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观后感
反间谍观后感篇一:《间谍之桥》观后感
《间谍之桥》观后感
电影讲述的是美苏冷战时期,苏联间谍阿贝尔被美国政府逮捕,此时,驾驶美国U2侦察机的飞行员鲍尔被捕。为阿贝尔辩护的美国律师诺万受到重重阻力,最终在诺万代表美国和苏联进行谈判后,双方达成协议,交换人质。
身处敌营却沉着冷静的苏联间谍阿贝尔,为异国间谍全力辩护的美国律师诺万,这是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美国对于人权的保护享誉世界,律师事务所要求诺万为苏联间谍阿贝尔辩护时,他有矛盾和犹豫,但是接受案子之后的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职业律师。家庭,国人和媒体的反对,并没有让他质疑自己的决定,在和阿贝尔几次交流后,他理解了阿贝尔对家乡的思念,承诺让阿贝尔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美国飞行员被捕后,他又提出双方交换人质,已达到最小损失,并在交涉后救出了一名学生。阿贝尔是苏联间谍,但影片并没有塑造一个邪恶、冷血的形象。他身上有一种特殊气质,沉稳执着,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总说:“what help”,不是他无所畏惧,只是他比一般的人多了份沉稳的心。而影片只是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对峙的一个小的点,历史无疑是沉重的,但正因为我们背负历史,人类才能前进。
人权,职业道德,人格。这是我在这个影片中看到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人权的问题,是国家层面的,而职业道德和人格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分不开的。有多少人能像主人公一样做到职业道德高于一切呢?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反对,他没有退缩,媒体和社会的压力没有让他选择放弃,他忠于自己的职业,而在双方交涉过程中,诺万的高尚人格再次体现,每一个生命都是等价的,是同等重要的。他身上有非常多的闪光点。因此,他是真正的“standing man”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人生方向中,能够坚持自己,能够从小事去做,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反间谍观后感篇二:《潜伏》观后感:间谍是杰出女人含辛茹苦恋成的
第一个女人左蓝:是余则成自已心仪的有情女人
电视剧《潜伏》的女主人公左蓝出演了一个那么柔丽又飘然军界人物形象,也还是可信又可许的。表演也算是比较可靠。余则成是左蓝的成功爱情的策反品。剧情故事告诉观众,是左蓝一再明生暗示,指派余则成成为了以后二十七集故事的要重潜伏任务。关于潜伏的暗显一路工作,对余则成而言,实际上也就是无间道。无间是比较宗教的说法。其实传统上的这一所谓潜伏任务,在汉语大典里面亦叫作隐藏和埋伏。史典《逸周书时训》当中有: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几乎甚至可以说,余则成所以潜伏屡屡得手得逞,除了他自己的女人,信仰和运气以外,当时军统情报站的必然腐败成就了这一个余则成。余则成作为我地下情报人员潜伏天津军统情报站的见面礼,是给站长吴敬中一颗宋代出土夜明珠。
电视剧《潜伏》如今正在悄悄成为世面上的一个热词。已经不是杨朔在《万古青春》里面表达的一般文学意义了: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 &&戏当中的潜伏者是一个隐藏很深的男人。表面上他是一个摒弃许多情感生活的人。心硬冷漠,表面老实,仿佛厚道的人。电视剧中他有三个女人,潜伏斗争中的左蓝是三十集电视长剧《潜伏》男主人公余则成的第一位主动恋人。早就是潜伏特务余则成的意中人。也是余则成的唯一心上人。左蓝出显在全片首集,牺牲在了第十三集。电视剧《潜伏》绕着弯子讲前三集故事: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接到任务,和自已上级吕宗方同赴南京潜入汪伪政府,暗杀叛逃汉奸李海丰。吕宗方一到南京便遭枪杀。余则成单枪匹马暗杀了李海丰,得到了军统嘉奖。这时候我党特使告知吕宗方真实身份是地下党员。更让余则成惊讶的是,他正在爱着的女友左蓝也是党员。特使希望余则成加入地下党。同时左蓝再三工作,余则成弃暗投明。任务要求余则成留在军统潜伏待命,地下无间代号峨眉峰。严格的潜伏开始了。
第二个女人晚秋:是站长私下指令余则成接近的女人
孙红雷在电视长剧《潜伏》扮演的余则成形象,从他个性演质上讲还是过硬的。《潜伏》作为一部几乎属于旧时代反腐电视剧,余则成形象是值得思考的。但是余则成形象一到了配戏其它片中女人时刻,就难免有些无奈与失控。比如,孙红雷角色在戏里面对生疏晚秋,说过一句挺土的台词:你仿佛让我想起来了二十年前的林徽因 &&实在看,实在讲,剧中的这一个身穿生装的晚秋角色,实在有一点不怎么能够搭配女中诗杰林徽因。人物晚秋角色除了一定的做作,还在脸部呈现出许多紧张的细碎横肉来。她有一首自作自践的所谓新体诗:我的忧郁掉在了粉嫩大腿上&&这又算是什么样的诗品啦,拿她怎么好跟林徽因的侬是人间四月天同体共论呢?
余则成在电视长剧《潜伏》的戏里受命加紧敲诈穆连成,同时结识了穆连成的侄女晚秋,这是一个新派的女学生。穆连成为了保住个人性命,愿意拿出酒厂上来贿赂吴敬中,同时正好穆连成的侄女晚秋心里仪着军统少校余则成。穆连成也更加希望通过这桩与军统的有尝联姻,前来保住自己的私有家产。天津军统分站长吴敬中似乎也比较愿意促成此件喜事,用以获得更多个人利益。就在这时,余则成蓦然发现,当年刺杀吕宗方的中校马奎也在军统天津站任行动科长一职。马奎也很怀疑余则成真实身份,开始暗中调查余则成。不过还好,幸亏余则成在潜伏预先受到我地下组织笫一人物的派命,明令余则成在临危之际可以干一些坏人坏事保护自己。所以心上并不喜欢晚秋的余则成,向学生女将计就计张开怀抱。第三个女人翠平:是组织上配给余则成当妻子的女人
遇见和认识了上面的两个女人:左蓝晚秋之后,余则成受命前往军统天津特务站,站长吴敬中做为试探手段,反复要求余则成把夫人接来过日子。余则成无奈只好请示我组织领导,请给自己指派一个妻子过来。于是不久,真的就来了一个单纯朴实泼辣耿直的女游击队长王
翠平的亲妹妹秋平。如果这个角色一来,则是电视剧《潜伏》第四集开锅的情戏了。如果组织上派给余则成的冒牌夫人一来,余则成的个人生活也会终于有一个小小眉目了。总是习惯了单枪匹马的余则成现如今,表面上也只好假戏假扮了。纯希望这一个假的夫人太太能够真正证实着个人有情有家,也有自己已婚身份之后,便马上让女游击队长王翠平亲妹子赶快离开。因为余则成心里还有左蓝。同时温情,谦谦君子。难道他扮演真的是间谍么?画面风月云雨,只好晕晕的享受了。
电视剧《潜伏》剧情在这里,余则成表现的机警干练乃至宁死不屈,有的时候感情上面干净的也几乎成为了宁死不娶了。更加有意思的是,军统的行动队长李涯出现以后居然德够,他宽容温存着一点一句讲道:我革命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 而且也不那么经常的骄横跋扈。通常概念上的敌人真的是这样子么?这个时候的余则成也许为难了,他必须开始四面受敌了。此时此刻,联系余则成的秋掌柜不幸而来,善意传来了组织上派给他的冒牌夫人王翠平亲妹子出了问题的坏消息。为了彻底消除敌人对余则成的无间道身份怀疑,组织上又决定临阵换个女人,另外又派来了一位假夫人到天津。配合余则成个人生活与工作。不久组织上又配派给余则成的农村太太正式来到了。她是上一次王秋平的亲姐,一个河北乡间女人。脾气火爆口无遮拦,管卫生间叫毛坑的王翠平。于是只好将计就计,两个陌生人生开灶火,做起了约定假式夫妻。表面上,姚晨饰演的王翠平画面表达还是比较好看的。电视故事告诉观众:余则成的身份也正式从此由一个坏人变成了一个好人。
就是在这个时候,电视剧《潜伏》表达到了一个男人做为间谍的炼就,是怎么也脱离不开有些女人们的感情之恋的。间谍是通过杰出女人恋成的。
反间谍观后感篇三:《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五种情绪掌控下的成长 一部不反派、没进级打怪,仍旧多线索叙事,让《脑子间谍队》酿成了一部斗胆勇敢有创意的动画。靠着够萌够甜够抒怀,各类文娱元素层见叠出,分切多视角的叙事臻入化境 ,竟然能制造出炫丽过瘾的贪吃盛宴,放眼举世生怕只需“迪士尼+皮克斯”能做到了。况且本片主题竟然是笑中带泪、无惧消极的璀璨回首,注释出细致的真情实感,蕴涵着人生哲理与深思,叫我不能不感受团队的感悟过高了。
莱莉的脑中有五个控制人情绪的大臣:怕怕、忧忧、厌厌、怒怒、乐乐,这五个大臣掌控着莱莉大脑内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然而当莱莉的爸爸因工作变动而准备举家搬迁到旧金山时,乐乐与忧忧两位大臣却意外走失,莱莉被愤怒、害怕与厌恶的情绪完全掌控,从而使原本积极乐观的莱莉陷入了负面情绪之中,变成了愤世嫉俗的少女。所以寻找乐乐与忧忧让他们重回大脑总部成了整个影片的重要发展脉络,影片不断的在现实世界与脑中世界之间来回闪回,通过五个情绪在影片里折腾得天翻地覆,在所有观众头脑里留下了一场五味俱全的情感风暴。
如果将人的大脑比喻成一个控制塔,那么我们所有有关过去的回忆就像是控制塔内联动的转轴,一个个被安放在位的记忆链条。一些关键的记忆成为了核心记忆,从而能够影响人
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而另一些不重要的就被放置在维修中心,有用的被留下,没有用的被丢弃,我们的自我成长也就是在这个不断筛选的过程中而渐渐的形成的。
忧忧与乐乐的走失,是莱莉的一个自我探险的过程,在她不断地深入内心的时候,她也就渐渐地感悟到了:哦,原来,人生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在电影中,莱莉的成长是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完成的,然而现实里的成长虽不如影片里那样一蹴而就,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一夜成长的机会的。我们可能为一件事而顿悟因此我们就明白了某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又需要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被印证,从而最终转化为我们成长的一部分。然而现实与电影里的探险终点又是一样的,我们最后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鸡汤式的道理:我们要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最完整的自己。
这其实是一个很古怪的观点,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我们要去成为一个活泼热情、开朗大方的人,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从小的'生活又是多么仰仗正确而活着,正确的习题答案、正确的言谈举止、正确的沟通方式,因此,我们所信奉为真理的活泼开朗就成为了性格上的“正确生活模式”。
所以在《头脑特工队》的一开始,占据情感主导地位的是乐乐,他努力消化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引导着莱莉在遇到挫折时向更乐观的地方想,这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是
令人愉悦的;而忧忧却是一直在犯错,她染指了乐乐的回忆,让莱莉变得抑郁。悲伤,真的很让人讨厌。
