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生只为一事来》支月英老师事迹改编电影观后感悟【五篇】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以投资软件园需要拆除一所爱国华侨捐建的陈旧小学为故事脉络,讲述了八十年代初以来,几个农村孩子坎坷不幸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来诠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为大山里三代孩子们带来的重大命运变革的故事。关于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以及影评,我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观后感【1】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正式定档9月9日,这部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主演的电影,作为一部庆祝“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的献礼影片,根据“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来,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本片是支月英老师的事迹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其中由演员穆婷婷饰演支月英老师,谭凯饰演成功企业家、支月英老师的学生董大山,而广为观众熟知的巩汉林在片中饰演了一位率真、善良的村支书。
“感动中国”真实事迹改编 支月英一生只为一事来
《一生只为一事来》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刚满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刚到此地,支月英就被大山深处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深深震撼,但是一腔热血怀揣支教理想的支月英并没有退缩,她时刻记着“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这句话,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环境,帮助每一个孩子。
38年来她用教育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深山,实现自己的价值,时至今日,支月英还在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着初心与大山的希望……
一件事做的久了就成了专家,支月英在乡村支教的岗位上坚持了38年,真正的诠释了“一生只为一事来”,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2017年2月8日,支月英老师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一生只为一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来,相信这个真实的故事一定能感动每一位观众。
催泪电影定档9月9日献礼“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
作为一部横跨30多年、展现乡村教育变革的教育题材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怎样把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村教育情况,以及怎样把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支月英老师进行影视化呈现,导演和演员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穆婷婷饰演了19岁到50多岁的支月英老师,跨年龄的表演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和支老师的接触,以及在泥洋小学的体验生活,穆婷婷早已找到饰演角色的窍门,从青年到老年的角色刻画与反差既形象又具体,穆婷婷的表演让人信服。
此外演员谭凯饰演了支老师的学生董大山,据演员透露,董大山的角色在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从目前曝光的物料来看,谭凯饰演的董大山更像是一个“霸道总裁”式的角色,具体人物的故事,片方没有过多透露,谭凯“特殊身份”的谜底还留待后续解开。巩汉林在片中饰演了一位朴实、善良的村支书,根据剧照可以看出,巩汉林的装扮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时代,一位接地气的老支书形象跃然纸上。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观后感【2】
只要心中藏着一条下山的道,就谁都挡不住他。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他会深入人心来回飘荡。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朴实而平淡的场景,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我找到了他们的影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一直觉得,老师应该是个有情怀的职业,他离不开道义也离不开爱的传递。从小到大都知道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莫大的作用。看完这部电影后,支月英老师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脑海中散去。她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默默地教书,一代接一代,也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为此奉献一生到底。她真的是《一生只为一事来》。她在一个看不到光明到处都是问题学生的乡村小学支教,从一开始的她就选择用真心真诚面对孩子,对待他们的错误,她选择感化,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无疑,孩子们是幸运的,碰到这样慈母般的老师。
巩汉林老师演的董支书为人朴实、善良、乐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由于深山的条件实在太差、太苦,苦于现状却无力改变是他的真实写照,但是支月英老师的出现带给了他希望,他成为支月英老师教学理念的坚定支持者。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一个老套的问题,关于奉献于收获。有的人总是奉献多,不在乎个人收获。我们爸妈那辈人就是这样。即使他们没有高楼,没有豪华的珠宝,但他们却过得很满足。有的人在追求收获,现在的很多人都这样。这也许是一种进步吧?不好说。
电影情节感人至深,回首我们当年上学那些快乐的时光,也许我们是问题小孩,也许我们并不完美,也许我们成绩很烂,功课差劲,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坚持热爱,一直等待,就会有希望出现。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枕,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平凡的一生,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在如今喧嚣繁华、纸醉金迷的环境里,让我们更加懂得去珍惜。在我们还年轻的时间里,学会爱,爱生活,爱身边的人,不要在生活的最后一个画面里留下一片空白。
