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穿越火线整体往左偏,右边就是一个黑色长方形
AN94自动步枪俄罗斯研制的自动步枪。在1981年,苏联军方宣布了一项名为“阿巴甘”(Abakan,俄罗斯的一座小城市)的新一代自动步枪研制选型计划,旨在研制作战效能高出AK-74突击步枪的新型突击步枪。虽然AK-74步枪的可靠性极佳,但其精度却一直受到诟病,尤其是点射时的散布非常大。而“阿巴甘”的目的就是要研制出有较高点射命中率的新型突击步枪。
AN94步枪的首次亮相是1993年。经过对比试验,俄罗斯军方在1994年选中了伊孜玛什兵工厂坚纳基·尼科诺夫(Gennady Nikonov)带领的设计小组提交的ASN步枪,并正式定型为AN-94突击步枪。AN是“Automat Nikonova”,即“尼科诺夫突击步枪”之意。
1996年,俄罗斯宣布,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装备AN94步枪。然而由于经费限制,至今只有少数装备部队。1999年8月车臣战争中,首次使用AN94的俄海军陆战队士兵都说它“棒极了”。多项技术性能确比AK74有明显的进步。
装有GP-25榴弹发射器的AN-94
[编辑本段]研制历史
AK74小口径步枪问世以后,根据历次战斗经验,士兵们反映该枪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国防部又计划重新研制一种全新的自动步枪。
在同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下,相继提出了多种不同结构式样的未来步枪方案。如平衡全自动模式。其中一个被称为“阿巴甘”的方案,有12个设计小组参与研究制定,最后坚纳基·尼科诺夫工程师领导的设计小组获得胜利。原伊热夫斯克(Ishvsk)武器工厂的继承者伊孜玛什(Izhmash)工厂,组织两个研制小组进行竞争,一个由尼科诺夫负责,另一个由小维克托·卡拉什尼柯夫领导。当来自图拉兵工厂的G.A.科波罗夫、来自伊热夫斯克工厂的V.M.卡拉什尼柯夫和来自科福罗夫工厂的A.S.康斯坦提诺夫都建议采用平衡系统的时候,尼科诺夫却反其道而行之,拿出了改变后坐冲量的枪机后坐方案(BBSP:BlowbackShiftedPulse)。BBSP系统可以消除一些对射击精度的负面影响。当以2发点射方式以1800发/分的射速将2发枪弹击发完毕之后,枪管还一直在进行后坐运动。只有当弹头离开膛口以后,后坐力才到达射手肩部。这与德国的G11无壳弹枪何其相似!当后坐力产生时,对武器精度已没有什么影响了。
尼科诺夫根据“阿巴甘”计划设计了20多种样枪。在整个试验阶段都保持了以下特征,即:2发点射的理论射速为1800发/分,长点射为600发/分;BBSP原理和枪管后坐原理。
1994年,尼科诺夫“阿巴甘”全自动步枪才以AN94这一新名称作为制式突击步枪注册。尼科诺夫在研制过程中,对样枪的外观作了彻底的改型。AN94是根据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设计的,发射5.45×39毫米枪弹。采用单发、两发和连发射击方式,他的第一型样枪采用的还是3发点射机构,最后定型的则限制为2发点射。以立姿实施2发点射,其射击精度据测试比AK74突击步枪高13倍!射击密集度超过AK74数倍。AN94部件采用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高强度聚合物制造。它还保存了用枪托肉搏的特性。它可挂枪榴弹,也能安装拆卸式多用途枪刺,而且装卸快速方便。
尼科诺夫一共设计了20多种ASN样枪,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
NA-221型
这是尼科诺夫根据“阿巴甘”计划设计的第一支样枪,采用的是无托型结构。尼科诺夫说,他的这个方案是受德国MP43和MP44冲锋枪的启发提出来的,同时也模仿了AK-47的结构。
AS-13型
这支样枪采用传统的结构。这是由于在对前两种样枪进行紧张的试验以后,射手觉得无托结构用起来极不舒服,因为在射击以后从抛壳口逸出大量的火药燃气。有时射手不得不把枪放下,张着大口喘粗气。另外,无托型步枪供左撇子射手使用时问题很多。尼科诺夫认为,无托型步枪给特种分队用很好,但不适合全军使用。
AS-1 3型采用了由胶合板制作的短折叠枪托。托底板是外包橡胶的铝合金。枪托由一个铰链固定在机匣上。机匣和护木采用黑色磷化钢板并点焊联接。该枪的前托比AK型突击步枪的长些。枪管差不多完全被护木包络了,只是枪口部及刺刀座和枪口消焰器突出在外。
AS(OA-222)4型
这支枪与尼科诺夫的最初几种型号毫无相似之处,乍一看,它完全不对称。尽管它不是无托结构,但却很短,它采用了与AK74S相类似的折叠枪托,自动机在枪托里,枪托由铸钢焊接而成。作为护木的前托由胶合板制作,隔热性能较好。瞄准装置与AS-1的类似。弹匣在机匣侧面,给复进簧留下了更多的空间。由于全枪质量很轻,射手在射击时感到十分舒适。该枪是唯一没有刺刀的样枪。
AS(PU-192)6型
这是最后一支采用后退式弹匣和3发点射机构的样枪。这支枪与最终型AN-94已经接近。在枪管下方有个延长杆。通过枪口消焰器控制沿着延长杆运动的滚轮,帮助枪管和自动机运动,减小后坐力。作为护木的前托由聚酰胺做成,其上沿有个垂直的突起,防止射手的手在射击过程中被弹匣一起带着后退。在护木下方有既可充当向后折叠的武器支撑,又可保护弹匣的装置。只有这一装置打开的时候,才能插入30发标准盒式弹匣。由于采用这一机构,使弹匣以及射手的手都不会碰到受弹口壁或抛壳口。该枪也是采用胶合板制作的折叠枪托,折叠方向朝右,快慢机正好在弹匣后部的弹膛部位。
ASM(OK-158)7型
这是第一支不采用后退弹匣和可以进行2发点射的样枪。它采用坚硬的胶合板枪托和塑料护木。托底板由铝合金制作,小握把由热塑性塑料做成。该枪最显眼的部件是消焰器,它由3部分组成:独特的可调消焰器本身、整体式准星和2个小室。消焰器各侧都有3个垂直的孔。活动部件是枪管的组成部分,有2个附带的前支撑。护木后方的塑料罩内安装有抑制后坐的弹簧缓冲器。
ASM(RA-33)10型
这一型号又朝最后定型的AN-94型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这是采用可旋转的“Asterix”型觇孔瞄具的第一支样枪。枪管上装上了AK步枪的准星。枪口制退器很短,其侧面有2个孔。刺刀座斜着安在枪管前左侧,其角度计算以刺刀在射手用普通瞄具或瞄准镜瞄准射击时不挡住射手视线为标准。
枪管沿着枪托延长部分的导轨后退。这种解决方式已经和最后定型的AN-94相当。在枪托的右侧有可卸式击发机构解脱杆。机匣后方的小握把上方的按钮作为这一解脱杆的支座。
6P33(LE-291)11型
这是一种通过了所有技术试验和野战试验,被命名为“尼科诺夫”突击步枪而作为军用制式武器的样枪。尼科诺夫在1992年受到了鲍利斯·叶利钦总统的祝贺。但军方在投产问题一直犹豫不决,因为AN-94是一种全新的型号,比以往AK-74的生产需要更多的专用工装设备。还有问题是,部队每年愿意购买多少支。给这支枪高额投资,但部队订购量如果很少,冒这样的风险是否值得?1993年在下诺夫哥罗德(Nizhny-Novgorod)举行的一次高级武器展览会上并展出过这一型号,是尼科诺夫“阿巴甘”全自动步枪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但允许参观这次武器展览的人员严格限制在俄罗斯技术专家或者高级政府官员中。
尼科诺夫步枪三年以后才得到军方的首肯。1994年,尼科诺夫“阿巴甘”全自动步枪才被正式定型为AN-94。
[编辑本段]结构特点
AN-94外表大量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酰胺。从托底向前直到前握把,整个枪托都是用这种材料制作的。AN-94通用30发或45发容量的AK-74弹匣和最新的60发4排弹匣。
