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念书的孩子》初中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念书的孩子》初中观后感500字(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岁月冲刷掉记忆的沙砾,当天空的流云抹去了大雁南飞的印迹,当缥缈的晓雾朦胧了蔚蓝的天际……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依旧还有了阳光般不朽的风景。
今天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名字叫做《念书的孩子》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路开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路开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一天,路开捡到了一只小狗,他十分喜爱这只小狗,就给这只小狗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小胆儿”,并且和“小胆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老天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爷爷突然去世了。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就把他带到了城里念书上,路开舍不得“小胆儿”,就央求爸爸要把小狗带上。可是,临走的时候不让带走小狗。当车子要开的时候,路开哭喊着,怎么也不肯上车,爸爸强行把他抱上了汽车。车开动了,只看见蜿蜒的公路上,一只小狗飞快的奔跑着、追赶着汽车。这时,镜头拉近了,只见车子越跑越快,“小胆儿”在拼命的奔跑,想追上“小主人”,车子却渐行渐远……
此刻,我已禁不住泪流满面,人和动物的情谊是这样的深厚!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养过的好朋友——“点点”。他也是一只小狗,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在碗里藏几块儿肉,趁着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喂“点点”。空余的时间,我会带它去散步、奔跑、嬉戏、做游戏……可是,有一天下午,我上学去了,“点点”跑到大门口等我放学回来,被巡逻的城管当做流浪狗抓走了。等我放学回家,听到“点点”被抓走的消息,我伤心的哭了一夜,不知道等待“点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直到现在,每当我走过大门口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观察一下,我是多么希望“点点”能在这里送我,等我,用它的前爪抓我的裤脚。
情谊,是一杯香醇的咖啡,让人回味无穷,情谊,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了彼此的心灵;情谊,也是沙漠上的一滴甘霖,滋润着人们的心胸。
从现在起,我们要珍惜情谊,和父母的、同学的、老师的、以及世间万物,只要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这个世界就会处处有爱,更加美好!
这天,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念书的孩子》。主人公是一个内心孤独,需要关怀、勇敢顽强的九岁男孩——路开。他是一名留守儿童,誓死陪伴他的是一只名叫“小胆儿”的狗。
看着这部电影,我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了眼泪。我们此刻的生活环境跟开开比起来我们已经很幸福了,难道我们还不知足吗每当我看见一个个孩子盛气凌人,每一天被家长宠着惯着,都不理解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仍然,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家长为了哄你,让你开心,才迫不得已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可开开呢他什么都不要,只求获得父母的爱和上大学的机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当老师念到开开的作文时,我明白了“小但儿”对他是多么重要,宁可放下去城里上学的机会,也不要抛弃“小胆儿”。可他的父母不懂得开开心里想什么,不懂得小胆儿在开开心中的位置,不懂得开开和小胆儿之间深厚的友情。家长们,你们揣摩过这些孩子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吗你们只明白忙东忙西。当一个孩子在屋里应对黑夜,应对孤灯,心里有多么害怕,你们不明白,你们只明白给孩子买好东西,我们宁可不要这种爱,我们只要你们抽出时间跟我们玩耍学习,我们就很满足了。
当灯光亮起来时,我的眼睛被猛刺了一下,随着我的心也跟着痛起来,我一回忆起电影的画面,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个孤独的开开和他的“小胆儿”,我的眼泪就会悄然无声的落下来。我们真的要学会关怀,学会理解,理解万岁。
