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芳华的观后感
芳华的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芳华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善良的人不必须都被善待,可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和珍惜善良。”这是《芳华》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坚持善良很容易,可是一生善良却很难。
《芳华》中刚刚来到歌舞团的何小萍以为自我脱离了不接纳自我的家庭,就是脱离了苦海,孰不知她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苦海。整个歌舞团的人都拿她当笑话看待,大庭广众之下嫌弃她有异味,团体翻她的东西,还要撕她的衣服……
可是自卑而又敏感的何小萍全都忍了,因为自卑,因为敏感,更因为没人了解和爱戴自我,可是除了刘峰。正因为如此她才最明白刘峰的善良,当刘峰被处理走掉时仅有她来相送。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呢?以排挤嘲笑他人为乐,看到别人落荒而逃,满脸囧迫的样貌时一齐哈哈大笑,仿佛这就是我们的笑料。孰不知这样已经把一个人的自尊心践踏的一文不值,还要加上一万只脚。可是谁叫那时我们年轻呢?谁叫我们不懂的理解万岁呢?
以前上学时有一个女同学的腿有点跛,走起路来稍微快一点就会一瘸一拐的,而那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总是故意拿她的东西逗她,然后她就会生气的追,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貌,整个班级就回轰堂大笑,而每每她都会满脸通红,慢慢的回到自我的座位上,两眼泪汪汪,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她的眼泪掉下来过。
之后的某一天,我偷偷的看到她竟然在用自我的生活费买东西给学校里的流浪狗吃。在那个年纪应对流浪狗不躲着走就不错了,而她竟然对它们如此温柔,看到那一幕我竟然感到了无比的惭愧,为自我的行为感到可耻。同时我也在想她的内心深处该是多么善良啊。
坚持一颗始终温柔的心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爱的本事,拥有了这种本事无论人生经历多么大的苦痛也会安然度过。就如何小萍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伏之后依然能够回归生活。
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标签,或是太平盛世,或是朝代更迭,或是马革裹尸,或是歌舞升平。在和平年代,透过大屏幕走进历史,沉下心来,也能嗅到几分历史的气息。
那是个激昂澎湃的年代,《芳华》里的主人公们生活的场景看似平和,但周遭环境处处透露压抑感,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现在是战争时期,生存问题依然面临威胁。平凡朴实的老好人刘峰,淳朴坚韧的农村女孩何小萍,一心想往高处攀爬的林丁丁、心高气傲的郝淑雯、理性善良的萧穗子……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人性有正直也有扭曲。
电影里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亦有正邪之分,然而站在剧中人物的立场上,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角,如若大家都通过自我的目光去审视人性,似乎能得出千百种答案。无论是追逐富裕还是平淡,宣扬正义还是崇尚邪恶,修成高雅还是沦为俗人,人所求的大抵都是一个活着——以自己最想要的姿态活着。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极少有人能得偿所愿,或多或少留有遗憾,如同上天跟人开了个没有营养的玩笑。
影片很短,只有两个多小时,它又很长,承载了一段冗长的岁月。在荧屏里,它是小圈子的人生百态,在历史中,它是大社会的时代缩影。到了快完结的阶段,更多的故事却还没讲完,只因旁观者无法窥见他人全貌,当局者也无法评判自我得失。虽然不幸的事总在发生,但每个人都还是在努力坚强地活着,这就是人生。
电影很仁慈,仿佛把战争的残酷性隐藏了大半,那个时候的人们既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在时代的齿轮里艰难独行,他们看不见前路,却从未泯灭追寻的勇气。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辛苦的,但生活中和平年代的人们,已经比前辈先烈们幸福了很多很多。所以,既然生而有幸,便更好地活着吧。
让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让破碎的心灵,得到温暖。
为何芬芳?因何芬芳?鲜明的“芬芳”二字,将我带入这凄惨的故事之中。影片的开始,洪流侵蚀了整个舟曲县,吞噬了那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也撕碎了不知多少少年对未来完美的憧憬。他们内心已被雾霾所笼盖,只是充斥着无尽的忧伤,因为他们失去了最至亲至爱的人。校车上,他们目光呆滞,他们回忆着以往。他们有些茫然,不知驶向何方。
