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辛弃疾1162电影观后感500字

辛弃疾1162电影观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2023-04-27 07:19:09

㈠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大概500字吧~求你们啦)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㈡ 《辛弃疾1162》:在武侠与历史之间,也在娱乐与严肃之间

                        文  和运超

      《辛弃疾1162》是2020年初上线的一部古装动作新片,在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国产电影中,让人眼前一亮。倒不是过分夸耀这部影片有多么出类拔萃,而的确出于当前实在罕见,值得推荐和点赞。客观上这部片也不是凭空出现,背后张哲、谢苗、李柔、南笙等编导演团队,已经一路从《大汉十三将》等系列影片走来,算是在古装网大方面积累下一定口碑。这一次的《辛弃疾1162》算是继承过去的种种优点,把古装历史动作类的影片继续打磨出些许品质。

一、优点:武侠外衣下的一点反思

      虽然《辛弃疾1162》包装出娱乐化的形象,但首要优点还是故事内容贴近史实。围绕辛弃疾在1162年参与义军反金,试图为宋朝收复北方,在完颜亮南征时,后方趁机举事。结果遭到奸细,义军首领耿京遇害,辛弃疾率义军铲除叛徒,最后孤身投宋。

    次要从塑造人物而言,辛弃疾的生平事迹足以体现他有勇有谋。谢苗作为一个功夫演员,重点表现出辛弃疾有军事行动的长处,对谋划山东境内数城的收复,对拖延金军南下的战略呈现。且不说是否合乎当时打败完颜亮大军的可能性,但对辛弃疾的能力塑造来说,的确是比较突出。尽管从观众角度来看充满理想化,但考虑当时辛弃疾就二十出头,这也算得上贴近实际的演绎,谢苗完成的不算差,但也并非多么出众。

    回想谢苗当年跟着李连杰演戏,顺便蹭红的一代功夫童星,当他长大混迹影视圈也算多年,能让人记住的形象实在不多。谢苗塑造辛弃疾的问题就是,虽然凭借一身武功底子,他演出了辛弃疾的一种武勇气质,但毕竟和大多数人心目中文武双全,更主要还是充满文人形象距离有点远。毕竟辛弃疾哪怕当时十几二十岁,已经具有出众的文学修养,并且和党怀英齐名。

      影片中虽然偶尔会穿插点缀辛弃疾的词表明他是有才华的,可从头到尾,谢苗演的辛弃疾并没有多少涉及辛弃疾流露对“文”的热爱和交流,哪怕开头结尾的老年形象也只是一种苍白的叙话。换句话说,假如不是谢苗的这个角色叫辛弃疾,观众丝毫不可能把这样一个人和辛弃疾联系到一起,还以为是另外一个江湖豪杰喜欢品味辛弃疾的诗词而已。

      可能还是出于辛弃疾历来评价充满“豪放”气质,加上他的确具有武人底子,谢苗的塑造就偏重参与义军的英雄气概,顾不上对文学方面的演绎。实际辛弃疾始终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他的豪气都深深透着一种英雄末路的无限孤独。因为,辛弃疾的起事失败已经说明他的心怀大宋在北方是缺少知音的,前往南宋以后,一生牢牢打上“招抚归顺”的烙印。上书北伐,无人响应,被放逐地方,假如辛弃疾要是作为一个武将,恐怕结局和岳飞相差无几了。

    至于额外添加的女主角霜花,南笙的表演也是比较到位,并没有过分渲染儿女情长,但也把女主角的情感和形象能够让人记住。为了烘托主人公辛弃疾文采风流,虚构当时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红颜知己也说得过去,好比宋代民间流传的穆桂英、梁红玉等女人都是英姿飒爽、有情有义的形象。虽然片中偶尔渲染霜花其实更向往与辛弃疾远离不断地打打杀杀,希望有安定的二人世界,但霜花毕竟没有拖后腿,最后为保护辛弃疾而死的一幕也轰轰烈烈。