我选择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因为今天是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你们辛苦了!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观后感【3】
这是一部以支教为题材的乡村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电影拍的非常淳朴,自然,人物刻画鲜明。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并没有太多煽情的地方。
女主角我只能说演的还可以,她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论是年轻还是老了,都是一个表情。对于岁月所赋予她的那种沧桑感,表达的浅了。 帅哥谭凯出演成年的董大山,不得不说他老了很多,虽然气质还在,帅气依旧。 老演员王姬和巩汉林也奉献了不俗的表演。虽然说戏份很少,但是很动人。
这部戏有一个演员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扮演少年董大山的那位小演员。他明显的长了一副城市少年的面孔,但却要扮演一个乡村少年。刚开始看,感觉很不自然。随着电影的不断深入,慢慢的感觉他演的越来越好。实际上,会演电影的男孩子,是非常少的,演得好的就更少了。不可否认这位小演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用一张城市少年的面孔,把一个乡村少年演的活灵活现。一双大眼睛,很会说话,能够用丰富多变的表情来勾勒人物特点,感情真挚自然,相当动人。只是可惜,童星演的再好,也是要长大的,很多童星长大之后就失去了灵气。希望他成年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种感觉。
就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上来说,还不是很震撼人心,没有把那种平凡而伟大的感觉充分表现出来。在教师题材的电影中,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是一座遥不可及的高山,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演技。女主角更是在几乎没有化妆的情况下,将人物从十几岁演到了60多岁,相当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当年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国内放映之后,无数的女孩子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老师。
另外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巩汉林扮演的角色,王姬扮演的母亲还有很多人物,后面没有交代得很清楚,前后的关联不是那么强。从结构上来说,枝桠稍微多了一点,需要精简,需要前后呼应做得更好一点。
同时对于女主角的心路历程刻画得简单,如果能深刻一点就更好了。 说来我也是一名业余的老师,从2012年到现在,我也教了不少的学生,给同学们上话剧表演课。有大学生,也有初中生。以前学生叫我老师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诚惶诚恐,努力的去跟他们解释说我不是正牌的老师,但是到了今天当同学们再一次叫我老师的时候,我已经比较习惯了,因为我教过的学生也不少了。
对于教育,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不要问太多的得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不是因为对方钱给的多,你就去努力教学,而是因为你教学的质量高,排演出来的节目好,教学认真负责,人家才愿意给你更多的钱,更多的投入,更好的条件。
每次下课我都会问同学们一句话,今天你有没有收获?我不大喜欢敷衍自己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够从我教学的话剧表演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对于电影中很多感人的情节,我虽然很感动,但和我做老师的感觉是不同的,因为我基本上和同学之间是没有课后来往的,我不大主张发展私人关系,那样会把教学变得很不纯粹,而且我本身也不完美,不是每个同学都喜欢。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当然也有几位同学和我保持了很长的联系,2016年我还出席了一位同学的婚礼。
老师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会令同学终生难忘,为人师表,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在这里,我也向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致敬,问一声节日快乐! 也向影片中的原型:支月英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老师,您好!节日快乐!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观后感【4】
这个其实更适合在CCTV播。
一向不喜欢歌功颂德的电影,尤其是歌颂个人牺牲的。不过我并反而不反感电影的立意。
相对于一味的歌颂,这里表现了感动中国的人,其实用是苦了自己,让自己的母亲心疼,让自己的孩子少了关爱,让丈夫半辈子迁就,不仅是个人,而是一家人的牺牲最后才成就出来的。
电影中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歌功颂德,反而是会有村民的不了解,会有下山了的学生的遗忘,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状况贯穿于生活和工作。他们山里的人一个个努力地就是要离开,但她偏偏要进去。
电影用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去回顾一位乡村教师的一生,其实挺好的。他第一次回乡的心酸,刚好就是我的感受。他已经见过城市的繁华,就更懂得从城市来到他们大山中意味着什么。他没有因为当初那个城里来的姐姐变得跟家乡的人一样而感到亲切,反而是陌生,因为这不是她应该有的样子。他第二次回乡是感动和心疼。讲述者说希望他输掉赌约,老师离开山村回到城市。甚至希望当初的自己能劝她走。为了陌生的山村孩子去牺牲自己和家人的一辈子,于个人而言是不值得的。但有些人就是伟大,伟大到我们心疼,于是我们只好歌颂他们,给予他们我们崇高的敬意。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观后感【5】
