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第九区电影观后感

第九区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07 23:36:44

A. 科幻电影观后感 800字

ET观后感:

爱是什么,爱就是穿越一切阻碍,让人获得幸福与欢乐的美好渠道。

我坐在窗前,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看完了,但余波还荡漾在心头。
这是一篇科幻影片,艾里奥特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小男孩,经常胡思乱想,以至幻想有外星人存在。
ET,一个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善良的而又充满爱心的小艾里奥特发现,他不但救了ET,还天天照顾他,友谊与爱的桥把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虽然语言无法很好地沟通,但他们的感情超越了一切,联系在一起;虽然外形有如此大的差异,却都有一颗善良和纯洁的心,在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又想起男孩和ET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们是如此地快乐、幸福。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连在一起,成为好朋友?我想,这是爱的力量,是艾里奥特用那颗善良的爱心呵护着无助的ET,理解着ET,关心着ET,而ET也用颗纯洁的心,深深地爱着对方,是爱,是爱的力量,是朋友之间最真挚的爱,这种爱是无法代替,是发自内心的最珍贵的爱。
正是因为小男孩与ET的爱,使他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可是那些人们却是那么冷酷无情,让一场喜剧化成悲剧。又起那一时刻,人们发现了ET,如临天敌,警察军队,FBI――蜂拥而到,无情地抓起了ET,只有一个绝望的可怜男儿――艾里奥特。是人们的无知,碾碎了一个孩子的希望,也碾碎了ET的生命,而在这紧急关头,艾里奥特与ET的心灵感应不见了,是爱,使ET在临死关头也关心男孩的安危,为了使男孩不爱牵连,把他们的心灵感应断了,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让世界多一点爱,用爱去爱护每一个生命,使宇宙温暖,变成一个大家园。
这时耳边响起了一阵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AI观后感

看了新近的科幻电影“第九区”,情节的单调,浓烈的政治反讽色彩,让人感觉不过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种族电影而已。不由得怀念起能让我深深感动流泪的那些科幻经典,人工智能AI,我 机器人,人性的思考和浓烈的悲怆,重新看,仍然是无法抵挡的感动。
拥有了爱的能力,就仿佛拥有了宿命的折磨。大卫穷极一生为了他恒久不变的爱的信念追求人类母亲的爱。大卫学会了爱,大卫的微笑中就有了惶惑。妈咪会死,妈咪有亨利和马丁,妈咪爱真正的孩子,而大卫只有伙伴泰迪。如果说人性中伟大的灵魂之光是爱,那AI中的爱都是炙热直接又有些自私的。大卫想独占妈咪的爱,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的,而正是这种单纯直接自私的爱的梦想,才使他具有了人类的灵魂。这一梦想并不是多么高尚或伟大的,但这就是人性,我们必须去追求些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所珍惜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在琐碎的生活中,总是想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上帝赐予我们情感和智慧,随之而来的是愤怒,思念,爱和悲伤,我们什么都不想错过,却总陷入惶惑的苦恼中,我们总是在需要更多,就像大卫有了妈咪,我们还希望自己精神上永远有坚定的信念和爱,有温馨幸福的小家,有真挚的朋友,我们还需要什么?但其实我们永远都会需要更多!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更悲痛的悲剧就是总留有一线希望,而使你久久忧伤。大卫拥有了美好的一天,而这美好却使人潸然泪下。信念可以坚持,但是我们的需要其实永远也不会真正满足。在无数美好的一天中,我们总有着失去的悲哀。永远的大卫,永远的信念,其实你根本无法逃离。