悲伤真的令人讨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抵触悲伤这种负面情绪,就连许愿的时候,我们也会下意识的许下永远快乐的梦想,仿佛悲伤天生就是软弱、错误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人不可能只有快乐,也不会永远不快乐。就好像外向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属性一样。忧郁、愤怒、挑剔、怯懦,这些算不得正面的情绪聚集在一起,才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没有悲伤,快乐就是没有意义的狂欢。负面情绪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它们通常是对内的,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伤痛,是我们坚实的面具上,一道细碎的裂缝。因为我们害怕被冠以脆弱的头衔,于是,我们在进入社会后,走入公共场合时把悲伤隐藏起来,戴上欢声笑语的假面具。于是,我们的周围看起来充满了正能量,而被隐藏的悲伤却无处宣泄。
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爱可以挽回一切,而对什么是爱,它是所有情绪的融合,是无论快乐或悲伤,都是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经历。
莉一样,突然的崩溃,然而宣泄过后,我们却会惊奇的回到正轨。
这就是负面情绪存在的意义,当我们袒露这种隐秘的情感时,我们心底的共鸣也会随之触发,社会属性的人群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更加坚固和紧密。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我们的痛苦,我们会悲伤也正是因为我们在成长中渐渐领略到了这一点。在《头脑特工队》中,乐乐在经历了一系列额冒险之后肯定了忧忧的极致,帮助忧忧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此之后,每段记忆都不再是简单单一
的颜色,莱莉的人生拥有了完整的情绪;从此以后,童年的虚拟伙伴就这样消失了,但是记忆深处的广告歌却会时不时的出来凑热闹,这,也是一种成长。
2.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100字。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它把人的五种情绪——快乐.忧伤.讨厌.愤怒.害怕分别以人物“乐乐”,“忧忧”,“厌厌”和“怕怕”来表现。
他们五个小伙伴一直生活在主人公莱莉的脑袋里,他们一起游戏.睡觉,形影不离。突然,有一天,乐乐和忧忧一不小心掉进了储存记忆的仓库。莱莉失去了快乐和忧伤之后,变得沉默寡言,而同时,乐乐和忧忧也想尽办法想回到莱莉的脑袋中。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遇到困难不能放弃,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3.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00字_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是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3D动画电影,大家观看了之后感受还不少呢?下面是就来看看我整理的头脑特工队 观后感 ,第一篇字数在4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欢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00字1
一本好书可以唤醒人性的共鸣,一部好电影同样可以值得回味,包括动画。
人的大脑由各种情绪控制,友谊,爱情,家庭,淘气,逻辑,幻想等是连接大脑总部的各个岛屿。一个个记忆球也成了电影胶卷,在人需要它的时候由管道输送到控制室放映。而核心记忆毫无疑问就是启动这一切的关键。多么奇妙的想象!
记忆伴随我们的一生,当然,我们的大脑不可能记住所有,因此记忆球也会被定时清除。但最重要的记忆却会长久存在,成为滋养生命的养料。如果失去这些,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唤醒走上错路的人们。正是这些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毅力和精神的核心记忆球让我们可以充满希望地活着,可以迷途知返,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也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一个标志。
或许,我们会老,当我们忘记曾经很多事情的时候,核心记忆却依旧存在,试问,谁会忘记刻骨铭心的事呢?
用大家都喜欢的动画告诉我们如何做才可以变得更好,这才证明了越简单的东西往往蕴藏真知。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10月13日晚上,我带着女儿和儿子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头脑特工队》。
作为皮克斯的忠实影迷,该动画工作室出品的每部动画片我几乎都陪着孩子看过至少两遍。其中,《头脑特工队》几乎是皮克斯动画片中情节最简单的一部,然而,却让我几度流泪。
本片主人公是一个叫莱莉的11岁小女孩,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但随着父母从明尼苏达搬到旧金山,面对新学校的不适,面对旧闺蜜的疏远,面对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导致的淡漠,她的情绪变得很负面,却一直压抑这种负面情绪,故意做出积极乐观正能量的样子,最后终于某个夜晚,在怒火中爆发,在噩梦中惊醒,偷了母亲的钱离家出走。走到半路上,突然醒悟,于是回家。
影片小主人公外在世界的经历非常简单,但小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探索却极为复杂,细腻,微妙。莱莉大脑中有五个情绪小专员:喜乐(乐乐)、忧伤(忧忧)、愤怒(怒怒)、厌恶(厌厌)、恐惧(怕怕),它们主导着莱莉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它们之间的冲突、和解、协作,演绎得既富有科学逻辑性的真实,又富有文学戏剧性的美善,实在是难得精品。
我留意观察到,此片之所以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与导演彼得·道格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导演女儿艾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道格特读小学五年级时,他父母举家搬到丹麦住了一年,以方便他父亲学习卡尔·尼尔森的赞美诗音乐。道格特的两个妹妹当时都过的比较轻松,但他却掉队了。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他上高中的最后阶段。
“那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他说,“突然之间,砰地一声,你童年那种田园诗一样的肥皂泡就那么破了。你开始意识到,你做的每件事情,你的穿衣戴帽,你说的每一句话,别人都在品头论足……我一直觉得自己笨拙、羞涩,因此,我在某种程度上缩回了我自己的小世界。”
后来,道格特也为人父母,在2009年末,他注意到,自己11岁的女儿艾莉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变。“她开始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内向。老实说,这种情况在我自己心里引起了很大的不安和恐惧……大家都知道,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看到我女儿的成长,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让我会想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是如此艰辛,所以,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都有共鸣,回想成长的经历……”
道格特的分享让我特别感动,难怪我在本片的很多情景中,看到了《飞屋环游记》式的温柔怀旧,看到了《玩具总动员》式的坚贞友情,看到了《怪兽电力公司》式的价值 反思 ----如果说,《怪兽电力公司》指出真正的电力能量不是来自恐惧,而是来自欢乐,那么,《头脑特工队》就更甚一筹,指出真正的情感健康,不是来自营造肤浅的欢乐,而是直面深邃的悲伤。
不过,如果仅仅如大多影评所解读的,认为本片的主题是“鼓励孩子要敞开真实自我,要表达悲伤情绪,要坦然接受失丧……”,我觉得又失之片面和单薄。仅仅到此为止吗?
我思考的问题是:在怎样一种更深层面的人际互动下,才可以帮助孩子自由的敞开真实自我,勇敢的表达悲伤情绪?
每人都有“被忽略被遮蔽的内在小孩”
以小主人公莱莉为例,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其实是方方面面孤独体验的叠加。我们能看到,莱莉在新学校新班级做 自我介绍 时,从强颜欢笑(象征“我情绪很好”)转到失声痛哭(象征“我情绪不好”)时,并非没有敞开真实的自我,也并非没有表达悲伤的情绪。
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同学(包括老师)走上去拥抱安慰她;集体活动午餐时,没有人搭理陪伴她;冰球比赛受挫时,没有人鼓励扶持她,再加上旧闺蜜有了新伙伴,对她没有任何嘘寒问暖;父母也因为工作忙碌琐事烦乱而忽略她,最后,她只能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怀念从前——从前父母、从前同学、从前老师的爱。
那么,她为什么要半路回家?因为借助无数温馨美好的童年点滴回忆(情感账户),她始终相信爸爸妈妈是爱她的。所以,她回家后才能勇敢而自由地敞开心扉:“我知道你们希望我开心,但我真的很想念明尼苏达……”这时,她的父母反应和新同学们完全不一样,他们紧紧将她揽入怀中,心有戚戚地说:“其实我们也和你一样,怀念美丽的森林,怀念自家的后院,怀念你溜冰的春湖……”
在相拥而泣的爱中,莱莉所有的怀旧悲伤都化作更深的成长喜乐。
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莱莉回到家,真实表达悲伤情绪后,换来的是父母的愤怒、讽刺、冷漠或道德批判的话,莱莉还会敞开心扉吗?
莱莉的这种离家出走经历,在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中反复出现。我们上一代父母是比较悲哀的,本来自身就积压了很多百孔千疮的负面情绪——比如我父亲,童年遭遇家庭变故、青春遭遇“”浩劫,前途遭遇他人排挤,信仰遭遇彻底破产,婚姻遭遇激烈冲突,既不懂得如何经营夫妻关系,更不懂得如何经营亲子关系,所以很多无处泄愤的怨气和怒气都转向了比自己更弱势的儿女。
大约也是在莱莉这个年龄,有一天中午,我父亲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把我重重奚落了一番,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就过去了。但那一次,面对那些辱骂嘲笑之语,我实在忍无可忍,哭着跑了出去。
我家附近300米处就是长江,我在长江码头上一边哭一边徘徊,最后情绪平静后才蹑手蹑脚地走回去,父亲只是冷眼看着我:“还敢跑!有本事你就别回来啊!”我心头一哆嗦,只得听着他的嘲讽继续唯唯诺诺,但却暗暗发誓:“这真是自取其辱,永远不要再哭,永远不要当弱者,眼泪没有任何价值!”