在电影《念书的孩子》中,九岁的开开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乡下,脱离父母关爱的他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影片用生活化的情结勾勒了开开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我能感受到开开内心的那种孤独和执着。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期望。”这则顺口溜,点出了小梦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经历了惨剧后,小梦的父亲痛定思痛:孩子好了后,必须要带在身边。然而,正如有人所担忧的:进城后的小梦能在父母奔波忙碌中得到足够的关爱吗应对高高的户籍壁垒,又如何从稀缺的社会公共服务中分享到自己应得的一份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5800万留守儿童的背后,是超过两亿背井离乡的“流动大军”。一边是“流动”,一边是“留守”,许多时候,正是流动人群权利的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种种困境。在这个好处上,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能否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一本课本和一张书桌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既要着眼于对单独个体的关切,更应扩展至对庞大流动人群的关怀。
看了一个电影,它的名字叫:“《念书的孩子》。”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在一个山村里,有个叫路开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他从小到就跟爷爷一齐生活。因为爷爷患有肺病,家里就没有交电视费。因为1、爷爷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没有交电视费。2、爷爷拿着那些钱买药了。
之后,路开捡了一条流浪狗。路开给他起名:“小胆儿”,不久他和这只流浪狗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每一天晚上,路开都会给爷爷和小胆儿念学的课文,爷爷和小胆儿因为有路开念课文,这也许使他们幸福。
有一天早上,路开在厨房里做饭。小胆儿就在门外不停地叫,路开以为又是大狗来了呢,谁知小胆儿咬着路开的裤子,把他拖到了爷爷的屋里,爷爷煤气中毒。多亏了路开及时拨打了120,爷爷才捡了一条命。爷爷回家没几天,不幸去世了。这让路开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打击。
爸爸妈妈担心路开自己在这山村里上学,于是把他一齐带到城里。路开失去爷爷,王老师,同学……最后他爸爸,把小胆儿也一齐丢在了这山村,小胆儿拼命地追着路开!路开擦着眼泪,给小胆儿喊加油!最后小胆儿没有追上那车,又去过它那只流浪狗的生活,而路开则离开了这山村!
我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泪一大滴一大滴的往下掉,我最后明白在山村里的同学,是那么艰难的读着书。期望城市里的我们要珍惜!
今天晚上,妈妈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电影,名叫《念书的孩子》,剧情结束了,当妈妈问我有何感想,我忍不住放声大哭,眼泪止不住,被深深的感动了。晚饭后,回忆故事情节:九岁的开开和爷爷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开开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只能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不过好在开开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胆儿,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欢笑。
开开是一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好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常常等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爸爸打电话,这也许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开开是一个坚强勇敢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开开为了给爷爷减轻负担,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自己和爷爷做饭;开开那么小的年龄,还自己学着蒸馒头,想想开开,再比比我,我真是比开开幸福多了,我应该向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开开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开开每天在学校借书,晚上回家给爷爷念书,开开为了腾出时间给爷爷念书,开开在学校早早地就把作业完成;爷爷不在的日子里,开开每天放学回家就趴在台阶上写作业,啃馒头,喝凉水,条件再苦,也不忘记学习;开开还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考上博士,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像爸爸一样长时间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和家人!我对开开真是敬佩,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当看到他和“小胆儿”说起父母思念之情时,想想我也九岁了,一样的年龄,却有如此的差距,让我感动的再次流泪。
和开开相比,我的生活环境比他好很多,而且我还有父母深深的爱,因此,我更要努力向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勇敢、坚强的好孩子!
