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松骨峰战役我军血战6小时剩7人,斯大林流泪:这是支伟大的部队
提起松骨峰阻击战,或许很多朋友不是很了解,与上甘岭战役相比,松骨峰战役只能算是一场小规模的阻击战,然而这场战争却得到了当时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因为此战,彭德怀总司令流泪怒赞38军为万岁军,事后,关于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松骨峰战况的报告被斯大林看到了,酷烈的松骨峰之战令这位苏军统帅流泪说: 这是一支伟大的部队。
这场普通的战役为何会引起世界瞩目呢?因为这场战争打得实在太惨烈了!
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痛击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歼敌达3.6万人,美联社、合众社发表评论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败绩,最黑暗的岁月,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们痛斥麦克阿瑟是美国 历史 上最蠢的司令官、最坏的笨蛋。然而美军的惨剧还远远没有结束。
1950年11月30日拂晓,当时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已经展开,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了追击南逃的美军,追到了松骨峰,为了给大部队留出足够的合围时间,一举将残敌歼灭,当时的一营三连接到命令,负责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在此伏击敌人。
早上6点30分,敌人的前头部队已经赶到了松骨峰,正好与奉命占领阵地的三连战士打了一个照面,美军开始并未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一时间, 汽车 、坦克和步兵黑压压地朝着松骨峰赶来,眼看着敌人马上就要驶近三连阵地前沿,连长戴如义一声令下,命令机枪射手、火箭筒射手和爆破组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美军士兵大惊失色,无数 汽车 、坦克被炸,剩下的美国兵纷纷跳车乱跑,仿佛神兵天降。
此时的美国士兵意识到松骨峰阵地已经被志愿军占领了,慌忙组织反扑,不到半个小时,敌人便组织了8辆坦克、10多门大炮和11架飞机开始了疯狂反扑,美军想一举夺下松骨峰阵地,于是组织了5次冲锋,但是均被志愿军打退了,仓皇丢下100多具尸体逃跑了。
一时之间美军不敢轻举妄动,志愿军利用这宝贵的时间趁机抢挖工事,准备死守阵地,在阵地上,三连战士自知敌人断然不会善罢甘休,此战将异常残酷,于是指导员杨少成于阵地上召集支委们开会,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并烧毁了自己的所有文件和笔记本,表示与阵地共存亡。
果然,数小时后,敌人搬来了援兵,用炮弹、燃烧弹将松骨峰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一顿狂轰滥炸之后,400多名美军向阵地开始了轮番进攻,此战让三连的战士遭受了巨大损失,连长不幸中弹牺牲,副连长接替连长继续死守阵地,三次负伤仍然坚守不退。
此时,我军正对敌军展开合围,美军预感到不妙,更疯狂地朝松骨峰阵地发起进攻,又集结了18辆坦克、几十门大炮和32架飞机对阵地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轰炸,阵地再次陷入一片火海,美军的意图非常明显,他们想尽量避免与我军短兵相接,通过这种残酷的方式来彻底消灭我军,然后组织步兵冲锋,一举拿下阵地。
可三连的战士们各个都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们一边扑灭火海,一面用炮弹坑做工事,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就捡起地上的刺刀向敌人继续冲锋,由于寡不敌众,杨少成被美军包围,为了不让阵地落入敌人手中,他毅然拉响了腰间的手榴弹,和六七个敌人一起同归于尽,战士张学荣身负重伤,拼尽最后一口气捡起旁边的4枚手榴弹,拉开了引信奔向敌群。
这场残酷的战争整整持续了6个多小时,一个连最终只剩下了7个人,阵地终于保住了,可英雄们却永远长眠于此,战斗结束后,一营营长王宿启带着战士们到三连阵地上为英雄们收敛尸体。可眼前的一幕却让他泪水直流,很长时间没能说出一句话,他在阵地上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场最壮烈的战斗。从上午6时打到中午12时,三连剩下6个没有负伤的人,敌人死亡600多,敌我损失之比约为6 1。三连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使主力部队及时赶来,被堵截的美二师主力、美二十五师、伪一师等敌大部被我聚歼。
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该连“攻守兼备”锦旗一面,记集体特等功,第38军授予该连“英雄部队”称号。
当听到松骨峰惨烈的战报时,彭德怀流泪了,他为战士们的英勇而流泪,为这群年轻的战士们而流泪,他怒赞38军“万岁”,从此38军“万岁军”的荣誉传遍了全国。当年魏巍写的那篇让人感动落泪《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实生活披露于大众的视野,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志愿军战士有了一个更加亲切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㈡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
这场与上甘岭战事齐名的战役,矗立着新中国军史的若干丰碑: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血洒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至牺牲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我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的战例发生于长津湖新兴里战场……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这场战役之后, “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
长津湖之战,是新中国“立国之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是新生中国精神的铸造之地,也是冷战初期世界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全貌,志愿军英烈的风貌,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美帝野心狼”的野心因何而起
美国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提到了朝鲜半岛的战后主权问题。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告诉斯大林:“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他们至少应该经过40年的监护。”会上决定由美、英、中三国“在适当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
到1945年,美国为促使苏联对日宣战,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向苏联做出让步,同意由美、英、中、苏四国战后“共同托管”朝鲜。