后来,在16岁那年夏天,和17岁那年夏天,我又分别有两次离家出走的残酷经历,一次是夜半坐车私逃,一次是夜半投江自杀,但这两次都未遂,而后果也更加惨烈,我也更加封闭。
所以,不难回答,为什么孩童(甚至包括成人)要隐藏真实的自我,回避悲伤情绪?因为比起喜乐,悲伤是内心最脆弱也最柔软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情感。一旦坦露后,如果不被接纳和理解,反而遭遇冷漠或嘲笑,自身就会不再轻易继续坦露,而是用很多的盔甲将自己严严实实武装起来,变得设防、强悍、冷峻、坚硬、过度独立孤傲……
所以,孩童敞开真实自我的程度,与他们父母(包括老师、同学、亲友)无条件接纳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从年龄差异角度,青少年比孩童更不容易敞开一些;而从性别差异角度,男孩比女孩,男人比女人又更不容易敞开一些。在这个看似不得不带着各种面具各种标签各种身份生存的时代,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被遮蔽被忽略的内在小孩”。
苏芮有一首极为风靡的歌,叫《亲爱的小孩》,歌词触动出了无数人的成长体验:“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我亲爱的小孩/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其实,这首歌的词作者杨立德是一位_,他说创作此歌是想提醒大家,每个人从小长到大,怎样才能一步步走向回家的路?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4.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虽然我知道情绪的波动是客观现象而非主观,是科学而非神秘,我还是无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应该有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应该转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有时还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每当站在意识的边缘,俯瞰回忆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冲动。昨天晚上和损友一块儿看《头脑特工队》,尽管之前就被告知将是一部催泪之作,却没想到是这样坚决的形式。总觉这两年看的动画片,都在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怀和自我认同的不断重建。尽管主题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底色。
《头脑特工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没有假托一只玩具熊或一个童话公主,而是直接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一次次陷落。当小女孩拒绝回应爸爸的玩笑时,淘气岛轰然倾塌,我身边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间像爆破一样消失的么?小孩子可爱的瞬间,大多是不自以为可爱的,而从逐渐懂得“卖萌”开始,我们学会通过假装来重温童年时受到的宠爱,而童年也真正成为无法返回的孤岛。
Bing Bong这个幼年幻想中的伙伴,和《玩具3》里被抛弃的大熊,和《无敌破坏王》里风光不再的糖果国王,甚至和《飞屋环球记》中受到质疑的冒险家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担心如果莱利是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会黑化为一个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护的莱利幻想中的伙伴是快乐而憨厚的,为了小姑娘的快乐它最终选择消失在遗忘的`深谷中。这样的遗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觉,以至于我们几乎从不会为忽视了某个幻想中的伙伴而愧疚。当乐乐趴在悬崖边看到Bing Bong逐渐化为暗影,我拼命地从我的回忆的废墟中搜寻那只被我赋予过生命的小鹿气球和被我想象成小马的儿童自行车,是我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离开了我?
为什么不能永远以过去的形式存在。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的记忆遗失旧的。到底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天堂图书馆一般的记忆档案馆中的管理员啊,他们的销毁记忆的时候不会难过吗。或许皮克斯觉得回忆还是及时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忆,留下了太多也会令人难过。《飞屋环球记》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于世何止是与童年、与旧友的不断告别,人生于世本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遗忘的哀愁或许是时间的奖励。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艰难的状况吧。
然而这样想也并不能让我释怀啊,真想跳进回忆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个灰色的海洋球。
这部电影是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少年拉着我一起看的,中间夹带各种吐槽各种乱入所以看完了也并没有泪目。可能那个所谓幻想的朋友已经离我远去太多年,以至于我们俩在讨论剧情的时候我还言之凿凿的说我就没有意淫过BingBong这样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从未如此孤独与无聊过。然而当我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似乎又不那么确定了。
片中有个场景,是那些在废墟里堆着的一个个记忆球,都还会在joy的触碰下熠熠闪光,重现着当年的温度与色彩,然而它们的主人却都已经不记得了。可能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惋惜,我却并不这么觉得。我一直很庆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来,因为遗忘就像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些被我们亲手埋葬掉的并不只是欢乐,更多的则是忧愁,苦闷与绝望。如果能让我不记起后者,我心甘情愿将与之相关连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对一个小时候受过欺凌的人来说,可能他的整个中学时期都是晦暗无光的,即使是中间夹杂着的短暂而微小的快乐,他也不愿意无端想起。而对于一段结束得异常狼狈不堪的恋情,也没有人想要一直记得前任当初对自己说过的情话,因为那些甜蜜的耳语远远抵不过最终背叛劈腿所带来的伤害。如果我们无法剥离记忆,那就只能选择连根拔起。
这个过程可能一开始只是自己强迫自己忘记,但等过了几年,就会发现自己是真的什么都记不得了。即使你翻开当时所写的日记,听到曾经单曲循环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当时纷繁复杂的心情。很多记忆就这么在你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虽然快乐的经历无法复制,但快乐的体验却是可以再现的。就像成年后升职加薪后的雀跃就并不一定比小学春游前的兴奋来的少,下一段恋情的开花结果也会比之前的惨淡收场来的更心满意足。然而如果我们记得太多,就一定不会快乐,不管过去的记忆是好是坏。
所以,还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老话,珍惜现在吧,相信这也是这套遗忘机制的初衷所在,努力让现在的自己活的开心充实才是最重要的。
10月13日晚上,我带着女儿和儿子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头脑特工队》。
作为皮克斯的忠实影迷,该动画工作室出品的每部动画片我几乎都陪着孩子看过至少两遍。其中,《头脑特工队》几乎是皮克斯动画片中情节最简单的一部,然而,却让我几度流泪。
本片主人公是一个叫莱莉的11岁小女孩,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但随着父母从明尼苏达搬到旧金山,面对新学校的不适,面对旧闺蜜的疏远,面对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导致的淡漠,她的情绪变得很负面,却一直压抑这种负面情绪,故意做出积极乐观正能量的样子,最后终于某个夜晚,在怒火中爆发,在噩梦中惊醒,偷了母亲的钱离家出走。走到半路上,突然醒悟,于是回家。
影片小主人公外在世界的经历非常简单,但小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探索却极为复杂,细腻,微妙。莱莉大脑中有五个情绪小专员:喜乐(乐乐)、忧伤(忧忧)、愤怒(怒怒)、厌恶(厌厌)、恐惧(怕怕),它们主导着莱莉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它们之间的冲突、和解、协作,演绎得既富有科学逻辑性的真实,又富有文学戏剧性的美善,实在是难得精品。
我留意观察到,此片之所以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与导演彼得·道格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导演女儿艾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道格特读小学五年级时,他父母举家搬到丹麦住了一年,以方便他父亲学习卡尔·尼尔森的赞美诗音乐。道格特的两个妹妹当时都过的比较轻松,但他却掉队了。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他上高中的最后阶段。
“那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他说,“突然之间,砰地一声,你童年那种田园诗一样的肥皂泡就那么破了。你开始意识到,你做的每件事情,你的穿衣戴帽,你说的每一句话,别人都在品头论足……我一直觉得自己笨拙、羞涩,因此,我在某种程度上缩回了我自己的小世界。”
后来,道格特也为人父母,在2009年末,他注意到,自己11岁的女儿艾莉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变。“她开始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内向。老实说,这种情况在我自己心里引起了很大的不安和恐惧……大家都知道,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看到我女儿的成长,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让我会想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是如此艰辛,所以,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都有共鸣,回想成长的经历……”
道格特的分享让我特别感动,难怪我在本片的很多情景中,看到了《飞屋环游记》式的温柔怀旧,看到了《玩具总动员》式的坚贞友情,看到了《怪兽电力公司》式的价值反思----如果说,《怪兽电力公司》指出真正的电力能量不是来自恐惧,而是来自欢乐,那么,《头脑特工队》就更甚一筹,指出真正的情感健康,不是来自营造肤浅的欢乐,而是直面深邃的悲伤。
不过,如果仅仅如大多影评所解读的,认为本片的主题是“鼓励孩子要敞开真实自我,要表达悲伤情绪,要坦然接受失丧……”,我觉得又失之片面和单薄。仅仅到此为止吗?
我思考的问题是:在怎样一种更深层面的人际互动下,才可以帮助孩子自由的敞开真实自我,勇敢的表达悲伤情绪?
每人都有“被忽略被遮蔽的内在小孩”
以小主人公莱莉为例,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其实是方方面面孤独体验的叠加。我们能看到,莱莉在新学校新班级做自我介绍时,从强颜欢笑(象征“我情绪很好”)转到失声痛哭(象征“我情绪不好”)时,并非没有敞开真实的自我,也并非没有表达悲伤的情绪。
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同学(包括老师)走上去拥抱安慰她;集体活动午餐时,没有人搭理陪伴她;冰球比赛受挫时,没有人鼓励扶持她,再加上旧闺蜜有了新伙伴,对她没有任何嘘寒问暖;父母也因为工作忙碌琐事烦乱而忽略她,最后,她只能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怀念从前——从前父母、从前同学、从前老师的爱。
那么,她为什么要半路回家?因为借助无数温馨美好的童年点滴回忆(情感账户),她始终相信爸爸妈妈是爱她的。所以,她回家后才能勇敢而自由地敞开心扉:“我知道你们希望我开心,但我真的很想念明尼苏达……”这时,她的父母反应和新同学们完全不一样,他们紧紧将她揽入怀中,心有戚戚地说:“其实我们也和你一样,怀念美丽的森林,怀念自家的后院,怀念你溜冰的春湖……”
在相拥而泣的爱中,莱莉所有的怀旧悲伤都化作更深的成长喜乐。
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莱莉回到家,真实表达悲伤情绪后,换来的是父母的愤怒、讽刺、冷漠或道德批判的话,莱莉还会敞开心扉吗?
莱莉的这种离家出走经历,在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中反复出现。我们上一代父母是比较悲哀的,本来自身就积压了很多百孔千疮的负面情绪——比如我父亲,童年遭遇家庭变故、青春遭遇浩劫,前途遭遇他人排挤,信仰遭遇彻底破产,婚姻遭遇激烈冲突,既不懂得如何经营夫妻关系,更不懂得如何经营亲子关系,所以很多无处泄愤的怨气和怒气都转向了比自己更弱势的儿女。
大约也是在莱莉这个年龄,有一天中午,我父亲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把我重重奚落了一番,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就过去了。但那一次,面对那些辱骂嘲笑之语,我实在忍无可忍,哭着跑了出去。
我家附近300米处就是长江,我在长江码头上一边哭一边徘徊,最后情绪平静后才蹑手蹑脚地走回去,父亲只是冷眼看着我:“还敢跑!有本事你就别回来啊!”我心头一哆嗦,只得听着他的嘲讽继续唯唯诺诺,但却暗暗发誓:“这真是自取其辱,永远不要再哭,永远不要当弱者,眼泪没有任何价值!”
