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瓶颈期的我,默默地打开了罗永浩的脱口秀
写作也有半年多了,从文字组织困难到语言流畅,从500字篇幅到2000字篇幅,我得肯定自己的进步。
但是呢,我最近发觉我遇到了瓶颈期。虽然文字也受到了一些读者的喜欢,但是呢,我发觉我越来越没有东西可以输出。
当我想再去提升文章的深度的时候,我却发现其实我的经历还是比较少的。
我停下了输出,第一件是打开了罗永浩的脱口秀。王珞丹看罗永浩脱口秀居然哭花了妆,这得是多么感同身受啊?网友直呼:王珞丹你到底是欠了多少钱?
9月24日,王珞丹转发了罗永浩在《脱口秀大会》中的视频片段,并写了一些观后感:“以为这季脱口秀只负责承包我所有的笑点,没想到的刚画好的妆哭花了!无论这个现实世界如何,我们都还在努力的活着,你还在吗,嗯,放心,还在。”看来王珞丹应该是看走心了,引起了某些情感的共鸣。
其实,王珞丹应该是被罗永浩创业艰难还债的事给感动了,话说近些年来,王珞丹的事业进入了瓶颈期。不过啊!就像老罗说的那个意思,每个人都会有事业和生活的瓶颈期,坚持一下会过去的。
图片来自微博@P图调色
我趁着孩子看仓鼠的空档,看完了老罗的脱口秀处女秀。讲真,我也是笑中带泪看完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段,罗永浩说,学生时期打游戏,老师说:“你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送到游戏公司,你有本事,赚游戏公司的钱给你父母送去。”他说:“X老师,我做到了。”
其实,还是有些心酸,一个大佬如果不是被债务缠身,也许他会去尝试更多自己愿意或者乐意的事情。然而在这样窘境下,正如他所言,他并没有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罗永浩在人生的低潮期如此认真地活着,但是最终他也是从一个负债的到一个还清债务的人(六个亿目前还掉了4个亿)。那么从负债到还债到债务清零像是一个从原点走到原点的过程,是否又有些意义呢?
我突然想到了《如果》这首诗,这是吉卜林写的。
如果你辛苦劳作,
已是功成名就,
为了新目标,
你依旧冒险一搏,
哪怕功名成乌有;
……
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强者讲输赢,弱者求公平。
何炅说:“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图片来自微博@P图调色
我是一个不愿意熬夜码字的人,像蒋坤元那些大咖都是写作到凌晨的。我不愿意熬夜,我把我的脸看得比文字重要得多。那么,相应地,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这样。
所以,那句话到哪里都是那个理:你有什么样的实力,你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你没有千字千元稿费的实力,第一点你接受自己的平庸;第二点,你努力尝试打破你的瓶颈。人啊,切不可想着遥不可及的梦,又抱怨自己实力不济。对你自己负责的终归是自己,不是?!
瓶颈期第二件事情,我打开了邓紫棋的新歌《孤独》。10月4日,邓紫棋微博中写道:我的第一座金曲奖,谢谢!
她分享了自己的新歌《孤独》里的部分歌词来表达对于第一座金曲奖的一些感想。
我从小到大 凡事都要做到第一位
再艰难咬着牙 再累我不流一滴泪
我有着强迫症的意志力 天赋不能浪费
我让我家里几个柜子里都放满了奖杯
这世界告诉你 成功要靠自己
什么叫做成功我却不知道定义
我已经变得热可炙手
但优秀还是没有为我带来自由
《孤独》
“为什么我想谢谢跟我一起做出这张专辑的人,不是因为大家帮助我得奖了,像我在《孤独》里说的,世界告诉你的优秀,真的不会为你带来自由。”
看着这些文字,我在想:金曲奖的背后是有多少不为人所知的“孤独”。
我愿意引用她的话来结束我的这篇小感悟:我觉得做音乐,如果自己不爱听,多成功都很无聊;如果自己爱听,管他成不成功,就是很爽很自豪。
我想,写作也是这样的。谢谢罗永浩,谢谢邓紫棋,谢谢瓶颈期的自己。
❷ 《燃点》——一部点燃你的斗志的纪录片
上映至今,这部纪录片的豆瓣评分只有6.2,累计票房316万,打开豆瓣的评论,整个屏幕都充斥着不堪的词汇,许多观众不惜以最恶毒的字眼去讽刺片中的主人公,闷了好久的我,终于决定去表达些什么,哪怕这股力量那么微不足道。
诚然,距离电影开拍到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多年头,不得不感叹在伟大的时间面前,我们都显得如此渺小。别看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它足够两个陌生人,从相遇到相知,甚至步入婚姻的殿堂,也可以让曾经相爱的双方厌倦彼此,分道扬镳,也足够孕育一个生命当然也可能做到将一个人从巅峰推向谷底。
从大数据来看,每年投身创业行业的勇敢者千千万万,然而最后剩下来的却不足1%。作为平凡人的我们不禁好奇——是什么样巨大的力量推动了这些人前赴后继地奔向创业之路呢?是热爱?是对于金钱的崇拜?亦或是……
而《燃点》正是从最贴近创业者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我们每个人各自的答案。
一、戴威——ofo小黄车创始人
很难想象,一位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竟已带领着一支属于自己的团队,为共享单车的运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对国外承诺,要实现“没有一片到达不了的地方”的愿望。当公司频频陷入困境,甚至差点儿被逼到同行合并时,戴威却依旧相信自己,相信团队,他带他们骑共享单车登山,鼓舞士气,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心血来浇筑自己的事业,期盼着它的成长。
然而,尽管扛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逃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劫难,如今的ofo,却依旧逃不过身陷囹圄的命数。这背后的原因,最清楚的莫过于戴威自己了。但我相信,坚忍不拔的他终有一日能东山再起,也望所有企业家们能吸取他身上的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
二、马薇薇——米果文化创始人
从《奇葩说》中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的她,别出心裁地将目光转移到“知识付费”这一热点上。最终获得了不少成就的她,光鲜外表的背后,却是一路来的坎坷辛酸与无处倾诉的委屈。
很欣赏她对于目标的态度,“总有一天,总有一件事,让你愿意去做所有不喜欢的事,就是你找到了理想。”认定了目标,勇往直前,哪怕沿途摔得遍体鳞伤,仍拥有治愈自我的力量。
“老子今天就算是豁出去了,也要和你死磕到底。”狂野姿态的背后,是对信念的坚守。
三、安传东——跨界美食家、席读的创始人
也许是整部电影中最没有知名度的人物吧,但也反映出了当代许多你我身边最真实的创业者形象。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小伙子,深深懂得在大城市生活的不易。而为了改变阶层,他的唯一出路,只有创业。
很多观众反映说影片中记录了安传东创业时的小细节,类似于开会时的争吵,与员工的对话,以及出租屋内的场景显得琐碎而多余,殊不知,这恰恰反映了最真实的创业之路的艰辛。
“有一个阶段,你会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干,而另外一个阶段,你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所谓的迷茫,或许就是安传东在面对顾客冷漠态度时的写照。面对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的发问,不知所措的他即便明知自己损失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却依旧对前路充满了信心。
哪怕困难接踵而至,他依旧拥有最乐观的心态。
“我只相信,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安传东告诫自己的话语,也送给每一位了不起的创业者,你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四、罗永浩——锤子科技创始人
作为个性鲜明的“相声演员”,一直是微博热搜的常客,舆论的焦点,但能可贵的却是他在取得了如此之多功名之时的镇静,在面临险境时所表露出的淡然自若,还有那对于网络暴力的不屑一顾。
在前不久的一次发布会上,罗永浩调侃了《燃点》,声称采访谁,谁出事。并在期间插播了一条硬广来宣传《燃点》这部纪录片,不得不说,他的胸襟与气度的确是非同寻常。
若要说压力,从他选择了创办锤子科技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卸不下了。他说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他没有办法跟自己手下的万千员工说公司快倒闭了,大家回家吧,因为他深深明白,这万千员工背后是万千个家庭,他必须为他们负起责任来。
焦虑是每个创业者都有的,可是罗永浩却愿意用自己从锤子科技的创办中获得的幸福感来驱散焦虑带来的压抑。
“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的愿望,如今看来或许是实现不了了,但我却依旧要为他鼓掌,为他那句“不被人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实现的”,而赞叹,为他面对网络暴力时的冷静而叹服。
这就是创业者,勇敢无畏。
五、papi酱——papitube的创始人
早年的网红,为何如今还频频现身于各大媒体?答案毋庸置疑,papi酱有实力。而这些都是那昙花一现的小鲜肉们所不具备的。
名校毕业的她,一开始往短视频走红方向发展时,只是纯粹为了摆脱当下的困窘局面。“我当时只是想要一只包……后来终于有了一只爱马仕,背上它之后,我感觉自己成为了都市丽人。”很卑微的愿望,却是她最真实的想法。而后来,papitube的创办以及申请多轮融资的背后的辛酸,却只有她自己知道。
前些年,靠着短视频来了解papi酱的我们脑子里关于她,浮现出的一直是个心直口快,敢于发声,乐观开朗的形象,而当摄像机对准她的真实生活时,我们渐渐发现,所谓高高在上的明星,也有着类似于我们平凡人的愿望,她也会考虑母亲年纪渐增而吃不消爬六层楼梯,她也会趴在窗户上看着对面的高楼大厦,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住进去……
对于创业,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六、傅盛——猎豹集团执政官
