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零零后观后感800字

电影零零后观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23-01-26 11:00:26

1. 零零后第四级观后感600字

2006年,摄制组开始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的孩子,记录一直持续了十年。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十年过去,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外貌,赋予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动。他们将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他们将怎样选择未来的生活?这是中国唯一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用影像探索00后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成长秘密。父母、社会、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展现十年的成长,凸显时间的力量。

2. 谭雨萌这集有感

2019-09-23

纪录片《零零后》第二集

纪录片开头萌萌爸说大学排名,我每次听到这个话题会有一点压迫感,感觉总是在比较之中。我觉得更好的是你在学校里学的是不是很开心,学的有成就感最重要吧。不过我现在一般会很平静的跟别人唠,说这所大学挺好的,谁谁家孩子真厉害之类的,总之不骄不躁去满足一下人家的虚荣心吧,感觉得这个东西没什么好争的。

看对他爸爸妈妈采访的时候,萌爸萌妈都挺随和的,平易近人啥的 。刚开始不明白为啥萌萌长大了会叛逆,叛逆的她感性的母亲都流泪了。后来看下去才知道。

孩子小时候没有反抗能力,如果父母只是对孩子发号施令,不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他的社交能力,自尊体系,与人沟通方法的话。那孩子长大了也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和你们交流,而且叛逆。萌萌初一时开始反抗,拒绝跟爸妈交流。

萌萌小时候作为新手的父母也是很用心,科学喂养,整点喂奶。大人陪着孩子一起玩游戏,拿出大把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我感觉父母的很多精力放在了养上面,让孩子吃喝玩不愁,但对于和孩子的交流方面,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价值体系方面关注比较少。而这些才是一个孩子一生是否幸福的基础。

关于雨萌的作业,他老爸是挺积极的和雨萌一起并知道她学习,雨萌是被带着走的一个状态。这并不是一个孩子做作业时的最好状态。我觉得我应该鼓励他学习的精神,让他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不应该在旁边陪她,监督她做作业,当然,如果她问我, 我可以和她一起研究问题。还有对于重复性的劳动性作业,如果孩子已经会了。就没必要做劳动性的重复。如果我做作业时身边有个人一直在说,你写啊,你看啊,之类的,我估计我得被烦死。

老师跟爸妈说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爸妈有时候会把这个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我真的觉得没必要,1.每个人开窍的时间有早有晚。我记得我姐第一年上学还考鸭蛋呢,后来不每年都第一名么。2.家长没必要把在老师面前的不好意思发泄在孩子身上,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更重要,我觉得樊登小时候的学习方法不错,就是把课本的所有知识点自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哪个不会或者没想起来再去看下。或者建立自己的错题集。这两个方法是真的有用,我记得我小时候因为知识点很少,所以学会没有问题。但是到高中时,知识点多了,如果只是题海战术,真的是又累又不全面。这时候思维导图和错题集的方法就会非常有用,我因为自己建立了错题集受益良多。

对于谭雨萌去姥姥家忘把书包带回来这件事,萌爸就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且萌爸的态度比较强势。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跟孩子一起想当时为什么会忘带书包。然后让孩子想几个解决办法。谭雨萌提出让姥姥送过来这一个解决方案,我觉得可以呀,但是要让她自己去说,并且因为给姥姥带来的麻烦表示一下歉意。萌爸说如果你自己解决不了就不让去小朋友家玩,这个就属于用事情的逻辑后果来惩罚孩子。应当是让孩子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  还有,萌爸说以后作业也不用做了,学也不用上了之类的,我觉得有点小题大做,有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佐证自己的处理方法是对的,但其实这是把孩子推出去的一种做法,让孩子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心理上会觉得孤单。并没有跟孩子站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只是把后果说的很严重,我觉得这点萌爸是为了显示自己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谭雨萌的老师把对孩子的意见会发给家长,他爸爸直接就会把这当成批评并且当着全家面说,这样我觉得很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感觉换一种方式会更好一点,第一种方式,不要说是批评,直接说是老师的意见,然后探讨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也可以了解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和孩子自己想的是否一样。第二种可以用你想让孩子进步的方向的样子去夸孩子, 这样孩子才会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萌妈对萌爸说:你说这话没用,你得引导孩子怎么去想啊。他爸一句话:我想不出来。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想不出来你可以去学啊,去向人家做的好的家长询问啊。这句话就显示了在教育孩子上萌爸的懒惰和不思进取。总想让别人改变,其实这世界上最容易改变的是自己。

亲子游轮,这个做法不错,以后可以借鉴一下。

整个看下来我没发现这里的父母说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一下怎么沟通之类的事情,我觉得如果和孩子沟通不好,说明家长自己该进步了。该去学习了,而不是天天愁这孩子怎么管。

3. 记《零零后》记录片感悟之二——成长单行道

       成长是一条单行道,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注定我们的成长不会完全相同,所以也没有一条万能的标准通道可供我们参考。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选择一条适合孩子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选择教育方式上。

        梁昊天和刘嘉阳这对幼儿园时就认识的好朋友,就因为选择的教育方式不同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幼儿园时,相对于从其他幼儿园转入的梁昊天,还没不能很好融入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刘嘉阳已经成为大家仰慕的对象,人人都喜欢刘嘉阳。对于巴学园的规则,梁昊天艰难的适应着,而刘嘉阳却如鱼得水。

      小学的时候他们还在一起上的国际学校,人生在两个人在选择体制内的传统教育还是体制外的教育不同而发生了转变。

      不同于刘嘉阳开放的家庭教育氛围,梁昊天的父母更加的严格。所以刘嘉阳从小他个性鲜明,成为小朋友口中谁也管不了的队长。而梁昊天一直在适应这父母的规则和社会的规则。

      在梁昊天忙于中考的时候,刘嘉阳已经开始申请国际学校,并且拥有大把自主的支配时间,他们过着迥然不同的人生。

      梁昊天父母巴不得他每时每刻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并且应该自发自觉到直至父母干预才休息的理想的状态。但因为在普通班,和理想成绩的差距,让梁昊天爸爸非常的焦虑。爸爸责骂和不耐烦让梁昊天觉得自己很弱小。