    在主要人物之外,笔者真正觉得影片非常难得的优点其实是表现了辛弃疾与耿京等义军的分歧。

    当时北方民众究竟对金人是一种什么态度?生活在金人势力范围的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各地百姓,对于从契丹辽代到女真金代,有多少可以像辛弃疾那么充满强烈的宋金之分的观点?这对一部主打动作娱乐戏的古装片,能够进行这种思考非常不容易。这就是辛弃疾希望去联系临安宋皇的时候,他已经和耿京等义军有了比较明显的隔膜。耿京等多数人虽然也不满金人的欺负,但不代表就一定希望投诚远在江南的宋皇。耿京等人只是为了相对安定的好日子,辛弃疾还指出他们是想称王称霸,这是非常微妙的立场问题。

      之所以北方会有一些义军,归根结底不是这些百姓怀念宋朝,为了所谓民族大义。而是完颜亮为了南征,到处征集民夫打造战船,军械、铠甲等,搞得许多百姓活不下去,这才揭竿而起,凑巧给辛弃疾这种有心怀大宋想法的人一个机会。更巧妙的是,辛弃疾一厢情愿联系南宋,当时朝廷就对接纳辛弃疾意见不统一,实际已经为南下以后,辛弃疾一生无所事事的命运做了铺垫。

    辛弃疾这一类著名历史人物的基本事实,多数观众都心知肚明,如何在银幕上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除了需要情节场景入戏好看,一一传递到位,甚至需要对命运事件超出一般理解,引发观众更多思考,才是体现电影艺术魅力的地方,而不是停留在历史人物事迹介绍的肤浅层面。

      总的来说,《辛弃疾1162》的立意和角度都很不错,倾向娱乐化的设计也不算错,可惜过于武侠风格的场面反而有点拉低格调。毕竟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能体会,故事还是相对严肃和沉重,实际是走历史正剧的路子。要说一部电影不是为了宣传历史,不用计较对历史还原,显然并非这部影片的初衷。

      反过来还可以看出,但凡认可该片的观众,十之八九都是肯定电影尊重辛弃疾的事迹,恰恰遗憾的地方就是比较粗糙,毕竟以不到2000万的投入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难得。

二、遗憾:虽有一些反思,但不一定站得住脚

      关于电影对编织辛弃疾的遗憾,该片总体倾向于辛弃疾符合史实一面的呈现,实际不少地方又不够尊重历史。最大问题并不在那种武侠风的夸张,要害在于一般人可能不会注意,当时北方百姓的态度立场,他们真是出于投宋抗金而反完颜亮吗?这一义军的动机才严重脱离事实,看起来好像和人物塑造无关,其实这一点对辛弃疾形象也是大大削弱的。

      正如电影名字,完颜亮南征是1162年,距离靖康耻辱开封城破已经30多年。片中辛弃疾多次提到当年汴京繁华云云,燕京、大名、大同、长安、洛阳……除了开封算在恢复(辛弃疾祖父辛赞就是金朝任命的开封知府),其他大城市都很繁华(燕京在金熙宗、完颜亮时已经算都城)。汉人当真都活不下去吗?为什么耿京等人起事?本来电影已经多少发现问题,由于主角一心投宋的正义光环,并没有更多挖掘,连耿京遇害完全没有演出来。

      实际耿京等人起事和金宋矛盾没有关系。完颜亮因为备战,破坏山东河北一些百姓的正常生活。山东地区如益都府(今青州市)是制造军械的重点地方,由于赶工,很多质量不合格,下令焚毁,造成百姓不满。包括征集输送马匹,河北、山东也是重点地段,可见《金史》和《三朝北盟会编》有关章节。

