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到窒息,这个世界的安定是多少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有多少先人的热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吾辈必须强大。
吾辈当自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真的信服,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我们这一代的人必须要自强,要守住前辈们用血肉换来的和平,好好的读书,让中国强大以来,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我们才对得起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
Ⅱ 《八佰》读后感怎么写
思路:根据电影的情节展开,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感悟。
《八佰》电影是历史基础上面的真实故事,八百壮士世人皆知,95年前,1937年10月,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72军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
民族英雄谢晋元是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我们客家人,和我同属一个专区,可以说是我们的老乡,我为他感到自豪。谢晋元于1925年,从国立广东大学(今国立中山大学)毕业,投笔从戎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
《八佰》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我们中华民族因为日本人的侵略所承受的灾难。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看电影的过程中,热泪横流,特别是看到我们的战士视死如归,身上绑着炸弹往楼下跳的时候,我止不住我的泪水。
抗日战争,我们中国人军队死了几百万。就是因为有这些英勇的勇士,才有我们的今天。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这些视死如归的勇士。中国有八百壮士的精神,中国才不会亡,我们中华民族才不会亡。
我记得以前有读过一本《世界战争史》, 书中有序,其中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个世界,平静安宁的时候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国现在经历了一些和平时期,但是战争危机始终就是在家门口,特别是现在,如果不居安思危,当战争来临时,可能就会措手不及。95年前,一个小小的日本,就让我们中国大乱十年。
《八佰》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当时复杂的情况,河的一边是我军和日本人的殊死搏斗,另外一边是上海法租界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和平的生活依旧。我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在和平的法租界,我同胞奋勇支援一河之隔的我孤军将士。
Ⅲ 八佰影评
《八佰》是一部拥有超越其电影本身意义的作品,甚至借由“戏”的意象引出了对电影本质的思考,拓宽到观众对电影态度的边界,观看和目光所蓄积而突破荧幕内外的潜在价值,荧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其中,将要继续完成这场戏最后一个环扣。
《八佰》也许不会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但相信在中国的战争电影中是可以拥有很大分量的。追根究底,《八佰》从来没有放弃作为它作为电影的存在,这也是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大多只能供国人自我高潮的原因。
首先,从过硬的技术上看,《八佰》的摄影师曹郁对两岸的落差氛围是有很明确清晰的把控的,南岸的灯红酒绿人的衣着皆是高饱和度,而北岸却是灰淡黄绿的末世降临。作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片子也达到了其追求的宏大质感。
除了上述“戏”的意象之外,白马的出现也贡献了很多神性的瞬间,它几乎伴随也代表了那一群守在四行仓库中的人们。从初始的惊慌失措妄图逃窜,到顺从本性开始奔跑,想要逃脱又不愿离去,成全了自己,但最后又重新被拉回既定的路线,判断不了的未来。
比较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影片对个人结果的呈现方式。与此相辅的是演员的阵容都是老熟人了,因此当观众陷入对主角光环的信任中,而陈树生的自爆,端午的死亡,老铁的破相......他们受到的伤害清脆又不可置信。
影片也从不吝于给早走的英雄戏份。包括最后选出来的敢死队的结局也在被日本兵发现时戛然而止,冲刺过桥的人们下场又如何呢,历史早已给我们更残酷的解答。
Ⅳ 电影八百200字观后感
《八百壮士》观后感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 “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啊。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
Ⅳ 八佰观后感
这部电影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阶段,讲述一支仅有四百多人的军队固守在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对抗敌军,由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
它云集了王千源、张译、姜武、欧豪、杜淳、魏晨、唐艺昕、李晨、梁静、俞灏明、刘晓庆、姚晨、郑恺、黄晓明、阮经天等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个个演技精湛,角色代入感极强。
演技一流,王千源,张译,欧豪,魏晨,杜淳,姜武,每一个的演技都如教科书一样,很容易让你入戏。
战争场面宏伟,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一流享受。
有的人认为好,也有的人认为不好。从电影上映至今,豆瓣评分也是从8.3分降到了7.8分,这足以说明了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是2020年上半年仅有的一部好电影。
Ⅵ 《八佰》读后感有哪些
具体如下:
《八佰》这部电影,在近段时间,早已在朋友圈为大家所知晓。电影开场之时,一种真实和压抑之感油然而生。
枪林弹雨一词早已在脑海里放着,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知道枪林弹雨的场景是这般模样。每个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里不存在一丝侥幸,前一秒还在战场奔赴,后一秒就倒在血泊之中。
一河之隔,一边是纸醉金迷,一边却枪林弹雨。可是枪林弹雨的那一边战士们的精神和热血,把河的另一边的人给唤醒了。
战争给人带来的绝对不是胜利者的荣光,而是黎明百姓的灾难。说是有八百的将士在坚守着,可是实际上却一半不到。
面对强劲又狠辣的敌人,这些将士当然也有过退缩。人心皆是肉长的,当然也是有感情的,谁不想在父母前承欢膝下,谁不想与爱人长厢厮守呢?只是国难当前,很多人即使没有读过书,也深知舍小我成大我这个道理。