      相反刘嘉阳妈妈却用开放态度尊重了刘嘉阳的自主性。本来申请美国高中的刘嘉阳,因为突然决定留学日本而不得不重新开始。家庭依旧尊重刘嘉阳的选择自由。

      对于梁昊天的教育,他的父母坦言并没有太多的规划和设想,乃至小昊天的到来都是一个意外,但确实小生命给父母带来了很多预想之外的快乐。但成长意味着适应这个社会规则,而父母可能比孩子还要先一步体会到这种焦虑,不得不帮孩子做出选择。是否适合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这是永恒的难题。

     梁昊天爸爸觉得传统教育更系统更严格,但体制内的传统教育风险性更小,至少有大的可见的方向。梁昊天也自己更适合传统教育。

而刘嘉阳却觉得自己更适合体制外的教育,更有自主性,要求更多的自控力。但他们依旧是好朋友,并不受教育方向的不同。

      结束中考后,梁昊天和爸爸一起开启了一次去西藏骑行。与骑行碰到的各种曲折相伴的是中考未知的成绩。

       刘嘉阳的留学申请碰到了问题,一直尊重他自主选择的妈妈的语气中也开始透露出焦虑,而他自己却明晰的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成长是一条单行道,没有所谓的完美方案,只有不断前行和摸索。别人的经历只能是一种借鉴。

4. 成长是一条无法逆流的河——观《零零后》有感(一)

   

《零零后》是一部讲述在2006年就读于同一所幼儿园(北京芭学园)的5名00后成长故事的纪录片。记录一直持续了十年,这群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这期间孩子们改变的不仅有外貌,还有逐渐独立的思想以及青春期的迷惘和叛逆。影片以家庭为主线,学校及社会生活为副线,展现了孩子们十年的成长,以及时间的力量。

        一、爱的方程式

第一集的主角叫锡坤。是个热衷于科学实验但不善社交的男孩。

# 锡  坤 #

锡坤上幼儿园的时候真是萌萌哒,圆嘟嘟的脸蛋,充满了好奇的眼镜忽闪忽闪真是可爱极了。那时的锡坤在幼儿园里算是最小的孩子了,不懂规矩为何物,喜欢探索,也调皮捣蛋(比如把同学们老师们的鞋子扔进垃圾桶,在集体看电视的时候偷偷溜进老师办公室找到一个小锄头“7”才满意地离开……)。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锡坤喜欢把教具小骰子弄得满地都是,有同学提醒:“锡坤,你不能这样做。”但小小的锡坤仿若无人,继续专心地趴在地上用手把骰子弄得到处都是。于是,为了满足锡坤的好奇心,老师在某个中午特别把锡坤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在老师的陪伴下让他尽情地探索——将教室里摆放整齐的教具扔得一片狼藉,然后再用小扫帚和小撮箕打扫整齐。园长李跃儿说,此举用意是“给他一个空间,让他尽情地自由探索,不然他老憋在那儿。”“因为老师已经摆放得很整齐了,他没办法弄得更整齐,所以只有先破坏掉这种整齐,然后才能重构。”(大意)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创造条件给予满足,这就是好的启蒙教育吧。

第一天上小学的小小的锡坤,在妈妈的带领下,进了学校。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懵懂与不安。但在妈妈耐心的陪伴下,锡坤顺利度过了适应期。

锡坤爱探索以及沉浸于自我世界的特质还在。小学数学课上,锡坤自顾自地叠着纸,不管老师怎么提醒,他依然我行我素;在科学实验课上,锡坤的眼睛在发光,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锡坤会自己做些小发明,利用物理知识做有意思的模型……锡坤是个热爱科学的孩子。

但锡坤不善交际。他最好(大概也是唯一)的朋友是幼儿园时的玩伴球球。在妈妈为锡坤成立的“锡坤科学工作室”,球球来找锡坤玩儿,但锡坤一做起实验来连球球都不太愿意搭理,最后球球无聊得只好去做锡坤的家庭作业(太可爱了这种玩伴!)妈妈对锡坤不善交际这一点很是焦虑,害怕儿子无法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无法享受生活进而影响幸福感的获取。为了让锡坤走出自己的世界,尝试与更多的人交流,妈妈让锡坤跟着球球一起参加了语言训练班。但一年以后,球球顺利转到了更高阶的班级,锡坤却因为进步不明显而留在了原班。没有了球球的陪伴,锡坤再也找不到去语言训练班的动力了。

在上语言训练班的过程中,锡坤迷上了魔术,妈妈一如既往地支持。在语言班的汇报表演中,锡坤和球球搭档完成了一个让大家叫好的出彩的魔术表演。看得出来,锡坤很开心。但锡坤更愿意待在自己世界的个性,却并未因此而改变。因此在小升初后暑假的英语夏令营中,孤独的锡坤是那么的不合群。即使他曾经爱的魔术表演,都不愿意上台进行表现。妈妈听说后赶来了,上台前,妈妈在寝室里做锡坤的思想工作,锡坤哭了。后来在候场区,锡坤依然抵制上台,并对妈妈的劝说表示出极大的不耐烦。最后迫不得已上台进行了表演,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妈妈很担心很无奈,锡坤很难过很无奈。这里真是让人心酸酸的。

弹幕里有人说,小时候那么调皮捣蛋的一个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变成这样了?这也是我觉得最心疼的点。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原本都有着自己的天马行空的锐利的世界,却被社会的规则以及家长认为的“应该”磨平了棱角,在青春期里经历着迷茫与疼痛。锡坤的不善交际让妈妈担心,但强迫他去与人交流对锡坤来讲何尝不是一件痛苦之事——我这样是不好的,至少是不够好的,连妈妈也不能理解我。所以青春期的锡坤,变得更加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展示自己。他甚至跟妈妈说想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因为那里是最安全最温暖的。小小年纪的锡坤,已经开始初识人生不由己的愁滋味。

