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津湖3个冰雕连仅2人生还,你知道关于冰雕连的故事吗
许多网友在看了《长津湖》这个电影以后都对当年长津湖战役当中的革命先辈们非常的敬仰,因为通过这个影视作品大家才真正的知道了当年在打长津湖战役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战士们到底有多么的艰苦。其中有一个冰雕连的故事更是让很多网友觉得非常的痛心,因为三个冰雕连当中只有两个人生还,其他的前辈们全部都被冻死在了战场之上。
在这次战争过后,有外国的军队评论到谁再和中国志愿军打仗那简直就是脑子有病,事实上确实如此,因为中国志愿军的装备虽然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中国志愿军必胜的信念是最强的,而中国志愿军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必胜的信念才能够获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这场战争当中中国志愿军所承受的艰苦条件是大家没有办法想象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定地踏上了战场,因为他们知道这场战争是避不可避的。
Ⅱ 冰雕连电影叫什么
《长津湖》。
《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 ,该片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从美军仁川登陆,悍然越过三八线进犯中朝边境,到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从长津湖战役全线爆发,我志愿军战士重创敌人,到美军兵败后退,撤出兴南港……美军装备之强大、我志愿军斗志之昂扬,都得到了体现。
抗美援朝战争中,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志愿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逐步扭转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打出了军威国威,成为当之无愧的“步兵之王”。
Ⅲ “冰雕连”是怎么回事
1950年11月27日深夜,朝鲜东北部的气温降到零下40℃,西北风吹得鹅毛满地,大雪纷飞,一切都凝固了。随着冲锋信号的突然响起,山间响起了海啸般的杀戮声。无数身穿棉袄的志愿者普遍出现在山坡上,冲进美国第一和第七步兵师的营地,这就是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开始时的场景。
长津湖战役于11月27日至12月24日进行,在西线部队发起的一系列战役中,志愿军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退至“三八线”南边。
然而,在号角响起的那一刻,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起来战斗了,有很多战士从此长眠于雪地中。
长津湖极端寒冷的天气是一大杀手,志愿军第九军团参战4000余人死于严寒,官兵冻伤28954人;即便是准备充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也是多达7338人被冻死和冻伤。
几千年来,寒冷一直是中外军国主义者不得不关注的主要敌人:1812年冬天,61万法国拿破仑军队在从莫斯科撤退的路上遭遇了极端寒冷,只在波兰留下1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国有29万多人冻伤伤亡;1939年苏芬战争中,20万苏联士兵死于寒冷和饥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百万人在苏联战场上冻死冻伤,其中25万人被纳粹德国军队打死打伤。
为什么寒冷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这与战争的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有关,与军队后勤保障和战争的特点脱不了关系。
进入朝鲜战争初期,部队紧急撤离,后方补给线又遭到美国飞机轰炸。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官兵大多穿着南方的薄棉衣,脚上大多穿着橡胶底帆布脱模鞋。在零下40℃的寒风中,这样薄的衣服根本不足以保暖。需要移动你的身体来产生热量,为了不被美国侦察机发现,我军需要夜间行军,白天躲在山林中,长时间不能移动;部队到达指定作战阵地包围敌人时,需要伏击数昼夜,完成对敌人的突然袭击。
在长津湖两岸的山林中,志愿军无法生火取暖,吃不到热的食物。当炒面和干粮用完时,他们不得不依靠覆盖着雪的 冻土豆 来满足饥饿感。寒冷一点一点地偷走了他们的热量。
在电影《长津湖》的结尾,有一幅钢铁“冰雕连”的动画片,让人热泪盈眶。事实上,在1950年严冬,长津湖有不止一个“冰雕连”。为了封锁美军,数千名士兵手持钢枪,坚守在敌人撤退的地方,最终在寒冷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有一位战士牺牲前在纸片上留下一首诗:
是的,志愿军们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战斗。他们仰面躺着,忍受着冰天雪地的寒冷与饥饿,尽管最后他们的枪声没有响起,但是在中国人民心中,他们是挺立的英雄,光荣的志愿者,是我们可敬可爱的人民!