B. 电影<第九区>的影视评论,哪位能帮我大概写一篇,4000字左右,要亲自写的,网上复制的不要!急~!!!

电影版《光环》彻底泡汤之后,影片原监制彼得杰克森(Peter Jackson)和导演Neill Blomkamp已经找到了新职位:拍摄一部名为《第九区(District 9)》的科幻电影。影片开始是一段飞机上的镜头采访,一群看起来就像是巴西移民的人一个个对着镜头抱怨自己不受欢迎、自己不被接受之类的话,就像是电视里常见到的关于移民问题的采访。这段画面由手持摄像机拍摄,镜头晃动得就像《科洛弗档案》和《女巫布莱尔》。几分钟以后,画面切换到机舱外,观众可以看到“飞机”其实是一架很大的外星人飞船,他们被送到了一个“贫民区”,字幕打出“他们不是人类”(“人类”二字用红色)。
这时,画外音告诉我们,这个贫民区就是“第九区”,28年前,当外星人首次来到地球时引起了人类的恐慌,人们不知该怎么办,也不敢信任这群外星来客,于是就专门在南非建立了这样一个贫民窟用来隔离外星人,并起名“第九区”。
看到这里你是否发现,这部影片和《人类之子》有几分相似,在《人类之子》中,英国人把外来移民全部集中关押到一个隔离区,不管不问、任其生老病死,《第九区》也有点这个意思,只不过掺进了《黑衣人》的科幻色彩。(用外星移民的故事影射现实社会的移民问题?)
不过《第九区》的故事并不仅仅就是“人类之子+黑衣人”,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这个故事还参考了卡夫卡的《变形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Sharlto Copley扮演的“Wikus”,他本是一名政府特工。影片开始没多久,他和MNU(Multi-NationalUnited)组织的人一同在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的保护下穿过“第九区”,他来到一个门前敲开了门(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开门的是一个巨大的虫类外星人(脸长着很像“掠食者Predator”),他们告诉这个外星人他必须离开,原来他们是来驱逐这个移民的(门上的纸条就是驱逐令)。外星人当然不高兴,他尖叫着跳上了房顶。
过了一会,Wikus向跟着他们的摄影师展示一些外星人的武器(所有镜头都是这个摄影师跟拍的),他拿出一个罐子似的东西,上面还有外星人写的字,Wikus从没见过这个,他没想过这会是一个武器,于是摆弄了几下,结果罐子里喷出了一团黑色的物质,喷到他的脸上。当观众再次看到他时已经过了一会了,他的鼻子开始流出黑色物质,通过画外音我们知道Wikus被外星人的生物技术感染了,政府的科学家从没见过这种技术,深知这项技术价值的科学家们立刻展开研究,然而无人关心Wikus的死活,他们只想利用他做研究。
被感染后的Wikus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变得更像外星人了,他和一个老外星人面对面交谈,通过自己变身外星人后的亲身经历,他真正体会到了外星移民在地球上受到的不公待遇,他决定做些什么改变局面。这里要提一下,影片的外星人制作的非常酷,和通常人们想象的“小灰人”不同,本片中的外星人都是昆虫模样。
总体来看《第九区》虽然有很强的科幻色彩,有不少特效和动作场面,但却是一部立意很深的影片,通过主人公变成外星人的亲身经历、通过他的眼睛深入到另一个世界,带着观众也进行了一次换位思考。
南非,彩虹之国,盛产黄金宝石的地方。在废弃的荒原上,《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一副指点江山的气派。难道,“霍比特人”住腻了沙土洞,准备搬到地面上?非也,非也!挂帅制片的杰克逊老哥,这次打算在地球上一窥外星人模样。大帅之所以有意,倒也不是平白无故天马行空,而是看上了尼尔.布洛姆坎普上的奏疏。布洛姆坎普,男,南非人氏,正值而立之年。四年前,专攻视效还提名过艾美奖的他,自筹资金回家乡拍了一部6分钟的短片,取名《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据说,爱才心切的杰克逊看了短片,恨不得立马把他收归旗下。两人一拍即合,“南非外星访记”就此基本成型。
或许是有点眼红J.J.艾布拉姆斯撑腰的《科洛弗档案》成绩斐然,也可能是影片内容多少有些异曲同工,《第九区》从前期谜团式宣传到后出的仿记录风格预告片,都大幅克隆了前者的发行模式。不过,和《科洛弗档案》对怪物的由来遮遮掩掩的神秘不同,本片早在正牌预告片中就大方曝光了外星人和飞船的形象。看来,简简单单地卖关子并非它的目的。
查经翻典才知,原来它所依仗的竟是20世纪世界10部影响最深远的小说之一--现代主义文学开山祖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虽说包装的特效和动作场面很精彩,虽说电影表面把罪魁祸首栽赃到了外星人身上,但无论是小人物因为偶然且怪诞离奇的原因变形,还是他逐渐改头换面成形似甲虫的异形,都彷佛名作的现代衍生。
不一样的外星人电影
究竟地球是不是这个宇宙唯一的生命呢?在银幕上,外星人已经一波又一波的侵袭了地球,他们有的友善,有的好战,但《第九区》的绝对有那么一点不同,这部电影里的外星人,把地球当成了一个移民的地方。这个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说:“从小我就看了许许多多讲外星人的电影和故事,例如《第三类接触》《外星人》还有《异形》,人类对于外星生命的想像总是非常丰富的,但我觉得很多外星人相关的题材里,外星人总是代表着一种地球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者文化冲突,他们总是无法融为一体,各走各路,所以从那时候起我就在想,如果当有一天,很多别的星球的外星人也移民到地球来,他们的科技和人类相仿,知识、语言也变化不大,只是在外形上和人类相去甚远,这时候人类生活的这个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人类会怎么做呢?抱着这种想法,我拍摄了短片《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主要讲述了这种状态下的人类社会。其实我原本的计划就是拍摄一部长片,但碍于总总限制,总是不能成为现实,所以这部短片寄托了我很多的想法,我认为这是我把这种想法变为现实的第一步。”