已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小成果的他,为了牢牢紧跟住行业的风口,飞速地将重心投入到AI智能机器人的建设中。然而陌生的领域却常常让他手无足措。可背负了巨大思想压力的他,却找不到一个出口发泄。“面对困难时,你得比所有人都正经;大家都很乐观时,你又会特别焦虑。”可是即便困难再多,也挡不住傅盛的满腔热血。
“凡是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这句尼采的名言被傅盛当做是座右铭。
创业这条路上荆棘丛生,你只有不断向前,才能杀出一条道路。
七、金星——新氧科技创始人
“改变人们对于整容的偏见!”这是金星的目标,也是他进军医美行业的初衷。
妻子的抱怨,女儿的疏离,也常常让他痛苦不堪。可是作为一个寻常的小镇青年,他除了创业,别无他路。
他说自己要尽所能为亲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今天中国这样的创业氛围,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会发现在中国,做一切事情就像按了快进键一样,速度非常快。”在配合着社会发展速度往前奔的金星,留给家庭的,是一个坚毅的背影。
八、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很喜欢他一直微笑对着镜头,含笑的眼睛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作为一个已经在创业这条路上行走了这么多年的老者,想必已经吃够了许多职场中的苦,也尝到过了许多其中的甜头,而他的阅历就是在这期间不断地积累。记得曾听说过一句话,“理论与实践之间横亘着一条沟,这条沟说深不深,说浅不浅,它就叫做阅历。”
他把创业者比作是飞行员,不单单只是驾驶已有的飞机,还必须同时在头脑中构建新的飞机模型。在作为普通人的我看来这是何等的心惊胆战,而这些一路闯来的创业者们正是处在这种焦虑下,为这个时代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个时代,谁再说阶层固化,那就是没活在中国,你知道吗?谁再说上升通道被堵住了?那就是你没有去创业!”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燃起无数有志青年心头的火焰。
当然,张颖也是篇中很关键的角色,总是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他,看似很难说话,殊不知,正是凭借他的慧眼,才有如今众多出名上市公司的诞生。他是成功创业者的领军人物,没有他,就没有如今崛起的众多产业。
陌陌创始人唐岩,拉勾网承办者许单单,51信用卡发起者孙海涛……无数志士能人为创业而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而话说回来,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创业的好时机。但若非热爱,他们的创业之路不会走得那样坦然,倘若只是为了财富,他们不会有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如同马薇薇所说,“大家说什么购物自由、购车自由,你的欲望到了那儿,永远都不自由。”
也许创业并非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纳斯达克的钟声响起时,也并不代表你就到达了终点。重要的是,因为创业,你的人生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
至于很多观众说这部片子以一种成王败寇的口吻,用一部分公司曾经的辉煌,来讽刺他们如今的落魄。而我却在电影结束,“燃点”二字出现于屏幕时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成也好,败也罢,这都是一种经历,不是么?有本事说别人不好,却没有本事做得比他更好,这才是最极致的讽刺!
“这个时代的偶像、英雄,以及最风光的人物,还是创业者!”以徐小平的一番话语作结,送给所有依旧为心中的热爱而坚持的奋斗者们,送给不甘平凡、热血的我们!
❸ 屡败屡战的罗永浩,读“我的奋斗”有感
不得不说罗永浩是一个有趣的存在,这个憨厚胖子有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成了他坚不可破的宿命,但是无论怎样的被诟病,他都站在了很多人遥不可及的高度,丰富了自己的生命底色,是羡慕,也是赞叹。是怎样的心境借来“我的奋斗”,早已经忘了,压了些时日,还是抽出来看了,没想到又被一个姓罗的胖子打动了,对于罗永浩有着更多的感同当然身受不起,这是一个平凡生命的逆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罗永浩却早早地辍学了,没有经历暴风骤雨般的阻挠,家境尚可的他,失学后安心地在家看了两三年闲书,这片大段的读书时光非常的珍贵而有益,极大地滋养了这个胖子。
罗永浩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看书是他一直坚持的爱好,看完家里的闲书后,将学校、镇上的图书馆里的书几乎看了个遍,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忍不住地指正老师的错误,然后被挤兑,甚至虐打,皮糙肉厚也耐打。所以读书真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当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粗糙,而是由心地热爱阅读,在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看书成了他不可忽略的精神追求。在“我的奋斗”中用了很多的篇幅提到学生时代,搬家、转学是他小时候的主旋律,也因此去适应、去认识更多的人与事;爱慕班级的女生也是他青春记忆不可磨灭的印记;校园霸凌也在所难免,他自然是处于被凌的!但生命的韧性早已根植于内心!
也许是写成了书,看书人总会被书中的趣闻趣事、勇敢作为所吸引,但当事人也只是在那是如实的按部就班的经历中,并未有多少的所思所感,只是环境的推动,身体的本能而已。在那样质朴的年代,人与人的碰撞来的更热烈和紧密,故此的有更多趣闻乐见。在整个求学期间,罗永浩是自由而舒适的,能言巧辨是他的优势,但是他也保留了人性中的善,至始至终都秉持着的还有理想主义的情结。辍学后的混迹于社会并没有怎样的成果,也曾迷茫自己的人生的走向,但是机遇很快就来到了。
2000年一位朋友向罗永浩提起了新东方的招聘,在朋友眼中他的口才、扯淡、热心特别适合去当老师,英语老师,是罗永浩最讨厌的英语和老师的组合,当然最后提到年薪百万成了去尝试的缘由。于是年近快三十岁的罗永浩决定磨练自己的人生意志,挑个最恶心的事干干。说干就干地闷头在家背了两个月的单词,然后收拾行李去北京上新东方的GRE住宿班,暗无天日的三十天,留下的记忆却是非常美好,在求知欲爆棚的环境中,比谁更能吃苦的环境,大家疯了一般的学习着英语,你比我努力,我死磕到底超过你的努力。
结束后的集训,并不是就能去新东方了,罗永浩于是在北京郊区租了一间农民的回迁楼,继续死磕英语。这段经历在“我的奋斗”中提及,还真的很有现实感的触动。作为平凡的我们,都有着不可阻挡的懒惰,这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于是罗永浩去买了很多的心灵鸡汤书,然后每当学习英语放弃时,就抽出一本鸡汤文来鼓励自己,然后看到自己的一无是处,又继续咬牙坐回冷板凳,周而复始,无数次想要放弃,无数次的警醒,无数次的重新开始,反反复复的学习后终于敞亮地走出了家门,才有了求职新东方的底气。
于是出关后的罗永浩给新东方写了一篇万字文的求职信,也正如此亮眼的展现而获得被接见的机会,相谈甚欢后,取得试讲的机会,只是两次试讲都一团糟糕,舌头都是硬的,心理素质太差而发挥失常。再三争取下,获得了最后一次试讲机会,孤注一掷的决心,也一样的没有底气,幸而排课时弄错,本来上、下午各一位老师试讲,导致全部排在了下午,罗永浩是后出场者,前一位的试讲,也是紧张到窒息、混乱而被人抬下去,罗永浩目睹这般惨烈,反而恢复了私下练习时的平静了,听课的人员在经历一场不知所云的课后,也显得更加宽容,两项权加,终于夺得了新东方老师的职位。
在新东方任教的五年期间,是罗永浩命运的转折点,由于教学风格幽默诙谐并且具有高度理想主义气质的感染力,所以极受学生欢迎。一度在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学生盗录其讲课内容,旋即以“老罗语录”的名义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2006年,罗永浩因为与学校有些许理念冲突毅然决然地从新东方离职,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折腾。其实从他的创业经历来看,很理想主义,拒绝任何投机倒把的营当。这一年,罗永浩创办牛博网,提供了一个言论自由的极大平台,在书中提到几个案例,尤其是厦门事件,都是当时敏感的问题,很多的网站都不敢发布,但是牛博网不在乎,反正已经是三关三开的节奏了,也不怕再一次的封网了。
尽管做网站的日子无比开心,甚至做出了崇高的感觉,但在2013年7月,牛博网还是被永久地关闭了,网站带给很多人美好而正义的记忆,一种真正言论自由的倾吐,只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并不能长久地根植于这片天地,还是黯然收场,收藏于很多人的心间和理想中,曾影响而温暖过他们。2008年7月,罗永浩又开办了英语培训学校,这算是他的老本行了,也做的非常的成功,广告都是反其道而行,哪有什么七天成效、不用背单词等等的速成啊?于是真实的广告反而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只是运行一所学校,坦荡而逆行世道,所能走的路也只能被挤出市场,并不是颓败,而是转身的华丽,于是2015年1月正式关闭了培训机构。
罗永浩最为人知的是他的锤子手机,于2012年5月创办,到2019年10月离开,这些年罗永浩也是折腾的轰轰烈烈,为了做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手机,创立了此科技公司。但是由于小众初创品牌的资源不足和受众等问题,坚持多年他只背负了6亿的债务,其实他完全可以用法律手段申请破产等来撇清个人的承担,但是他并没有退缩,默默地偿还这一巨额债务。年近快半百的罗永浩继续的不放过自己,在2020年初,罗永浩又再一次点亮大众的眼睛,正式宣布抖音成为其独家直播带货平台,只是翻车成了他的热搜,假货泛滥的后果就是自掏腰包的承担后果。但是他仍不放弃地继续啃这块硬骨头,无论是卖情怀、人设,他都一一蹚过去,于是在今年年初罗永浩在抖音电商大会上立了一个大flag,今年目标收入至少100亿,并启动对网红主播的教育培训业务,又是一大理想啊,只是会怎样的收场,拭目以待,失败对于他也并不新奇了!