后来,在16岁那年夏天,和17岁那年夏天,我又分别有两次离家出走的残酷经历,一次是夜半坐车私逃,一次是夜半投江自杀,但这两次都未遂,而后果也更加惨烈,我也更加封闭。
所以,不难回答,为什么孩童(甚至包括成人)要隐藏真实的自我,回避悲伤情绪?因为比起喜乐,悲伤是内心最脆弱也最柔软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情感。一旦坦露后,如果不被接纳和理解,反而遭遇冷漠或嘲笑,自身就会不再轻易继续坦露,而是用很多的盔甲将自己严严实实武装起来,变得设防、强悍、冷峻、坚硬、过度独立孤傲……
所以,孩童敞开真实自我的程度,与他们父母(包括老师、同学、亲友)无条件接纳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从年龄差异角度,青少年比孩童更不容易敞开一些;而从性别差异角度,男孩比女孩,男人比女人又更不容易敞开一些。在这个看似不得不带着各种面具各种标签各种身份生存的时代,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被遮蔽被忽略的内在小孩”。
苏芮有一首极为风靡的歌,叫《亲爱的小孩》,歌词触动出了无数人的成长体验:“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我亲爱的小孩/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其实,这首歌的词作者杨立德是一位,他说创作此歌是想提醒大家,每个人从小长到大,怎样才能一步步走向回家的路?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不管现在还是以前,每当孤独的时候总会自己跟自己对话,时常天马行空,中国词汇里叫意淫,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YY,可能是中国现代人还不如古人的开放所致。这个跟“我”一样的“她”没有具体的形象,如果有应该是飘在空中的一朵云,也可能是一缕青烟,还会是浑身通红或雪白的天使和魔鬼,无论她是什么样但总该无拘无束充满幻想。
每当我跟“我”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安慰我、体贴我、帮助我,战胜了很多的困难,度过了很多对我来说艰难的时刻,“我”是我的阿司匹林,是我的小棉袄。有的时候她经常会跑开,我找不到她,心里很难受,好多的话想与她分享,可没有,然后悲伤(sadness)就会来找我。
悲伤,一个从一开始就存在我头脑里的小怪物,我不害怕她,可是她总会时不时就出现,小时候她与饥饿困意尿意相伴,长大后她和荷尔蒙有关,她控制我的眼泪甚至我的思维。小时候她一出现就会有人来帮助我,长大后我必须自己消化这些眼泪和无助。
再后来她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占据了生存的空间,她更长时间的不来了,我偶尔想起她来心里空落落的,悲伤又来了,再后来,我开始明白,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伴随着她的消失,又伴随着她的来到,也知道了原来悲伤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无力感,没办法改变现状的绝望。有时候悲伤也会做好事,她激起我心中尚存的想要改变的火苗,然后越烧越旺。
5. 动画电影观后感
动画电影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动画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诚然,这是一部足以让九零后们感动落泪的电影。不同于其他剧场版,这部《伴我同行》交代了哆啦A梦的由来。可以说,制造方的野心是极大的。不管是孰知哆啦A梦的九零后,还是刚刚接触到哆啦A梦这个故事体系的小孩子,都能没有压力的观赏整部电影,这无疑扩大了这部电影的受众范围。
从情感上来说,《伴我同行》是成功的,哆啦A梦离开后,又因为“谎言八百”这件道具得以回来,从新回到大雄的生活,我们的童年回忆也得以延续。
然而从艺术手法上,哆啦A梦如果一去不返,或许会更成功。藤子前辈去世将近二十年了,《哆啦A梦》这个故事也应该有个结局了。哆啦A梦离开大雄的结局,从艺术上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看哆啦A梦的九零后们已经长大了,大雄告别哆啦A梦,我们告别童年。是时候回到没有道具的现实社会,像大雄挑战胖虎一样,直面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当然也会遍体鳞伤,但那又怎样,勇敢的生活态度才对得起机器猫的离去。
网上有人说,藤子先生的弟子们并没有理解老师的构思,设计了哆啦A梦离开大雄这个虐心的情节。然而,在我看来,为了哆啦A梦回归,牵强设计出了“谎言八百”这个道具(如果有“谎言八百”,哆啦A梦一开始就可以解决大雄的婚姻问题了),反而违背了藤子先生的本意。任何童话都应该有结局,给小孩子看的,可以设计成:哆啦A梦最后和大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给已经长大的九零后看,比较好的设计就应该是:哆啦A梦离开,我们和大雄一起回到现实生活,直面困难。然而制造方视乎一心想继续开发哆啦A梦这个体系的故事,不顾及这不童话的总体艺术价值,这才是违背了藤子先生的本意。
总之,这部动画还算是不错的。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部十分好看的日本电影——《龙猫》,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小月的母亲生病住院了,父亲带着她与她的妹妹小梅到乡间居住。她们对那里的环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发现了很多趣味的事情。她们遇到了很多小精灵,来到了属于她们的环境中,看到了她们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与一只大大胖胖的龙猫成为了朋友。龙猫与小精灵们利用他们的神奇力量,为小月与妹妹带来了很多神奇的景观,令她们大开眼界。妹妹小梅常常挂念生病中的母亲,嚷着要姐姐带着她去看母亲,但小月拒绝了。小梅竟然自我前往,不料途中迷路了,小月只好寻找她的龙猫及小精灵朋友们帮忙,最终,小月和小梅搭乘着一辆大大的由猫精灵变成的车顺利的回到了家。
小月的年龄和我们大家都差不多,可是她却尽自我的本事来帮忙这个家,又懂事又活泼,可是此刻的我们呢?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但不帮忙父母,还说这说那,用我妈妈的话来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少有人帮父母干活。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故事中,大龙猫的出现从始至终都仅有小月和小梅看到过,甚至在小梅拉爸爸来看龙猫时,不但龙猫连树洞都不见了。龙猫真的有吗?还是仅仅是幻想和做梦?最让我感慨的情节是小梅独自去探望住院的妈妈,途中迷路了,为了找她,心急如焚的小月坐上了龙猫召唤的有十条腿的龙猫公车,当猫车在田野间飞驰,从大人身边驶过时,大人们却只感觉有一阵风吹过。是什么遮住了大人们的眼睛,让他们视而不见?此刻的我们,眼睛里还能看到童话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体会到了:我们必须永远坚持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看到这世界的五彩缤纷,看到世界里的奇思妙想!
时间已过去九点,按理说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应该睡了。虽然我已经很想睡,但是我更想看动画电影《狮子王》,那是妈妈几天前就答应给我看的电影,因为我做完作业时,已经睁不开眼睛了,所以爸爸妈妈不同意我看电影。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很难入睡,很生气——觉得妈妈一直在骗我。等妈妈上床休息时,我向她提出了要求——一定要看《狮子王》!后来经过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终于答应给我看。我顿时觉得妈妈其实是讲信用的,对妈妈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部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夜晚变成白天,非洲大草原苏醒了,万兽群集,荣耀欢呼,共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辛巴在众多热情忠心的朋友的陪伴下,不但经历了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页遭遇了最艰难的挑战,经历生、死、爱、责任等生命中种种考验,最后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宝座。
影片中个亲情友情、责任心给我的感觉十分强烈。辛巴因为受到刀疤的暗算险些丧命。第一次因为有管家沙祖的帮助,辛巴的父亲木法沙成功的救回了辛巴;第二次虽然也成功的救回了辛巴,但是木法沙因遭受到刀疤的暗算而丧命。这种父子间的亲情令我和妈妈十分感动。当辛巴想要夺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王位时,摆在自己面前的是重重的困难。这时候,他的两个朋友猫鼬丁满和野猪彭彭发话:“辛巴,如果这件事对你很重要,我们会永远支持你!”这种朋友间的友情极大地感动了我和妈妈。当娜娜告诉辛巴自己的国家被刀疤糟蹋得不成样子的时候;最后经过狒狒长老的点化和对已过世的父亲的怀念,终于换新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心,最后登上了荣耀石。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才能担当起责任。这种责任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不久前,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使我潸然泪下,这部电影就是《寻梦环游记》。它让我感受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明白了有梦想就要执着去追求,不畏任何阻拦,必须跟随自己的内心。
鞋匠家庭出身的12岁小男孩米格尔,他自幼有一个音乐梦,但音乐却是被家庭所禁止的。在秘密追寻音乐梦时,他不小心进入了死亡之地。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家人的灵魂,并得到了他们的祝福去歌唱,最终重返人间。
这部电影中有两个片段让我大为感动。歌神德拉克鲁兹的那一番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当生活让我沮丧的时候,我就弹吉他。其他人也许循规蹈矩,但是我必须跟随自己的内心。”是啊,有梦就得去追,不论这个过程有多么痛苦,不论前方有多少绊脚石,我们都要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不要畏惧将来所面对的一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你功到事成之后,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时,就会发现过去努力付出的汗水有多么值当。如果没有过去的一切,你怎么才能看到如今这美不胜收的风景,受到无数人的瞻仰与崇拜呢?