AN-94的机械瞄具与之前俄国突击步枪流行的机械瞄具不同,采用柱形准星和旋转式的觇孔照门。“Asterix”型照门安装在枪托后上端,不同高度的孔呈星形分布,孔里可装发光源,有助于射手在黎明薄暮或光线不好的时候能命中目标。装定射程时,要在机匣顶端旋转星号和设定被需要的孔。通用的AK式瞄准镜导轨安装在机匣左侧。准星有护圈保护,准星旁也有发光源,准星本身可以调整风偏和高低。
保险和快慢机是分开的。保险在扳机护圈里面,而快慢机在机匣的左侧,是在扳机护圈上面的一个小开关。快慢机有3个位置,为单发、2发点射和为全自动。保险有2个位置 - 保险和射击。枪托是用与枪壳相同的高强度塑料做成,而且可向右折叠以减少长度。
外形看似“8”字形的枪口制退器内有2个空腔,是带有自我清洁作用的枪口制退器,被宣称是高效的。需要时能很容易地从枪口拆出。准星座的右边有一个后刺刀座,因此刺刀是水平安置的,在枪口右侧。据宣称这样能使刺刀在格斗时有更大的刺杀力,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是这允许在安装刺刀的同时能发射榴弹发射器,这在AK步枪上是不可能的。另外据说刺刀在这个位置还可以用来从侧面剪东西。
机匣盖与护木是一个部件,要将其松开和取下,必须将机匣前右侧的解脱杆向下转动。然后,将自动机组件和枪管从其在机匣里的滑动支座和延长杆上拉出。击发组件也可以从枪上卸下,分解时必须将机匣锁定钮按压到底,牢牢抓住,然后旋转位于小握把上方的小解脱杆,使击发组件松开。
与AK-74和AK-100系列不同,AN-94的后托向右侧折叠。这样的设计人机工效更好,因为折叠与打开快速、容易,背起来舒服。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两发点射的散布精度极高。一般而言,要提高点射命中率,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枪口制退器减少枪口跳动,和采用直枪托使抵肩点位于枪管轴线上来避免产生力矩。目前还没有找到“阿巴甘”计划具体的技术指标,然而,我怀疑“阿巴甘”计划对点射命中率的指标可能要求太高了,因为所有参与竞争的样枪都在机械原理上想办法来减少射击后坐对点射覆盖面的影响。比如落选的一种称为“平衡后坐系统”的方案,就是采用一个与枪机运动方向相反的配重体来抵消枪机运动所产生的重心变化。而中选的AN-94样枪所采用的“改变后坐冲量的枪机后坐(Blowback Shifted Pulse——BBSP)”系统,则是利用高射速进行2发点射,使两发弹头在枪身开始后坐之前就出膛,以避免射击后坐对点射精度的影响。这个BBSP系统被宣传为在卡拉什尼科夫的设计上最重大的变革,但同时也是AN-94最受争议的地方。由于BBSP系统使机匣连同枪管一起后坐,因此有些人把它当成“身管后坐原理”;此外,由于AN-94在高速点射时,两发弹出膛后后坐感才传递到射手身上,因此也有些人解释成“延迟后坐原理”。但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其实,AN-94的自动方式仍然是传统的,BBSP系统的独特之处是高速供次发弹加上延迟后坐感传递到射手肩部的时间(注:延迟后坐一般是指半自由式枪机),类似于德国的G11,当后坐力产生时,对两发点射的精度已没有什么影响了。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AN-94的基本结构:AN-94的自动机构由双闭锁突笋的回转式枪机和长行程导气活塞组成(这一部分完全是由卡拉什尼科夫的设计改进而来的)。枪管和导气室安装在机匣上面,枪管后面连着一个供弹板,它们连同机匣在玻璃纤维增强的聚合物枪壳和有整体式护木里面后坐,机匣有其独立的复进簧,该复进簧位于机匣下面,在枪壳的底部左侧。在枪管下面的导杆前安装有一个滑轮,有一根钢索绕过这个滑轮,一端连在枪机组的机框,另一端则连着一个供弹用的撞锤(是一个不会敲击底火的滑块)。
滑轮、钢索、撞锤、枪机组、枪管/机匣组,这些就是AN-94的BBS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BSP原理事实上是一种高速装填次发弹的技术,而这种高速装填次发弹的技术说起来其实也并不复杂,我们可以用初中物理学过的“定滑轮”来理解:绕过滑轮的钢索,一端连着的机框相当于滑车A,另一端连着的撞锤相当于滑车B,当滑车A(机框)向后运动时(后坐),绕过定滑轮的钢索就会把滑车B(撞锤)向前拉。
枪弹并非直接从弹匣内推进弹膛内,而是由两个阶段组成:先从静止的弹匣中推到正在后坐的机匣内,这个过程是由两个动作同时实现——像铲子一样的供弹板在后退的同时,撞锤把弹匣上的最上一发弹推到供弹板上;然后复进的枪机再把枪弹推进弹膛内。特别的是,AN-94的弹匣是向右侧倾斜约15度,就是为了让开钢索和点射中第2发弹的预装填位置及机匣复进簧的位置。
在搞清楚了机匣组和供弹板的运动方向和枪弹装填的路线后,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动作过程的图片。如图中所示。首先,当把一个装满的弹匣插入空枪中,枪管/机匣组是在前面的位置。当拉动机柄,机框后退,开启并带动枪机一起后退。同时,钢索拉动撞锤向前运动,把弹匣上的第一发弹推进机匣中的供弹板上(在这过程中的另外一个同时动作是击锤待击,击锤也是安装在活动的机匣中)。当释放拉机柄后,枪机组会复进,把放置在供弹板上的枪弹推进弹膛,并与枪管闭锁。现在,枪准备好发射了。
假如快慢机装定在“点射”或“全自动”模式进行发射,当被发射的弹头经过导气孔后,传统的导气操作动作开始。由于枪机组相对较轻,因此在气体压力下会迅速地开锁、后坐、抛出空弹壳;同一时间内,枪管和机匣组则在枪壳上开始后坐,压缩机匣复进簧。同时,撞锤迅速地把弹匣上的下一发弹推进后退中的供弹板上。然后,枪机组在其枪机复进簧和缓冲器的作用下开始复进,把供弹板上的第二发弹推进弹膛。当枪机组与枪管闭锁后,击锤会自动释放,因此第二发就以每分钟1800发的理论射速发射出去。此时,机匣仍在枪壳内后坐,因而它的后坐累积尚未影响到枪和射手。当第二发弹离开枪管后,机匣才后坐到位,而击锤也保持在待击的位置。此时,射手才会感觉到两发弹发射时的后坐。因此后坐力对枪身产生的位移不会对第二发弹产生影响。
如果快慢机装定在“两发点射”模式,此时,击锤将会保持待击直到板机先松开再次扣压才被释放。如果装定在“全自动模式”,只要仍在扣压扳机,击锤组将会自动转变成连续的击发动作,直到松开扳机或打光弹匣内的枪弹才停止。
AN-94的另一个特点是全自动射击时射速会自动降低。在全自动模式中射击时,最初的两发弹在1800发/分的“高射速”中进行,而后则自动降低到600发/分的低射速打出第3发及后续弹。虽然后坐力会对连发射击精度产生影响,但由于机匣的缓冲器和枪口制退器的作用,AN-94的连发后坐力会对也是比AK步枪低的。
与AK-74相比,AN-94的高速2发点射模式据说是最大的进步。由于后坐力和枪口跳动的影响,AK-74在进行短点射时,续发弹的弹着点往往距离首发弹的弹着点距离较远。而AN-94的两发点射是以非常高的射速发射且不受后坐力导致的枪身位移所影响,传说中一个训练有素的射手能用这种射击模式在100米靶上打出一个洞来。因此这种高速2发点射模式比起传统的单发模式在侵彻力、停止作用和毁伤效果上都要高,而打起来就像两个“单发”那样准确。《德国武器弹匣》记者在西乌拉尔伊热夫斯克的伊孜玛什工厂靶场对该枪进行过试射。用20发弹在100m距离上以单发方式射击,散布圆直径为10cm;以2发点射方式射击10个点射时,散布圆直径为16cm;采取卧姿和无依托立姿各进行20发长点射时,卧姿射击的散步圆直径20cm,立姿25cm。记者试射的感觉是该枪比传统AK要好,射击过程中的后坐力也很小。和AK-74相比,AN-94的发射声响明显小些。
如此看来,AN-94的精度虽然比起西方主流的制式步枪的表现还有欠缺(例如M16A2的出厂验收是100码2英寸),但确实比起AK步枪提高许多。但是,AN-94最主要提供的是两发点射模式下的散布精度,而对于单发或全自动模式方面的进度并不大。而且AN-94的BBSP原理是通过复杂的机构(相对于传统设计来说)来实现的,因此它的组合/分解和维护比AK-74要复杂得多,它的生产和维护的成本也更高。是否值得为这种散布小的两发点射模式而花更多的钱去换枪?AN-94的性价比受到质疑也就不奇怪了。
