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我们是浪潮结局电影在线观看

我们是浪潮结局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3-05-13 16:12:30

Ⅰ 电影浪潮观后感

《浪潮》一片在六天内讲述了一场名为“浪潮”的微型极权主义运动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迅速蔓延、再到不可名状的狂热、直到最后惨淡收场的全过程。整个《浪潮》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样本,生动的说明了极权主义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任何极权主义运动的形成都有他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意识形态,一个政党(组织),一套方略等。

意思形态是有阶级性的。如果我们把《浪潮》中的这些中学生看成一个阶级,那么这个“中学生阶级”往往感到与家庭的疏离、对现实生活厌倦,在精神上无所归依。他们的这种相同的感觉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学生的意识形态”。而文格尔老师创造了一种使人人平等的,使生活充满希望的“浪潮的意识形态”。当一个人并没有或者无能力去发掘出自己内在真正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他就开始趋同于其他主流人群或者非主流人群。他需要一种归依感,尽管这种归依感是虚无的,但只要他觉得自己是混在人群中的人,他并没有被人群抛弃,那么他就得到了满足。蒂姆无疑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他的生活中缺少最基本的关爱,又往往被人欺负。所以他急切地在“浪潮的意识形态”中寻求慰藉。同时,许多像他一样的人继续完善了这种意识形态。

一个极权政党要有一个领袖,一个领袖还要有一批死忠。领袖和他的死忠构成一个政党的核心,是政党的主力军。从影片的内容来看,“浪潮”已然呈现出某些明显的极权政党的特性。如果我们把文格尔老师看作是“浪潮”运动的极权政党领袖,蒂姆、或许还有最后揪着马尔科上台的那几位同学可以算作是领袖的死忠。那绝大多数“浪潮”的参与者其实都只是被其神秘魅力吸引的外围人员。外围的人员就像一堵保护墙,将核心成员和外部的正常世界隔开,使他们觉得自己所在的世界与外部世界完全不一样。他们开始敌视外部世界,凡是不属于自己世界的人都被视为敌人。所以,我们看到片中的锡南半开玩笑的说买来的冰淇淋只给“浪潮”的`成员吃时,其实就暗合了这种组织特性。同时,他们也明确地树立了一个敌人,那就是楼下学习无政府主义课程的班级。与敌人的作对使这个组织更团结,更有活力。

当然一个政党还要有他的标致,仪式。通用的标志和统一的仪式,使组织内部的成员与外界有了鲜明的区分。这种区分使内部成员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一个政党想壮大起来必须有一套策略。不管什么策略,这些策略必须与人的心理暗合。

社会心理学家斯泰纳曾经提出过一个“沉睡者”的概念,来指代正常情况下蛰伏,但有时却被唤醒的残酷的潜能。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文格尔的班级里全是一群“沉睡者”,他们的暴力潜能被“浪潮”所唤醒,导致他们一步步滑入恶的深渊。与家庭的疏离、对现实生活厌倦,在精神上无所归依,使“浪潮意识形态”的侵入有了可乘之机。标新立异,人人平等,又与中学生的内心需要暗暗结合。最终,他们的暴力潜能被唤醒了,浪潮也在校园甚至城市中席卷开来。

Ⅱ 如何评价德国电影《浪潮》

「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这里引用福柯的名言并不准确,想说的是,虽然《浪潮》以1967年Ron Jones的教学实验为蓝本而改编,探究的起点也同样是“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如何在现实中成为可能”;然而,电影《浪潮》并非教学实验“第三浪”的纪录片式复刻(该事件的纪录片由Ron Jones的学生Philip Carr Neel于2011年拍成,名为《Lesson Plan: The Story of the Third Wave》),而是掺杂糅合了当代德国社会思潮以及导演丹尼斯·甘塞尔个人的政治理念的“旧瓶装新酒”式作品。同时为了使这个貌似荒诞的剧本让人信服,影片轻说教重刻画,通过对师生日常化言行的细致描述,来强调最终汇流成河掀起了轩然大波的个体心理的微妙动态。