当米格尔为他的曾祖母唱《Remember Me》时,不知打动了多少已经麻木了的心扉。是什么让一位已经痴呆的老人,记起了几十年前听过的那首歌?是那浓浓的亲情!这美好的感情,使一位老人牵肠挂肚了多少年。爱,是无数金钱都换不来的,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信念,一种使人奋进的信念。它使多少人振作起来,继续前行。要不是有着这种信念,那些亡灵再也不会有人牵挂,都会化作金色的粉末,消失殆尽了。
这部电影中,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感情与奇幻的情节巧妙地交织、融合在了一起,让我至今仍陷入在那意境中,久久难以忘怀。
我看过的电影有搞笑的《夏洛特烦恼》,有激动人心的《战狼2》,有环保意识的《美人鱼》,最让我感动的是《寻梦环游记》。
电影刚开始出现了几幅精致的窗花。我很好奇,便问了旁边的观众。她说:“这是开场白。”接着,变出现了一栋古香古色的红房子,主人公米格出场了。虽然他天生就是音乐的料,可是家人再三阻止米格,这让米格伤心万分。有一天,米格遇到了他的知音——一只小狗丹丹,便开启了他的音乐之旅。
米格为了参加亡灵节的音乐才艺大赛,前往墓地盗走了歌神德拉库斯的吉他。可是,当米格奏响吉他时,米格的身体变透明了。这让米格大吃一惊,他居然从人类世界到了亡灵世界。
米格从亡灵世界找到了过世的家人,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埃克托。埃克托对米格说:“想回到人类世界,就要得到祝福。但是人类世界的人如果忘记了他,他便会‘终极死亡’。”米格一开始以为曾曾祖父是德拉库斯,在经过一件件事情之后,他得知曾曾祖父其实是埃克托。埃克托还是被德拉库斯杀害的,这让米格伤心不已。突然,埃克托脸上出现了一阵黄光,原来是米格在世的太奶奶可可即将把她的爸爸埃克托忘了。埃克托连忙给米格祝福,米格便回到了人类世界。米格回到人类世界之后,马上唤醒太奶奶的回忆,所以埃克托没有死。十年后,米格还成为了音乐家。
如果米格不“播种”希望的种子,他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要在乎别人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让希望的种子发芽,并用毅力去浇灌它,让它茁壮成长。米格正是对自己的音乐之梦充满坚持,最终才有所成就。
昨天终于看了《你的名字》。影片中提出的“产灵”“时间”“编织”等概念都在给我启发。尤其影片中自始至终贯穿的头绳—手环,就是图中的红线,给我很亲切的感觉。——这不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缘”吗?
缘,就是丝线,而且坚韧不断。右边的结构应是某一种独角兽。意思是连猛兽都无法挣脱的丝线,就是“缘”。
泷和三叶,隔着时空,相聚于这根线的两端。仿佛也在说明,这个世界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缘分的线是如此坚韧强大。在你所不知道的远方,竟也有人有事与你息息相关。
也许,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渐渐淡忘了那个名字,可是缘还在,我们就会相遇。而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时候,请容我轻轻的问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影片试图表现一个貌似并不成熟的的概念:冥界,人间,时间,空间,生命自身,梦境现实,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人的身体、口嚼酒、丝线都是通道或媒介,世界就是这样相互连接。
所以,不可以面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生命给予人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你内心的一念是否善良。是否发自内心的纯粹善良。
《你的名字》在探讨很深生命层次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爱情。泷和三叶,也只是朦胧的情感,还不是我们认为的通俗的爱情。这种精神层上的探讨远胜肉体的欢乐。
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画片,看完了,总有些意犹未尽,值得回味思考的东西。它们的片子,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在探讨人性、生命、文化。我们的片子,专注丛林法则、动物本能,比较多。这跟多年来,各方面教育矮化人类精神、盛行无神论、高级动物说不无关系。
周末,陪儿子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小王子》。
观影的时候,我有很强的代入感。只觉得,电影中的小女孩是我,她的妈妈是我,影片中的老人也是我,连主角小王子也很像是我。我想,这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更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所谓经典,便是随着时间流逝,其精神内核却能常驻人们心间。
电影一开始,小女孩将按照女强人妈妈的强劲学习计划,度过一个严肃的暑假,她是一个没有自我、没有笑容、没有盼望、没有想法的表情僵硬的孩子。
看哪!窗外飘来一架纸飞机、承载着小王子的故事、带来了老人的友谊,从此她变了,有了欢笑、友谊、希望、自我。这是孩童本该有的模样,她们应该和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一样纯真。老人是个大人,却没有失去自己纯真的初心,他心里还住着当初那个单纯真挚的小孩。所以老人和女孩可以找到相同的交流频率,当降落伞兜头落下罩住欢笑的两人,我不禁热泪盈眶,被两颗真挚的心打动。
可是影片中的多数大人呢?当他们长大后,弄丢了那个纯真的自己,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心。他们变得机械、阴沉、冷漠,女孩的妈妈吝于陪伴孩子,爸爸只在她生日的时候寄来一个城市的模型,长大的王子忘记了小时候的一切,大人们都端着一样森冷默然的面孔。那个试图掌控一切、拥有无上权力的国王;那个自负无比、沉溺于夸赞和掌声的人;还有精于算计、贪婪无比的富商;他们身上投射着现代人的某些影子。
影片在一遍遍地呼喊:不要遗忘!不要遗忘!你长大了,也不要遗忘这一切。当女孩把剑插入玻璃瓶中放掉所有星星回到天上时,她呐喊着:我会长大,但不要变成你们这样的大人!
妈妈带我去新世纪电影院看——《小王子》!我又高兴又期待!小王子在电影里会发生什么故事?
小王子很孤独,需要个朋友,一个飞行员想帮助他,可谁都不信任飞行员,而且,很烦飞行员!隔壁的小女孩,相信了他,在飞行员要去世时小女孩帮飞行员找到了小王子,小王子被变成了大人,而且把以前的纯洁、想法,全部被抹杀了,小女孩救了小王子。第二天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拿着花,去看老爷爷(飞行员,他已经老了),并送他一个礼物——一本书,名叫《小王子》,是小女孩把老爷爷给她的故事,整理了出来,变成了一本书!
看完,我就瞬间被感动了!一个小女孩,既然能办出这种事,我吃惊!一个小女孩,既然相信一个,被别人看不起的可怜老头!我又是吃惊!也有一些怜悯这个老头!
这里面有一些台词特别令我感动:”一只狐狸、一朵玫瑰花在陌生人看来,和千千万万只狐狸、玫瑰花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驯化了他、养育了他,他对你而言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让我明白了:我、爸爸妈妈、宠物小狗,都是世界上普普通通的,因为我们彼此之间的爱,让我们感觉到了彼此之间的独一无二!”星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其中一颗上,有美丽的花朵!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有一口井!“这让我明白了:世间万物的美丽都是有原因的!
今天我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大圣归来》,这部电影让我十分难忘。
电影中的小和尚江流儿十分可怜。他的父母被山妖杀害,他流落到一个老和尚那里,虽然从小和老和尚相依为伴,但他还是十分快乐,机灵又勇敢。江流儿从山妖手中救走了一个女童,惹得山妖追杀。又误打误撞来到了五行山下,解除了在五行山下被困了四百多年的孙悟空,从此开始了一场斩妖除魔的旅程。
孙悟空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被江流儿救下,觉得自己欠他人情,勉强地护送他回家。可是英雄不再,当江流儿要他去救女童,他却说:“我不管了,我管不了。”江流儿只好自己去救。当大圣抓起水中的孙悟空玩偶时,这才明白,江流儿对自己有多重要,于是就去救人。江流儿被压在石堆里的时候,孙悟空以为他已经死了,心中燃烧着怒火,回忆着过往,又变回齐天大圣!他用金箍棒打死混纯巨兽。正当他心灰意冷时,江流儿在大声喊:“大圣!”孙悟空猛一转头,可能是他看见了江流儿吧!
我应该向江流儿学习,他那份勇敢,那份坚强。至于大圣嘛,他那颗燃烧的心,对一切都不顾,他大闹天宫傲慢不已的行为已经为江流儿而改变。我想,孙悟空和江流儿之间的那颗心,可能就是永恒的友谊吧!虽然,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但这颗心永远连在一起。
“请记住我”,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在电影里触动了每个人的心,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的重要。这部电影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它也是十分值得我去观看的。
米格是电影的主人公,他来自墨西哥鞋匠家族,这个家是被音乐给拆散的,音乐就变成了他们家的仇恨,但有着音乐之梦的米格,又把音乐重新带回了家。
米格在现实世界受尽压迫,可他在亡灵世界去快乐无比,如同美梦成真。我之前在观看电影时极少流泪,可这次我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个电影应该是想告诉我们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自己家里的亲人才会一直爱着你。在亡灵节那天,米格又把音乐重新带回家时,我哭了,我为米格而高兴,他让大家重新热爱音乐的勇敢举动使我感动。在亡灵世界里,被遗忘的人们将会面临第二次死亡,那位善良的牛皮哥,被人们忘记,走入了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今人唏嘘。
还有一件事,让我真切地感动到了,埃克多这位父亲,一心想过桥,就是为了再回去看一看自己的宝贝女儿小可可,就是想把专门写给可可的歌《请记住我》再给可可唱一遍,他为音乐离开家,可他又为了可可想回家,他的所作所为充分表达了如山的父爱。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我们不用害怕死亡,就怕被遗忘,即使你走得再远,甚至于走出地球,但你永远也走不出家人们的记忆、爱的大门,就算你死了,家人们依然会爱着你、记着你。
请再也别把亲人忘记了,请记住我吧!
星期六,我和表妹一起去看9.3高分的火热电影——《寻梦环游记》!刚开始时,许多骷髅让我十分害怕,可是后来,就是因为爱,让我十分感动,眼泪也不经意地掉了下来。
这部电影的豆瓣分值竟然这么高,那么大致内容也是有亮点!这部电影记叙了——原来十分热爱音乐的一家,可是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对音乐并不是那么的情有独钟了,可父亲十分固执,想去许多人面前演奏,临走前,为女儿可可写下了《请记住我》这首歌。后来他们一家都开始做鞋,成为鞋匠,从此,家里十分忌讳音乐。后来,米格(也就是歌神的曾曾孙子),他也喜欢上了音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打算去偷歌神的吉他,可惜坠入了亡灵世界,见到了歌神,揭开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得到歌神的祝福之后,回到了人世界,对曾奶奶可可唱了《请记住我》使她记起了爸爸。
《寻梦环游记》让我明白了,人有生离死别,梦想不能轻意放弃,逐梦之路虽比较艰难,但只要有恒心,一定可以做到,当然了,世间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的爱与支持。沈石溪曾说过一句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而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的感受是:“动画片虽然幼稚,但处处都透露着爱。”
看了这部动画片,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世界上最有力的情感就是“请——记住——我”!