糟糕的是,在俄国人的网站上,我发现他们对AN-94的两发点射模式的效能也提出质疑。
首先,他们认为AN-94的两发点射必须由训练有素的神枪手才能发挥出效果来,因为AN-94的高速两发点射其实是减少了两发点射的散布面,出现类似于双头弹的命中效果,这种理念和美国人为提高首发命中而提出的齐射原理相似。但按照齐射原理的概念,一次射击至少要打出4发才能达到大幅提高命中机会的效果,而AN-94一个高速点射只打出2发,效果减半。所以难怪俄国人认为只有枪打得比较准的士兵才能把AN-94的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他们认为对于俄军的普通士兵来说,AN-94的两发点射并没有多大帮助;而另一方面,一些精锐部队就有能力把AN-94运用得很好。
另外,在早期的资料中指AN-94能两枪打一洞,对付防弹衣特别有效。然而,即使是狙击步枪,在100米距离上两弹打一洞也相当不容易,何况AN-94的精度远达不到狙击步枪的级别。据比较新的资料显示,射击100米靶时在一个两发点射中两个弹孔之间相距最密集的也有2cm,可见两枪打一洞是在运气极好的条件下偶然发生的。另外,近十几年来轻型防弹材料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许多新型防弹衣已经能承受连续多发子弹的冲击,如美军现装备的IBA防弹衣系统,即使两发5.45mm步枪弹打在同一个位置上,也难以将其击穿,而俄罗斯自己也已经装备了重量和防护力与IBA系统相当的防弹衣,因此AN-94即使真的能够两枪打一洞,也未必能对穿着防弹衣的士兵构成威胁。当然,在对付无防护或低防护目标来说,AN-94的高速点射相当于打出两个单发的优点确实能成倍地提高杀伤效果,枪法好的人来使用此突击步枪确实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除此以外,在实际使用中AN-94还有暴露出其他的缺点。首先,AN-94的人体工效不算好。握把形状、和偏向15°的弹匣会导致重心歪向一边,使用起来不舒服。虽然里面复杂和精致,但外表处理相当粗糙(有一种猜测,认为AN-94一直没有进入量产,所以目前亮相的AN-94的外表和各种铭文标记比AK还要粗糙,不像流水线上生产的成品),有许多锋利的边缘很容易磨破衣服或擦伤皮肤。枪托折叠后会干扰对板机和快慢机的操作,保险与快慢机是分开的,形状和尺寸都不好,在湿滑时很难操作。
从1994年俄军宣布装备AN-94起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AN-94仍然没有获得广泛装备,大多数原因推测是因为该枪的成本比AK-74高,全面换装的话更是费用惊人,但估计AN-94比起AK-74并不能全面提升步兵的战斗效能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俄国人的网站上,有人把AN-94称为“专业人士的选择”,因为该枪只在俄罗斯的军队、警察和内务部的精锐部队中被少量使用,在常规部队更是连个影都看不见,即使是特种部队,其装备主力仍然是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近几年来俄军的特种部队采购了不少新的AK-100系列(包括5.45和7.62两种口径都有),但也没有买新的AN-94。
[编辑本段]自动原理
延迟后坐可使射击性能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在自动机组件延迟后坐的同时,枪弹已经离开了膛口。AN94利用了这一原理,当武器以1800发/分的高射速实施2发点射的时候,自动机组件在机匣里的导轨上向后滑动。在自动机组件后坐终了之前,2发枪弹已离开膛口。在第二发弹头出膛前,射手所感到的后坐仅是稍微撞一下肩部(此后坐力由机匣缓冲簧产生),仅使弹道产生细微偏差(在100米距离上前两发弹的散步在1cm之内,可与SV98的散布精度相比),因此对提高精度有利(与其说提高了精度,不如说是提高了第二发的命中率)。但是有必要说明一下,连发状态下,100米距离上第三发的弹着点距第二发约28cm,之后每一发弹着点提高约14cm,与AK74连发相当。
在发射的全过程中,同时产生2个自动循环过程:一是机匣里的自动机组件后坐和复进,二是枪机组件的移动。
在实施连发射击时,射手必须将保险扳到"O"即"射击"位置,将快慢机杆扳到"AV"即"自动"位置。拉动拉机柄,使枪机位于其后方位置。在供弹的第一阶段,前述的专门机构从弹匣里抓一发枪弹,枪机框使击锤待击。扣动扳机,枪机被复进簧和缓冲簧快速前推,将枪弹推入弹膛,2个闭锁凸笋进入枪管里相应的凹槽里,完成闭锁。当把扳机扣到底的时候,其中一个凸笋向前撞击围绕轴心旋转的扳机固定板,压迫击发杠杆使之旋转,释放击锤。击锤在簧力的作用下向前打击击针,击针打击第一发枪弹底火。
在后坐力的推动下,自动机组件在机匣里向后滑动压缩缓冲器簧。当弹头通过导气孔时,火药燃气便通过导气孔流进活塞筒,推动活塞运动,活塞推枪机框和击锤向后,枪机回转,打开弹膛,完成抽壳和抛壳。当枪机框和击锤到达它们的后方位置时,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加之后坐缓冲器的作用,再次被推动向前。在扳机还没有起作用时,便开始了下一个射击循环。在以高射速射击时,击锤因没有被击发杠杆扣住而继续运动,因此缩短了2发射弹之间的时间。第2发枪弹击发以后,击发杠杆被扳机固定板挡住。单发杠杆和击发杠杆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扳机杆扣住击锤。在这一瞬间,高射速的射击循环被关闭,如扣住扳机不放,则以600发/分的标准射速继续射击。
仍扣住扳机时,自动机组件到达其后方位置,在复进簧和后坐缓冲器的附加冲量的作用下又被推动向前。单发杠杆也与自动机组件一起向前运动。击锤向前打击击针,第3发弹射出。此时,自动机组件开始后坐,枪机和枪机框也开始后坐。一旦枪机框向前运动,击锤即被击发杠杆扣住。在以标准射速(600发/分)发射完第2发弹的时候,单发杠杆抵靠在扳机固定板的第2个肩部,以使射速减慢。
所有这些运动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设计师所说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越长,射速越低。
如果在这一瞬间松开扳机,扳机固定板处于它起初的最高位置,不和单发杠杆接触,击发杠杆和扳机固定板都回到各自的起始位置。击锤被击发杠杆挡住,终止击发。要重新击发,必须再扣扳机。此时,又开始重复整个射击循环,亦即先以高射速实施2发点射后再以标准射速进行后续弹的射击。
第2、3发弹之间的时间差允许射手松开扳机而中断射击。如果要实施长点射,射手可以从高射速转换为标准射速,此时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即可。
要实施2发点射时,须将快慢机扳到"2"位置,保险机在"O"位置。扣动扳机,扳机固定板与单发杠杆碰撞,击发杠杆旋转,击锤被释放,打击击针,击针打击枪弹底火击发。后坐过程中的再装填、发射和机构动作的循环,与前述一致。
然后,击锤处于待击位置,射击中断。要重新射击,先要松开扳机,此时扳机固定板和单发杠杆回到各自的起始位置。在重新扣引扳机的过程中,击锤打击击针,下一个2发点射开始。
实施单发射击时,把快慢机扳到"OD"位置,装弹,使击锤待击,扣引扳机,击锤打击击针,射击开始。再装填的过程与连发射击时相同。但回到后方的击锤被击发杠杆卡住,单发杠杆停留在它原来的位置。缓冲簧推自动机组件到前方位置。为了实施次发弹的射击,必须松开扳机重新扣引。
[编辑本段]规格数据
类型 突击步枪
原产国 俄罗斯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97年—现在
生产历史
研发者 杰尔那蒂·尼科诺夫
(Gennadiy Nikonov)
研发日期 1994年
生产商 伊兹马什(Izhmash)
基本规格
总重量 3.85公斤(8.5磅)