新的学校,新的家园,内心的`空无,让他们更难以融入这个环境,更不愿理解现实。虽然伤痛会随着时间而愈合,可他们经历了的太多,似乎时间不是粘合剂,更是一种折磨,使他们更想了结这一切。一味的劝阻无济于事,只能用实际践行来抚慰他们创伤的心灵。
低着头,只会看见自我的脚,而抬起头,却能看到整个世界。这些经历过灾难的孩子,却一向觉得“自我很小,世界曾很大”。走不出阴影,就只会低头看脚下,解不开心魔,只是一只枯萎的花朵,永远无法绽放。
教师为此,操碎了心。一次次的抚慰,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鼓励,都有爱的影子。孩子们从阴影里走出来,从绝望里站起来,又开始变得开朗起来,活泼起来。对未来不是绝望,而是期望,并幻想着未来完美的蓝图。
多年后,不曾想到,他们也参与到救灾的工作中,而初心,依旧未变。花朵,终究绽放,变得芬芳,美丽。自此,全剧终。影片虽不华丽,但却有着真情实感。默默无闻的教师,含苞待放的花朵,平凡而不平庸。
我想说,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更是人生歧途上的引路人,指引我们走向正轨,升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绽放出美丽,芬芳的花朵!
人生总有坎坷,勇敢去应对,让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
早就听说,今年有部大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带着无比自豪的心境和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一齐观看了这部影片。出乎意料,我们没想到它真的如此精彩,如此感人,每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让我们泪流不止,就在影片结束的一霎那,我突然明白了:我们的学校为何如此芬芳?!
舟曲是个美丽的地方,它就在咱甘肃,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还去过那里。清晨,沉浸在薄雾里的山村就像童话世界里的仙境一般迷人,但没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曾遭受过泥石流。灾难吞没了一千多人的性命,也吞没了孩子们欢乐的家园,留下了遍地的创伤,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国家又为他们重建了一个家园,那就是博飞中学,也就是我们兰州新区的舟曲中学,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可爱的江教师和周教师。
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被灾难笼罩着心灵,痛苦抑郁的大哥哥、大姐姐,如何在教师的拯救下重新开始生活、学习的故事。他们是:想要去见死去妹妹的多吉,认为害死了自我妈妈的井晓晓,不能正视没有爷爷这一现实的苗郎和不敢站立、一向坐在轮椅上的云草。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陌生的环境下,如果没人关注他们的心理疾病,没人在意他们的忧伤,可能故事就要重新被改写,但正是在周教师和江教师的全力营救下,才驱散了他们的心魔,他们的心才慢慢向我们敞开,重新应对生活,并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意义,经过努力学习和顽强拼搏,都成了拯救他人于灾难的战士。
看完这部影片我才明白教师是多么辛苦的一份职业,他们就像周教师和江教师一样绞劲脑汁,全力以赴拯救每个孩子的灵魂,深怕一不留神就可能被魔鬼夺走生命,但我们还不如遭受过灾难的孤儿,并没有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贪玩、淘气,不听话。从今往后我要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信心,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像祖国的花朵一样茁壮成长,让辛勤的园丁打理出一片片芬芳的土地来装扮我们的美丽的国家。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铮铮硬骨绽花开;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滴滴鲜血染红它。
人生,就如这首《绒花》所唱的:
青春时期的年华,就是生命这颗种子的花开;
无论遇风还是雨,它都铮铮铁骨般地绽放着;
随着风吹和雨打,总会被岁月的滴滴鲜血染红、受挫、变老。
《芳华》让我想到了《芳菲天涯》四字。
那是1998年暑假,18岁的我在南京读中专期间留校打工、帮老师收拾旧书去卖给废品回收商贩时发现的。
封面上的“地质”学校和“芳菲”二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很好奇:芳菲二字最初给我的感觉是一幅鲜花盛开、蝴蝶飞舞的美丽烂漫的画面,这与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有什么关系呢?
