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

电影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3-03 03:43:42

Ⅰ 求对特洛伊战争的看法与评价

特洛伊战争的看法;这是一场古希腊与古土耳其为了争夺地中海而引发的,评价;使到了古希腊的实力得到了继希波战争之后的又一次提升。

晋中之窗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结果希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电影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近代历史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为了经济的因素,是当时希腊人和小亚细亚为了商业利益,而争夺控制黑海贸易的咽喉达达尼尔海峡,最后不得不以兵戎相见。

特洛伊在黑海入海口的口子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领特洛伊,希腊人就可以独霸爱琴海,就可以把手申进黑海的实力范围。

Ⅱ 特洛伊木马屠城的结局是怎样的

迟到的《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昨天晚上偶然间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并被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类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也不由得由衷感叹,此片不愧为好莱乌巨资打造的史诗大片。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几年前为什么会错过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于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种“观看恨晚”的遗憾。尽管特洛伊以再现当年希腊与特洛伊进行的旷世战争为背景,但此片导演却很巧妙的将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充满温暖的亲情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勇士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气慨。让人不仅为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为战争中人们在危难时刻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动。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众神间的争斗引进的,导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妃海伦,最初误以为影片会以这两个人物为核心。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抛开这些人们熟悉的情节,而从两个真正的勇士入手。一位是希腊战神--阿喀琉斯,一位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尔。[bgcolor=ff0000]阿喀琉斯,[/bgcolor]一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但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杀死,并将赫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完美的人物形象设计加上布拉德皮特的上乘演出,相信在所有观众心中都塑造了一个让人欣赏敬佩崇拜的大英雄阿喀琉斯。[bgcolor=ff0000]赫克托尔,[/bgcolor]特洛伊的大王子,也是特洛伊最伟大的勇士。为保卫特洛伊和孝敬自己的父亲战斗到最后一刻。赫克托尔是冷静和智慧的,如果他那自私的弟弟听从他的劝告,尽早把海伦送回斯巴达,也许特洛伊就不会发生战争;如果特洛伊国王,也就是他的父亲不盲目相信什么神的旨意,而是听从他的劝告,不去主动进攻希腊联军,也许特洛不会遭受毁灭之灾。赫克托尔每次都能准确的判断局势,但他却因对父亲与弟弟的爱而任由他们将特洛伊带向了灭亡,自己也为特洛伊,为他的父亲和弟弟而战死。如果赫克托尔没有死,他将会成为特洛伊最伟大、最英明的国王。一部经典的影片应该是,每当你想起它的时候,会有一些人或事让你回味,并且这些人或事会久久地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特洛伊》做到了,因为它让人们记住了那场旷世的战争,记住了两位旷世的英雄。

Ⅲ 电影特洛伊的观后感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篇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经》开篇即言爱情。遍观古今中外,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神话传说都少不了爱情的影子。或暗恋不得,或幸福相守,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无论结局是好是坏,爱情都作为一种美而存在着。

《特洛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一部历史史诗,又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个爱情悲剧。当帕里斯和海伦相遇,或者更早以前,当帕里斯选择用“最美丽的新娘”换走“不和的金苹果”,命运的齿轮就已经转动。家国天下,爱情与责任,国家与个人都在这命运的齿轮中纠缠在一起,若想运行下去就必须舍弃一个,是爱情,还是责任?

海伦与帕丽斯的爱情虽然是凄美的,但他们的相识、相知、相许直至“死亡”,都是因责任而起。因为墨涅拉俄斯的不负责任,导致海伦的“出轨”。自始至终墨涅拉俄斯都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他没有把海伦真正的当作妻子,给与她一个妻子应有的尊严与宠爱,因此海伦爱上帕丽斯无可厚非。海伦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王后,在爱情与国家之间,她选择了爱情,选择抛弃自己的国家子民跟帕里斯走。因为她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致使希腊有了与特洛伊开战的理由,致使万千人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她的爱情代价太大。至于帕里斯,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风流多情,任性妄为,他招惹海伦,勾起海伦内心深处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却忘了海伦不止是个有夫之妇,更是一个国家的王后,是一个不允许自己的尊严被挑战的人的妻子。他不负责任的将海伦带走,却将两个国家的人民置于战火之中。而他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国家与未来托付于一场与墨涅拉俄斯的必输的战争之中,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许有人认为他为爱奋斗勇气可嘉,但建立在一个错误立场上的英勇却代表的是莽撞与失败。

有人说,帕里斯与海伦之间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情所付出的代价该由谁来承担呢?是那些无辜的人民吗?