      由于电影主要以武侠风、娱乐化为特点,编导主创貌似就简单粗暴划分正派与反派。金朝人物形象很流于表面,尤其以某王爷完颜拔速和郡主女儿围剿义军。对于原本走正剧路线塑造的主人公辛弃疾,如何抉择北方和南方?如何分别对待金人和更多留在北方的汉人,其实故事绝非拉起一支队伍,大家攻城略地,不行就浩浩荡荡南下那么简单。

      这一类立足真实历史的故事要好看,辛弃疾的正面与金人的反面需要同等分量,难度正在于大多数编导对辽金夏以及蒙古方面缺乏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历史面貌很不好把握。进入不了历史层面,很难有深度、有震撼力。今天电影呈现貌似作为金人就是坏蛋,是汉人的敌人,自然影响影片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这也根本不合乎今天要求对历史上内部矛盾的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本并非如此。

      电影中那个什么王爷完颜拔速根本就立不住。完颜亮时期,完颜家族的贵族已经不太被重视,作为金朝皇帝的完颜亮到底对汉人乃至其他部族的待遇,编导主创根本没有考证过当时的背景,即使尊重了辛弃疾的生平,但这个辛弃疾和历史环境几乎是脱节的,整个形象也就感觉立不住了。

      完颜亮重用完颜家族将领不多,至少南征动用的几路大军全不是完颜姓氏挂帅,像徒单贞、刘萼、徐文、耶律元宜、李惟忠、萧阿窊等,女真、汉人、契丹人、奚人都有,偏偏就没有完颜姓氏。作为中都燕京附近,倒有完颜蒲查等将领在,留任中都路行军兵马判官,级别也不算高,但确实专门对付地方盗贼,古时候的盗贼自然包括不忠的定义。

      更多完颜贵胄子弟全在接近边塞的地方,如完颜鹤寿号称宗室,是管理牛羊马匹的群牧使,一度被准备起事的契丹人游说,不愿参与一家被杀。其他边塞地区的群牧使有完颜术里骨、完颜速没葛,完颜辞不失等,同时表明起事的并不只是耿京、辛弃疾等汉人,这些义军和所谓投宋、复辽等家国情怀没有多少关系。

    史书描绘完颜亮好像是一个很反面的形象,金朝太祖太宗子嗣被除掉七七八八,能征惯战的大量凋零。要说全部被消灭并不客观,被重用的确实寥寥无几。如夺位时他拉拢的完颜秉德是粘罕孙子,也是朝中丞相,并非乃祖一样的骁勇将帅。即便是地位很高,可他们一家是旁支贵胄,并非完颜阿骨打家族的子嗣。因此,电影用一个完颜拔速代表金人贵族王爷对北方汉人的压迫,当看戏可以接受,但不合完颜亮时期的事实,其实对辛弃疾和耿京义军的兴灭,比较流于表面。

    历来认为完颜亮性格严酷暴虐,恰恰他的暴虐并不是对汉人,反而是对女真,尤其贵胄。理由很简单,因为完颜亮得位不正。他是庶出父亲宗干所生的庶出儿子,由于女真的日益汉化,完颜亮用不正当手段当皇帝自然引起家族子弟不服,所以完颜亮大开杀戒,有了暴虐名声,加上还存在掠夺他人妻女的不光彩行为。

      附带的现象就是,完颜亮在位期间压制完颜同族,大量提拔其他部族人才,像渤海靺鞨人、契丹人、奚人、自然包括有汉人,甚至完颜亮的汉化也是世所闻名。要论诗词豪放,恐怕也不亚于辛弃疾。两人的豪放往往都属于脱口而出,带有口语色彩,甚至辛弃疾的豪放渊源可以认为与他来自北方有很大关系。

      即便不提完颜亮对汉人文化的吸收。前期金军南下占据中原时,启用汉人已经非常普遍,像主帅完颜粘罕重用高庆裔(渤海名门高氏),更著名的是与宋人从东面打到西面的完颜兀术,也非常重视汉人,像身边的赵元尤为看重,一直是心腹。另外还提拔韩企先、蔡松年、曹望之、许霖,都是北方各地留存的汉人才子,像蔡松年是当年宋金联合灭辽,短暂收回燕京时派守燕山府(就是今天的北京)的蔡靖之子,也是诗词书法高手。