但“二战”刚结束不久,冷战接踵而至,加之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认为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凸显,开始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杜鲁门在回忆录里坦承:“从美国的本意上讲,最后是美国单独占领全部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27日,美国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事务,派美海军第7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此前,美国已决定退出台岛,留守的最高级别武官只是一名中校。美军第24陆军师进入朝鲜,成为首支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地面部队。该师师长威廉·费舍·迪安后被俘虏,在中朝战俘营待了3年。
美国在朝鲜展开军事行动时,一直盯着中国的动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非政治话术,而是当时新中国面临的真实的安全挑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在第一阶段战役时已经部署
长津湖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
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至11月6日完成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与志愿军对阵的南朝鲜军第一、六、八师和美军骑兵一师两个团,双方人数基本相当,但敌军在接阵速败之时惊慌失措,觉得到处是中国军人,认定中国军队采取的是“人海战术”。
其实刚经历解放战争的中国军队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战术素养,均处于中国军史最高峰,在难以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朝鲜战场,通常部署V型包围圈,发起冲锋的兵力为300-500人。
麦克阿瑟误判了形势,认定中国最多只能派出6个师,且装备落后,不可能抵挡“联合国军”攻势。所以决定从11月9日起,东西两线并进,在圣诞节前完成总攻回家过节。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时, “联合国军”约40万人,各种飞机1000多架,军舰300多艘。但第二次战役仅发起一天,南朝鲜军三个师负责的“联合国军”右翼即告崩溃。“联合国军”被迫全面撤退。
在“联合国军”撤退线路上,到处爆发阻击与突围的血战,其中的松骨峰战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写成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长津湖一线,阻敌的志愿军主力是第九兵团。此前,第九兵团一直在做解放 台湾岛的战斗准备,官兵身着单衣。
长津湖地区往年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在第九兵团11月25日前后抵达预伏阵地后,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以下。虽然第九兵团已经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御寒潮。与第九兵团对阵的是美军陆军一师。
其实早在11月5日第一阶段战役没结束时,毛泽东已致电彭德怀,命令“宋兵团”(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一个军直开长津,寻机歼敌。
波澜壮阔的长津湖战役至此展开。
战役主要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柳潭里和南边的下碣隅里展开——下碣隅里是美军南撤并获得补给的中枢。其外围东面高地,由一位中国连长驻守,他就是杨根思。杨根思带领的一个连,只有三颗土豆,士兵们的其他口袋均装满了手榴弹。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杨根思打退美军8次反扑,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其中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骑兵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军人此再也不提“圣诞节回家”了。
中国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除英勇战死的英烈外,大量战士冻死冻伤,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如何改变了历史走向
长津湖战役是新中国军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面对阵的战役。
这场战役洗刷了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的耻辱,让新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尊重。美英军事史家认为,中国军人的设伏、纪律和战斗精神都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津湖战役中的一些战斗被列入一些国家的军事教材,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后来说,假如碰到中国老兵,一定会拥抱对方。这是老兵之间的尊重。
长津湖战役打开了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大门,迫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视新中国。
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战略上确保了新中国的国土安全不再被觊觎。
长津湖战役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数百年积淀的腐朽气息被一扫而空,新的精神风貌注入了新中国亿万民众心中,为今天中国的全方位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础。以先烈精神对应现实挑战,这是我们在70余年后,纪念缅怀志愿军英烈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庆期间,全国各地影院凭借几部主旋律大片,着实火了一把。据猫眼榜单显示,截至10月6日18时,国庆档新片票房已突破40亿元大关,国庆长假虽然只剩最后一天,但影市热度依然不减。
其中,《长津湖》毫无悬念拔得头筹,贡献了近30亿元票房。《长津湖》上映7天来,影片票房日冠、综合票房、票房占比、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均为同档期第一名。打破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等11项纪录。助吴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二位200亿主演票房影人,第一位是沈腾。
另一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上映7天,票房也快突破10亿元。