从一部短片到一部近两个小时长的电影,这当中又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尼尔·布洛姆坎普说:“我需要感谢很多人,尤其是他们对于这个故事所展现出的高度热情与兴趣。当我得知我可以把这个故事完整的展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我就已经进入了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时时刻刻提醒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节约时间,应该怎么做才能合理的利用资源,在实际拍摄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的那个电影计划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在拍摄的过程里我一直在完善这个故事,甚至对于结局还有几个主人公的命运我都在一直做出取舍,我不想把它写得过于平凡,我要找一个最佳的表达方式。我希望以后能够用DVD的方式来把几种结局都奉献给观众,但银幕上的那个一定是最棒的。”
《第九区》从拍摄伊始就笼罩在神秘之中,即使推出了预告片,但仍然让观众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彼得·杰克逊却否认这是电影公司在故弄玄虚:“我希望观众尽量去享受未知的乐趣,我希望看过试映的影迷们也不要透露剧情,因为观众抱着未知的心态去看电影会得到更多的乐趣。”
《第九区》是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拍摄成本只有三千万美元,对于动辄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而言,这笔数真的只能说是塞牙缝了,但尼尔本人却相当豁达,从没动过向电影公司索要更多拍摄资金的念头:“我觉得三千万的资金已经足够了,毕竟我不是像詹姆斯·卡梅隆或是彼得·杰克逊这样知名的大导演,如果可以获得很多的拍摄资金当然是件很棒的事,可以随心所欲去做想做的场景设计。但既然我不是他们,那我就得缩小电影的拍摄规模。这部电影的资金就只有三千万,我得想方设法考虑预算的问题,我要尽可能做到别人认为我做不到的事情。”
媒体报道《第九区》会有两个结局,这点导演尼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另外一个电影结局我希望能收录在DVD里,银幕上的那个结局我想会是大部分观众喜欢的。这是一部暑期档的好莱坞电影,我希望观众能尽情享受它,电影的不同只在于,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外星人的故事。”
《第九区》男一号的扮演者沙尔托·科普雷是导演尼尔的好友,启用一个完全没有知名度的演员,尼尔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沙尔托·科普雷虽然从没有演出过一部电影,但他很有悟性,我们之间甚至不用剧本,也能在脑海里清晰浮现表演的场景。我只需要向他表述我大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情节,所有的对白和细节都可以全任他发挥。我用一个没有什么表演经验的人,也是希望电影能显得更真实些。而就我所知能做到这一点,又恰好是南美洲人的,就只有沙尔托·科普雷了。我让沙尔托试拍了一些镜头,让制片人彼得·杰克逊看过之后,就拍板用他了。”
《第九区》是沙尔托·科普雷出演的首部电影,他在里面饰演维库斯,谈到自己的首部银幕触电之作,沙尔托颇为兴奋:“我比较喜欢我饰演的角色一开始的性格,幽默又风趣,后来他的身体起了某些变化之后,剧情发展就变得沉重起来,性格也压抑了很多。但我还是很喜欢我的角色,电影里有很多线索为续集埋下了伏笔,如果真能开拍续集,我当然很想能继续参演。我和导演尼尔是多年的好友了,在电影拍摄期间,我们从来没有争吵过,那种默契十足的感觉很棒。”
“《第九区》是以尼尔之前的一部叫做《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的六分钟短片为基础展开的,我饰演的角色并没有在短片里出现,我只是群众演员的一员,那个短片没有设计某个人类做主角,我们拍摄短片的时候,也没想过将来会有机会拍成长片,不过当时尼尔也非常想能拍成长片,只是有各种问题制约了,现在居然实现了这个想法,太棒了!《第九区》是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因为它有别于通常的好莱坞电影,却依然有好莱坞电影的要素,我们不想在预告片里展示一切,还是请观众到电影院好好欣赏吧。”
“电影里有不少外星人出现,所有这些都是用CGI技术做出来的,这都多亏我和尼尔的朋友杰森,电影里的外星人全部由他设计。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我和外星人互动的场景,其实只有我一个人在演而已。这跟传统的拍摄方法不同,你也不能有太大的动作,因为合成的时候,外星人的头可能就在附近出现,在表演的时候得有所克制。但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非常灵活,他们也会根据我的动作再去合成外星人,所以我大部分时候表演起来还是挥洒自如的。”
低成本科幻片《第九区》登顶北美电影票房榜
处女作、没有明星、成本不到3000万美元,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伪纪录片竟然能成为北美票房榜的冠军。上周首映、《指环王》系列导演彼得·杰克逊监制的cult科幻电影《第九区》(district 9)以37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成为今年北美电影暑期档最大的黑马,远高于排在票房榜第二位、派拉蒙斥资1.7亿美元打造的《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的2250万美元票房。在各大电影公司不惜大把大把向科幻电影砸钱的当下,《第九区》的叫好又叫座或许能被称为奇迹,但奇迹的诞生绝非毫无缘由
《第九区》望拍续 导演谋划重现故事前情据国外SciFiMoviePage网站报道,今年夏天最成功的影片之一《第九区》有望继续拍摄续集,该片尼尔·布洛姆坎普在近期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这一消息。布洛姆坎普还说道,目前尚没有成型的剧本,自己也在考虑要拍摄一部关于故事主角Vikus(沙尔托·科普雷 饰)的前传作品。
·本片的片名是根据美国近代的一个传闻而来,几十年内一直传闻美国有第51区,专门负责处理外星人事务,但这个消息并未得到官方承认。而《第九区》的含义也就是影射了“第51区”。
·影片原计划在北美春季上映,但制作方索尼经过考虑之后认为本片足以吸引大量的观众,因此加大了对本片的投资,而影片的公映时间也换在了暑期档。

