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坎大哈》,再合作罗曼·沃夫,两人之前合作过什么
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坎大哈》,再合作罗曼·沃夫,两人之前合作过《末日逃生》与《天使陷落》。
《天使陷落》是由里克·罗曼·沃夫执导,由杰拉德·巴特勒、摩根·弗里曼、贾达·萍克特·史密斯、派珀·佩拉博等人出演。
《天使陷落》是继《奥林匹斯的陷落》和《伦敦陷落》的“陷落系列”电影的第三部。
《天使陷落》的节奏和电影情节,就像是主角的身手一样,干净利落。影片中的爆炸、追逐、枪战,都是那么地精彩。
2. 末日逃生电影好看吗
链接:
作品介绍:
导演: 里克·罗曼·沃夫 编剧: 克里斯·斯帕林 主演: 杰拉德·巴特勒 / 莫蕾娜·巴卡琳 / 大卫·丹曼 / 霍普·戴维斯 / 罗杰·戴尔·弗洛伊德 / 安德鲁·巴切勒 / 梅林·邓盖 / 霍特·麦克卡兰尼 / 斯科特·格伦 / Randal Gonzalez / 里克·帕斯夸隆 / Nicola Lambo / 阿兰·皮特鲁塞泽维斯基 / 斯科特·波伊思雷斯 / Claire Bronson / Madison Johnson / 加里·维克斯 / 特雷西·邦纳 / Brandon Miller / 海耶斯·梅居尔 / 库尔特·岳 / 克米特·罗里森 / 布兰登·奎因 / 约书亚·米克尔 / 詹姆斯·罗根 / 兰达尔·阿切尔 / 凯特·琼斯 / 肯德里克·克罗斯 / 莉安·特威登 / 阿·米切尔 / 亚当·克罗南 / 艾琳·法萨诺 / 迈克·加萨威 / 帕蒂·舍尔哈斯 类型: 剧情 / 科幻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11-20(中国大陆) / 2020-07-29(比利时) / 2020-12-18(美国网络)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末世绿洲(港) / 天劫倒数(台) / 格陵兰陷落 / 格陵兰 / 地球陷落(豆友译名)
该剧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两颗彗星正在急速向地球逼近,不出意外的话,它们终将撞上地球,给地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避免造成世界级的恐慌,政府封锁了这一消息,偷偷在格陵兰岛建造了非常坚固的堡垒,只有躲进堡垒的人们才能够获得一线生机,而进入堡垒的条件非常的苛刻。杰夫(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他得到了进入堡垒的机会,于是决定带着妻子艾莉森(莫瑞娜·巴卡琳 Morena Baccarin 饰)和儿子内森(罗杰·戴尔·弗洛伊德 Roger Dale Floyd 饰)一起前往格陵兰岛。哪知道旅途进行到一半,察觉到了事件真相的军方开始了暴乱行动。
3. 《格陵兰之旅》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格陵兰之旅》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coq_Ot6V3fCHgVGBk7YTw
4. 欧美主要国家的时代特征
欧洲全称为“欧罗巴洲”。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亚两洲紧紧连在一起,两洲的划分是根据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决定的。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不少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帝国主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直表现得很剧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发生的。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东经66度10分,北纬67度46分),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度36分,北纬36度) ,西至罗卡角(西经9度31分,北纬38度47分),北至诺尔辰角(东经27度42分,北纬71度08分)。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 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居民: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总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尔曼、拉丁、阿尔巴尼亚、希腊、凯尔特语族的民族;乌拉尔语系,包括芬兰、乌戈尔、萨莫耶语族的民族。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自然环境: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其面积占亚欧大陆的1/5。大陆海岸线长37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许多高峰终年白雪皑皑,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韦莱比特山、特纳拉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东部欧、亚两洲交界处有乌拉尔山脉。东南部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欧洲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中部,主要有东欧平原(又称俄罗斯平原,面积约占全洲的一半)、波德平原(也叫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在世界各洲中,欧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河流大多发源于欧洲中部,分别流入大西洋、北冰洋、里海、黑海和地中海。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多瑙河为第二大河,长2850千米。欧洲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如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称号,全境大小湖泊有6万个以上,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9%多。阿尔卑斯山麓地带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湖泊地区如日内瓦湖区成为著名的游览地。
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自然资源: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它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9%(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的23%。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经济: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其次为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均居前列。
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的一部分、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面积166万多平方千米。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地处大西洋- 地中海- 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矿物有石油、天然沥青、煤、铬、汞、铅、锌、铜等。南欧是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烟草为主。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柠檬和栓皮等。牧羊业较发达,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细毛绵羊美利奴羊的原产地。