从题材上看,《长津湖》的确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可以算是国产片中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商业大片 。第一次把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在大银幕上讲清楚:美军是怎么仁川登陆的、中国是怎么做出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决定的、志愿军是怎么集结赴朝作战的……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交代。
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
山河无恙,军魂不朽。怎样才能理解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了解来龙去脉,了解战争背后那些政治较量,是客观评价的基础。让我们通过孙文晔原载于《北京日报》纪事的一篇文章,感受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同时铭记长眠于长津湖的英烈,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紧急入朝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在小路边安营扎寨,庆祝西方传统的感恩节。骄傲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国人的眼里,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是不可战胜的。不过,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急召宋时轮进京,明确给出了9兵团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打掉美陆战1师。
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他剃光头,爱吃辣,能喝烈酒,脾气也特别火爆,是什么硬仗都打过的百战将星。
他带到朝鲜的这支部队,下辖20、26、27三个加强军。入朝前,他们一直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
收到毛主席急电后,9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大军,连同全套武器装备,长驱北上2000余公里,成功地完成这次规模宏大的远距离机动。11月7日,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
机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紧似一道的电报,彻底打乱了之前先到东北整训、换装,然后再择机入朝的计划。
20军是在列车开进山海关时,由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在沈阳只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入朝第一周,他们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南方过来的战士,头一次看见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后勤仅能满足一个师的需求,但是9兵团一共有12个师。复盘这场战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后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动”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粮,我军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战场。
11月27日,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到-30℃。上午,东线美军首先发难,却一拳打在棉花上,连对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黄昏时分,轮到志愿军吹响号角,战后幸存的美军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栗:刺耳的军号声突然响起,霎时间满天的信号弹升空,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志愿军战士的胶鞋踩在雪地里的声音),无数披着白布的战士,怒吼着向自己冲来。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军号声一响,士兵就从隐蔽处跃出来,他们的腿被冻得无法弯曲,跑起来就像是“原木在移动”。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
经过一夜血战,史密斯惊愕地发现,从天而降的十万神兵,已经在40英里长的山区道路上,把美军从北向南分成五块。
志愿军围得容易,歼灭却很难。被围美军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个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付出的牺牲难以想象。
从11月30日晚起,27军集中两个师从四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猛攻,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阵地,与美军展开巷战。
没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军完全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攻进一座指挥所时还不知道,他们歼灭的正是美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该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团长麦克里安被击毙,接任团长职务的弗斯重伤后落水而死,团旗也被缴获。
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团级建制美军。在战争中,围歼王牌部队总能在政治上震慑敌人。陆战1师遭受重创后,世界上再没人敢轻视这支“农民军队”了。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着机械化的美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狂追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的奇观。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美军的8次反击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扼腕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志愿军两次炸桥,两次都被美军修复。第三次被炸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以中国人对科技与工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
此时,拿着重装备的26军88师已接近战场,即将对陆战1师发起更加凌厉的攻击。宋时轮认为,煮熟的鸭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飞走了。
