远、扔铅球、长跑、短跑之类的。这次运动会,是对我们的一次挑战,一次竞争,更是一场奋斗,一次成长。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场1500米长跑,我们班上有位女同学报名了。比赛开始前,同学们都来鼓励她,她则用自信的微笑回应着。
比赛开始了,她和其他运动员一并冲了过去,刚开始的三四圈还算顺利,但接下来,她的脸越跑越红,碎发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她的脸上,她的步伐也变得沉重了,当她从我的位置前跑过时,我听到了她的急促呼吸声,很显然,她已经累了。而且,她的速度慢了下来,被抛在后边。
毕竟是女生,平时也没有训练过,而且她虽然短跑颇有成就,但对长跑却并不熟悉,还没有经验,这样子确实是有些勉强了。
我有些担忧她,以为她会停下来弃权,或者喘几口气再跑,可是她并没有,仍是不停息地跑着,保持着这种速度,像钟表上的秒针,滴答滴答,一步一步,一圈一圈,分表不停地迈动着,前进着。虽然身体已经很累了,但她的眼神却是那么坚定,不可动摇。
终于,在最后一圈时,原本冲刺在前的选手体力不支,心有余而力不足,速度越来越慢,她趁此机会,拼命冲刺,夺得了第三。
一个毫无长跑经验的选手,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居然可以在那么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好名次。这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想到了成功与坚持的关系。
许多人都认为,成功像耀眼的太阳,吸引着人们,却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所以对于成功人士,我们总是用“天才”“好运”这类的词来形容和总结,但这次的长跑,显然是一个完美的诠释:哪有什么绝顶的天才和顶好的运气,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缺少的不过是长跑的精神罢了。
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终于来到了。虽然,我没有参加这次运动会,但我会做一个最棒的观众!不给我们班抹黑。
我最喜欢的还是开幕式,主持人在上面。我们都非常高兴,十分自然,无拘无束。只比以往安分些,不随便说话。原本以为周奕涵这调皮蛋,会在仪式上乱挥旗、站着东倒西歪的。没想到他也十分安分,可能是当了旗手的原因吧!今年的开幕仪式,同往常的不一样。今年有火炬接力!当火炬点燃的那一刻,我的心也点燃了,一种激动的感觉涌上心来!我同别的同学,一起欢呼着“牢记昨天,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继承传统,珍惜时光,加强锻炼!”
是呀,祖国的未来和今天,都靠我们的努力。我们不能忘记那一段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祖国的未来和辉煌靠我们!开幕式结束了,但我的心情还不能平复。那令人心涌彭拜的话语,激动人心的画面,不断在我的脑子里出现。
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冲刺着。洪伟炫一马当先,如同一支离弦之箭,要不是位置问题,他肯定第一或是第二。跑800米的同学,你们都十分了不起,不管你们有或无名词都没关系。因为在这一天,你们努力了,你们的汗水流了。你们就都是好样的,都是最棒的!
的盛超琦,我也不得不夸赞你了,当然蒋承烨更让我佩服,他竟不顾忌自己的伤参赛。但我觉得男生们十分大度,虽然许峻涵撞伤了蒋承烨,但他们在接力跑中却展现出了他们的团结。
运动会上,我们笑过、自责过、惋惜过,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回忆。没有比这更美好,更珍贵的回忆了。
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又开始了。为了备战开幕式,我们年级不停地抽时间训练。到了真正开始的时间,我们也要开始展示自己年级的风采了。
虽然这天下午非常凉飕飕的,但操场上依然人山人海热热闹闹的。我们坐下来没多久,表演就开始了。首先是鼓号队、彩旗先进行小“巡游”。就开始班级方阵表演。先是活泼阳光的一年级,再是五彩缤纷的二年级……直到四年级。快到我们了。
我们五年级四个班赶紧一窝蜂似的涌出来,然后快速地按照老师设计的同学位置排好来,站好等待我们出场。
当四年级走离操场表演区时,我们便迈着整整齐齐的步伐进入了全校一千多名师生的视线里。让我感受到惊奇的是,从站好队形到进入表演区,竟然没有一丝紧张!可能是被这大风给吹走了吧!
我们迅速把两人的距离拉开,再蹲下来。音乐响起,我们用的是流行歌曲《奔跑》,所以全校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看了过来。等主跳的同学跳完前一段后,抓彩绸的人立刻跑过来。我们也随着音乐摇起彩绸。接着,我们放下,平衡车的同学抓起气球通过在了我们的面前。离开后,我们又跟着主跳跳起舞。我们跳完后,整个表演也就结束了。我们又整齐地排列起来,迈着整齐的步伐离开了观众的视线。
我终于轻松了。接着,我们全班又拍了一张集体照,就继续看六年级的表演了。
所有班表演好后,就开始升旗。然后是校长致开幕词,再接着就是各个组的代表进行宣誓。最后,就是激烈的教职工接力赛跑。但我坐在不利于观看的位置,还在最吵的地方,所以我不知道比赛的全过程,更不知道谁赢谁输。这便成了遗憾。教职工接力赛结束后,我们也就回教室了。
这次的开幕式是我认为的最精彩的一次,没有之一。
❽ 电影铁血教练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电影铁血教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影片简介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体育励志片。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带领自己的校队拼搏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卡特,在其执教后使一支屡败屡战的篮球队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
卡特是加利福尼亚瑞奇蒙高中篮球队教练,第一次进入篮球馆见他的队员,就给他们带去了一张合同,上面的条件有一条是要他们每个队员的平均成绩达到2.3以上。对此,队员们都很抵触,并且有一个队员因为这些苛刻的要求而赌气离开篮球馆。对于剩下的队员,卡特教练首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有suicide(自杀)和俯卧撑。第一天训练下来,队员们都互相埋怨骨头快散了。
接下来的训练是各种战术,他用实例来解释战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琳达”战术和键亮或“戴利拉”战术。队员们都在心里想,这个卡特教练到底有多少sister啊!卡特教练就用这种教导方式每天的引导队员们训练。
里士满球队在1999年的赛季中,连续胜了13场。1月4号,卡特教练的名字出现在《纽约时报》上,原因倒不是他所率领的里士满高中球队所创下的气势如虹的比赛成绩,而是他做出的一个决定:暂时关闭训练馆,所有队员到图书馆复习功课,直到学分达标方可恢复训练。在锦标赛即将到来的紧要关头,谁也不会想到卡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整座城市都在为这支不败的球队而疯狂,每场比赛都座无虚席,到处充斥着fans们的尖叫声。惊问卡特的决定,各界之前对于他的溢美之辞瞬间转化为刨根问底的讯问和劈头盖脸的责难。
因为里士满是一个工人阶层聚居的城市,高失业率使得人们饱偿贫困和生活的重压。在社区的'委员会大会上,卡特遭到所有家长的反对,家长们要求取消禁赛,打开篮球馆,让孩子们继续打球,否则就要罢免卡特。卡特认为队员应该履行合同,他不肯屈服,准备离职。但是,当他走到篮球馆的时候,篮球馆的锁被破坏,进去后看见所有的队员都在学习文化课。他们坚定对卡特教练说他们要努力达标,结果如人所愿。
终于开赛了,但是对手是全州第一,比赛打的很辛苦,把所有的战术都用上了。比赛打的特别激烈,在以后几秒钟的时候对方进球了,里士满球队最终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手。休息室里,队员们都很沮丧,卡特告诉队员已经做到了最好,这场球赛是他认为最好球赛,队员们释怀。
最终,大多数的队员都考上了大学,有的甚至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他的儿子被西点军校录取。
二、对我的启发(按影片讲述顺序写的感受,还有结合课本和电影内容展开写的)
(一)服从和责任意识
