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观《甲午大海战》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那尘封已久的历史年轮缓缓倒回,定格在了1894年。此时那美丽、辉煌的东方,那颗曾多么耀眼的明星——中国,正染上层层尘埃。这秀美的地方正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硝烟弥漫,满目疮痍,战争、灾难折磨着人民,使他们麻木。而他们的统治者——那不可一世、陈腐愚昧的靖王朝,也只不过在垂死挣扎罢了!
好一个漫漫长夜!黑暗充斥着这里的每个角落。厚厚的雾霾,太阳怎么可能升起?怎么可能普照大地呢?
曾是互相友好往来的两个“好朋友”,曾宣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一对兄弟,一下正在水深火热,另一个却酝酿着,准备落井下石!那就是日本,一个被利益熏黑了心的家伙,开着一艘艘大船,一队队舰艇浩浩荡荡地冲了过来,登陆在这上已经对战争麻木的地方,这个曾经的好朋友——清朝。
不知这一次是否是真的激怒了中国的大辫子们,在黄海大东沟,上演了一曲英雄的壮歌。
当日本舰队的枪林弹雨之下,在黄海的汹涌波涛中,中国,哦,不,是清朝舰队开头的是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掩护旗舰,它如闪电,划破硝烟弥漫,直逼敌人,迎击敌舰,但中国有句俗话说“好吧难敌四手”,再勇敢的人,也怕自己势单影孤,怕敌人人多势众。这艘掩护旗舰遭到了四艘日舰围攻,在一片又一片、一阵又一阵的狂轰乱炸之后,虽它尽全力地躲闪,但还是多处中弹,“身负重伤”,舰身严重倾斜,眼看着这艘舰艇已无法逃脱,葬身在海底的命运。但这艘舰艇注定是不平凡的,它迅速地风驰电掣一般冲向另一只气焰嚣张的日舰——吉野号,看来它是决心与敌舰同归于尽了,日舰风此景慌忙逃窜,却已经来不及了,情急之下开了两三只鱼雷,正巧击中,它在缓缓下沉,一切声音都似乎消失,海浪敬畏,海风肃穆,似乎时间亦凝固了,世间只有这一个物体,一个救生圈,许久,却不见有人跳下,无人知道舰上发生了什么,在其将要沉没之时,一个决绝的声音,回荡在海上,“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是如此坚定又如此悲壮。不一会这艘舰艇就沉入滚滚波涛,连同那些将士。
这艘舰艇将被人铭记,它叫致远舰,而这个人将万古垂青,他叫邓世昌。
若在如此时机下,再加大马力,再强攻几次,那么日本的野心也就不会实现了,可清朝皇帝,怕了,慌了,急了,软了,急忙派李鸿章去签订条约,赔多少钱不怕,从民众那儿搜,割多少地不怕,反正清朝地大物博,不在乎那一点半点的,于是一个条约又诞生了,其美名《马关条约》。但其野心又怎么能满足呢?瓜分中国者欲发猖狂,开始一点点吞噬中国。
但黑暗终透出一丝曙光,虽只是一丝一缕的,但终于开启了一些人,让他们不再麻木,让他们不再逆来顺受,不再愚昧,虽只是一些,虽只是丝缕那就够了,因为他们就可以唤醒光明!过去是,现在亦是!因为——
因为黑暗并不会持续太久,再长的黑夜也有消散的时候!
放假期间,我观看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看完这部伟大的爱国主义影片后,我的心触动很大,产生了许多感想。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在洋务运动期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洋务运动早期,洋务派大臣李鸿章送了一批中国学生赴英留学,邓世昌也包括在内。但是在英国,中国人被当地人看不起。一次在大街上,一位英国人对邓世昌大肆羞辱,但却被邓世昌的羞辱惹怒了。这时,这位英国人拿出刀子要要挟邓世昌,但却被他抢过刀子并打倒在地。躺在地上的英国人心想自己会迎来一顿暴打,但出乎意料的是邓世昌把刀子还给了他,并拉了他一把。这时,满街的人都被这位充满宽容之心中国学生所感动。像这样中国人捍卫自己和国家尊严的事在影片中还有很多,我们从这些人身上能感受到伟大的爱国之心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但是,当中日矛盾突出时,慈禧太后却在京城享受着荣华富贵,她全然不顾中日问题。当中国海军实力弱小,李鸿章准备拨款购买铁甲舰时,慈禧太后却以资金不足的理由给拒绝了。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自恃天朝物产丰富,中国强大无比,根本没把日本放在眼里,以至于甲午海战时,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兴高采烈的过着她的六十大寿。有了慈禧太后这样的统治者,清政府怎能不垮台?清王朝怎能不灭亡?