# 锡坤的妈妈 #

在锡坤的世界里,除了科学实验,最大的情感寄托大概就是妈妈。

锡坤的妈妈是个事无巨细的好妈妈。锡坤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有加,还是一个有着丰富科学育儿知识的新时代的妈妈。比如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坚持坐车到幼儿园给两岁半的锡坤哺乳;比如她小心地呵护着孩子爱探索的好奇心,会允许幼儿园时期的锡坤在厨房里烧面条,感受探索的乐趣;比如支持锡坤对科学实验的热爱,为他成立“锡坤科学工作室”,支持他对魔术的喜欢,带着锡坤参加各种魔术表演活动……镜头里锡坤的妈妈,总是那么温柔,那么有耐心。

但锡坤的妈妈也是个事无巨细得有些过头的不那么好的妈妈。虽然她自己说“要做60分妈妈”,但看得出来,她一直在朝着100分妈妈的方向努力。比如锡坤上小学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她辞去了工作;比如,对锡坤的发展总是表现出各种担忧,尤其是对锡坤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这件事情。为此,锡坤的妈妈做了很多努力——让锡坤上语言训练班、为锡坤报英语夏令营……但这些,都没有改变锡坤内向的个性。至少暂时还没有多大的帮助。

每个妈妈都会对孩子有诸多的担忧,也都想尽全力为孩子铺垫好未来的路。但有时候,用力过猛,也未必是件好事情。锡坤的妈妈,应该适当地放手。12岁的锡坤,内心还是个小小孩子。妈妈送他去夏令营时,妈妈拉着行李,他拉着妈妈的手。在夏令营里,妈妈打电话还会告诉锡坤,穿哪件睡衣好么?什么颜色的都会说得清清楚楚。锡坤想放弃魔术表演,妈妈立刻赶了过来进行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是孩子的路,最终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

与其做一个全身心铺在孩子身上的妈妈,不如做一个过好自己生活的妈妈。影片中,几乎没有对妈妈其他方面生活的描述,妈妈的日常就是锡坤、锡坤、锡坤。锡坤的不善交际,跟妈妈的过度保护是有关系的。锡坤说想要回到妈妈肚子里的话时,除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压抑感之外(这种压抑有一部分其实来自于妈妈事无巨细的关怀和各种焦虑)之外,也在表达潜意识希望永远和妈妈“共生”的愿望吧。

影片中爸爸没有出镜,唯一有关爸爸的信息是妈妈说爸爸之前是在异地工作,后来为了锡坤上学回到了北京市区工作。但没有爸爸陪伴锡坤的镜头,也没有任何关于爸爸陪伴锡坤的内容出现。仿佛锡坤是由妈妈一人抚养大的。大概锡坤爸爸为了养活一家人,工作非常忙碌。这也是全职妈妈家庭的一种常态——爸爸赚钱养家,妈妈一心带娃。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都是重要的,妈妈让孩子学会爱,爸爸让孩子学会规则和勇敢坚韧。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爸爸是其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的最好的榜样。但对于锡坤来讲,爸爸似乎是缺位的。

放手,对于家长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

“这世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最终指向别离”。

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让ta怀揣信心、勇气和满满的温暖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功课。

5. 零零后朋友这件事李老师抱有怎样的儿童观

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零零后》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零零后》观后感 篇1
亲爱的,就像你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或者是妈妈

6.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五篇

观后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 文章 。下面是我整理的观后感格式 范文 800字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观后感相关内容推荐↓↓↓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5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800字5篇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5篇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1

在看完了《我和我的祖国》后,我从感觉到浓浓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和原来生活的艰苦,这部电影一共有七则 故事 ,每个都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第一则故事和开国大典的国旗有关,它讲述了开国典礼的升国旗仪式是用的电子升旗,但总工程师并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而需要到现场测试,但现场已被封锁,所以总工程师在室内仿制了一个小型的升旗机测试,最终测试出来问题,并赶到现场,爬上旗杆,克服了恐高症,成功 修理 好了旗杆。这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敬业和热爱国家的情感;中途,他们缺少的物品,群众都帮忙找,让我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热心与团结。

第二则故事和原子弹有关,一个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三年未联系过家人,且遇到亲友也不敢相认,直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他才跟他面前的亲人相认,让我感受到当年工作条件的艰难、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

第三则故事与阅兵有关,开头便看到一个飞行员与总指挥吵架,问为什么他是备机,而最后零八号机出现问题,她却没有利用这个机会上去,而是帮助零八号机重新恢复正常。这让我感受了谦让的精神和期待成功的心灵。

第四则故事与女排有关,一个小男孩喜欢另一个女孩,准备在女孩临走前送她点东西,但因为天线原因让他去不了,最后他在让人看中国夺冠与给女孩送东西之间徘徊,最后他的爱国精神使他选择了让众人看比赛,而最终看到女排勇夺三冠,最后他哭了,正巧他爸回来了,问他为什么哭,他首先说我们家的天线太旧,又攒紧了手中的拍子,说“女排三冠,我太激动了。”这让我感受到无论何时都爱国的情感。

第五则故事是一个四川小男孩把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奥运会门票换掉的故事,小男孩未经司机同意便把票换成钱,想要自己看奥运会,最后司机把票追回来,并将原因问清,便将票给了小男孩,因为小男孩只是想去摸摸鸟巢内爸爸造的栏杆,这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温暖。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中国的精神、传承的力量与人间的情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现在的富强。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2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经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应该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 橄榄球 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 毕业 。不久,他参加了战争。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许,曾经,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就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巴布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 足球 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3

也许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它不是你闲暇时一手拿杯可乐,一手捧一桶爆米花来消费的娱乐电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对失意,处于低谷时安慰心灵,抚平伤痛,给予自信,再次向前出发的励志影片,它让我的心灵在希望的引领下坚强成长。

肖申克不是电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间地狱,那里使人对自由、对生命失去希望,无时无刻不侵蚀着人的心灵。而主人公安迪却是一个异类,他原本是一个生活富裕的银行家,因为法院的误判,他含冤入狱,监狱里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诉他要安心地待在这里,要听话。