无可厚非,罗永浩已经成为了名人,褒贬不一也带有每个人不同的定义。直播不应是他的收山尝试,无论结果如何,都只是一个片段,他的探索与创新仍在继续。就像在“我的奋斗”中所言,无论怎样我们的所做所为都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或大或小、或证明或负面的影响,于是应努力地作出正面倾向的影响力,他在努力,以自己的天真和理想主义情怀付出着、对抗着。也无论是否喜欢罗永浩,他都站在了自己的巅峰,这一生,他努力向阳而活,即使遭遇种种失利,但是从未击垮他,这是一个普通人的逆袭,不曾放弃,正如被问及:运气不谈,哪些品质是他受益最大的?答曰:坚持原则!
半生归来,仍是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当然这一步步走来的二三十年,个种的的艰辛和困难,也只有他知道,是机遇还是名利,亦或是理想,都是他个人的财富与收获。文字同样具有美颜的功能,看不到最真的样貌,但是至少罗永浩不曾停息,将并不好的牌耐心打下去,不管输赢,他一直地努力、坚持,这是他赋予生命的意义,也是我们从中得以窥见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思维,并不因一本书瞬间的爆发与突围,仍需要我们不屈的意志和坚定,一页一页地翻阅下去,正如罗永浩买的在他眼中狗屁般的励志书籍,往往只能起到片刻的鞭策,于是一直一直地循环,终究会有所感悟与启迪,名人短暂监督,至少这些鸡汤源源不绝,管饱!
但是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让一个讨厌鸡汤的人去喝鸡汤,每个人都有自己解救地方式,无所勉强,只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模样,倔强倨傲、笑颜如花!
❹ 9小时《长谈》的罗永浩语录精华
老罗无愧自媒体营销之王,一场跨年演讲搅动半壁媒体圈,这次二罗促膝相谈九小时,前戏做的十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两张名嘴的世纪对决。下面是整理的9小时《长谈》的罗永浩语录精华,欢迎阅读。
罗振宇:作为一个CEO,你在管控这家公司的时候,最重要三件事是什么呢?
罗永浩:跟所有的企业都大同小异,找钱、找人、定战略方向,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这三项。
找钱上面我做的不够好。有朋友说你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一个相声演员跑到科技界,忽悠融资到10个亿。但是仔细检讨,资本运作、金融运作这方面,我们不是一个很强的公司,融到钱的是其他的长板,是投资人产生了错觉。
找人这件事,最近两年我还是有一些心得,前面三年没有一堆副总裁,自己找必须投入很多精力,实际上我有一些轻度的社交恐惧,所以初期做得非常差。
第三,大的方向明确。如果你的主营业务变现没有那么快,就要想办法到相对容易的领域,挣得利润,补贴你长远发展的战略及核心业务。
初期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战术上勤奋,战略上面懒惰,直到今天,这三个方面做得都是不及格的。从前年秋天到现在,我40%、50%精力都用在挖人,这些事情早就应该做了,我应该找一个很好的CFO,找了一个跟我们脾气、理念相投的。战略方向上,我们的主营业务变现困难,应该干一些赚钱的,我们今年会有一些手机外的产品出现。
罗振宇:你会不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罗永浩:举例来说,我们的操作系统,会跟外面的团队合作。我们输出的比合作方多,但我还愿意做。我想做这些是为了长远发展。如果不差钱,我希望把它彻底开源,放出去。我开源,我的竞争对手都会用,当然我只是偶尔做一些这样的事情,现在生存都很累,这些事情顾得少。
罗振宇:理想主义是缥缈的事你怎么定义?
罗永浩:赚钱是打造出来的副产品,本质上要有追求。大家会说亚马逊这么多年不赚钱,这个企业来到世间不是为了盈利吗?那这个企业就是糟糕的企业,我认为不对。
我是觉得做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盈利,亚马逊以今天的速度持续发展,每一个制度财报都是微亏的,你觉得这个企业有没有价值,我觉得有价值并且对社会有好处。
企业挣钱以后也是要讲理想主义、要有追求。我理解的好企业是在金钱之上的,金钱是一个基础,金钱之上有更高的追求,但是这只是我的意愿,如果这个企业不控股了,我讲这个有什么用。
罗振宇:钱是什么,对于我们创业的人来说,就是放在外面能看得见的自我成长的进度条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刻度,营业额变多少,估值多少就知道自己的内力变成了多少。
罗振宇:这些年做产品当中,你觉得有哪些错误是本来可以避免的?
罗永浩: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还没有产品线负责人,产品是我负责的,我的盲区还是挺多的,除了研发技术之外很多东西没有足够了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使得我们犯了不少错。
在内部有工程师、技术方面负责人的情况下,如果几个主要负责人提到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更倾向于相对资深的,这也是某种意义的偷懒。
我跟小米雷军聊天的时候,他说他过去的几年是硬件里面的全外行,他给了我一些建议,说了他的经历,我也说了我的经历。在交流供应链问题的时候,他提到,全部中小型的供应商他都拜访过,而我有中度社交恐惧症,除非要我去,我才去。我们现在做了一些调整,基本上所有主要供应商老板或者负责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尽量拜访。出差次数多了十倍左右。
罗振宇:你的出货量跟巨头相比还差两个以上的数量级,你怎么赶上?真正杀手锏是什么?
罗永浩:我们原来方向没有错,是受了一定的制约,出现了这个问题,我们不认为过去几年的大方向是错的。我认为未来的大方向在触控和手机设计,在科技界里,十年是足够长的.时间阶段,所以在十年里我们就要做出高度差异化和创新赢得市场。
为什么公众接受度不行?第一,研发生产供货,晚六个月,没死就不错了;第二,在一些在公众接受度上的判断我们的确不足;第三,如果回到五年前,知道这么艰难,我就会找一个团队专门做快速变现,使得手机部门的亏损变得小一些,或者抹平。
这是一个长征,今年有意识往这个方向调整。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些裁员,如果那里的收益能填掉手机方面的亏损,我们就是手机亏钱也不错。
罗振宇:能不能假设一个情况,因为市场不确定,几年之后干脆转型了?
罗永浩:不会,我的思路及方向性的东西很清晰,没有动摇过。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手机和触控设备,下一个平台如果没有意外会是VR眼镜,我的梦想是做最大的计算平台,希望能在平台革命的时候参与或者领导一次,这就是我的终极目标。
我个人赚钱最快的方式是做脱口秀,签一个年约,六个月做节目,六个月度假,这样我赚钱就简单一点,智能设备、手机都扔掉,日子会过得很舒服,下一个计算平台跟我也没有关系了。
罗振宇:你内心怎么看待黑你的人?
罗永浩:我觉得多数人还是正常的,我有我讨厌的公众人物,我不做企业可以在网上随便讲话,我不会到微博留言,我理解那些讨厌我的人和讨厌我们公司的人在那里写的那些东西,有一些东西需要花一段时期消化和适应。我还没有对社会失去信心,讨厌一个人批评讽刺,我能理解,以前我也这样。
罗振宇:罗永浩粉和锤粉,你觉得他们重合吗?