在整部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海战的最后时刻,邓世昌毅然指挥着致远舰撞向日舰,但他失败了,最后邓世昌与致远舰一起沉入茫茫东海之中。邓世昌虽然沉入海底,但他的精神却如高耸的山峰般屹立不倒。邓世昌视死如归,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看完影片后,我若有所思: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一个好的政府,但慈禧太后却是国家的悲剧,而邓世昌等人则是民族的希望。是邓世昌他们以生命向人们诠释了“落后就要挨打”,同时,他们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之情,使一代代人为建设幸福美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正值求学阶段的我们更应学习邓世昌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鸟儿无助地在天空盘旋,下面是一片绿林,翠绿的树叶似乎要遮蔽整个南美洲,一条澄澈的河宛如一条白色的丝绸,水波泛着,流向湛蓝的大海……这就是亚马逊。
森林中,不仅只是一片映入眼帘的绿,还有一个学校,这就是猎人学校。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两名军人——王晖、小龙,来到这里训练,艰苦的生活环境给每位军人们带来了压力。第二天,便有两名军人受不了,于是,他们敲响了铜锃,他们国家的国旗被降下来。为了让中国获得世界的尊重,为了我们中国的荣誉,两位军人进行了顽强拼搏。
我的印象中,也许第三天是我最深刻的,所有人在经历了前一天的艰苦训练,都很疲惫,这时,小龙给了王晖一块玉米饼吃,已经一天未吃的王晖问小龙:“是偷的吗?”“不是”“嗯……”“难道你不相信我?”王晖便吃了它。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一股怜惜之情,多么苦的生活,多么顽强的意志!第四天,他们被诬为偷玉米饼的人,王晖认为,这是对中国的瞧不起,于是他执意要敲响铜钟离开,但是小龙与他争执了一番,“难道你忘了我们来的目的吗?”
这时这刻,我仿佛也聆听到他内心的想法,没错,他们为中国尊严而战,他们是好样的!
他们忍受着痛苦,逐渐的,他们让其他人对他们刮目相看,两名军人在任务中顽强努力,受了伤却依然坚持服从命令归队。他们坚持的精神与服从命令的执著,让我想到了邱少云,多么的豪迈!
从电影中,我可以纵观一直以来,外国人对中斩的偏见,又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不屈!电影中的两名军人,带着坚强、坚韧、坚定的精神,我也学会了他们的机智、果断,勇敢与善良。这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品质凝聚在他们身上,也就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他们还有3个国家的成员完成了困难重重的训练,获得了荣誉,中国国旗也被伫立在了这片美丽的亚马逊森林中,它将一直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在这南美洲上,在这地球上,王晖也因成功消灭贩毒团伙而成为出色学员。让我们中国被他人尊重。此刻,他们内心的自豪与激动正如十月一日看阅兵式那样激荡、澎湃。
鸟儿无助地在天空盘旋,下面是一片绿林,翠绿的树叶似乎要遮蔽整个南美洲,这树叶中,清晰可见的红色与金黄色,在空中与风齐舞,飘扬!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战》。主要讲了,1894年中日黄海大海战。
1894年,日本的野心渐渐膨胀,便带着日本新型的战舰长崎号战舰向中国舰队扑来。双方在黄河的大东沟展开阵型。
海上的炮声震耳欲聋,水柱冲天,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国海军的.军舰被连连击沉,而日方却一艘未沉就在这时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说道:我们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给撞沉。在敌人的炮火中致远号沉没了。
刘公岛,是北洋舰队最后战斗过的地方。日军占领滩头把大炮转向中国舰队实施轰炸。最后由于北洋舰队军心涣散一些舰长宁可沉船也不愿投降。
看了这个电影后使我深受启发。落后会被挨打!是我看完电影后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句子。当时由于清政府,腐败使得军费大部分都花费于贪图享乐,再加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这一个个条约都是在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长大了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
此刻距离我观影九个小时。
可脑海里依旧是挥之不去的让涕泪俱下的画面,九个小时让我认清了孰是孰非,让我看清支撑我看完这部灾难片的信念是什么。
九小时前,无法平息心中的怒火,想把慈禧太后从椅子上摔下来,给光绪皇帝一个耳光,再把日本岛给轰灭。
此刻的我,心中波澜起伏,煌却是那另一番景象。
邓世昌,好一个英雄男儿!
丁汝昌,好一个英雄男儿!
他们不在骄奢淫逸的宫廷,不在乌烟瘴气的官场,所以他们看清了当前中国的局势:一个被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可整个民族仍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只能靠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
所以,他们选择了为这个腐败的民族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相信,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民族精神,它是每个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俱备的精神。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在生死一线时义正严辞:“要与敌舰一同沉没!”