卡特教练上任后,他做稿伍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每个队员的服从,不管你具备何种才能,何种特质和个性,要融入新的环境,必须要按规则办事,正可谓不规矩无方圆,不服从无组织。另外一件事就是让所有的队员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中规定平均学分要达到2.3。这就要求每个队员要有一种责任意识,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履行合同。
责任意识是“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一种,要求有能力、有条理和自我约束,反映了人们控制、管理、调节自身冲动额度方式。责任意识高的个体富有责任心、可靠、始终如一、自我约束力强,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卡特身为教练,努力培养这些孩子们,本身就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榜样。他的目的就是想要培养这些队员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成为真正有担当的真男人。
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领导,每位员工都能出于责任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出于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将是无坚不摧的;
(二)能力
打好篮球首先就要培养体能及各种战术,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打赢比赛。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性因素。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差异,所以要一个球队能够所向披靡,就必须要了解每个队员的能力范围,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防守、进攻、抢篮板都要分配好,即“量才为用键梁”。
打篮球时这样,我认为在管理中也是这样。一个管理者只有根据员工的能力状况做到量才为用,才能把员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是要遵循能职匹配原则、能职优化组合原则和能力互不原则等。
总之,在一个群体或者组织中,只有能力类型齐全,能力水平有层次,才最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惩罚
惩罚指当某种不良行为出现后,给予其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减少和消除该种行为的方法。
影片中,开始有的队员不能接受卡特教练的合同而离开,后来又要回来。卡特惩罚了上千个的suicide和俯卧撑,做完了才可以归队。
我觉得卡特教练的这种惩罚是积极的,对其他队员也起到了威慑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中惩罚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快速的效果,长期就很不一定了。因为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欣慰;惩罚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惩罚可能会压制人们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惩罚对管理者产生条件性恐惧。
(四)群体
1、群体士气
电影中,在最后于全州第一的球队比赛时,开始的节奏一度失控,里士满完全是出于被动的状态,得分也很少。卡特教练在暂停时,让他们打出自己的水平,灵活使用战术,打出士气。
在组织行为学中,“士气”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与满意,并愿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里士满球队的队员经过一翻鼓励之后,重拾信心,为赢得比赛而去努力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
我认为,在生产活动中,群体士气也不容忽视。有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了群体士气和生产率的关系,有三种情况:高士气,高生产率;高士气,低生产率;低士气,高生产率。管理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过分的强调物质条件和金钱,要使用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调动群体的士气,让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尽量让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这样就会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高士气,高生产率。不仅员工工作有动力,企业的业绩也会不断攀升。
2、群体间冲突
在电影中,里士满球队在赢球后也有跟对手口角上的冲突,骂人、说脏话等等。甚至在最后的比赛中,要与全州第一的球队在篮球场打起来。在我看来这些属于群体间的冲突。我翻看了组织行为学的书,书上把群体间的冲突分为水平冲突和垂直冲突。按照书上的说法,我认为电影中两个球队的冲突应该是属于垂直冲突的。
在企业中,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必须要合理处理各种群体间的冲突才能让企业的工作效率更高。通常冲突管理的风格有竞争、合作、妥协、回避、迁就等。管理者在管理冲突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另外,我认为好的管理者应该熟知各种策略适用的情境和禁忌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冲突,也能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五)领导才能
电影中,卡特教练就是担任领导里士满队员的角色。在卡特的领导下,里士满球队由之前的屡战屡败最终成为长胜将军。而这并不是巧合,是卡特的独特的领导风格。在他的带领下,里士满球队不仅在篮球赛上大获全胜,并且每个队员的个人素质修养等也在不断地提高,还有签订合同让他们的成绩达标。这些都是卡特教导有方产生的好效果。
我认为在电影里卡特的领导发挥了两种功能,即指挥功能和激励功能。在现实的组织活动中,领导要指明组织发展的方向,确保组织做正确的事情。电影中卡特教练就是在矫正队员们使他们都往正确的发展方向上走。
在企业中,领导也要激励下属,使下属士气高涨、充满热情、积极努力的去实现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为他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六)价值
电影里面,在最后的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手。虽然里士满球队最后只获得了亚军,可是这些篮球队的小伙子里有六个人拿到了全奖,进入了大学深造,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冠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对每个人价值的肯定,退一步海阔天空,失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还彷徨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应该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眼光要放的更远,不要只想近期的好处或者结果,因为长久的不衰比短暂的光环要更加耀眼。所以我们应该摆好自己的心态,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一个方面失败并不代表所有的都做不到,要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失败是成功之母”,让我们坚定自己意志,坚定我们追求的理想,努力去奋斗吧!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绚烂多彩。