罗永浩:早期重合度非常高,现在重合度越来越少,我们市场都有舆情监控。早期是因为支持,或者买了好几个送给别人了。
但是今天,我们靠产品本身转化的支持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论坛里也常有人反感,为什么说这个手机呢,又扯到老罗。
对于粉丝经济,我想再澄清一下,粉丝经济的载体必须是一个20美元左右的东西,这个是通行全世界的东西,在粉丝身上赚钱的明星,都是卖一本书、一个碟,或是电影票。一个偶像的脑残粉支持买一两千块的东西,在商业上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
罗振宇:我们还是回到用户,小米很用心的经营自己的用户,各地的社群等等,我观察你好像没有干这个事。
罗永浩:我们在差不多在170、180个城市,包括国外的城市都自发建有锤友群,每当产品发布的初期或者发布会前期,锤粉们都会自发组织一次聚会,大家在一起交流。对于粉丝们,我们非常感激,公关团队也会送一些T恤衫、海报等,让活动更顺畅。我们没有像小米一样经营,核心原因还是人员不足,不是别的原因。
罗振宇:你用多少精力融资?
罗永浩:融资是间歇性的,如果到了资金的紧要关头,有时长达几个月,80%都在融资上。我们这个行业是比较重资产的,但我在这里也犯了很多错,我整个五年用在融资上的精力不超过15%,我认为这个比例是不对的,应该20%到30%,再用30%精力找人、最后剩余30%做战略,然后再去做产品,应该是这样分配精力的。
罗振宇:企业死不是因为不赚钱,而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你遇到过这些险象环生的吗?你能分享一个最危险的时刻吗?
罗永浩:就是去年M系列发布前两三个月,我们该收的收不到、还有亏损的、还有该付的。一款产品能不能如期做完,全是跟钱挂钩的,扛不过去,八个月的投入全打水漂了。
当时非常焦虑,整天心脏难受,确实是过劳导致。老婆说,如果你有什么三长两短,我还跟着你欠了960万的债务,你死了我还要还960万。当时听了不忍。有过非常艰难的时刻,还是扛过来了。
罗振宇:投资人给你的建议你会很认真听吗?
罗永浩:其实很多投资人都给了我一些建议,有些人投资人对这个产品和行业比较了解,剩下多数都是不太了解。对于第一种投资人,我会主动去请教。有一些人说我做企业刚愎自用,这可能跟我原来做的一些事情有一定正相关。
罗振宇:这一年花一半的时候挖人,你怎么判断这个人在行业里被高估还是低估?
罗永浩:没有很熟悉资深的,都是朋友的朋友。我有一个比较大的失职,在T1发布会上,很多公司都拿了我们的机子回去拆了研究。一个好朋友认识很多手机圈的老大,但我有社交恐惧,有很多交际该去的没去,所以这个挖人的工作耽误了大半年。
罗振宇:你遇到最困难的说服是谁?
罗永浩:最困难的说服应该就是现在的这个产品线负责人——我的合伙人吴德周。我们第一次谈了七个多月,第二次我去上海出差的时候才说动,这就跟谈恋爱一样,搞到最后就很头疼。
罗振宇:你最喜欢开的条件是什么,工资、情怀、期权?
罗永浩:情怀很少谈,做这些工程师、科学家,比较冷静。他们会更关注将来,而不是钱和期权股份,所以你要先说服他们去相信你做的东西将来有很大的希望。这个圈子牛人很多,不愁钱,不愁工作,你要让他相信这个事能成,期权和工资都要谈,工资多,期权股份就少一些。否则人家在大公司待得很舒服,不会到你的企业。
罗振宇:锤子公司高管离职,有一些是知名度的。
罗永浩:我认识很多大企业老板告诉我,我们过去常年维持在年流失率不到 7%、8%的水平,这是很不健康的。一个正常公司如果到了六七百人的规模,每年强制淘汰15% 都是正常的。我们的公司过于稳定,这样很业余。强制15%的末位淘汰听起来很残酷,但这样才能保持战斗力,要不然公司出现一大批人缘好,但是活不行,越走越没有战斗力,其实不是好事。
罗振宇:任何一个优秀群体笨蛋总是多数,你公司里笨蛋是多数吗?
罗永浩:任何群体都是20%的优秀的人,带动80%相对没那么优秀的人往前走。
罗振宇:有没有员工越级反映情况?
罗永浩:这个当然有,这个是我们公司的财富。在一个企业里,很多人分不清,正常反映问题和打小报告的区别。
我自己注意到,在中国,普遍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使觉得顶头上司有严重问题,也一直忍着不说,到了忍不了就辞职,辞职的时候未必都和人力或者高层反应情况,而是跟另外的同事说,最后才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去找他问,为什么当时他不反映,结果他认为反应就是打小报告,让我很挠头。
早期创业的元老级的同事,有很多没做主管的,仍然有非常强的主人翁精神,他们只要有看不惯的事情就会直接找我说,并且还是骂骂咧咧的说,这个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
罗振宇:一个人在职场什么最重要的?
罗永浩:肯定还是业务水平,如果业务水平一直很好,但发展不理想,可能就是企业有问题,如果触碰到这种问题就可以走。
罗振宇:创业几年,你自己身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罗永浩:我觉得我比以前看待问题宽松了很多。
我开始理解有一些企业的做法并不是邪恶和不道德的事情。我理想主义时期做客服希望满意度是百分之百,而不是95%、96%,你可以说是过于理想化,没有常识、见识。正常人群的正常分布,100个人总有2、3个是流氓,一个企业追求百分之百的客户满意度,意味着有一百个流氓敲诈你、讹你的时候,你会去做配合,这个必然带来更多类似的人群朝你这个品牌涌来,假以时日你很快就会扛不住。
如果我没做企业,没接触相关领域,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是想不到这些的。创业后,我见到了原来生活圈子见不到的人和生存处境,那些事情之后就有了一些宽容度上的变化,这是最大变化。
罗振宇:天生骄傲。你是更骄傲了还是一样骄傲?还是不如原来骄傲?
罗永浩:某些方面比原来更骄傲了。因为一些困难时刻激发了我的逆反心里,有一些该坚持的事情上比原来更强烈;第二种情况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做企业的同时,维持一个道德高尚件事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高尚洁癖这件事做不到。
我有朋友误会说,做企业是不是一定缺德才挣钱?我毫不犹豫地否认。如果你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一生维持道德洁癖,只要你生存能力不过于笨拙,一定没有问题。但是做企业基本做不到,在一个领域里只有做到垄断才能谈高尚。
罗振宇:学习上你有什么方法吗?
罗永浩:对我来讲还是读书。我之前有个很意思的发现,你知道火车站卖的书和机场卖的书是不一样的,是给两部分人看的,在机场书店里摆在起眼位置的书绝对极其靠谱,是好书。
我早期还有一个错,就是在看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智慧,但是自己实战的时候就想不起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把大家看的商业管理书籍中学到的东西都进行再一次整理,然后做PPT集体讨论,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类似问题就互相提醒,让这些知识成为脑子工具箱的一部分,反复复习和实战。
罗振宇: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为自己设计一个墓碑,你为自己设计一个背影,留给中国商业史的会是什么?