我不得不承认虽然这部电影不够完美,但它确实打动我了,它把我拉回了90年代末的某个小乡村,那时候我所在的小学只有3个老师,两个60多岁还没敢退休的老教师,还有一个没有入编制的代课老师,一个老师教两个年纪,在同一个教室,常常老师给另一个年级上课的时候,我们就上自习,我因此得以听了别的年级的许多课,除此之外,教室甚至都不是固定的,我们的教室一直在变,从村里的办公处搬到别人刚盖好的还没来得及装修的房子里,那个时候我们像是躲避计划生育的超生游击队,那个时候我并没觉得苦,我以为全天下的乡村学校都是这样,两个老老师嘴里每天都会说马上会调新老师过来,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新老师,终于有一天,真的来了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一个穿着当时很流行的牛仔喇叭裤,搭配干净整洁的蓝白条纹衬衫,笑起来有两颗虎牙,身高180以上,那个时候,这样的形象我们以为只有电视上才能看到,这个老师后来教了我们,他来了以后我们班除了班长和副班长之外,还多了各科课代表,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各个职位不再是老师直接任命而是通过选举,之后我们每天还会有早操,每周还会有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甚至,过节还有晚会,这些我们都以为只有城里才有,我们感激遇到了这样一个老师,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真的跟我们不一样,它是有多精彩,我们每个同学都爱戴着这位老师,哪怕是之前调皮捣蛋的学生,我难以形容我们对他的感情,我在想大概这种感情就像狗狗对人的感情一样,信任,爱戴,离不开,他给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在那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90年代,可是不到一年,在我们五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有一天这个老师没有来上课,老教师骗我们说他请假了,可是等了几周他还是没有来,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这个老师托关系调走了,当时我觉得那个指引我们走向更好世界的人他走了,我当时对他有过诸多的抱怨,甚至想有一天见到他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为什么抛弃了一群这么爱戴他的孩子,一群等着他指引去往外面世界的孩子,多年后,我大学毕业了,我们班也成为了我们那个落后乡村唯一一届考上了10个大学生的一届,在此之前,一个大学生都没有,我现在想想,他做到了他该做的,告诉我们外面世界的精彩,虽然他没有像支老师那样一辈子呆在了深山里,我没资格要求他也一样伟大,现在的我,尊重并支持他当初的选择,像长大的大山想让支老师离开一样
回归电影本身,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电影的多处地方都很打动人,扮演大山的小演员非常灵动,还有挥舞着棍子为妹妹抱不平的罗初九,都非常打动我,电影的色调我也很喜欢,场景布置的也很美,唯一的就是大山这个角色换了三个人演,有些回不过神,总之,于我而言,好片子跟技巧无关,只要它打动了我,并让我有所思有所想,它便是一部好片子
② 赞扬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影片
1、《乡村女教师》
《乡村女教师》是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47年出品一部剧情片,由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7月译制。该片由马尔克·顿斯柯伊执导,薇拉·马烈茨卡雅、德·萨迦耳、普奥烈聂夫、德·派符洛夫等领衔主演。
影片时间跨度很大,经历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苏联卫国战争,讲述了一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时间最终桃李满天下,展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
2、《烛光里的微笑》
《烛光里的微笑》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儿童故事片,由吴天忍执导,宋晓英、丁嘉元、杨津主演,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女教师王双铃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的故事。
3、《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故事讲述了一名河北省赤城县镇宁堡乡中学学生魏敏芝,被任命到一间偏远学校去做代课老师。前任老师临走前吩咐魏敏芝不要失去任何一个学生,最后一个都没少。
4、《热血教师》
《热血教师》是由Randa Haines执导,普林斯通·特那、玛瑞萨·维加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2006年上映。影片讲述了罗恩·克拉克在纽约哈莱姆学校教学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
5、《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
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③ 校园电影观后感5篇600字
《谁的青春不迷茫》没有人天生就会爱别人。也有的人自己觉得是爱对方,其实爱的 方法 和方式是错误的,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校园电影 观后感 ,希望你们喜欢。
校园电影观后感1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他会深入人心来回飘荡。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朴实而平淡的场景,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我找到了他们的影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一直觉得,老师应该是个有情怀的职业,他离不开道义也离不开爱的传递。从小到大都知道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莫大的作用。看完这部电影后,支月英老师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脑海中散去。她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默默地教书,一代接一代,也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为此奉献一生到底。她真的是《一生只为一事来》。她在一个看不到光明到处都是问题学生的乡村小学支教,从一开始的她就选择用真心真诚面对孩子,对待他们的错误,她选择感化,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无疑,孩子们是幸运的,碰到这样慈母般的老师。
巩汉林老师演的董支书为人朴实、善良、乐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 教育 。可是由于深山的条件实在太差、太苦,苦于现状却无力改变是他的真实写照,但是支月英老师的出现带给了他希望,他成为支月英老师教学理念的坚定支持者。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一个老套的问题,关于奉献于收获。有的人总是奉献多,不在乎个人收获。我们爸妈那辈人就是这样。即使他们没有高楼,没有豪华的珠宝,但他们却过得很满足。有的人在追求收获,现在的很多人都这样。这也许是一种进步吧?不好说。
电影情节感人至深,回首我们当年上学那些快乐的时光,也许我们是问题小孩,也许我们并不完美,也许我们成绩很烂,功课差劲,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坚持热爱,一直等待,就会有希望出现。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枕,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平凡的一生,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在如今喧嚣繁华、纸醉金迷的环境里,让我们更加懂得去珍惜。在我们还年轻的时间里,学会爱,爱生活,爱身边的人,不要在生活的最后一个画面里留下一片空白。
我选择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因为今天是新中国第35个 教师节 ,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你们辛苦了!
