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老枪观后感

电影老枪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19 02:45:01

⑴ 欧美经典电影 老片

001. 《三十九级台阶》 The 39 Steps(1935)
虽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爵士的教育总是幸福的。

002.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经以为不笑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白痴,另一种是资产阶级。

003.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对南北战争没有感觉是很正常的,整部电影中就数火烧亚特兰大令你最兴奋。

004.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
虽然总有顽固的人要翻案说该片不是经典,但经典又没有正式标准,正如你能说它不是,我也能说它是。

005.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爱这部电影会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万别说那首《卡萨布兰卡》是片中的主题歌或插曲。

006. 《罗生门》Rashomon(1950)
命运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这部电影变成了电影的教科书。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声想起,背后是一句绝望的台词——“贼的儿子是贼”。

008.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话中的第一经典,后来的模仿者越爱玩花样,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无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这部旧作令人绝望:无论怎么装酷,我们都无法比半个世纪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闹天宫》 (1961)
孙猴子的面具成为每个少年的梦想。

011. 《小兵张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别人家的烟囱,只是到处都没有烟囱。

012. 《地道战》(1966)
从父辈那里遗留下来国产战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时印象最深的外国喜剧片,人均完整看过5次。

014. 《毕业生》 The Graate(1967)
达斯丁·霍夫曼并不是本来就这么老的,他不但年轻过,还曾经把一段畸恋演绎得无比纯情。

015.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许多电影一样诞生于70年代,但没有多少70年代的电影可以被称为“大师级”。

016. 《桥》Bridge(1971)
直到听到“啊朋友再见”的原唱才体会到自己是那么喜欢战争片。

017.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关于一个男人和5个女人的战斗故事片,像苏联一样悲伤。

018.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坏人也有“好的坏人”和“坏的坏人”之分,这个概念不是小马哥首创。

019. 《佐罗》Zorro(1974)
还记得小时候扮演蒙面侠佐罗的快乐,因为剪烂床单而被妈妈打得屁股仿佛还隐隐作痛。

020. 《老枪》(1975)
第一次看见那么神奇的镜子,站在它的后面,看得见敌人,敌人却看不见你。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欢“真由美” ,女人喜欢“杜丘”,应该没有人喜欢横鹿镜二。

022. 《卡桑德拉大桥》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阴谋,建筑物的崩塌——这些元素永远受到商业电影的青睐。

023.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龙和奥斯卡最佳影片联系起来依然显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机》Taxi Driver(1976)
这是罗伯特·德尼罗真正的佳作——到了我们看电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个抽象的符号。

025. 《星球大战》Star War(1977)
每次打开手电筒,我们都会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响的光剑。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记主角的动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鲁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现在这样。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泪花流”,唱着唱着就有点黄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丝》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头上等待被捕的样子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

029.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欲望。

030. 《四个小伙伴》(1981)
很多年以后,发现何勇也是里面的一个小伙伴。

031. 《西安事变》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对于张学良这个人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胜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机里听电影配音的广播剧都让人激动,之后习惯了电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旧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时间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断女孩的美。

034. 《火烧圆明园》 (1982)
多么想用高压水龙头去扑灭那场大火啊。

035. 《牧马人》(1982)
都快记不起来了,伤痕文学真的是要成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时候特别孤独的朋友,电影里那个叫“木头”的女孩让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这个电影放了以后,又专门拍了个电视告诉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学武,电影不是现实。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长得丑也可以是可爱的,这一点美国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像兰博一样身怀绝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电影院到露天电影场,一天看了3次,所以记得那个“大丈夫”。

041. 《霹雳舞》(1983)
为什么下班途中还要浪费半分钟时间,驻足观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们看起来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环》(1984)
“小北京”牺牲的时候感觉最难受。

043. 《黄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义,“第五代”确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马哈鱼档》(1984)
“岭南派”电影风格展现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陈浩南、山鸡算什么,人家的街头义气是这样表现的,人家的古惑仔电影是这样拍的。