Ⅳ 长津湖冰雕连出现在第几分钟
冰雕连出现在电影的两小时四十五分钟左右。
部队通过水门桥时,竟然没有遭到任何袭击。志愿军第60师师长见1081高地在预定时间没有任何动作,既震惊,又愤怒,立刻安排参谋长前去查看此事。等参谋长来到1081高地时,被眼前的场景给震撼了:一排排志愿军将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这群被称为“冰雕连”的战士们,他们的番号分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
Ⅳ 冰雕连电影名字叫什么
不是电影,是电视剧《三八线》。
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剧《三八线》11集中,一连已经在龙缘峰下,准备好了进攻,志愿军战士如波涛汹涌的潮水涌来。美军抵抗的狠凶猛,一连损失惨重,机枪班就剩栓子和班长两个人。
此时连长还不忘给李长顺讲课,讲述战术配合的重要性。连长指派一班长和长顺去找六班,六班的潜伏任务已经结束。但是当长顺他们去了以后。却发现,六班全员被冻死。
所有人都保持着潜伏的姿势,为了不暴露自己,直到冻死都没有动过。一连战士掩埋了六班,发誓誓死守卫龙缘峰。
(5)冰雕连电影完整视频扩展阅读:
剧情:
故事讲述了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子里的年轻人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投入保家卫国的战役。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历经数次浴血的战役之后,渔村青年完成了从冲动的年轻人到智慧果敢的爱国战士的转变;
与此同时,经过几轮战略战术调整,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逐渐掌握主动,国际舆论支持和关注;在最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以生命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以及停战协议后的和平。
Ⅵ 长津湖吴京最后被冻成冰雕了吗
长津湖吴京最后没有被冻成冰雕。
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的事例,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里出现过多次,这就是冰雕连。
国庆前夕在全国上映的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中,真实地再现了冰雕连的情节。这一情节,触动了无数观众的泪点,“看哭了”“在电影院里哭成了泪人儿”……这样的观影感受在朋友圈比比皆是。
事实上,长津湖战役里的冰雕连不止一个,而是有3个:第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第27军80师242团5连。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打响长津湖战役后,迅速将美军陆战一师两个团、步兵第七师一个加强团分割成5个部分,重重包围。在战役中大胆穿插,将敌人分割包围的战术,对我军来说是家常便饭,再熟悉不过了,而且屡试不爽。
可是,这一次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给志愿军将士制造了巨大的伤亡。志愿军将士经过几昼夜的浴血奋战,也仅仅是全歼了美军步兵师的加强团(北极熊团),美军陆战一师两个团凭借武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杀出了志愿军的包围圈,向南往咸兴地区撤退,然后在兴南港乘船逃跑。
当时,从长津湖地区到咸兴地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志愿军第9兵团未雨绸缪,在沿途埋伏了一部分兵力,对撤退的美军进行堵截。前面堵,后面追,志愿军第9兵团打算凭借顽强的战斗力,将美军陆战一师两个团消灭于长津湖地区。
12月8日晚,美军陆战一师通过水门桥。此前,志愿军第9兵团在水门桥边的1081高地,埋伏了一支部队。按照正常情况,当美军陆战一师经过狭窄的水门桥时,会面对这支伏兵的突然袭击,必将伤亡严重。
可是,美军陆战一师安然无恙地通过了水门桥,继续往南撤退。第20军军长张翼翔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马上派人到1081高地进行调查。
当调查人员来到1081高地时,被眼前一幕惊呆了:129名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面向公路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一动不动的他们,都已经被冻成了冰雕。
Ⅶ 《水门桥》惊现“冰雕连”,这部电影是根据哪些历史真实改编的
水门桥也闹了一些,大家都很期待这部电影。《长津湖之战》上映后票房很高,很多人之前对战争了解不多,但大部分网友都是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因为这部电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很多人也期待着它的续集。电影《长津湖水门桥》展现的是长津湖水门桥之战,这是一部改编自当年抗美援朝真实战争的电影。