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牵扯到爱情与责任的故事,像纣王与妲己、周幽王与褒姒、唐明皇与杨贵妃,他们两两之间或许也存在着爱情,但却失了责任。人们记住的并不只是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那场爱情带来的灾难。当一个人的身上背负着更多的人的命运时,他的爱情就不纯粹了,在大爱与小爱之间,他们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亦关系着不止两个人的命运。

爱情并没有错,错的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海伦就错在爱上帕里斯。一场错误的爱恋,造成一个历史的悲剧,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惩罚?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篇二

碧蓝色的海面上千万只军舰进发,高大坚固城墙的神殿门前用黄金铸就的太阳神阿波罗雕像,巨大的特洛伊木马,在火光中被烧毁的特洛伊古城,美丽的海伦以及英俊的特洛伊小王子帕尔斯,即英勇善战又似水柔情的英雄阿客琉斯,以及具有责任感和远大理想与胸怀的特洛伊的大王子郝斯托尔,这一切都是电影《特洛伊》的看点。

影片开始,第一个场景挺抓人的,弥漫着肃杀气氛的古战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背景音乐是一个女声的吟唱,婉转悠扬,一种空旷辽远的味道。

紧接着主要人物一个个登场,阿喀琉斯、海伦、赫克托尔、帕里斯、特洛伊国王。

特洛伊国王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动是在海伦返回特洛伊时,老国王用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了这个他明知将会给特洛伊带来巨大灾难的被儿子引诱到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笃定实在让人钦佩。在小儿子帕里斯不顾尊严从海伦丈夫的刀下逃生时,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他渴望的是儿子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人的尊严和特洛伊的荣誉比生命更值得捍卫,这时他是一个国家伟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却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父亲,平静的话语让人更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肝肠寸断,这种外表平静和内心痛苦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很强烈的悲剧效果。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还是在特洛伊覆灭时,他目光中喷射出的绝望、悲愤和自责,这样一个戏剧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腊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让人心碎。

电影艺术运用精彩的画面、丰富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运用先进的技术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然而在人类童年期的荷马时代,正是像荷马这样的流浪艺人,将史诗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电影《特洛伊》整体充满了史诗的艺术感,一方面,以画面语言展示着古希腊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建筑、服饰、国家。另一方面,则以音乐作为贯穿整段历史的灵魂,昭示着古希腊人的信念、审美以及他们的命运观。

影片中巧妙的运用女声哼鸣的音乐主题贯穿影片始末,营造了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四声调式的运用及多次转调,形成了特殊的希腊式和声。灵巧的转音充满了异域风情,又如天籁之音。在电影的开场及片中每一位英雄面临死亡的时候,主题音乐的哼鸣便会响起,犹如命运之神的无奈叹息,又如无辜的女人们对战争的控诉。这样的设计相当巧妙,也非常符合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情结。

与之对应,影片中还有一个激昂的英雄主题,而这一音乐主题又集中的运用在阿喀琉斯身上。从开端到阿喀琉斯征战,一直到阿喀琉斯走向死亡,这种激昂的音乐主题一直伴随着他,充分的表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和无上的光荣。他象征着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抗争。

《特洛伊》中的场景音乐是以一种音乐交响诗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其中尤其精彩的是表现战争场面的几处配乐。选用交响乐来表现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再合适不过。

阿喀琉斯带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首次交锋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段音乐是运用奏鸣曲式的交响诗。以阿喀琉斯的个人主题音乐作为引子,进而发展为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配乐上以铜管乐器做为铺垫,营造整体气氛,以木管和弦乐奏出主题,表现希腊人必胜的信心和英勇。副部主题以尖锐的管乐呈现,表现赫柯托耳带领特洛伊人准备迎战的紧张气氛。在两军交锋时,音乐进一步展开,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双方大军都英勇作战,奋勇抗敌。希腊人步步逼近,特洛伊人则紧张而有序地抵抗。两个主题难分难解,经过一番较量后,阿喀琉斯的主题越演越烈,明显压过了特洛伊人的音乐主题。最终以阿喀琉斯的英雄主题结束,暗示希腊人初战告捷。

管乐器在这里充分展示了男性的勇敢之美。交响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场面。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就像战争中英雄的每一次挥剑。