即使魔音绕耳,但是他没有放弃,用自己的信念保卫了自己的自由与生命。

他是那所监狱中最老的犯人,当他在耄耋之年出狱时,发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使他陷入抑郁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后选择了自杀,我觉得这才是世界带给人最大的悲哀。电影中这样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这就叫做体制化。”一个人在习惯了被统治后放弃了反抗,放弃了自由,而当你脱离统治后你反而会不适应,会迷茫无助,最终可能会使你放弃生命。

也许你感动于安迪二十年为了自由而对监狱官们的屈膝服务,也许你感动于安迪历经二十年用小汤匙永不间断地挖掘,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与阿瑞在海边的重逢,他们拥抱的是整个自由的生命。自由是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 《费加罗的婚礼》的乐声;自由是安迪冒死向看守长进言为狱友赢得了一箱啤酒与一个洒满阳光惬意的午后;自由是安迪爬过五百米的污水管道奔向前方的身影……也许我们被这个世界磨平了棱角,但请不要将自己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摧残,被打击的话语侵蚀,但请相信幸福永存,自由永在,美好就在前方。只要信念坚定,就一定能救赎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弃了自己,还会有谁会成为你的上帝?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追逐名利,有的忙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仍应坚定信念,不断拼搏,向着光明前进,因 为只有弱者才会选择向现实低头。

请相信: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4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5

《八佰》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在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故事。

其中的三个场面令我心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弹盾,组成了一个大盾往仓库里攻击,国民党用枪打不破,他们使用的 方法 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弹,跳下去牺牲自己,炸了日本人。当时我的眼泪就已经绷不住了,哗哗的往下流。他们这种舍命为国家的精神,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当然,有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枪,不敢往前冲的逃兵,也让我心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屑一顾。

第二个场面是他们在第三日的时候。要把中国国旗立起来。当时是国民党国旗,并不是五星红旗,当时的国旗是另一个角上是蓝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红色的。他们说:在自己的领土,要立起自己的国旗,不能让日本人给占领。日本人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看的我气愤不已,当红旗缓缓落下的时候,有一名战士虽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撑着,他不让我们的国旗倒下。当时我真的情绪是非常的激动的。他为了自己的国家,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国旗倒下。当时租界的对面,中国同胞都在看着他们。那些战士们说,我们的同胞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要好好的守护着他们。

第三个场面就是英租界答应让国民党战士冲向他们那边儿,但是中途会有日本人用枪或子弹扫射他们。他们中途被射到了好几个,但是战士们拼命的往前爬,他们的团座说:“不要恋战,不要回头。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们每个人都活着。”听到团做这句话时,我已泪流满面。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是保护我们国家的真正的中国人。说爱国,护国不是口头上的保护,他们是用行动这样做的,当时我看到他们这种爱国情怀,不顾一切的往前冲的这种精神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心想是什么样的人这么伟大,为了我们不顾自己的母父亲、孩子就这样往前冲,只为的是保护我们国家,保护我们的同胞。

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我的口罩已经被我的泪水打湿。眼睛都已经哭肿啦!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我爱中国!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观后感格式范文800字五篇相关文章:

★ 疫情防控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篇

★ 《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范文10篇

★ 《长征》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 高二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 读后感高二范文五篇800字

★ 在一起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精选

★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 《安全教育》观后感5篇800字范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7. 第二次观看电影《零零后》带来的思考

        11月23日,我走近影院重新和大家一起看了电影《零零后》,比起第一次看,这一次我的思维更加清晰了,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地方能自然地能进入到我的大脑和内心了,但同样的电影不同的人看到是不同的感受。

        这次点映我是借着哆哆妈妈的发心完成的,在第一次看过后,我也想发起点映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但是我没有勇气,因为我怕来看电影的人寥寥无几,氛围太遭,最终放弃了,是哆哆妈妈给了我挑战自己的机会,唤起了了我传播电影,传播好的教育的使命。在电影评论里,我看到了观众们的评论都非常好,感觉触动很深,看了之后我感同深受,但其实,也许还有很多对电影无感的人,就像我曾经对于教育无感一样。

        我作为这次观影活动的负责人,和哆哆妈妈一样,希望每一个来到影院的人都能够有所收获,哪怕只有一点,但过后和朋友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观众对于电影的感受并不像我描述地那样能够打动人,所以因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同时也开始结合电影片段回忆多年以前我对教育的无感,麻木。

        片段一:孩子王池亦洋拿子棍子说:“我要把你们打成肉泥”。

        这个片段我在看电影《小人国》时,印象就特别深刻,大李老师在夺回池亦洋的棍子时,一边用语言说服池亦洋,一边试着夺回棍子,但她并没有一下子抢回棍子,没有使得池亦洋觉得得自己很弱,她让池亦洋最终自己松手,这样池亦洋并不会因为害怕权威而没有自信,没有力量,一次次这样的帮助,他成长起了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在进入到社会适应能力会很强,孩子长大后不会轻易用拳头解决问题,会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会想办法解决,变得自律。曾经我在幼儿园经常会遇到孩子打人和抢东西的行为,我的做法通常都是直接抢过来,然后再批评或者惩罚孩子,孩子们要么会因为害怕而会在我没有在场的情况下去继续这样的行为,要么就慢慢变得胆小怯懦,没有信心,表面看到孩子们规规矩矩,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我们往往都只看表现,不看本质,没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那个时候看这场电影,我想我肯定没有现在这样的感受,因为那个时候我对于教育,对于自己的童年经历没有深入的觉察和意识,认为上一代的父母和老师这样,周围的人也这样,自然就吸收了同样的处理方式,又用同样的处理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