C. 有关电影《第九区》的几个疑问

关于剧情理解可温故而知新,重复观看该电影,或参照各平台影评加以理解。

1、那大虾并没说修飞船的问题,他是需要所有能源尽快回家,没有多余能量来治疗,所以要3年;

2、这就体现了外星科技了 没人驾驶,是那小虾启动了所有外星设备是自动的,之所以救主人公是因为主人公已然是外星人了;

3、至于这问题上面解释了为应该是能源不够吧,既然那大虾还会回来就没必要在条件不足时这么做 。

电影《第九区》故事背景:

Vajra的社会组织类似于蜂群,由少数精英(queen)指导数量庞大的工人(drone)。工人们缺乏复杂的思考能力。 他们的母星在仙女座星云内。由于要养活数量巨大的群体,所以外派很多船团到其他星球采集资源运回母星。

其中一艘船在其他星球采集能源时不慎带入西数细菌,细皮嫩肉的统治阶级受感染集体死翘翘,筋肉工人们适应力强没事。 失去了中枢控制的太空船在宇宙中漂流了几千年,群龙无首的工兵们亦开始了进化,优秀的drone会逐步取代queen的位置。

某一天船上的仓管系统发现库存的食物就快完蛋了,必须马上找一个适合生命活动的星球。自动控制系统定位到了位置最近的生命活动区——超长距离移民 25号船团。 于是,在外星难民安置第9区中,绿毛christof与热爱戏剧表演但被迫加入军队的wikus命运的相遇开始了。

D. 聊聊科幻电影《第九区》中的人性

我始终相信在浩瀚宇宙中、太阳系之外,存在着许多生命,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各自星球上辗转命运的烽火史轮,他们拥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科学技术,或许他们也像地球上的生命演变历程一样,不断地歌颂出一首首悲欢离合的命运交响曲。

现在,我们仍然无法与外星生命建立连接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 科技 水平还达不到 探索 宇宙的技术要求。我们人类的脚步刚 探索 到柯伊伯带,太阳系之外的世界我们暂时无从得知。因而对于在太阳系之内仅存丰富生命物种的地球来说,我们孤独沉寂,外太空既神秘又充满诱惑,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刺激人类发展科学革命,我们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发现外太空的第二个类地星球,那里同样孕育着无数个生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我想,总会有智力远超过人类的外星生命,他们早已冲破了人类所认知的科学技术,从宇宙的黑洞空间中找到捷径,像《星际迷航》那样在宇宙中畅游。又或许宇宙中也有跟人类三观不一致的外星生命,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征服宇宙,残害其他生命,就像《神秘博士》里的Dalek和赛博人,也如同漫威创造出的大反派奥创和灭霸,还有最近正在热播的《外星居民》,他来地球使命也是摧毁人类的生命。

那么,这些闯入地球的外星生物都对人类带有深深的恶意吗?难道他们当中就没有善良的种族吗?其实电影终究是人类的幻想而已,是建立在人类的认知层面构建出来的产物。所谓的善与恶,仅仅是由我们人类下的定义。我们亦可思考,在今后的百年间里,待我们 科技 发展成熟后,我们向太阳系之外的宇宙扩张过程中,也会变成捕获和俘虏其他外星生命的暗黑物种。