校园电影观后感2
电影拍的非常淳朴,自然,人物刻画鲜明。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并没有太多煽情的地方。女主角我只能说演的还可以,她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论是年轻还是老了,都是一个表情。对于岁月所赋予她的那种沧桑感,表达的浅了。 帅哥谭凯出演成年的董大山,不得不说他老了很多,虽然气质还在,帅气依旧。 老演员王姬和巩汉林也奉献了不俗的表演。虽然说戏份很少,但是很动人。
这部戏有一个演员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扮演少年董大山的那位小演员。他明显的长了一副城市少年的面孔,但却要扮演一个乡村少年。刚开始看,感觉很不自然。随着电影的不断深入,慢慢的感觉他演的越来越好。实际上,会演电影的男孩子,是非常少的,演得好的就更少了。不可否认这位小演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用一张城市少年的面孔,把一个乡村少年演的活灵活现。一双大眼睛,很会说话,能够用丰富多变的表情来勾勒人物特点,感情真挚自然,相当动人。只是可惜,童星演的再好,也是要长大的,很多童星长大之后就失去了灵气。希望他成年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种感觉。
就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上来说,还不是很震撼人心,没有把那种平凡而伟大的感觉充分表现出来。在教师题材的电影中,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是一座遥不可及的高山,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演技。女主角更是在几乎没有化妆的情况下,将人物从十几岁演到了60多岁,相当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当年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国内放映之后,无数的女孩子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老师。
另外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巩汉林扮演的角色,王姬扮演的母亲还有很多人物,后面没有交代得很清楚,前后的关联不是那么强。从结构上来说,枝桠稍微多了一点,需要精简,需要前后呼应做得更好一点。
同时对于女主角的心路历程刻画得简单,如果能深刻一点就更好了。 说来我也是一名业余的老师,从2012年到现在,我也教了不少的学生,给同学们上话剧表演课。有大学生,也有初中生。以前学生叫我老师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诚惶诚恐,努力的去跟他们解释说我不是正牌的老师,但是到了今天当同学们再一次叫我老师的时候,我已经比较习惯了,因为我教过的学生也不少了。
对于教育,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不要问太多的得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不是因为对方钱给的多,你就去努力教学,而是因为你教学的质量高,排演出来的节目好,教学认真负责,人家才愿意给你更多的钱,更多的投入,更好的条件。
校园电影观后感3
昨日下班无事,一个人去看了《老师,好》。想去看电影很久了,总因各种事耽搁拖着没去成,可能心里对独自进影院是有些畏惧的。昨天终于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没成想,第一次独自观影是和一帮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万万没想到。
和学生一起看《老师,好》说起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年纪小难免闹腾,而且旁边的小女生一句“什么叫成分高?”便把剧组辛苦营造的年代感给吹散了,入不了戏,只能以一个客观的身份在戏外游荡。
写影评也是临时决定的,不是因为想写,也不是因为文笔好,写起 文章 信手拈来,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久没有写过文章而不知道怎么写了,突然意识到这点让我心中一惊,寒窗苦读二十载才学会的一点本领就这样轻易的被遗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无从下笔,即便心中无物,即便绞尽脑汁,也要记录点什么,写下点什么。
如果要给这部影片打个分,我会给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于谦饰演的老师是地区优秀教师,年年获得优秀标准表彰,骑的自行车、用的水杯都是教书育人获得的奖励,毫无疑问,这是一名中国优秀教师的代表。除了这些标签化的名头与标志性的奖品,这位老师在行动上也是一个标准化的好老师。课堂上,严肃教学,对于学生的外貌衣着、课堂纪律、行为作风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学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学生患脑瘤,他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学生自甘堕落混社会,他硬是冲二愣子把失足学生从酒桌上拉回来;学生高考前花时间给其他同学补习,他为了给学生节省时间,自己不辞辛苦办起了免费补习班,为此还被停职处分。这样一位教师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了学生,一心扑在了事业上。而这帮学生呢,有调皮捣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学无术爱耍小聪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规校纪的,也有年轻气盛撒泼耍横的,但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没有出现兄弟撕破脸、打架误终生、为情爱堕胎这种萎靡消极版青春事件,体现的还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从学生到老师都是正面人物,是国产青春片里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校园电影观后感4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个军绿色的书包,一个贴着“奖”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卖的老冰棍儿,一台昂贵的录音机,一墙工整的 黑板报 ,一件花格子衬衫,一条大喇叭裤,一副蛤蟆镜,橘子味的汽水,无花果丝,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于谦主演的《老师好》这部电影,体现了三代老师的 故事 ,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
片中苗老师一出场就展示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痛斥化妆、烫发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正面刚,一言不合就没收……这怕是每个学生都似曾相识的场景。影片以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形象为矛盾的起点,讲述了一个 毕业 班的学生三年来与这位班主任间发生的往事。
影片的进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却是哭。这不是我的故事,但这却是每一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故事。为困难的同学捐款、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参加艺术节、争分夺秒的读书、偷偷摸摸的参加补习……每一个点都能戳出一堆泪流满面的往事。原来,无论哪个时代的学生都有着同样被幸福包裹着的回忆。
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让所有的观者于岁月的不同时点产生共情,于别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过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忆了苗老师身为学生时的场景,师生情是一代传于一代的,时代会变、故事会变,但那份无以为报的情分却生生世世不曾有变。
霹雳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个年代独有的画风,这一个个潸然泪下的场景,诉说着每个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每日回荡在我们每一堂课上的“老师好”,那些稚嫩而响亮的声音,便是人世间最美的天籁。
校园电影观后感5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不喜欢看电视连续剧,不喜欢综艺节目,我觉得除了看书,我什么 爱好 都没有。自从和我的男友交往之后,他很喜欢看电影、电视连续剧、综艺节目、歌曲选拔节目之后,我们分手了,为了能够和他享受两个人的愉快时光,我总是央求着他去看电影,慢慢的自己竟然喜欢上看电影了。真是好神奇呀?