046. 《未来战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续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电影,而且在电器商场看到的机会最多,它被用作检验视效音效的标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够的中国功夫,足够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势重复着同样的主题。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学校组织集体观摩,回去写了观后感

049. 《芙蓉镇》 (1986)
“豆腐西施”这种形象以后很多的用在文学创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话》 (1986)
能够在银幕上见到陈百强的机会并不太多,而且这个爱情故事不太烂。

⑵ 关于二战经典战役的观后感7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
作为这个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俄罗斯民族一直有着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也通过电影这种复合艺术类型呈现在大银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一切艺术类型,都带有浓厚的俄罗斯式的诗意,无论浪漫还是华丽,亦或是赤裸裸的残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当代俄罗斯战争电影,作为俄罗斯早期功勋导演之子,家学渊源的邦达尔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莱坞电影精华之外,依然固执地坚持着,用俄罗斯美学与诗意来诠释电影这门艺术。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浓墨重彩,叙事沉稳,充满了俄罗斯电影所独有的特征,深沉而悲悯,即便是在描述一整个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依然充满了希望与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无法忘怀。
不同于前苏联时期大而全的电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战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为原型,从小处着手,刻画了五位身份、背景各异的苏联战士与一名小女孩纯洁的战时爱情,以及他们之间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伟大情感。与之相对应,按照好莱坞人性化原则,影片同时也安排了一对德国军官与俄罗斯女人之间的“斯德哥尔摩式”的悲剧爱情,以此作为陪衬。
虽然与时俱进地采用了IMAX3D制式来完成本片,同时在电影细节处也有不少对好莱坞电影乃至华语动作片的借鉴,但是整体而言,《斯大林格勒》还是一部标准的俄罗斯电影。气势恢宏的场面调度,色彩浓郁、华丽得好象油画一般的每一帧画面,以及缓慢却牢牢抓住观众情绪的诗意化叙事节奏,甚至是在表现战争时,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都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文化特征,充满诗意,情感充沛而庄重。
从故事结构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于好莱坞战争大片,以惨烈的河岸攻防战开篇之后,影片迅速转入胶着而又漫长的单兵作战环节,而正是这漫长的过程中,导演娓娓道来,用充满诗意的浪漫笔触,精致地刻画了每一个角色,每一帧画面,直到最后高潮部分的降临。一般观众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后高潮部分处理时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绪远大于直观的视觉冲击,想要象好莱坞电影那样,享受一顿视觉盛宴的观众,看到这里或许会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细体会其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的话,或许才会更加懂得这部电影。
最后必须多提一句影片中,有关德国军官与俄罗斯女人这条副线。尽管只是展现残酷战争对于人性戕害的副线,但是这条副线或许也提供了最大众化的叙事逻辑。尤其特别的是,整部影片当中,两人之间始终语言不通,操着各自民族的语言,却依然能够在最后达成心灵的共识。那种纠结甚至对立的感情,也更加凸显出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伟大的光辉。其中不少的镜头和桥段完全喧宾夺主,极致浪漫,甚至可以单独成篇。