        片段二:池亦洋打佳佳,扬言要掐死佳佳

          大李老师将池亦洋和佳佳带到办公室,询问事情的经过,佳佳大哭说池亦洋打他,池亦洋也承认而且继续说要掐死佳佳,大李老师将佳佳带出办公室,留池亦洋在办公室呆四分钟,一般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都会带孩子们在办公室解决,这就像成人之间遇到纠纷问题也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解决纠纷一样,孩子的生活如同大人的生活,总是有矛盾发生,矛盾的发生也未必是不好的,矛盾的发生才能让孩子成长起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这个时候就像调解员,如果能智慧地解决孩子间的问题,孩子会印象深刻,他们也会模仿老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成长起智慧,在后面的片段中,可以看出,池亦洋在解决佳佳和陈炳栋的矛盾中,已经没有在使用拳头,有效地化解了他们的矛盾。这些类似的事情在每个幼儿园都习以为常,在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出现,但往往我们没有用心地听孩子述说,我以前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基本上都是用批评的方式,如果孩子没有受到伤害,直接忽略不处理,这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和孩子的关系也是疏远的,在后来接触到大李老师的理念以后,我的教育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问题也自然成了我当老师的原则,无论怎样,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渐渐地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了。

        片段三:池亦洋在上课时登桌子

      尽管池亦洋对课堂感兴趣,但因为他破坏了上课的规则,打扰了别的小朋友听课,他说不再登桌子了,大李老师说:“但你已经登了”,她还是将池亦洋抱到了教室外面。自由是有边界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规则的遵守和行为的负责在孩子时就要培养起来,大李老师每次的坚持,池亦洋懂得了规则意识和对自己负责任,据大李老师在电影交流群里说到,池亦洋有一天坐了十几次反思角,并且池亦洋在反抗的过程中不断地踢打老师,大李老师因此也受到了皮肉伤害,但大李老师始终都没有放弃帮助池亦洋建立规则,也没有使用暴力去对待他,最终池亦洋才能够自己遵守规则。我们在孩子的破坏行为上常常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要么就是打骂,要么就是坚持一段时间看不到孩子的改变就放弃了,这个片段让我意识到了在处理类似问题上,要有坚定的决心,完全的信任孩子可以越来越好,持续地去帮助孩子,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片段四:球场上池亦洋犯规

        在一场球赛活动中,大李老师是裁判,池亦洋因为手碰到了球,大李老师宣布他犯规,正玩得尽兴的池亦洋认为自己没有犯规,生气大哭,并骂大李老师是混蛋,大李老师还是坚持宣布池亦洋犯规,最终球赛不欢而散。虽然没有完成球赛,但孩子从中学会了球赛要遵守的规则,这才更加重要。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为了孩子能开心地完成游戏,忽略了游戏规则,无所谓一些小的破坏,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不遵守规则,这就形成了潜意识,潜意识跟随孩子长大成人,一旦固化,很难改变,就像我们随处看到的乱扔垃圾现象,闯红灯现象等等很多的社会规则被破坏。

        片段五:家长会上家长们集体要求池亦洋退学。

        大李老师并没有因为家长们的要求而让池亦洋离开,相反,她像家长们分析了池亦洋身上的优点,也表示了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在池亦洋的欺负之下变得很弱,也不会让强的孩子一直欺负弱的孩子。大李老师坚决不放弃帮助任何一个孩子,最终孩子们才成长起了高尚的人格,父母也学习到了正确的理念,帮助孩子找到了他们的人生目标。在以前教育生涯中,我们通常都会应了家长的要求,同样会认为这样的孩子在班上会扰乱班级持续,用强硬的方式制止,制止不了心里就希望他离开。无论从师德还是爱心上来说,这都是不允许的。

      片段六:柔柔在泥土堆中了充满诗意的语言。

        有一个场景是柔柔独自站在泥土堆中迎着微风一个人自言自语发出了感叹:“风景,风景,我要呼吸这新鲜的风景”。这样唯美的画面就像一个诗人在美景中作诗一样,我们很少看到一个五岁的孩子可以如此自由地表达自己,感受自己,把自己和周围的自然完全融入到了一起,接着她在两颗树之间用绳子来回荡,这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天性本该是如此纯真美好,不会因为害怕弄脏身上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为被控制而不敢释放自己,我们常常会因为害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尝试看起来危险其实并不危险的事,因此孩子失去了自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也想起了我小时候可以无所顾忌的在山上和小伙伴玩耍,那个时候很多父母为了生存问题无法照看我们,父母这样的无意识恰恰让我们能够享受童年的快乐和自由,如果能让孩子该有孩子的样子,这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呢?

        片段七:柔柔被小朋友们排斥。

      在沙坑里,柔柔扔沙子,被一个小男孩拒绝,并不断地拍打她的手,柔柔大哭,小男孩离开,大李老师带着柔柔补救陷阱。在教室里,柔柔被周围小朋友欺负,遭到了大家的排斥,大家都说不愿意和柔柔玩,大李老师分析:柔柔经常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公主,很难融入到现实和小朋友的相处中,她无法将童话和现实分离,电影好几个场景,都有小朋友欺负柔柔的情况,柔柔就总哭,大李老师在教师会议中请各位老师想办法帮助柔柔,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大李老师一对一持续三个月帮助柔柔,最终帮助到了柔柔和小朋友的相处之道,有一次在教室里,她看到小朋友都排斥柔柔,于是将柔柔单独带出教室,向大家宣布带柔柔出去玩,这样特殊照顾使得小朋友们愿意和柔柔玩耍,让大家接纳柔柔。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很难看到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帮助好了他们就能够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在教育中,我们很少去思考,很少去学习,因此孩子也会错失很多被帮助的机会,电影的这些场景,大李老师对于孩子的处理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再者,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会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从孩子的行为中去分析,去了解,然后解决。