实际上,《浪潮》对Ron Jones 的体验教学方式予以批判和否定。如,在课程渐入“佳境”、赖讷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变化很大”之时,影片却通过赖讷妻子之口,痛批其“享受课堂上学生崇拜的瞩目”、“利用受学生欢迎操控他们”,“是私心作怪”,“最近变成了一个混蛋”。而电影的结局与现实大相径庭,极端偏激的学生蒂姆接受不了组织建立于谎言之上而必须解散的事实,伤人、自杀。整段结尾伴随着赖讷因惊愕而急促的呼吸声,陷入恍惚的赖讷在学生们不解、厌恶、鄙夷和悲痛的眼光中被押上警车。这宣告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破产:本应引导呵护学生成长的老师竟然成为了将学生拉入自我毁灭深渊的罪魁祸首,无疑是不能被主流社会所原谅的。

其实在现实中,1967年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课的同学们遭遇的类似经历,在他们人生中也同样是不光彩的一笔。当Ron Jones 最终将自己的“骗局”揭开,给狂热的学生狠狠浇了一盆冷水后,被卷入其中的学生们霎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竟如此容易被戏弄和操控,并为自己因空洞却煽动的理想宣言而狂热感到羞愧。若干年后,当Ron Jones的学生Philip Carr Neel 拍摄关于这段故事的纪录片时,大部分当年的当事人都承认不愿意提起此事。、

Ron Jones 激进而自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他的小白鼠受他摆布,在被动束缚并承受精神强压的环境下去经历、体验、“学习”,这种滥用教师职权的行径,是《浪潮》所批判的标靶。除此之外,导演甘塞尔还借赖讷前后矛盾、自我攻讦的政治言论,表达了对德国新左翼思想的质疑和讽刺。

影片一开始,赖讷在嘈杂的朋克音乐中飚车出场,随后在跟教学主任协商课程时,他表达了对“无政府主义”一课的强烈兴趣,他声称自己才是“在柏林读大学”、“参加五一游行”(德国传统的左翼游行日)、“在克罗伊茨贝格待了5年”的人。(克罗伊茨贝格是柏林朋克摇滚运动以及德国另类文化的发源地,以高比例的移民而著称,具有繁荣的多元文化,同时也具有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的特征)。而在片子最后,赖讷用一番典型的新左翼风格演讲,激起学生们对全球化环境下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的联想,空泛无据却极富煽动性,最终又在闹剧落幕时进行了全盘的自我否定:“我们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优秀”,“我们伤害了他们”“我们做的过火了”。这种自我颠覆的言论,不仅仅是一种揶揄,更是一种警惕。

而最有意思的是,本片蕴含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整部电影中,除了被动、软弱、容易受人摆布的莉萨以外,几乎所有出现的女性,都显示了独立、冷静、理性、睿智的特质,与自私、固执、蛮不讲理、容易头脑发热的男性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第一节课就开始直到退课前一直对“文格尔老师”发出质疑的莫娜,告诉女主角卡罗尔“你弟弟应该发现自己的底线”的妈妈,以及赖讷那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却又明白事理、坚持原则的妻子,都展现了新时代女性自立自主,勇于担当的知性形象。更别提水球比赛前后,卡罗尔冒险打印传单,揭露真相抵制“浪潮”运动的勇敢行动——无疑是在影射和致敬纳粹时期“白玫瑰反抗运动”中散发传单时被盖世太保逮捕而遭无情杀害、后被德国女性杂志Brigitte评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的女英雄苏菲·索尔。

Ⅲ 跪求新浪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https://pan..com/s/1CNxGVnVUr5CSTeEiqrBcww?pwd=4qp7
35岁的中年外交家杰罗姆(让-克劳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饰)是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幽默感的男人。即将结婚的杰罗姆,以单身汉的身份参加了老朋友奥罗拉(奥罗拉·科努 Aurora Cornu饰)邀请的度假之旅。在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庄园,奥罗拉介绍了两位花季少女劳拉(碧翠丝·罗曼德 Béatrice Romand饰)和克莱尔(劳伦斯·莫纳亨 Laurence de Monaghan饰)与他认识。年轻美丽的克莱尔让杰罗姆不能自拔地心生欲望。当他看到克莱尔的男友抚摸她膝盖的动作,产生了也要摸一摸克莱尔膝盖的念头。

