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完女排夺冠的读后感怎么写
不知不觉间,爱上排球已经有9年了,从2007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开始,排球进入了我的视线,也是从那次比赛,我爱上了排球。而我真正接触排球则是在高二下学期,到现在我也打了五年排球了。排球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2007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对荷兰的比赛,那场比赛中国输了,但我却记住了一个名叫王一梅的队员,然后我便每天等着看比赛,一周的总决赛下来,中国女排得了亚军,而我也喜欢上了排球这个项目。
08年,这一年对于女排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但是在奥运之前的大奖赛上,女排的发挥却让球迷为她们担心了,大奖赛第五名,历史最差战绩,可以说给球迷带来不小的打击。紧接着的奥运会,女排小组赛磕磕盼盼,最终小组第三出线,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俄罗斯,我们以3:1胜出,然后是半决赛不敌巴西与古巴争夺铜牌,最后的铜牌争夺战,又是一个3:1,女排获得铜牌,这块铜牌在当时已经足以让我们骄傲,高兴了。
09年,对于女排来说是低谷,瑞士赛输日本,亚锦赛输泰国,可以说在这一年里,女排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战绩。
10年,这一年,广州亚运会,女排决赛的大逆转让大家觉得女排精神回来了,然而,世界赛第十的最差战绩又让球迷无法接受,可以说10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几乎就没有赢过一流队伍,甚至还0:3不敌韩国队。
11年,给我的感觉是,女排沉寂了快一年,在世界杯上爆发了,每轮比赛都能拿到积分,最后得到了一枚铜牌,第一时间进军伦敦,可谓是让国人着实震惊了一把。当然,这年七月的总统杯冠军也是中国女排。
12年,所有球迷都无法忘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女排兵败伦敦,四分之一决赛手握赛点被日本逆转淘汰,首次在奥运会上不敌日本,同时也无缘四强。赛后队员的泪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13年,新的奥运周期开始,郎导上任,这一年,大国家队开始形成,大奖赛总决赛仅输巴西一场夺得亚军让球迷为之兴奋,可是亚锦赛却连铜牌都没有拿下,这一年质疑与荣誉并存。
14年,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前兆,这一年,在意大利,我们获得了世锦赛亚军,这一成绩也是自04奥运会冠军后最好的成绩了,同样的,这一年,一名超新星出现在球迷眼前,她是朱婷。
15年,女排继续创造历史,9月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十胜一负的战绩夺得冠军,时隔12年再次站在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上。
⑵ 孙杨夺冠观后感200—300字
让胜利来得更猛烈些吧!从来没有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中国游泳振奋,让中国男子游泳扬眉吐气!
当孙杨以打破奥运会纪录,领先对手一个多身位的优势赢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后,他张开的手臂、挥舞的拳头、大吼的声音,都不足以让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游泳人感到尽兴。
7月28日,孙杨让“中国太阳”照耀伦敦水上中心,让五星红旗第一次为中国男子游泳选手而升起!
站在领奖台前,孙杨几次在宣布冠军名字前试图迈上去,他等待得太久,中国男子游泳等待得太久了。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前两波起伏后,中国男子游泳的第三次浪潮终于伴随着孙杨的奥运金牌而达到巅峰。
孙杨是幸运的,中国游泳是幸福的。
穆祥雄引领的蛙泳年代
上世纪50年代,穆祥雄曾经在国内引领过蛙泳狂潮。
当时,第一批中国游泳男选手到游泳强国匈牙利镀金,那是中国游泳人的第一次文化启蒙,在接受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后,中国游泳迅速出现了“井喷式的成绩”:先是出生于香港的广东蛙王戚云烈在国际节游泳表演赛上以1分11秒6的成绩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纪录,随后穆祥雄三破世界纪录,据当年留学匈牙利的前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透露:“当时世界排名前10位中国有5名运动员,在蛙泳项目中我们名列前茅,每年都有6-7人进入世界前25名。”
在这种氛围的刺激下,每个周末国家游泳队的测验课,游泳馆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挤得座无虚席。当年,穆祥雄带起了中国人的第一次游泳浪潮,人们见面的流行语是“我会游标准的穆式蛙泳技术”。
如果不是1956年奥运会,整装待发的中国代表团因为政治原因临时退赛,中国男子占领世界最高点的时间也许会提前半个多世纪.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中国游泳热潮因为无缘奥运戛然而止,中国游泳,从此无缘世界赛场长达二十多年!