罗永浩:我以前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原来是想这样刻墓碑——他的一生,是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对其他行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一生。当然这是反过来的说法。
我小时候的偶像是盛田昭夫那样的巨头,一眨眼三十多岁,赶上这么一个创业的时代,实业创业也得以成为一个可能,这对我这样一个毫无背景和专业积累的人,是一生最大幸运。
所以朴素说应该更好。严肃考虑的话,大概是:在一个没有机会做实业的地区长大,小时候却有过很多这方面的梦想,最后终于因为个人的努力和时代的机遇,把这样一个事情做成。
我们去日本,就发现有创业精神的人都有点辛酸的事,这个国家过去几十年就没有产生过很大企业,日本早年很成功,但是后期,在成熟富裕发达、基本上大的格局国家里毫无机会,在中国70年代初出生赶上这么悲催的时代,这是一个强烈反差,把这些感受刻到墓碑上,对后面的人不知道是激励还是启发。
罗振宇:开场的时候说,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长的一次专访,今天的这样的采访可能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规律吗,但我觉得这个事好、这个事有价值,罗永浩的手机就那样做了,今天这样一个漫长的采访就这样做了,我们坚信它有价值,它向杆旗飘扬在这个时代。
这是一次长达近9小时的访谈,号称史上最长访谈节目。达到了这个时长,意味着很多问题会聊的很深入很具体,也就具有了参照价值和可操作性,所以我想看的是这个完完整整的9小时无删减的视频。等了十几天,也没找到9小时的视频版本,只好看了373分钟的视频版本。为什么非要看"9小时无删减"的?不是因为强迫症,而是对于罗永浩这么一个极具个性的企业家,我不想错过任何细节,以免造成误解。为什么非要看"视频",而不是听"音频"或读"文字"?理由同上,另再加一条:我相信人的眼睛是撒不了谎的。
言归正传,罗振宇都问了什么?罗永浩都是怎么回答的?这个难以一言以蔽之,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在这里我只说自己的观后感。
罗永浩把"创业"分为了三大板块,即"找人——找钱——定战略方向",这是一种"横向的划分",三者本质上都属于"战略"的范畴。而个人觉得在"战略"之上还有一个更高层次也更基础的东西,就是"价值观"。所以在这里对"创业"再做一个"纵向的划分",即:确立价值观——选行业——定战略——玩战术。在我看来,这个顺序是不能打乱的,必须层层推进,越往后变化性越强也越不重要,但"保密性"要越来越高。
一、先谈谈"价值观"。
以前对罗永浩不太了解,看到的负面信息居多,就以为他只是个"卖情怀的小丑"。现在看来,并不是。非常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表现出那么执着强硬而自信(自负)的态度,本质上是他的"价值观"在给他提供能量,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并且是"有前途"的,那动力是很充足的,几乎是开启了"无限能量模式"。"价值观"这种东西很难确立,因为从哲学上讲,它属于"三观的结晶",而"三观"的形成又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所以"价值观"一旦确立,也极难改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老罗甚至可以接受自己退休,都不会允许企业的价值观改变,因为"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的"立业之本"啊,当然也是一个人的"立人之本"。我相信以老罗这种好为人师,不断输出价值观的人,早就完成了这一步。至于他所谓的"改变世界"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实现自己"价值观"的过程。这么说来,创业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觉得一件事是对的,所以一定要做成它",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主义"。而如何做成它?这才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过程,这其中的快乐与痛苦,精彩与疲惫,收获与代价都是难以想象的。
二、确立了价值观,才能根据它来选择和排除行业(比如以我的的价值观就认为"房地产"这个行业的价值就很低,所以就不会加入)。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想做的"未必是"能做的",其实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如果一个人特别特别想做一件事,总有办法接近它的。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这件事又是"擅长"并且"喜欢"做的,那TA的推进效率是很可怕的,再加上价值观所提供的"无限能量",功成名就,势在必得。难怪连乔布斯都说"如果一个人在二十几岁就能找到他所热爱的事业,那么他是幸运的"。罗永浩能在四十岁的时候找到并从事这样的事业,也挺幸运了。
三、战略的话,也就是老罗所说,分为"找人(合伙人),找钱(投资),定战略方向"。
对于低成本创业的行业,最重要的应该是"找人",人够了,钱自然就够了。对于高成本创业的行业,最重要的应该是"找钱",钱够了,人自然就够了。"定战略方向",这其中包含三要素:"天时"(即创业的启动,扩张,转型的最佳时间点)、"地利"(即所选区域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这最好在"选行业"之后就同步确定下来)、"人和"(即所选区域的行业人才与人脉和客户规模),这些当然是要跟合伙人商量着来,群智群策要比独裁靠谱的多。但唯独"价值观"是没商量的,这个要事先就跟"拟定合伙人"谈清楚,最好是"相同",起码要"不冲突",否则免谈。因为"合伙制度"和"企业制度"将会是"价值观"的体现,这必须要达成统一。
四、为什么是"玩"战术?因为战术这东西本来就是用来玩的,花样越多,变化性越强越好。
就是要让对手和同行猜不到自己的行动,跟不上自己的节奏,所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战术"才是需要严格保密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罗永浩对"前三者"都能说,但绝不会透露新品发布会的具体时间,所要研发的"智能硬件"的品类等这些具体细节的原因。
当然除了这些,罗永浩还是一个很经典的"范例",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格有明显缺陷的人在目前的中国是怎么取得成功的(毕竟乔布斯离我们太远,国情又不同)而反之创业又对他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变,他展示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他确实可作为一杆鲜明的旗帜立于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我当然也希望他能成功,这不只是一种激励,而是我很认同他的价值观。不过要注意一点,他从事的是"科技行业",这跟"互联网行业"都属于新型产业,所受到的政治干扰较少。那么相对传统的那些行业,能否也实现这种价值观呢?请拭目以待。
❺ 跪求一篇让子弹飞观后感,1500字左右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请参考
满意请采纳
O(∩_∩)O~
❻ 求一篇 罗永浩 我的奋斗 的观后感 1500字 明天急用
老罗---罗永浩(牛博网创始人、老罗英语培训)是个成功的人,用他的话来说,成功并非仅看是否大富大贵!而在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做成了自己想干的事情。
人生下来注定会改变世界,无论大小,但你的存在、你的所做所为肯定会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有1000个人不排队,你排队,你就提升了排队的人的比例一点点。别看这一点点,你改变了世界!我们不可能都像拿破仑、毛泽东、乔布斯这类伟人、牛人去改变世界,但不要因此否定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做好人、走正道,给世界带来哪怕是亿分之一的好的改变。我们需要诚实、真诚,我们需要勇敢一点点,坚持自己的道路,不轻易的随波逐流。老罗用他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诚实也可以成功!不炒作也能办成网站!不放黄色图片也能提升流量!诚信和人品可以吸引来投资!没有秘笈也能办成英语培训机构!
当代中国有太多的虚假,用老罗的话说“诚实在中国是一种奢侈的品质!”希望更多的人诚实一点点、更多的企业诚实一点点、希望更多的政府机构诚实一点点,我们的要求实际上很低。我们希望能喝到放心的牛奶、吃到放心的大米和蔬菜、买到能够50年不倒的房子(我甚至都不要求70年)。
我们注定会改变世界,我要把世界变得好一点点!
❼ 见字如面第一季观后感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无疑是带着些冒险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节目中以拆信为表、窥探家庭丑闻为实的做法,《见字》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读信人不仅有时下热俏的鲜肉林更新,也有演艺界的泰山北斗张国立、归亚蕾老师等。
根据撰信者真实身份的不同,读信人的选择也兼顾了性格、年龄等考量。另一边,因着信件年代久远,节目组还将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准确又保留意蕴的白话翻译,观众理解方便,也更易将思绪沉浸在信件诠释的过程中。而在第二现场,还有主持人翟毓红与杨雨、许子东两位文化嘉宾进行对谈,分享信件由来或解读深层涵义。这么看,倒有些《锵锵三人行》的意思。
说起《锵锵》,儿时最爱看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三大才子指天说地、谈笑风生,而今再见许老,脾气稍敛,但论事更为透彻直接。许是担心审核问题,主持人小翟与杨雨总是强加打断,观众与许老皆未能尽兴,十分可惜。另一位嘉宾杨雨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对纳兰容若偏爱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学者,解读时除偶尔掉书袋外,总不免将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于此,有观众戏称道:“杨雨读了很多书,而许子东读明白了很多书。”也是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静深沉的第一读信讲台,混搭着嘈杂急切的第二抒发现场,总归显得突兀。毕竟节目初衷,不过也是为了交待一句:我们总说得太多,却察觉不到想得太少。
尽管第二现场略有缺憾,但读信现场却是诚意满满。三期里,个人最喜欢何冰和归亚蕾老师的演绎。何冰其人,二度摘得中国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表演功底自然不容多说,但令我讶异的是,他打动我的并非慷慨激昂的情绪张力,而是在诠释一封由普通父亲撰写、以表达为子前途担忧的'家书时,那份面对孩子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真切。那封信的名字叫《其实爸妈也是装的》,拿捏“装”,多一分则油滑,少一分便拘束,幸而是何冰,让“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显得并不那么生硬、悲戚。