《芳华》又一次让我深刻地领会到了《芳菲天涯》的真意,那些从事野外地质勘察测绘工作的校友们的人生,正是绽放在海角天涯的人生芳华。《芳华》中的每首插曲,都能唤醒我的青春记忆。我的母亲就是那个年代那群“文革学生”中的一员,小时候天天听她唱那些歌。
《芳华》中何小萍的经历,也是我自己有过的经历,在我初二那年转学到另外一所中学的时候,新学校的学生们也都像电影中一样对我围攻、恶搞、嘲讽、看不起,在那一年多里,但凡对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帮过我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忙、认真地把我当人看的那几个有着善良之心同学和老师,我是最难忘的,就像电影台词中所讲的:经常被人欺负的人才更能感觉到善良的存在。
芳华,1980年出生的我,已近不惑之年,按正常的人生长度,已经到了年华绽放的高峰顶端,接下来,将会有“滴滴鲜血染红它”。
芳华易逝,青春会老,岁月会去,时空难曲。
《芳华》让我们深切地重温了一下过去,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个生活,那段年华,那段永远也回不去了的、却又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刻骨岁月。未来,充满希望、幻想、美好、期待,但,未来是不确定的,从这一点上看,《芳华》中的点点滴滴,更值得我们珍惜、可贵。
;②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观影结束,不免有些许感慨。影片开头,是萧穗子的旁白,那个漂亮活波的女孩。可叹萧穗子的爱情,是因为她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了爱情,可惜爱情什么也能留下,就溜走了。她在整个文工团里面算是性格比较好的一个女孩,谁也不得罪,谁也不讨好,所以走到了最后,生活也赐予了她很多美好的东西。而对她最寒心的是刘峰离开文工团的那一天,何小萍受欺负的那一天,她从来没有站出来过,那个时代,善良的给予也显得无比的奢侈。
林丁丁,那个笑里带花的姑娘,初见就是一普通姑娘,没什么特别的,细看却像是上瘾一般,对她的笑产生了迷恋。可是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让人迷恋的姑娘,在刘峰受到处分时选择了沉默,也许是当时刘峰跟她告白时的冲击,也许是当时还不懂得怎么处理感情的问题…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猜测,细节我们无从可知。但我始终相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得已,她们始终还是善良的。
时代造就了刘峰,让他变成了“活雷锋”;时代同样毁了他,在他的心里也就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作为“活雷锋”给他带来了些许荣耀,正是因为这些荣耀,才会显得那对于林丁丁的那一点私心也要不得,成为别人眼中的沙子。刘峰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什么事情都为别人着想,最后什么也没落着,可叹人心。退伍后的刘峰跟人合伙做生意,车被联防办扣了,非让交1000块钱才能赎回车,刘峰不愿意还被人打了,战争英雄也不过如此,现实的残酷逃也逃不掉。
何小萍,本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女孩,面对嘲笑,她勇往直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可就是这么努力认真的姑娘,在她受欺负委屈时,没有人愿意对她施加援手,任凭善良在每个人的心中一点一点被摧毁。在小萍被人嘲笑,爸爸去世伤心时,刘峰陪在她的身旁,虽然话不多,却足以暖人心。小萍最能感触刘峰的善良,所以心里对于那些伤害刘峰的人最愤怒。
影片当中的战友情,也很让人感动,比如刘峰在1979年中越战争当中保护战友尸体,影片旁白说的'是那颗做英雄的心,然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那是一种使命的召唤,那是一种男人的担当,更是对于战友情最完美的诠释。战争结束,文工团面临解散,离别的那一天哭的稀里哗啦,战友情显得弥足珍贵。在大家一起唱起那首战友的歌时,我旁边一对老人也轻轻的哼唱了起来。影片结束时,看到了那对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走出了影院,不免感叹时间的飞逝。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愿你把握好自己的年华,愿你心中的善良永不泯灭。
③ 看《芳华》观后感
《芳华》是一部战争片,看了以后才知道,其实《芳华》是一部描写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部队文艺兵生活的影片。下面我为你整理了看《芳华》观后感,希望能帮到你!