      之所以会如此,因为金朝也在宣扬中华正统,从金熙宗引入中原制度到完颜亮以中原为重心,提倡融合,试图统一南北,再到世宗安抚稳定,带出“小尧舜”的名声,实际都表明金朝对中华名义的争取和巩固。

      所以像与辛弃疾在北方齐名的党怀英,两人当过名士刘瞻的学生。党怀英比辛弃疾大几岁,同样是北宋世家子弟(祖上党进是宋朝开国勋贵),党怀英就没有那么头脑发热,他就积极参加完颜亮提倡的科举。要说党怀英的态度,可能与党氏家族不算汉人有关,党怀英一家来自河东朔州,属于边塞,推断是党项族的可能性很大。

      宋辽金时期虽然互相对立,但各方对外族人才都比较宽容。宋朝对正统传承更为看重,境内外族也不少,如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继业在北汉扬名立万,来自西北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娶佘太君,严格说姓折,正是河东党项姓氏,可见北宋时期的史料《宋朝事实类苑》说明。传说的杨门女将穆桂英,同样是党项姓氏。麟州汉人杨氏和党项联姻一直有深厚渊源,可见汤开建先生的研究。也包括北宋著名的米信、米芾家族。只不过这些家族入中原多年,都已经非常汉化,所以党怀英、米芾这些和汉族文人已经没什么区别。

      因为历史上有专门所谓“遗民”文化心理,宋末和明末是两大热门阶段。如党怀英、蔡松年,乃至熙宗年间被害的宇文虚中,这些人在金朝为官,对宋朝有怀念是客观事实,未必一定要表现出反对金朝的行动。包括辛弃疾崇敬的祖父辛赞,既在伪齐当官,也在金朝当官,不过是心里的一种情结而已。

      电影中辛弃疾对伙伴说开封怎样怎样,都出于辛赞亲眼所见,只不过辛赞时代的开封,距离靖康时期较近,那种怀念宋朝的情结的确更加显著。客观来说,辛弃疾对辛赞当年心向宋朝种种描绘,很多是出于后来身在南宋,为了彰显一份忠义进行追忆,为了鼓舞激励南宋的文人士大夫,难免还有一些渲染和美化。

      多年来受文艺作品影响,尤其流行的港台武侠小说和影视,容易被好看的戏剧冲突把艺术真实概念化。反映宋金这个背景最著名当属梁羽生的《狂侠天骄魔女》 ,辛弃疾、耿京乃至南方的虞允文都出现,对汉人、女真、契丹各方矛盾都有体现。梁羽生比金庸相对传统,也在武林天骄檀羽冲这个金人角度开始有动摇。到晚期再单独写《武林天骄》,心里更为纠结,已经发现对金宋矛盾和汉人女真的矛盾不能简单对立,一般文艺作品想要挖掘诠释,深化好主题,实在太难。

      即便金庸比梁羽生更进步,后期的《天龙八部》对萧峰的境界塑造历来广受称赞。放在历史背景下,实际萧峰的定位也不太成立。因为我们思考萧峰的出身是否平等种种,他的英雄气概所谓超越宋辽界限,这种设定根本就立足在汉人的夷夏心理。萧峰的身份纠结完全来自他是汉人抚养长大,更错位的是,金庸设定北方的丐帮一定是暗中反对契丹,站在宋人立场。当时的江湖草莽到底会不会像小说那样抱有宋辽观念,在历史情境下实在都成问题。