今天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要看电影了,走进教室同学们就开始议论看什么电影,当当顿时教室里雅雀无声,屏幕上出现了五个大字,也就是我们要看的电影名字——————《念书的孩子》。
电影讲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开开从小和爷爷还有一只名为小胆儿的小狗相依为命,妈妈和爸爸都外出打工了,爷爷喜欢让开开念书给他听,但是因为天气太冷,体弱多病的爷爷不幸去世了,就在开开的父母在城里给开开找学校的时间里,开开独自一人面对黑夜,从不畏惧,还每天给小胆儿念书。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在开开进城的那一天,小胆儿追着公车,追了好远好远&&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这让我想起了儿时的我,父母上班,一周才回来一次,我总是和奶奶在一起,常常唱歌给奶奶听,每到周五在幼儿园放学时,我心里又高兴又紧张,唯恐父母不来接我?开开和小胆儿就被这么硬生生的分开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开开过着艰苦又寂寞的生活,他早已学会了独立自主,那时他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啊!回想一下,我们在九岁时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要这要那的,而开开呢?早已学会了做饭,成为一个了独立小男孩,在这个本该生活在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童年里的开开,他却要照顾年迈的爷爷。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在爷爷奶奶还在的时候多孝敬他们,多陪陪他们!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念书的孩子》。讲的是一个山村孩子和他爷爷以及一条小狗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9岁的男孩,名字叫路开,他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他和爷爷,还有一条听话的小狗,这只小狗成了路开最好的朋友。有一天,爷爷煤气中毒,幸亏小狗闻见了气味,才解救爷爷脱离了危险。但是,没过多久,爷爷还是不幸去世了,这让路开痛苦万分。从此,家里只剩下路开一个人,还有就是小狗小胆儿。最后,爸爸带他进城了,他离开了同学和老师,还有他的小狗。
路开是一个活泼、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的孩子,他每天都给爷爷读书,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每天路开都等待着爸爸妈妈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他很兴奋。
虽然路开是不幸的,但他坚强懂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看到他与小狗诉说对父母的思念时我一下子哭了起来,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的家庭条件比他好,学习环境比他好,但是学习很不如他,今后我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
路开这么小就可以帮爷爷烧饭,做家务,而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比他好,还不能给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整天都要大人照顾,我感到羞愧,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体会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看了《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我的心里深有感触。
文中的主人公路开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他和他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父母在外打工,爷爷从小照顾他,他在很小的时就已经学着做饭了。但现在的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过着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点也不知道珍惜,我们学校上学期,有好多同学上课都不认真听讲,辜负了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还有些同学甚至顶撞自己的父母,我们都知道,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孝顺父母,而不是顶撞父母,父母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文中的小主人公的爷爷去世后,他仍然住在自己家里,半夜他害怕的时候谁又能听见呢?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偶尔才回来,他却不抱怨,他起床后发现父母没在家,哭起来的时候他又是什么感受?失去爷爷侯,他又是什么感受呢?他才那么小,就学会了蒸馍,但今天16岁的孩子中也没有几个会蒸馍的。正是因为他有着坚忍不拔的意表,才能坚强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勤俭节约、孝敬父母。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以前我是一很自私的人,有了好吃的总是先自己吃,好用的先自己用,从来没有为别人考虑过,但看了这部电影,真的使我学会了好多,也使我成长了许多。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名叫《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九岁的开开和爷爷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这是一部典型的关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电影。
影片中的开开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只能还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不过好在开开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欢笑。
开开是一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好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常常等远方的妈妈爸爸打电话,这可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
开开是一个坚强勇敢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开开为了给爷爷减轻负担,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自己和爷爷做饭;开开那么小的年龄,还自己学着蒸馒头,想想开开,再比比我们,我们真是比开开幸福多了,我们应该向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开开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开开每天在学校借书,晚上回家给爷爷念书,开开为了腾出时间给爷爷念书,开开在学校早早地就把作业完成;爷爷不在的日子里,开开每天放学回家就趴在台阶上写作业,啃馒头,喝凉水,条件再苦,也不忘记学习;开开还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考上博士,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像爸爸一样长时间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和家人!
我对开开真是敬佩,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当看到他和“小胆儿”说起父母思念之情时,我的眼泪总是哗哗地流着,仿佛开开在对着我说一样,让我感同身受。
看看开开,再想想自己,我们的生活环境要比开开优越很多,而且我们还有父母沉甸甸的爱,因此,我们要努力像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勇敢、坚强的好少年!