想要急切看这部片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俩娃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腾不出太多的时间去影院看电影,憋坏了;二是之前看过太多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段子,凡是不是喜剧的电影,实话讲,我个人的偏好上没有太喜欢的,所以,我想看看前段时间“暂停上映”的这部《芳华》是炒作还是部良心片。
文工团的生活显然我是没有经历过的,身边也没有人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只是,在其他的一些小说或话题中偶有听说。所以,我不知道这样大背景的一步片子是否能给我带来很强的代入感。故事的经过我不一一赘述,只想就着剧中的人物来说说我自己的观后感。
一开始,何小萍“自己就像一个笑话一样”的开始了自己的文工团的生活。片子没有啰里啰嗦的背景介绍,也没有虚头巴脑玄幻式的让观众去悟,几个同舍女孩对何小萍的各种看不起让人心里起恨,可恶的高高在上的“高干的子女”把圈层划分的很明确,同是一个宿舍的姐妹,除了穗子,你感受不到接纳和包容。相反,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鄙视链”,而何小萍就是这个鄙视链的最低端。她隐忍着,因为她有一个有“身份”的爸爸,而这个爸爸从六岁已经离开他了,何小萍想念她的父亲,又因为爸爸的“特殊身份”而选择在被别人恶语消费时候保持了沉默。在我的价值观里,我不能够接受对别人撒谎,而当林丁丁质问何小萍是不是穿了她的军装去拍张时,当何小萍说出“没有”的那一刻,我接受了她的撒谎,也替她开始揪心起来,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样更糟的结果等着她。
剧中另外一个主角,刘峰,别人跟他贴的有标签——“活雷锋”。一样的,刘峰也被消费着,只是别人消费的不是他的痛,而是他的“活雷锋”的名号。影片进行到这里,我的心里有点痛,也有点恨,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因为,在我的眼中,刘峰配得上所有这些荣誉,他是个骨子里的好人、善良的人、不求回报的“活雷锋”式的人物。而别人呢,经常在戏谑着他头上顶着的“活雷锋”的招牌,关键,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不一样吗,你的善意和礼貌,你的群体性的规则意识,这些道德的基础性的东西,不也经常被人嘲笑和嫌弃吗?你开车想礼让行人能够优雅的过去,后面车上不耐烦的喇叭声立马响个没完;你想按规则办事,让整体或者社会更有秩序,马上会有人说你迂腐。痛,痛的是关乎道德的悲凉;恨,恨的是聪明的无耻者的自我感觉良好。
在那样一个年代,爱不像现在这样说的那么随便,它会藏得很深,深的可能错过。刘峰心里就藏着林丁丁的爱,只是,他没有错过表白,然而这个没有错过的表白却是个荒唐的错误。林丁丁说刘峰耍流氓,尽管穗子在回忆中说过后来她理解了林丁丁,理解了她对“偶像”幻灭的失落、恶心。但是,我没有理解,我的理解就像何小萍后来让穗子转告林丁丁的那样,她根本配不上刘峰的爱。因为这件事,刘峰被审查,审查官和陪审员的嘴脸可能被恶意刻画,但是刘峰的反抗看的我痛快淋漓,是的,他们才是流氓!他们不懂真爱!他们在拿真爱耍流氓!