最近看了美国动画电影《超级大坏蛋》,觉得拍的很好,动画电影《超级大坏蛋》观后感。美国人就是擅长拍这种动画,我觉得比那些特工片要拍的更有水平。对话夸张搞笑,时而团结紧张,时而轻松活泼,结局出乎意料,这些元素动画片都有,特工片也能做到。甚至还能加进去一些激情元素来吸引眼球,英雄一出场那是牛逼闪闪,美女一出场那是细腰长腿,好看得紧。看完后就会觉得不想再看第二遍,没什么意思,除非你还想回过去看看女主角的胸围有多大。但是,用小人物和小故事来讲大道理。这不是每个电影都能做到的,观后感《动画电影《超级大坏蛋》观后感》。而且是动画片嘛,老少皆宜,受众面更广。废话说了一箩筐,到底这个电影讲了什么道理呢?
1:、没有天生就是坏蛋,所谓的坏人是坏境培养出来的。
2、没有永远的坏蛋,坏人是可以改变的。
3、这个是最有深度的一点:看似人畜无害纯良无辜的小人物,不见得就是好人,他不当坏人是因为他没那个机会或没那个本事做坏事;换句话说,不做坏事的人不一定就是好人,能做坏事而不做的人才是好人;再举个例子说(我非得说透了),我这人经常骂贪官,显得我很正直,但是我还没当官呢,我哪天当官了,有机会了,我也得楼点钱,我也强烈呼吁提高退休年龄,我也在改善幼儿园环境和监狱环境之间选择后者(为什么?这个还要解释一下吗?)这说明我这人其实一点都不正直,没在那个位置上罢了。
4、这个是最有高度的一点:珍惜平凡人的生活,备受关注的精英不是那么好当的。
一片与世隔绝的魔法森林,一场迷雾笼罩的未知之旅,一个尘封多年的惊天秘密……艾莎和安娜即将踏上寻找真相之旅。做好准备,更凶险、更精彩、更传奇的全新冒险即刻开启,一切充满未知。
20xx年,《冰雪奇缘》一经上映,便成为了无数观众的心中至宝。勇敢冲破命运束缚的艾莎,在真爱困境中“摸爬滚打”的安娜。不落俗套、充满惊喜的姐妹真情,获得了全球粉丝的喜爱。
这一次,万众期待的《冰雪奇缘2》华丽归来。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得主珍妮弗·李和克里斯·巴克指导,史诗前作和《疯狂动物城》原班人马打造,横扫全球的现象级动画全面升级,全新冒险即将开启。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并没有时间先去回味前作。其实有时候这样挺好,知道了结果,随后再去寻找答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欣喜。看了电影《冰雪奇缘2》,很少见的既没有反派,也没有公主和王子在一起等情节的故事。整部电影将你带入与爱莎公主一起,寻找关于自己的真相。
从剧情上来看,男主显然再次意料之中的沦为了背景(嘻嘻),两姐妹之间互相拯救,最后依然是一个完美的大团圆结局。即使没看过前作,也不会太多看不懂的地方。这部续作的意义在于完善前作,讲前作中没有交代清楚的部分以及观众期待的部分,在续作中得以展现。也许是因为看过了太多烧脑片,因此在本人看来这所有剧情似乎全是意料之中的事儿,没有感受到意料之外的欣喜。然而一个简单的剧情想要讲得精彩,也没那么容易,这也是我喜欢这两种剧情的原因:要么围绕一个简单的故事将其讲得精彩绝伦;要么呈现一个烧脑的剧情,使人有无尽的猜想与思考。显然此部影片属于前者。当然,毕竟公主类型的电影更多的不是靠剧情取胜。
电影《姜子牙》是一部由顶级动画人员全力制作的国漫大片。导演程腾,曾就职于顶级动画公司梦工厂;联合导演王昕,为顶级游戏公司暴雪前艺术中间,拥有16年以上CG制作经验,曾参与《魔兽世界》《守望先锋》等千万量级项目。影片导演团队拥有着丰富制作经验,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谈及影片制作,导演程腾曾趣味表示“为了更出息一点”,建有《姜子牙过失记录》文档,每天反省不足的地方,力求高效与完美。
《姜子牙》是封神电蚊影宇宙系列埠的第二部片脱子,第一部就煞是今夏火爆唤全中国的《哪吒之魔童言降煞世》。相信大家狙都还记得,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炔》的结尾彩蛋中,这部《姜子牙》就有出现过,虽然这部电影不季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但基本可斩以确定的是咀,这两部电影俸应该是同一士个宇宙体系度下的。
也就是说,就算这部坛《姜子牙》里面不会出现哪野吒,以后这两猎者也可能合咀作。毕竟在《姜子牙》放出预告之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官方巡也第一时间等在微博发起僭了互动。从二者之间有爱坪的对话看来车,以后很大概换率会有哪吒拓跟姜子牙的埠联动电影。
但是具体会不黄会有合作,还得看这部《姜子牙》上映之后的表现。首支预告片由栈于只剪辑了辈部分内容,其实整个故事懈脉络和线索凹都还不是很改清晰,大概也是导演组在凶卖关子,电影还是要到影刈院中看了全晃部才能知道靡好坏,我们就静待这部片欢子上映吧。
《姜子牙》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北京中传合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由程腾、李炜执导。该片于20xx年1月25(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寻回自我的故事。
影片一改“众神之长”姜子牙白发老翁、仙风道骨的传统面貌,以“帅大叔”形象超燃登场。姜子牙形象的创新性改编,与当下观众审美相契合,不少评论称赞表示“每个英雄都有不同的定位,迫不及待想去影院感受最帅姜子牙”。除姜子牙外,“奶凶”登场的四不像同样令人眼前一亮。陪伴战斗,又凶又萌的全新形象,令其收获众多女性观众的喜爱。从传统文学中高大魁梧的姜子牙坐骑,到如今“萌宠”的大胆改编,四不像为何有如此的巨变?其与“帅大叔”姜子牙又将如何化解九尾危机?一切都有待上映后进一步揭晓。
此番亮相海报由顶级设计师赵力绘制,姜子牙与巨型九尾妖狐两相对峙,充满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氛围,大片气质呼之欲出。据悉,影片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的史诗传奇。该片最终将呈现怎样的顶级神妖大战与视听盛宴,备受观众期待与热议。
;6. 能帮我写一段关于头脑特工队的英文观后感吗 非常感谢
头脑特工队的英文观后感,见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请用电脑访问。
7. 电影观后感400字
观《地道战》有感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抗日的力量。
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鬼子打高家庄的故事。在电影里面,鬼子的特务化妆成“特工队”,想摸清“我们”的地道,可是没能得逞。当演到最后的时候,有一幕让我终身难忘。在空无一人的茫茫大平原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拿着枪的人,他们双目圆睁,都是从地道里出来的,他们掀开草皮,手中紧握着枪,一句冲啊,众人一拥而上,一会功夫,鬼子全被消灭了。他们的英勇气概值得我们敬佩。
通过这部影片,我认识到了人们群众力量的伟大,他们用智慧与计策,凭着小米加步枪就将侵略我们祖国的日本鬼子打得屁滚尿流。
我为那些同日本鬼子拼死搏斗、斗智斗勇的革命先烈们感到自豪。(小时候写的,肯定不好,你将就将就凑活一下)
8. 少年特工电影观后感
《少年特工》读后感1000字
今天,我读完了《少年特工》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少年特工队员有谷雷、冯标、三固,许自了等人帮红军办案、捉贼、接送人员的故事。四人都是经过训练过的小孩儿,是共产党那边的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几个他们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讲的“石龙山的宝藏”。红军觉得带着钱打仗不方便,就让少年特工把钱送往石城,少年特工们出发了,在路上,少年特工遇到了两帮坏人,但不是一伙的,他们听说几个小毛孩有珠宝,就来抢了,谷雷想到了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三固跟一帮土匪说:“木炭窑里有珠宝。”然后,谷雷等人趁机跑了,当土匪们去木炭窑里找宝藏的时候,谷雷他们又扔了一块石子,两帮坏人打了起来。过了一会,没有动静了,三固说:“我上去看一看。”三固一看说:“你们上来吧。”谷雷上去一看原来红军来了,回到总部,谷雷才知道他们运的是石头,真正的珠宝已经有别人悄悄运走了,谷雷说:“您是不放心我吗?”营长说:“对。”
第二个故事是讲的“与‘蛇’同行”。营长选三名特工组成一支护送队,护送一位前来苏区做生意的商人回福建。谷雷三位觉得这位商人为什么要这么急的回去。于是他们就上了船了,到了下午,他们觉得天色已晚,就在小岛上住下了,一下船,谷雷看见一个女子跳河自杀,少年特工们跳下河把女子救了上来。女子说她是农村妇女,谷雷觉得这位女子很可疑,因为她带的手镯和别的农村妇女带的不一样,再说她为什么看到我们才跳河自杀呢?谷雷觉得她是个特务。谷雷就故意在筐子里面放了些石头和草,到了深夜,女子悄悄的到筐子里去翻东西,被谷雷看见了,谷雷就更坚信她是个特务。于是第二天,谷雷就把那位女子交到了红军那里。由此看出谷雷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优秀少年特工。
第三个故事是讲的“马夫之死”。组织上给李德配了一个马夫和伙夫,突然有一天马夫死了,是被一根箩筐绳套着脖子悬梁上吊死的,大家怀疑是伙夫杀死的,三固说:“伙夫和马夫那么好不会杀他的。”三固回屋想,那马夫为什么要自杀,他就决定把这件事搞清楚。有一天他去遛马的时候看见几个孩子站在牛背上去够树上八哥巢,三固又联想到马夫曾经说过马通人性,只要你对它好,它就听你的话,叫他躺下它躺下,叫它站起就站起,三固想他快找到那桩命案的最终答案了,于是他就找了一把尺子量了马的高度,这就对了!他就做给大家看,最后,证明马夫是踩在马背上上吊自杀的。
我觉得三固是一个聪明,机灵,爱思考的少年特工。
通过读少年特工的这些故事,我明白了以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要急躁,要平静下来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9. 《头脑特工》观后感
《头脑特工》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头脑特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脑特工队》,应该算是今年最好的最伟大的动画片了,没有之一。原因无他,《头脑特工队》用故事的情节,让我们认识了每个人头脑里都会有的几个基本情绪,快乐、忧伤、愤怒、害怕和厌恶。
我们知道什么是正面情绪、负面情绪,我们知道要以正面情绪为主,但也要接纳负面情绪,可在此之前,这些仅仅是在心理学范畴,仅仅是我们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面对各种情绪、面对各种状况时才会用到的,才会去分析的。
可是在电影里,是如此直观地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里有这样一支特工队,他们分别掌管着我们的各种情绪,他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颜色的记忆球,形成核心记忆,又建立起各种人格岛,还有思想列车、梦境、幻想、遗忘、潜意识……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孩子,或许不用再让妈妈来帮你分析你的情绪,可能很快就会自己告诉自己,哦,现在可能是“怒怒”掌握了控制台,得快点让他离开,把“乐乐”找回来,要不然哪个岛,或许是友谊岛,或许是家庭岛,或许是淘气岛就会塌了……孩子可能也会知道,现在“忧忧”掌握了控制台,不过没关系,过一会儿就好了……是的,它让孩子看到了每个情绪控制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也让孩子看到,这些情绪,尤其我们曾经认为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洪水猛兽,在合适的地方,也能发挥作用。
而我超喜欢那个“冰棒”,每个孩子都会有至少这么一个幻想中的朋友吧?比如小米就有一个朋友丹尼,是我们看不见的,小米常常会说,妈妈,丹尼就在你身边,你要小心别踩到他了……哦,多么让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小米和果果还有几个共同的“疯子国”朋友,每次她们俩聚在一起时,这些“疯子”就总会跑出来玩。所以对片中这个身体是棉花糖,有着大象鼻子和猫咪尾巴,哭起来眼泪是糖果的“冰棒”,小米爱极了,因为超有认同感。而当“冰棒”最后在记忆谷底消失时,不知道小米如何,我是哭了,并不是因为煽情,而是因为共鸣——也许我也曾经有这样幻想中的朋友已经被我遗忘了。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消逝,来不及说再见就被遗忘,虽然是必然,却又很无奈……而有一些核心记忆却是永远不会消失,虽然可能会变得很忧伤……这样一部有笑有泪有爱的动画片,推荐没看的都去看看吧,让你脑子里的情绪小人都形象起来。就在我写这些文字时,小米已经在津津乐道于她脑中的那一队特工队形象了,而她的好朋友“丹尼”,就成为了快乐情绪的大总管……
