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一九八四电影观后感

一九八四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10 14:06:58

A. 《1984》读后感——庞李瑞阳

[《1984》读后感——庞李瑞阳]

1984这本书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1984》读后感——庞李瑞阳。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刚刚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些不能驾驭。但是越看越想看,越看就越身临其境。书中的主角温斯顿,仿佛就是自己。我体会到了他的心情和感觉。

这虽然是一本思想沉闷的书,但是却有极大的吸引力,吸引着我不断拿起这本书,不断将它放回书架,又拿出,又放回。我对它爱不释手,因为它的内容中的点滴都很真实,作者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还有正本书中的人物的表情、心理描写,都那么透彻淋漓,仿佛这个人已经活生生地站在了眼前,好像在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科幻电影一样神奇!

书的封面说,《1984》被改编成多种语言的版本,销量更是让人惊得合不拢嘴,读后感《《1984》读后感——庞李瑞阳》。我也真正地了解到了这本书为何会这么畅销。

看到中间时,我不由地赞叹主人公温斯顿的敏锐、聪明和谨慎。他时时刻刻注意着身边的一切,就连奥伯良的一个眼神,他也能够立刻明白这个眼神所代表的意思。

主人公是个有个性的人。他不同于其他人——他有着独特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只能埋藏于心底,不容被别人发现。思想警察时时刻刻都在“看守”着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人!

这本书也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同时也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书中的一个个情节,让人惊心动魄,同时也为着人们被那种不正确的思想锁控制而感到愤怒和悲哀。
这本书很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欣赏作者细致的描写,体验整本书带给你的神奇!

〔《1984》读后感——庞李瑞阳〕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B. 跪求独家《1984》读后感1500字

《1984》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所写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奥威尔刻划了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绝望的社会,在作者塑造的这个极权主义社会中,“老大哥”作为一个被神化的人物,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类似,但比皇帝多的可不止是专制。老大哥所控制的党派有内党和外党,而又通过思想警察管理着这些党内人士及社会普通人。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他要求的可不是让众生的奴性爆发,而是统一化他们的思想,自愿忠心无杂念的追随老大哥,自觉积极蒸发那些思想行为“被”有悖于老大哥的罪人,孩子可以检举自己的父母,妻子可以检举自己的丈夫,反之也是。这个社会充满激情犹如中国的文革一般,这个社会中的人也亦如文革热潮中的红卫兵。
而文中主人公温斯顿却恰恰是一个思想独立者,他对这个社会怀疑,对老大哥所设置的种种感觉厌恶和迷茫。他仅仅属于“外党”,跟所有同志一样身穿清一色的蓝布工人套头衫裤。温斯顿极力的尽自己的所能反叛“老大哥”,他是个良知未失的人,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唯一能做的只是秘密地呻吟,这呻吟的方式又有两种,一种是写日记,一种是与朱利亚偷情,他们用他们那脆弱的爱和身体语言进行无声的抗争,用乔治•奥威尔话说就是“他们腰部以下还没有反叛”,但即使是这些也是不被允许的。本以为他是一股新鲜空气,能够改变这个悲剧。可是在如此一个强大的极权主义社会中,他一个个人,确切地说是一个迷茫的个人,他连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究竟在追求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的同伴,是自己的理想实现伴侣,谁是一个理解并与自己有共同理想的人,都无法确定。这样,又怎能实现我们对他的希望。于是,在最后温斯顿意志终于土崩瓦解了,他把能出卖的都出卖了,包括自己的意志、良知、尊严、爱、女友、信念,心里充满的只是对老大哥由衷的感激和爱,他终于迎来了他渴望以久的子弹,他是个幸福的人。
在文中,曾经有这样的一段对话,让在狱中受尽折磨并坚持挣扎的温斯顿,最终意志松懈下来。
“头一点你要明白,在这个地方,就不存在殉道的问题。你一定读过从前的宗教迫害。中世纪,就有过宗教法庭。那是场失败!它是要根除歪理邪说,到头来却使之长存不朽。一个异端烧死了,千百个异端站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宗教法庭公开杀死敌人,杀死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悔悟:其实,杀死他们,就是因为他们不悔悟。人们被杀死,因为他们不肯放弃自己真正的信仰。自然啦,一切光荣便要归给牺牲者,一切羞辱却得归给烧死他们的宗教法庭。后来,到了二十世纪,出了批所谓的极权主义者。这就是德国的纳粹,和俄国的斯大林。俄国人迫害异端,比宗教法庭还残酷。他们觉得,从过去的错误吸取了教训;他们知道,不管怎样,绝不应该制造殉道者。把牺牲者送去公审前,先成心消灭他们的尊严。用严刑拷打,用单独囚禁,把他们变成卑鄙畏缩的可怜虫,叫他们交代什么,他们就交代什么。他们给自己身上泼脏水,骂别人,护自己,哭哭泣泣求饶耍可是没过几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啦。死人变成了殉道者,他们的下场,给忘个干干净净。这又是为什么?首先,他们的交代显然是假的,伪造的。我们才不犯这样的错!这里所有的坦白交代全是真的。我们要它们是真的!况且,我们绝不允许死人站起来反对我们。别指望后世会为你辩护,温斯顿。后世根本不知有你这个人。历史长河里,你早被擦得干干净净。我们会把你变成气儿,把你注入到太空里。你什么全都留不下;档案里没有名,记忆里没有影。在过去,在未来,你都给消灭个干净。你将从来没有存在过!”
说这个话的人,却正是温斯顿以为可以将理想和信任寄托的人,他相当的信任他,并把他心中的理想和对这个社会的疑问也全盘坦诚的告诉了他。这曾经是让他大松一口气,并认为黎明最终会到来的一个希望。最后,这也是打破他希望并将他被思想警察抓了个正着的一个引子。
这本书,有些灰暗,除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灰暗的社会,也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个希望被血淋淋的破坏的过程。这是让人受不了的一件事,也是乔治.奥威尔要达到的一个目的。