因为此事,刘峰和何小萍的人生开始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刘峰因为林丁丁事件被调出文工团前往“伐木连”。临走收拾行李,他要扔掉所有关于“荣誉”的那些东西,不再留恋,也许,他根本不曾留恋。影片中没有情绪化的表达,很平静,但这平静的背后是失望,是幻灭,是心凉。看到这里,我也感觉悲凉,我担心这个善良人会开始选择不善。当然,刘峰没有这样选择,他选择了平静的接受和离开,营队门口,送别的背景音乐响起,让人唏嘘。
也因此事,因为刘峰这样的离开,何小萍彻底心凉。她怎么能够理解,这样一个善良的人,这个无非表达出真爱的人,怎们能够被抛弃。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对自己前途的放弃,她的心里在激烈的反抗着这个群体。高原上的A角机会,不管如何,也许来自于政委的激励,也许来自于她对战友们的热情所感染,她终于完美的演绎了这个A角。作为时常作为备胎使用的何小萍,尽管圆满的完成了临时到来的表演机会,但是,她要面对的也是离开,只是,她的离开应该也是一种解脱。
刘峰再次出现,已经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当他决定带伤独自留下来看护兄弟们的尸体时,那段旁白的猜测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是却异常讽刺。是的,他如果死在了战场上,也许才会被人记住,才会像英雄一样被人记住,甚至,还可能被写进一首歌里,填好了词,被曾经伤害过他的文工团的一名女主唱来不断演唱。这段旁白臆测的是刘峰个人的想法,而我们感受到的确实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暗喻或讽刺。的确,你不觉得吗,很多真正的英雄们,更值得全国人民给与关注和致敬的人,却连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娱乐人物而霸屏。英雄,大多战死沙场,他们保家卫国,舍小家而保了大家,但是,他们会被迅速的忘记。
何小萍在战地医院表现出色成为英模,可是她却荒谬的疯了。也许,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他被这场战争的残酷冲击着,也许她长久以来被人看低,突然被评为“英模”反差太大而受刺激,疯掉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她被评为英雄模范的那一刻,她想到了刘峰,她想到了刘峰的离开,她想到了让自己心都凉了的人和地方。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这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影响着刘峰、何小萍还有她的战友们。
只是,影片直到最后,用现实的价值来评判,刘峰和何小萍活的很难。就像何小萍在墓地问刘峰日子过的好不好那样,刘峰说:和躺在这里的战友相比,我敢说过的不好吗?我在猜测,他对这个变迁的时代有怨气吗?不可以有吗?那个曾经直接亵渎了他的真爱,说他耍流氓的林丁丁,早早的、务实的追随一个华侨而去,你能说她过的不好吗?或者,她算过的好吗?那个北京的高干女儿郝淑雯最终和西南军区高干的子弟陈灿“门当户对”的结婚了,可是,他们真的算是过的好吗?是的,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好,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呢,好吗?也许,他们真的觉得很好!他们是“识时务”的人,是走在时代浪尖上的人,他们自然应该被人认为过的好。
最后,刘峰和何小萍走在了一起,没有一纸证书,一对善良的人生活在了一起,过着平和而安静的日子,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他们话虽不多,却显得非常温和“。画面虽好,但是,影片看到这里又添几分悲凉。刘峰当年全能,何小萍练功刻苦,他们这对善良的人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应该被时代忘记,甚至被抛弃。
《芳华》结束,剧中人芳华已逝。
我,也时常追忆曾经那么年轻的自己和那段青春岁月,偶尔也感慨时光荏苒,已到中年。谁的芳华都很美好,谁的芳华都会逝去。我也身处这十年风云变幻的时代,自己也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改变着,当然我也自己选择着。在这个时代,一样不断上演着相同或相似的故事,一样有荒诞、丑陋、无耻的人和事。如果你有能量改变更多,那就去做一个小太阳,温暖照亮别人。我也许影响不了太多人,但是,我会让自己做个善良的人、温和的人、有羞耻心的人,我会尝试着尽自己的能力去给别人温暖而不是伤害,让心内常驻芳华,心里有芳华,刻刻是芳华。
④ 《芳华》观后感开始怎么写
芳华观后感:
《芳华》虽已是去年的老电影,可再次观看时,心中还是五味杂陈,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这部电影实属良心作品。它包含着文工团中文艺兵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包含着何小平翩翩起舞时的优美和战场上救助战士们时的勇敢无畏;它有着战场上战争的冷酷无情,也有战士们的坚毅与誓死守卫;还有着六七十年代人们最美的年华。
当然,它包含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回忆,但也带着让人避之不及的阴暗一面。何小萍初到文工团时遭人排挤,烂好人刘峰最终落得残疾、受人欺负的结局。我不禁地想:为什么好人总得不到好报呢?反而是那些存有私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过得滋润呢?难道正应了"坏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的穷死”这句俗语?但其实啊,不是说好人做不得,但也需有个度,像刘峰这“烂好人”,大家都把他的好当做理所应当,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情况。