全长 枪托折叠:728毫米(28.66英寸)
枪托打开:943毫米(37.13英吋)
枪管长度 405毫米(16.2英寸)
闭锁方式:机头旋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2发点射、连发
弹药口径:5.45×39mm
枪机种类 气动式
发射速率 连续发射时至第二发为1800发/分,第三发后为600发/分
枪口初速 900米/秒(2,295英呎/秒)
有效射程 400米(1312英呎)
最大射程 700米(2296英呎)
供弹方式 30、45或60发可拆卸弹匣
膛线:4条,右旋,缠距195mm
瞄准具型式 机械瞄具 瞄具:长方形准星,带准星护翼,高低与方向可调;调整5个距离的觇孔瞄具
表面:黑色磷化处理
枪托:黑色后托,由聚酰胺制成,小握把、上护木与机匣盖连为一体
附品:背带环,擦拭工具及通条,供临时选用的瞄准镜、夜视镜和榴弹发射器
[编辑本段]穿越火线AN94
这就是传说中的禁枪。
多少人为了拥有它而天天废寝忘食的玩,为了升上士,为了有那26000GP……
威力:头:100
颈部:70
胸部:56
腹部:82
腿部:34
脚部:23
AN94的克星:AK47,K2,M16,XM1014,XM8,QBZ95
重量:以重狙为标准,重量是重狙的一半左右。
后坐力:以重狙为标准,后坐力是重狙的百分之60
射速:以MP7为标准,是MP7的百分之55
准确度:以重狙为标准,准确度是重狙的百分之94
总结:实际上这把枪也不算禁枪,因为实际上它的克星大家不是买不起,只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实在好,很多人捡了AN94用,实际上和M4.AK.K2没什么两样,大家不要叫它禁枪了,多去想想自己的错,是自己的技术没那么厉害,就不要去说别人。但是在0.3.8改版之前,AN-94的性能确实近似BUG,这主要是源于它超低的后座力高密集的散布和操控性,首先是对着胸口的4发点射,可谓一招必杀(穿马甲的情况不考虑)这个农民用法曾经使我机枪的水平一落千丈,然后是野连发的高命中率(这是程序设计的问题)。但是在高手手中,AK74和AN94性能并没有区别,因为爆头威力都差不多,不过AN94在连续点射上的操控性和命中率确实要比其他枪高不少。0.3.8改版之后,4发点射的性能依旧突出,但是野连发的命中率直线下降,甚至比不上M16这个“新手枪”。
⑵ 纳粹德国的mp44是AK47的原形吗
不是,是苏联人自己的创造:
德国的兵器爱好者在餐桌上推杯问盏时,往往会不无自豪地说:“别看卡拉什尼柯夫名声显赫,他的设计思想还不是从我们德国StG44突击步枪上抄过去的嘛!要说牛气,还应该是StG44的设计师雨果>希买司。”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抄袭之说不可信
上世纪20>30年代,苏联与德国保持着非常秘密与紧密的经济与军事关系。德国企业不仅支援了苏联的工业建设,包括提供机械设备和技术支持等,德国军官还经常作客苏军,参加大型军事演习,试验新的技术和重型装备等所有《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国防军拥有的武器装备。当然,德国也没有对苏维埃隐瞒新研制的武器,如Geco公司研制的7.75>39.5mm中间型弹或短弹、海因里希•福尔默于1935年前后研制的自动卡宾枪的方案等都向苏联公开。德国甚至同意将样机送到莫斯科负责装备的人民委员会和舒洛沃主管轻、重武器研制与试验的炮兵部门。苏联后来研制的5.45mm短弹与Geco公司的产品也大为相似。两国的这种亲密关系一直延续到1934年二战爆发前。
二战后,苏联人把希买司强行遣送到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在那里,他参与了 AK47突击步枪的研制工作。卡拉什尼柯夫当时年仅27岁,并且没有专门经过枪械设计制造方面的教育,相信在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与希买司的共事使他受益匪浅。不过,两位大师的关系讳莫如深。据说,希买司在临死前对朋友说:“在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卡拉什尼柯夫还有点看不起我呢!”当然这只是道听途说,没有证据。2000年3月在图林根市出版的《自由论坛》报在谈论一本关于“希买司兄弟1921>1948年在C.G黑内尔的日子”的小册子时,竟然用了“著名的、臭名昭著的、出自一个苏尔人之手的卡拉什尼柯夫步枪”这样一个醒目的大字标题。确实没有原始文件来证明希买司曾对AK47的研制成功做过贡献,不过卡拉什尼柯夫谈到他的研制成果时并不避讳公开或私下谈论有关希买司的设计思想。例如,他1990年第一次出访美国,与他的传记作者爱德华•伊泽尔进行数小时的长谈中、1997年第一次出访联邦德国、 2002年7月到苏尔为“卡拉什尼柯夫特展”揭幕时,都谈到了雨果•希买司。然而,对于AK47 与StG44之间的相似之处,卡拉什尼柯夫只能报以无奈的微笑。他公开地解释说,人们不可能重新发明车轮,但要想取得新的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就看你有没有精神上的动力和能不能把其他的发明结合到新的结构中。
卡拉什尼柯夫自己也明白,一个来自阿尔泰山的农夫的儿子,擢升为受人称颂的苏联劳动英雄和将军,有时会招来反对和妒忌。所以,在俄罗斯,若你有足够的时间并在合适的场所询问对卡拉什尼柯夫的看法时,也能听到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
卡拉什尼柯夫的突出贡献在于AK47,而争议的焦点也就在于AK47的由来。那么,StG44与AK47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还得从自动卡宾枪思想说起。
自动卡宾枪的问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重机枪和轻机枪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一时期,冲锋枪问世了。而与此同时,作为步兵携行使用的单发步枪的地位则大为下降。意大利和德国的一些公司在这一时期研制了自动卡宾枪 ( 德文Maschinenkarabiner,缩写为Mkb) 的前身——冲锋枪,典型产品即是意大利的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详见本刊2006年第9期上半月版)。
在德国,来自比贝拉赫的海因里希•福尔默(1885>1961)于1935年制造了一支使用“Geco” 中间型枪弹的机关卡宾枪 (Geco是Gustav Genschow &CO AG的缩写,译为古斯托夫•根舍-CO股份公司)。这支枪研制出来后,陆军部里有人拒绝接收。与此同时,一种易于制造的“Poite”枪弹问世,由此决策者更倾向于发射此弹的武器。为此,希买司和黑内尔公司于1938年4月得到了一份研制配用该弹的冲锋枪(机关卡宾枪)的合同。两年后,研制出第一支样枪,后来演变成MP43冲锋枪和StG44突击步枪。
关于StG44的出笼过程,《轻兵器》2002年第12期《梅花香自苦寒来——德国StG44突击步枪出笼纪实》一文做过详细介绍。
与其他竞争者相比,雨果•希买司的MP43冲锋枪是第一个成熟的方案,因为全枪采用钢板冲压成型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在参加部队试验和前线作战试用的人群中,对该枪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纷纷赞其火力猛,容易装弹,命中率高。但也有人认为与MP40冲锋枪相比,其射速才450>500发/分,有点低。另外,枪内易脏,环境适应性差;枪托易受潮变形;枪口焰或瞄准装置不佳。不过,尽管该枪存在一些缺点,但部队指挥官对其战术优势还是信得过的。