他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支起了大清的旗帜。
他发出最后一份电报:望诸位同学,奋勇报国!
他用仅能用的一只手撕掉了那份劝降书。
他用枪口指向了自己的太阳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他在四面楚歌时苦苦哀求:“把我杀了吧,只要我活着一天,都不许把铁甲舰交于敌手。”
他愤然饮下那杯绝命茶。
他,他,他,还有太多个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出身,他们是位父亲,是个儿子,是个平民,是个士兵,但在那时那刻,他们是个战士,是个英雄!在成百上千不同的胸腔中跳动着一样的赤诚的心!
咚咚咚!是急促的心跳,咚咚咚!是冲锋的号角,咚咚咚!是响得震天的炮火,咚咚咚!是报着必死的信念,咚咚咚!是超越极限的拼搏,咚咚咚!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奋勇报国!
周恩来说:“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咚咚咚!我听见了我心中的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
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电影《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演映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同时也颂扬了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一场,虽然我们北洋水师团结一致,誓死对抗日本军队,但是兵力悬殊,还是以失败告终。中国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邓世昌和慈禧太后。
邓世昌,爱国将领,率领士兵对抗日本军队,最后和“太阳”(一条狗)一起淹死在水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邓世昌让士兵们把冲锋旗挂起,可挂旗的士兵被炮弹炸死了,眼看冲锋旗就要落下了,这时邓世昌手里拉着挂旗的绳子死也不松手,船被烧了也不放,舰在人在,舰亡人亡。他这种爱国主义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可当邓世昌等战士正在拼死护国时,慈喜太后和众妃子却在一起看戏,还曾把战士们作战用的战船当做私家游轮玩。当然,还有李鸿章等腐朽势力,国难当头时,他们却还在逍遥。战士们保家护国连命都丢了,他们还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国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样,那该有多好啊。他自己宁可少吃一顿饭,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大炮、战船,还鼓动他的臣民为战舰捐款。日本有这样的领导者能不战胜我们中国吗?
从这段历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们爱国勇敢,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更看到了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目光短浅而导致丧权辱国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史为鉴,奋发图强。“c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你准备好了吗?
适逢甲午战争的120周年之际,我看了根据清朝中日战争拍摄的电影《甲午大海战》。走进了电影,走进了历史,才发现甲午战争,是中国人心中说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多少中国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师付之一炬!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耻辱!让120年后的我们为之愤慨!又为之鼓舞!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筹资从外国购进鱼雷舰、铁甲舰、巡洋舰,组建成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可悲的是,当时的清政府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此便不再更新军械。让一直虎视眈眈地小日本胆敢多次与北洋水师发起冲突,在黄海大战中,发现日本军舰早已更新中国舰队许多,既便是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邓世昌、丁汝昌顽强奋战,也无法抵过日本舰队的先进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最终日军直冲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之所以我会看《甲午大海战》,是因为我来到了大连旅顺,来到了旅顺军港,庄严气派的军港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老虎尾半岛,西南是巍峨的老铁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现在有许多的游客在这里观赏风景,还可以看到静静守卫国土的巡洋舰三五成群地停靠在海港口。经过导游介绍我才知道旅顺这美丽的地方还会有那么惨痛的伤痕!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旅顺军港被日寇侵占,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国怀抱。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当时的清政府固步自封、经济封闭,大臣们腐败堕落,为了个人利益明争暗斗;而日本,当时对内推行“明治维新”增强国力,对外不断扩张,侵略掠夺朝鲜和中国。一方是准备充分、蓄谋已久、阴谋狡诈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战略失误的腐败透顶的清朝政府。这不是摆明了中国必输无疑了!
