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多人喜欢1997版的电影洛丽塔,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受欢迎呢
很多人说自己喜欢洛丽塔服装,但是洛丽塔这一词其实是源自于苏联文学家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著作。这么多年也有很多电影导演对这一著作进行了改编来拍摄电影。最为经典的就是1997年这一版的电影洛丽塔,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受欢迎?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B. 洛丽塔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小说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2岁女儿洛丽塔,称呼她为小妖精。
(2)洛丽塔电影1997结局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纳博科夫来到美国之前,《洛丽塔》的种子已经萌芽,但是使这一题材彻底得以实现的正是美国和美洲大陆。美国的生活和经历为《洛丽塔》的成长提供了地理背景、有地方和时代特色的人物、小说第二部分的发展线以及完全不同的结局。
美国现实生活还为纳博科夫描写洛丽塔与成年男子同居的大胆举动提供了活生生的事实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纳博科夫格外关注各种事故、性犯罪案件以及谋杀案的新闻报道,还把有些案件的大致情形记录下来,甚至有些几乎被原封不动地引入《洛丽塔》中。
作品鉴赏
作为一部举世公认的奇书,《洛丽塔》借用情色小说的外壳,成功地抵达了人类心灵深处核心地段,描画着人与世界相遇时的投入、冲突和失败,其中蕴涵的悲剧感,正反映了一个严肃作家的良心。因此,与其说《洛丽塔》是一部批判之书,毋宁说它是一部怜悯之书。
通过迷离幻美的文字,纳博科夫用幻想般、魔术般的情节编织出的生活真相,除了在对美的沉迷之外,还促使人们进一步地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做长久的思考。
C. 洛丽塔结局是什么
小说理的洛丽塔和电影里的大致是一样。是早熟的性感少女,活泼可爱。正是因为这样,亨勃特才会疯狂的爱上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为自己洛丽塔找个靠山。
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精灵——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违心地娶了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勃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遇车祸身亡。亨勃特于是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乱伦爱情……直到狂燥的洛丽塔开始厌倦最终离开了他。
失去了生命中的精灵的亨勃特在绝望与悲哀中杀死了当初拐走洛丽塔的男人——克拉尔·昆宁。亨勃特可能真的毁了洛丽塔的一生,但幸运的是洛丽塔脱离了他。
拓展资料:
《洛丽塔》(Lolita),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美国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D. 洛丽塔结局是什么
小说理的洛丽塔和电影里的大致是一样。是早熟的性感少女,活泼可爱。正是因为这样,亨勃特才会疯狂的爱上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为自己洛丽塔找个靠山。
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精灵——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违心地娶了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勃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遇车祸身亡。亨勃特于是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乱伦爱情……直到狂燥的洛丽塔开始厌倦最终离开了他。
失去了生命中的精灵的亨勃特在绝望与悲哀中杀死了当初拐走洛丽塔的男人——克拉尔·昆宁。亨勃特可能真的毁了洛丽塔的一生,但幸运的是洛丽塔脱离了他。
拓展资料:
《洛丽塔》(Lolita),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美国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E. 洛丽塔电影的结局是什么
洛丽塔嫁给了一个穷小子,怀孕了。亨伯特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骗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
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奎迪,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F. 电影洛丽塔讲的是什么内容 有什么意义
一、讲述的故事内容是:
一个中年男人亨伯特在自己青年时期,爱上了一个女孩,短暂的相恋之后,女孩生病去世;从那之后亨伯特就不再恋爱了,心中的情感也开始产生了畸形。当亨伯特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一个寄宿家庭,从最初的不满意到看到洛丽塔时的欣喜。
为了和洛丽塔更多的相处,便和她的母亲结婚,她母亲在得知亨伯特畸形的爱恋之后,跑出家门出车祸去世,之后的亨伯特就带着洛丽塔开始汽车旅行,洛丽塔对亨伯特从一开始好奇、纠缠、控制、直到最后逃离。
当多年后亨伯特收到了洛丽塔因为经济窘迫需要钱的时候亨伯特又二话不说的前去送钱,并提出洛丽塔可以跟他走,可是洛丽塔笑着拒绝了。
在这个时候洛丽塔说了当时帮助她从亨伯特身边逃离的人就是之前的作家奎尔地,亨伯特得知真相后杀死了奎尔地,最后一个人开车在路上直到被捕。电影最后亨伯特站在山岗上望着平原说:“我听到山谷里有孩童的笑声,我不遗憾洛丽塔不在我身边,我遗憾的是这笑声里没有洛丽塔。
二、意义:
《洛丽塔》借助各种画面表达方式和灯光布景等阐述了人性和年龄差异带来的困境和窘迫,很好地借助了现代电影的技术优势。
电影使得洛丽塔这个名词有了定义,电影同样也展示了大的环境背景下,美国女孩的拜金,追星,沉迷自我的状态以及最后也会成为一个家庭主妇的那个时期大多少女的必经之路。悲剧的必然,使得电影的艺术价值增加,备受争议之下,努力的和色情挣脱关系。
一个中年压抑自我的男人,一个只是好奇而并不爱他的少女,两个人的组合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化,捆绑无意,最后只能走向“毁灭”。就像电影一开场,亨伯特说:“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6)洛丽塔电影1997结局扩展阅读:
影片获奖记录:
1999年杰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万获第8届MTV电影奖最佳吻戏提名。
影片背景:
电影《洛丽塔》改编自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60多年以来,广受欢迎又备受争议,一度陷入心理、道德、社会、叙事等各种议题的争论中。
《洛丽塔》被两度改编为电影:第一部是由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2年在英国拍摄的《洛丽塔》,是黑白片;第二部是由英国导演阿德里安·莱恩于1998年上映的电影《洛丽塔》,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一部电影。
影片评价:
该片突出故事的悲剧主题是依靠梳理、明晰情节做到的。为了使故事内在叙事结构合理,在1962年库布里克版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对亨伯特的性感少女情结的追述。在很多细节上,莱恩版《洛丽塔》显得更忠实原著,但缺少原著中讽刺和戏谑的味道,更多地是唯美的感伤。
G. 俄罗斯洛丽塔结局什么意思
最后洛丽塔在17岁时因难产死亡,亨伯特也因为杀害奎尔蒂病死在监狱之中。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博纳科夫的代表作之一。洛丽塔是博纳科夫塑造的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她有着令人羡慕的身材和富裕的家庭。她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生活,但她却在分娩过程中去世,年仅17岁。
影片评价
《洛丽塔》借助各种画面表达方式和灯光布景等阐述了人性和年龄差异带来的困境和窘迫,很好地借助了现代电影的技术优势。
从对题材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莱恩版《洛丽塔》选择的是酣畅淋漓地渲染亨伯特的爱情悲剧。该片突出故事的悲剧主题是依靠梳理、明晰情节做到的。为了使故事内在叙事结构合理,在1962年库布里克版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对亨伯特的性感少女情结的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