Ⅳ 青红电影结局是什么

青红电影结局是小珍、青红这两人的爱情故事都以悲剧收场,小根成了强奸犯。

电影《青红》用着一种近乎恐怖的现实主义向我们揭露了一段上海人在贵州的悲剧。两个家庭父母的不同选择都给孩子带来了同样的悲剧。而这一切结果的成因与选择无关,却与大时代的洪流息息相关。

关于《青红》:

《青红》是由星美传媒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王小帅执导,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该片于2005年5月17日在法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当初因具有战略意义而迁移的工厂也在新的改革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本以为将终老此地的人们开始惶惶不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许多家庭都开始在想办法能够回到上海老家,那里有他们熟悉向往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根,也能够给下一代更好的前途。

这些家庭正面临着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青红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青红并不理解父母的愿望。她和她的伙伴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就是她人生中记忆的一切。

在青红心中,这里才是她的家园,有童年的乐趣,有真诚的友谊,还有在青春萌动的心中难以割舍的初恋小根,一个来自当地农民家庭,刚刚进工厂做临时工的小伙子……

女儿心中美好的恋情,在父亲看来却是一个最大的障碍。青红父亲开始严密的监视女儿的一举一动。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摧毁这段感情。为了阻断女儿的恋情,青红父亲像押解犯人一样,每天跟着女儿上下学,编造病假条以尽力压缩女儿与外界接触的空间。

青红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折磨,心中充满对父亲粗暴干涉的反感。在好友小珍的帮助下,青红以各种方式和借口与父亲周旋、对抗。直至使用绝食这样的极端手段。

在青红近乎搏命式地抗争下,父亲暂时退缩了。青红重新获得一丝自由空间。与此同时父亲也加快了步伐,决意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把全家迁回上海。青红被父母绝望的行为所震动,开始犹豫在感情与家庭之间。

在青红父亲与同事策划抛弃户口、工作,不顾一切离开贵州的时候,青红与小根在后山相会了。小根不解于青红突然冷淡的态度,而青红也无法讲出家庭正在发生的私密,在爱恨交织情绪亢奋的状态下,小根不顾一切的占有了青红……

Ⅳ 《快乐的结局(1967)》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快乐的结局(1967)》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YcEfAjOldfcLHsM54bmHJw

?pwd=varp 提取码: varp
《快乐的结局(1967)》
导演: 奥德里奇·利普斯基
编剧: 奥德里奇·利普斯基
主演: Vladimír Mensík、Jaroslava Obermaierová、约瑟夫·阿布汉姆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
语言: 捷克语
上映日期: 1967(捷克斯洛伐克)、1968-06-10(美国)
片长: 71 分钟
又名: Happy End
关于这部影片,我实在是不好介绍,因为我只看过一次而且根本就没怎么看懂。2000年我在美国旧金山国际实验电影节上的东欧作品参展单元看到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不是本片的剧情或摄影手法多复杂,而是本片从头到尾全部都是反向拍摄的!大概基本的剧情是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到结婚到由于某些原因害死妻子到最后法庭审判到执行死刑,但由于影片导演的大胆创意将其逆向拍摄,所以我们看到的情节开始是主角被执行死刑最后才是主角的出生,全家的快乐,而更疯狂的是,全片所有演员的行为,动作,场景,甚至连对白都是反着的,我们能看到倒着走路的人物,死刑犯死后复生,甚至首先听到的是对话中的答案,然后才听到别人的问话!实在是比较复杂吧,你能想象一部70分钟的影片完全反着拍摄吗?如果你没有一点反向思维能力,估计很难看懂影片。这是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一部完全反向拍摄的故事长片,我实在搞不懂导演为什么要这样拍片,也许是真的想追求一个真正快乐的结局吧。导演奥德里奇.利布斯克虽然不属于捷克新浪潮的一批,但在捷克电影史上是一位很有创新意识的剧情片导演,他1964年的讽刺剧杰作《雷蒙纳多.乔》被誉为最经典的捷克电影之一,他所有的影片之中唯有这部影片是最最独特的,不得不怀疑导演当时拍片的时候是不是病了才会想出这么一个古怪疯狂的点子。
自2000年后我一直在找这部古怪但对健脑倒是颇有好处的怪鸡电影,目前依然一无所获,估计在捷克本土也很少放映更别说国外了,希望有机会再看一遍,应该就能看懂了。