有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盲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他们是用心看人,能看穿世间的一切本质,能够参透上帝的思想。古希腊的荷马正是这样的盲人,他命运悲苦,背着里拉流浪一生,脑子里却装满了古希腊和爱琴海伟大而渊博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让我们透过电影,透过网络,透过一切现代技术,用心欣赏这份上天的恩赐,用心去感悟生命。

这部片子使我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好好看看的冲动,呵呵,至少以前记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现在搞得差不多了,这也许是最大的收获了吧。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篇三

“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

让他们说,

我曾与英雄同在,

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

但这些名字将永存不朽,

让他们说,

我活在赫克托耳时代,一名伟大的将帅,

让他们说,

我曾活在阿喀琉斯时代

电影特洛伊根据史诗伊利亚特的记载而改编。虽然将原著中的神性更多的阐释为人性,但是不变的是其中的英雄精神。秉承伊利亚特的内在气质,特洛伊果断将历史背景虚化了,浓墨重彩的是两个英雄为他们各自的信念抗争的历史。

在古希腊时代,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进而拐走海伦。这让斯巴达国王遭受到了耻辱,发动了特洛伊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灵魂人物,则是勇士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他们为了荣誉而战,为了命运而战。看起来可以为了荣誉牺牲一切,神圣而壮烈。但是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最温暖的柔情。对爱人,对家人。

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的儿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是电影中真正的英雄。

阿喀琉斯是为荣誉而战,帕里斯是为女人而战,阿伽门农是为利益而战,只有赫克托尔是为他的国家、为他的人民而战。但也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特定角色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对着自己的战士们说出这样一句话: 热爱自己的女人,敬奉自己的神明,保卫自己的国家!非常简单的人生信条,但是这个称得上史诗、称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恪守着这样的诺言,并以其中无限的力量震撼着每一颗热血涌动的心灵。

与天生的战士阿喀琉斯不同,赫克托耳的力量来自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当阿喀琉斯可以因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万希腊军于不顾,拒不出战时,赫克托耳却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光彩的战争责任。他不能任性,不能逃避,只有迎头而上。任情驰骋的阿喀琉斯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关于力量的浪漫梦想,背负着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是真正拥有力量的肩膀和脊梁。这位本该继承王位的大王子也许稍欠身为王者的野心霸气,但是这个以全部心力热爱着祖国的男人足以成为特洛伊最坚强的守护者。

赫克托尔注定要走出城门面对愤怒的阿喀琉斯。死神就在外边,他的敲门声清晰可闻,你会开门吗?宿命难道是一种力量而不可抗拒?英雄要在最光彩的时候殉难,唯有此才有震撼力。谁愿意看到美人迟暮,谁愿意看到英雄死在床上?也许,战争给了他们最好的舞台,幕尽而亡,死得其所。

阿喀琉斯,一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

荣誉,这就是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为之而战的理由。

“你若不去打这场仗,你会娶到一个好女人,之后儿孙满堂,他们敬重你,喜欢你。但是,当你的儿孙们都死了,就没有人还记得你。如果你去打这场仗,你会死,但是你的名字将会流芳百世” 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说的一番话。阿喀琉斯要的就是这份简单的荣誉感,战胜了,他不会在乎名,在乎利。他只想要自己的名字能流传下去。

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克托尔杀死,并将赫克托尔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克托尔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

生活,信仰,祖国,这些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必须要守护住的部分,才激发起我们心底里最深沉的力量。珍惜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名与利皆是身外之物,有爱人与自己来分享,名与利才显有意义的。因为爱,人活在这个世上才觉得温暖。

古老的特洛伊从未被攻破的城墙倒下了,熊熊火光映照着爱琴海。无名的士卒遗骨他乡,而历史只书写给君王来听。爱琴海海水依旧清澈,海边的沙滩重归宁静,特洛伊故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烽烟里,英雄的身影又会于哪里出现?而这所有的一切,又或许不过仅仅是荷马吟唱的歌谣。

在战争残酷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生命的价值。战场是勇士们争夺荣誉,轰轰烈烈的战斗和死亡正是一种拔高了的人格,人对于自我生命悲剧般的牺牲。从神性到人性的沉降,不得不说是一种人类对生命及个体情感的深层思索。英雄伟大,贵乎坚韧不屈,勇往直前。但是可贵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爱人,家人的深沉的爱。真正能倾城的不是军队,权谋,而是充满柔情的悲壮的爱。