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狭义上的西欧地形主要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积较小。地处西风带内,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雨量丰沛、稳定,多雾。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矿物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钾盐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盛产葡萄和苹果。渔业和养畜业均较发达。比利时和法国所产阿尔登马,英国所产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大白猪、爱尔夏牛、纯血种马,荷兰所产荷兰牛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中欧所包括的国家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面积101万多平方千米。南部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喀尔巴阡山脉等所盘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为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向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过渡的地带。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东流经南部山区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罗的海和北海。主要矿物有褐煤、硬煤、钾盐、铅、锌、铜、铀、菱镁矿、铝土矿和硫磺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为主,还产温带水果。养畜业较发达,瑞士的西门达尔牛、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北欧:指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面积132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纪冰川期全为冰川覆盖,故多冰川地形和峡湾海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岛屿和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长约1500千米,宽约400-600千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为一古老的台状山地,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挪威境内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为半岛的最高点。冰岛上多火山和温泉。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仅大西洋沿岸地区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铁、铅、锌、铜等。森林广布。农作物以小麦、黑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养畜业较发达。鱼产丰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捕鱼量约占世界捕鱼总量的9%左右。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东欧平原为主体。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到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里海。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为马的优良品种。
美洲分北美洲和南美洲
北美洲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亚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险者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公元1499年至1504年间,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到美洲探险,到达了南美洲北部地区。他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而不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太尔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陆称呼美洲。德国地理学家华尔西穆勒在他的著作中以亚美利加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南美洲分开。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度40分,北纬52度13分) ,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度05 分,北纬7度12分)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度05分,北纬65度37分),北至默奇森角(西经94度26分,北纬71度59分)。全洲面积为2422. 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
居民: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里居住着美国4/5、加拿大2/3的人口,其中以美国的纽约附近和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伊利湖周围人口密度最大。西印度群岛中的波多黎各、马提尼克岛等处,也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面积广大的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有的地方甚至无人居住。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还有少数的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狄太人、日本人和华侨。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和西班牙语。
自然环境: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略呈倒置梯形。西部的北段和北部、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海湾。岛屿多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总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千米,为岛屿面积最大的洲。格陵兰岛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岛。北美洲大陆部分地形可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南北纵列带:一、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谷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一般海拔300-600米,南部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米切尔山海拔2037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二、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是多湖泊和急流的地区,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草原。三、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000-15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岭等等。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为北美洲最高峰。东带和中带之间为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来。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5米,为西半球陆地的最低点。北美洲的大河,除圣劳伦斯河外,均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详。按河流长度依次为密西西比河、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纳尔逊河等。北美洲是多湖的大陆,淡水湖面积之广居各洲的首位,中部高平原区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谈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以苏必利尔湖面积最大,其次为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西部山地阻挡,来自大平洋的湿润西风不能深入内地,所以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来自东南方的大西洋,空气湿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平原的西北部和落基山脉以西在500毫米以下,太平洋沿岸迎西风的地区降水量剧增,有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约在2000毫米以上。加拿大的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边缘属寒带苔原气候,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区多属温带针叶林气候。美国的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多属温带草原气候。太平洋沿岸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西印度群岛、中美洲东部沿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