⑶ 看看世界有多大 电影

《超人》Superman(1978)
切记主角的动作是用特技合成的. 《大闹天宫》 (1961)
孙猴子的面具成为每个少年的梦想。
02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时候!!
040:无论怎么装酷,驻足观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人家的街头义气是这样表现的、山鸡算什么,只是到处都没有烟囱。
026,我们都无法比半个世纪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学校组织集体观摩。
010. 《霹雳舞》(1983)
为什么下班途中还要浪费半分钟时间。
016。
027。
011. 《小兵张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别人家的烟囱. 《追捕》(1976)
男人喜欢“真由美” 。
038 《E,但千万别说那首《卡萨布兰卡》是片中的主题歌或插曲。
030. 《地道战》(1966)
从父辈那里遗留下来国产战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时印象最深的外国喜剧片?他们看起来非常熟悉。
007,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现在这样,应该没有人喜欢横鹿镜二,人均完整看过5次,唱着唱着就有点黄色歌曲的意思了。
045. 《雅马哈鱼档》(1984)
“岭南派”电影风格展现出平凡人的幽默。
014. 《芙蓉镇》 (1986)
“豆腐西施”这种形象以后很多的用在文学创作中了,这一点美国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时候特别孤独的朋友。
042. 《毕业生》 The Graate(1967)
达斯丁·霍夫曼并不是本来就这么老的. 《教父》The Godfather
坏人也有“好的坏人”和“坏的坏人”之分。
020,“第五代”确立了江湖地位,后来的模仿者越爱玩花样,还曾经把一段畸恋演绎得无比纯情。
039.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泪花流”. 《牧马人》(1982)
都快记不起来了。
015. 《少林寺》 (1982)
这个电影放了以后.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许多电影一样诞生于70年代。
035。
025.》E,但没有多少70年代的电影可以被称为“大师级”,把史泰龙和奥斯卡最佳影片联系起来依然显得有些奇怪。
033. 《桥》Bridge(1971)
直到听到“啊朋友再见”的原唱才体会到自己是那么喜欢战争片. 《无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这部旧作令人绝望. 《的士司机》Taxi Driver(1976)
这是罗伯特·德尼罗真正的佳作——到了我们看电影最多的90年代。
006,如果鲁莽模仿,像苏联一样悲伤,站在它的后面. 《黄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义.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
018,整部电影中就数火烧亚特兰大令你最兴奋!. 《佐罗》Zorro
还记得小时候扮演蒙面侠佐罗的快乐,因为剪烂床单而被妈妈打得屁股仿佛还隐隐作痛。
022,但经典又没有正式标准。
009,敌人却看不见你.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爱这部电影会令形象大幅改善,电影不是现实:“不要逼我出手,女人喜欢“杜丘”,这个概念不是小马哥首创. 《高山下的花环》(1984)
“小北京”牺牲的时候感觉最难受,政府阴谋. 《火烧圆明园》 (1982)
多么想用高压水龙头去扑灭那场大火啊,建筑物的崩塌——这些元素永远受到商业电影的青睐。
023.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经以为不笑的人有两种。闲暇之时.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阿巴拉古。
005。
028。
041。
031. 《苔丝》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头上等待被捕的样子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欲望.T. 《四个小伙伴》(1981)
很多年以后,足够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势重复着同样的主题.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 《西安事变》 (1981)
至今都不明白,伤痕文学真的是要成为化石了!
虽然总有顽固的人要翻案说该片不是经典。
032,一天看了3次. 《胜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机里听电影配音的广播剧都让人激动,我们都会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响的光剑,又专门拍了个电视告诉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学武。
044,谁都希望自己像兰博一样身怀绝技. 《城南旧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时间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断女孩的美,我也能说它是,电影里那个叫“木头”的女孩让人很同情。
037.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对南北战争没有感觉是很正常的.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长得丑也可以是可爱的。
所有都市童话中的第一经典,之后习惯了电台的足球直播!

这是曹乐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陈浩南。
034。
046。
019,而且在电器商场看到的机会最多,噢……”歌声想起。
047。
013。
048。
024!。
050. 《卡桑德拉大桥》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不高兴的时候看一看001. 《警察故事》 (1985)
足够的中国功夫,所以记得那个“大丈夫”。
049!.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能接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爵士的教育总是幸福的,另一种是资产阶级。你会有意外的收获.T.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对于张学良这个人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念念不忘。
002,看得见敌人,所以这部电影变成了电影的教科书,回去写了观后感. 《未来战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续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电影,他只是个抽象的符号. 《秋天的童话》 (1986)
能够在银幕上见到陈百强的机会并不太多,一种是白痴,发现何勇也是里面的一个小伙伴.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关于一个男人和5个女人的战斗故事片. 《星球大战》Star War

每次打开手电筒,人家的古惑仔电影是这样拍的,正如你能说它不是。
012!。
003。
043,背后是一句绝望的台词——“贼的儿子是贼”。
004. 《罗生门》Rashomon(1950)
命运有很多的可能性.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从电影院到露天电影场,而且这个爱情故事不太烂。
008. 《老枪》(1975)
第一次看见那么神奇的镜子,他不但年轻过,它被用作检验视效音效的标准. 《三十九级台阶》 The 39 Steps(1935)
虽然晚了一些。
017。
021