C. 电影:人生(1984)导演:吴天明。编剧:路遥 求一千字的观后感!急,三天内写好。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老电影了,第一次在大学的课堂上看二十几年前的电影,有点新鲜,收获也颇丰。对于人生的规划、人生的态度,身在大学中的我们似乎还是那么茫然,明明知道世界的现实和无奈,却仍然做着自己的童话梦。

命运的选择总是那么残酷,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有梦的年轻人追寻梦想,在无数次的挣扎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学会坦然。他来自陕北,来自那个据说拥有黄土高原的地方。朴实的农村教师,善良、淳朴、真实,他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她,默默地关心支持着他,只因为自己和他的差距,她只是静静地关注着自己喜欢的人。可是,生活总是那么戏剧化。我们的男主角却因为一次不幸遭遇而认识了她,两人的爱情在面临一次次的考验中最终还是夭折。在人生的交叉口,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她坚持着自己的爱情。选择很多,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可惜我们年轻有才的高加林在欲望的驱使下最终选择离开了曾经深爱着他的只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这是一个不够圆满的结局,但我又为刘巧珍感到庆幸,庆幸她没有因为爱情而盲目,庆幸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平步青云的高加林面对中学好友黄亚萍的热烈追求时,他的内心泛起了波澜。亚萍和自己脾胃相投,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但巧珍的关心和对爱情的执着又让他心存愧疚。面对现实的诱惑,终于,高加林成了俘虏。在那个畸形的年代,贫穷、落后的时代造就的疤痕深深烙印在人生路上的似乎注定只能是伤痛。也凸显了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下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人性思想对现实功利性的指导作用。

电影如人生。虚构的情节总是那么真实,所以才总能让人产生共鸣。喜剧的作用在于能让人开怀一笑,而悲剧的深刻则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给人看。没有人能够拒绝选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拒绝诱惑。在那个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年代,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历史不会重演,但有些情节和片段却总是在重复。就像我们不愿意重蹈覆辙,却总是会不停犯错。有些错误我们可以一笑而过,有些段落可以是过眼云烟,但是总有一些事情会让我们刻骨铭心,就像何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一样,虽然没有结局,却已经成为他们人生浓重的一笔。