❾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之前,对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期待,本能上不喜欢印度的电影,观看之后,感慨颇多,观看过程中也因为感动几度落泪。
首先,要从印度说起,印度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国家,而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家庭却是个例外,这个爸爸没能参加国际摔跤比赛。于是,他一心想生一个男孩实现他的愿望,但是生下四个却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过人之处,就训练她们直到进入国家摔跤比赛,并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
其次,成功没有捷径,快乐的精髓来自于经历、拼搏;事实告诉我们,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简单易得的快乐和诱惑会麻醉我们的神经,结果是,让我们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简单快乐,而不是用于厚积薄发。
再次,需要有梦想。正如世纪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创造生命的梦想,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剧中的吉塔和巴比塔为了实现父亲的冠军梦,他们远离自己最爱吃的零食,被逼含泪剪去最象征女性的长发,忍受来自同龄人与非同龄人异样的眼光、非议和嘲笑。他们牺牲那个年龄阶段该有的娱乐时间,艰苦训练。其实用于我们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那些站在顶峰的人,并非我们看的那么潇洒,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辉煌的背后洒满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难,荆棘再深,梦想的实现也不无可能。
最后感悟:选择大于努力,庆幸最后的教练是自己的爸爸,才能获得成功,看到影片也联想到,很庆幸自己选择扬州青锐这个平台,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能执着地握着梦想,一步一步接近梦想并享受努力带来的甜蜜。
今天看了《摔跤吧爸爸》很感人的一部电影。
其实存在于手机中已经很久了,只是一直没看。一开始看到那样的爸爸,我很气愤,觉得他就是把自己的梦想,把自己没完成的梦,强加在自己的女儿身上,一点都不顾女儿的感受。可随着影片的发展,感觉爸爸也是为他们着想,但是依然不太赞同,直到结尾我还是这样的感触,可能是因为国际不同,所以有些东西不太懂,也可能是年龄小吧。
但是不能阻挡我看到其它一些有感触的地方。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吉塔在全国赛几轮PK都失败后很伤心,她不敢打电话给爸爸,但妹妹说:“再怎么糟,他也是爸爸,大不了臭骂一顿”是啊!是爸爸,是我们的血脉至亲,不管你如何,你再不堪,他们仍是张开怀抱拥抱我们的人,没有嫌弃。
我是一个啥事都埋的比较深的人,我不愿意和别人说我的事,有什么都不会说,尽管是家人,有事却总想自己解决,怕麻烦别人。
我觉得自己真是不知怎么说才好,真是病得治。觉得自己活的太放不开了,一点都不可爱。
还记得吉塔否认爸爸的技术,认为教练的教得好,知道妹妹说,别忘了是谁教你打到全国冠军,真的在现在,我们会越来越看不起父母的作为,觉得他们落后了,但是别忘了,是他教会我们的,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片最后,女儿最关键的一场,爸爸并不在,它想告诉我们:爸爸,并不会永远陪着我们,我们要自己独自长大,要学会一人面对会遇到的磨难,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父爱如山,沉重却能给我们依靠。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成功是由痛苦创造生命的梦想,由自强铸造的奇迹。吉塔和巴比塔为实现父亲的冠军梦,远离最爱吃的零食,剪去长发,忍受人们异样的眼光和嘲笑,牺牲那个年龄段该有的娱乐时间,用来艰苦训练。她们压抑了青春,却也重塑了青春,追逐着人生的梦想。
吉塔的成功来于大量枯燥的训练,来于弯路中的折回,来于绝不放弃的最后一击!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辉煌的背后洒满汗水。
我想到自己,我是否和吉塔和巴比塔一样,一直坚持在自己的道路上,挑战着自己?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学习绘画上。每周日,我都背着重重的画夹往返于家和画室之间;即使跟着父母出门旅游,我也会随身携带可欣赏的画册和可保存美景的相机……
可是,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在市“绘画之星”的海选上我还是落选了……当时,我失落极了,甚至想到了放弃。
可是,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让我羞愧,在印度这样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中,她们能克服重重障碍走向成功,难道这么小的挫折就能难倒我?不,绝对不可能!我再次拿起画笔。
在美好的绘画世界里,我很快乐——我学会了坚持!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我们要把磨练当做人生的礼物。
蒲公英是花,梦想是花,努力是花,陪伴是花,坚持是花,吉塔和巴比塔更是花!努力的花儿最艳丽,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愿所有花在绽放时不要忘了出芽时的努力;愿所有惊羡花美丽的人也学着努力去绽放自己!
据说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那就让我们看见估计是原型人物!
《摔跤吧!爸爸》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印度爸爸培养了自己几个女儿成为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故事,
Mahavir曾是印度知名的摔跤手,自己年轻时拿过印度全国摔跤冠军,不过自己的最大梦想是成为一个世界冠军,可是自己没有儿子作为接班人,在自己退休后开始培养优秀的男摔跤选手,后来发现自己的女儿很有这方面的天分,随后便开始培养几个女儿摔跤,虽然一开始没有人可以接受,但是最终Mahavir克服了所有困难,四个女儿其中的三个成为了世界冠军。简直不要太励志啊,说到这部电影,大家可能会想到只是一部单纯的励志电影,但是如果网友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和摔跤里缺乏女选手就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这么优秀了。
我们这部电影的男主是印度国宝级的演员,他就是阿米尔汗,曾经出演过无数的经典电影,其中就有《三傻宝大闹宝莱坞》!
最后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看了以后我的感想是:付出了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因为配齐成功公式的变量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付出努力了一定有回报,或大或小,或悄无声息。可圈可点!
离开了领路人的自我判断和独自战斗是最后的圆满,伯乐再怎么重要路得自己跑!所以要自己努力!最后男孩因为父亲的指引走向了成功!有时候,父母的教育往往是为了让你少走歪路。
影片中的爸爸能够跳出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他摔跤愿望的框框,不顾社会的压力和世俗的偏见,倾尽全力训练两个女儿,说明他对女儿真挚的爱,希望她们取得成功;让女孩子们成为摔跤运动员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能走多远,这其中的未知因素实在太多。这个父亲实际上在拿两个女儿的人生作一次赌博,幸运的是他赌赢了。那反过来想,他如果赌输了呢?她们以后的人生将会怎样?
这个影片有两个片段,我印象比较深刻:
一、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女主找到当时几个人中最厉害的那个,虽然过程很精彩,女主也很努力,但是结果还是输了,但是事后,女主一副倔强的样子问父亲:爸爸,什么时候能参加下一次比赛?