Ⅵ 求德国电影,浪潮,高清中字,谢谢,网盘

链接:https://pan..com/s/1krlMzs1hI37Mtflu0H7_TQ 密码:cffa

Ⅶ 电影浪潮 观后感

浪潮电影观后感

谁能想象,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和一群自由散漫的小青年转变成一个集权主义者和一群纳粹分子只需要五天时间?德国电影《浪潮》以一周"独裁政治"课为背景,向人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整个影片似乎都是围绕集权主义展开的,但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或许集权主义就是一切决策都是独裁者掌控的一种权力集中的 形式 吧。领导者利用他的绝对权威鼓动他的支持者做与道德法律相悖的事,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进而变得狂热,践踏法律 秩序 ,最终走向独裁。

刚开始,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自由和叛逆精神的,口头上 也 对纳粹深恶痛绝 ,但 赖讷 老师用集体意识和"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等说辞让大家痴迷和盲从并制造歧视和仇恨,使学生们完全失去判断。影片中有这么一幕:在课堂上的第二天, 赖讷 给大家调了座位,并将调整座位的原因说成是"我想打破平常的小团体。你们都有要好的朋友,这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团结力量大,所以我让一名差的学生,坐在一名成绩好的学生边上。"歧视是很明显的,但他的理由却是 " 团结 " .而且,当莫纳质疑这种做法是在将所有坏学生拎出来展览时,莱纳抓住她的一个用词,狡辩说:"我从来没有提到过坏学生,只提到过成绩差。"并以她和她的同桌举例,将两个人的缺点明白地指出,借口却是很光鲜的。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紧接着话锋一转,说:"我们班作为一个集体,表现会更好,起码比楼下的无政府班好!"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假想敌 , 把大家带 入 一种兴奋的状态,至于这个假想敌对大家起到了多大的刺激作用,从前面的踏步游戏中就可见一斑 了 .另外他还认可了抄袭行为,有同学问他们是否可以抄袭时, 赖讷 老师回答是的,理由是这样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利用集体意识掩盖歧视,支持作假,利用假想敌制造仇恨,一气呵成,几乎没有痕迹, 似乎 一切颠覆人类价值观的事,在加上"团结就是力量,集体高于一切"的说词后,就能得到大众的普遍拥护――你如果反对,就是不服从集体,就是自私。

卡罗也参与了关于制服的讨论,但她并没有在第二天按照规定穿白衬衫去上课,这也可以看成是觉醒的表现,促使她觉醒的 也许 是女孩子爱美天性的伸张。这一天,她穿了一件红色上衣去上课。路上,她男友说她自私,课堂上,她遭遇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指责以及老师的'冷遇,在别的同学都为集体取了很激进的名字之后,她还是试图用"变革者"这个温和的名字,希望集体保持某种温和的状态。不过,整个集体都开始变得疯狂,她的意见显然不会有人响应。

莫娜的睿智和勇气是我们很难做到的,而卡罗似乎更贴近我们,经历了"盲从――觉醒――抗争"的历程,但是大多数人仍相信"浪潮"能够用集体的力量战胜一切敌人,尽管这 样 是在颠覆 国家的 法制,但大家对此不仅毫无警惕,反而随之疯狂。

当我要反对这样集端主义情绪的时候,却是一点底气也没有的。在我们的社会里,普遍的不公正,黑恶势力 的 猖獗,道德 的 堕落 , 不是我们每个人感觉到的事实吗?而我们不是也 常常 看不到这些社会顽疾被有效医治的任何希望吗?我也不禁要提出疑问:即使对集权主义保持着十分警觉的人,在如今的社会土壤下,真的能够抵挡住它那 巨大 的魅力吗?