三期节目里,我曾为两封信落过泪,一封是萧红在临终前写给弟弟的《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另一封是张晓风作为母亲写给全社会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而两封信的演绎者,都是归亚蕾老师。此处,原谅我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她声音的力量,只得截取她读张晓风的片段,让大家聊以感受。
如今,《见字如面》在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3了,但我深知,与其他消费着颜值、笑料、绯闻的节目相比,《见字》注定只能是小众的狂欢。可我却期望它能撑得久一点,有第二季、第三季,有更多的人知道它,愿意停下小驻,并被它打动。笺短情长,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我上一次写长信大约是在高三的时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时候被限制用手机,书信里还保留着最后的情感记忆。情动的,茫然的,争执的,琐碎的,每每翻起,见字如晤。而现在,我们都退化到不费心思的只发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挚情感的表达方式仿佛在文化中断层了。接着我们会发现不知如何写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让人变得迟钝。
白岩松说,你有多久没谈心了?现代网络中,各种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却找不到人谈心。其实是一样的,谈心就像写信,只是不同时代为了真挚的交流采取的不同方式罢了。
但我们逐渐摒弃了这些。因为我们节奏快,因为我们不愿等待。
那样太可怕了。
我记得看《最好的时光》时候,最打动我的不是张震跑了好多个地方去找舒淇,而是最初他要去当兵前,到舒淇打工的台球室,对她欲言又止,直到店打烊他走了,不出一会又回来敲门板,对她说“我写信给你”。那种辗转,犹豫,情动的一刻,就是最好的时光。虽然放在今天用微信表白心动依然是会存在,但今天可能拒绝更快,因为缺乏等待。
当然也不仅限于情信,只做一比方,我们需要反思。
今天看了第一期《见字如面》,节目想法很好,请来几个名家念信,信念出来是对的,有的信婉转隽秀,有的信铿锵有力,有的信诙谐风趣,也有的信饱含深情。
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文采斐然,良工不示人以朴,王耀庆演绎也堪称本期最佳。
就情感而言,更触动于萧红的信,如果能让汤唯来读或许更好(她演的《黄金时代》让我觉得萧红就是她那个样子那个气质的),萧红写这封信时的年龄也都是与汤唯现在相仿的。感念于那句“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还有那句“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萧红的一生很短暂,充满了寒冷、苦闷与饥饿,但她的文字总是柔和、坚定也饱含希望,是她的伟大之处。
节目缺点是对信的解读太浮于表面,首先女主持人的功力不行,功课也没做足,其次女教授虽然学富五车,但俨然疏于揣测作者内心用意,解读略有偏颇。
1950年,黄永玉和曹禺第一次见面是因为萧乾。当时,黄永玉从香港来到北京探望沈从文,正逢巴金到北京开会,萧乾就约着巴金、曹禺、沈从文等一行人到北海喝茶,黄永玉一同参加。
1987年,张国立因主演话剧《朱莉小姐》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当时给他颁奖的就是曹禺曹公。对于这台剧目,曹公非常喜欢,之后还特意邀请张国立到他的家里畅叙戏剧艺术表演。那次,曹禺为张国立题写一幅条幅:“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2016年,张国立得以在《见字如面》的舞台上再续与曹公的前缘,朗读他回黄永玉的信。因为他的精彩演绎,又得以被邀请到黄永玉家中做客,并又被大师赠与画作。一见到张国立,黄老就一迭声地说:“你特别像萧乾,无论是动作、神态、声音都特别像。”他还嘱咐张国立,不要浪费这先天条件,有机会一定要演下萧乾。
在黄老脱口而出“你特别像萧乾”时,冥冥中一个甲子的缘分闭合成了一个圆。这是这个节目无意中促成的特别美好的机缘,毫不刻意,又神来之笔水到渠成。导演和表演嘉宾都是娱乐市场大潮中善于停下来思考的人,谢谢他们,如此纯粹地诠释人们心中对人文关怀的日常需求,不鼓吹小众,不营销卖惨。是呀,在或远或近的时空中,寻找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本来就是人们应有的主流需求。市场不光要有尽兴的娱乐,也可以有温柔细语的感怀、有对文化本身的沉静思索。
喜欢这个岁末年初的美好相遇,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❽ 《飞驰人生》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飞驰人生》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完之后,第一时间的感觉是:韩寒还是那个韩寒,但已经不是那个韩寒。
对比起《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韩寒实现了从核心粉丝片向小众文艺片再向大众喜剧片的转换,一片比一片好。
曾经的韩寒是叛逆的代名词,怼天怼地怼空气,批判体制批判教育批判社会,和大众格格不入。我们都曾以为,这个早早过于看透社会的年轻人,终究难以被社会接纳。
36岁的韩寒,已经收起了锋芒,收起了锐剑,不再针砭时弊,不再发表争议言论,但却没有被社会同化,没有变得世故,依然有趣,依然热爱这个世界。
理想主义者韩寒是幸运的,成为作家,成为赛车手,成为导演,一路伴随改变和付出,每一样都得到收获。和他一样是理想主义者的罗永浩,每一个理想在实践过程中都扑了街;和他一样是理想主义者的咪蒙,被现实冲到了世故的顶端,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当年韩寒被质疑代笔,于是晒出手稿,然后被质疑抄稿,于是就干脆去拍电影了。做导演总不会被质疑代导了吧。相对的,同期被实锤作品抄袭的郭敬明也做了导演,但作品扑街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和时间是会说话的。
《飞驰人生》是拍给我们这些不再年轻,但心里始终有团火的人看的。我们都有所热爱,有所追求,但在日复一日的现实里变得无法继续热爱。
韩寒对赛车的热爱渗透在电影的每一个情节里,不再是当年那个韩寒的韩寒,用电影来告诉我们,无论岁月几何,每一份热爱都值得坚持,那个36岁的韩寒,依旧还是当年热爱赛车、热爱世界的韩寒。
并且,和世界取得了和解。
愿每个人都能保留心中的热爱。如果你也曾热爱过些什么,不妨也去看看《飞驰人生》。
寒假的时候听爸妈说有一部电影叫《飞驰人生》,觉得这部电影一定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元旦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电影。
《飞驰人生》讲述了一个赛车手的故事。张驰,曾经五次获得赛车冠军,就像一个车神一样存在。那一年,为了给领养的孩子登记,我别无选择,只能参加非法赛车,被赛车协会禁赛五年。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甚至在生活中拿着脸盆当方向盘模拟练习赛车的驾驶。在父亲的影响下,张驰的儿子张飞从小就懂得了永不言弃的道理。
五年后,为了让养子张飞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张驰投身于游戏中。为了提高比赛成本,厚着脸皮向朋友借钱,甚至放弃尊严向富人下跪。
一直以来,张驰都没有失去信心。有人告诉他,他的赛车技术已经过时了,但张驰说: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那就真的过时了。这句话是他心中永恒的坚持和信念。最后,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张驰来到了最高级别的比赛场地巴音布鲁克的赛道上,把赛车开到终点线,开到距离,开到梦想,他成功了。
面对困难和困难,我们该怎么办?《飞驰人生》告诉我们答案:你可以难过,可以哭,但是不能回去,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让我们加大马力前进吧!
在电影《飞驰人生》中,张弛是一代车神,可是说是开车开得最好的人。
结果,为了解决儿子的户口问题,答应别人去比赛,然后就被抓了。
被吊销了驾照、赛照,五年内都不允许比赛。
人在落魄的时候,总会看到很多东西的,看到很多冷眼。当你好的时候,全世界都对你和颜悦色;当你掉入谷底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的人却没有几个。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也十分正常。
张弛去考科目二,结果第一次太猖狂,想在教练面前开下快车,结果车炸了,科目二都没过。
他没有车没有钱,为了能有钱买车组装车,去找那些他认为关系还好的老板借钱,可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他。
他就是想重返赛场啊,他就是热爱赛车啊,这就是他的梦想啊,怎么就这么难呢!!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从借钱开始的。
钱是万恶之源,但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梦想可以有,但你也要不能不在乎钱。
爱财又怎么可能是势力呢,只是不想日子过得不舒服罢了。
为了钱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张弛可以去卖炒饭,放下尊严去找朋友借钱,厚着脸皮去上节目拉赞助,不得不给赞助他一百万的大哥表演歌舞……他这些年,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能开车,就在脑海里练车,在家里拿生活用品当方向盘、拉杆等练车,儿子也配合他当领航员。
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那一刻,他才是真的过时了。
张弛从来都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他从来都没有过时,所以他赢了。
二零一九年寒假,在春节档期上映了不少质量很高的国产电影。这对于我们国内电影的市场有了很大推动。
这部由沈腾、黄景瑜领衔主演的喜剧片《飞驰人生》于二月五日在国内正式上映。该片主要讲诉了一个曾今叱咤赛场的赛车选手张弛,因为一场意外,被禁赛了五年,五年内他成了一个炒饭摊的老板,一个人带着领养的儿子。但是张弛梦想一直没有泯没,五年后,他重新复出,踏上了圆梦之旅,最终成就了“英雄不朽”。
这部影片,以黑色幽默作为电影的主要旋律,笑着笑着,泪水就不觉得地从眼角渗出。速度与梦想的碰撞,以赛车表达的人生,而究竟如何走,就要看怎样去控制手中的方向盘了。
影片中,一个镜头使我记忆尤深:张弛和叶经理站在楼道上唱歌,背后的夕阳西下。呈现出来的画面固然幽默好笑,但是当他们相视一笑的时候,滑稽只是掩盖了他们内心苦楚的面具而已。一个是为了梦想不惜颜面,另一个是为了帮他完成梦想(送他曾经的战车破壳)而失业。当叶经理对张弛说:“好好加油!”兄弟两人轻身作别,留下两个凄凉的背影面对着晚霞。远方终归未知,殊不知与君一别,今生难再见……
赛场上,在张弛冲向终点,冲向梦想的时候,最后一个危险的'弯道,意外还是发生了。张弛的赛车冲出了悬崖,穿过了沟谷,一直往太阳的方向飞驰而去……影片用了开放式的结尾,这样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和想象。而导演韩寒也是给了那成就的四个字给张弛“英雄不朽!”