二、女主代表国家队开始参加国际大赛,但是每次都是一轮游,连续的失败让女主几乎丧失信心,他的父亲后来来到了她的身边,鼓励她、训练她,最终女主代表国家队赢得了比赛,获得金牌。
坚持、不放弃,失败不可怕,一定要站起来勇敢前行!成功的源泉来自于日常大量的积累,来自于弯路中的曲折,来自于绝不放弃,从而获得成功!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坚持目标,只要足够坚持,成功总会来到你身边。
最近我一直在听一首歌:杨宗纬的《给未来的自己》;“不管怎样 怎样都会受伤 伤了又怎样 至少我很坚强我很坦荡”、“一天一天 一天推翻一天 坚持的信仰 我会记住自己今天的模样”,这几句歌词,我很喜欢;一定要坚持,坚持走向目标,总有一天,小树苗能够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今天上午,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观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非常好看,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收获。
电影介绍的是在印度的一个摔跤的摔跤手,他是一名获得国家冠军的一名选手。可是他的妻子不久就要生孩子了,于是摔跤手就把希望寄托在他们未来的孩子身上,于是他就不重视体育运动了。可是不尽人意的是他的妻子给他生的孩子是个女孩,这让摔跤手很是失望。但是出人意料地是摔跤手在照看孩子的时候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她的摔跤天赋。于是摔跤手就精心的培养他的女儿,一心想让他的女儿成为摔跤冠军,摔跤手还把他的头发都剪掉了,剪成了短发,女儿却一直不理解她父亲的良苦用心。幸亏他的女儿在和朋友的一次谈话中知道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女儿积极的配合父亲进行拳击训练,经过勤奋刻苦的训练之后,他的女儿终于获得了全国冠军,不失所望,众望所归。女儿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所著名的体育学校进行教育,在学校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和父亲的全集经验下,经过刻苦的训练和摸索,女儿终于掌握了父亲的拳击技巧,最终获得了冠军。
这一部电影让我感受很深,它使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得到一定得荣誉之后,不要骄傲自大,谦虚才能够使我们走向更辉煌的明天!所谓的胜不骄败不馁就是这个道理。
当吉塔骄傲地站立在国际摔跤大赛最高领奖台上时,印度的国歌为她奏起,耀眼夺目的金牌在她胸前闪耀。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这枚金牌来之不易,那是花了多少汗水才换来的啊。
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获得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他十分渴望有一个儿子,并教他摔跤,取得世界冠军,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妻子生了4胎全是女孩,爸爸十分失望。有一天,爸爸发现大女儿和二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从那天起,每天早上5点起,爸爸就一刻不停地训练两个女儿,遇到女儿们反抗,剪掉了她们长长的秀发,还无情地将她们推下水,让她们自己游上来……
在吉塔入体校后,爸爸违反体校规定,叫吉塔私自出校与父亲一起训练,女儿差点被学校开除。但爸爸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电脑将每个动作分析给吉塔听。吉塔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战胜了自己,站上了最终的领奖台。这种爱,比山高比海深,这种爱无微不至,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看了这片意味深长的电影,我回想起我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我单元测试考得好一点,让我做一份试卷,可我和妈妈讨价还价,妈妈生气时,还跟她顶嘴,心里还骂妈妈。其实妈妈和电影里的爸爸一样,之所以对我严厉,是为了我能更加优秀,我应该不辜负妈妈的期望。
严厉,是一种爱,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爱如太阳射出的光芒,照亮着子女前进的道路!
几天前,妈妈带我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讲一个摔跤手爸爸,如何把两位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的故事。大女儿吉塔,时不时被重重摔倒的声音,坐在电影院里,听起来格外疼。
电影里,爸爸不是一开始就疯狂地想把孩子们培养成摔跤运动员,他是在她们展露摔跤天赋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念想,而且也给自己设立了一年的期限。在给孩子们训练的时候他苛刻而又严厉,如魔鬼般残酷无情,可是当孩子们比赛失败的时候他连一声责骂都没有。在吉塔连连失败的时候,他却依旧对孩子充满信任。在吉塔进入半决赛时,他告诉女儿人生不可能永远是完美的。而他所有的自信和坚持都是来自理性地分析,而不是盲目地乐观。他严厉,他专制,可是他并不蛮横,因为他心中满是爱,他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是爱。
有个片段,我看哭了。成为全印度冠军后,吉塔抛弃了父亲的训练方法,却在国际大赛上屡战屡败,陷入了最脆弱最无助的低谷。这时,她放下平日的骄傲和任性,鼓起勇气给父亲拨去一通电话。电话接通了,吉塔只是一个劲地哭。她像一只在外打了败仗丢盔弃甲的小狮子,仓皇地躲进了父亲的怀抱。爸爸尽管又气又纠结,但是还是好心疼这个女儿,电影里爸爸和妈妈在这边哭,姐妹俩在电话那头哭。一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我也哭了,只有爸爸妈妈才会永远包容犯错误的女儿,永远会张开温暖的怀抱。
是的,爱你最好的方式,是给你力量,给你温暖,让你在艰难人世,独立前行。
忘记了上次写观后感是什么时候了,偶然想起是那时候老师安排的作业,各种要求,现在看来,也不算是荒废吧。
难得周末,又被浓罩在快要过年的氛围中,拉上窗帘,昨天晚上发现了一部精彩的片子,可能是盗版的吧,怀着可耻的心默默的打开。
想起了之前一些人的评论,和演员拍摄时候的.采访花絮等等,说实话,至少今年对这部片子还是有期待的。虽然情节有些老套,但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电影也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这和每个人的经历,价值观有关,难说对错。
漂善良一直都在,坏也是。
片子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培养两个女儿摔跤手的故事。(注意,是女摔跤手,这点很重要因为这事在印度。)除了反应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东西,起初的怀疑、嘲笑、风言风语等等,更多的反应了坚持、果敢、做自己。
当然,关于女权、坏的东西也有体现,你需要慢慢去发现,最让我影响深刻的一幕是冠军游行的时候,那些已经为人妇的妇女们的举止,很多东西,你说不清楚,只能去感受。很多东西,是文字不能替代的,你只能自己去感受,去发现。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尝尝短短的故事构成的,精彩与否可能你并不能决定,但有没有意义却是你说了算的(当然,这对于少部分的人来说,也是有些艰难的,但并不是没有机会)。
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看见好的,看见坏的,相信好的并做自己的。默默向上游,作为一条鱼来说,这是我所有的意义。
最后,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这部片子《摔跤吧,爸爸》,真的不错。
最近,我看了这样一场电影——《摔跤吧!爸爸!》,让我对放弃有了新的改变。 电影是真人真事,主人公是巴比塔与她的爸爸。巴比塔的爸爸曾经是一个摔跤冠军,因为爷爷奶奶的不支持,所以他爸爸的梦想没有完成。 巴比塔的妈妈怀孕了,爸爸十分想要一个男孩儿,因为男孩儿适合摔跤。可惜一边生的都是女孩,爸爸失望了。
后来巴比塔长大了,很调皮,自从那一次把那几个男孩子打的鼻青脸肿后,父亲才对巴比塔改变想法。后来父亲让巴比塔站桩、蹲起、跑步。巴比塔以为是父亲惩罚他。其实是在训练她。 有一天,父亲在稻田做了一个简陋的摔跤场。在那儿里父亲教巴比塔怎么做?怎么练?她每天都辛苦训练,而且有反抗和放弃过。但是在他爸爸严格要求下,决定让他参加一次普通的摔跤比赛,她一个女孩,却打败了许多男生。拿到了奖金。后来又拿到了许多奖杯与奖牌。
从那以后,她十分认真。 终于有一天,父亲让巴比塔参加锦标赛。每一次巴比塔都拿到了金牌,巴比塔要被选入到国家队了。巴比塔在国家队忘记了父亲教她的,所以屡屡战败。后来十分后悔,没有父亲的教导。后来她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听取了她父亲的教导,更加努力的训练。 终于到了2010年的奥运会,她在父亲的指导下,为他的国家获得了一枚金牌。这枚金牌就是一滴滴汗水与一次次训练换来的。
巴比塔的成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骄傲,更不能半途而废,我们要坚持,我们要学习巴比塔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整天觉得爸爸对我不大好,因为他总是“逼”我干这干那的,考试了自己觉得满意的,他还是会冲着我发火。但看完《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后,我才明白他都是为了我好。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为:在印度,有这样一位爸爸,他想成为摔跤手世界级冠军,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成功。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两个女儿身上。这个想法始于一次不经意的发现:他的两个女儿在一次打架事件中,竟然将对方两个男孩子打得鼻青眼肿。他觉得女儿们有着摔跤手的潜质,于是开始教导并训练她们。经过彼此的不懈努力,她们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国家学院。但是学院里的教练却看不起她们,随便找个理由就开除了她们。爸爸并不气馁,又开始亲自教导女儿们。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姐姐获得了世界级冠军。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想到了我在学校鼓号队学打大鼓的事情,一开始我并不以为打大鼓有多难,逐渐接触并亲自上手之后,才知道它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如果不经常练习的话,鼓点是打不准的。我每天2次参加训练,一边听老师辅导,一边自己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终于掌握了大鼓的打法。
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你不认真对待,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要感谢影片中的爸爸!更感恩自己有一个好爸爸!