      父母的教育决策影响孩子的人生方向。

          柔柔和池亦洋都不是传统观念的优秀学生,进入小学时代的柔柔在一家自由式的私塾学校学习,而池亦洋在公立学校学习,柔柔数学成绩不太好,她形容数学就像一条毒蛇,在电影交流群里,柔柔的妈妈说到,柔柔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柔柔的妈妈也对她满怀信心,电影里,柔柔的爸爸对于柔柔的成绩感到担忧,希望送柔柔补习,而柔柔妈妈希望保留柔柔的兴趣牺牲成绩,在经过一番讨论和商量后,他们最终决定尊重柔柔自己的选择,周末的时候,带柔柔学习她喜欢的芭蕾舞,进入初中的柔柔,选择了独自美国留学,和同学相处得非常友好,但遇到了寄宿家庭的排斥,她意识到她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应该也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而池亦洋在小学成绩同样很糟糕,经常被老师批评,几乎对学习感到绝望,看到他学习痛苦的样子,就像看到了我们学生时候的学习状态,看到这里,不禁掉下了眼泪,因为成绩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办,自暴自弃 ,遇到不会做的题,干脆就直接抄同学的答案,池亦洋的爸爸妈妈看到这样的情形,感到心疼,周末就带他放松,缓解学习压力,然后带他尝试各种兴趣班,最后池亦洋到初中时,才找到了自己的所爱:橄榄球,他在这项运动中找回了自信,通过努力练习进入了中国橄榄球队。这时候,我们看到了池亦洋浑身充满了激情,仿佛恢复了幼儿园时的活力。

        好的亲子关系没有沟通障碍。

      面对池亦洋的早恋问题,池亦洋的爸爸妈妈一起商量如何让孩子的恋爱不影响学习,最后在和池亦洋的沟通中,池亦洋同意遵守一个周约会一次,并且在不影响练球的情况下,整个交流的过程池亦洋没有任何的隐瞒,亲子之间也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想应该是很多父母都渴望的吧,池亦洋的爸爸在交流群的分享,也说和孩子的关系好了,孩子的问题自然就少了,所以首先要解决和孩子的关系问题。

      感恩能够再次看到电影。

        感恩张同道导演花了12年时间拍摄的这场电影,感恩大李老师对教育的付出,对我生命的影响,感恩影院给我们提供了场地,感恩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宣传,感恩哆哆妈妈给予我再次看到电影的机会!感恩每个孩子带给我的成长,教育的信念,值得我坚守一辈子!

       

8. 《零零后》观后感

          假期的最后一天,去看了场点映的电影《零零后》。这部片子其实不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用了12年的时间,记录了2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影片一开始,是个5岁男孩儿池亦洋身披红斗篷,手拿大棒子,欺负小朋友,脚踢老师,对着摄像机言称“我要把你打成肉泥!”在幼儿园里的表现让其他家长联合起来要求幼儿园劝退他。后来他上了小学,虽然人高马大,但因为学习吃力常常痛苦的流泪。——这不就是一个我们身边常常能见到的、所谓的“坏孩子”吗?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学生是这样的,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所幸,他在幼儿园遇到了一位能看见他、接纳他的老师——也是我很喜欢的幼儿教育专家李跃儿老师。我记得李老师在要求池亦洋退学的家长会上说:你们不觉得池亦洋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男孩子的榜样吗?正是因为李老师对池亦洋的尊重,包容,不抛弃不放弃,温柔而坚决的遵守规则,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意义,池亦洋后来在幼儿园当了孩子们的领袖。调解小朋友的矛盾,还会带着大家一起唱国歌。

        池亦洋上学了,学习成绩不好,作业糊弄,不遵守纪律,常常被老师批评。可是当我看到他因为在学习的海洋里苦苦挣扎流泪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泪。孩子不是不愿意好好学习,但有时真的是无能为力啊!在池亦洋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也很理智的找寻了自己的问题。爸爸说:是我管他管的太少了。而妈妈更愿意给池亦洋更多的机会由他自己来选择。

        后来池亦洋在初中时爱上了橄榄球,在这个项目里他找到了自信。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影片的最后,池亦洋入选国家队,并且如愿考上了美国的大学去打橄榄球。在赛场上,池亦洋身着国家队队服,又一次唱起了国歌。

        我们身边像“池亦洋”的孩子有很多,可真正成为池亦洋那样的孩子有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种可能性,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如复制粘贴似得是三好学生五好少年,随父母和老师的愿。我们如果不能像李老师、像池亦洋父母那样:包容孩子的缺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以成绩为唯一论,也许,会有更多的“池亦洋”。

9. 写一篇800字的抗日电影观后感

自开始记事起,就从老一辈的口中听了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尽管如此,对这一块中国人都应当正视的历史知道的还只是一点皮毛,对其中所要表达的共产党员的精神也没有很深地去体会过。这次的红色经典欣赏正好给了我这个重温历史,挖掘和体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精神的机会,在众多的红色经典书籍电影中,我选中了《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不仅因为它刚好能满足我对于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的探索,同时我觉得这部电影所反映其中的共产党员的优良精神和素质也是当今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当时的八路军总司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从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情景,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刻画了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的形象。这其中震撼我的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号角齐鸣的壮丽场景,更是共产党人那种勇于面对,坚忍不拔的精神。平型关战役中,在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恶劣环境下,八路军将士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举击败了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坟场,铸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情拥戴,以此从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看一部电影,并非只是在看,而是要思考我们是否能从这部作品中学到什么或者说有什么道理值得我们借鉴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明确和摆正自己入党的动机,坚定自己入党的信念,认清自己的职责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应当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在这部影片中,有许多当时优秀的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在现今的共产党员的身上仍适用的,他们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劳、临危不惧、勇于向前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所缺乏的,他们分析问题的客观、理智也是我们所应学习的。我想,作为21世纪的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当延续前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在以后的日子里,实事求是,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祖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10.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整理的电影《九零后》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1

《九零后》是一部由徐蓓执导,杨振宁等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它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学生,在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过程中的成长,努力。对于西南联大西方媒体曾如此评论:世界上有三个教育中心——美国,英国,中国昆明。

因为中国昆明,曾有一座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与传奇。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师生南迁昆明,合而为一,先后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纪录电影《九零后》,让纸上的故事变活了,从时间和人物上,展现西南联大这四个字背后灿烂的本貌,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最鲜活、原本的校园生活。