每每回忆起当年的遗憾,穆祥雄都是欷歔不已,在他青春年华、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他错过了奥运会。
蒋丞稷、曾启亮、吴鹏、张琳的波纹效应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子游泳“五朵金花”大放异彩的时候,中国男子只有个别几人能够参加奥运会,而且无人能够进入决赛。男选手甚至用“人种论”解释自己的艰难处境:身体素质先天不如欧美选手,所以成绩不好在所难免。
1996年,上海名将蒋丞稷在男子50米自由泳和100米蝶泳两次闯入决赛,两次名列第四名,这是中国男子游泳的最大突破!让当时的他和国人喜出望外。实际上,蒋丞稷经常后悔,自己把目标定得太低了。“我和教练当时想,能进入决赛就是胜利。没想到,在两个决赛中,我和铜牌选手的差距非常微弱,只有0秒04和0秒07,如果我之前能够再大胆一点,有再高一点的目标、决心和更好准备的话,我最终的名次可能会有所不同。按说我的教练在当时的执教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如今身为上海体育局官员的蒋丞稷说。
“如果我能有现在年轻一代运动员的机会,可以出国训练的话,也许我能创造更好成绩,中国男子游泳的突破也许会来得更早一些!”蒋丞稷说。
1998年珀斯世锦赛,广东蛙泳曾启亮以100米蛙泳银牌的成绩让国人振奋不已,可惜他在悉尼奥运会上没有再次上演神奇时刻。
中国男子再次陷入沉寂,直到2002年釜山亚运会,以吴鹏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男子泳将力克亚洲霸主日本队,2005年世锦赛,吴鹏再次收获奖牌,发出了巨龙即将梦醒的号角声。
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吴鹏在男子200米蝶泳中成为距离美国“菲鱼”菲尔普斯最近的人,收获银牌,眼看北京奥运会步步临近,吴鹏成了中国男子游泳的领军人物,国人对他的奥运之旅充满期盼。
真正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中国游泳突破的是北京名将张琳,他在400米自由泳中名列亚军,距离韩国冠军朴泰桓只有0秒58。这是中国男子游泳在北京奥运会的唯一奖牌。此后,张琳在2009年罗马世锦赛上创造了8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摘取金牌,成为中国男子第一人。吴鹏则以微弱的差距名列第四,无缘奖牌。
恭迎“孙杨时代”
孙杨多次表示自己生逢其时。首先他出生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父母有条件从小按照冠军食谱来喂养,让他有了堪比欧美人的身体素质。其次,他的教练朱志根是资深名帅,培养出吴鹏、陈桦等多位名将,经过近10年的精心打磨,孙杨这块璞玉具备了“艺术品”的初步规模,进入了北京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决赛,并在2009年世锦赛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孙杨还有幸与吴鹏同组,有幸见证了鹏哥世锦赛银牌壮举,有幸见证了张琳的辉煌战绩,这些都让他燃起了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
孙杨是在复制张琳获得成功的留洋之路后取得了质的飞跃。2010年广州亚运会,他在1500米中游出了逼近最古老的世界纪录;2011年,他的三个单项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在上海世锦赛上赢得800米和1500米两枚金牌!
伦敦奥运会,孙杨用实力说话,以强有力的后程能力拖垮对手,赢得400米自由泳金牌,成为第一个站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中国男选手!
近两年发誓不再哭的孙杨忍不住又落泪了,为他这些年的艰苦训练、为教练带病上阵的坚持、为父母多年来的支持和复出、更为中国男子游泳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告别沉寂而落泪。
穆祥雄可以不再遗憾,蒋丞稷、曾启亮、吴鹏和张琳的一次次冲击,都铸就了孙杨今日为中国男子游泳带来的第三次浪潮。
2000——3000字的
⑶ 《夺冠》这部电影的影评怎么样
《夺冠》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说是有好有坏。有人觉得选角比较好,演员演技也很不错,不过也有人认为过于煽情,没有解决电影本身的问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电影成功的主要因素,还是煽情成功。没有女排这一因素的话,《夺冠》就算不上好电影了。不过整体也不差,最起码比《八佰》纯粹的情怀好多了。
3、电影问题这部电影拍摄的是女排的故事,就算没有剧透,观众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点陈可辛没有处理好,观众看了就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整体过于平淡和冗长,在高潮已经被大众所知的情况下,陈可辛没有带来新的感动和情绪。体育应该是有竞技精神的,是可以让人感到振奋的,可是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要真说优点的话,就是选角和演技比较成功,情怀主题选得不错。
⑷ 2021年夺冠观后感
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来写,比如选择团结一致这个角度。也可以选择爱国、荣誉、拼搏等等不同的角度来写。写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感悟。
⑸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怎么写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供给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来年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向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齐,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郎平看来,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5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向在丰富内涵,一齐努力,永不放弃。
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
⑹ 电影《夺冠》观后感
电影《夺冠》观后感五篇⑺ 代表中国内地电影参战,看完《夺冠》这部电影给你带来了哪些感悟
电影《夺冠》重现中国女排从初期成立,到冲出亚洲,夺冠世界,再到11年消声沉寂,辉煌不再,最后在铁榔头的带领下,重征夺冠之路。看完《夺冠》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我认为网络上所说的这部电影的瑕疵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女排教练郎平曾说过,女排精神有很多层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团结,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是这种团结一致的力量,引领着女排姑娘们勇往直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也同样需要靠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勇攀高峰。
女排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华文明之精髓,是指引我们在困境中求生拼搏,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一盏明灯,我们需深刻了解,铭记于心,带着使命,砥砺前行。
⑻ 电影夺冠这部电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为祖国争光的故事。郎平带领中国姑娘们一次次夺得中国女排的冠军,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心里有很深的感触。看着这群姑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部电影中的“郎平”是由著名演员巩俐饰演的,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巩俐本身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她的演技毋庸置疑。电影《夺冠》告诉了我们如下三点道理:
一、只要永不放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
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讲述几代女排的热血故事。影片从选角、服装、道具和场景来看,无一不是制作精良。这部电影的主创可谓是下了很大功夫,为我们打造出了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作品。电影的创作团队没有放弃,就如女排精神一样,最后胜利的曙光一定会属于我们。这部电影冲出了亚洲,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中国力量的符号。哪怕再苦再累,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看了《夺冠》这部电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⑼ 对于《夺冠》这部电影,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对于《夺冠》这部电影,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运动员的艰辛、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需要艰辛的汗水和意志的磨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赢得成功。
⑽ 国足全体球员观看了电影《夺冠》,看后他们有何感想
讲述女排事迹的电影《夺冠》自上映以来,一直都有很高的口碑和热度。电影将女排精神完全展现出来,引得许多观众去电影院观看。不止观众,女排精神感染了无数人,近日,国足就组织全体队员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
其实,无论是足球还是排球,在全世界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热爱,都是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目前,国足的表现虽然不尽人意,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足球一定可以崛起与世界足球之林,一定可以给一直支持国足的球迷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