电影中的爸爸是没有机会走向国际赛场的全国摔跤冠军,也就是说他有可能是世界冠军,所以他可以按照他认为好的方式指导孩子摔跤,并且仅限于指导摔跤这一件事。中国家长要想按照自己觉得好的方式在某一方面指导孩子,势必在自己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样才有可能使孩子在接受自己的这种指导后优于自己。否则哪来的自信以为自己的指导就是对的呢?
印度有它特有的国情,电影中的孩子如果不摔跤,她们将来成为家庭主妇的结局便早已预定,所以父亲逼她们摔跤确实是做出了相对更好的选择;中国并不是这样,没有一个家长知道自己家孩子未来会有哪些可能,所以没办法自信地说某种选择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在训练孩子这件事上,男主人公的妻子虽然对他表达过质疑和不满,但在孩子面前,她始终与丈夫统一战线,这就不给孩子任何机会以父母意见不一致为理由不执行命令。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自己的另一半能跟自己始终保持统一战线吗?
自己此外,电影里男主人公圆梦的成功不是偶然,也有他的性格原因。男主人公虽然在摔跤这件事上很自信,但是在如何生男孩这件事上保持谦虚。他和妻子认真执行所有人给的所有建议。中国家长能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面前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吗?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体育传记电影,是一部讲摔跤和爸爸的故事的电影。
爸爸年轻时是一位国家摔跤运动员,他的梦想是为国家赢得一枚金牌,但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放弃了自我的梦想,把期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他的妻子却给他生了四个女儿。就在他就要放弃梦想的时候,偶然一次,他发现了自我的女儿拥有摔跤手的血脉,于是对她们展开了刻苦的训练……
他不顾村里人的嘲讽,毅然要把女儿训练成运动员,。那时,在人们潜意识认为女孩就是应当嫁人,生孩子,做家务,过平淡的一辈子,可爸爸却为自我的女儿们开创了不一样的人生。
记得最清楚的是母亲不理解父亲的作为,说了一句:“这样,以后谁敢娶你的女儿!”父亲说:“我将培养出十分优秀的女儿,不是他们来挑选我的女儿,而是我的女儿来挑选他们!”
当大女儿成为国家摔跤手到国家体育学院训练,她逐渐迷失了自我的初心,她开始学着打扮,看电影,不控制饮食……在世界锦标赛上惨败,她却依旧没有醒悟。
在这期间,她回过一次家,说父亲的技术已经老了,父亲很生气,跟女儿比试了一场,最终父亲输了,当时小女儿说了一句:“技术永远不会老,是父亲老了。”
经过妹妹的多重劝导,姐姐最终醒悟。在父亲的指导下登顶世界冠军。
这个父亲很令我感动,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他顶住其他人的嘲讽,毅然为女儿选择一条不一样的路。可能有许多人不理解,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为她的女儿筑成一条辉煌大道!
为了梦想而奋斗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女儿无私的爱。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冠军摔跤手因为摔跤给他带来了荣誉却无法带来金钱,迫于生计,不得不屈服给现实。但他从未放弃过自我的梦想,在他渐渐衰老的时候,他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自我的孩子能获得一块奥运金牌。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不断地训练她们,这个过程他承受着所有人的冷嘲热讽,默默前行。最终,他的女儿们也都成为了国家冠军。
本以为影片到此结束,却发现这位父亲的梦想比这更远大,他期望女儿们都是世界冠军。但女儿不再继续听话,所以连续输了几场比赛,才发现父亲是对的。接下来她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最终成为世界冠军。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我的目标,即使有再多阻碍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就必须能成功。就像影片里的父亲,为了他的梦想、为了他的女儿,承受着几乎令他喘可是气的压力,但总能想办法克服这些。
我们要学习他们,以他们为榜样,告诉自我——为了目标、为了梦想去奋斗!坚持下去,就能成功!为自我加油!
学会坚韧、学会不忘初心,学会为了梦想而拼搏、去奋斗,永不放弃!这样,我们才会走向梦想,推开成功的大门。勇于向一切阻碍自我前进的事物发出挑战,战胜他们!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十分励志的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名印度的全国摔跤冠军希望能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但却因生活而被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能为他完成他未完的梦想,可是,他的妻子却一连生了三个女儿,一次偶然使他发现了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便开始训练她们,希望她们成为世界顶级的摔跤手,为印度争光,可是却被全村人嘲笑,他的两个女儿也因此遭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可是她们并没有放弃,历尽磨难,最后终于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为印度人拿下了摔跤比赛中的第一枚金牌,完成了她们父亲的心愿。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这位父亲十分了不起,他改变了他女儿们的一生,她们所有的成就都源于父亲的坚持。她们的教练和父亲的观点一直不同,虽然那是最新的动作,但是在赛场上,不可能保护自己,所以导致吉塔在各种国际比赛中都失利了,直到吉塔的父亲发现了问题后才得以成功,这说明教练所教授的一切都是无用的,而且只为了一枚奖牌而奋斗,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
拿了银牌,迟早会被人们遗忘,但如果拿了金牌,将成为所有印度人的榜样,也能为印度书写一个历史。凭着这样一份信念,吉塔在比分落后时也依然努力反超,在最后一秒时拿下了五分,成功赢得了摔跤决赛的冠军,使所有印度人为此疯狂,但只有吉塔自己知道,今天的成就全是父亲的功劳。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坚持不懈,为了梦想而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
❿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5篇运动题材电影精选影评
《绝杀慕尼黑》是由导演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执导的运动类电影,希望以下影评对你有所帮助!