今天,我通过这部11年前的科幻片《第九区》来跟大家谈谈人性。

这部电影是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相传彼特杰克逊看中了他的才华,把他推荐给索尼影业,但他并未获得索尼影业的青睐,最终由彼特杰克逊自掏3000W制作出这部未参杂商业性质的科幻影片,一问世便轰动全球,至今让人念念不忘。最近导演发推宣布要启动《第十区》的拍摄计划,引起影迷们的的躁动,终于盼来一丝曙光。

或许是伪纪录片的倒序式开头,电影沉闷前部分一度掉粉无数。但我建议你静下心看完,跟着剧情跌宕起伏,你定会赞叹这部超现实主义的科幻佳作,绝不是被包装或者美誉过度,作为导演致力于科幻影业的首部作品,通过这部影片,为他敞开了好莱坞的大门。目前豆瓣评分8.3,IMBD7.9。

故事发生在1990年,讲述一艘飞船因故障停留在非洲约翰内斯堡的上空,当人们进入飞船内部时,发现有舱内有许多营养不良的外星虾人。据人类科学家们分析这些虾人属于工人阶层,类似蚂蚁的工蚁和蜜蜂中的工蜂。他们的首领因感染某种病菌死去,其余虾人由于没人指挥便无所适从,他们在飞船上忍受饥饿、病痛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绝望等死。

新闻报道后,人们纷纷献出爱心,伸出援手,为他们送去食物和日用品,还帮他们建立了简易社区,以便他们在地球上生存。几十年后,虾人的数量增长到数百万,人类当初的善意也被消磨殆尽。当地人频频举报虾人侵略了他们的居住环境,抢夺他们的生活物品,对他们暴力袭击等等,引发种族间的冲突矛盾。义愤填膺的人们上街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将虾人赶出地球。这时,最大的武器制造商MNU公司经过商量打算将虾人迁移到更偏远的社区,公司派出一位外星协会的特工男主去做虾人迁移的思想工作,剧情由此展开。

虾人果真像当地人所说的那样作恶多端吗?并非如此。随着男主工作的深入推进,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虾人们生活在最贫困的社区(你可以想象在非洲最贫困的社区是怎样的情景)。他们没有食物供给,没有工作,靠着微小的 社会 援助,毫无尊严的苟且活着,常常被当地人辱骂欺凌。一个尼日利亚黑 社会 帮派垄断了他们的食物,为抬高物价,帮派让他们拿外星武器去换取他们最爱的猫罐头,那些得不到食物的虾人只能翻垃圾桶勉强维生,一部分虾人饿到吃橡胶制品果腹。这一切在人类眼里,更觉得他们是低等生物,粗鄙不堪,被人类厌恶。

男主刚接触外星虾人时,如同世人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嘲讽,充满 不屑。当然,虾人中有小部分智商在线,我把他称为“大红虾”,他和儿子及助手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搜集他们自己的 科技 废料,当他们终于从这些废料中提纯出燃料后,被男主拆迁访谈工作干扰中断,大红虾的助手在男主面前活生生的被残忍杀害。之后,男主在搜查房间时意外发现了这罐燃料,在他不经意间打开罐子时,被喷溅出燃料侵入皮肤,燃料里面含有外星人的DNA,男主因此开始变异成虾人外形。

人类始终无法破解整合了生物技术的外星武器,只有虾人的DNA才能使用该武器。而变异后的男主本想找人类就医却变成了又一个活体研究对象,MNU公司发现男主无法估量的商业价值,经高管(男主的岳父)授意,生物学家和医生们开始对男主进行各类惨无人道的科学研究。男主在医院也看到被作为研究对象的虾人一幕幕悲惨的景象,毫无人性。他们还逼迫男主用外星武器射杀活着的虾人,男主无法忍受非人遭遇,为了活命,逃出医院,却被新闻报道歪曲事实,故意抹黑男主的形象,以至于被人们唾弃,后遭特工的追捕。

男主无处可逃,只好回到外星社区,又一次与大红虾相遇。男主从大红虾口中得知自己变异的原因以及大红虾打算用提纯后的燃料回母星的宏大计划。男主一心想变回正常人类,与大红虾结盟夺回了燃料,又一次开启逃亡之旅。当他俩被特工捕获后,尼日利亚黑 社会 截取了男主,并非义气,他们只想用男主变异的身体为黑 社会 老大增加能量,就像《西游记》里各路妖精为长生不老想吃唐僧肉的目的一样。

男主命悬一线时,意外激活被黑 社会 帮派收藏的机甲机器人,瞬间黑 社会 成员团灭。机器人打开舱门让男主进入操控,可它只识别了男主的DNA却高估了男主的智商,能量爆棚的机器人在男主毫无头绪的操控下,变成一堆废铁。男主与特工搏斗的同时,在良心和私心的驱使下,为大红虾争取到充足的逃离时间,大红虾带着儿子驾驶飞船飞向位于仙女座星云内被7个月亮围绕的母星。大红虾离别时丢下一句话:等我三年。因为这句话,让全世界观众们等了三年又三年。