爱情甜蜜的镜头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解释了,我就说几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男猪脚邀请女猪脚去看天文展览会,男猪脚明明去了,还待到很晚很晚。 结果男猪脚遇到女猪脚的时候,女猪脚说自己家里有事情没有去,是的,女猪脚妈妈强制不让女猪脚去看的。男猪脚竟然安慰女猪脚说:其实那天我也没有去。 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我会一顿的埋怨,然后说自己怎么委屈的在那里傻等了好半天,然后一直喋喋不休的挖苦对方。但是这里佩服男猪脚替女猪脚去舍身处地的去考虑她的感受。然后女猪脚很晚都没有去看天文展览会,男猪脚竟然偷偷爬进去,为心爱的女孩子拍照,想拍下来给女猪脚看,可惜天公不作美,被门卫警卫抓住了,照相机摔坏了,相片也没有了。男猪脚最后还因为这件事情进了警察局,最后被学校开除了。女猪脚都是不知道的。男猪脚辛苦的靠着自己的记忆,在纸上画出来,依靠着朋友兄弟们的帮助,完成了女猪脚教室的巨作,美中不足的是男猪脚把星座画反了。
再讲一讲,女猪脚的父母,父母为了孩子,离婚了也不敢说,装着还在一起,可怜天下父母心。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剧中也把男猪脚和女猪脚的爱情 和女猪脚父母的爱情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女猪脚的妈妈只要是她想要做的`事情,她就强迫别人要做,女猪脚的妈妈她不想做的事情,她就控制着也不让别人去做,剥夺了他人的思想,认知,行为等。女猪脚的爸爸就觉得,女猪脚的妈妈不尊重人,最后女猪脚的妈妈进行了改变,首先看到的镜头是:询问女猪脚,明天上台领奖可以穿这件白色的连衣裙吗? 虽然穿什么衣服都是由妈妈决定的,但是是征求女儿的语气,在态度上明显和之前很强制的要求女儿必须要按照她的指示去做来说,女猪脚选择了原谅了妈妈,在背后拥抱了妈妈。
校园电影观后感5篇600字相关文章:
★ 校园女生观后感5篇600字
★ 影视观后感5篇600字
★ 大片观后感5篇600字
★ 《攀登者》观后感5篇
★ 电影观后感大全600字最新5篇
★ 影视作品观后感5篇600字
★ 电影《美丽人生》5篇600字六年级观后感
★ 2019《我和我的祖国》学生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 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600字五篇
★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5篇
④ 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剧情介绍
瓦尔瓦拉只身来西伯利亚一个乡村当教师。开学那天,没有一个学生来上课,她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大声讲课。意外地,门外竟有几个孩子在听,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办起来了。一年年过去了,通过瓦尔瓦拉的努力,学校越办越好,部分学生也学有所成。然而,学校和她遭到了一些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报复。经历了数次战争的考验,学校逐渐壮大,瓦尔瓦拉也沉浸于桃李满门的幸福之中。
电影《乡村女教师》这种所谓教化作用与意义,也并不是空洞无物的,不是虚幻平平摆布的。而是有血有肉,血肉交织的艺术产品。在当年建设祖国火红年代里,我国的一代毕业学生深受电影《乡村女教师》的故事影响,不负重望,立志抱才,投身到了广大天地的教育事业中。
杰出的艺术作品是正直力量的 。比如现实生活中间 ,周总理的侄子周秉德1952年初中毕业时,看了这部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片中主人公为小学教育呕心沥血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她。于是立志当一名教师,成了她的一个梦想。后来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乡村女教师。
影片《乡村女教师》故事中的时间跨度相当广大,以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全身职业历程 ,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前苏联壮烈的卫国战争。影片《乡村女教师》诗情画意地向我们观众展示了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女教师的生活。她在她自已的树人立业的岗位上,做出了极其不平凡的育才培德工作。乡村女教师的名字,她叫瓦连卡。女教师瓦连卡由著名演员舒绣文配音。
⑤ 苏联电影巜乡村女教师》里面的挺起来胸堂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
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洲。崎岖的道路,。让我们紧紧拉着手。露着胸膛,光着脚,身上披着破棉袄。向前看,别害臊,前面是光明的大道。
⑥ 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有谁看过麻烦讲一下故事梗概,如果可以提供下载地址就更好了!!