“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学生落后了,就会被耻笑;一个员工落后了,会受到批评甚至被淘汰;一个军人落后了,会受伤甚至失去生命;一个企业落后了,会被吞并,破产;一个国家落后了,会被别的国家攻击、欺凌。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会永记历史,让那些曾经的历史永远成为历史!我不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也不想“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的情怀,但我会做一名踏踏实实的好学生,我会努力学习知识,学习做人,让自己成为一名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甲午大海战》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在海上,清朝政府的北洋海舰和日本舰队交战的情节。当时清政府十分腐败,权力被慈禧太后掌握了,她天天只管自己的吃喝玩乐,一点也不重视军队建设。而且在国家危机时刻,宫廷还在给她做六十大寿。
我们的敌人——日本却刚好相反,他们很重视军队,为了有新式铁甲船,政府把官员的工资都减少了,一天只吃一顿饭,节约粮食给海军。如果中国能像日本一样重视军队建设,我想这场战争就不会输得那么屈辱。
甲午大战刚开始,日本就用了新式武器,不一会儿就击沉了我们好几艘海舰。北洋海舰首领邓世昌下令进攻,在他和手下齐心协力的合作下,他们击沉了日军五艘海舰。可由于我们的武器严重不足,后来炮弹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弹,但这对日军根本没有杀伤力。于是邓世昌下令升上舰旗,开足马力,向日本的吉野号冲去。邓世昌说死也要和吉野号一起同归于尽。日军见势不妙,连放了五六颗鱼雷,致远舰被击中,炸成了两半。邓世昌本可以抱上救生圈逃走,可他誓死要和日舰共存亡。他的狗——太阳也和他一起殉职了,他十分的伟大,让我非常的感动,震撼。
清政府还是在乱花钱,最终让中国一次次战败。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个国家领导人对军事十分重视,我们中国也有了很多“高、精、尖”的武器。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2.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有哪些观影感受
电影《甲午大海战》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群英雄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抵抗侵略者,最终壮烈牺牲的 故事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甲午大海战 观后感 ,欢迎大家参考。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篇1
冯小宁当年的《北洋水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很多镜头记忆深刻,而且就是因为看了这部电视剧,我对军舰和海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表扬本电影,其特效自然比20年前的电视连续剧好得多,虽然比《超级战舰》还差了不少,但很欣慰的看到中国海战特技的进步,这也难怪,中国历史上近现代化海战本来就少,缺素材啊。
这部电影还值得表扬的,就是重现了不少《北洋水师》的经典镜头,比如士兵挂在沉船桅杆上继续向日本军舰开火、头天挨打的士兵冒死下舱开阀门灭火等等。
但是,对这部电影,我总体态度是否定的。我否定的内容不是针对冯小宁导演,就我所找出来电影本身的问题很少,甚至我都不能确认,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点名时念到“东乡平八郎”时用的是汉语发音(影片8分32秒),根据我对日本人名字的研究(主要对象是爱情动作片巨星),日本人名字的汉语发音和日语发音是不同的,当然不排除“东乡平八郎”除外。
还有就是几乎贯穿本片的背景音乐。我不懂电影艺术,但觉得这背景音乐用得太滥了,几乎无时不刻在用,音乐是雄壮,但不能老是雄壮啊,这好比一个男人拥有金枪不倒之功,但不能是一天24小时都不倒,那样就不值得羡慕,而是怪胎了。
我否定的,是时代。
当看到本片第21分20秒时我不禁笑了,慈禧老巫婆对光绪皇帝说:“大清祖训有个规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这是不是个大笑话?暂且不论1840年以后割香港、九龙、澳门以及东北和西北那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单说本朝教科书承认是“平等条约”的《尼布楚条约》首开满清“盛世割地”的先河,把额尔古纳河以西、柏帕尔海以东的布里亚特地区割给了老毛子,目测其面积大概为四五十万平方公里,这块土地上有个城市叫赤塔,驻扎着前苏联战略火箭军的一个单位,在当年中苏交恶时是对中国的严重威胁点之一。要是满清真有老巫婆说的这个“祖训”,别说咸丰、光绪这些了,康熙第一个就入不得列祖灵位。至于末代皇帝溥仪,那更是个笑话。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篇2
看完影片,我思绪万千。
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中国闭关自守,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的背景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铁甲舰队大决战,中方英勇反击。但是,最后甲午海战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却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打的落花流水。与同事交流,我谈到,看这样的影片,太沉重,太压抑。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落后,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清朝统治的腐败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增强自身力量上来。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北洋水师多年无钱置办装备。而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款,日本各界竞相倾囊。 制度的差异,领导者的思想,致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必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落后就要挨打”,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会想起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 总结 ,它更是告诫我们当代年轻人要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因为清政府的懦弱无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不计其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落后局面不断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国距离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差得太远太远。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立足于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团结奋进,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首次从执政党战略的高度确立“ 文化 强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政策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它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铺路石,用我们的青春建设祖国,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因此,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看完电影,我还被一种力量震撼着,那就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对祖国的挚爱。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少爱国志士,他们深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提督丁汝昌,撕毁日军的劝降书怒道:“目下我师虽难,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职也。”管带刘步蟾信念坚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们与敌人猛烈对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至今还隐隐作痛。但是那些爱国将士,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情到深处,我的泪水流下,为了那些英烈们,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联想现实,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当我们看到影片最后,气势恢宏的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在铁甲舰的残骸旁破浪驶过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热爱祖国,关心中国海军发展的人们。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北洋水师迅速成军,拥有世界一流的战舰,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今天,几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崭新而强大的海军又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古老的东方。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动万分!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篇3
风华正茂的年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那些聪颖灵慧、意气风发的少年,学习世界最为先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保送至世界最为先进、现代化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成为尖子生中的前列,只等以后的“时势造英雄”。