美军几乎陷入绝境时,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求总部空投桥梁组件,然后再架桥。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8架C-119运输机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狭窄的环形阵地里,其中6套落地后完好无损。
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工兵部队在悬崖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
桥边高地上埋伏的连队竟一枪没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20军军长张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去看看,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走近那些战士,他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多地多处出现过。12月8日,宋时轮向彭德怀、毛泽东主席汇报伤亡:“第9兵团经近半月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毛主席收报时北京天色已晚。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默立良久,黯然神伤,独自走至院内,向着东方脱帽致敬。
“气多”战胜“钢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军撤离。陆战1师把长津湖一战视为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不能自持。
战后复盘,人们才知道,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54℃;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战后,美方公布第10军损失数为阵亡1029人,失踪4894人,伤4582人,非战斗减员7338人,总计17843人,占第10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志愿军9兵团的损失数目,伤亡失踪为21300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总计约50254人,占9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70年后再回头,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但也意义非凡。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指清川江、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如今,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
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
㈢ 松骨峰阻击战
可参看电影《上甘岭》。
著名作家魏巍有一篇教育了几代人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的就是“松骨峰阻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英雄感人的战斗事迹。
“松骨峰阻击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1950年11月下旬,志愿军第38军112师为切断敌人的逃路,向敌后猛插。30日拂晓,该师335团三连进至松骨峰后,与敌遭遇,该连立即占领路旁高地。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敌人激战5个多小
时,始终未让敌人前进一步。敌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阵地猛烈轰击,并以飞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将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随后蜂拥而上。三连在人员伤亡较大、粮弹殆尽的情况下,毫不畏惧,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包括伤员,带着满身的火焰,奋勇扑向敌军,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军史中这样记载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战至13时,敌人潮水般从三面涌向阵地。该连弹药所剩甚微……子弹打光了,他们举起刺刀、枪托冲向敌群,肉搏中又杀伤十几个敌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在三连的顽强阻击下,志愿军主力聚歼了敌人。
㈣ 《血战湘江(2017)》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血战湘江(2017)》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6IkH6K21KAH9c5OsgLkfTQ
㈤ 《血战钢锯岭电影》完整版哪里有免费百度云啊
链接:
《血战钢锯岭》是熙颐影业、麒麟影业出品的战争历史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泰莉莎·帕尔墨、雨果·维文、瑞切尔·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该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㈥ 松骨峰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多上
只知道是38军一个团堵住了美军,其中松骨峰上部署了一个连,最后这个连只剩下7个人。
㈦ 冰血长津湖观后感
《冰血长津湖》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冰血长津湖观后感,希望您喜欢!
冰血长津湖观后感篇一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冰血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
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冰血长津湖观后感篇二
关于长津湖,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地方,上网查了一下,了解了关于长津湖的许多知识。
长津湖——位于朝鲜盖马高原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地的长津江,在柳潭里与碣隅里之间汇聚而成的。长津湖周围高山丛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几乎全是崇山峻岭和连绵不断的崎岖山路,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极其适合大兵团伏击作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电影实则是一部记录片,通过回忆令人深思。
大家应该对爱国影片并不陌生,这些影片能够让我们回到历史,去见证那些烈士们用鲜血沾染的大地,能够让我们通过这些影片变得更加勇敢,更加顽强,不惜一切做到最好吗?电影《冰雪长津湖》让我学会了很多。