自然资源:北美洲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硫磺、铁、铜、镍、铀、铅、锌等。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黄杉、红杉、巨杉、铁杉筹,南部出产红木等优质木材。加勒比海、纽芬兰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
经济:北美洲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硫磺等,而锡、锰、钴、铝、金刚石、钽、铌等重要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北美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稻子、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大豆、玉米、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和西印度群岛诸国主要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地理区域: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区。
东部地区:东濒大西洋,海岸曲折,多港湾,北美洲大部分港口集中在这一地区,圣劳伦斯河谷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海拔300-600米,多冰川湖,有湖泊高原之称;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一般海拔1000-1500米,山脉西侧为阿巴拉契亚高原,山脉与大西洋问有狭窄的山麓高原和沿海平原。众多短小湍急的河流经山麓硬、软岩层的交接处,形成瀑布,因而从纽约向西南至哥伦布一线有“瀑布线”之称。本区是北美洲工业和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
中部地区: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丘吉尔河上游,南达墨西哥湾,长约3000千米,宽约2000多千米的地区。是北美洲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最集中的产区及肉用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由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组成,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落基山脉是本区地形的骨架。多火山、温泉,地震频繁。内地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种植亚热带果品的园艺业十分发达,本区采矿业占重要地位,制造工业以飞机、造船等为重要。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大陆部分,山脉分列南北,中部为育空高原,太平洋沿岸地区多火山,地震频繁。矿物主要有石油、金、锡、铜、煤等。经济以采矿业、渔业和皮毛业为主。阿留申群岛是阿拉斯加西南的一群火山岛,地震频繁。有皮毛兽的驯养和渔业。
加拿大北极群岛:是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人口稀少,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各岛之间有许多海峡,其中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之间的哈得孙海峡,是哈得孙湾通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各岛坚岩裸露,多为海拔500-1000多米的山地,长期受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沿海平原狭窄,海岸曲折多峡湾。气候严寒,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居民以捕鱼和捕海兽为生。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是剑麻、银胶菊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
中美洲:是中亚美利加洲的筒称。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大陆中部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北美洲的桥梁。包括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984万。全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山地紧靠太平洋岸,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最高处海拔达4000米以上,多火山,有活火山40余座,地震频繁。中美洲是甘薯的原产地。
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之间。15世纪末,哥伦布到此,误认为这里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因位于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称为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包括巴哈马国、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基茨和尼维斯等,此外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十多个属地。面积约2 4 万平方千米。这些群岛分为三大组:一、巴哈马群岛,由14个较大的岛屿、700个小岛和暗礁以及2400个环礁组成。岛上主要居住黑种人。各岛海拔最高不到60米。属热带雨林气候。二、大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半以上为山地。海地岛和波多黎各岛地震频繁。各岛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三、小安的列斯群岛,包括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和委内瑞拉北面海上许多岛屿。多为火山岛,地震频繁。属热带雨林气候。
格陵兰(丹):位于北美洲东北,介于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面积约217 56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岛。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人口8 0 %是格陵兰人。全岛约4/5的地区处于北极圈内,面积8 4 %为冰雪所覆盖。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海拔1000—2000米。气候严寒。矿物有冰晶石、铁、锌、铅、锆、褐煤等。近年在南部发现钼、铀、钍等矿物。著名的动物有麝牛、驯鹿、北极熊等,居民以渔业为主,南部地区有少量牧羊业、鱼类加工、采矿业尤以南端冰晶石的开采最重要。首府戈特霍布。
南美洲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分开。大陆东至布兰库角(西经34度46分,南纬7度09分),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度18分,南纬53度54分),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度20分,南纬4度41分),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度40分,北纬12度28分)。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在政治地理上,也有把南美洲及其以并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西印度群岛),亦即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面积为2070多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 8%。
居民: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较稠密,广大的亚马孙平原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居民中白人最多,约占一半,其次是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绝大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的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主语言为荷兰语,其它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国语。
