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无头男人”是怎么回事
这是发生在60年代轰动英国伦敦的一件性丑闻,但是有一个关于这件丑闻的疑问,40年来一直没有解开。最近英国一家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终于给出了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答案。
故事的女主角是玛格丽特·阿盖尔公爵夫人。她非常富有而且美艳无双,是一个令英国上流社会的男人们垂涎三尺的大美人。她的曲折经历激发了科尔·波特的灵感,并由此写成了小说《你是最美的人》。
玛格丽特·威格海姆是苏格兰一位纺织大王的独生女儿,有一双迷人的蓝眼睛,皮肤白皙如雪。她30年代进入上层社会,成了各种宴会、舞会、慈善音乐会和王室招待会的积极参与者,是伦敦上镜率最高的美人。
玛格丽特1933年与美国股票经纪人查尔斯·斯威尼结为伉俪,婚礼在伦敦举行,场面十分壮观,吸引了2000多人的围观。
但是,这个在别人看来相当般配的婚姻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1947年,玛格丽特与斯威尼先生离婚。1951年,玛格丽特又成了第11世阿盖尔公爵的妻子。这段婚姻由于1963年特殊的离婚事件而告终。
阿盖尔公爵说,他曾经从玛格丽特桌子的抽屉里偷看她的日记,并且发现了一些不完整的照片。这些照片虽然被送到了爱丁堡法院,但是并没有公之于众。据报道,这些照片中有一个全身赤裸的男人,只是此人的头部没有拍到,还有一张公爵夫人浑身上下除了3串珍珠以外,竟然一丝不挂的照片,在她那幢上流社会居住区的别墅里,在镀着金边的银制浴缸中,公爵夫人在一个男人身上做着极为性感的动作。
这些照片都只拍了男人脖颈以下的部位。负责这一事件的法官因此称,这是一个“无头男人”。这件事传开后,英国舆论纷纷询问:这个“无头男人”到底是谁?
多年以来,有两个人被怀疑最有可能是这个“无头男人”,一个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女婿、哈罗德·麦克米兰政府的国防部长邓肯·桑迪斯,另一个是美国男演员,社会名流小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费尔班克斯死于2000年5月,邓肯死于1987年,他们两人都拒绝承认与玛格丽特有牵连。
英国电视台第四频道近日播出一部题为“历史的秘密:公爵夫人与无头男人”的电视纪录片却透露了一个惊人发现:所谓的“无头男人”竟是邓肯和费尔班克斯两个人!
彼得·加伊是当时负责官方调查的官员,他讲述了丹宁法官是如何发现其中一个男人是费尔班克斯的。丹宁法官故意邀请五个主要嫌疑人到他的办公室讨论这件事情,并让他们在来客登记本上签名。一个笔迹专家仔细观察了他们的签名后,发现了与签在照片背后的“想念你”笔迹相同的字迹。丹宁法官判断出照片上的男人是费尔班克斯,但是他并没有在报告中这样说。
而时任麦克米兰政府大臣,后任《每日电讯报》编辑的迪德斯则回忆说,邓肯·桑迪斯当时一直称他是无辜的,但是又威胁说他要辞职。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他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他意识到,已经发生了一件普罗福莫丑闻,如果自己的事再被媒体炒起来,那么整个政府都有可能陷入瘫痪。
后来,玛格丽特·阿盖尔的生活每况愈下,1990年,她因为付不起房租,只好进了养老院,三年后,她有一次在浴室里摔了一跤,这一跤折断了她的脖子,也夺走了她的生命。
❷ 跪求 无头男人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没有头的男人》是2003年上映的法国、阿根廷奇幻电影,由朱安·索兰纳执导,LaurentBert、YannickBlivet等主演。
抢首赞
❸ 花心为什么说成滥情呢
男人爱每一个和他在一起的女人,包括他的老婆和他的多位情人。这样的男人,流浪在花丛中,女人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滥情”男人已经滥出了水平,因为对他们来说:生存即是体验。这种男人的代表人物是西门庆,明明是家有娇妻美妾和侍婢,还要到处采花。有了一个情人还想找第二个、第三个……从不觉得满足,却偏偏要对这个说我只爱你一个,对那个说我只爱你一个,用花言巧语骗了一个又一个。
滥情男人无头苍蝇般地找寻艳遇的机会,快乐就好、放松就行、不要承诺、不需誓言,让它该来时来,该去时去,只要曾经拥有,不需天长地久,一切跟着感觉走。真的能如说的这样的轻松洒脱?滥情的男人像一只蝴蝶,整天在万花丛中旋舞,处处留情,你永远也搞不清他到底有几个好妹妹,你的心疼他永远不懂。这种男人天天过情人节,也最会过情人节;他们是情人节的消费主体,不会浪费情人节这个资源。因为这一天他们最忙,他在情人节这天要送很多玫瑰,要见很多情人。