是啊,肉眼与感知,理智与感性并不是最准确的判断,人生往往将一场悲剧看成了一场供人嬉笑的闹剧。
整个春节档期的影片看下来,《飞驰人生》的电影综合评分并不是最高,但其中的诸多细节依然耐人寻味,值得一品!
"爷爷希望爸爸的人生能够张驰有度,而爸爸希望你的人生能够飞驰下去。"
电影由一对父子的对话开始,男主张驰禁赛5年,身败名裂,如今法庭重审,大家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男二林臻东愿意帮助他,但他好面子,不肯接受。因为钱的问题,张驰拜访之前的好友,却发现人在顺境中的友谊是虚假的。与昔日的领航员找到了大哥,大哥愿意赞助100万但要求在队服上缝上女朋友的名:,以及要求他们唱歌跳舞。
堂堂五尺男儿,为了自己的梦想,委屈求全。本该一切顺利,却又在比赛前夕出了事。运载赛车的货车翻了,面对这样的并逆境,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就在这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林臻东伸出了援手。因为领航员的受伤,张驰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独自上场面对这个熟悉的地方,这个自己曾经5年夺冠的地方,这个自己已魂牵梦萦,每日在脑海中操练20遍的地方。
差距越来越小,却停不住了,夕阳落下了映得整个天空都是暖色的荣誉,汽车在空中停留,这,才是飞驰人生!
主人公张驰在18岁时看了人生中第一场赛车比赛,激发自己赛车的强烈热爱,几年后,他成为一名赛车手,在赛场中飞驰他的一生热爱,但因为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孩子,他接受了一个邀请,印因此身败名裂,往日辉哥不再,但他却没有任何怨:,可能仅仅是因为那一刻所激发出来的"父爱"。
梦想,还是要去追求的。守候了5年,为的就是此刻的飞驰。也许,不为荣誉,不为鲜花,为的就是在赛场中释放自己的热爱。不为名利,不为辉煌,何以让一个堂堂男儿委屈求全,是梦想,是热爱,是心中的一份执念。
怀蹿一份希望,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赛场上飞驰下去,去领略人生赛场上的极限|风光!
“你过的每一道弯都不可能再来一次,你犯的每一个错都可能断送你的职业生涯。”这是由韩寒导演、沈腾主演的《飞驰人生》中的经典台词。
片中的主角张驰是一个赛车选手,他曾经连续五年赢得赛车冠军,却为了给儿子赢得户口争取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而违规参加赛车竞赛,因此被吊销驾照和赛照,并被勒令五年之内不能碰车。
五年之后,张驰重回赛道。禁赛五年之后,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行了,他无法租借到赛车,想拉赞助攒一辆车也屡屡碰壁,尝尽了人间冷暖。当他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准备好了赛车,开赛之前他的领航员却出了事故无法上场,于是他选择背水一战,不要领航员,自己一个人上路。
对别人来说,只看得到他五年没开车,而波音布鲁克赛道路况特别复杂,弯道多得难以置信,没有领航员的帮助要一个人顺利开完全程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张驰自己却很清楚,这五年来,他练得比谁都勤奋,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大脑里在这条赛道上开上二十遍,这条赛道上的每一个弯道都清清楚楚地印在他脑海里了。
张弛说:“我知道这将是我的一生热爱,我将为此一直奋斗。”他奋斗了,也胜利了。但是,他为了胜利献上了自己的生命,却让我觉得无比遗憾。毕竟,禁赛五年,时间再挽不回来了,比赛机会却还可以再有。当年,他为了儿子的教育机会断送了赛车生涯;如今,他为了一次胜利放弃自己的生命,对儿子的爱又被他放在了什么。
我在今年寒假时,看了一部电影:《飞驰人生》。讲的是一个被禁赛五年的车手张驰,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回到赛场,并获得胜利的故事。
张驰参加了违法比赛,被禁赛五年。如果张驰想回到赛场,需要四个条件。分别是:一辆车,一名领航员,一名技师,还要考驾照。张驰和他的领航员相遇后,又找到他之前的车架子,就在之前展示他赛车的地方的仓库里。虽然偷车不顺利,但是意外有了技师。领航员有个朋友,他很有钱。张驰他们就去求他。他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把他的女朋友的名字绣在张驰的车服上,另一个是唱歌给他听。张驰他们答应了,因为他们热爱赛车,愿意为赛车努力。
张驰他们终于有了车。但是,领所以航员在运车时,大卡车翻了,领航员受伤,赛车被毁。张驰知道车修不好了,准备退赛。但张驰有个对手,是张驰禁赛五年,获得五连冠的人。他问张驰:“你知道你被禁赛五年,发生了什么吗?”张驰说:“可能,属于我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对手说:“不,这五年科技进步了,以前做不到的事,现在可以了。”他就把张驰的车修好了。因领航员受伤,所以不让参加比赛。赛道是天然的,有上千个弯道,没人能记住,而且没有安全措施,虽然有六架直升机和六十辆救护车,但是,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安全。所以,对张驰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张驰还是赢了。那是因为:张驰他以前每天在家模拟练习这个赛道二十多次,如果没有这些努力,张驰是不会赢的。
张驰他热爱赛车,愿意为它而努力。他每天在家练习比赛的赛道,硬是把上千个弯道记在了脑子里。他拿到赛车的过程很辛苦,不管是车架还是那些零件,但是他还是去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奋斗。
不久前,我妈妈带我去看电影《飞驰人生》,是关于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
这部电影主要是关于张驰,他在那一年“击败了世界上最好的赛车”,他的驾照因为违法被吊销,不得不靠卖炒饭为生。然而,他不愿拒绝。为了他的梦想,他不断地练习,只是为了打败目前的“车王”林振东,重获他的威望。然而,现实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就在比赛前,张驰的导航员受伤,无法比赛,汽车也不见了。幸好林振东伸出了援助之手,又让张驰上场了。在电影的结尾,虽然张驰超过了林振东,但由于刹车失灵,他还是冲出了围栏。
看完电影后,我对张驰的话印象最深:“我不是真的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我被张驰对梦想的坚持和坚持深深震惊了。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一直在不断地练习,不断地练习,如此熟练,以至于即使没有领航员,他也能穿越世界上最危险、最陡峭的跑道。这是什么样的毅力?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坚持不懈地追求你的梦想吗?还是放弃?如果是我,我会像张驰一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和奋斗吗?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吗?从前,有一个盲人,因为天堂的不公平而不为自己感到难过。他相信他和其他人一样,能做别人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到。因此,带着他的梦想,他坚持不用拐杖开始登山之路。最后,凭借他的毅力,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成功?这是一场梦!他们坚持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场梦!是什么让他们竭尽全力战斗?这是一场梦!我们需要成为有梦想和目标的人,并以实际行动作为证明。我很特别。别人能做什么,我都能做!