每一段和平的繁荣昌盛都来之不易,身为后人的我们,更该时怀感恩之心,珍惜当下,也不负时光,努力学习,努力生活,活出自己的那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责任,和生命的精彩。若人人都能把其发挥到极致,那才是对不顾艰险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去开创或者维护和平年代的先人们最好的回报,也是精神和人的期望的一种传承。
Ⅶ 八佰电影观后感200字
八百点映,我去看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战争场面宏伟,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一流享受。
二,演技一流,王千源,张译,欧豪,魏晨,杜淳,姜武,每一个的演技都如教科书一样,很容易让你入戏。
三,这部影片是我从去年一直期待的一部,但是看完之后,总体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如果拿一个类似的片子对比的话,我感觉,不如金陵十三钗。
四,影片的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让不明白历史的观众很迷茫,为什么守?为什么没有增援?
五,看到有些评论说过于煽情,我就不明白,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但是,这种煽情没有触碰到我,譬如说,郑恺身绑炸药包跳下楼那一段,略显仓促。可能跟影院的环境也有关系。
总之,这部影片是绝对值得去看的一部,建议大家去好一点的影院,可能更会体会到管虎导演的神来之笔!
Ⅷ 电影八佰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1937年,是中国风雨飘摇的一年;1937年,是中国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华全面侵略战争。正面战场上,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对日军节节败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外交失败更是让中华民国成了一叶飘荡在汹涌大海上的小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毫无反抗之力。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怎样,也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在哪。
9月1日,新丰热电公司组织我们这些学员观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八佰》。故事就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上海。沪松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在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面对日军多次狂风暴雨般的进攻,524团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像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怎样的风雨,也无法让它真正低头。524团的坚守就像是灯塔穿过海雾里的一点点灯光,为大海上飘摇的小船指出方向,为山河日下的旧中国送来了一丝希望。
顾炎武在三百多年前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有力的呐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演绎。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我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战争年代,那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心中的大义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对“国人当如此”最好的践行。
我从懵懵懂懂的入职,到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培训学习,在领队和集控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正在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点点习惯自己电厂人的身份。生活在当下的我们需要一种坚守——在现在的学习中,坚持每个分分秒秒,用心学习运行相关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守护好每个日日夜夜,坚守在汽轮机旁;坚守在锅炉边;坚守在电厂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根管道旁,保证值好每一班岗,就是我们电厂人对“国人当如此”的最好践行
Ⅸ 八佰电影观后感
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来说,电影《八佰》演绎出了另一种我们无法体会的人生,因为大多数人的态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仓库时一样,抗日救国民族大义是别人的事情,他没有杀过人,也不想杀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实却证明了,当战争真的来临时,没有人能够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将焉附的道理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体会到战争时代的残酷。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我们的前辈选择了战斗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时代仍为国奋战为国献身的烈士,每一个人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
Ⅹ 八百壮士影片观后感悟
相信《八佰》大部分的观众都已经看完了吧,不得不承认电影拍得十分精彩,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看到的《八佰》是经过二次删减的,而且电影从始至终都没有拍完,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只是讲了整个《八佰》的一部分,实际上后续还有剧情,甚至剧情比现在看到的还要精彩。
他们将匕首带回营地里面,在早操的时候,手持匕首等利器,将谢晋元残忍杀害了,谢晋元牺牲之后,接替他指挥孤军营的是他的副手,后来,日军占领了租界,为了报复孤军营,将他们全部送去了各地做苦力,以此来削弱他们的意志,可没想到的是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直到日军投降,这支孤军营只剩下不到100多人了。
所以,这才是孤军营真正的结局,其实,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一件事情的,就是电影《八佰》只拍了那么一半而已,如果能够把电影的后续也给拍上去的话,相信《八佰》一定会是一部神作,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或许导演只是想给我们呈现英雄们的事迹,而不想让大家看到他们悲壮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