我记得日军轰炸昆明时,一个学生回忆,在一个堡垒的后面全是尸骨,分离的肢体。杨振宁先生一开始就提到的查良铮,也就是笔名为穆旦的那位先生,在缅甸的丛林中消失了五个多月。在满是蚊虫的丛林,我无法想象查先生是如何度过野兽的嘶吼,毒虫的侵蚀。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在和平年代,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5月19日,《九零后》在清华大学举办特别放映,清华大礼堂的席位几近满座,全校的师生、家长带领的小朋友们、已退休的教授、90多岁的联大亲属等齐聚现场。一位联大后人在观影后百感交集,“听了这些曾经同是西南联大毕业、与父亲同龄的前辈们讲述的往事,让我顿时想起父亲曾经对母校的热爱及多次深情回忆。”

尽管读书时身处特殊时代,但每一位受访的先生们,都有属于自己青涩少年的动人故事。在现场播放的《少年篇》的片花里,许多受访者回忆起当年恋爱、逃课的故事。百岁的许渊冲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学,依然充满孩子气的胜负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几分”。马识途先生,一位正在中央大学就读的学生,领命前往西南联大潜伏。改名后的他,谈到考西南联大,直接“凡尔赛”地说到:“西南联大,我一考就考上了”。

在民族存亡之际,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保住了珍贵的文化命脉。《九零后》虽然呈现的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青春故事,但我相信,它与今天的“90后”“00后”观众,依然能够同频共振。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校选择在今天,6月中最为平凡的一天,组织我们去观看电影《九零后》。几位老人平实的语言,云淡风轻间,在我的内心掀起万丈波澜。

艺术工作者们选择以纪录片的形式,用杨振宁、许渊冲、王希季等前辈们的讲述和先辈们书信日记中的描述,尽量还原历史,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但群星闪耀的年代。大气磅礴的画面,贴合情节的背景音乐,流畅细腻的分镜剪辑,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能体会到工作人员们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用心,才让我们感受到众多“九零后”身处于战乱之中仍坚守那颗赤子之心的家国情怀。

故土在战争中沦陷,大学被炸毁,家园被占领。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匆匆出发,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最终在昆明高原组建临时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大。他们横跨半个中国,自诩为“湘黔滇步行团”,他们穿越过一座城市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听托赛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加入飞虎队……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如今谈起,有的老人热泪盈眶,难以自已;有的前辈淡淡微笑,平静面对。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复青春,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当年身处于战乱之中,却仍能秉持那颗求知之心,虽各怀其志但都一心报国,虽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乐。所谓“西南联大”,正是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仍然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殿堂,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们如今强盛的国家,才能有我们如今先进的科技水平。而如今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从痛苦中创作希望,并努力把希望变成事实。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3

最近一段时间“躺平”这个词在社会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为很多人谈论的焦点。“躺平”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欲无求的年轻人,他们不谈恋爱、不结婚、不想着买车也不想着买房,每天以极低的标准生活,工作一不开心就辞职。他们多是90后年轻人,90后一直都是被社会重点关注的人群,而近期一部冷门纪录片电影《九零后》正在热映,在观看过后给我感触颇多。

当然,此《九零后》非彼90后,纪录片《九零后》是徐蓓导演的作品,记录的是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学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学家杨振宁、邓稼先、穆旦、费孝通等人。那时国虽破,但群星闪耀。看这个片子时候,内心的火仿佛被点燃,正值青春热血阶段的青年们,为了读书救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有的学生从南京绕过越南,缅甸来到云南昆明念书,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惊人的毅力让我佩服。那时的校园恋爱也谈得含蓄,写信,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树林里散步。

他们是年龄在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是用一技之长终身报国的大师是西南联大辉煌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是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九零后”。但对于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我们是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的蓬勃后生,是牢记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但他们更是年轻有为的“90”后。

《九零后》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一群年龄都是九十岁的长寿老人,讲述他们充满青春时光的历史往事,这十六位曾经年少的主角,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九”是一个星光璀璨的“九零后天团”。《九零后》是一批国宝级的“九零后”与当今年轻的九零后、零零后,在新时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对话”。“九零后”们把母校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历练,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当今的年轻人。

他们是“90”后,我们也是“90”后,跨越了好几个年代的人,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说他们那一代人读书是为了报国,我们这一代人读书是为了分数,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学生的压力特别大。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心里一定装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想。

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联大学子立志读书、投笔从戎、许党报国的光辉事迹,让我们深深感染触动内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先辈的努力和牺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学习党的历史,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练强专业本领,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对得住先烈的牺牲和奉献。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4

初接触这个名称时,就存有疑惑,此90后,可是指的现在初成年的“90后”们,在看清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的大师们:98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101岁《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106岁《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16位“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

就顿感,“九零后”这个片名,有点取巧。取巧之外,也恰当。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采访的时候,基本上都过了90岁,他们是妥妥的“九零后”。其二,影片主要讲述他们在“中国曾经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求学的故事,那时候,他们风华正茂,一如当下的“九零后”。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届“九零后”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三位“两弹一星”元勋等等。影片还呈现了他们可爱可亲的一面,“口无遮拦”的巫宁坤、“狂妄自大”的许渊冲、“孩子般pure”的邓稼先等等。遗憾的是,影片创作期间有3位拍摄对象已经离开人世,本片的“抢救式”拍摄也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绝笔影像。

一所在战火中临时“联合”的大学;一所以简陋的砖瓦房为教室、以茅草房为宿舍的大学;一所师生时刻准备着“跑警报”的大学;一所仅仅维系了九年的大学;却大师云集,更培养了史上最强的一届“九零后”。

其中,“蒙太奇”式的两位大师回答,也是可爱到我们这些年轻一辈了。原来,西南联大的“文学课”,采取的教学法很特别,吴宓、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大师每位讲两周,完全抛弃了常见的系统性的教学法。理科生杨振宁坦言:“这样完全没有系统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许渊冲却激动地表示:“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学课。”

西南联大对一年级新生实行“通识教育”,学子们齐聚一堂,不分科。许渊冲、杨振宁、王希季分别属文科、理科、工科,却因为“通识教育”成为同学,其后,他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而这样的“通识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联大大师辈出的重要基石。