寒假我看了一部名叫《飞驰人生》的电影,它给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传递了一份永不凋零的力量。
这是沈腾主演的一部电影,在这里他是一位过气的赛车手,名叫张弛。因5年前私自参赛而被没收了驾照,这5年中再无参赛。他考回驾照后,与一直夺冠的林臻东对决。在比赛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领航员意外受伤,他选择独自驾驶,凭借高超的技术一路风驰电掣,最后关头加速马力,险夺第一。却因机器失灵飞出了悬崖……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一句字幕缓缓升起: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弛,喜欢他坚持不懈的意志:即使在禁赛的五年中,他也没有忘掉自己能梦想,利用生活中任何场景去练习赛车。100多公里的赛道,1000多个弯道,每天在脑海中演示着。我还收获了友谊的重要性:当张驰决定重返赛道时,所有的赛友都毅然辞去工作,重返队伍,即使遭遇一次次挫折,依然全力向前,重考驾照,重装赛车,一关接一关,尽管狼狈不堪几乎绝望,最终他还是拼尽全力站上了拉力赛车的世界最难赛道:巴音布鲁克。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驰飞出去的那一刻,在那一刻,张弛飞向太阳,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但是“英雄不会死”张弛完成了他的赛车梦。
我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所有有梦想的人,让所有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坚持。
人生,总会有坎坷;生活,总会有低谷;事业,总会有竞争。只有坚持着梦想,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努力拼搏,才会成功。
张驰的那段话我记得很清楚:有克敌致胜的绝招,就你能练,别人就不能练了?耍小聪明,赢得了一百米,赢不了一百公里,你问我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正如影片片尾字幕所说:献给所热爱的一切,比起咸鱼翻身更难能可贵的,是梦想不灭。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些人加班到深夜发朋友圈,有些人生个病也发个朋友圈,跑一次步发个朋友圈,励志的、伤感的、鸡汤的……,其实有多少个能像这种,为了梦想,为了实现一件事情,一直坚持不懈的热爱做一件事情呢?我不羡慕那些一次二次的做某一件事,但我敬佩那些为了做好一份工作,一件事情,坚持一天、三周,五年,十年的做这件事的人。
事无大小,只有坚持才是难能可贵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提起梦想,觉得说那个太矫情,也很幼稚,不切实际,靠梦想吃饭就得饿死。可是我认为,梦想对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一种信仰,更应该是引导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每个人的梦想不一定都能实现,但每个人的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只要你努力了,成功,也就离得不远了。
我的一腔孤勇,都用来冲向尽头。
这是一部大年上映的喜剧,我觉得这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都抱着看喜剧的心态去看,却都在最后一刻被悲剧色彩击中了。也许作为喜剧,《飞驰人生》算不上成功。但在一个心怀理想的人的眼里,它就像是一个同伴,陪着自己奋不顾身的冲下去。
故事发生在一个落魄赛车手张弛身上,他在低谷时过着看似辛苦其实是许多人都在经历的日子。如果他就这么过下去,生活也不算太糟糕。可就因为他憋着一股劲儿想重返自己热爱的赛场,想重拾自己的辉煌,才有了这荒诞又心酸的遭遇。
中年人的崩溃,就是从借钱开始的。那么张弛就是那个在崩溃中也能为了心中燃烧的热爱重新站起来,重新冲向梦想之路的中年人。在筹钱重装赛车的过程中,他忍受着冷眼,嘲笑,妥协甚至是屈辱,不动声色的为了热爱的赛车事业继续昂着头生活。不管情况变得多糟糕都要拼尽全力去补救,拼了命也要上赛场。竞争对手问他难道就那么想赢吗,他说“我不是非要赢,我只是不想输”。
现实的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当你灰心丧气累到崩溃的时候,给你动力的往往不是虚无缥缈的因素,而是那个让你永远不想认输的对手。因为不想输,所以必须拼尽全力。因为不想输,所以必须要赢。赢过对手,才能给自己热爱的东西一个像样的交代。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奋不顾身的飞驰。哪怕太拼命最后只能冲向悬崖万丈,但只要昂起头,就是朝着太阳在飞驰。
前不久,我妈带我去看了电影《飞驰人生》,是一部关于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电影。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当年在赛车界打无敌的张驰,因违法被吊销驾照,只能靠卖炒饭为生。但是,他不愿意陷入这种境地。为了梦想,他不断修炼,只为了打败现在的车王林震东,重振声威。但现实总是不尽人意。就在比赛前,张驰的领航员受伤了,无法比赛,赛车也不见了。幸运的是,林震东伸出了援助之手,又让张驰上场了。影片最后,张驰虽然超越了林震东,但却因为刹车失灵跑出了围栏。
看完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驰说的话:我不是很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我被张驰在梦里的毅力和毅力深深震撼了。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一直在练习,不断地练习,这样他就可以在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通过世界上最危险的赛道和最陡的赛道。这是怎样的毅力?试想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吗?还是直接放弃?如果是我,我会像张驰一样努力去梦想和奋斗吗?我陷入了沉思。
还记得吗?曾经,有一个盲人,因为上天的不公,而不觉得对不起自己。他相信他和其他人一样,他能做别人能做的事。于是,他带着梦想,坚持不用任何拐杖,开始了攀登之路。最后,凭着他的毅力,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成功?是梦!他们坚持不懈的原因是什么?是梦!是什么让他们拼尽全力?是梦!我们应该是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不平凡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前不久,妈妈带着我观看了电影《飞驰人生》,这是一部关于青年人追逐梦想的电影。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当年在赛车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张驰因违法被吊销驾照,只能靠卖炒饭维持生活。但他不甘没落于此,为了梦想,他不停在练习,只为打败现在的“车王”林臻东,重振威风。可现实总不如意,就在即将比赛之际,张驰的领航员受了伤,不能上场,赛车也没了。幸好林臻东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张驰重新上场。影片最后,张驰虽超越了林臻东,却因刹车失灵,冲出围栏。
看完影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驰的一句话“我没有很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我被张驰的毅力和对梦想的坚持不懈深深地震撼了。五年来,他一直不停的练习,不停地练习,熟练到就算不需要领航员也能通过那世上最危险、最陡峭地赛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吗?还是就此放弃?如果是我,我会不会像张驰一样,用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地去圆梦、去奋斗?我陷入了沉思。
还记得吗?曾经,有一个盲人,他同样没有因为上天的不公而自怨自艾,他相信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于是,他带着自己的梦想,坚持不用任何保护具拐杖,开始了登山之路,终于,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的成就?是梦想!是什么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理由?是梦想!是什么,让他们用尽全力拼搏?是梦想!我们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有目标的人,以实际行动为证明,我不平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刚看完片名,以为一定是励志片,看完觉得一般。主要是理想化成分太高。
这部电影的主角张驰是一个车神,连续五年赢得顶级汽车拉力赛冠军。他因场外非法赛车被禁赛五年。经过五年的自卑,他终于有了复赛的机会。在重重困难中,他得到了赞助,拥有了一辆战车,但在比赛前的一场车祸中差点报废。在关键时刻,他的竞争对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修理赛车。更不可思议的是,职业赛车手都有一个领航员,负责观察路况,指挥路线。他的领航员在一次车祸中受伤,没能通过体检。他独自完成了比赛,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剧情绝对符合小人物变明星的套路,但不是真的。张驰已经五年没碰过赛车了。虽然他在停赛期间每天都在脑海里排练很多遍比赛的场景,并以所有的圆形物体作为方向盘进行练习,但赛车技巧真的是这样培养的吗?
其次,电影想表达的奉献主题,有点太直白了。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张驰是一个追梦人。五年来,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在卖炒饭。为了重返赛场,他公开露面诉苦,在电视节目中要求赞助,在KTV里为别人唱歌,在自己的赛车服上绣别人女朋友的名字。他为他的梦想做了很多。国外很多大片的寓意都是润物细无声,观众看电影也能看懂。但是在影片中,需要放松心情,给学生讲课,讲一讲赛车比赛获胜的秘诀,就引出了“奉献”二字,结尾那句献给你爱的人就更恶心了。这是不是担心观众看不懂自己电影的节奏?只能说韩国导演还是缺乏自信。
电影《飞驰人生》讲述了一个关于热爱和执着的故事。
主人公张弛是一个赛车手,曾连续五年荣获巴音布鲁克汽车拉力赛冠军,因违规飙车被禁赛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卖蛋炒饭为生,虽然这样,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赛车事业,每天执着的在脑海中回忆巴音布鲁克的一千九百个弯道,执着的练习驾驶技术。五年一过,他准备重返赛场。但是他没有钱,只得四处求赞助。因为赞助的原因,张弛还要在队服上绣赞助商女友的名字。克服了种种困难,张弛最终在比赛中大显身手赢回了尊严。
正因为张弛热爱赛车并愿意执着的探索这种精神,在他人生的低谷时支撑他渡过难关。当张弛临近比赛却没钱买车、想有赞助商但没人赞助时就是这种精神帮助了他,最终取得胜利。
张弛能为自己的职业而付出一切,作为学生的我是不是应该学习张弛对赛车那种热爱与为工作的那份执着呢?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写作文、阅读理解等。在这些困难面前,我有时想要放弃。可对比一下电影里的主人公张弛,他是那么热爱他的工作。正因为这种爱,张弛多了一份信心,一份勇气。如果我能像张弛多那样多一份对学习的热爱,那么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除了热爱,张弛还有最宝贵的一点:执着。因为执着让他将自己的车技精益求精,找到更好的驾驶方法。而我学习时有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不扎实。有时候还会浮躁,需要反复修改,缺乏耐心。如果我能像张弛那样多一份执着,就能在平日中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飞驰人生》这部电影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事物的热爱、工作时的执着等等在激励我,让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短板变成长处,长处继续加强做一个好少年!
❾ 罗永浩再被强制执行,你怎么看
还在努力赚钱还钱的罗永浩,又被强制执行了。
罗永浩再被强制执行
执行标的超千万元
罗永浩又被强制执行了。天眼查显示,罗永浩于4月12日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案号为(2021)京01执495号,执行标的为1016万元。
交个朋友回应:罗老师正在努力挣钱
大家放心
该消息一出,交个朋友直播间迅速回应,称罗老师正在努力挣钱,大家放心。
具体而言,这是经营手机业务时的公司债务,还有很多处理中的案子陆续进行中。我们会按照法律程序妥善处理。同时,罗永浩老师正在努力挣钱,正在陆续和积极地替公司偿还相关债务,请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