1950年11月27日,潜伏在长津湖周围山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15万人,与挺进中国的美军陆战队1师及美军步兵7师第34团近3万人,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改变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殊死战斗。交战的双方在冰雪交加,天寒地冻的盖马高原上,演绎了一场人类历史上难以想象的输死搏杀,双方战士在零下三十度的严酷环境下,经历的卓绝艰苦战斗以及所表现出的极致顽强精神,给世界战争
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我想大家对爱国影片并不陌生,但我们能通过这些影片变得更加勇敢,更加顽强,不惜一切做到最好吗?电影《冰雪长津湖》让我学会了很多。
这场战争太过残酷,以致以双方是都不愿去过多回忆。
长津湖战役------美国站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交锋的对手来自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狠命进攻打退美军王牌部队,为了隐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军,埋伏时,许多战士长时间成进攻匍匐姿势,就在也没有能够站起。
抛开政治,为了祖国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是不朽的,作为志愿军的每一个勇敢的个体都是值得国人永远尊重和缅怀。 要是没有志愿军,就没有如今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和他们一样坚强勇敢,努力克服困难,一腔骁勇,勇往直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冰血长津湖观后感篇三
抗美援朝是我国对世界和平所做出努力的重要体现,抗美援朝和战争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爱好和平,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更体现了我国人民不怕牺牲,无畏强权的尊严。
在抗美援朝中长津湖之战对整个战争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志愿军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在战略态势上的了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了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役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一胜利,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并击败了当时世界闻名的战争指挥家:阿尔蒙德这个被称为“不败战神的人”。可以看出我国将领对战术的运用以及我国热爱和平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1950年11月27日,潜伏在长津湖周围山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15万人,与挺进中国的美军陆战队1师及美军步兵7师第34团近3万人,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改变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殊死战斗。交战的双方在冰血交加,天寒地冻的盖马高原上,演绎了一场人类历史上难以想象的输死搏杀,双方战士在零下三十度的严酷环境下,经历的卓绝艰苦战斗以及所表现出的极致顽强精神,给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长津湖战役------美国站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交锋的对手来自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狠命进攻打退美军王牌部队,为了隐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军,埋伏时,许多战士长时间成进攻匍匐姿势,就在也没能站起来。
长津湖之战也称为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东线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介入冲突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兵团悄悄地渡过鸭绿江进入北朝鲜东北部之长津湖包围联合国军,一场历时17天残酷的战斗在严寒气候的条件下随即展开,我国的军队凭着惊人的执着的精神,以及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奋斗精神,最终将“不败的战神”阿尔蒙德以及美利坚之剑的军队打得斗志全无,为时间战争史上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㈧ 朝鲜战争是谁打的松骨峰战役上Π岭共几大战役
朝鲜战争中第二次战役中我国志愿军38军112是334团在团长范天恩的带领下打的松骨峰战役,一个团阻挡联合国军大炮飞机的联合进攻。消灭大量美军。
㈨ 跨过鸭绿江演技大比拼:十大配角个个表现不凡,李奇微和南日在列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一片喝彩声中落下帷幕,该剧除了主演唐国强和丁勇岱演技在线以外,还有很多配角也留下了光彩夺目的荧幕形象。
个人愚见,在诸多有名字的配角中,有十位演员表现不凡,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观影印象,希望能引起您的共鸣。
直到《跨过鸭绿江》播出过半,第50军军长曾泽生都毫无存在感,我们甚至都忘了首批入朝的志愿军还有他的存在。
第24和第25两集,曾泽生仅仅出场十几分钟,就把一个铁血将军的复杂性格诠释的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汉江南岸,第50军3万多将士死伤过半仍誓死不退,在缺粮少弹的艰难条件下,全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胜利凯歌。
作为军长的曾泽生,亲眼目睹自己的部队从3.3万人锐减到1万人,怎么可能不为之动容?!
但是,军令如山,何况50军是自己带过来的起义部队,因此入朝后战绩平平的第50军,太需要一场大血战来扬名立万。
正是基于上述复杂的因素,左佰学老师饰演的曾泽生才眉头紧锁、嘴角抽搐、声音哽咽中透着坚定,在目光含泪中书写着决战到底的信念和决心,掷地有声的回答中透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这,就叫演技!
在先期入朝的志愿军中,第38军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在以后的飞虎山阻击战、血战松骨峰、龙源里之战、奇袭武陵桥、清川江畔、汉江南岸阻击战中有上佳表现。
这样的一支虎狼之师,在第一次战役中就误判敌情放走了敌人,因此军长梁兴初在作战会议上被彭老总大骂一顿,赵波在这段戏中的演技就十分精湛。
一定别忘了,飞虎山阻击战是第一次战役中最成功的一场硬仗,这场阻击战就是第38军112师335团打的。
因此,赵波在诠释梁兴初被痛骂时: 他眼含热泪之中透着委屈,紧咬的牙关透着军人的倔强,抽搐的嘴角和鼓动的腮帮里透露出不甘,坚毅的眼神中又书写着军人的忠诚和担当。
这段几分钟的戏,赵波把一员虎将的个性、军人的血性、男人的种性,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诠释的酣畅淋漓。
这,就是演技!