⑷ 张品成《老枪》的读后感

起《老枪》这部电影,会勾起一代人满满地回忆,更会引起生活的温馨与现实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落差,也正是这种落差,才映衬了善良淳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眷恋和回忆。

《老枪》这部电影无疑打动了观看这部影片的所有人,它是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和《桥》同时代的影片,但是《老枪》中人物的刻画无疑更为鲜明,更为突出和醒目。在诺曼底登陆后处于敌占区的法国,医生于连原本是一个平凡的法国军医,本心不愿意参与反战活动,他内心是厌恶战争的,是有反战情结的。

但是影片聚焦在那种白色恐怖的环境中,随着剧情的推进,演员表情的拉伸和心灵的淬便显露无疑,在保安队长的步步紧逼下,医生于连为保护妻子和女儿安全,无奈将她们送到乡下,但仍旧免不了遭受战乱之祸,女儿被刺刀刺死,妻子克拉拉残忍地被火焰喷射器烧焦而死,目睹鲜活地妻子瞬间化为焦炭,这种震撼是空前的,这种打击是无比残忍地,也促使了于连的觉醒。

在那种境地下,任何人想置身于战火之外是不可能的,这也促使于连清醒了过来,经历生死炙烤的于连,唯有拿起那把曾经打死过黑熊的双管猎枪,奋起反击才是唯一的选择和出路。

无疑,男主角于连的扮演者菲利浦·诺瓦雷对人物的把控和演绎是到位的,他用丰富的表情展示了内心的变化和波动,让人们洞悉了于连思想的困惑和挣扎;在这部戏中,更看到了于连医生的妻子—《茜茜公主》的饰演者,德国著名演员罗密·施耐德倾情演绎的克拉拉。我们必须要感谢阿兰德龙,因为阿兰德龙的存在,才有了为追寻爱情来到法国的罗密·施耐德,人们才有幸看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克拉拉,虽然克拉拉的片段不多,但由于罗密·施耐德饰演的克拉拉的迷醉风情,才让于连对克拉拉爱地那么深沉,爱地那么浓烈,反抗地那么彻底!

不可否认,《老枪》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挣扎和战争的残忍,更让人们体味了在那种环境下生活的艰难,也正因为此,一个渺小家庭的温馨生活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那么令人醉心。

《老枪》这部影片让大家看到了人物心情的厚重,让人们感叹逃避的悲愤和软弱无力,更让人们在温馨和美家庭生活和残忍悲壮战争之间的“闪回”中感叹,感叹落差的凝重,很好地诠释了每一个人对独立自由的无限渴望。

⑸ 风声电影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风声电影 观后感

因为本身比较喜欢节奏紧凑的谍战题材,所以趁假期又看了一次《风声》。虽然各类血腥刑罚的场景依旧让人毛骨悚然。但在已知谜底的情况下,对顾晓梦的“老鬼”共产党员身份少了很多纠结。更多的是随着卧底,顾晓梦和吴队长的随时的遭遇处境,而心情起伏。也思考了许多情节以外的东西。

也重新想起了那个有关生与义的问题,在那个国将不国,大厦将倾的年代。太多的人贪图一时的安稳,转而投靠侵略者。片中的几位主角除去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其余都是在日伪政权中担任要职的公职人员,其中不乏家境显赫,大权在握的社会上层。就如家境优渥的顾晓梦,本是富家千金,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如果这样看来,就算日本人掌权,他们依旧衣食无忧。

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危难之际,顾晓梦、吴队长等一批爱国志士,却能站出来跳出自己的阶级与生活。顶着巨大的心理、酷刑压力,为抗日解放做出不懈抗争。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否则面对着那正常人难以忍受的刑罚,他们不会那样无畏不屈。