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是由上影于1950年译制的。影片描写了一个名叫瓦尔娃娜女教师的一生,她有理想也有坚定的意志,她为了教育下一代到偏僻的西伯利亚去教书。同时也表现了两个不同的社会,旧俄时代瓦尔娃娜培养出穷人的孩子们,很多都是有天才的学生,他们不能受到高深的教育,那些学校是为贵族统治阶级设立的。
十月革命胜利了,苏维埃政府给穷苦的孩子们,建立了无数的学校,培养年轻一代,女教师瓦尔娃娜坚持教育的岗位,几十年来,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材,受到人民的热爱,政府也给了她崇高的荣誉列宁勋章。
影片中的女教师,只是苏联千千万万妇女中的一个,她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种高贵的品质,通过这部影片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沙皇统治时期,在圣彼得堡一个中学的毕业典礼中,马尔狄诺夫见到了他妹妹的同学——瓦尔娃娜,知道了瓦尔娃娜决心要到苦寒的西伯利亚,去做一个乡村教师,他佩服她的伟大志愿。夜晚,在彼得堡的河边,他们谈了很长时间,相互鼓励一面工作,一面等待美好的爱情。
分别以前,他俩准备举行婚礼了。突然,传来了马尔狄诺夫被捕的消息。瓦尔娃娜万分悲痛,但是她仍旧本着自己的理想到西伯利亚去了。
该村的一些落后农民的性格是保守的。他们不懂文化,只爱金子,瓦尔娃娜初到这样环境,样样都感到生疏。
学校开始上课了,瓦尔娃娜耐心的开始了她的事业。一天,一个学生家里的破旧茅房被风雨吹塌了,压死了小孩子和相依为命的牲口,伐尔娃娜对这遭遇很是同情,就想设法为这个不幸的农民重新盖一所房子。晚上她在富人宴会的地方,亲眼看到,那些无聊的富人们,在比赛烧钞票,她说明要替学生家里修盖房屋的来意,当众捐出了她全部血汗薪金,这种慷慨行为刺激了富人们,使他们好胜地把钱像玩物一样地丢出来。于是瓦尔娃娜,替穷人修房子的愿望实现了,从此以后,村里的人们渐渐对她敬爱起来,把她当自己人一样看待,她也更全心全意教育着孩子们。
伐尔娃娜的学生普罗夫毕业了。她送他到城里的中学去考试。普罗夫很有天才,功课很好,就因为他父亲是矿工,贵族学校不收他读书,孩子不懂是什么道理,伤心极了。伐尔娃娜安慰了普罗夫,告诉他,终有一天一定能进入为他们而办的学校的。
过了三年,伐尔娃娜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工作。一天她正在教课,放逐了三年的马尔狄诺夫突然回来看她了。就在这个村子里两人举行了婚礼。到了第二天清早,沙皇的警察追来了,马尔狄诺夫不幸又被捉去了。
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了。沙皇强迫人民到前线去流血,伐尔娃娜看到村中寡妇孤儿的痛苦生活,非常痛恨反动的战争。
一天,正在教课的时候,下课铃突然地响起来。校工跑进来大声喊叫:“一切都改变了!沙皇倒了!大革命了!”
沙特那村的农民们翻了身,伐尔娃娜的学生组织了少年先锋队。马尔狄诺夫赶来和瓦尔娃娜相会,晚上他告诉瓦尔娃娜关于革命的真理,要瓦娃尔娜在农民中间宣传列宁的伟大。天亮以后,他又匆匆的赶到莫斯科去,参加列宁组织的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
瓦尔娃娜的学生组织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列宁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指示下,普罗夫和许多同学都纷纷去读书。伐尔娃娜在送学生升学的归途中,一辆马车很快的跑来,车里是马尔狄诺夫,他在革命战争中,受了重伤,他是共产党党员,他已经完成了他的革命任务,和瓦尔娃娜见面以后,他便死去了。
瓦尔娃娜的中年时代,坚定地继承着马尔狄诺夫的道路,勇敢的前进,配合着苏维埃政府的政策,通过了学生在村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思想。但村中的富农们,顽固的不肯放弃自己的私有土地,他们憎恨瓦尔娃娜,阴谋在一个大风雨的夜里,暗杀瓦尔娃娜和烧毁学校。瓦尔娃娜因为得到学生的报告和村里人的帮助逃过了暗算。几年之后,农业集体化完成了。
村里已经成为繁盛的市镇,建立起近代化的学校,伐尔娃娜最初教育出来的孩子,现在已做了教师,科学家,工程师了。这时,瓦尔娃娜在教育岗位上更努力的工作着。她获得了光荣的列宁勋章。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法西斯进犯苏联,伐尔娃娜鼓励她的学生,勇敢地参加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之日,学校里举行了盛大的校友会,瓦尔娃娜的学生都佩挂着勋章成了英雄,从柏林,维也纳,威尼斯,乌拉尔到来了。
大家歌舞狂欢,头发斑白的瓦尔娃娜看着学生们,不断的微笑着。
⑦ 电影《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电影《乡村女教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暑假里我观看了《乡村女教师》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阐明了一位女教师为了最求自己的理想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里教书,她有理想和坚定的意志,她为了教育下一代,她从沙俄时代就投身到偏僻的西伯利亚去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材,受到人民的爱戴,影中的这位女教师,只是苏联千千万万妇女中的一个,她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种高贵的品质,通过这部影片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乡村、孩子和教育事业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从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瓦西里耶夫娜为了革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她任劳任劳任怨的一生以及对她一生中所教过的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我被主人公的奉贤精神和博大的爱心深深地感动,在观看过程中无数次落泪。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培养人才,而恰恰是为培养人才奠基。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识,在行为上培养习惯,培养有用的人。
影片中给我们呈现了一副感人的画面:温馨的舞会上,单纯、可爱、善良、漂亮的瓦连卡认识了蒂诺夫,瓦连卡告诉蒂诺夫,她要去当一名乡村女教师,当蒂诺夫问她为什么要到西伯利亚去的时候,她是这样回答的:“那里缺少教育,可是没有人愿意到那里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去教。蒂诺夫说:“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愿乌拉尔的风暴别把它连根拔掉,别吹断它,别冻坏它。
就是这么一段朴实的语言和对话,深深地使我感到震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瓦连卡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诚意地奉献给了这个小小的乡村的孩子们。尽管她是那么的害怕,那么的孤独,她也没有退缩,她对着蒂诺夫的相片说:“亲爱的,你看这有多艰难,但是我们说过要感化他们。”是的,坚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撑点,使她义无反顾的、真心诚意的去教孩子们识字,让孩子们知道白天为什么会变黑、海那边住着什么人、还要教孩子们懂得思想......