这部电影演绎出人类最真实的恶,造谣诽谤、封建迷信、愚蠢无知、利欲熏心、滥用权力等等,人类用虾人做活体研究并不是导演胡乱编造,ET不也被抓去做研究吗?研究这件事,我不定义对错,如果某一天我们被外星人抓走或许也会变成他们的研究品吧!但我的观点是:切勿进行非人道的研究,尽量减少人为迫害,包括我们实验室里各种小动物。

如今 科技 飞跃进步,总有一天我们地球人类会与外星生命相遇。我希望到那一天,双方都能和平相处,即使要做研究,也不要惨无人道做活体实验。彼此尊重,友好的相互取经,一起构建和谐的宇宙 社会 ,不好吗?但从目前情形来看,地球上各种族之间都难以保持和平,何况全宇宙!

人性之复杂,难以言表,看电影后自行体会。现在起,我的心愿要从“世界和平”提高到“宇宙和平”了。

大红虾,快来兑现你许下的三年承诺!让男主要变回正常人与妻子重逢。

E. 求电影《第9区》的影评

对于外星人题材的电影来说,这是部另类、角色倒置的电影。但人类本身来说,这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电影。很感人,《指环王》的导演非常善于处理乱中有序的画面,一部很好的电影。在绝对地力量受到威胁时,人类的行为也可以使非人的。 人?我们真的是“人”吗?也许那些被迫害的外星人更像人一些。尤其称赞的是影片用纪录片的形式表现,更具现实震撼力! 给予人更多的真实感,这种非人性的冲击力也就更大!~

F. 《第九区》:外星人落难地球被虐待却折射了人类身份认同的困境,为什么

科幻电影《第九区》由新人尼尔·布隆·坎执导,好莱坞明星导演彼得·杰克逊监制,彼得·杰克逊曾执导过《指环王》、《金刚》等大片。它讲述了在地球上堕落并遭受种族隔离的外星人的故事。

整部电影有两条线索,即主人公的蜕变过程和外星人的归途。身份是连接这两条线索的故事核心。

命运给维克斯开了一个戏剧性的玩笑:他不幸意外被喷洒了外星生化物质,基因和外貌开始向外星人方向变异。

现实是冷酷无情的。他被送到医学实验室准备活体解剖。是他的老板和岳父做的这个决定。

导演设定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

“一天早上,格里格·萨姆沙从不安的睡眠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成为甲虫后,格里格被家人无情抛弃,尽管他依然善良忠诚,对家人充满爱。

如果格里格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猫和一只漂亮的孔雀,也许他的命运会完全不同,但他会变成一只丑陋的甲虫。

这也是维克斯的悲剧。在地球人眼里,外星人的样子极其丑陋恶心。

但是外星人真的丑吗?显然不在自己眼里!

美国科幻剧《星际迷航》中有一个有趣的设定,一个被地球人认为丑陋的外星种族也认为地球人极其丑陋恶心。

体型差异越大,种族差异越大,对人类的潜在危险越大。

审美上的差异是由于文明起源中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的印记和文明进化中强化的产物,即群体的基础之一及其个体认同的不认同。

维克斯从他将被解剖的实验室逃走了。他无处可去,不得不逃到9区躲藏。

一方面,他不得不依靠外星人的帮助才能生存,另一方面,他对周围的外星人感到厌恶。

虽然求生欲让维库斯偏离了人类群体,但作为一个地球人,他根深蒂固的群体认同感让维库斯依然站在人类一边。即使他的身体发生变化,人类迫害他,他仍然以地球人的方式思考。

为了变回原来的样子,回到人类社会,一直循规蹈矩的维克斯,从南非的黑帮手中抢夺武器,袭击政府部门,夺回外星人启动飞船所需的物资。

做他所谓的“自杀行动”几乎是九死一生。

变异之初,维克斯非常害怕,从心底里抗拒变异,痛恨外星人。

但最终,他与地球人并肩作战,保护外星人,帮助他们返回家园。

原因是他和外星人有很深的接触。

在美国电影《沉默的羔羊》中,一名杀人犯绑架了一名年轻女孩,警察每天通过电视媒体播放女孩的性格、爱好和生活画面。原因是“如果他意识到凯瑟琳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对象,他可能会有同情心,让她活下去”。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是二战期间的德国企业家,他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辛德勒的名单》中深入讨论了原因:

辛德勒和工厂里的犹太工人有了很多接触和交流,了解到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而不是被纳粹简单地贴上“最坏种族”、“猪”标签的生物。