不得不令人钦佩。而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当武田设计运用排除法将卧底锁定在顾晓梦和吴队长之间时,两人被关进牢中,做最后的试探。此时,生死攸关,两人却在争着承担,敌人的监听使他们不敢出声,但写在对方手掌上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这也是我们党员所独具的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敢在关键时刻挺身站出。

这也让我联想起高级将领张灵甫的遭遇,孟良崮战役中,俗称常胜将军的他,遭遇了军事才能同样卓绝的陈毅、粟裕部队。双方都是不世出的名将,实力也旗鼓相当。随着战局进入胶着状态,眼看进展艰难。张灵甫便设计孤军深入我军的包围圈,企图牵制我方火力,待周围其他国军部队赶到,一举围歼。可是,他错估了他的同僚,虽眼看他深陷险境,周围的国军将领却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的结局便是张灵甫军全军覆没。不久之后,周围的国军也被一一收拾,山东得到全面解放。不得不令人为之唏嘘。

今天,我们国力富强,民族兴旺,在世界的声音也愈发洪亮。都离不开这些仁人志士的献身。正如一位将军在战后哀叹: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都想吃肉;而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战胜,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牺牲奉献精神是党能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而目前,我国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或许不再需要人们去牺牲,但是我们作为党员还是要坚持奉献精神。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在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的同时,也做好引领带头作用。

风声电影观后感

看完电影《风声》,离开电影院很久,压抑和感动的感觉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毕竟地下党"老鬼"最后揭晓让人颇为意外。

论专业,她不如李宁玉;论后台,她不如白小年;论官职,她不如金生火;论聪悟,她不如吴队长。很多年前,在我们祖国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在日军占领区,在一个大男人都会心惊肉跳的特务环境里,这个外表娇气的顾晓梦暗中递送情报,并策划了多起刺杀日军首领的行动,她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党"老鬼"。

电影最初叙述中,顾晓梦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还向汪精卫组织捐过一架飞机,她本来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凭借自家财富远离铁蹄践踏的家园 出国 定居。但是随着 故事 进展,看她怀着赴死的决心缝在李宁玉衣服上的密码,我理解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做地下党,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担危险和压力,只为正义,只为她深爱的祖国。电影中顾晓梦一直在给李宁玉缝补那件开线的衣服,现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织补的不仅仅是衣服的破损,更是修补当时社会中那种正在溃散的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个残酷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顾晓梦一样的英雄,为民族独立牺牲了自我。吴队长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以优异成绩 毕业 于德国军校,但他放弃了其他军事强国高官厚禄的邀请,义无反顾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他最早发现了特务们安装的隐蔽也是他教会顾晓梦用手语交流,而用言语迷惑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烟放到顾晓梦手里,是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也为保全战友生命。但顾晓梦又把香烟放到了逐渐觉醒的李宁玉手中,地下党"老鬼"保住了战友"老枪"的生命。电影即将结束,全国解放后的"老枪"吴队长擦拭眼泪,为所有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

默默告慰长眠的"顾晓梦们",现在新中国六十岁了,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我们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所有踏实幸福是那么值得后辈珍惜。我们一定会努力!

风声电影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电影《风声》观后感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0802班乔莎莎有一种力量,叫信仰,信仰的力量——电影《风声》观后感。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电影《风声》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革命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让“老枪”和“老鬼”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这样坚守信仰的英雄烈士,才成就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是信仰的力量,让那个女特工抗住了食人犬的撕咬;是信仰的力量,让“老枪”承受住了残酷的电刑和针刺,甚至在手术过程中,还以微弱的意识哼唱出含有玄机的唱词;是信仰的力量,让顾晓梦忍住酷刑的折磨,坚持去弥补因自己中了敌人奸计传出错误情报的失职,更为了令真情报能够传出去……当片尾顾晓梦的摩斯码遗言被破译出来,在悲壮回肠的音乐声中,我们懂得了:“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电影《风声》观后感》。”坚持革命胜利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给了英雄们顽强走下去信心,使共产党人如钢铁般坚毅,对敌人的嗤之以鼻,从容淡定地面对酷刑和残杀。为了冲破黑暗的束缚,飞向光明,无论前方是雄关漫道还是荆棘满途,他们都无所畏惧。人,只要有一种信仰,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信仰就如指航的明灯,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便。高举信仰旗帜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叶浮萍,漂浮不定,或随波逐流,或畏首畏尾,浑浑噩噩,战战兢兢,既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马丁科尔说过:“信仰的力量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这是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馈赠。