在工作中 她真心实意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她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当善良的她来到失学女学生杜尼雅的家时,看到贫困窘迫的家快要倒塌时,泪水蒙住了她的双眼,即使她只是个势单力薄的女教师,她还是勇敢地冲进了淘金者的家,当这些淘金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争相当众烧掉卢布的时候,瓦连卡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资,表示要给杜尼雅家盖房子,这些富人终于被感化了,他们也纷纷掏出了自己的钱包。
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爱去感化孩子,用爱心去鼓励孩子。当她的学生去进行中学面试的时候,她像一个母亲那样焦虑的等待;当她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被中学拒绝录取的时候,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即使是这样的伤心,她又不忘记鼓励孩子们要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会念到书的,好日子总会来的。”
瓦连卡是不幸的,她一生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十月革命胜利后,眼看着幸福就要到了,而她的.丈夫却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并牺牲了。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献给了教育事业,,并且获得了最高的奖赏——列宁勋章。所有的人都为她庆贺,她终于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这使我想起她的丈夫临死前说的话:“我回顾过去的一切,我没有遗憾,我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正是他们夫妇一生的写照。为了淳朴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
我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为他们纯净的爱情、为女教师朴实、善良、奉献的精神,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觉她太伟大了,瓦连卡的那句话好像还言犹在耳:“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去教。”我觉得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学校,都需要这样的好老师,我们的教育都在呼唤这样的好老师。
请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请记住瓦连卡的这句话:“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地”去教。”只有这样,才能像瓦连卡那样把自己的一生真心实意地、无怨无悔地奉献给孩子、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还我们教育的那方净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看了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很大,电影中的感人片段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使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燃尽泪始干”“燃烧自已,照亮别人”这些不仅是人们对老师的赞颂同样也是对老师最高竟界的道德要求,我会以此来要求和鞭策自已,对自已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不断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总之,即使自己老了也会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这部影片,这部电影主要表现了一位出身普通名门的女教师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教育下一代,她从沙俄时代就投身到偏僻的西伯利亚去从事教育事业,从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乡村、孩子和教育事业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乡村女教师》这部老电影,现在来看画面没有色彩,也有些模糊,似乎已经不符合现当代的审美标准。但细细品来,能发现这部影片的声画语言是十分动人的。影片从沙皇中学的毕业舞会开始,瓦尔娃拉认识了马尔蒂诺夫。她告诉男朋友,自己要去乌拉尔的沙特磊村当一名乡村女教师。在舞会的夜晚,这对情侣还在悠闲欢快地聊天。第二天,马尔蒂诺夫被逮捕了,瓦尔娃拉含泪来到了偏僻地乡村。这里破落穷困,人们并不相信学习知识能比做农活更有用处。西伯利亚的农民问:“接受教育就能像挖金矿一样赚大钱吗?”瓦尔娃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村民,受了教育,并不是能比挖金矿赚更多的钱,或者,有了知识就能挖金矿。而是,受了教育,人就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公民权利,有了一种渴望平等和自由的欲望,并且,能够为之奋斗。这些,远远比金钱更加重要,最终也不会失去通过自己运用知识的高效劳动,应得的金钱。也就是说,不受教育,有钱未必有文明;受了教育,有了文明,必定也会有钱。瓦尔娃拉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空空的,虽然她有些失落,但她在心里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忽然在教师门口传来童声的回应,她激动地走过去,拉住他们的手说“孩子们,你们要学会念书、写字、算算术,你们将来要成为有智慧、有力量的人,我要使你们有理想。”瓦尔娃拉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们,她的学生一天天多了起来。渐渐地,女教师对工作充满了信心。
不仅如此,瓦尔娃拉她真心实意地爱着孩子们,她就像一个母亲,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爱去感化孩子,用爱去鼓励孩子们。她不允许一个学生失学,当她来到失学女学生杜尼雅的家时,看到贫困的家快要倒塌时,泪水蒙住了她的双眼,即使她只是个势单力薄的女教师,她还是勇敢地冲进了淘金者的家,当这些淘金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争相当众烧掉卢布的时候,瓦尔娃拉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资,表示要给杜尼雅家盖房子,这些富人终于被感化了,他们也纷纷掏出了自己的钱包;当她的学生去进行中学面试的时候,她像一个母亲那样焦虑的等待;当她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被中学拒绝录取的时候,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即使伤心,她也不忘鼓励孩子们要对未来抱有希望。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献给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纷纷满天下,并且获得了最高的奖赏列宁勋章。
在观看时,我被主人公的奉献精神和博大的爱心深深地感动。瓦尔娃拉的那句话也回响在我的耳边:“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去教。”看了这部电影,我更加坚信惟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才不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那里缺少教育,可是没有人愿意到那里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去教。”这是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这部影片中主人公瓦西里耶夫娜说的一段话。中学漂亮的姑娘瓦西里耶夫娜带着美好的愿望,放弃优越的城市环境,只身一人来到西伯利亚这个偏远、贫穷、罪犯充军的小乡村,一待就是几十年。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乡村,献给了孩子们,献给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纷纷满天下。
影片虽没有华丽的背景,耀眼的服装,惊险的剧情,但却给人留下深深的反思:教师是什么?古往今来,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很多人对教师的比喻,但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不要再用其他职业来比喻教师,也不要给教师太多美丽的光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承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影响的,除父母之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了!