人生如戏。但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无法重来。年轻的我们,以后面临的选择那么多,诱惑那么多,又有多少人能把这场戏演得完美?不由得又想到了戏里面的主人公,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爱得轰轰烈烈的何巧珍,独立而不失自我,当她面对爱人的背板,面对爱情梦想的破灭,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带着对高加林的祝福离开。而当她深爱的人因为人生的不如意再一次被贬回农村,一句“加林如今成这样了,我心疼他。”深藏着多少宽容和无私的爱。

没有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出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握命运。《人生》,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更在于其令人产生共鸣的深刻思考。

D. 《1984》读后感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展开

反乌托邦

E. 《1984》英语读后感

The story is written by George Orwell, who also wrote about Animal Farm, another story in which two parties fought against one another. Som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two stories is that that they are both about revolution. And both times the revolutions didn’t work. Yet there are also many contracting points too, for even though they are about revolution, 1984 is only about two people against one Party, trying to work their way into the party that was against the other party against the first, whereas Animal Farm is about two entire parties. Another difference is that in Animal Farm the revolution is like a circle, after the animals pushed the humans away, the pigs came and took the position same as the humans, so it half worked, but in 1984 the revolution failed completely. I don’t like 1984 as well as I liked Animal Farm, for 1984 tells more of the cruelty of human nature, and I didn’t exactly want to know that all the huge lumpy stuff all around me have ugly stuff in their hearts (ok, I admit I have it too). I don’t exactly like stories having horrible endings where both the main characters betray each other and have their minds altered into something they never wanted. Not that I’m asking to be altered too, but still it’s unnerving. Anyways in Animal Farm it just was about a party doing this doing that and being tricked by officers, like in real life.

F. 有没有对书《一九八四》的读后感

《一九八四》读后感。

我不是很喜欢读小说,或者说不读小说,自识字以来,完整的看了两本小说,一本是一个台湾作家写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还有一本便是这本《一九八四》。
我之所以能坚定的看完长达18万字的小说,是因为乔治。奥威尔描写的是在一种极权政治制度下人民的生活。寥寥三百多页的书,却无比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彻底的集权主义的世界。无产者的麻木不仁与浑浑噩噩;外围党员的愚昧无知与狂热崇拜;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核心党员对这个国家的牢牢控制。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写于1948年,却惊人地预见到了集权社会主义的可怕之处,书中的描绘与几十年后苏联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极其相似。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党对人民看似无声无息实际上却滴水不漏的思想控制。随处可见的电幕,起到了如此严格的监督作用,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不能有一丝的疏忽,流露出半点关于党的负面情绪与反抗思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电幕后就有看不见的思想警察注意到,并在半夜中无声地将人逮捕。每天都有活生生的人就此无声无息消失于人间。通过儿时起就开始的观念灌输与彻底的篡改事实,新一代的人早已麻木地屈服于党的控制下。即便是老一代,经历过党存在之前的历史的人,也大都被清洗干净,剩余的人也只能对党的描述有零星的怀疑,但却无奈地发现所有对历史的记忆都只存在于自己模糊不清的记忆中,而官方的报纸,书籍,记录,却随时地被篡改,永远证明着党的正确。正如书中所说“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将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过去不再是客观事实,而只是可以被篡改的说法。此外,党还通过普及新话使得无法从语言上表达出更富杂的内容,从而扼杀可能存在的反叛思想于摇篮之中。无缝监督与思想灌输,共同起到了思想控制的作用;双重思想的应用,更使得人们轻而易举,不经过大脑地相信老大哥的任何话语,哪怕是二加二等于五这种显而易见的思想谬误。
此外,奥威尔在书中的一些理念也是深刻而富有远见性的。他总结了历史上统治者失败的原因,例如他们都没有从思想上牢牢的控制人民,只是杀死了持不同政见的人,却没能改变他们的观点。而新的集权主义社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思想犯”,他们总会被严酷的拷打与胡搅蛮缠的逻辑教育所击垮,最终接受党的思想灌输。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既得利益者无比精明,他们通过无休止的战争来消耗过剩的产能。也许社会的发展早已停滞,也许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既得利益者的生活实质上也并没有多么优越,但他们的资产与权力相比无产者与外围党员却及其悬殊。正是为了保持这种差距,位于边境的不痛不痒甚至不一定存在的战争却永不停止;同时也只有在这种战争环境下,人民的情绪才有一个发泄口,狂热的战争与仇恨情绪抑制了其他思想的产生。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是不受战争影响的,但他们依然被灌输着国家在打仗这事实,对领袖和党有着狂热的信任。这正是奥威尔提出的“战争即和平”这一口号的深刻的含义。
事实上,全书描写的集权主义社会的最可怕之处,是人民看不到任何反抗与推翻政府的希望。这种恐怖是骨子里的恐怖,并非酷刑折磨那种肉体上的痛苦,甚至在监狱中酷刑也只是作为“帮助"人们接受教育的手段;这种恐怖也不是生灵涂炭流血漂橹的暴政,事实上人们只是愚昧和麻木,既然历史事实全部早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党所宣传的物资产量社会进步又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人民根本没有同过去比较的基准,自然无法判断政治的优劣之处。就连主人公记忆中依然存在对党存在以前的日子的模糊印象,内心里对党有着反叛思想,也如所有其他人般被思想警察抓住,在审讯与教育前彻底崩溃,思想被彻底改造,最终屈服于老大哥,热爱老大哥。主人公的失败正昭示着这样的社会似乎永远不会被推翻。这是一种绝望的恐怖。
本书想象力超群,内容发人深省,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