而苏联红军直到1942年末才临时得到一些新的枪械:在东线Cholm城作战的“理发师战斗群”被德军围困3个月,最终得以突围,这也是多亏了德军扔下的黑内尔Mkb 42自动宾枪和许多新的中间型枪弹。关于1943年7月人民委员会是否作出装备苏制新枪弹和卡宾枪(据说其中包括从德军手里缴获的MP43冲锋枪) 的决定,至今仍是个谜。毕竟当时的苏联正处于激烈的战争之中,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在全力以赴地加紧生产,以确保战争补给。不少新的武器方案被忽视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1943年苏联当局又要求苏联装备工业部门的设计局、弹药和武器设计师研制新式武器。一种配用新短弹的半自动卡宾枪——SKS适时抛出,提交给了炮兵局进行试验。新弹弹壳长41mm,弹头长21.89mm,全弹长55.34mm,初速715m/s,于1944>1945年期间投产。这种弹和后来将弹壳缩短为39mm的 M1943标准弹(全弹长56.1mm,弹头质量7.92g)的弹道性能明显优于过于缩短的德国8>33mm枪弹。
尽管SKS半自动卡宾枪在1944年就已经出产,而实际上苏军在1949年才正式装备。
AK47的出笼
卡拉什尼柯夫也于1944年试验了类似的卡宾枪,但无果而终,其原因是大多数设计师和军事指挥者还肤浅地想着莫辛-纳甘单发步枪,而不像德国人那样要使用突击步枪。只有亚力克西•苏达耶夫“离经叛道”,于1944年前集中精力研制了一种一半像突击步枪、一半像轻机枪的长管枪械——带两脚架、采用弧形弹匣的导气式武器。1945年进行首次部队试验,但士兵感到此枪还是太重。炮兵局下AK47的第一型样枪,其枪机框和导气活塞杆固定在一起,可旋转的快慢机/保险装置位于枪的右侧令继续研制,使之再轻些,再短些。但是刚刚准备进行时,苏达耶夫病了,于1946年不幸辞世。
这时,西蒙诺夫也转向这种新型武器的设计,拿出了一支突击步枪参加试验。卡拉什尼柯夫紧随其后。1946年年中,西蒙诺夫、卡拉什尼柯夫和其他设计师分别拿出自己的样枪参加对比试验,但所有样枪都有缺陷。卡拉什尼柯夫样枪的缺点是:采用伽兰德步枪那样的两部分构成的枪托和可调的导气孔;快慢机与保险机构位于枪的右侧,不便操作。该枪未通过试验。
后来,卡拉什尼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在研制AK47的过程中,有一大批技术人员和专家给予了他大力支持,其中就有亚历克斯•蔡特赛夫和弗拉季米亚•迪金,而西蒙诺夫和捷格佳廖夫也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结构方面的改进意见。当然,还有一位当时的敌人——德国设计师— —也提供了有力帮助,他就是雨果•希买司。苏联国内虽然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轻武器设计人才,但是他们没有掌握钢板冲压技术,而德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得知,雨果•希买司可以帮助苏联得到这项技术。因此,苏联军管当局将这些人从德国强行派往科夫罗夫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而在此时,AK47的研制工作已经接近收尾。后期的样枪虽与初始试验型不同,但 1949年批量生产的AK步枪也没有采用钢板冲压工艺生产机匣,而是采用传统的切削加工法。那么希买司的贡献在哪里呢?这位同卡拉什尼柯夫一样自学成材的天才于1943>1944年间第一次提出钢板冲压的设计思想,而苏联人从中深刻认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并在此后的设计中加以应用 ——这就是希买司的贡献。
StG44与AK47 的异同
在外行人眼里,StG44和AK47这两种突击步枪外观一样,两者都采用弧形弹匣,导气管在枪管上方,瞄具较高。弧形弹匣的曲面是功能的需要,因为中间型枪弹弹壳收口部锥度较大,采用弧形弹匣才不会出现供弹故障。
StG44和AK47都采用击锤式击发机构,击锤由螺旋簧推动。这种螺旋簧在二战中已在许多军用武器上应用,如苏联PPS43冲锋枪的设计师苏达耶夫就已经在其设计的轻机枪上使用。但这两种枪的安装方法不同:AK47的发射机构固定在机匣中,扳机护圈装在机匣底部,握把仅仅作为木制件螺接在机匣上,没有它也不影响枪的功能;而StG44的发射机构、发射机座、握把是一个组件,用销钉连接在弹匣槽后部,后面还有一个销钉,将握把、枪托与敞开的机匣后部相连。
但StG44与AK系列有明显区别。从机匣的构造上看,卡拉什尼柯夫按照其前辈托卡列夫、什帕金、捷格佳廖夫和苏达耶夫的设计思想:以机匣为基础,前接枪管,后接枪托。而StG44的核心件是节套,是由一整块钢锭铣制而成,节套前面连接枪管,后面连接机匣。
从动作原理上看,两者虽说都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都是利用从枪管里导出的火药燃气能量完成开、闭锁过程,但AK47采用的是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而 StG44采用枪机偏移式闭锁方式。AK47的活塞和枪机框、枪机构成一个部件,活塞在火药燃气作用下向后运动,从而使枪机框和枪机向后运动,枪机在后坐的过程中被强制性地回转开锁,接着枪机框和枪机一起后退,同时从弹膛里抽出弹壳。而在StG44上,其活塞、活塞杆和枪机框构成一个部件,枪机框和枪机上各有一个钩,活塞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后退,活塞压迫枪机框向后,枪机框在后坐的过程中两个钩扣合在一起,从而使枪机开锁,完成抽壳和抛壳过程。
总之,我认为STG44 和 AK47 之间有相似,而且AK是学习STG44的思想,不是单纯的模仿,所以总把二者相提并论是武断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我们都哈德而反苏,但武器无国界,我们还是不要把个人的意识来左右客观的武器吧
⑶ 9A-91小型突击步枪的操作原理是什么
9A-91小型突击步枪原本是A-91小型武器枪族中的一部份,A-91系列中包括了7.6239毫米、5.4539毫米、939毫米和5.5645毫米等4种不同口径的型号,其他型号的名称也相应地被命名为7.62A-91、5.45A-91、9A-91和5.56A-91。
这一系列的武器是由图拉著名的KBP设计局设计的,在研制过程中,其他三种型号都被相继放弃了,最后只有9A-91保存下来,并于1994年在图拉兵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
9A-91原本是作为军队的PDW而设计的,但是被MVD和其他俄罗斯警察部门看中,作为类似于SR-3旋风小型突击步枪那样用途的武器。后来9A-91又作为一种“伞兵狙击武器”的开发基础,设计出VSK-94微声狙击步枪。
9A-91是导气式操作原理,长行程的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上方,回转式枪机有4个闭锁突笋;机匣是由钢板冲压而成的,护木和手枪形握把均为塑料制品。钢制枪托向上翻起,折叠在机匣上方;拉机柄在枪机框的右侧,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向上折叠;保险/快慢机在机匣左侧,位于板机护圈上方。
上翻式照门有100米和200米两个表尺距离,但由于瞄准基线比较短,而且亚音速弹的弹道也比较弯曲,因此作为冲锋枪用途的9A-91的实际战斗距离通常在100米左右。不过由于939毫米步枪弹比9毫米手枪弹有更强的杀伤力和侵彻能力,因此9A-91比其他型号的冲锋枪或短突击步枪的威力都要大。AN94突击步枪
AK74小口径突击步枪问世以后,便被下发给了当时的苏军侵阿部队。根据历次战斗经验,士兵们反映该枪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国防部又计划重新研制一种全新的突击步枪。