Ⅳ 《特洛伊木马》观后感

今天 ,看了电影《特洛伊木马》之后,我不得不感叹战争是一种最荒谬的悲剧。但是,电影中也时刻闪现出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智慧和那一段旷世爱情。特洛伊之战,一场因为爱情而发起的战争,一场因为女人而发动的浩劫。特洛伊之战似乎验证了那句经典成语——红颜祸水。

古希腊,历史上一对传奇式的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王后海伦之间的爱情激起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殿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而帕里斯却对麦尼劳斯的年轻美貌的妻子一见钟情并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麦尼劳斯身边诱走,这对一国之王来说是不可忍受的耻辱。强大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认为,自己兄弟麦尼劳斯所受之辱就等于是自己的耻辱,在家族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联合起希腊众多部族夺回海伦,保护兄弟的荣誉。

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被他强烈的贪婪所侵蚀——他要通过控制特洛伊城来巩固自己已经拥有的广阔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阿摩斯的领导和王子赫克托尔的保卫下,这座围墙高筑的城市坚不可破。但只有一人是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他就是被人们认作是最伟大的勇士的阿基里斯。

阿基里斯,一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荣誉,这就是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为之而战的理由

“你若不去打这场仗,你会娶到一个好女人,之后儿孙满堂,他们敬重你,喜欢你。但是,当你的儿孙们都死了,就没有人还记得你。如果你去打这场仗,你会死,但是你的名字将会流芳百世”阿基里斯的母亲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说的一番话。阿基里斯要的就是这份简单的荣誉感,战胜了,他不会在乎名,在乎利。他只想要自己的名字能流传下去。

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克托尔杀死,并将赫克托尔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克托尔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

阿基里斯,这个被称为冷血杀手的人,在遇到满身是血的圣女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心灵感受,我相信他不是被爱情征服的,心灵的那种平静绝不能不负责任地用爱情两字来搪塞来粗描淡写来一笔带过.虽然他可能因为这种心灵的感受而产生了爱情.但,爱情只是一种副产品,也还是一种私欲.

这种心灵的力量已经促使他作出了令所有希腊士兵都吃惊的转变,他决定撤退回家了.不参战了.然而,惋惜的是特洛伊人的私欲也开始膨胀,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仅仅满足于守住城池了,他们想要消灭敌军,于是悲剧接着上演了.阿基里斯的表弟,阿基里斯的崇拜者,身披阿基里斯的全副盔甲迎战,结果牺牲了.我忘不了阿基里斯带着平静的幸福的与世无争的笑容走出营棚,听到表弟死了的那一瞬间,他脸上表情的变化,他的眼睛瞬时充满了腾腾杀气,那种宁静不复存在,他只想为亲爱的表弟复仇,这种私欲障碍了他的宁静.这确实是一

种私欲,当他在为他的表弟心痛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的刀下曾经倒下了多少别人的表弟.战争不可避免地延续了.特洛伊的王子是个善良的人,他和所有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他爱他的妻子,忠于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杀了阿基里斯的表弟!他善良,他温情.他不适合战争.他不可避免的死了.阿基里斯,在决斗前轻蔑地拒绝了王子想要体面安葬的请求,他说"狮子和羊没有约定",于是,他带着一腔仇恨,在特洛伊王族的众目睽睽下,在王子亲人们的心如刀绞的泪眼下,快意地用快马拖着王子的尸体拖回营地.当年迈的特洛伊国王以一个死者父亲的名义深夜悄悄吻着他的双手时,他的脸上又一次现出了复杂的表情.于是这次他和"羊"的父亲约定,安心举行为期十二天的葬礼吧,战鼓在十二天后再鸣.然后他走出营帐,对着特洛伊王子已没有生命的身体哭泣.这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眼泪.他,曾经被人称为勇士,冷血杀手!在生命面前,他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触动,也许有些苏醒了。

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的儿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作为特洛伊城的主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他因杀死假阿喀琉斯而心怀愧疚,但他决不向强者低头;他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延残喘地活着……他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阿基里斯是为荣誉而战,帕里斯是为女人而战,阿伽门农是为利益而战,只有赫克托尔是为他的国家、为他的人民而战。但也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特定角色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对着自己的战士们说出这样一句话:热爱自己的女人,敬奉自己的神明,保卫自己的国家!非常简单的人生信条,但是这个称得上史诗、称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恪守着这样的诺言,并以其中无限的力量震撼着每一颗热血涌动的心灵。