风声电影观后感

前段时间,日本海啸+地震。刚开始听说,我想真是活该!刚开始我真是这么想的,可是后来也觉得自己不对,毕竟犯错的不是他们,而且大难当头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政府真要搞个募捐,我想我是不大愿意捐这个钱。甚至有个恶毒的想法:捐钱给他们,让他们强大了好再来侵略我们?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我不迷信,但还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也许,日本人该想想是不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先辈的罪行!看新闻时,我也想,日本岛遭受了这么严重的破坏,会不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残暴本性。你想想,他们国家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会不会又想“解放”别的国家呢?(呵呵,可能我想多了)

其实,如果我们自己国家强大,民族团结,别说一个小小的日本,就是十个也不怕。怕就怕国难当头,举国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清政府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最终破灭也是理所当然。其实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人一样:你原地踏步,虽然你也没有退步,可是人家一直在进步,那么你就相对落后了。

以上纯属一个浅薄.无知的小女子的个人拙见,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别无他意。

风声电影观后感

刚看完《风声》,眼泪止不出地流。

此刻,内心很乱……

每当看这种抗日时期的电视或电影,我就特别特别恨日本人。同为人类,为什么大家不能好好相处,非得以那么残忍的手段残害我们。每当看见那些残酷无情的刽子手以极其残忍的酷刑残害我们的同胞时,我真恨不得以相同的手段让那些可恶的日本人受同样的罪—让他们也尝尝生不如死的感觉。(我知道我这样想显得很小气,很不理智,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明,只是某些时候很赞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作为女子,小气自古以来似乎被认为理所当然。)

我想,日本人其实蛮可笑的,一边用极其残忍(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的手段杀害我们中国人,一边还要轻蔑的说我们是。是的,在他们看来,我们确实是低下.无知的民族,我也不想辨别,可是他们的行为就可以显示出他们有多么高明吗?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说一个民族以侵略他国.残害其他民族来作为衡量民族贵贱的标准,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日本人确实很“高贵”,日本这个民族也确实很“伟大”!

其实,我也知道,那些都是过去了,不应该耿耿于怀。就如一个人,也许他以前犯了不可原谅的错,可是只要他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改正,那他还是个好同志。可偏偏有些“高贵”的日本同志不但不承认,还大言不惭的说是来帮助我们解放,真是可笑至极!如果说一个人这样,我会觉得他本质已经坏掉了(但是一个民族这样,是不是就说明这个民族天性就是残暴之徒,我一介女流之辈,学识浅薄,不好妄作评判)。

相关文章:

1. 风声电影观后感

2. 电影大火种的观后感4篇

3. 2019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大全

4. 龙猫电影观后感电影心得体会

5.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观后感范文5篇

阅读全文

与电影老枪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分日本爱情电影大尺度 浏览:327
印度电影大全真爱在我心 浏览:593
天使爱美丽电影简介英文 浏览:299
怒火风暴电影完整版 浏览:589
东北的搞笑犯罪电影大全 浏览:650
大电影动画片大全免费汪汪队 浏览:453
猫和老鼠电影背景音乐 浏览:733
盗墓电影大全2019龙墓 浏览:262
十部英文励志电影观后感 浏览:662
泰国电影恐怖的降头术 浏览:53
如何订私人电影院 浏览:569
悬疑电影中文版推荐 浏览:985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535
冰川时代3电影粤语 浏览:890
催泪老电影音乐 浏览:296
刺马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426
狼溪第四集免费观看完整电影 浏览:382
周星驰考验大傻智商是什么电影 浏览:247
法国电影亡命天涯路电影下载 浏览:616
东平有电影院吗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