《绝杀慕尼黑》 观后感 一
12分39秒G教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锁定了目标-“战胜美国队”。这便成为了通篇围绕的核心战略。 故事 情节之简单,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曲折的支线剧情。
影片之所以获得极高共鸣还在于,他使用极平实的故事揭示的却是真实世界最深刻的道理。当教练G 宣布将要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战胜美国队的想法时引发了上层不小的震动。从时间上看虽然只有几个片段,但足以表明任何一个战略目标,无论最终发布时是云淡风轻还是意气风发。其过程的严肃程度和意义的深远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它深刻的表达了机构最上层的核心价值观。并由最权威的人士对最终结果承担着主要责任。换句话讲,如果因为制定了错误的目标而招致的舆论和媒体压力并不会由某个球员来承担。
战略制定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实现过程。影片中也是这样,在确定了目标之后,一系列为之达成的情节依次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全队的统领教练G既需要按照计划根据前文所铺垫的新 方法 实施训练,比如带领队员深入美国,熟悉了解他们的习惯特点;也不得不应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比如谢尔盖的伤、萨沙的疾病,眼疾的缺陷,队员的离队;还必须处理好自身所背负的生活压力-儿子的手术。
从讲故事的篇幅大致能看出来,作为这样一个团队领导人的日常工作模式。与制定目标时的高瞻远瞩,指点江山不同,践行使命的过程是一种日常到近乎枯燥的单调: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重复重复又重复,细节细节再细节。没有哪一天与众不同,而每一天又都格外的重要。这就是一个伟大项目落地过程的真实写照。
按部就班体现了G教练管理能力,如何将庞大的整体目标分解在日常中消化。而突发状况的应对则考验着G教练的领导能力。有些小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有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就像如果不是能够发现队员的眼睛问题,并为其购买隐形眼镜,就很优肯能失去一名优秀的中锋。有些时候看似不可逆转的灾难也会在日积月累的付出后峰回路转。就如同G教练在细枝末节处对队员散发出的关怀和照料在最终团队即将面临土崩外界之际将所有人的心拧成了一股绳。甚至在最紧要关头仍是这份执着打动了上层决策团队,为赢得比赛取得了根本的先决条件。
影片中曾反复的提到了“为国家工作”的字眼,然而最后一刻,挽回出走球员的真实原因却仅仅是“我像在家一样”。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不同行业不同属性的团队观察发现,绝大多数队员都表现出了相似的矛盾性:
不动脑|团队中的队员都是非常低智的,他们会跟着喊各种 口号 ,但其实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在喊什么。更不要想让他们真的把这些口号放在心上。所有深明大义的旗帜,造福苍生志向都更像是领导者们的思想游戏。不论根系多么庞大,枝干多么发达,落在队员面前都似一片落叶,优哉游哉。也难怪坊间常说“世间最难做的两件事,是把我的话放进你耳朵,把你的钱放进我口袋!”
小聪明|团队中的队员都是善于精打细算,他们清楚地知道付出了多少,应得多少回报。做什么对自己有好处,做什么出于无奈。什么是吃在嘴里的肉,什么是画在纸上的饼。无论真实想法是什么,他们都能表现出高度统一的行为一致性。这可以说是 教育 的产物,也可以说这是长久社会化生存模式下进化出来的生存技能。
小算盘|团队中的队员大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更多的关注自己在其中获得的利益。丑陋的人性在群体中悄然滋生。这使得让所有人面向同一方向前进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
大无畏|虽然如此并不意味无计可施。团队中的队员每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力量,在强大的磁场驱使下,人是可以被感召的。处于激发状态下的个人,会焕然一新展现出完全与众不同的状态。之前的缺点,弱势,劣性会在点燃的情节下整齐划一行程一种可怕的力量。这种量可以不计得失、不为强敌,甚至开山劈石、改天换地。就如同决赛场上的球员们,在如此恶劣甚至艰险的“战斗”中,仍丝毫没有退却。这才为三秒绝杀创造了条件。
虽然被情节激发了的队员强大到如此可怕,但激发终究不是常态。高明的领导人会在日常中通过点滴积累进行牵引,为队员创造一个“就绪”状态。这样是对迎接特殊场景下被激发最好的准备。某知名企业家就将丑类的任性归结为:贪婪,懒惰和虚荣。并运用财富和荣誉牵引员工克服懒惰,从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神话。
虽然这场绝杀的胜利已经永载史册,但它并没有阻止前苏联 篮球 ,甚至那整个国家的昙花一现。历史的长河夹带着数不尽的传奇与叹息奔腾向前永不停息,此时此刻另一场赛事已然打响,它是谁的慕尼黑又是谁的滑铁卢,是科技的跃进,还是 文化 的复苏全由我们场内的队员来谱写。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二
弗拉基米尔,一个熟悉的名字。苏联,一个对国人来是充满了矛盾的国家。我们曾学习他们,我们也曾畏惧过他们,我们更曾敌视过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联这个名字随着镰刀锤子旗的最后一次落下,消失在历史洪流中,只剩下满目疮痍的俄罗斯。
我其实很喜欢观看俄罗斯拍摄关于苏联时期的电影,那是一个充满了对抗的时代,两个超级世界大国同时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你能看到两种不一样的文化对抗,而并非现在只是美国的一家独大,无论走到全球的哪里都能看到美国文化的影子。拿电影来说,大家看的去掉本土电影基本就是美国电影了,美国的文化太强势了。然而除了欧(西欧)美,我还想领略世界上更多别的文化。
这部电影作为讲述苏联篮球队击败美帝的电影当然是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在里面的。就像电影中所说的,这不仅是一场篮球比赛,更是一场战争。当奥运会的赛场上,各代表队以国家的名义比赛时,又怎么可能会离开政治的影响呢。在这个中美贸易战的时间点引进这部电影用意真是不言而喻。
电影虽然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但并没有煽动底层民粹主义,而是就事论事,用体育的拼搏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讲述了这个1972年的故事。这部电影渲染的是竞技体育本身的残酷性和篮球的美。印象最深的就是谢尔盖,片中几乎只表现了他篮球场上的事,所有球场以外的事几乎没有描述,几乎是最为纯粹的一个角色。他的负重训练,明明是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伤了膝盖,但这从没让他放弃训练,这不就是他对篮球的爱吗。当他说“有问题就把球传给谢尔盖的时候”这不正是一种最有担当的行为吗。哪怕美国队的中锋时也说“对不起教练,我是个篮球运动员”,一切还是要用比分说话。
电影也讽刺了两国老生长谈的问题,苏联的官僚主义和美国的种族主义问题。我们对于苏联的官僚主义作风真可谓是一脉相承,一模一样。俄罗斯拍摄的苏联电影更是对当时所有加盟国和谐相处的一种追忆,片中提到到那些苏联运动员分别来自格鲁吉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等等当时的苏维埃加盟国时,真是让我唏嘘,整个国家队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却都是为了苏维埃的胜利而战斗着。反观现在的他们,兄弟反目、手足相残、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依然是我们,我们不再是我们”了。也正是那一批批加盟国贡献的力量才成就了当时整个苏联的强大。当时越是与苏联走的近的国家现在却越是仇视俄罗斯,否认苏联的历史,真的能用可悲来形容了。