很多粉丝和观众也期待原班人马继续发挥,不仅可以出现新的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延续第一部电影的辉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很多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太夸张了,但毕竟电视剧里演的角色都被美化了。如果不真正了解这些战争,相信大家都感受不到它们的残酷。但是这些电影中描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所以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保持一种敬畏之心。
Ⅷ 《长津湖》冰雕连是吴京那个连吗
不是。
电影《长津湖》中,吴京带领的志愿军第七穿插连,以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机智勇敢的战术,一举捣毁美军“北极熊团”团部,令人深感震撼。
第七穿插连的原型,是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4连。
电影《长津湖》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眼前这一幕让其胆寒: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冰雕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被冻死的壮烈场面。
Ⅸ 长津湖电影中士兵被冻僵的效果是怎么做的
长津湖电影中士兵被冻僵的效果是是特效化妆师做的。是个非常繁复的过程。
今晚气温会降到多少?”“零下四十度。”电影中的这段对话交代出长津湖战役极寒的气候条件。
陈同勋透露,为了真实还原战场上的冻伤状态,剧组曾请来专业法医做顾问,了解人体暴露在寒冷天气中不同时间的反应,“冻一个小时是什么感觉,冻一天是什么感觉。我们会在此基础上调整,找到一个适合电影的颜色。”
在极寒天气中冲锋陷阵,除了冻伤,烧伤和擦伤也是志愿军战士的“家常便饭”,如何打造“冻伤叠加烧伤”的特殊效果,也成了摆在化妆团队面前的一大挑战。“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模拟出这种效果”陈同勋说。
要做到这种特殊伤效,层次非常复杂,“很多发青发紫的地方,被烧之后又会产生很多新鲜的血和结痂,在结痂的过程中,因为太冷,血凝固得很快,又形成了很多发黑的东西。还有灼伤之后,起的皮里面还透着新鲜的肉,再加上战场上灰尘扫过去的感觉。最终打造出了这种战争效果的妆效。”
有句话说:伤疤是军人特殊的勋章。在陈同勋看来,《长津湖》里的不同人物身上的新伤、旧伤也在无形中塑造着角色。
例如,吴京饰演的七连连长伍千里,战斗经验丰富,一登场眼角就带着老伤,手臂上也都是伤痕。他重回战场后,陈同勋在造型时也特别注意将新伤与老伤叠加在一起,营造出身经百战的沧桑感。
胡军饰演的炮排排长雷公也有“定制”妆容:因为长期与“炮灰”打交道,脸上发乌发青,都是嵌进皮肤里的铁砂,还有一长道弹片插入造成的伤痕。
到了易烊千玺饰演的“新兵”伍万里,基本上以新添的冻伤、烧伤为主,嘴角还特别设计了一块因为营养不良、干燥上火引起的溃烂,也侧面反映出志愿军缺衣少食的艰苦条件。
“当时志愿军能吃到的东西,主要是炒面,水都是没有的,能吃到最新鲜的东西就是冻土豆了。”陈同勋解释道,“我们从纪录片里看到很多战士的嘴唇都是干裂的,起皮撕掉可能还渗着血,这些细节,我们都尽可能做到真实还原。”
重现壮烈“冰雕连”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电影结尾,冰雕连战士手握钢枪、坚守阵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壮烈画面,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连美军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为了还原“冰雕连”战士的状态,化妆造型团队也做了大量功课。不仅从史料图片出发,还参考了现代军人在极寒天气下长时间站岗,面部落雪的情况,以及呼吸之后在头发、睫毛上形成的冰碴。
在实验中,团队发现,真人与假人做出来的效果不同,一方面,假人和真人冻僵后的肢体状态不同,另一方面,假人没有人体的热度,冻出的冰碴也不够真实。
因此,为了保证成片效果,壮观的“冰雕连”中有不少是真人演员亲自“披挂上阵”,这在之前的影视项目中很少见到。
通过这一过程,无论是化妆师,还是演员们都浅尝了当年志愿军战士哪怕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了志愿军的勇气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很多细节都让我们非常感动,也将这种感情投入到造型的过程中”陈同勋说。
Ⅹ 《长津湖》:当令人震撼的冰雕连出现时,看到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当令人震撼的冰雕连出现时,看到这个场景我的感受是震撼,他们没有因为严寒就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也是我国能一直强大的基础。
口袋阵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是当时堵着了美军的这道口子,美军将损失惨重,甚至朝鲜战争就此结束都有可能。两个连的战士早早就到达指定地点,等待发起攻击的命令。令师部很恼火的是,等到最后一刻,两个连依旧未发出一枪,让美军白白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