悲情惨烈的定局:小时候一直很认真地抱着地理历史课本书籍,会苦心钻研历史的发展流程、细节或者微妙,会盯着一张地图很久很久,甚至会饶有兴趣地找起地名来。不由自主成为了爱国小少年,看到敌人入侵国土、欺辱国人的场景、画面,甚至会哭出来。明知道结局并不美好,仍会执拗地希望翻转历史中注定的结局。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我一直很尊重这个历史中的重要事件的名称。诚然,历史中发生过很多重要事件,影响了人类发展进程。可这个不一样,每一个读过这段历史的人心情都会很沉重,比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80年中法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要沉重,或许不仅仅因为我们曾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段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屈辱史,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于是很多仁人志士、不甘为亡国奴的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开始探索,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同中国一样,自被西方炮舰强行打开国门、幕府统治上百年的日本,也开始了自救之路。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篇4
中国近代史是血与泪的屈辱史,很多国人从心底里不愿回首也不愿提及,随着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战争历史遗迹,看着一座座锈迹斑斑的炮台,银幕前的我们仿佛感觉到历史就在那里用最简单、最直接、甚至最残酷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
1867年,李鸿章上书朝廷,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洋务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影片从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少年时代开始,将其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77年,清政府派遣一批少年学子远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他们怀着强国之梦登上了当时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海军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四年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赴英国迎接同学们凯旋,他们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劈波斩浪驶回祖国。这批学生在英国 留学 期间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驾驶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日本驶去。影片中不断使用对比手法,中日两国领导人在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似乎在预示着战争的结局。明治天皇的奋发进取和慈禧太后的骄奢淫逸决定了北洋水师悲惨的命运。战败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白银两亿五千万两。甲午战争的失败将中国人民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
“我等从军卫国,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舰”,这是邓世昌在炮弹用尽、舰身受重伤倾斜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指挥”致远“舰撞向日本海军“吉野”舰时说的话。邓世昌和所属官兵壮烈殉国是悲壮的,也充满了悲哀和辛酸。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缮颐和园为自己庆祝六十大寿,导致海军多年未添新式军舰,旧军舰上的武器得不到保养,弹药奇缺且有不少打不响的臭弹。在海战中这些弊端都以致命的形式暴露出来,日本的快速军舰和舰炮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北洋水师的炮弹经常命中敌舰却不爆炸,装备的落后和战术指挥的老化让将士们有心无力。影片中仿佛展示着日本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无情地噬咬着中国人民,让我们忿恨辛酸。
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美梦中。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失去了和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交流和竞争的机会,和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从唐朝就开始向我们学习的弹丸小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全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国力逐渐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旧中国挨打就是必然的。
影片中提到了钓鱼岛被日本占领的过程,自从今年9月日本政府制造购岛闹剧以来,中日钓鱼岛事件不断升级,从影片中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来看,日本拿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做交易俨然是个笑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中站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有信心更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多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像革命先烈一样用我们的勤劳智慧和生命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范文 相关 文章 :
1.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0字两篇
2.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00字5篇
3.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
4.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6篇
5.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篇
3.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一)
看完《甲午大海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都不能平静下来。这是一部能够涤荡我的灵魂的电影,它让我知道了这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的时代——现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明了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以我的资格,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事实,但是多重线索的交织,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爱国的信仰是它的大脑,不降的坚守是它的心脏,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这些便构成了活生生的历史。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我看着致远舰沉没的时候我的心是刺痛的。但我想,中国人或许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感性,历史不是你在学校不学习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中华祖先的血液。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的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每一段历史,更有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这和当时那个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反差很大,这一切皆是因为他们信仰与理念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整日灯红酒绿的官员并没有明白: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但是像邓世昌这样的人意识到了这些,并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无畏。
从演员的角度看,影片中的演员将这位英雄人物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海军是一个绅士的军种,讲求知识、坚毅与风度。而陆毅扮演的邓世昌恰是一名极优秀的海军将领,据说是“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因此,一个长相清秀,又略带书生意气的演员可以很好地刻画这位海军英华的风采。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陆毅对邓世昌的形象塑造是极成功的。这也使我们明白:英雄不应该只为历史记,更要为天下人记。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情节线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让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这些情节并不相去史实太远,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二)
“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8年后,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已成历史。如今,人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渐渐遗忘了百余年前的奇耻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战》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论》中的句子:“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虽然早已在历史书上了解过这段历史,但当坐在电影院中直观地感受那个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看着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时,我的心无疑是沉重的——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鲜血、多少生命,也没有人知道这些鲜血是怎么流的、是为何而流的。