【读后手记】

抓住电影中文格尔、卡罗和莫娜三个人物的言行,概括他们的思想行动逻辑,既回顾介绍了有关电影情节,又点出问题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结尾段表达自己的沉重思考 .这样"观"与"感"有机结合,成为一体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Ⅷ 《浪潮》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如果将电影的寓意引申开来,此片讲述的是对“启蒙”的反思。一直以来,存在两种“启蒙”观。一个是发轫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观念,强调个人主义,主张知识是分立的,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性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还有一种是欧陆的启蒙运动观念,以康德为代表人物,在这一观念里,真理是掌握在知识精英手中的,他们才真正能明辨是非、衡量善恶,公众是蒙昧迷信的,需要被灌输正确的观念,才能脱离不成熟状态,战胜懒惰和怯懦。影片中的米格尔老师,实际上就是后一种启蒙观的化身,他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也是“浪潮”的总设计师。他犯的错误是“致命的自负”,失去了阐释和说服的耐心,将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上去经历,而不是让他们在自由的选择中进行思考。本来所有人是被他引领才在这条道路上狼奔豕突的,眼看到了悬崖边,这位领路人却突然化身成救世主,告诉人们,游戏结束了,一切回复原状,往回走才是正道。这就像一九四九年开始,你被老大哥灌输了一种观念,富裕是可耻的。然后到了一九七九年,突然老大哥告诉你,正确答案是,贫穷才是可耻的。这个版本的思想启蒙运动,最终胜利的当然不可能是理性的知识,从头至尾就只有权力的操弄而已。 回溯历史来看,每一次极权主义的兴起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自称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活跃其中,他们以教育群众、改造人性为名,为全能的权力出谋划策,制造出了千奇百怪的人间地狱。例如红色高棉,高层人物都是留学法国的知识分子,师承启蒙思想家法农和萨特,结果干的全是惨绝人寰的肮脏事。当然这个话题,一扯就扯远了,需要我们走进近现代的观念史里去仔细检视。到底启蒙在何种意义上引发了极权主义,始终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谜题。作为一部电影,它只是以一种简单、生动、直观的方式告诉我们,极权主义是一种知识分子现象。实际上,这是非常新颖的视角,至少在纳粹题材的电影里,它显得独树一帜,格外引人深思。依我之见,这部电影可以当成对《朗读者》的一次有力反驳。在《朗读者》里面,面对极权主义,知识充当了救赎的力量,启蒙最后驱除了“平庸的邪恶”。而这部《浪潮》却从反方向说:知识可以成为权力的伪饰,启蒙可以成为操纵的借口;极权主义没有在历史中消亡,他就在讲台上发号施令,只是你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阅读全文

与我们是浪潮结局电影在线观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影视大全的外国电影为什么不能投屏 浏览:151
戛纳电影节红地毯bt下载 浏览:254
新中关买的电影票不让退 浏览:680
英语动画电影带语法的句子 浏览:564
日本演员中井贵一电影 浏览:707
江湖电影是导演 浏览:1
最新中国动漫大全电影在线观看影片 浏览:978
朋友2电影结局 浏览:595
德思勤电影院招聘信息 浏览:93
阴阳双修的老电影名字 浏览:539
十大好看少儿电影大全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757
法国电影女神们 浏览:16
电影下女讲了什么 浏览:568
电影院跟情侣该怎么办 浏览:256
劳动节新电影 浏览:411
爱情公寓电影倔地者2号 浏览:967
细数成龙电影的六大经典动作 浏览:471
蜡笔小新逃亡全集电影大全 浏览:636
被钢筋贯穿身体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161
一部电影爱上女主会得相思病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