俄罗斯外交部曾放话给立陶宛, “立陶宛外交部的言论还挺让人惊讶的。你们难道忘了立陶宛还是苏联加盟国时,在体育上出现的英雄吗?你们应该为这批民族遗产而感到自豪。”
这电影虽然在叙事上有种.种问题,比方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前期的一些比赛虽然大比分落后,但教练依然能继续风轻云淡地指挥,也没有表现球队是如何成长的,虽然打了几次洲际比赛,也和美国的大学生切磋了几场球,但和后面球队信心与实力的提升好像是并没有什么瓜葛,完全就是分开的两段。家庭上的不顺心对于指导球队的影响也非常突兀。但是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它依然是部励志的好电影。是给美帝霸权主义最好的回击,是俄罗斯对于苏联时期美好的追忆。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三
前段时间, 爱好 篮球的同事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绝杀慕尼黑》,这是一部以篮球为主题的俄语片。久未进过电影院的我,怀着对境内少见俄语电影的好奇与憧憬,二话不说买票进场,接受了两个小时的视听洗礼。
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前一年,强大的美国男篮所向披靡,36年未逢对手。此时,刚更换主教练的苏联男篮可谓内忧外患:国家经济的不景气使队员们生计都成问题, 出国 比赛买回生活用品又会接受严格的审查,种.种行为使队伍从上到下心生不满;队伍内,来自立陶宛的核心球员因为政治经济的原因一心想出走;手感绝佳,投射精准的得分手因种.种原因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与同期的女篮运动员坠入爱河却患有罕见心脏病的少年天才因被诊断认为不久于世陷入爱与恨的感情纠葛;家在格鲁吉亚的老将因妹妹结婚,训练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表面上看,这是一支矛盾重重,不好管理的队伍。
然而,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教练说出了“在奥运会男篮决赛上击败美国”的想法,并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人多年未败,如果失败,最好败在我们手上”。此话一出,舆论炸了锅,好奇的、怀疑的、想进一步深挖的,都将目光聚焦在临危受命的主教练身上,苏联体育高层也因巨大的舆论压力对主教练产生了不信任,毕竟要打败的对手,是财大气粗,篮球底蕴深厚,“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篮球架”的美国队。执着于篮球的主教练,没有太在意外界的声音,悄悄开始自己的计划。
接下来,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由此展开:为了树立队员们面对美国队时的信心,教练争取到上级同意,带领全队赴美拉练,队员们从最开始输给街头篮球爱好者20分,到面对大学篮球队由败转胜,自信心一点点建立起来;患有心脏病的球员在美国接受了手术,用的是教练原本用于给自己患有腿疾的儿子治病的钱;私下里,教练找队中“头号射手”谈心,告诉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妹妹远在格鲁吉亚的老将,受到了全队一起赴格鲁吉亚为之庆祝的待遇,不用说,这也是教练的主意;甚至奥运会开赛前,教练还在劝导想出走立陶宛的中锋,告诉他如果家庭和亲情比荣誉更重要,那就去吧,换得后者重归队里。一年前队伍中的矛盾已烟消云散,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赛场上真刀真枪的时刻,苏联面对强大的美国,并没有惧怕,开场就给了对方一个下马威,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压着美国打,打得世界第一的美国队有些自乱阵脚,只是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强大的整体实力苦苦追赶;直到终场前几分钟,美国队实现了反超,苏联再度追回,形势变得胶着,比分交替上升;最后时刻,苏联出现重大失误,美国领先,苏联没有抓住仅有的三秒再度反超比分,耗尽了时间,没能击败美国人。但奇迹竟然在此刻发生:苏联代表队认为裁判对最后几秒的判罚存在问题,提出申诉,要求重新进行这三秒的比赛,该提议遭到满场嘘声,却获得国际篮联的支持,经过裁决,这三秒的比赛真的重新进行了,又因为第一次重赛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两次重赛,正是这两次机会拯救了苏联,他们做出一次长传,前线球员持球打板进框,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比分,改变了比赛结果。
影片结束后,回想起刚才荧幕上的桥段,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初中时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最长的一码》,随着对两部电影情节的对比,我越发感觉他们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样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同样是弱队内忧外患、强队兵强马壮,同样是弱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后,变得更加具有凝聚力,最后在与强队的对抗中靠着出色表现和一点运气获胜,最重要的时,两部电影都在情节中穿插了人文关怀,体现出了一些超出体育竞技本身的东西。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由美国人为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这次的故事却是由俄国人讲述的。
从未踏足美国的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看着好莱坞大片,听着流行音乐,吃着连锁快餐店的食品,拿着奖学金或者靠家里人的资助去常春藤 留学 ,参与由美国主导的各类国际组织,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受关注度远远超出那片太平洋西边的广袤土地。美国人也习惯了这种“万方来朝”,对其他地方的事情不闻不问。似乎这也没什么不好,大家都习惯了这样,几十年过下来也稳稳当当。
提到俄国或者前苏联,会有一部分人有不太好的看法,因为它不够“民主”,不够“自由”,经济也不够发达。更多的人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因为除了军火、能源一些文化艺术和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和这个国家有关联。在好莱坞电影中,俄国和俄国人也多次充当了“反派”角色,最近大热的美剧《切尔诺贝利》,讲的也是那里的故事。
我有幸去过两次俄罗斯,对俄国人的性格略有了解,在我看来,俄国人性格中有执着、顽固,不懂变通的一面,也有坚韧、刚毅、顽强不屈的另一面。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俄国人的处理方式让人觉得有些死板,而当国家、民族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俄国人又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意志。这样的二元性格,在电影中也有体现:教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顾身边的一切,连亲生儿子的健康也置之不理;而篮球队面对事关国家的奥运决赛时,以气吞山河的豪迈,拼下了那座沉甸甸的金杯。