5. 概括出欧洲主要国家的时代特征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古代闪米特人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传播过程略有发展们逐步把居住地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亚两洲紧紧连起两洲划分根据两地同自条件来决定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其分界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洲十九世纪叶欧洲少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帝国主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和斗争直表现得剧烈两次世界大战都欧洲发生
欧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属海地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东经66度10分北纬67度46分)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度36分北纬36度) 西至罗卡角(西经9度31分北纬38度47分)北至诺尔辰角(东经27度42分北纬71度08分)东部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6. 8%仅大于大洋洲世界第六大洲
居民:欧洲人口密度大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64%各洲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欧洲人口分布西部密莱茵河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200人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属此语系居民占全洲总人口95%包括斯拉夫、日尔曼、拉丁、阿尔巴尼亚、希腊、凯尔特语族民族;乌拉尔语系包括芬兰、乌戈尔、萨莫耶语族民族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城之国梵蒂冈世界天主教心
自环境:欧洲大陆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大半岛其面积占亚欧大陆1/5大陆海岸线长37900千米世界上海岸线曲折复杂洲切割厉害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内海欧洲地形总特点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上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40%海拔200米下平原约占全洲面积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平均海拔低洲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欧洲高大山脉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许多高峰终年白雪皑皑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阿尔卑斯山脉主干向东伸展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韦莱比特山、特纳拉山脉向南延伸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比利牛斯山脉东部欧、亚两洲交界处有乌拉尔山脉东南部高加索山脉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欧洲高峰欧洲北部有斯堪纳维亚山脉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欧洲东部和部主要有东欧平原(又称俄罗斯平原面积约占全洲半)、波德平原(也叫欧平原)和西欧平原里海北部沿岸低地海平面下28米全洲低点南欧和北欧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世界各洲欧洲河流分布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河流河流大多发源于欧洲部分别流入大西洋、北冰洋、里海、黑海和地海欧洲长河流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多瑙河第二大河长2850千米欧洲多小湖群大陆湖泊多冰川作用形成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称号全境大小湖泊有6万上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9%多阿尔卑斯山麓地带分布着许多较大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湖泊地区日内瓦湖区成著名游览地
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典型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海式气候
自资源:欧洲矿物资源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乌克兰顿巴斯、波兰西里西亚、德国鲁尔和萨尔、法国洛林和北部、英国英格兰部等地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比较重要还有天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阿尔巴尼亚天沥青世界著名欧洲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39%(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23%西部沿海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世界各洲居首位其工业生产总值占比重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国家主要德国、法国、英国其次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工业生产世界工业生产均居前列
地理区域:地理上习惯分南欧、西欧、欧、北欧和东欧五地区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脉南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属海地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部分、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面积166万多平方千米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地处大西洋- 地海- 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海式气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海主要矿物有石油、天沥青、煤、铬、汞、铅、锌、铜等南欧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农作物小麦、玉米、烟草主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柠檬和栓皮等牧羊业较发达西班牙世界著名细毛绵羊美利奴羊原产地
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狭义上西欧地形主要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积较小地处西风带内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雨量丰沛、稳定多雾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矿物有煤、铁、石油、天气、钾盐等农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主盛产葡萄和苹渔业和养畜业均较发达比利时和法国所产阿尔登马英国所产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大白猪、爱尔夏牛、纯血种马荷兰所产荷兰牛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欧:指波罗海南阿尔卑斯山脉北欧洲部地区欧所包括国家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面积101万多平方千米南部高大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喀尔巴阡山脉等所盘踞山地多陷落盆地;北部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向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过渡地带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东流经南部山区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罗海和北海主要矿物有褐煤、硬煤、钾盐、铅、锌、铜、铀、菱镁矿、铝土矿和硫磺等农作物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主还产温带水养畜业较发达瑞士西门达尔牛、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北欧:指日德兰半岛、斯堪纳维亚半岛带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面积132