与天生的战士阿基里斯不同,赫克托耳的力量来自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当阿基里斯可以因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万希腊军于不顾,拒不出战时,赫克托耳却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光彩的战争责任。他不能任性,不能逃避,只有迎头而上。任情驰骋的阿基里斯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关于力量的浪漫梦想,背负着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是真正拥有力量的肩膀和脊梁。这位本该继承王位的大王子也许稍欠身为王者的野心霸气,但是这个以全部心力热爱着祖国的男人足以成为特洛伊最坚强的守护者。

赫克托尔注定要走出城门面对愤怒的阿基里斯。死神就在外边,他的敲门声清晰可闻,你会开门吗?宿命难道是一种力量而不可抗拒?英雄要在最光彩的时候殉难,唯有此才有震撼力。谁愿意看到美人迟暮,谁愿意看到英雄死在床上?也许,战争给了他们最好的舞台,幕尽而亡,死得其所。

特洛伊国王,他能够说出"你现在就是我的敌人,但对于敌人也应该尊重"这样的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值得敬重的人,但不幸的是他缺乏智慧,盲目轻信祭司关于神意的种种解说,两次错误的拒绝了两个儿子的建议.第一次,他失去了大儿子,第二次,他失去了整个国家.并让整个国家陷入灾难.而这一切,都源于欲.欲产生了战争.

这就是战争中的英雄,但是英雄的结局总是悲剧。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基里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

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终赫克托尔被阿基里斯所杀,而阿基里斯自己也死在了特洛伊的城墙下。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也喜欢把这场战争说成是因爱情而起,我却觉得它更是男人的赤裸裸的占有欲的体现,是自以为是的男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他人发动的战争。悲剧因懦夫而起却要以牺牲英雄的生命来结束!令人遗憾!海伦只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不同的人为了这场战争有不同的筹备和打算.女人和爱情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特洛伊》着墨最多的,是双方的两个英雄的个性刻划,他们间的牵扯,以及芸芸众生在这场悲剧战争中的所得所失。

战争本没有输赢,败者失去了生命,胜者失去了人性。当士兵们奋勇杀敌的时候,他们真的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吗?当看到一个个生命消失,一个个家庭粉碎,他们真的应该感到自豪吗?那些英雄,以他们的生命和才智为赌注,在一场名为特洛伊战争的赌博中胜利了,奖励为流传千古。麦尼劳斯,赫克托,和神之子阿基里斯。这些人,注定了要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并不都是为了荣耀和流传千古而战斗的。为了这些而战的,只有那位面容冷毅英俊的阿基里斯。麦尼劳斯为了他的尊严和权利,而赫克托,这位特洛伊第一勇士,为的却是现在的我们也一直在追求的家园的安全。战争,注定了要有鲜血和疼痛。

特洛伊之战,不论最后胜利的是谁,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让人们变得聪明,战争推进了人类发展.纵观古今,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息,在滚滚硝烟中,人类的文明被创造,被破坏,再被创造...

这,就是历史。

Ⅳ 特洛伊 电影观后感 (急!急!急!)

三千两百年前,一场发生在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堪称永垂不朽。它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规模空前庞大,还在于参战的英雄。
电影《特洛伊》所演绎的这场不朽的战争,却可以看出一个真真切切的神与人的欲望
世界 隐性的神欲
神,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直接的出现,但在战争的起因和发展中,也不难看出神的欲望,并因为他们的欲望,对这场战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集威猛、超凡、英俊、傲慢、狂妄、凶狠、专横于一身的英雄阿喀琉斯,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阿喀琉斯,就不会有特洛伊战争。即使有,也不会如此的惨烈和血腥。是阿喀琉斯的欲望,助长了希腊想与特洛伊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勇气。而神的欲望,则助长了神子阿喀琉斯的欲望。