该剧有个缺点,就是如此之多的外籍演员中,从表演功底上来看,“歪瓜裂枣”非常多,这有点贬低对手的意思,但这么短的拍摄时间,确实也在所难免。
据说李奇微的扮演者是西班牙籍演员奥尔蒂斯,他和其他外籍菜鸟演员不一样的是曾经演过戏,因此在剧中才会有上佳的表现,估计也有外籍演员衬托的原因。
你看看麦克阿瑟和沃克的扮演者,不但没有半点将帅的风度和气魄,而且看起来还有些猥琐的样子,别说演金戈铁马的大将军了,演个普通一兵也就是个“甲”。
彭老总在回忆录中,曾多次称李奇微是个“值得重视和尊敬的对手。”
剧中李奇微的扮演者气度不凡,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杀气和贵族气。
老外衬托,鹤立鸡群!
我完全没想到南日大将的扮演者是我们中国人,因为他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很强烈的仇恨,我错以为是朝鲜演员扮演的。
一个朝鲜将军,当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生灵涂炭,国家破败不堪的局面,想想这一切的苦难都是由侵略者强加给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心中就一定会燃起复仇的火焰。
由徐永革饰演的南日大将,在谈判桌上看到侵略者时,其目光中就露出了隐忍、不屈、倔犟、仇恨、愤怒的火焰,这就是徐永革对角色的认真揣摩和精彩演绎。
虽然南日大将台词不多,但是用表情和眼神一样能传递内心的仇恨,我从徐永革的表演中捕捉到了这一点。
目光如刀,符合人物。
刘之冰,素来有“军人专业户”之称。
他身材高大威猛,面容俊朗有型,目光炯炯有神,天生就具备饰演正面军人高大形象的外在条件,再加上说话掷地有声,台词功底深厚的内涵,塑造起邓华将军来非常的驾轻就熟。
刘之冰饰演的邓华将军,严肃起来时令人生畏,微笑起来时和蔼可亲,平时说话很有亲和力,作为彭总的助手,他发挥着粘合剂和纽带桥梁的作用。
他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彭总的光芒一定会遮盖住所有配角,其他人都是围绕着彭总下达的命令,来揣摩剧中人物的心思和如何演绎,因此想在演技上盖过彭总这一角色挺难的。
所以说,刘之冰老师的演技不错,在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在观众的认知中成了彭总身边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驾轻就熟,实至名归!
刚开始看到姚刚扮演的洪学智将军,在内心里有一种排斥感,原因就是他在谍战电视剧《潜伏》中扮演的戴老板太出彩,再加上他经常饰演反面人物,所以感觉由他饰演洪学智不太合适。
但是,姚刚老师用精彩纷呈的演技,打消了我的一切顾虑。
作为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他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剧中也多次还原了他所分管工作的剧情,其在后勤保障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剧中洪学智和彭老总下象棋的场景,应该是该剧不可多得的轻松一刻,既说明志司领导难得有有一点休闲时间,又反映出高级领导干部之间的默契度和融洽度。
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毛岸英,这个自从很小就生活在苦难中的孩子,在八岁那年又永远失去了母亲杨开慧。他作为革命的后代,直到24岁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父亲身边。
他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也是国家急缺的人才,他的父亲先后有五位亲人为革命而牺牲,无论是于公于私他都可以不用上朝鲜战场。
但,他是伟人的儿子。
今年40岁的吴健饰演28岁的毛岸英没有违和感,他揣摩原型人物的心理很到位,表演起来很自然,演出了毛岸英所具备的温文尔雅、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状态。
出镜虽少,印象深刻。
谈判期间,李克东坐在椅子上小憩,这时乔冠华手拿电报站在他旁边不忍打扰,此时李克农说:“ 哪怕是我睡着觉,也能感觉到身旁有人。 ”
这句台词寓意深刻。因为李克农是我党我军情报战线上的领导者,他和钱壮飞、胡底有“龙潭三杰”的美誉。
1955年授衔时,他是52名上将中唯一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上将,可见他在隐蔽战线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因此,连奕名精准把握了这一点: 说话做事低调不张扬,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就像谈判一样躲在角落里出谋划策,眼神中充满睿智和洞察秋毫的光芒。
融为一体,挥洒自如!