多情与滥情虽然都有个情字,但差别在“多”与“滥”。多是丰富;滥是泛滥;一个“充足”,一个“过盛”;充足的供求相应,过盛的供大于求。真正的多情,是指感性的人,即情感丰富的人。所谓“滥”,却有了糜烂的贬义。滥情的人对待感情不是适可而止,而是随心所欲,恣意挥霍。多情是以真情为基础,滥情以激情为导火线。滥情是流水情,火烧火燎就那么短暂的一瞬。多情和滥情只一步之遥,看上去一字之别,然而,差之毫厘,却谬之千里。主动滥情的男人是无可救药的,但多情却数人之常情。多情而不滥情的男人,或者说是花嘴不花心的男人,才应该是最可爱的。这个社会,有钱而不花心的男人很少,但最起码男人要有点自控能力吧,要懂得适可而止。
薄情而不无情,伤情而不绝情,多情而不滥情,是情的最高境界。滥情的人,放纵感情;抱持着一种网游花丛、驰骋情场的态度;自诩情种,阅尽人间春色,身边蜂蝶围绕;对于靠近他的女人从不回避。他标榜自己不愿伤害女人,然而,他的博爱却伤了身边所有女人的心。 这样的人,貌似多情,实则却是一种滥情。秋天的大白菜便宜吧,是因为多而泛滥,所以便宜。什么东西都一样,感情也是如此,随处泛滥的感情还值得当宝贝一样守候吗?“握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握着情人的手一股暖流涌心头,握着小姐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一个情人爱死她,两个情人太美啦,三个情人闹喳喳,没有情人的是傻瓜”;人,不可无情,但不能滥情。风流但不能下流。
❹ witkin uniersity是什么大学
现实,甜蜜的现实[关于摄影师Joel-PeterWitkin]别的阴暗派艺术先锋习惯用笔和颜料来具像虚构,Joel-PeterWitkin的目的与他们相近,他也在勾勒主观,只不过Witkin用的是相机和货真价实的死尸罢了。快门开启的刹那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可以渗入观者脊髓的魔力。无须任何一抹多余的色彩,仅仅借助这种魔力的边缘部分,隐匿于我们脂肪层底部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就会被那些凝结于他视网膜之上的斑驳光影激活既而挣扎着逃出体外。他是如此谙熟于对我们本性的拼贴,并热衷于有所保留的为我们展示他个人眼中关于描摹浮华的若干片段,让我们在获得欢愉的同时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能够降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惊喜的醉人时代。在他的镜头中,我们自然的还原了自己作为人类而言最为光鲜的面目,尽管明显有被摆布的痕迹,但是想来,脱离摆布,一切又从何谈起?拥有一个犹太教父亲,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Joel-PeterWitkin(乔尔·彼德·威特金)与他的双胞胎兄弟1939年9月13日矛盾般地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在Witkin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异,这标志着双方希望通过自己的信仰改变彼此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至今Joel-PeterWitkin依旧非常肯定地对外界宣称家庭的破碎对于他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没有避讳自己对巴洛克风格以及Weegee先生(都市罪案摄影的先驱,作品多为记录受害人的各色死状)的崇拜,另一个经常被Witkin提及的灵魂之泉源自他童年时在家门口目睹的一次交通事故——在那场事故中,一名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在Witkin的面前变得身首异处。根据Witkin的记忆,那个小女孩的头颅一蹦一跳地向他滚来并因为撞到了他的脚而停下,他与那双半睁的眼睛对视了很久,看着残存的点滴灵动从一对缓慢散大的瞳孔中流尽之后所留下透彻与纯粹。这次经历被认为是他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直观地去理解与定义美丽。之后,在1961年至1964年的这三年时间里,Witkin的身份进一步表明了他与常人眼中的丑陋及残忍保持着极为暧昧的关系,22岁的他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往越南战场。在战地记者生还率最低的越南,Witkin幸存下来——凝固汽油弹、蚂蟥与疟疾、偷袭与被偷袭、血洗村庄、潮湿雨林中遍布蠕动在尸体上的蛆虫,而那些大部分残缺不全的焦黑尸体让空气变得腐烂……亲身经历的这些深深刺痛灵魂的景象都被Witkin珍藏在了自己的心底。从离开越南到他将自己反锁进墨西哥小镇的停尸房用照相机进行对现实的拷问之间,Witkin先去学习了雕塑并在1974年时取得了艺术专业的学士学位,之后在新墨西哥州大学成为了艺术专业硕士。