习惯了自己为中心的美国人,面对这样的对手,最终尝到了失败,当年,美国代表队集体拒绝出席颁奖仪式,据说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当年篮球队中的队员拒绝领取奖牌,并告诉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去领。从处处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到最后被自己定下的规则所打败,美国人心里想必有万千苦水。苏联一边,由于最后三秒的两次重赛,其冠军的合法性也存在可疑之处,甚至可以认为苏联这次夺冠存在侥幸。但“侥幸”的说法未免主观,历史却已成定局,无论如何辩解,苏联男子篮球队获得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冠军,尽管这是一届因人质绑架被害事件而沾上了恐怖主义阴影的奥运会,但不管怎样,这个冠军为苏联人带来了荣誉,为教练本人带去了收入,使得这个团队之间的感情加深,苏联人需要这样一个冠军,这就够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中的一幕:刚到美国的几名苏联篮球手和当地的街球爱好者打比赛时,双方分别拿出鱼子酱和美元做赌注,层层叠加。这是两个典型的分别具有两国特征的事物,而我与这两种事物也有过接触:一次去东南亚的旅途中,我发现当地人更喜欢使用美元而不是本国货币,据我了解,这样的现象还存在于很多国家,美国以其强大实力带来的国家信用为这张绿色的纸质钞票背书,确保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通行力度和以此产生的购买力;鱼子酱则是我在贝加尔湖畔集中品尝过的当地特产,俏皮的当地小姑娘故意挡住盒子上的字,让我按照俄语发音说出鱼子酱的名字,成功过关的我品尝了几口,印象不深,感觉这盒黑乎乎的东西尚能果腹,但谈不上被称作美食。
这段街头斗球的末尾,一盒鱼子酱压住了下方的一沓美元,和之前层层磊出的所有东西,似乎象征着鱼子酱取得了最终胜利。
因为美元也许会有失去购买力的那一天,但鱼子酱还能吃啊。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四
一、挑战不可能,目标要明确影片改变自真实的事件,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并不被看好的战斗民族苏联队在最后3秒反杀美国队,打破了美国长达36年的不败记录。为什么苏联队能够赢得此场战役呢?撇开刻苦训练、策略方法适宜之余,我更觉得是一开始教练的野心。敢想,很大胆。在20世纪70年代的俄罗斯国内,前国家球队的教练因政治问题下台,新上任的加兰任教练面对一盘散沙的团队,竟然提出了要打败美国队的目标,显然有些荒.唐。不被团队的领导甚至国家领导人信任或支持,不被各怀心事的队员信服的新教练,提出的新目标,就是在挑战团队,挑战不可能,所以才有后面的故事,奇迹才会发生。二、爱是力量,明白为什么而战这部影片是体育片,剧情片,更是一部情感片。文中有教练和儿子的父子情,有球员萨沙和其女友的爱情,有队长莫德斯塔斯想借奥运会逃离苏联,后面难舍队友,重回战场继续战斗的兄弟情…… 这种大背景下的各种感情交织,球员并非战斗的机器人,有血有肉。影片最后一幕为球员回到休息室,把赢得比赛的奖金全部留给了他们的新教练,让教练带着他的儿子出国治疗。这里又是令人泪目的一幕,或是伯乐之恩或是兄弟情谊,均难以言明。并非单纯的比赛胜负,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的各种感情交织,让我们看到球员各自的追求,而不同的情感也是激励他们前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有的人战斗,就是为爱而战。因为有爱,有信念,才能拥有对抗世界的力气。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五
想写这些东西好久了,拖了几天终于写出来了,算是一个不成熟的影评吧。 “如果注定有人要赢,那为什么不是我?”这是科比诸多话语中的一句,这与《绝杀慕尼黑》里苏联的主教练所说的“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异曲同工。 这部电影在俄罗斯拿下30亿卢布票房,1200万人观看,可类比于《战狼2》。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在整个奥运史上是非常出名的,它是第一届拥有吉祥物的奥运会,同时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绑架杀害以色列运动员事件。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也无所谓剧透不剧透,它的主角是主教练加兰任,另外两部以主教练为主角的篮球电影是《光荣之路》和《卡特教练》。《绝杀慕尼黑》里有这两部电影的影子,或者可以把它看做是两部电影的结合体。《卡特教练》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上,《光荣之路》则是通过黑人加入球队,体现对现有体系的挑战,更像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 而《绝杀慕尼黑》里,有对现有制度的挑战和改变,加兰任上任就基本重组了球队,并完全打破曾经帮助他们称霸欧洲的训练方法和打法,冒苏联天下之大不韪,借鉴美国的训练方法,不断把队伍带出国拉练。也有人物的变化史,电影有两条比较明显的成长线,一个是患疑难心脏病的萨沙,一个是准备逃离苏联的亚历山大·别洛夫(电影关于叛逃应该有删减,所以我们并不知道他叛逃的原因),而在成长过程中,加兰任的角色如同卡特教练,亦师亦父,他通过一系列行为赢得了球员们的尊敬与效忠。 电影的最高潮是美国与苏联的决赛,电影用了差不多40分钟去诠释这场比赛,国际篮联一场比赛时间也不过40分钟,可见导演花了多少笔墨在上面。决赛很像《灌篮高手》的最终一战,湘北挑战山王,36年未曾输球的美国就像山王,实力强大,看上去不可战胜,苏联则像挑战者湘北,不被看好却创造了奇迹。多说一句,这两场比赛最后的走势甚至都是一样的,苏联(湘北)落后一分,在最后关头反超,美国(山王)随即立即反超,最终苏联(湘北)绝杀,甚至于苏联和湘北最后发底线球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只剩3秒。 说一下整部电影里我最爱的四个镜头,一是展示苏联队员们训练时,将镜头拉慢,展现极致状态下肌肉的收缩,十分具有美感。二是发生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杀害以色列运动员后,苏联领队坐在奥运村的长椅上思考是否退赛以保证周全时,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顶着大风,将地上的装饰品——巨大的 国际象棋 归位,我相信在这里导演是想表达一些东西的。三是比赛刚开始时连续的短镜头拼接,节奏很快,眼花缭乱,但给人感觉非常染,我觉得这是全片最燃的一段。四是比赛最后3秒时,导演用一个长镜头加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示最后一个进球,其实是一个比较惯用的方法,但贵在对于真实画面近乎百分百的还原,演员的跑位,甚至于进球后的庆祝动作都完全依照比赛情况。 那《绝杀慕尼黑》有什么缺点吗?当然有,第一个是关于故事的背景,冷战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治下的情况我们也许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我对于这些运动员包括教练所遇到的困难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另一个是比赛时充满了太多的扣篮,这在当时的篮球比赛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甚至于很多动作在美国街球中也不一定能出现,或许导演这里根本没想按真实情况拍。不过这毕竟是一部电影,不是比赛录像,估计谁也不想看40分钟的传导球和跳投,因此,用这么多扣篮来刺激观众的荷尔蒙,还是可以接受的。 体育题材的电影在国内一直很难受欢迎,上一部大卖的体育电影还要追溯到《 摔跤 吧,爸爸》(希望下一部是陈可辛的中国女排),因此《绝杀慕尼黑》上映7天只拿了三千多万票房,排片率只有百分之七也不算令人惊讶。但看到同期的豆瓣全部6分以下,猫眼全不够8分的《黑衣人》《黑凤凰》《追龙》都能拿到三亿左右票房,上映20天的《哥斯拉》排片率还能压着《绝杀慕尼黑》,还是感觉有些可惜。所以,与其看一些烂尾的,编剧想不出来剧本的爽片,还不如看一部不错的体育电影,而且《绝杀慕尼黑》的门槛不高,就算不懂篮球也一样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