影片从一群怀揣强国之梦的少年讲起,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澎拜:
当他们在去英国的船上面对即将远离的故土齐齐一跪时,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涌上,为他们的爱国赤诚而肃然起敬;当他们开着新式铁甲船驶入中国领海时,那一刻,尽管我明知结局,却依然像他们一样的满怀激动与兴奋,仿佛看到了中国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迈气势……然而,好景不长,正如片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所言“中国这个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子,只见他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口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七年未添一舰、炮弹严重不足。李鸿章增添舰队装备的多次奏请,被慈禧太后一一驳回,而她用以修葺颐和园庆六十大寿的费用可购买足足20艘军舰!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却是省吃俭用、捐出俸禄购买快速舰。更有甚者,北洋水师与日军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北京颐和园内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为慈禧太后运送水果的私家货船!命中日军“松岛”号弹药库的炮弹竟是臭弹!我愤懑于清政府的腐败之风、人们的醉生梦死。
当慈禧下达“可以开战,但不可先开炮”的荒唐懿旨并导致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之时,当清政府面对侵略者的不平等条约一味求和之时,当看着海军为守所谓的“礼”而错失一次次战机之时,我胸中恨铁不成钢之气久久难以平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邓世昌驾驶着“致远”号义无反顾地撞向日本“吉野”号时,当爱犬“太阳”咬着他的披风随他一同沉入大海时,当刘步蟾等人拒绝投降、亲手炸沉军舰并自刎殉国时,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牺牲坚守了中国人的爱国信仰,扞卫了中国人的尊严,警醒国人“国难兴邦”。走出电影院,在观影时迸发而出的情感已渐渐退去,但很多烙在心里的画面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禁反思:那场艰苦的、耻辱的、悲惨的,壮烈的战役所传承的民族信仰与坚持,我们身上还剩下多少?当我们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致远”——“到达远方”,是希望我们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又能走多远?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三)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一起到多媒体教室去看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败的清政府和可恶的日本舰队在海上交战时的情况,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权力被可恶的慈禧太后掌握了,她毫不重视军队建设,在国家危机时刻,皇宫内还在为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将大量钱财挥霍掉了。可日本很重视军队建设,没钱就把全国官员的工资减少十分之一,买新式铁甲船,没粮就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约粮食给海军。我想日本真团结啊!要是我们中华民族也能这么团结,那么中国就不会有这些屈辱的历史了。
甲午大海战刚开始,日本就显示出了新式武器的好处,不一会儿,就击沉了我们四艘北洋海舰,可他们的海舰却未沉一舰,邓世昌大怒,和他的手下所驾驶的致远舰所向披靡,重创了日军的五艘海舰,可后来,炮弹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弹,对日军根本没有杀伤力。之后致远舰被日军的东洋海舰打败了,面对严重的倾斜危险,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本吉野号冲去。从这可以看出邓世昌宁死也要和日本吉野号同归于尽,他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可日军见势不妙,边逃边放鱼雷,致远舰不幸被击中,炸为两截,邓世昌本有机会逃走,可他宁死和日舰共存亡,他的狗——太阳,也随着他一起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他们所感动,他们真是太伟大了!
因为慈禧太后和许多的贪官污吏把那些钱财都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不给海军新添海舰,就连炮弹也用次品代替,所以造成中国甲午大海战的失败,日本人也太可恶了,就连现在日本仗着有美国撑腰,还试图霸占我们中国的领土——钓鱼岛。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国防建设,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继面世,“核导弹”、“核潜艇”、“歼_20战斗机”、“航空母舰”……。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永远记住“甲午海战”这段屈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
4. 甲午风云观后感800字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那么你有哪些观后感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上升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中华儿女磨练出了许多美好的品质。在这段历史中,出了许多爱国爱民的真英雄。这段历史也为将来的欣欣向荣打好了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略,,林则徐、邓世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今天,人们为了让自己牢记这些人物,便把他们弄得英雄事迹拍成了电影。而我也看了其中额一部讲邓世昌事迹的----《甲午风云》,它讲得是: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极力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极力主战,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工作,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因为炮弹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在追赶敌舰的时候,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可是,却没有人后悔过。这部与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电影还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电影中,邓世昌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精神已深深感动了我!那胆小懦弱的卖国贼和恃强凌弱的侵略者真是可耻!这帮可恶的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真是丧心病狂!侵略者的贪婪、自私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悲愤,这要是我们中国人在日本土地上欺凌他们自己的人民,那他们会有什么感受?一定也是非常愤怒,非常伤心。可这也是因为清政府腐败,要是国家强大,那还会有别的国家欺负我们吗?邓世昌的勇敢无畏、坚强不屈、为人着想的`美好品质都是因为他爱国!而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国耻,好好读书,振兴中华,并学习邓世昌的美好品质,将来报答这些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
走过世纪的风雨,万里长城像巨龙在云中穿梭;跨过岁月的长河,珠穆朗玛峰像雄鹰傲立在世界最高坡。我们的共和国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我们的人民没有像今天这样斗志昂扬!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观看《甲午风云》,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两次请战均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后旗舰被日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邓世昌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努力的学习,在长大了以后继续发扬这一种精神。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昨天晚上,我把《甲午风云》看完了,《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邓世昌从小好学,别人不知道的他知道,这也是他为什当了舰船长的原因之一。我记得有一次,他去外国,看望他的同学,在路上有一个外国人玩弄他的辫子:“中国人就是这样吗?还留长头发,和女孩儿一样!”邓世昌不仅没有发火,而是跟他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请给我们放尊重一点!”这时,外国人生气了,跟他打起来了,邓世昌文武双全,根本没有留给他赢的余地。我看了那一段,真的太激动了,让外国人见识见识,什么是中国人!不要那么随便!尊重一点。之后,他们在外国留学的也毕业了(也有日本人),这也意味着战争的开始。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世昌两次请战均遭李鸿章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邓世昌说:“如果这仗打败了,与船同沉!”这句话中也表达了邓世昌坚定的意志,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后旗舰被日击伤。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虽然邓世昌没有被炸死,但是他说过“与船同沉!”)