上甘岭战役,是第15军军长秦基伟的扬名之战,自此以后的几十年内,他在军中的地位都炙手可热,而且他的两个儿子都升至中将,这在我军 历史 上都十分罕见。
这一仗,他的上级王近山曾示意他可以放弃价值不大的上甘岭,退守五圣山,但秦基伟坚持己见。
还有,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第12军功不可没,但由于是划归秦基伟统一领导,所以15军的功劳掩盖住了12军的光芒。
因此,作为战役指挥员的秦基伟,他除了胜利没有别的退路,他也曾大喊着要扛棺材到上甘岭阵地上去。
他应该表现出誓死一战,不惧牺牲,孤注一掷,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总感觉徐僧缺少一股虎虎生威的血性劲儿。
中规中矩,虎性不足。
飞虎山阻击战,是范天恩的成名战。随后不久,他又率领335团直插龙源里,其所部三连死守松骨峰,这个连最后走下阵地的只有7人,因此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蔡长元(张笑君饰)在铁原阻击战中,率领63军189师在铁原誓死阻击敌人,最后63军从2.4万人锐减到4000人,彭总看到所剩官兵衣衫褴褛的样子,几度落泪。
这两位演员表现良好,但总感觉缺少军人的那股劲头儿,不过在配角中也算比较出彩的人。
这是个人对配角演技的看法,如果有欠缺之处,欢迎网友们批评指正。
㈩ 《跨过鸭绿江》首播:动用超4万人次群演,子弹打了8万多发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了一段所谓美军摄影师拍摄的长津湖战役时的视频。视频中,几名美军旁边是被冻僵了的志愿军战士。稍微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朋友都知道,视频所表现的就是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冰雕连”。
12月27日晚黄金档,这部电视剧会在央视一套与大家见面。熟悉CCTV-1黄金档电视剧播出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众所周知,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在之前已经有一些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播出了,如比较著名的电影《金刚川》,另外还有评价不错,但宣传度不高的电视剧《战火熔炉》(电影版是《英雄连》)等。
其实本来在今年上映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有不少,不过因为疫情因素影响了拍摄,只能是在之后跟大家见面了。
其中令人非常期待的一部电影便是《长津湖》,这部电影应该会在2021年上映。此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的事迹为原型,张艺谋导演的《最冷的枪》也非常值得期待。
不过这些已经上映的或未及上映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影、电视剧一般都将视角放在了某一场战役、某一位英雄人物或者是某一支志愿军的小部队上,以宏大视角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作品暂时还没有与大家见面。
其实我们也知道,早在多年前国内便拍摄了一部宏大视角的电视剧《抗美援朝》。但是因为诸多原因的存在,这部影视剧一直未能播出。
而如今随着《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完成及播出,这一块的空白总算是填补上了。对于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大众的期待度也是非常高的。
从目前报道的消息来看,《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是在今年8月开拍的,到正式播出其实只有4个月的时间。从制作周期来说,还是比较紧张的。
因为电视剧的内容宏大,因此是从战略层面、战役层面和战斗层面来分别展开的,各自聚焦了统帅层、志愿军将领和基层的干部、战士,然后由三个层面再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给大家展现出一个立体的抗美援朝战争来。
大家如果看过同类型电视剧的话,其实并不会陌生,毕竟之前无论是红军题材、抗战题材还是解放战争题材都有相似的作品。
在《跨过鸭绿江》电视剧具体的拍摄原则上,按照之前的报道是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即在大的布局筹划上是极其严肃的,而在基层人物的刻画与细节上则不拘泥于固有模式。
这一类电视剧与我们之前看过的《金刚川》、《战火熔炉》之类的影视作品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它的重点其实不单单在于战斗场面,有相当多的情节会在谋划布局和决策上。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较多,再加上相关的影视作品及书籍并不算太多。因此若非专门关注过的朋友们对这些决策相对了解外,绝大多数朋友其实并不太熟悉。
比如战前出兵的决策,我们是如何定下来的;运动战五次战役的部署是如何实施的;阵地战时期坑道工事和“零敲牛皮糖”战术又是怎样实践的。
其实对大部分朋友来说,想要全面了解这些并不是很轻松。尤其是一些战役之间的过度,如果不搞清楚的话,实际上是不好理解的。
如今《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其实便将很多决策和部署都凝结到一起了,对于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到底是如何打的,其实有极大的帮助。
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太喜欢看文字和纪录片的朋友来说,通过严肃题材的电视剧去了解这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不过既然是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战争场面又是必不可少的。
《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的制作周期虽然比较紧张,但在战争效果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据央视军事报道:
这部电视剧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等5个省市,由5个组同时拍摄。为了追求冰雪作战的效果,剧组是在黑龙江牡丹江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中实地进行拍摄的。
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段视频其实就是剧组拍摄花絮中的一段,所展现的是1950年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上,志愿军9兵团战士们因御寒衣服单薄,而冻死在阵地上的场景。
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志愿军9兵团一共打出了3个“冰雕连”。而除了整建制牺牲的战士们外,几乎每一支参战部队都有因冻伤而大量牺牲、减员的情况。
9兵团上海籍烈士宋阿毛留有这样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在当年的长津湖战场上,是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从将近40摄氏度的炎热到零度左右的寒冷,相信绝大部分朋友都体会过。但从零度的寒冷到零下40度,这之间又跨越了40度,那又该是怎样一番感受?