今天观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头脑特工,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生因为搬家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烦恼。
而头脑特工这部电影很形象地演绎了一个小女生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头脑中的一怒哀俱乐是如何反应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喜欢溜冰,经常在家的后院有天然的溜冰场,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在这里过得非常的开心,可是由于爸爸的工作变动,他们搬到了更大的城市,不得已他离开了熟悉的地方,从刚开始对于大城市的向往,此时他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可是由于搬家司机的迟到,他们不得已在空旷的房间里度过了一晚,这时他是乐观的,她用自己的笑容感染着父母,这一些小小的变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影响。而之后他来到了学校,学校里并没有那些他熟悉的朋友,他在努力使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可是结果总是那样的差强人意,同学们的嘲笑,以及新学校带来的一些困难,导致他连自己最爱的溜冰也不能够完成,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比赛。导致他每次看到溜冰穿上衣服都会瑟瑟发抖,他脸上的笑容慢慢的减少了。
最后他忍不住了,偷偷的拿了爸爸妈妈的钱,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而这个时候他头脑里的特工们也在为它而奋斗,比如笑笑,因为一些原因,他离开了控制中心,他努力的带着一些快乐的回忆,想要回到控制中心,可是一路上的艰辛,并没有使他很快的回去。
女孩的,友谊岛崩塌了,女孩的家庭岛也崩塌了,等等,一系列的变故,在女孩的脑海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小时候她最爱的一只大象,也消失在了她的记忆长河里。
而这时女孩已经登上了回家的大巴车,他的脸上再也没有笑容,她决定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城市,可是就在车刚刚行驶的过程中,笑笑和悠悠回到了控制室,悠悠是悲伤的情绪,让女孩哭了起来,突然他觉得自己很委屈,走下大巴车,向家里走去,而女孩的父母正在苦苦的寻找着她,这一幕是非常感人的,他与父母相拥而哭泣,原来成长是有眼泪的代价!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她变得更加的成熟了,因为她已经来到了青春期,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什么也不懂的只知道开心的孩子了,在控制室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设备更加的高档了,女孩的记忆有了一颗开心与快乐,相互交织的圆球,因为他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和因为父母而回来的耐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受自己的影响,喜怒哀乐惧,影响着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就好像有五个特工一样,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在特定的时间,他们就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特工左右了我们的想法。
在故事里,五个情绪小人主宰着大脑司令部,他们产出的五色记忆球构成了庞大的记忆仓库和脑海之城。这个设定充满久违的童趣,因为成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剥离情绪的过程。我们像药剂师一样将各种情绪加加减减,好让它们呈现一种暧昧的石灰色,并且管那种在工作或交际时心如止水的能力叫做成熟。而在影片中,五种情绪坐在孩子和大人的脑海中,操纵着每一个时刻,尽管大人脑中常常是力不从心的愤怒、理性克制的悲伤、不形于色的快乐。皮克斯大声地宣称:是情绪和记忆决定了我们之所以为我们,而非理性或知识。在对感性的全然拥抱中,我们从而复现那些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们内心的五彩风暴。
是的,虽然这部影片说的只是一个小女孩从十岁到十二岁——从童年进入青春期——的那些不得不经历的动荡和改变,我却觉得它提及了人生中每个阶段的风暴。那些“悲伤”不由自主溜出来,将温柔的记忆染蓝的时刻;那些“欢乐”不在场、岛屿纷纷崩塌的时刻;那些在长夜辗转直到“欢乐”历尽千辛万苦归位,对生活的缠斗之心随之复苏的时刻;那些渴望重温记忆,却眼看它们消散在遗忘深渊的时刻。作为一个“悲伤”长期占据脑海首席的人,我常常对它们不知所措。而皮克斯给出了这样温柔的解释:每一个忽然变坏的瞬间,不过是你脑海中五个小人短暂的一次失败合作,坍塌的岛屿有天会以更辉煌的姿态重建。
作为一部讲述心理世界的动画,它将人类迈过创伤与遗忘的过程具现得如此浪漫。遗忘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永远有不留情面的清洁工将褪色的记忆球收进垃圾袋,而那些被潜抑的要么被锁在潜意识地牢,要么在记忆仓库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等待一个终结——当它们被记起,往往也就意味着遗弃。Bingbong这个有着粉红色棉花糖身体、会哭出糖果的可爱形象,代表了莱莉的童年时光。当它和“欢乐”骑着小车高唱童谣,小车喷出彩虹冲向云霄的时候,我看得泪流满面。童年乃至于所有注定被抛下的时光,在我们转身离去时,也许都曾经这样听不见地高歌,而我们前进,因为它们暗中馈赠的余力。
美好与悲伤并存是这部动画的基调,这使它完全超出了童话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在观影时,我曾以为这会是个“欢乐”努力在人生中取得控制权的故事,所以当悲伤缓缓走上来,将核心记忆球染蓝的时候,我才轰然明白了这故事的内核,无关在人生浮沉中始终占领高地,而是坦然接受所有潮起潮落。金色的记忆慢慢变蓝,仿佛这才是最适合它们的颜色,时光流逝总是令人惆怅,而对当下欢乐的感受总与长久的虚无齐头并进。最丰富的生命,是悲欣交集的蓝金色风暴。
倍受好评的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便在北美开画的第一个周末拿下了九千四十万的票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喜人成绩,应该由其创新的剧情设定。
我们都说人会喜怒哀乐,而皮克斯大胆又创新的将人的情绪具象化了。把情绪分成了五种,并且具象成为一个人形的小人,这样有趣而恰到好处的设定让电影成为了一个充满好奇、好玩的故事。
在主要剧情上,“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长期占据主动的“快乐”在不断边缘化“悲伤”时,遇到了小女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搬家。
随着环境的巨大转变,原本五个情绪所占据的比重正在发生变化。而占据矛盾中心的“快乐”和“悲伤”便开始了一场“拯救大冒险”。在这段冒险和拯救之路上,“快乐”重新和意识到“悲伤”是这个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过度担心“悲伤”影响小女孩生活的意识是错误的。“悲伤”同样有着她不可缺少的位置。
之所以觉得本片剧情设定的优秀之处,应该要属于多重矛盾的巧妙设定。头脑内两个情绪的矛盾,小女孩搬家后环境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心里落差以及小女孩从童年向青春期的内心成长。
其实这样的剧情,你是否有些熟悉呢?
是的,这正是你我曾经有过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在成长时所遇到的烦恼。我们在每一次成长的时刻,总会因为环境的巨大转变,内心活动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转变。就像本片中,小女孩在这样的成长时刻,内心世界也经历了一次毁灭和重建。
就像大脑总部里那块操作台一样,经历一场变故后,操作台也变得更大、功能更全面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电影里,开学第一天的晚餐片段中,也出现了父母的头脑队伍。父母大脑总部里与小女孩不同面积的操作台也暗示了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变得多样。
而每个人大脑总部里起到主导作用的情绪,则清晰的表明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看完本片后,我想皮克斯有这样的创意并讲述这样的故事,可能是想要告诉广大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关心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学业的进步,也不要忘了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对于我们年轻人,成长,总是伴随欢笑和哭泣。而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情绪的沉淀。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自我反省。
童真是人类的最后一处圣洁的天堂。漫画家丁午在被下放到河南干校时给女儿画了一本漫画家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映在纸上的是一个乐观的爸爸每天的生活趣事。他一手抵挡着来自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匮乏,另一手却建造了一个纯白洁净的童话。美国作家菲尔丁也曾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这部《头脑特工队》就用脑洞大开的方式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辛酸。电影中塑造了几个萌萌哒的情绪小人住在小女孩莱莉的大脑里,为小女孩的生活出谋划策。突然有一天意外发生,为了使莱莉重新恢复笑容,情绪小人之一乐乐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她们遇到了莱莉幼时的幻想玩伴,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冰棒。莱莉十几岁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冰棒玩了。讲到这里,乐观的冰棒哭了出来。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梦,用属于他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们自己都跌入了深渊,面临着被风化侵蚀的命运。而此时的莱莉情绪越来越烦躁,在她脑海里友谊、诚实、亲情的小岛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轰塌,她正在计划离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明尼苏达,去缔造新的快乐的记忆。与此同时,乐乐和冰棒唱着能使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它离开深谷。但两个人太重了,在最后关头,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着乐乐登上平地。他的身体正慢慢被风吹散,还喃喃自语,“乐乐,你替我带她去月球好吗?”