在同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下,相继提出了多种不同结构式样的未来步枪方案,如平衡全自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枪机后坐时像“弩”式火箭筒那样,有两个质量在运动,一个向前,一个向后。
只要两种力在理论上互相抵消,它们便同时停止运动,使后坐力受阻或减小;延迟后坐和可调射速原理。其中一个被称为“阿巴甘”的方案,有12个设计小组参与研究制定,最后坚纳基·尼科诺夫工程师领导的设计小组获得胜利。原伊热夫斯克武器工厂的继承者伊孜玛什工厂,组织两个研制小组进行竞争,一个由尼科诺夫负责,另一个由小维克托·卡拉什尼柯夫领导。
当来自图拉兵工厂的G.A.科波罗夫、来自伊热夫斯克工厂的V.M.卡拉什尼柯夫和来自科福罗夫工厂的A.S.康斯坦提诺夫都建议采用平衡系统的时候,尼科诺夫却反其道而行之,拿出了改变后坐冲量的枪机后坐方案。尼科诺夫知道,他所喜爱的BBSP系统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阻止枪机后坐,但却可以消除一些对射击精度的负面影响。
当以2发点射方式以1800发/分的射速将2发枪弹击发完毕之后,枪管还一直在进行后坐运动。只有当弹头离开膛口以后,后坐力才到达射手肩部。这与德国的G11无壳弹枪何其相似!当后坐力产生时,对武器精度已没有什么影响了。
在1999年8月车臣战争中,首次使用AN94的俄海军陆战队士兵都说它“棒极了”。士兵像爱护小提琴一样爱护它。美国情报人员设法搞到了AN94步枪。但AN94的总设计师尼科诺夫说:“美国轻武器专家完全可以拆卸和仿制AN94式5.45毫米自动步枪,不过,这种枪的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是他们永远无法掌握的。”
AN94是根据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设计的,采用单发、两发和连发射击方式,射击密集度超过AK74数倍。它射出的5.45毫米39毫米枪弹侵入有生目标体内会马上翻滚,乃至发生变形和破碎,由此大大增加能量转移。
AN94部件采用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高强度聚合物制造。它还保存了用枪托肉搏的特性。它可挂枪榴弹,也能安装拆卸式多用途枪刺,而且装卸快速方便。它的多项技术性能确比AK74有明显的进步,这预示着“世界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时代快走到尽头。
9A-91小型突击步枪
⑷ 决战朝鲜的四:武器装备列表
以下所列出的武器,凡是后面带有(美式)字样的,表示只有美军可以装备,我军部队在达到5星军衔以后也可以装备(但工兵队、医疗队仍不能使用美式步枪)。 适用部队:步兵队、工兵队、特种兵、运输队、医疗队
弹药消耗:1个单位
攻击范围:1个单位
评价: 绝大部分的步兵系部队都可以装备,消耗弹药少(一次攻击消耗一个弹药),威力适中,但一次只能攻击一个目标 名称 威力 价格 三八式步枪 60 100 九九式步枪 75 200 M1917式恩菲尔德步枪(美式) 90 300 托卡列夫式半自动步枪(SVT-40步枪) 100 400 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美式) 120 500 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美式) 135 600 M1922勃郎宁自动步枪(美式) 150 700 FAL自动步枪(美式) 180 1000 适用部队:骑兵队
弹药消耗:1个单位
攻击范围:1个单位
评价:只有骑兵才可以装备 名称 威力 价格 毛瑟枪 50 100 三八式马枪 75 150 四四式马枪 120 200 五三式步骑枪 180 1000 适用部队:二星步兵,特种兵,三星骑兵
弹药消耗:2个单位
攻击范围:4个单位
评价:可以攻击4个单位的武器,威力中上,但需要消耗2个单位的弹药 名称 威力 价格 汤普森冲锋枪(美式) 30 200 三七式冲锋枪 45 300 M-16冲锋枪(美式) 60 400 四一式冲锋枪 75 500 五零式冲锋枪 90 600 M1卡宾枪(美式) 110 700 四三式冲锋枪 130 770 AK47卡拉什尼柯夫式冲锋枪 160 1000 适用部队:特种兵
弹药消耗:1个单位
攻击范围:1个单位
评价:特种兵标志性武器,专门对付装甲部队 名称 威力 价格 苏式反坦克枪 50 300 苏式火箭筒 75 500 M-1型巴祖卡式反坦克火箭筒(美式) 100 1000 M-20型反坦克火箭筒(美式) 120 1200 适用部队: 机枪队,装甲车,二星运输队
弹药消耗:2个单位
攻击范围:4个单位
评价: 机枪队,装甲车的主要攻击武器 名称 威力 价格 布伦式轻机枪(美式) 30 200 歪把子机枪 40 350 九六式轻机枪 50 500 杰格佳廖夫式轻机枪(苏式轻机枪) 50 500 勃朗宁式机枪(美式) 70 800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80 1000 九二式重机枪 90 1150 勃朗宁重机枪(美式) 100 1300 戈留诺夫式重机枪(SG-43重机枪) 110 1500 适用部队:三星机枪队,三星装甲车
弹药消耗:3个单位
攻击范围:5个单位
评价:高级机枪队,装甲车的终极武器,消耗弹药较多但威力很好 名称 威力 价格 九三高射机枪 120 1700 M-15自行高射机枪(美式) 130 1900 M-16自行高射机枪(美式) 150 2000 适用部队:炮兵队,四星步兵队
弹药消耗:2个单位/3个单位
攻击范围:5个单位/9个单位
评价:低级炮兵队,高级步兵队的武器,威力一般但可以群伤 名称 威力 范围 价格 60mm迫击炮 40 5 500 81mm迫击炮 50 5 700 82mm迫击炮 60 5 900 107mm重迫击炮 70 9 1100 120mm重迫击炮 80 9 1300 适用部队:二星炮兵队,坦克队
弹药消耗:3个单位
攻击范围:5个单位
评价:专门对付装甲部队的中程武器 名称 威力 价格 四五式加农炮 90 1500 75mm无座力炮(美式) 110 1900 M-1式加农炮(美式) 120 2000 M-3式加农炮(美式) 130 2200 适用部队:三星炮兵队,坦克队(仅七五、七六榴弹炮)
弹药消耗:4个单位
攻击范围:13个单位
评价:炮兵队和坦克队的主力武器,攻击范围和威力都非常不错,但消耗弹药较多。二四零榴弹炮射程较小。 名称 威力 价格 七五榴弹炮(M1式75mm榴弹炮) 140 2400 七六榴弹炮(76mm榴弹炮) 150 2600 一零五榴弹炮(105mm榴弹炮) 160 2800 一五五榴弹炮(105mm榴弹炮) 170 3000 二四零榴弹炮(240mm榴弹炮) 180 3200 适用部队:四星炮兵队
弹药消耗:5个单位
攻击范围:21个单位
评价:炮兵的终极武器,攻击范围巨大 名称 威力 价格 喀秋莎火箭炮 200 4000 战役1:旗开得胜。前2回合主角和成天舒不要靠得太前,等敌坦克踩上地雷后再上。两支无名步兵负责堵路,但不要将卡车撤退的路全部堵死以防敌拼死反抗。敌坦克只能由岳仞用反坦克枪攻击,可先用两回合骚扰降低防御力后再攻击,可节省弹药。消灭进犯之敌后取仓库宝物,然后四面围上,25回合之后温井敌军突然逃跑,一拥而上消灭之。此战可全歼敌军自身0伤亡。
战役2:温井之战。抢占高地,修筑工事,重点敌军可用疑兵冻住1个回合。最后剩下1支敌部队时暂时疑兵冻住不要消灭,10回合后敌援军出现,消灭残余敌人,全体转移到东部高地等待敌军前来。
战役3:三战三捷。此战南北夹击,无甚难度,有一支装甲车部队加入,要重点培养,坦克出来之前它是打前锋的主力战斗部队。
战役4:云山大捷,四面包围,等待8回合时当面敌人撤退,再一拥而上。南逃敌人无斗志,只需要注意前来救援的敌军。此关我运输队出现,好好培养,能当装甲车使唤,伴随装甲车冲锋。