维克斯也是如此。和外星人生活在一起,让他明白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友情和亲情,通过外表的不同,体会到了相同的本质。因此,他做出了最后的反省和变节。

对维克斯来说,最简单的选择就是认同他的外星人身份,跟随外星人,生活在他们的星球上,融入他们的社会。

他与外星人的整个基因突变,唯一的区别大概是仍然保留着地球的记忆。

也是对这个地球人的记忆,让他在承受身份巨大压力的同时,无法放弃不承认自己外星人身份的想法。

布隆·坎普在约翰内斯堡长大,目睹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以及仍然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间冲突。

维克斯在电影中的挣扎反映了布隆坎普的想法: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种族认同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认同,也是最不能抛弃、最需要被认同的认同。受压迫和受歧视的种族在社会压力下造成的身份危机对整个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都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认同与排斥

尼尔·布洛姆·卡普以外星人为主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地球故事。

人类的差异并不局限于种族,语音、地理、性别、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差异才是人类冲突的根源,而这些冲突,归根结底源于人类对身份的渴望以及由此产生的排斥外星人的心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曾指出,群体认同的身份可以给人力量、信心和自豪感,但身份也可以杀人,甚至肆无忌惮地杀人。

事实上,人类排斥他人的心理是群体认同极端同一性的结果。

导演通过影片中白人、黑人、异族三个种族之间的冲突告诉我们,这种极端的群体心理与人类追求自由与和平的愿望相悖,在人性中是应该被抛弃的。

影片中维库斯的经历再次反映了布洛姆·坎普的另一种思维:

种族隔离制度可以通过短期的制度设计来限制和阻止,但种族隔离的思想无疑根植于更深层次的文化。支持和反对种族隔离思想的团体和个人大多转而支持他们的对立面。这种身份上的矛盾和困境,充分反映了种族隔离思想的丑恶和道德的沦丧。

人类有没有可能克服这种天性,尊重世间万物的多样性,与他人和平相处?

影片结尾,在维克斯绝望的帮助下,一些突破地球包围圈的外星人终于登上飞船,回去行动求救。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转移到了一个新的地址,维克斯成为了其中一员,从而避免了被解剖的命运。

外星人回来会怎么样?影片结尾,他们会回来帮助维克斯回归人类社会吗?还是会像片中的专家学者们猜测的那样回来对地球宣战?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完全变异的维克斯依然不忘为外星殖民地唯一支持他的妻子制作手工玫瑰。

尽管种族和人种在外貌、语言和文化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心世界。

这个共同的内心世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求同存异的道路。

维克斯最终营救并帮助外星人返回家园,因为他与外星人交流,通过外表的差异认识到内心世界的相似之处。

同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种族之间的战争和融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历史、文化和环境有关,而不是本质和必然的差异,以平等的态度加强种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种族平等的思想才能深入人心。

G. 美国电影第九区好不好看

好看,豆瓣评分8.3。这是豆瓣“有用”最多的一则短评:“转自韩寒:《第九区》是一部极好的外星题材电影,也叫《贫民窟的百万外星人》,它的出现使得食物链得以运转,白种人欺负黄种人,黄种人欺负黑种人(事实上是白种人直接欺负黑种人,黄种人则喜欢互相欺负),黑种人欺负外星人,外星人再欺负白种人。给9分。”

H. 求简短英语读后感!!!

Movie Review “District 9” 《第九区》电影观后感

We are surprised.

A critical look at the humanity by the director Neill Blomkamp and procer Peter Jackson has turned even too critical –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is better not to show people, which are holding a nuclear umbrella for defense or witness for stable operation of atomic reactors. It is unlikely, that you will want people of such a profession, to suddenly evaporate faith in the positive side of the existence of our civiliz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film sometimes and pulls retort: “Well, actually we are not so bad. But its not – “District 9〃 declares ultimatum: “I see right through you, full of stupidity shit bags” – and to fight with it on his own territory is quite difficult.

To confirm this thesis film offers an interesting scenario, just a dream of all the racists, when finally there is a universal minority oppression which combines black and white. That is, we still hate each other, but the genocide with a smile on face now we organize to these unpleasant face. Huge spaceship do not disturbs any people in the sky, nor a clear demonstration of alien abilities to feel and think as we do.

An interesting plot of the course can be regarded as voluntary renunciation of any decent human character. Even the main character is an absolutely pathetic personality. Such guy will not send in exploration even the most bleary-eyed commander, moreover – in a normal Hollywood film no one will take him too. Even in a film, that would use the narrative scheme “District 9〃 about ordinary people in unusual circumstances.