对于当下,有个老师给我这样讲过一句话:“不悲伤、不愤怒、不忧郁、不彷徨,但求理解。

G. 如何评价1984

读《一九八四》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像这种写政治类别的书,本来我是看不进去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当时居然一气呵成的给读完了。我看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书评都说《一九八四》是一本反乌托邦的书,确实,里面描述的是一种极权的社会制度,但是我觉得跟理想的乌托邦还是有差距。

不管怎么说,《一九八四》是属于在那个年代对未来几十年极权制度的假象,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H. 一九八四的影片评价

这部出色的影片很好地展现了奥威尔笔下阴冷的战后世界和现实中1984年的世界的区别。电影中的1984年就像经过了时间扭曲一般,看起来如同由老旧电子管和破旧家具构建而成的一种不同的现实世界。这部电影中的道具都可以从垃圾场买到,但视觉效果却十分离奇。(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评)
影片的酷,有一半来自于乔治·奥威尔和他的小说原著,另一半来自编导对小说严肃的改编。约翰·赫特是影片中最巨大的英国元素。(时光网评)
影片中多处镜头坚决贯彻了原著的精髓:老大哥在看着你。(凤凰网评)
影片的主要缺点是氛围过于痛苦和压抑,节奏也过于缓慢。(TV Guide评)

阅读全文

与一九八四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最近大尺度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915
男人七七电影网站 浏览:242
欧美激情电影图片长篇小说 浏览:34
王稳重是什么电影 浏览:851
狮山印象电影院 浏览:825
男主最后死了的国产爱情电影 浏览:908
全程大尺度的拉拉电影在线 浏览:380
有一部电影主角叫小美有超能力 浏览:318
郭敬明微电影ai的音乐 浏览:169
叫李丰田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51
一部电影比赛音乐是什么时候 浏览:620
主角修车的电影 浏览:328
成龙国际电影节哪里可以看 浏览:209
能搜索电影网站的播放器 浏览:174
法国电影发展史中的关键性人物 浏览:870
有部电影叫深夜什么的 浏览:129
不少电影院 浏览:964
飞越未来电影完整版 浏览:384
同喜什么电影 浏览:670
法国电影喜马拉雅演职人员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