特洛伊战争双方,都是受诸神帮助支持的,希腊方的有智慧女神雅典娜等,特洛伊方则是太阳神阿波罗等。太阳神阿波罗受特洛伊人顶礼膜拜祭奉,按照祭司所参悟到的神的旨意,坚信特洛伊之战将获得神助,于是特洛伊便十分坚定不移地迎接着战争的到来。但是,备受观众期待的太阳神阿波罗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而特洛伊也没有像大祭司所预言的那样,得到神助。大王子赫克托死于阿喀琉斯的剑下,木马被看成是希腊祭奉海神的祭礼被拖入特洛伊城却使全城被灭。神,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特洛伊人的祭奉,却自始至终没有帮助特洛伊人民免遭战争的危害。为欲望驱使,享受着祭礼和膜拜,却背信弃义,因为对立诸神的压力而却步,甚至面对全城被屠杀的百姓无动于衷,不做任何救助。
而众神为何划为两派支持一个国家的战争呢?因为想借助所支持的国家以发泄对对立诸神的不满,助长自己在众神中的威望,享受所支持国家的祭奉,这一切,都出于虽是神的身躯、身份、地位,却实质与凡人有相同的对于名利的欲望,物质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恰恰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特洛伊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英雄阿喀琉斯,赫克托,特洛伊国王普里尔蒙,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等等,无论他们多么的勇敢无畏,沉着智慧,都不过是诸神欲望下的牺牲品。
显性的人欲
《特洛伊》中所表现出的,除了神的欲望,还有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无疑是更直接的导致了特洛伊之战的发生。而人欲对战争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战争的导火索——帕里斯和海伦对爱情的追求和不顾一切。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爱上了米奈劳斯的皇后海伦,并私自将海伦带回国。因为一己的爱欲,不顾特洛伊向往已久的和平以及整个国家人民的生命,帕里斯无疑是自私和不理智的。对一个人的爱情的成全比起要用一个国家的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无疑是浅薄而不值得一提的。而作为一个国家的王子,竟然会这样选择,是被个人欲望冲昏了头脑。
其次,是希腊国王,阿珈门农,因为不满足于眼前统一的希腊国土,为了满足扩张和征服的欲望,劳师动众,率领士兵横渡大海去攻打特洛伊。为弟弟抢回弟媳报仇雪耻的借口终究不能隐藏他作为一国暴君的贪婪和野心。而他的野心和贪婪,却造成了特洛伊的毁灭。
再次,便是为“千古留名,永垂不朽”的名利欲望所驱使的英雄阿喀琉斯。对名利的欲望,让他前往特洛伊作战。而因为对布里塞伊斯的爱情的欲望,最终让这个呼风唤雨的大英雄最终丧生在爱人的面前。在这里,不是对爱情这种人之常欲的否定,只是,当英雄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将抛弃儿女私情。
还有,便是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一个英武的少年,受阿喀琉斯一手栽培,却因阿喀琉斯过分的在意和保护,生出叛逆之心,并最终因为他的鲁莽和任性葬送了自己。他在伪装成阿喀琉斯出战前,口口声声是为了希腊出战,但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个年幼又缺乏实战经验的少年对名利的欲望。他想立一次战功,使他在军队中享有声誉,甚至最好能超越专横狂妄的表哥阿喀琉斯。

《特洛伊》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世界。它的音乐,电脑特级,拍摄角度,情节安排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篇评论是我对本影片就某一点所产生的看法,权当是一个引子,好让更多的观众都参与到对电影《特洛伊》的探讨中。

Ⅵ 特洛伊电影评价一下,我觉得最经典了

是很好莱坞式的“史诗”片。
1:有布拉德.皮特和奥兰多.布卢姆,这种片子想不成为偶像剧都难。与其说皮特演得好,不如说这个角色整个就是为他设计的,整天喝酒泡妞耍性格,高兴或不爽了就出去砍几个人,这就是传说中的阿喀琉斯?这个角色设计的其实也是自相矛盾,一边自称为战争所生宿命斗士,一边因为女人闹撤退,甚至最后是躲到马肚子里进城,啥都不干就死到女人怀里,只能说编剧的在斗士和情圣之间摇摆不定,想两者兼顾但搞得不伦不类。
至于布卢姆,告别了魔戒的脸谱式角色之后,看他的两部片(加勒比海岛)都显嫩,角色本身本来就淡薄,演员也太偶像派,小白脸一张让人看着完全没有感染力--可能女人小孩看着又是另一种感觉吧,票房号召力摆在那里。不知道他的《天朝帝国》会怎样。
相比之下,班纳的赫克托才是影片里唯一的男子汉,无论兄长,儿子,父亲,将领的角色都表演的很好。