有一次,在海战中,日本人对他的卫兵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总是打败仗吗?”“为什吗”“因为他们不团结!”这句话久久在我脑海里出现。
中国人真的不团结吗?如果真的打起来,我真的希望这次海战,再出现一个“邓世昌”!
5. 看《中曰甲午战争》观后感500字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
熟悉甲午战争的人并不是很多,最起码我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说起来有点惭愧。这场战役,它太沉重太悲哀,且并未遥远到让我们足以淡然以对,遥望海天之交,似乎总有淡淡的血色蔓延,对于这个民族它是一次惨剧,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是一道伤痕,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被逼着去审视伤痕,即使这样的审视很有必要。
在看《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我就想,我并不期待场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样绚丽,画面那么柔情,我只期待它会产生多大多深广的影响。有些电影,也许当你出了电影院便会忘记;而有些电影却在某一个片段里触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经,叫你没有办法轻易地忘记。有人说,看电影是放松心情的,不是看一部这么沉重这么虐的电影。
但是,就那个年代而言,背负的只有“沉痛”二字,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心碎的声音。如果想了解历史,知道中国的痛点,就必须选择这样一部能涤荡自我灵魂的电影,它至少让我知道一个叫“甲午战争”的故事,至少让我坐在荧幕前,贴近那个时代,一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及的时代。也许以我的资格,根本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真实,但是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剩下的便是填充。
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它的心脏,将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课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它的四肢手足。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激情。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钓鱼岛-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此时,他国的军舰还在本国海疆巡游之时,作为后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讥讽一个老人的忧愤?!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看着邓世昌开着致远舰破釜沉舟的冲向敌人的时候,我不住的擦着眼泪,在看着他明明有机会生存下来却义无反顾的选择牺牲的时候,我已经心痛的无法自制。在这场战争面前,连一条狗都选择了忠义,那些朝廷吃着俸禄克扣军饷的负义之人又有何颜面面对北洋水师的牺牲?!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有着中国血脉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这种美,好苍凉,让我心痛。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很高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中国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辈们用鲜血浇筑而成的。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然而在这背后,依然有坚毅却无奈的部分,在面对黄岩岛、钓鱼岛这种中国主权问题时,铁铮铮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甲午大海战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回放,伤痛的怀念,更应该是激励和奋进,否则,会不会有点商女犹唱后庭花的感觉呢?
6. 甲午战争观后感作文
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片子,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甲午战争 观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甲午战争观后感篇一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 教育 ,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甲午战争观后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片子,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外片子讲的是我们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争,当时我们中国人里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官,一看到日本军舰就抱头鼠窜,独自一人跑到后舱躲起来中。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砍头,但是为了同伴,他还是毅然的开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为那些做官的感到耻辱,看到这,我心中充满了愤怒。
邓世昌(邓小平)当时率领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一塌返回中国时,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当时慈禧太后贪图享乐荣华富贵,用掉了上千两银子,让我们都没有足够的钱去造军舰上的炮弹,可是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没有了炮弹,我们还有枪……但是,日本人的两个鱼雷,船就被炸沉了……
这就是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悲剧,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今日的中国已经变强大,但是我们的钓鱼岛却离开了我们。我们不能让小日本这样继续下去,加油,中国人!!