战役5:宁边,派出的部队不同。开始时小心地雷,需快速推进,20回合援军赶到时敌人全部撤退。
战役6:军隅里1。涉水机动力比较强的两支骑兵走东面迂回,正面装甲车、汽车打头,3个特种兵随后,一拥而上。消灭当面之敌后南下,消灭飞虎山之部队但不要占领山头,继续南下将军隅里的部队消灭到只剩1支工兵队,回师占领飞虎山。
战役7:军隅里2,第2支装甲车部队加入,但在换装轻型装甲车之前,只装备汽车的装甲车部队防御力还不足以达到0伤亡。派3支有力部队即可消灭东北方向韩军,其余部队南下再次攻占军隅里,留一支部队不要消灭直到麦克阿瑟前来救援,由于麦克阿瑟统率、智力均99,因此疑兵很难,多存档,让同志们打一枪是很爽的。
战役8:诱敌深入。派出7支有力部队,消灭零散敌军,然后集中于中部桥头等候麦克阿瑟前来送经验。此关可确保将两支装甲车升到12级。
战役9:缺口,集中2辆换装后的装甲车,先冲击左侧敌军阵地,装甲车扫第一轮,特种兵再随后跟上补枪,基本可保证我方0伤亡。右侧敌军留一支不要消灭直到敌援军抵达。
战役10:急行军。抢占三所里,但是实在不用着急,一路往三所里攻击前进,但不需要直接占领三所里,可以消灭所有敌军直接过关。
战役11:保卫三所里,消灭东北和西北之敌后,派1个特种兵前往消灭三支装甲车,再派一辆装甲车镇守龙原里,拖住前来救援的敌军,等两个特种兵回师全歼敌军。至于三所里本部,留守的部队完全可借助地形全歼敌军。
战役12:围歼。敌逃兵满山遍野兜住后全歼。敌援兵救援不积极,离它们远一点就可,吃光逃兵后再掉头收拾援兵。
战役13:收复平壤。用手雷爆破筒之类再加特种兵补枪对付军舰,2装甲车集中在一个方向,冲上去消灭敌榴弹炮后,特种兵骑兵再跟上。
战役14:突破临津江。战术同上一关。此关无法得满分,因为敌军阵营中有4支部队在第一回合突然遁了。
战役15:解放汉城,此关依旧爆破筒炸军舰,但是动作要快,因为有不听命令的朝鲜人民军参战,拖太久了这些笨蛋在敌人空袭和榴弹炮之下伤亡将非常惨重。
战役16:粮食。这关也要快。装甲车带足爆破筒,到海边仓库里找宝贝顺便炸军舰。
战役17:扫雷。出战部队没选赵泽林你就重玩吧。让赵泽林选行军-取消即可探出地雷,反复几次,可以将他附近一片地区在一个回合内都探一遍。骑兵别忘了去抢南边仓库的宝物。
战役18:不粘的磁性战术。南方4部队北撤,顺便把上一关的地雷还给美国人。北方4部队南下,在中部平地全歼敌军,注意留一支拖着等敌人援兵到来。没韩先楚什么事,可以留下他的装备。
战役19:横城反击战。左路部队与砥平里敌军对峙,中路部队在消灭了横城守敌之后,迅速支援朝鲜人民军,然后一齐杀向砥平里,全歼敌军。
战役20:血红的汉江。派两支快速部队消灭北方韩国游击队,南方依托河流歼灭来犯敌军。布雷艇部队可炸沉2艘军舰,剩下那2艘还是爆破筒解决。
战役21:空间换取时间。南方4部队北撤,5回合敌在中央山区空降,全歼之。随后依托地形歼灭进攻敌军,最后主力部队围着下方敌主将,用小步枪慢慢打着玩(可以升几级)。
战役22:第5次战役。坦克登场!出发前让运输队骑兵队额外带上1门76榴弹炮、1门105榴弹炮,给新加入的坦克和炮兵用。先用2辆坦克、2装甲车零伤亡地慢慢轰击敌阵地,10回合后敌人从战壕中撤出南逃,立即追击,坦克打头,一拥而上。
战役23 :为了八千伤员。坦克断后,其余4支部队赶紧去追伤员,先用几次医疗稳定伤员,再消灭侧翼包抄敌军,最后再消灭敌主将装甲车。注意会有敌人的特种兵空降。
战役24:铁原阻击战,很容易,敌人很分散,似乎全歼也不容易拿满分。
战役25:危机。救援180师,坦克先拦截消灭北上之敌,随后屯在中北部,敌会有特种兵空降,坦克和炮兵的榴弹炮能让特种兵空投下来的当回合就全部over。下边敌人主将派一辆坦克去就能收拾。
战役26:夏季攻势。坦克和骑兵打头飞速急行军南下,一个重炮拍敌人,一个帮不听指挥的人民军挖战壕。其他就没什么难度了。
战役27:秋季攻势。左路敌军不是问题,右路至少要一个坦克一个特种兵,飞速狂奔南下帮人民军……此关人民军的部署比上一关还弱,得满分不容易。可以把除炮兵之外的人民军武器全下了。
战役28:空中绞杀。此关运输队有两批。第一批运输队死伤惨重,因敌空降兵就落在其旁边,第二批好点。收拾光空降的特种兵,2坦克到右下恭候敌援军,一网打尽后顺便把那4艘军舰收拾了。这关坦克和大炮可以放开了打,弹药管够……克拉克和另外一艘敌舰够不到,洪学智的装备可以拿走。
战役29:海上的钉子。没什么难度,别忘了拣仓库宝物,另外让坦克沿着海岸把军舰全收拾了。
战役30:铁原反击战。朝鲜同志又是拖后腿的,最好至少派一个坦克一个特种兵火速支援它们,实在不行就把原先缴获的原子弹用了吧……(=___=)
战役31:上甘岭战役。两个高地的守军暂时撤退,待主角和两个坦克赶到后一顿炮火就夺回了。正下方的范将军是我方部队升级的好帮手。
战役32:8.52作战计划。第三支坦克部队加入!别忘了预先给坦克带1门榴弹炮。此关我方可谓是装备精良保障有力的现代化作战方式了。人民军也总算聪明点了,知道呆在掩体里防守。2辆坦克分别支援一个方向的人民军,注意用特种兵冻住一支敌军等敌人援军到来。10回合援军空降,立即拍死,但还是冻住一支,等敌人的第二波援军。至于军舰,坦克有空的时候沿着海岸线打一打就没了。
32关之后,如果你的得分超过3000分(实际上除了临津江、秋季攻势、铁原反击战会出一些小小的问题外,其余关卡应当是全部150满分),会让你选择是不是继续谈判。当然不谈,打到底。
战役33:金城战役。本关可以兵分三路,由东、中、西三个方向达成对敌人的包围歼灭。这关又有不听指挥的朝鲜人民军,讨厌。注意地雷。
战役34:第六次战役。人民军终于不烦人了。最后所有部队围着克拉克,用小步枪慢慢升级。
战役35:敌后空降兵。一个特种兵火速支援右边的朝鲜游击队,实在不行就放颗原子弹(=___=),其余部队也加速前进,一定要冲在朝鲜游击队的前头。
战役36:营救战俘。不难,此关有4把天剑绝刀,攻击力500,榴弹炮的射程,一定要取回来。
战役37:釜山防御圈。不难,下方要多集中坦克和炮兵,上方天剑绝刀开路。最后所有部队集中到下方敌人主将那里,小步枪小机枪打打升级。
战役38:奇迹--统一朝鲜。出发时平均分配兵力,每个方向都配备1辆坦克1支炮兵,人民军部队第一回合就让他们撤退。攻入核心阵地后留一支敌人装甲车不要打,等麦克阿瑟上岸。部队疏散到全地图,让2支兵力超过2000的部队聚在一起扛原子弹,20回合麦克阿瑟上岸,原子弹也爆炸,但因为部队全部疏散了,原子弹给你造成的伤亡只有3000,还有一半是可以医疗 回来的……消灭麦克阿瑟,此关满分。通关。 所谓正常打法,就是以武器攻击为主的打法。西山居设计游戏的本意也是希望玩家采用正常打法。不过在网友的不懈摸索下,诞生了另一种以策略“疑兵”为主的打法,姑且称为策略打法。简而言之,就是主要角色(主要是几个特种兵)以发展智力为主,狂练疑兵到10级。然后一开仗,会疑兵的兵种就冲上去施展大范围疑兵。采用这种打法,敌人几乎无法还手,在高难度下更容易保持己方零伤亡,而且主要角色在十几关时就可以练到99级(因为施展策略的经验值是固定的,而用武器攻击的话如果己方等级比敌人高则几乎不涨经验)。这种情况下,你常会看到敌人小兵打主角一枪暴涨20级的搞笑场景!
⑸ “AK—47”的历史是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AK47是卡拉什尼柯夫在参考了二战期间德国的MP-44突击步枪设计出来的第一支大规模装备的制式突击步枪.1947年定型并装备部队随后开始装备华约成员国AK47以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威力大而闻名于世你可以把它从楼上仍下然后在被汽车碾过拣起来仍然可以使用而且作战环境对AK-47没有多大的影响到现在也没有几支枪能达到AK-47这么高的可靠性普通人只要花上1-2个小时就能学会AK-47的使用和不完全分解.其有效射程大于600M最大射程超过了800M1000M以外AK-47射出的子弹仍然可以伤人不难看出AK47威力有多大吧?前苏联也大量的出口AK47全球也有不下30个国家仿制过AK47AK47也是第一支以"枪族"出现的自动步枪;标准型伞兵型(枪托可折叠)班用轻机枪狙击步枪甚至还有无托型如果严格的说现在俄军装备的AK-74系列也是AK47家族中的一份子.