在电影的最后,刘峰和何小萍相互依偎在一起,衣着虽简朴面容却带笑。这也许就说的是好人看穿了虚名,得到了真正平淡的幸福吧!不信,那你瞧: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的改变。倒是刘峰和何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⑤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电影是我们第二个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某一个能人背后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电影芳华的观后感并且欣赏芳华带给我们的冲击感。
《芳华》展现的不是一个人的青春,而是一群人的青春。一群正值芳华的青葱少年,满腔热血,本应去享受爱情萌动的心悸而忐忑。隔着一个时代往回看,感觉很不一样。
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对鲜血和生命的消逝。残酷的现实不断的伤害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面对时代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迷茫,徘徊,又在坚持。一边失落着,一边怀念着。一边天涯海角的寻找着。当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回到来的重新的起点。一个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一个在战争中对生死淡然处之的英雄。
那个年代出了很多英雄,也出了很多极恶之人,结果英雄终于还是经不住真理的考验,恢复了本来的丑恶和地位,所谓的极恶之人却能脱颖而出,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你把最好的芳华献给了你的祖国,却承受了被抛弃的命运;你本身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你本身也向往爱情,你本身天真烂漫,却把芳华送给了战场…你本身可以变得更好,你只是活错了时间……
不管是林峰还是小曼,于他们而言,爱就是,我喜欢你,我愿意为你,至始至终,保留那颗初心,不管你如何对我,但我知道我的心想怎么对你。不计较得失,不计较过往,只想单纯的守住那段美好,回报那点你为我。 人性是时代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人是有思维的,也是有思想的,人类集体思维和思想推动时代变化、发展和进步,因此,应该是人性冷漠让时代变得残酷和冷漠。
所以,人,不论在哪个时代,内心不能没了自己! 时代大环境下的人们,非常容易迷失自我,总是迫使自己相信大众观点都是对的,无法反驳的,可是当你回首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都是背叛了自己。
《芳华》让我们在眼泪中唏嘘中,深深缅怀自己终究早已逝去永不复返的青春,花样年华、情窦初开、飞扬文字、指点江、中流击水、豪情万丈......谁的青春不芳华?“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芳华》,这是一个发生在西南军区文工团的故事,讲述了那些被无情的炮火和肆意的时代所碾碎的芳华。
电影的主角何小萍和刘峰,他们并没有所谓主角光环,。在何小萍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被关进劳改所,母亲改嫁,她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长大。她以为当了兵之后就能开始新的美好的生活,却不幸被选为集体嘲笑和攻击的靶子。但幸好还有刘峰,给予了她发自内心的善良。当刘峰被发配到滇越边境后,她对这个集体彻底寒了心。在西南的战地医院里,她见识了战火和生死,她拯救了一个个伤员,也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化为尘土。她直知道刘峰也在不远的战场上,却未曾见他一面。在一个医院被轰炸的日子,她疯了,同时也获得了一枚英雄勋章。
如果说何小萍代表了青春的残酷,那么刘峰则代表了时代的残酷。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活雷锋”,但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所有仅有善良的人,却因为爱一个人而身败名裂。他被诬陷,被发配到滇越边境,接着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捡了一条命回来,却少了一只胳膊。
刘峰在他的后半生依旧是一个好人,但是他的灵魂却随着那个战车旁的年轻人死去了。在新的时代,他不再是军人,不再是英雄,不再年轻。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回一个车会这么困难,不明白自己的老婆为什么会跟别人跑了,不明白自己做好人究竟有什么错。他迷失在过去的芳华里,承受着未来的隆隆战火。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想:值得吗?然而我清楚地知道,那个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何小萍和刘峰的选择,大概也是对“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最好诠释吧。毕竟,在我们的生命中,痛苦总是追逐着欢乐,片刻也不愿分开。影片的最后一段话是:“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他们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中始终不忘芳华,永葆真我,又何尝不是一种抗争呢?