这是我自认为影片中最煽情的片段,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要好的玩伴。也许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具化的同伴,也许是留在家中一隅的小玩偶,抑或是像冰棒这样的只存在于脑海里的软萌小伙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她不再需要一个这样的小伙伴,我们把它们扔在记忆的小角落里,然后会有沙土把它们渐渐掩埋,结出悲伤而我们仍不自知的花朵。“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斑白岁月剥落小时候,融掉了许多快乐的年轻的记忆。如果在记忆中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一定会包裹起自己被遗忘的悲伤,微笑着看着你长大成人,时常开心地说:“这就是我最棒的小伙伴啊,她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长伴随着阵痛,总会有人磨灭掉你的天真。所有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人,都要无可避免地长出坚固的盔甲,而那代价就是失掉了童真的羽衣。这是成长的代价。
那座孤岛,后来坍塌。那迷茫的人儿,也正在成长。
每当站在意识的边缘,俯瞰回忆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冲动。昨天晚上和损友一块儿看《头脑特工队》,尽管之前就被告知将是一部催泪之作,却没想到是这样坚决的形式。总觉这两年看的动画片,都在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怀和自我认同的不断重建。尽管主题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底色。
《头脑特工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没有假托一只玩具熊或一个童话公主,而是直接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一次次陷落。当小女孩拒绝回应爸爸的玩笑时,淘气岛轰然倾塌,我身边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间像爆破一样消失的么?小孩子可爱的瞬间,大多是不自以为可爱的,而从逐渐懂得“卖萌”开始,我们学会通过假装来重温童年时受到的宠爱,而童年也真正成为无法返回的孤岛。
Bing Bong这个幼年幻想中的伙伴,和《玩具3》里被抛弃的大熊,和《无敌破坏王》里风光不再的糖果国王,甚至和《飞屋环球记》中受到质疑的冒险家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担心如果莱利是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会黑化为一个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护的莱利幻想中的伙伴是快乐而憨厚的,为了小姑娘的快乐它最终选择消失在遗忘的深谷中。这样的遗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觉,以至于我们几乎从不会为忽视了某个幻想中的伙伴而愧疚。当乐乐趴在悬崖边看到Bing Bong逐渐化为暗影,我拼命地从我的回忆的废墟中搜寻那只被我赋予过生命的小鹿气球和被我想象成小马的儿童自行车,是我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离开了我?
为什么不能永远以过去的形式存在。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的记忆遗失旧的。到底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天堂图书馆一般的记忆档案馆中的管理员啊,他们的销毁记忆的时候不会难过吗。或许皮克斯觉得回忆还是及时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忆,留下了太多也会令人难过。《飞屋环球记》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于世何止是与童年、与旧友的不断告别,人生于世本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遗忘的哀愁或许是时间的奖励。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艰难的状况吧。
然而这样想也并不能让我释怀啊,真想跳进回忆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个灰色的海洋球。
如果要给小孩推荐一部动画片,那么这部一定是我推荐之一。
这部动画,主要讲的是小女孩莉莉从出生到长大后的一段过程。然而这部动画的重点不是莉莉,而是住在莉莉大脑里的五种情绪,它们分别是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动画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这些情绪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依次是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
莉莉的脑中有一个控制台,这五个人物时不时的会操作下这个控制台,不同人物的操作,莉莉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大脑里面还有一些记忆岛,这些岛分别是一些核心记忆组成的,比如我们学会走路的第一天,父母帮我们过的某个生日,某场重要的比赛等。
这些人生里重要的记忆都会储存在不同的小岛上。
莉莉的大脑,大部分时刻都是由乐乐控制着,优优时不时的也会无意的来控制下操作台,偶尔遇到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或碰到一些生气的`事情,厌厌和努努也会跳出来争夺操作台控制权。
乐乐总是嫌弃忧忧,因为它总是无故的沮丧,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总是从不好的方面来分析问题。它觉得忧忧就是多余的,存在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后面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其中的一些记忆岛崩塌了,掉入永恒的虚无之渊,一旦掉入这个深渊,那么莉莉脑中的记忆就会永远的消失。
第一个崩塌的是“搞怪”之岛,也就是存储一些搞怪时刻的记忆。
那是莉莉在搬家后的一个晚上,她莫名的就不开心,她可能是怀念老地方的朋友,搬走后就不可能一直跟他们一起玩了。
爸爸看出了她的不开心,于是就模仿猴子的样子来逗她开心。小时候,每当莉莉不开心的时候,爸爸就是这样哄她,可是今晚却不灵了,可能是优优一直在操作控制台,莉莉看着爸爸的样子还是无法开心起来,甚至觉得有点幼稚,搞怪之岛崩塌了。
当我看到这一刻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咯咚了一下。
我在想,曾经小时候的我们,都是搞怪的,做着鬼脸,无忧无虑。长大些,这些搞怪的时刻忽然就离我们远去,我们一下子就变得正经起来。那些曾经搞怪的我们为什么就突然变了呢?
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了童年,父母也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再长大些,莉莉又失去了一些记忆之岛,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记忆岛。
乐乐和忧忧经历了一场脑中事故之后,也不再嫌弃忧忧,她终于也发现了优优的好处。
我想成长就是这样的,我们总是会失去些什么,然后得到些什么。我们也不可能永远的快乐,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其实,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虽然我知道情绪的波动是客观现象而非主观,是科学而非神秘,我还是无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应该有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应该转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有时还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无处不在,有一句话说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做自己的主人。《头脑特工队》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情绪大战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一个漆黑的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走出一个小精灵,蓝色的头发,黄绿相间的连衣裙,微微泛着米黄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显得无比精神,满脸笑容显得十分活力,好像有天大的喜事要来了。是的,她叫乐乐,他掌管了快乐让她按一下按钮,小女孩笑了,那是多么善良啊,《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小女孩纯洁的心灵,净得像纸一样白,突然他的眼泪如断了线一般,一滴两滴相继滚落脸庞,如大雨倾盆一般落了下来,挡也挡不住,原来是忧忧按了按钮,它一身的蓝色显得压抑,显得感伤,就连声音也是低沉的,这个人没精打采,没错,他就代表忧伤。小女孩长大了,可以奔跑了,拉着小车满屋子跑,这时怕怕出现了,他从头到尾都是弱不禁风的,皮肤呈淡紫色,他对任何事都非常敏感,总是处于害怕之中,他帮助小莱莉避开危险。当小莱莉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抱上餐桌时,爸爸喂他吃西兰花,厌厌出现了,他彻头彻尾全是绿色,长睫毛,大眼睛,长得和西兰花像极了油光发亮的头发,瘦长的身体真是十分相似,但他讨厌西兰花,所以小莱莉讨厌西兰花,于是小莱莉硬是不吃,爸爸便逼着她,怒怒出现了,它红红的肤色,一生规规矩矩的便装,却脾气暴躁,他生气的情绪影响着小莱莉,小莱莉就把盘子打翻了。
五个情绪小人掌握着各自的五种情绪,脑中也有令人向往的幻想乐园。
薯条森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我深深痴迷其中。云朵镇上一切都是轻飘飘的,随便扒拉一朵云,都是一张床。纸牌屋十分梦幻,轻轻一触就会倒,平常大大咧咧的人住在这里,都会变得小心翼翼。沸腾的岩浆岩热极了,只能站在浮物上,一个空中跳跃也如梦境一般。
幻想乐园如梦一般让我魂牵梦绕,梦寐以求,曲折蜿蜒的长期记忆区也不逊色于任何建筑。
这比长城更壮观的走廊,比胡夫金字塔更雄伟的记忆球架,那就只有长期记忆区了,五色的记忆球排列在架上,快乐闪耀的光彩照人,伤心的泛着一圈暗淡无色的光,愤怒的闪着夺目的耀眼的红光,害怕则闪着紫色的幽光,讨厌泛着绿色的令人厌恶的光。脑内世界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不由得啧啧赞叹,这奇丽的景色,让人情不自禁想吟一首诗为其称赞。
看了这一幅脑内世界的画,让人情不自禁的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想象力佩服,做到了,唯美的感情,细腻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启示,让我不由得为这部引人入胜的,精彩绝伦的电影献上我的掌声。不得不说迪士尼和皮克斯真的是太厉害了!
;10. 超萌特工队观后感450字左右的
虫虫特工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虫虫特工队》。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在蚂蚁群里的小蚂蚁,叫“飞力”。他的发明给整个蚁群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后来,为了大家,他离开了蚂蚁岛,出去寻找帮手来对抗一直欺凌他们蚂蚁的蝗虫。最终,他找到了马戏团里失业的螳螂、甲虫、独角仙、竹节虫等来帮忙。经过一翻周折,终于赶跑了蝗虫。
故事里的蚂蚁“飞力”,很聪明。它造出了可以跟蝗虫相抗衡的模仿鸟的机器,跟蝗虫周旋了好一阵。起初,它刚刚造出来时,没有人相信这机器能派上用常可是,飞力没有放弃,他最终成功地用上了它。我觉得,飞力很了不起,他在面对别人的嘲讽时,丝毫不灰心,真应了鲁迅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埃
为什么他在那么多人的不相信面前毫不惧怕呢?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信心,试想一下,如果它当时彻底灰心了,丧气了,那蚁群就不可能会获胜。爱迪生不也是如此吗?
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是个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他在做电灯泡的试验时,失败了3000多次。3000多次,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了做出电灯,爱迪生流下了无数的汗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耗费了无数的精力,终于,他用竹丝点燃了。可是竹丝燃烧的时间太短,没过一会就灭了,爱迪生又重新试验,
终于,他用钨丝拉燃是没有熄灭!电灯泡就这样发明出来了。如果爱迪生失败了几次之后,就气馁了,不继续了,那他就不可能发明电灯了;如果爱迪生试过竹丝后不试了,那我们现在的电灯可能几分钟就要换一个灯泡了。
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失去信心,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否则,便一点成功的可能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