活着的“九零后”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而邓稼先、穆旦、汪曾祺、缪弘等他们都是西南联大的“可爱的人”。穆旦、缪弘的人生际遇与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运坎坷,炼狱重生后,诗风、文风大为不同。缪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没有留下学号的联大学生,用生命在述说自我的救赎。

曾经,我有对邓稼先先生的'提问,为何如今诞生不出当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伟人,现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

这是一部剪辑纪录片,号称《西南联大》姊妹篇。《西南联大》我没看过,但听说是史诗般弘大,这部电影则聚焦个体,技术角度有点散,但是因为主角们太闪亮了,掩盖了这个小缺陷。

卢沟桥事变之后,随着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东部高校仓促内迁。几千名西南联大学生“文军长征”,辗转湘贵滇。炮火连天中,他们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保存了中国的文化血脉。

那真是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啊,天才们成群结队而来。不过想想也是,那个年代,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身就是万里挑一,国家和民族又处在承前启后的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要能选定一门专业,踏踏实实做学问,深耕下去,必然能成祖师爷。

尤其这些能活到的90+老人,身体基础好,历经过大风大浪,内心坚韧,物质条件也还可以,身体心态物质都符合长寿条件,可谓翘楚中的翘楚。尤其是那种的精神气,令人佩服。

这些老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人。

一是杨苡,《呼啸山庄》的译者。这是九零后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老太太一百多岁了,却声音洪亮,眼里有光。提及过去,娓娓道来,直截了当,很有感染力。一百多岁的人了,回忆自己对巴金二哥李尧林的暗恋,回忆跟巴金持续百年友情,回忆第一次见其先生赵瑞蕻(也是翻译学界泰斗)的场景,回忆日军轰炸昆明时沈从文的痛哭流涕……坦坦荡荡,娓娓道来,中气十足,完全不是一个百岁老人,就是一个小姑娘!当被问及其先生去世二十多年,怎么过来的,她耿直说:还好,我本来就是比较独立的。我觉得这位老人,比林徽茵更接地气,比杨绛更自然,比冰心更活泼(当然不是说她们几位大家不好,也个个都是巾帼英雄),眼里有光,心里有火,堪称我辈之典范。

第二个人,是缪弘,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缪弘父亲是缪斌,汪伪政权的立法院院长。可是这样一位大汉奸父亲,却生了两个热血儿子。缪弘和缪中兄弟俩,与家庭割裂,隐瞒身份,考入西南联大,后投笔从戎, 走向炮火前线。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缪弘为国捐躯,牺牲时才十九岁。

这样一位英雄,却因为政治原因,过去八十多年里几乎被世人遗忘。其兄缪中,虽然因加入缅甸作战军,未与敌军正面交锋而幸免于难,但估计后来漫长岁月中,大汉奸儿子+国军军官的身份,足以让这位留在上海发展的年轻人饱受磨难。

第三个人,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译者,《星际穿越》中那句著名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也是出自其手。西南联大外文系高材生,飞虎队翻译,留美博士,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外留学生回国效力的倡导者。

在影片中,巫宁坤回忆起日寇兵临城下,扬州中学解散前夕,女同学在主席台上唱《松花江上》,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巫宁坤当年放弃国外舒适生活,带着建设新中国的满腔情怀回国,岂料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三十年,差点死在劳改农场,尝遍人间冷暖。

看过巫宁坤的晚年回忆录《一滴泪》,1951年,巫应燕京大学的邀请从美国回到祖国,为此还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在回国前,送他登船的是好友李政道,巫问李:“你为什么不回祖国”,李说:“我怕回去被洗脑子”。巫对于这样的回答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的经历让这样的回复一语成谶。1979年,巫宁坤见到了当年送他登船的李政道,此时的李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早已名满天下,而巫宁坤早已失去了自己最好的三十年。巫1991年便移民美国,前几年99岁高龄去世。一个当年“中国问题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历尽千辛万苦回国的热情学者,却在四十年后毅然返回美国。这中间经历过什么磨难,难以言述,都凝缩在“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这九个字(巫晚年自我总结)中了。

除了这三位,影片中还有很多闪闪发光的人物。他们的乐观、坚韧、执着,代表了时代的精神和民族脊梁。

另外,插个题外话,我看电影时,还深深感受到,选专业,还是得学理工科啊!这些存活到九十多岁的大家们,几乎全是工科人才,毕竟大国重器,理工科是可以拯救世界的,一心搞技术,也能远离很多是非。

相对比下,那些学文科的西南联大人,估计下场都比较惨,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统计?尤其是学法律的,研究阶级统治工具,更是惨中之惨。《南方周末》2003年曾经刊登过一篇《被遗忘了三十年的法律精英》,就是讲了这个事情,让人看了很触动,很伤感。

总体而言,《九零后》这部电影,因为聚焦于个体,过于散,且囿于篇幅,很多情节未能深挖,只能是浮光掠影。但瑕不掩瑜,从纪录片的角度,仍然是部好电影。这部片子我觉得很适合带娃去看。不过当影片后半段,原子弹轰隆隆爆炸时,两个娃都已经是昏昏欲睡,只有我一个人清醒着。

;
阅读全文

与电影零零后观后感8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语电影配音的研究体会 浏览:612
皮卡丘的电影音乐视频 浏览:415
电影网站推广需要多少钱 浏览:988
梅艳芳古装动作电影大全 浏览:131
完整版男主是混血的电影 浏览:832
澳洲电影网站 浏览:428
斯嘉丽所有电影大全 浏览:200
电影院最新电影动画片 浏览:489
电影背景音乐小飞侠 浏览:975
欢乐叮当电影演员 浏览:24
杨家刀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532
盗墓笔记9电影完整版 浏览:93
大电影橡胶 浏览:213
关于狗的电影电视剧大全集 浏览:20
台湾危情杀机电影 浏览:342
圣丹斯电影节历届获奖 浏览:42
猩猩王电影中文版 浏览:868
英文电影主角是胖女人 浏览:970
杨洋得新电影 浏览:711
恋爱谈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中文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