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纪冰川期全冰川覆盖故多冰川地形和峡湾海岸斯堪纳维亚半岛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岛屿和峡湾斯堪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长约1500千米宽约400-600千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古老台状山地别地区有冰川覆盖挪威境内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半岛高点冰岛上多火山和温泉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仅大西洋沿岸地区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铁、铅、锌、铜等森林广布农作物小麦、黑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主养畜业较发达鱼产丰富西面沿海世界三大渔场之捕鱼量约占世界捕鱼总量9%左右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形平均海拔170米东欧平原主体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欧洲第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里海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马优良品种
美洲分北美洲和南美洲
北美洲
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称也亚美利加洲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达了现美洲巴哈马群岛自己了印度把自己发现岛屿称西印度群岛并把里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亚美利加由位探险者名字演变而来公元1499年至1504年间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美洲探险达了南美洲北部地区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块地方只欧洲人所知道新大陆而印度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太尔著作首先用新大陆称呼美洲德国地理学家华尔西穆勒著作亚美利加名字称块大陆亚美利加洲并直沿用今天
位于西半球北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巴拿马运河界同南美洲分开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度40分北纬52度13分) 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度05 分北纬7度12分)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度05分北纬65度37分)北至默奇森角(西经94度26分北纬71度59分)全洲面积2422. 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6.2%
居民:全洲人口分布平衡绝大部分人口分布东南部地区里居住着美国4/5、加拿大2/3人口其美国纽约附近和美国与加拿大之间伊利湖周围人口密度大西印度群岛波多黎各、马提尼克岛等处也人口密度大地区面积广大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有地方甚至无人居住居民主要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裔其次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还有少数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狄太人、日本人和华侨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和西班牙语
自环境: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略呈倒置梯形西部北段和北部、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海湾岛屿多分布北部和南部总面积大约400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大洲格陵兰岛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大岛北美洲大陆部分地形分三明显同南北纵列带:、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谷北拉布拉多高原南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北部般海拔300-600米南部海拔般1000-1500米之间主峰米切尔山海拔2037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条狭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部平原相接二、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地区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世界著名大草原三、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从阿拉斯加直伸展墨西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海拔2000-3000米上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000千米北美洲气候上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海拔般1000-1500米;带包括北部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美国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岭等等阿拉斯加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北美洲高峰东带和带之间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来盆地南部死谷低于海平面85米西半球陆地低点北美洲大河除圣劳伦斯河外均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东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河流注入太平详按河流长度依次密西西比河、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纳尔逊河等北美洲多湖大陆淡水湖面积之广居各洲首位部高平原区五大湖世界大谈水湖群有北美地海之称其苏必利尔湖面积大其次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北极圈内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西部山地阻挡来自大平洋湿润西风能深入内地所大部分地区降水来自东南方大西洋空气湿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上平原西北部和落基山脉西500毫米下太平洋沿岸迎西风地区降水量剧增有地方年平均降水量约2000毫米上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边缘属寒带苔原气候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区多属温带针叶林气候美国落基山脉东地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多属温带草原气候太平洋沿岸南部属亚热带地海式气侯西印度群岛、美洲东部沿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
自资源:北美洲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气、煤、硫磺、铁、铜、镍、铀、铅、锌等森林资源主要分布西部山地盛产黄杉、红杉、巨杉、铁杉筹南部出产红木等优质木材加勒比海、纽芬兰附近海域世界著名渔场
经济:北美洲世界工业发达地区之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高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气、铁、铜、铅、锌、硫磺等而锡、锰、钴、铝、金刚石、钽、铌等重要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北美洲部平原世界著名农业区之农作物玉米、小麦、稻子、棉花、大豆、烟草主大豆、玉米、小麦产量世界农业占重要地位美和西印度群岛诸国主要产甘蔗、香蕉、咖啡、等热带作物
地理区域:分东部地区、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区
东部地区:东濒大西洋海岸曲折多港湾北美洲大部分港口集地区圣劳伦斯河谷北拉布拉多高原海拔300-600米多冰川湖有湖泊高原之称;南阿巴拉契亚山脉般海拔1000-1500米山脉西侧阿巴拉契亚高原山脉与大西洋问有狭窄山麓高原和沿海平原众多短小湍急河流经山麓硬、软岩层交接处形成瀑布因而从纽约向西南至哥伦布线有瀑布线之称本区北美洲工业和农业发展早地区也重要工商业和金融心