瓦西里耶夫娜由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从一个只有几张破桌板凳、几个学生的老师到一所有着明亮的教室正规学校的校长,这需要的是什么?对,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正是有了这份执着,才有了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她用爱去感化孩子,用爱去鼓励孩子们。当她的学生去进行中学面试的时候,她像一个母亲那样焦虑的等待;当她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被中学拒绝录取的时候,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即使是这样的伤心,她又不忘记鼓励孩子们要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会念到书的。好日子总会来的。”
她用她的爱,用她的勇敢和智慧教育这这里的每一个人,她不允许一个学生失学,不允许每一个学生无知。就如她的这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课开场白一样:“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学生了。我要教你们识字、算术,我要告诉你们白天为什么变成黑夜,谁住在大海的那一边,风往哪里吹,河往哪里流。我要教给你们——思想!”她的话吸引了向往真理、向往知识的孩子们。这就是教师平凡中的不平凡。
教师的工作是渺小的,也许你教过的学生在路上躲着你或者装作不认识你,也许你现在的学生长大之后都不曾记得你,但在他们的身上永远有你爱的培育,有你的影子。正如女教师瓦西里耶夫娜那样,只有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你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只有无时无刻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关爱着自己学生的人,才会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学习的榜样,工作的楷模。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位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女教师!
苏联电影学派第三阶段为数不多的经典电影,1947年由马克·顿斯阔依导演,讲述了一个女教师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跨越了一战、二战和苏联卫国战。影片情节比较平淡,情绪缓慢堆叠,最后达到峰值。最让我觉得戏剧冲突明显的是“面临被杀”那场戏,有种希区柯克式惊悚手法,不过处理比较草率,没看懂怎么结束的。
影片刚开头就来了个越轴,而且挺明显,感觉也不是什么艺术表现方式。影片中对人物特写大量运用局部光,突出人物性格,强调人物内心情感,手法感觉挺好,就是用多了有点泛滥,印象最深的还是“面临被杀”那场戏,感觉完全可以不用内心独白,直接用眼神就可以表现出从惶恐到勇敢面对的心理变化。
地球仪作为敲开孩子知识的大门,作为“共产国际”的象征,也多次出现,属于“暗示道具”吧,只是把他放在转场上,少了一些蒙太奇意境。
抛开政治角度来说,这部影片把人的真善美,描写的朴实生动,以至于在最后“善良终将被传承和铭记”也让我们内心得到舒缓与感动。
⑧ 谁知道《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谢谢
《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里描述的是一位城里的女青年来到江西山区支教的故事,这女主角在影片中就姓支,叫支月英。通篇看完,也没明白她为何要去山区支教。她在山区小学支教的过程中受到种种怀疑和山区孩子们的非难,吃尽了苦头。当她实在忍受不了艰苦环境的困扰准备离开山区时,又被孩子们的真诚所打动,又回到了那简陋的泥洋小学。
有关乡村教师的事迹听说过不少,过去也看过一部苏联的电影《乡村女教师》,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女教师的名字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这两部电影里都有一个相似的情景:支老师亲手种植一棵棵小松树来纪念已经毕业的孩子们的人数。而《乡村女教师》里,村边有三棵松树成长的过程,这些都揭示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深刻道理。
由穆婷婷主演的支月英来到山区的泥洋小学时,看到那里非常简陋教学环境不由地感到非常的惊讶。在与孩子们相处的开始阶段,她所表演的女青年的表情拿捏得不怎么出彩。而当她表演中年以后及华发早生的姿态时还是比较到位的。王姬扮演支老师的妈妈似乎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观众很想知道她女儿为什么一意孤行要来山区支教的缘由却并没有交代清楚。
电影里反映的是山区里孩子们在支老师精心培养下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表演各具特色。徐梓涵饰演的童年董大山,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山村里的孩子,完全是一个城市里的熊孩子。而宋心钰饰演的罗如意却是充满了山区小孩的纯真,尽管她也有点野性。当她因为家里穷而放弃了学业到城市里的建筑工地打工,让人看了鼻子发酸!整片看完,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巩汉林扮演村支书形象,而就是这个小如意!
这部电影里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是一个城里来的女教师能够在山区扎根三十多年,为了那里孩子们的未来献出了她质朴的年华就足以让人钦佩了!电影中支老师说过的“若是心里存了条上山的道,那就什么也挡不住我的路”以及“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这两句话充满了正能量。
在全国很多发达城市都有响应党的号召去偏僻的山区和边疆投身教育事业的动人故事,我市也有很多优秀教师一批又一批地奔赴新疆、青海、西藏、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区支教,其中就有海安赴滇支教团队在云南宁蒗支教也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们的事迹虽然也很平凡,但是他们给那些贫困地区送去了希望的火种,像支月英老师那样,在贫瘠的山区坚守,从青春年华守到满头白发,他们就是了不起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