甲午战争观后感篇三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甲午风云”,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述了在1894年8月,因为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所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本来中日想和好,可邓世昌知道这样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冲进房子进行了一番讲述,讲完,邓世昌就把外国人气走了。9月16日中午,邓世昌正准备在船上吃饭,突然,西南海一片烟雾,邓世昌一看,原来是外国人,再一看,原来是日本鬼子挂着外国旗,邓世昌一看,立即命令船员准备战斗。他们的目标是“吉野”号,“致远”号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号狂奔而来,到了最后,“吉野”号一看情况不妙,立即发了一颗鱼雷,而“致远”号被击中了,邓世昌壮烈牺牲。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到了最后,还是输了。
因为邓世昌非常爱国,与敌人较量,毫不畏惧,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还有船员们顽强战斗的精神,所以深深地感动了全部的人,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甲午战争观后感 作文 ”相关 文章 :
1. 《甲午战争》观后感7篇
2.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400字5篇
3.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6篇
4. 甲午战争观后感精选
5. 电影甲午战争观后感
6. 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
7.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
导语:甲午战争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但是历史的痕迹不会被消除。那看完《甲午大海战》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让人们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时我们的祖国也有一些让人感到耻辱的事情;比如《甲午大海战》,下面就是我看后的观后感。
日本为了扩大海军,到处抢离海岸处别人的地盘,还到处杀人放火;十分可恶!我觉得日本人太残忍了,我非常讨厌日本人,勇敢的战士们为了保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许多战士都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说到这,我觉得慈禧太后也有错,本来中国的船就比日本人击坏了不少;为什么不买几艘,难道就为自己的六十大寿让日本杀死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地守护我们国家的领土。祖国是伟大的,我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个地区。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我决不允许日本再次侵略我们的祖国,从此以后我决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个有用之才,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更强大、更富饶。
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希望大家都有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这时候,我想起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中国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不会让任何国家侵略我们中国。
今天已经是来到八高的第四天了,逐渐适应了忙碌的军训生活。与同学们相处也更加和谐融洽了。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军训,晚上所有高一新生聚集在操场上观看国防电影《甲午大海战》。我想,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顾名思义,影片是讲中日甲午战争。“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这场当时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海战,就决定了中日两国数十年之后的命运。中国惨白,《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了日本,这为当时已伤痕累累的中国又添了一道巨大的伤疤,洋务运动因此宣告破产。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代英雄邓世昌势与敌舰同沉,结果含恨而终,以身殉国。
那是一段多么屈辱的岁月,但想到那些牺牲的烈士,又觉得热泪盈眶。再回想其实多年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伟大的胜利,我们也细化了百年来的耻辱,自立自强。
再看如今,这个巨人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感受着世界的变化,领导着亚洲走向繁荣。她沉稳善良,她和平友爱。虽然她还有不足,但我十分热爱她。
一百二十年前,中国的舰队壮烈成仁;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的舰队在我国领海较矮地巡航!我们十四亿人都在见证她的成长,看着她离完美近一步,再近一步。加油,中国!中国梦!我的梦!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一起到多媒体教室去看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日记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败的.清政府和可恶的日本舰队在海上交战时的情况,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权力被可恶的慈禧太后掌握了,她毫不重视队伍建设,在国家危机时刻,皇宫内还在为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将大量钱财挥霍掉了。可日本很重视队伍建设,没钱就把全国官员的工资减少十分之一,买新式铁甲船,没粮就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约粮食给海军。我想日本真团结啊!要是我们中华民族也能这么团结,那么中国就不会有这些屈辱的历史了。
甲午大海战刚开始,日本就显示出了新式武器的好处,不一会儿,就击沉了我们四艘北洋海舰,可他们的海舰却未沉一舰,邓世昌大怒,和他的手下所驾驶的致远舰所向披靡,重创了日军的五艘海舰,可后来,炮弹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弹,对日军根本没有杀伤力。之后致远舰被日军的东洋海舰打败了,面对严重的倾斜危险,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本吉野号冲去。从这可以看出邓世昌宁死也要和日本吉野号同归于尽,他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可日军见势不妙,边逃边放鱼雷,致远舰不幸被击中,炸为两截,邓世昌本有机会逃走,可他宁死和日舰共存亡,他的狗——太阳,也随着他一起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他们所感动,他们真是太伟大了!
因为慈禧太后和许多的贪官污吏把那些钱财都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不给海军新添海舰,就连炮弹也用次品代替,所以造成中国甲午大海战的失败,日本人也太可恶了,就连现在日本仗着有美国撑腰,还试图霸占我们中国的领土——钓渔岛。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国防建设,中国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继面世,“核导弹”、“核潜艇”、“歼_20战斗机”……。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永远记住“甲午海战”这段屈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