绘画般的质感是领悟Witkin的初始,刻意在胶片上留下的混乱划痕带给观者活生生被密封在棺木中的压迫感。因死亡而引发的诱惑和因死亡而禁锢的爱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题。作为严肃的艺术家——就像上面提到的——Witkin最为习惯的工作地点是新墨西哥州偏远小镇的停尸间,远离活体社会自大的喧嚣,丧失知觉的肉身在人间逗留的最后地点为Witkin提供了他所向往的一切:宁静的思考空间、平和的创作环境和绝对听话的模特。于是,基于Witkin本人独特的人生轨迹以及由此被编织成形的怪诞梦境,那些通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出现在纪实摄影之中的尸体成为了还原他主观世界的最佳载体。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刚刚出道的Witkin就已经通过自己鲜明的作品给相对保守的摄影艺术领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震撼,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当属Witkin在1976年创作的“InlgencesManWithNoLegs”(《放任无腿的男人》),1979年的“MotherAndChild”(《母与子》)以及1980年的“CadaverWithNecklace”(《带项链的女尸》)。而当代西方摄影艺术界真正颤栗着记住Witkin的时间是1982年,他发表了那张叫做“LeBaiser(TheKiss)”(《吻》)的作品,它就像是一首被阴霾所萦绕的诗,那样的疏远脆弱、细腻并且让人头皮发麻。许多人也许会认为Witkin将一对男性老年双胞胎尸体的头分别切了下来并让他们彼此亲昵,但其实,这是个头颅属于同一个人,它被Witkin一分为二,之后在Witkin绝妙的安排下,半张脸与半张脸的相互接吻定格在了底片之上——宛如树木枯根的脖颈神经和筋络;毫无生气满是皱褶的死皮;紧闭的双眼似乎在体验着无限的投入与享受。几年之后,当Witkin的这张作品出现在奥地利最为病态也最为著名的死亡/碾核金属乐队PUNGENTSTENCH(刺鼻恶臭)1991年的专辑“BeenCaughtButtering”(《被捕获的奉承》)的封面的时候,甚至对于残忍与亵渎等字眼早已习以为常的极端金属界也因为这张洋溢着艺术气息的肖像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其实,这已经不是极端乐迷第一次通过唱片接触到Joel-PeterWitkin的触目之作了,PUNGENTSTENCH之前在90年发表的处子专辑“ForGodYourSoul…ForMeYourFlesh”(《神要你的灵魂…我要你的肉体》)的封面就已经全然显示出三位乐队成员对于Witkin先生的极端青睐。封面照选用的是Witkin在1986年拍摄的静物小品——“”(《来自收藏崩溃与装饰的诗人》)。作为影象艺术家,Witkin从他的视角来刻画并探讨与死亡有关的一切,同时,他也是走的最远和最彻底的一个。1993年,病态之美的底限再次因为Witkin而动摇,作品名称言简意赅——“ManWithoutAHead”(《无头男人》)。画面中一具油桶一样堆满脂肪并且被斩首的肥胖男尸端坐于幕布之前,除去袜子外一丝不挂,平静至极。这幅作品所受到的追捧足以在地下世界引起恐慌(尽管不少乐队并不知道它的作者为何许人也)。之后,来自美国德州的地下极端金属老炮DEVOURMENT(吞噬)把这张图片印上了自己1999年专辑“MolestingTheDecapitated”(《调戏被斩首的人》)的封面。视觉与听觉,搭配到要死。现在,膝下子孙满堂的Joel-PeterWitkin已年近七旬,不过与一群唧唧喳喳的调皮小孩纠缠在一起的所谓的天伦之乐显然不对他老人家的口味。Witkin依然会定期远离喧嚣,独自回到他所钟情的太平间,徜徉在停尸台、福尔马林试剂和完整(或不完整)的尸体之间去继续进行对自我的挖掘和开发,他后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2004年的“FaceOfAWoman”(《女人的脸》)以及“Catrina”(《卡翠娜》)。2006年,Witkin从19世纪法国浪漫派油画大师TheodoreGericault(蒂奥多尔·热里科)的不朽之作“TheRaftOfTheMesa”(《梅杜莎之筏》)中汲取到灵感,拍摄了作品“TheRaftOfGWBush”(《布什之舟》),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Joel-PeterWitkin最激进也是最赋寓意的作品。
❺ 欧美比较搞笑的恐怖电影推荐几部
电锯惊魂,死神来了,惊声尖叫,鬼娃回魂,致命弯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