      像《射雕》《神雕》设定全真派,金庸很清楚历史上王重阳、丘处机、王处一等人根本不反对金朝,他们很受推崇,甚至可以说全真派是积极迎合金朝统治。假如不是如此,当时派别林立,全真教不会在金末元初短短几十年就成为北方最大宗派。尤其王处一在金朝的影响和功劳比丘处机大得多,《射雕》写王处一出没北方燕京遇到郭靖。金庸明明知道真实背景与小说完全相反,假如“尊重”一点历史,杨康在金人王府做小王爷,王处一和丘处机不晓得该多么兴奋激动吧,因为身为出家道人,他们对族别身份从来没太多执念。

      再如金朝后期势力更大的义军红袄军和首领杨妙真李全夫妇。他们是典型的江湖豪杰,两人都以枪法闻名。蒙古木华黎开始灭金,先收买李全、杨妙真对付金军,红袄军占据青州益都,南下进发淮南的楚州。南宋发现他们势力渐大,拉拢李全、杨妙真定下协议帮助收复淮南山东。由于宋军相距遥远,实际李全是希望得南宋提供粮饷。宋军痛恨李全拿了钱不办事,还试图进犯泰州,反而是宋军消灭这个汉人的义军首领。

      所以《辛弃疾1162》最大问题是,辛弃疾和耿京这批义军代表的江湖草莽并不一样,大量当时义军只是看重生活质量,稍有机会就为了占据山头,称王称霸。像辛弃疾那样有忠于宋朝观念的人十分罕见,也因此才显得辛弃疾的光芒闪耀,被后世广为传颂。

        辛弃疾参加义军最终失败是被金军扑灭,但金军就代表女真也并非准确。严格说,山东、河南各州府以及徐州等地,多数是过去伪齐地盘,十之八九全是汉人做官员,军中也以汉人居多,大多数民众的立场原本就是比较灰色的。所以,本来像《辛弃疾1162》的故事并不大涉及今天影视剧担忧的汉人、女真产生冲突的问题。

      辛弃疾这一人物的震撼,归根结底是一场扑空,去了南宋居然变得无所作为,所以辛弃疾的豪情只能化为词句,充满悲凉之气。但更深一层的反思是,辛弃疾不被南宋重视的悲剧也不能说是“必然”。比辛弃疾稍早,作为武将前来投靠的还有其他人,如西北军出身的李显忠,比辛弃疾年长一辈,和辛弃疾祖父辛赞一样,曾在金人册立的伪齐效力。然后从川陕领几十心腹出走,从西夏境内投奔宋朝,一路招兵买马,最后带两三万人投宋,视为忠勇无双。

      就在完颜亮南征时候,李显忠是江淮地区宋军将领之一。采石矶大战后,张浚、虞允文建议宋孝宗趁机谋划北伐,李显忠也在淮南为主将,一度进攻包围灵璧城,但宋军其他部将为了抢功制造不和,导致北伐败绩。可李显忠的事迹表明,南宋也不完全因为从北方来投就一定搁置不用,甚至李显忠还是带兵力来投的武将,南宋对武将的猜忌可以算天下闻名,李显忠从宋高宗赵构到宋孝宗赵昚一直战斗在江淮前线。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命运轨迹都是相当复杂的。所以像辛弃疾的故事绝不是单纯金宋冲突、南宋故意压制有才华的人,这种诠释看似演绎历史,只能对辛弃疾这等人物过于儿戏。

      尤其以汉人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不都被诠释充满包容性、接纳性,正因为此才至今都被认为是一种优点和开明吗?为什么每每一到多民族背景的历史故事,往往千篇一律喜欢背道而驰 ?假如历史进程都像影视剧描绘这样的简单粗暴,中华历史的悠久和博大只怕真相完全会是另外一副脸孔了。

    2020年2月

㈢ 电影“辛弃疾1162”观后感

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是,这次历史人物题材的翻拍并没有糟蹋人物,惊喜哗伍桥的让人看到辛弃疾的另一面,读懂了“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落寞背后。那“醉里挑灯看剑”的酣畅场景似在眼前,激荡着乱猛心灵。