2:俗话说红颜祸水,但这个片子至少有一点没说谎,那就是枭雄是不会为女人而打仗的,懦夫和情圣才会。当年吴三桂反李自成,显然也不会是因为陈圆圆,不过是这么说的话,坊间八卦好流传而已。霸权永远才是枭雄的首要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有了霸权,女人要几个有几个,虽然不那么人性化,但历史往往就是这种人写就的。当然,如果因为女人而丰富一下打仗的情绪,也是有可能的。
影片找的海伦,实在不入眼~进一步证明红颜论的不存在,让苏菲.玛索这种级别的演还差不多。
不过最后暴君是死在一个弱女子手里,这个情节倒满让我意外的,也觉得有点搞笑,哪有国王冲到火线前面,然后还让女人现场扎一刀的。

3:影片的战争谋略方面倒不复杂,基本上是靠双方的恩怨升级推动战局发展的。挖墙角,杀对方兄弟,表亲,让人不能自抑的找到理由和动力持续战争--或者是说战争漩涡一样将人卷到里面,直到宿命终结。

4:赫克托是影片里最英明的角色,但如果他不犯错误,不死,那么这场战争就是一边倒,没什么可看的了。所以情节上刻意的让赫克托纵容包庇兄弟,屈从父亲的神论指挥,舍弃特洛伊城和阿喀琉斯进行必死决斗~~大概是命该如此吧。

5:战争方面因为勇敢的心,魔戒一类的中古对垒看多了,没觉得太出奇,但每次看到这种千军万马排箭齐飞的场面,还是满震撼的,冷兵器时代,长矛,短刀,铁锤,盾甲,别有一番审美风味。

6:欧洲人对尊严的执著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无论天大的责任和得失,有人叫阵,一定应战,无论是决斗也好,正面仗也好。要是司马懿,直接高挂免战牌,管你送什么女人装,就是不出门,活活把诸葛亮憋死到五丈原。

7:影片失实之处太多,考虑到为了成就商业片,不深究。简单的说两处是:阿喀琉斯实际上在木马计谋出来之前就死了,不可能跟木马进城。阿迦门农其实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凯旋之后死在自己的吃醋老婆手里~

Ⅶ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

读《特洛伊战争》有感

寒假里,我一有空就捧起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希腊神话全集》这套书,当我看完《特洛伊战争》这个故事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悲惨的战争故事。希腊国王墨涅拉俄斯有一个美如天仙的妻子海伦。有一次,墨涅拉俄斯外出访问,整个王宫就交给海伦管理。恰好这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当他看到王后海伦时,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设法将海伦带回了特洛伊。墨涅拉俄斯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便带领军队前来攻打特洛伊。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年。结果,原来美丽而坚固的特洛伊城变成了一片废墟,荒凉的土地上尸横遍野,冒着缕缕青烟,看不见一点绿色。(战争是多么的惨烈啊!)特洛伊人有的死于战场,有的成为希腊人的奴隶。希腊人虽说打了胜仗,但大多数战死沙场,幸存者在返航时又遭遇风暴,只有极少数人返回了故乡。这场战争卷入了多少无辜的人们,破坏了多少幸福的家庭啊!

历史上其他战争的结果也十分悲惨。海湾战争的伤痕至今还在美国和阿拉伯人民的心中隐隐作痛。而今,美国又进攻了伊拉克。难道他们非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吗?要知道,一旦发生战争,后果将会是多么可怕:人们辛勤重建的家园又要变成废墟;安居乐业的人民又要背井离乡,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多少老人会失去儿子,多少孩子从此会没有父亲……为什么那些无辜的人民撕心裂肺的哭声唤醒不了他们热爱和平的心呢?听吧,人们都在高呼着:守卫和平,远离战争!

Ⅷ 英雄的时代——《特洛伊》

最近学习《荷马史诗》,然后一时兴趣所起,看了影片《特洛伊》。

电影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改编的。主要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爱上了斯巴达美女海伦,并将她带回特洛伊。海伦的丈夫,也就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腊其他城邦国,在迈锡尼王亚伽门农统帅下,率领强大舰队追到特洛伊,围城攻打十年,最后引出了希腊联军巧施的"木马计"。剧情梗概大体如此。

故事早已烂熟于心,而我要讲的,是一个不朽的英雄时代。

影片以其更加直观的优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古希腊时代的英雄。其中展现的阿喀琉斯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整个西方的精神内核。

(一)