Quote: Well, huh, this has got the markings of – so it’s definitely alien but it’s uh, not a weapon… but I don’t trust it, ya know, I don’t trust any-a the…

As practice shows, it is easy to cope with the inexplicable, to put spokes in the wheel state machine or a corporate colossus, when you – Will Smith, or, at worst, Harrison Ford. But to a man named Sharlto Copley which looks ordinary as clerk? Believe me, very difficult.

But the emotions and drama of this guy – well, very real. You know yourself how it happens – when you expect from the protagonist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all positive – of the heroic action, cunning and informed decisions. Definitely not a hunted look of a man whose life is familiar without warning went on a sightseeing trip to the gutter. And definitely not questionable, dictated by extreme emotional behavior, not to mention cowardice and other great features, that are somehow not accepted in the show entertaining films, that once again did not disappoint audience.

In “District 9〃 is clearly shown, that Blomkamp and Jackson have great pleasure in marking the usual genre cliches and enjoy unprecedented freedom, which is typical for films with small budgets and lack of attention of specialists which sell movies. It is unclear who is here for the Chief: nonstop action, in which the main role is played by exploding like balloons paltry people, or artful emotional stress, when most of all worried for aliens, but much more humanoid intruders.

After the “District 9〃 is most attracted to revise the “Independence Day” to be sure – is not it changed our outlook ? Perhaps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will seem no longer a tragedy, and deserved punishment, reasonable conclusion of trouble with evolution, since it do not brought anything good?

So tell me – how often do appear similar films?

I. 《第九区》到底好不好看呢

电影《第九区》是南非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在大导演彼得·杰克逊监制下推出的长片处女作。该片一经上映,票房持续走高,最终北美票房突破一亿美元,全球票房逼近两亿美元,这对一个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的影片无疑是个骄人的业绩。《第九区》在舆论上也是好评如潮,IMDB:8.3分;烂番茄新鲜度:89%;雅虎综合评分:A-(媒体:A-,观众:A-);《芝加哥论坛报》对它的一句话评论为“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这部电影让整个好莱坞感到羞耻”。之后,《第九区》不负众望,于2010年2月2日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很明显这部小成本科幻片为大部分观众和影评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与同样是科幻片但耗资甚巨的《变形金刚2》相比,无论在影片立意还是深度上,《第九区》无疑都更为优秀。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在拍摄该片之前还是个无名小辈,幸运的是彼得·杰克逊在看过他拍摄的短片后对他青眼有加:“尼尔就是为电影而生的” [1],于是为其投资3000万美元打造自己的电影。实际上《第九区》就是根据导演自己的一部电影短片《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演绎而来的。关于外星生物的科幻电影在好莱坞不胜枚举,许多大师级导演都拍摄过涉猎外星文明的电影,并出现了许多影史杰作如《星球大战》、《异形》系列等等。可以说历来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外星生物或者降临地球大肆屠杀(如《世界大战》《独立日》),人类则奋起反抗,保卫家园;又或者如《E.T.》中,外星人与人类上演温馨的动人友情。而在《第九区》中,导演花样翻新,另辟蹊径,把外星生物设计为一群宇宙难民,他们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文明,但“他们的社会组织类似于蜂群,由少数精英(queen)指导数量庞大的工人(drone)。工人们缺乏复杂的思考能力” [2]当queen由于意外感染细菌集体死亡时,大量drone因体质较强存活下来,却因为失去了queen的领导而变成一群集体无意识的低等生物。于是巨大的母舰悬停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上空,一群数量庞大的,具有先进文明的外星生物因群龙无首而虎落平阳,不幸沦为贫民窟里任人宰割的“大虾”。其实,基本理清影片的背景设置,揭开该片科幻的神秘面纱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划出“第九区”来隔离“大虾”影射的是导演年幼时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经历。影片所真正暗含的并非人与外星人的矛盾,而恰恰是人与人自身的矛盾,呈现的是人自身的残忍,直击的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阅读全文

与第九区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法国电影豆瓣 浏览:795
一部电影菊花长嘴上 浏览:232
韩国电影指匠情挑完整版 浏览:320
古装电影男发型图片 浏览:44
看电影能免费的网站 浏览:888
电影雷锋的观后感600字 浏览:752
电影心动的感觉演员表 浏览:545
我本电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 浏览:407
电影演员刘蓓现状 浏览:944
dp公司电影大全 浏览:977
老电影网站下载 浏览:234
故事感电影图片 浏览:659
宝山体育馆电影院电话号码 浏览:560
给我找电影爱情 浏览:337
免费食人族电影大全 浏览:313
2017与音乐有关的电影 浏览:230
刘德华的爱情电影 浏览:850
印度电影大篷车完整版中文版 浏览:459
高分日本爱情电影大尺度 浏览:327
印度电影大全真爱在我心 浏览: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