芳华只有一瞬,随后,你就会进入一生连绵不绝的战火之中。
那些逝去的青春年华,那些不堪回首的血染岁月,永远存在于记忆之中。
冯小刚导演曾表示,不担心年轻的观众看不懂,因为两代人的芳华之间是有共同点的,“热血、激情、担当、躁动、纯真,不论任何时代的人,他们的芳华都具有这样的共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看完《芳华》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叹时光的易逝,感叹青春的短暂,同时,我为男主角刘峰感到痛惜。
《芳华》讲述的一个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一段时间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部队的文工团,文工团呢?当时是以文艺演出的方式,慰问在一线部队打仗的军人们等,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为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也许他们是去慰问这些人,但是他们可能并不能真正的体会这些人的付出。在这个文工团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义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国家,社会都在变化着,同时,人也在慢慢的'变化着。这一切变化来的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是察觉不到时代的进步潮流。在这种变革下,我们无力阻挡,无力改变,因为这一切让我感觉到了我们的渺小,我们的无奈,我们的迷茫,所以在张无形的大网下,很多人选择了改变自己,保护好自己。
电影的男主角刘峰,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拥有大无畏精神,崇尚雷锋的人。在文工团这个集体里面呢,他也是被大家公认为活雷锋。但有时候,我觉得刘峰的做法太过于无私了,他积极地为文工团里面的每一个人服务,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呢?也总是义无反顾的帮助他们。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叫打饭的人再多给一个饺子,刘峰则是默默无闻的专挑着饺子皮吃。他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被所有人认为是应该的。在现代人的眼中,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刘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这样做,也许是跟他的经历,跟他成长的环境,跟他的精神信仰有关吧!
这么的好的一个人,他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为文工团里每个人奉献了自己,但是在自己被诬陷下放时,除了何小萍,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在这个时候,我为他感到很悲哀。他被下放到了基层,当了前线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他同样毅然决然的奉献自己的生命。战争结束后,他成了英雄,但少了一支胳膊。回来后,他讨过老婆却又嫌弃他跟别人跑了,最后失业成了小贩。
电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整部电影里她是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但她却是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人。所以刘峰的善良也只有她能理解。舞蹈功底很好的她,从小就很孤苦,以为来到了文工团,她就可以展示自己,得到快乐。想像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文工团她就是她们的笑话。在刘峰下放后,她对这个集体失去了信心,也随着刘峰来到了前线。前线的一切,都让她触目惊心,同时,更让她懂得生命的宝贵。战争结束后,她也成了英雄,但她却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她听到了熟悉的音乐,记忆瞬间在脑海里被唤醒,她跑出去独自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时的她是多么的美!电影的结局,刘峰和何小萍经历种.种之后,最后他们在烈士的墓碑那里再次相遇,小萍对刘峰表达自己的爱意,几经辗转最终两人在一起了。
《芳华》描绘了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他们经历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大相径庭!但我想小萍和刘峰最后在他们当中虽并不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他们应该是最安详,最知足常乐的!
在这个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希望我们能珍惜当下,抓住时光,让自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