我们都知道美军的御寒衣物、保暖条件以及热量供应远超我9兵团,但在那种严寒环境下,即便是美军陆战第1师都出现了超过7000人的冻伤,而身着华东棉衣、暴露在冰天雪地、每天仅有一两个冻土豆充饥的志愿军战士们要承受多大的严寒之苦?
这样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很多战士们因冻饿牺牲了,很多战士们因冻伤残废了,甚至连好多武器也在严寒环境下打不响,炸不响,但我们的志愿军依然在血战,很多部队即便战斗到仅剩几十个人、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依然要打下去。
想要突破我们的阵地,除非这个阵地上的所有志愿军战士已经全部战死、已经全部冻得站不起来了!
这种精神和战斗意志,可以说在人类军事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我们说,冰雪长津湖,同样也是冰血长津湖!
在之前的电视剧《三八线》、《彭德怀元帅》、《战火熔炉》中我们都看到过志愿军冰雪战士的情节,而在《跨过鸭绿江》中,同样有这些勇士们的身影。
英雄事迹的再现,我们从来不怕少,而是太嫌少了。
近年来不断有人抹黑英烈事迹,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继承英烈的精神,更要将英烈事迹多多地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样才会让那些蝇营狗苟之辈的勾当不会得逞。
作为2020年底央视一套的重头大戏,我们自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在电视上看到先烈们当年的不易,这绝对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而根据目前公开的一些片花,《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中,除了有冰雪长津湖外,还有鏖战飞虎山、血战松骨峰、坚守上甘岭等战役战斗。 在电视剧中,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英烈形象也均有再现。
我们可以想一想,除了纪录片之外,关于这些英烈的影视作品还有多少?
其实真没有多少!
我们经常讨论的抗美援朝经典影视作品还是多年前的《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现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多了,大家自然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作品来展现当年志愿军的事迹。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一次烈度极高的战争,我们的对手不仅有绝对制空权、制海权,即便在地面火力上也超过我们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美军的一次团级规模的进攻,在一天时间内往往就要消耗上万枚重炮弹;而志愿军在运动战时期,机动炮兵部队一共打出的炮弹也不过20127发。
为了展现战争的残酷,《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设置超过30000个炸点、子弹点13000多个、人身中弹5000多个。因此从目前片花所展现的效果来看,场面可以说是非常火爆。
因涉及多个战役、战斗场景,这部电视剧动用了4万多人次群演、有400多个场景、375个有名字的角色、打了8万余发子弹。
为了更好地展现战争场面,《跨过鸭绿江》有一个500多人的美术置景团队,还自制道具飞机4架,自制道具坦克、装甲车、 汽车 9辆,自制各类道具枪械1000余支。
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虽然拍摄周期比较短,但下的功夫还是很大的。而从题材上来说,更是独一无二的。
能在2020年的岁尾看到这一部电视剧上映,真的是非常令人高兴。
我们期待这部电视剧能让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同时也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好的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出现。只有不忘英雄,不忘那段艰辛而伟大的 历史 ,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