在苏联解体后大量库存的AK47外流这支价格便宜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威力大的步枪自然也就很受恐怖份子的欢迎,恐怖份子也就无形中给AK-47扩大了影响力
AK47毕竟是半个多世纪前设计出来的武器现在AK47已经无法满足士兵的作战要求现在很多国家都对其部队中的AK47进行了改进来弥补AK47精度差附件通用型不好等缺点在今后5-10年的时间里AK47依然会活跃在很多国家的军队中同样还会是恐怖份子手中最理想的武器之一
⑹ AK47的真名是什么
是问枪还是乐队啊
卡拉什尼科夫(Калашников)自动步枪(Автомат)
设计师的名字会被放在枪械种类的后面,所以缩写是AK(托卡列夫设计的SVT半自动步枪就是这样)
同时,枪是1947年装备苏联军队的,所以编号就是47
合起来就是AK-47
AK47乐队简介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09:50当时在“焚”乐队的老猫有替人文身的特殊爱好。有一天,徐凯找老猫文身,当时徐凯还是个没毕业的在校学生,对摇滚的认识处于典型的萌芽状态。徐凯和老猫聊起他正和一个叫阿泰的吉他手一起碰东西,做了一些歌。通过和老猫的几次接触后,两人熟了起来,徐凯带阿泰来找老猫玩,请老猫帮他们修改还不成形的作品,提些建议。那时徐凯他们乐队还不成形,老猫去他们排练场玩了几次,大家感觉都挺不错。在此期间,老猫对音乐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可是在“焚”无法实现,于是有了和徐凯他们一起组支乐队的想法,表达一些“焚”以外的东西。于是,老猫和徐凯,阿泰深谈了几次,大家都很高兴。于是约时间由老猫带上原“第七天”的鼓手小欧和文身认识的朋友全磊,在青年湖的排练场进行了第一次排练,通过这次合作,大家发现排练时的气氛和感觉都非常好,给人极大的鼓舞。于是老猫正式和大家谈了组乐队的意图,列出了排练计划,并给乐队起名为“AK-47”,因为他们想要的就是这种有力量,凶猛的感觉。
2000年10月,AK-47乐队正式成立。乐队很快有了自己的第一首歌《跳》,这是一首歌词和意境都很不错的作品,现在已经被精益求精的乐队抛弃了,但也许等到合适的时候会拿出来重新编配。如此排练了一个月左右,老猫在音乐上又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他又拉上一块玩了好几年的好朋友,“第七天”乐队的吉他手邓迎,因为邓迎喜欢一些电子的东西,于是加入AK-47之后由他负责音效。这个六人阵容在排练了两三首歌之后就开始演出了。2000年12月,乐队和“陈尸”,“窒息”等死亡乐队在豪运酒吧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演出,乐队独特的音乐和统一的着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大家从没想过中国会有穿队服的乐队。当时乐队的编配为三吉他,演完之后有人认为乐队做的是即兴实验音乐,但由于乐队老和死亡乐队一起演出,又被人当成是支死亡乐队。就这么边排练边演出的过了一个月。
2001年1月的时候,乐队发生了第一次人员变动,阿泰的家人要他去德国打工,他不想去,但由于家人给他施加的压力很大,在队友们的再三挽留下,他还是离开了乐队。(但也没去德国,至今仍在北京,听说走不了了) 就在阿泰出现问题时,老猫在一次演出时遇见了一直想联系但总找不着的李四伟,因为老猫在“焚”时想找李帮忙弹吉他的,结果李四伟就来了AK-47,接替了阿泰离开留下的位置。几天后,老猫又一个文身结识的朋友,从事户外运动的曹爽跟老猫聊起想学鼓,曹曾看过乐队排练,和成员们互相感觉挺好的,尤其和老猫私人感情特好,大家一块玩的很开心。这时老猫又有了新的想法,想在音乐中添加工业的元素,于是在老猫的劝说下,曹爽放弃了学鼓的念头,买了一台MC303舞曲编辑机加入了乐队。七人阵容的乐队通过一系列的排练和演出逐渐奠定了他们音乐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乐队有了《跳》,《仙境》,《超度》,《生命是极大的浪费》,《川流不息》,《燃烧战车》等作品。
2001年5月,乐队报名参加第二届迷笛音乐节,由于当时报名乐队太多,AK-47的名气不大,加上乐队成员中并没有迷笛学校的学生,险些被淘汰,多亏“痛苦的信仰”主唱高虎推荐,迷笛学校的孙晔力保才得以参加。也许是机缘巧合,乐队被安排在音乐节的第三天倒数第三个演出,后面是T9和在地下圈内大名鼎鼎的“舌头”乐队,尽管很晚了,但很多人都在等着看“舌头”。在一支老死亡乐队“赤旗”之后,AK-47一登场就显得与众不同,乐队成员在台上的状态和气氛都特别好,统一的着装,独特的音乐,暴躁的现场让很多人记住了这支乐队。 音乐节过后,乐队的演出就多了起来,但一次大的人员变动也随之而来。曹爽因为个人原因,老是缺席排练,并且在乐队录制《摇滚北京4》的单曲时也没有参加,乐队成员对他极其有意见,导致了他的离开。一个在迷笛上表现极为疯狂的铁托王冉加入了乐队,顶替了曹爽。两个月以后,不是特别喜欢重型音乐的鼓手小欧离开了AK-47,去了另一支乐队“春秋”。主唱全磊也厌倦了乐队生活,退出了乐队。这期间,前“焚”乐队的鼓手小秦跟乐队排练了一段时间,但他太忙了,因为他同时还是“748”和“恣慰”的鼓手,然后鼓手换成了由“夜*”主唱胡松介绍的卢炜。自全磊走后,乐队步入了动荡的寻找主唱的日子,试了好多人都不满意,其中前“微”乐队的贝司手刘小宁,随乐队演出过一次,但还不是合适的主唱人选。这时徐凯由于音乐理念上还有点不成熟,再加上乐队纷乱的变动,导致了他的离开。“液氧罐头”的孔鸿加了进来。主唱换成了小谢,虽然他很努力,但乐队成员对他一直不满意。 2002年1月,乐队在老猫的家乡参加了昆明现代音乐节。阵容为:主唱--小谢;吉他--李四伟,孔鸿,邓迎;贝司--老猫;鼓--卢炜;舞曲编辑--王冉。从昆明回来后,小谢去了新西兰留学,王冉成了新一任主唱,李四伟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徐凯回了乐队,王冉好朋友孟庆旺加入乐队。
2002年5月,乐队参加第三届迷笛音乐节。阵容调整为:主唱--王冉;吉他:徐凯,孔鸿;贝司--老猫;鼓--卢炜;采样--孟庆旺;舞曲编辑--邓迎。由于在音乐节上那次不愉快的经历,AK-47最低糜的时期到来了。由于个人原因和对乐队的灰心,邓迎回了老家云南,孔鸿回了“液氧罐头”。老猫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决定自己来唱,因为AK-47作品的歌词和音乐创作方向主要是老猫决定的,以前的主唱在表达时都不是很到位,包括至今公认最好的主唱全磊。然而在乐队最需要鼓手的时候,卢炜却离开了大家,加入了“病蛹”。但是“岁月不会让一项伟大的事业失去新血”,吉他手吕夏飞,贝司手李志彤,鼓手朱迪加入了乐队。乐队的排练场也搬到了树村。徐凯再次离开乐队,换成了前”混血“的马君。通过频繁的排练演出,乐队逐渐恢复了生机。最后一次变动是朱迪因个人原因回了老家云南,换成了现在的符松。现在乐队阵容为:主唱--老猫;吉他--吕夏飞,马君;贝司--李志彤;鼓--符松;采样,舞曲编辑--孟庆旺。经过了这么多次的人员变动,乐队终于稳定了下来,形成了现在这个更有力量,更凶猛的AK-47。
⑺ 81式步枪的设计师是谁
81式枪族自装备以来,以其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操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深受部队欢迎,并经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实战考验。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并已进入国际市场。AK自动步枪设计者卡拉什尼柯夫到中国访问时,曾握着81式枪族设计师王志军的手,激动地说:“你造的枪比我的好。”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细看倒数第五行)
⑻ 普希金的爱情故事
普希金的一生,是最求爱情的一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玫瑰伴随着他,并为之写下了多少精彩艳艳的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便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一、普希金早恋
还是七八岁的时候,小普希京就对一位名叫索菲亚•尼古拉耶芙娜•苏什科娃的小同学产生好感。小普希京经常到她家里作客,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她莲蓬一样散开的花裙子和那双水汪汪的蓝眼睛。美丽的小女孩以她流水般的笑声和柔情塑造了一位神童诗人。
二、从小学到大学,他都在追求异性。
1811年进皇村中学读书后,早熟的小诗人的玫瑰梦做得更加灿烂了。他曾一度恋上了他的一位同学的妹妹,向她献上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和与玫瑰花一样鲜艳的诗篇。
他也曾一度恋上校长家里寄居的法国姑娘,以他的“刹那间的爱的昏厥”和诗心去撩拨那位女郎的情怀。在皇村剧院看戏后,他又爱上了农奴女演员娜塔丽亚,幻想着在云霓中与她有一次怯懦而甜蜜的邂逅。在他十分祟拜的历史学家卡拉姆辛家中,他十分天真地向卡拉姆辛夫人表白了爱情,以弄得他们夫妇哈哈大笑。
三、踏入社会后,普希金追求过的女人。
他邂逅了一位貌美如花的绝代佳丽:年仅16岁的姑娘——娜塔丽亚•冈察洛娃。
古典的端庄,忧郁的俏丽,深邃的目光像在凝思,轻盈的步声如同唇边的叹息。当她头戴金发箍、身穿白色的连衣裙出现时,诗人蓦然发现了世界原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他晕眩了,并拜倒在她面前一次又一次地求,最终他们结为伉俪。
普希金创作特点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创作的精神实质是对美的和谐的追求,但这里的“和谐”并不是一味地指各部分之间的融洽与“友好”,而且也包含着冲突。
这种冲突在普希金的创作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精神与肉体,英雄主义与田园气息,悲剧精神和乐观原则,这就构成了作品潜在的或深层的二元对立精神;同时,这种二元对立精神体现出创造性和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