部地区: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丘吉尔河上游南达墨西哥湾长约3000千米宽约2000多千米地区北美洲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集产区及肉用畜牧业发达地区
西部地区:由高大山脉和高原组成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落基山脉本区地形骨架多火山、温泉地震频繁内地气候干旱畜牧业主太平洋沿岸地区种植亚热带品园艺业十分发达本区采矿业占重要地位制造工业飞机、造船等重要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大陆部分山脉分列南北部育空高原太平洋沿岸地区多火山地震频繁矿物主要有石油、金、锡、铜、煤等经济采矿业、渔业和皮毛业主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南群火山岛地震频繁有皮毛兽驯养和渔业
加拿大北极群岛:北美大陆北格陵兰岛西众多岛屿总称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人口稀少主要居民因纽特人各岛之间有许多海峡其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之间哈得孙海峡哈得孙湾通大西洋海上交通要道各岛坚岩裸露多海拔500-1000多米山地长期受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冰川作用形成湖泊沿海平原狭窄海岸曲折多峡湾气候严寒年平均降水量足300毫米居民捕鱼和捕海兽生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剑麻、银胶菊等栽培植物原产地
美洲:亚美利加洲筒称指墨西哥南、哥伦比亚北美洲大陆部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连接南、北美洲桥梁包括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984万全区高原和山地主山地紧靠太平洋岸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段高处海拔达4000米上多火山有活火山40余座地震频繁美洲甘薯原产地
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之间15世纪末哥伦布此误认里印度附近岛屿因位于印度西西半球便称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包括巴哈马国、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基茨和尼维斯等此外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十多属地面积约2 4 万平方千米些群岛分三大组:、巴哈马群岛由14较大岛屿、700小岛和暗礁及2400环礁组成岛上主要居住黑种人各岛海拔高60米属热带雨林气候二、大安列斯群岛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其附属岛屿半上山地海地岛和波多黎各岛地震频繁各岛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三、小安列斯群岛包括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和委内瑞拉北面海上许多岛屿多火山岛地震频繁属热带雨林气候
格陵兰(丹):位于北美洲东北介于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面积约217 5600平方千米世界第大岛常被称格陵兰次大陆人口8 0 %格陵兰人全岛约4/5地区处于北极圈内面积8 4 %冰雪所覆盖部偏东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海拔1000-2000米气候严寒矿物有冰晶石、铁、锌、铅、锆、褐煤等近年南部发现钼、铀、钍等矿物著名动物有麝牛、驯鹿、北极熊等居民渔业主南部地区有少量牧羊业、鱼类加工、采矿业尤南端冰晶石开采重要首府戈特霍布
南美洲
南美洲南亚美利加洲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般巴拿马运河界同北美洲分开大陆东至布兰库角(西经34度46分南纬7度09分)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度18分南纬53度54分)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度20分南纬4度41分)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度40分北纬12度28分)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2%政治地理上也有把南美洲及其并墨西哥、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西印度群岛)亦即美国南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面积2070多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3. 8%
居民:人口分布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带人口较稠密广大亚马孙平原每平方千米人世界人口密度小地区之居民白人多约占半其次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黑人少绝大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官方语言葡萄牙语法属圭亚官方语言法语圭亚官方语言英语苏里南官主语言荷兰语其国家均西班牙语国语
6. 世界第一大岛是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格陵兰岛。丹麦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第一大岛,面积为2,176,000平方公里。
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经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约6400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河。
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
多瑙河。多瑙河是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欧洲),共9个: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
7. 推荐比较好看的电影
1.《新变种人》
《新变种人》的导演乔什·波恩是一名公认的《X战警》迷,在好不容易上映的成片中,观众们注意到了他大胆融合青春、恐怖等元素,试图将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在感情、生理上的亢奋与冲动,投影到如梦似幻的恐怖梦魇之中。
所谓的变种人,就是指天生就基因突变,从而拥有超能力的人。看过《X战警》系列的都知道,变种人的超能力从发火、变硬、控制磁场,到精神控制,可谓五花八门。
2.《末日逃生》
《末日逃生》又名《格陵兰陷落》,或者《格陵兰》,不过国内网友更喜欢这部片叫《地球陷落》。
《末日逃生》全片时长119分钟,近两个小时。片子够长,但是故事却和白开水一样乏味。虽然这部片用的是老梗“陨石撞地球”,但是这部片的特效说实话“太感人”,没有完全体现出“末日感”,更像是在拍家庭情感剧。
3.《深海异兽》
故事起始于马里亚纳海沟里的钻井站“开普勒站”的一次海震,故事选取马里亚纳海沟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因为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可达10千米以上,而在如此深海高压的环境中,潜藏了很多我们未曾发现过的生物。
因为海震,开普勒站受损严重,逃生舱亦已用尽,于是在船长卢锡安的带领下,6个人开始了一场海底逃生的冒险,经由中途站的隧道前往依旧有逃生舱的罗巴克钻井站。
8. 七大洲地形特点·七大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
亚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第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400米)和辽阔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征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东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裂谷带,长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连串狭长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广大的刚果盆地,原为广阔的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欧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3,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第二,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大地区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部分地区呈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