皮特饰演的阿喀琉斯,是全国第一勇士,万人崇拜,极度膨胀,即使是参加特洛伊战争,也是为了个人的永恒和不朽,一个藐视一切的极端个人英雄主义者。代表力量的完美肉体和强悍的战斗力。

大概,这是每个人观看影片时最初的印象。

其转变大概是从女祭司帕里塞伊斯的出现开始。作为战利品被俘虏军中,却阴差阳错与阿喀琉斯日久生情。她的刚毅顽强,对和平的热爱,似乎感动了这个钢铁硬汉,他决定返航回国,去过那平静的生活。

然而,表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死亡彻底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熊熊的复仇火焰吞噬了一切的理智。错杀的赫克托尔死在了与阿喀琉斯的战斗中。

最终,阿喀琉斯还是留在了战场。也许,阿喀琉斯的命运就是战场,这是属于他的舞台,也是属于他的坟墓,注定了轰轰烈烈的死去,注定了是一个英雄,注定了不朽。

最后,他死在了帕里斯的箭下,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爱人。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一个阿喀琉斯的英雄时代也过去了,这注定将成为永恒。

(二)

“我一生坚信三样东西:敬仰天上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护自己的祖国。”        ——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一个伟大的将领,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

特洛伊的第一勇士,王位继承人。他大概是我在这个电影里边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人物。

特洛伊的人民永远盛放在他的心中,原本,我以为神会庇佑他,但我们忘记了,神是嫉妒人们的。正如这样一个完美的人,注定了走向灭亡。

错杀帕特洛克罗斯是赫克托尔生命终结的预示。他知道,与阿喀琉斯的决斗已经不可避免,而成功却又是渺茫的。

当赫克托尔倒在阿喀琉斯的剑下时,我仿佛听到了万人悲号,特洛伊城内在战火燃烧,这座城怕是再也保不住了。

当“木马”被拉进城内,古希腊联军里应外合,城内烧杀抢掠,战火燃烧,特洛伊最终化为灰烬,成为历史。但赫克托尔的名字将会永垂不朽,好王子,好儿子,好丈夫,好将令,一个伟大的英雄,一个伟大的时代。

影片中,除了这两个英雄外,还有特洛伊的老国王,这个为国殉葬,历经沧桑的老国王;古希腊联军的领袖,野心勃勃的专制主义者阿伽门农;智慧勇敢,口才极好的奥赛罗以及站死的勇士,都是令人敬佩的英雄。在电影中都展现了每个人独特鲜明的个性。

除了人物的鲜活展现,情节张弛有度,有数万士兵冷兵器近身搏斗的刺激和视觉震撼,有勇士间单独决斗的紧张,也有爱情和亲情的调和,都有着恰到好处的展现。

电影中黄的城、蓝的海,颜色鲜明。同时场面恢宏,希腊人密布在爱琴海的战船;5万士兵从海滩杀近特洛伊城,瞬间填满了整座山坡;烈日黄沙上进行的战斗,具有野性和阳光色彩;阿喀琉斯出场的几场重头搏斗也从速度、谋略、力量、愤怒、爱情等不同方面展现,给人观影的满足和震撼。

当然,电影依然存在缺点,缺少众神的推波助澜,战争的交代不够清楚,有些人物交代不够清楚。

但总而言之,影片中向我们展现的英雄形象,鲜活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影片,给人带来观影的震撼。

Ⅸ 特洛伊城的建立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要表明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在搜寻一些相关模板,然后自己再丰富内容。

阅读全文

与电影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越爱情的感情电影 浏览:101
陆远为主角的电影 浏览:408
八十年代国产越狱电影大全 浏览:556
刮胡子的电影大全 浏览:805
小王子电影英语介绍英文 浏览:37
电影四个小伙伴观后感 浏览:326
王一博肖战电影图片 浏览:313
神奇宝贝小智死亡大电影 浏览:452
台湾四级实战电影 浏览:838
有意思的中文电影台词 浏览:905
性刺激暴力电影大全 浏览:896
电影比赛英语海报图片 浏览:874
狗在电影中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啊 浏览:334
一部外国电影特殊手段 浏览:761
坐公交怀孕的电影完整版 浏览:960
1049年第一部电影 浏览:966
手机买电影票为啥不能退款 浏览:175
小马宝莉之余晖烁烁大电影全版 浏览:788
日本电影票房多少算高 浏览:692
八月未央电影林乔结局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