一群原本只想过好日子的人,却因为外敌入侵失去了家。历史的更迭在今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先进取代落后的表现。殊不知历朝历代都有为守护国土完整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人,他们是英雄,而辛弃疾是英雄中的英雄,为了九州归一,山河一统的宏愿付出努力的人  。

辛弃疾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敢为天下先,为实现九州归一,山河一统的理想不顾一切提出五城破金的决策  。

辛弃疾是一个有坚持的人。

        驱除外敌,生死不惧。有再不让百姓受苦的鸿鹄之志,为此与耿京在小黑子的处置上产生分歧,也是剧情导火索  。

辛弃疾是一个有情义的人。

人称宋代霍去病。为报耿京之仇,也为了带领队伍继续抗金,单枪匹马杀入金军大营,杀郡主王爷以及叛徒张安国,虽然结局惨重,我们不可忽视他的功绩  。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辛弃疾,让我看到了文武双全、忠肝义胆的橘键辛弃疾。告诉我只要值得坚持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做成功,当你心怀远大理想的时候,千难万险在你眼前完全不惧。

㈣ 《辛弃疾116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1162》看完莫名感动纯和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辛弃疾:他有鸿鹄之志。驱逐金人,收复失地。他文武双全。飞檐走壁,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词风豪放,抒写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少年时跟随祖父游历天下,经历了世态炎凉,目睹过百姓生活潦倒。从小便有了经世救国,匡扶社稷的远大志向,也是他一生所践行。

彼时金军四处烧杀抢掠,引得天下动乱,民不聊生做喊。南宋朝廷却腐败无能,行事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发兵讨伐。为挽救天下苍生,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与金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炫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带领五十人马杀入五万金军阵营,只为擒杀叛将张安国。

相比金军行为—钱、物、人无所不抢,无恶不作、尸横遍野。辛弃疾立下军令:义军所到之处必秋毫无犯,违令者军法处决。乃侠之大义者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人李霜花,手足棚稿榔头纷纷为国牺牲,辛弃疾归宋。他始终思恋怀念着爱人霜花,直至暮年老去、满头银发。

㈤ 将军辛弃疾:一切豪情,皆在手起刀落间,你怎么看呢

01

少年的剑,鱼肠古剑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秋雨淅沥。

夜半,阴雨晦冥。

一和尚惊慌乱窜,从山路而来,不停地抽打胯下的马。

忽见前方商河城(属山东)轮廓隐现,又看到城外金兵营寨后,心中一喜,泄了口气:阿弥陀佛!

和尚为何如此惊慌?因为有人在追命,而追的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拎起被吓破胆的张安国,命人捆绑起来。

一时间,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千里奇袭,擒获叛贼,还带回一万多义军的消息传遍长江、淮河流域,轰动宋金两国。

辛弃疾的名字成为山河破碎下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人们都说,辛将军走到哪儿就能让对手死在哪儿。

阅读全文

与辛弃疾1162电影观后感5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轻喜剧电影推荐 浏览:643
电影名字梦什么梦境 浏览:993
崖上波妞电影完整版 浏览:880
周星驰电影中开摩托的电影 浏览:119
克隆超人什么电影名字 浏览:90
类似于信条的电影名字 浏览:469
电影变异狂蟒免费看完整版 浏览:604
亚洲女教师中文字幕电影 浏览:664
燃烧电影结局的意义 浏览:958
卡特是什么电影 浏览:895
日本爱之新电影 浏览:309
牛大电影不要向下看 浏览:644
合肥电影院椅子 浏览:360
英文推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浏览:184
菲菲干电影小说图片大全 浏览:968
黑帮老大假装婴儿电影名字 浏览:250
一个狮子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871
荆门电影票房 浏览:341
芭比新系列电影 浏览:754
美国的爱情电影完整版 浏览: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