第四,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属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及落基山脉等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山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中部广阔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地之间,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湾,是一片纵贯北美大陆中部的广阔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东部低缓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因久经侵蚀成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也可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大山系,东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呈相间交错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9000多千米,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东部有三大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万平方千米)。这些高原由于久经侵蚀,起伏和缓。
东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也可分为三个地形区:第一,东部山地。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约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平缓;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处是埃尔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极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层下面有各种不同地形,在罗斯海与威德尔海之间有一条低地,把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
总的是
1. 地势和地形特征
地势: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例如,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一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
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说明。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称为“高原大陆”。
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广阔的平原,东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亚洲: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
海底地形
1.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陆架上的海区靠近大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有一个巨大的陡坡,叫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2. 大陆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陆坡的海底往往分布着很深的海沟,洋底大部分区域是广阔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绵延很长的海岭。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名称的来历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现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个洲,都是根据它所处的位置而定的。
亚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细亚(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位于地球的东方。亚洲即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欧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欧洲即欧罗巴洲的简称。
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美洲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现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区,过去曾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纪欧洲人发现了它,因其处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围之中,游离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纪被发现时,人们误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
南极洲:即南极所在的大陆。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陆。
++++++++++++++++++++++++++++++++++++++++++++++++++++++++++++++++++++
亚洲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 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 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
非洲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
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 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欧洲
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 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14℃之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 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40%。 水系: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讷河、泰晤士河等。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 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
南美洲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2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 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大洋洲
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为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 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 000 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 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 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 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 000多毫米。澳大利亚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勉强看吧~
9. 陷落电影一共4部哪四部
不算四部,只能说陷落三部曲,只是‘深海陷落’的主演跟‘白宫陷落、伦敦陷落、天使陷落’都是同一演员,才说成陷落四部曲,不过‘陷落哥’又有新电影,‘地球陷落’——‘格陵兰’准备上演。
10. 分析地形特点对阿拉斯加南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
中南阿拉斯加有多种不同的降水分布区,最明显的是雨雪量极丰富的威廉王子湾地区;科珀河(铜河)流域上游地区四周都包围着高大的山峦,是中南阿拉斯加降水量最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