今年的暑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念书的孩子》,走出电影院我的情绪还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情节时时刻刻都仿佛展此刻我的眼前。影片讲述了一个山村留守儿童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路开的小学生,爸爸妈妈去城里打工了,只留下他和爷爷和一条捡来的流浪狗——“小胆”相依为命。他们生活的十分贫困,家里没有钱交不起电视费,不能看电视,晚上路开就给爷爷念书,小狗也趴在床下抬起头,好像听得很认真。每当路开上学的时候,小狗都陪伴着他,路开经常把心里的话说给小狗,路开个性想他的爸爸妈妈,当他对小狗说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我禁不住也泪流满面了,我多么期望他的爸爸妈妈早一点回来陪伴他呀。
寒冷的冬天来了,生病的爷爷只好盖着被子坐在床上抵抗寒冷。一天,在城里的爸爸邮来了200元钱,让他们点燃煤球炉,这样他们就不怕冷了。一天早上,“小胆”大叫起来,咬着路开的裤脚往爷爷的屋子里扯,原先爷爷煤气中毒了,路开拨打了120,经过医院的治疗,爷爷被抢救过来了,但是爷爷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已经不能再照顾他了,路开每一天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后,还要照顾爷爷,他学会了做饭,还会做咸萝卜。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有一天,“小胆”又大叫起来,它趴在爷爷的床边,舔着爷爷的手,但是爷爷再也醒但是来了。爷爷走了。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要把路开接到城里去上学,却得到了路开的反对,最终,还是要进城了,路开和爸爸妈妈上了汽车,但是却无法带上“小胆”,汽车上不让带动物,车开了,小狗拼命的追着汽车跑,路开在车上哭的撕心裂肺,我也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贰』 看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
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却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享受不了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部音乐剧,它讲述的是一个留守之家的故事,“石头”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啊。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如何自立他们总会比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些吃苦耐劳、多一些磨练。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张熟悉的面孔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是最棒的!让我们向他们——这些遗落的花儿,向他们的父母致敬!
『叁』 看完山村留守儿童生活纪录片后的观后感作文600
今天看了一个留守儿童的记录片,感触良多,
在刚开始观看的时候,看着一个6、7岁的姐姐带着3、4岁的弟弟,两个人在乡下相依为命地生活。姐姐要上学,每天早上上学,有时候来不及给弟弟做早餐,两个人就饿着自己的肚子,弟弟在教室外面等。大冬天,年前的天气,多冷啊,姐姐一下课,或者考试完,就赶紧冲出教室照顾在外面的弟弟。看着脸冻的通红的弟弟,我感觉心里很难受。一个下雨天,姐姐放学后带弟弟回家的路上,在田埂上,弟弟举着破破的大伞,一边哭一边喊:“姐姐,我冷,姐姐,我好冷”。看到这里,我心里忍不住想哭。 6、7岁的姐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过去牵牵弟弟的左边小手,右边小手,哄着弟弟说,:“弟弟,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
第二天,弟弟还是喊着冷,可是我看到弟弟身上穿了厚厚的毛衣,外套却是一件单薄的秋天外套。我心里想,这是一对没有父母的姐弟吗?为什么过的这么可怜。
紧接着,姐姐放假了。一天,他们提着积累了一个星期的衣服,小小的手提着大大的桶子,里面装满了衣服,一步一步地走到池塘边,洗衣服。看着弟弟和姐姐分工后,弟弟用他那小手,提着棉衣往水里浸湿,衣服随着时间,吸入的水越来越多,弟弟经不住喊着:“好重”。看到这里,一种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千万别不小心掉进池塘啊。弟弟洗好衣服了问姐姐,:“姐姐,我洗完了,你还没洗完?我帮你吧”。姐姐在那边:“不用,要洗干净点。”
又是一天过去了,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画面出现了姐姐在打电话,弟弟也在趴在桌角边,只听小姐姐向电话里汇报着:“爸爸,我考完了,82和91.”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是留守儿童,不是我之前所误会的孤儿,
姐弟两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下这姐弟两人在家里生活。弟弟赶紧凑上去跟爸爸聊了几句。又过了几天,姐弟两天天在路口边等父母归来,眼巴巴地看着远方的那条路,除夕夜前一天来了,爸爸还没有回来,弟弟忍不住哭了,晚上,弟弟伤心地一边哭一边打着姐姐,他认为是姐姐骗了他,心灵受到了伤害。坚强的姐姐,忍着自己眼眶里的泪水,没有说话,回到里屋。弟弟越哭越伤心,姐姐终于忍不住,爬在墙上让尽情地留着眼泪。
第二天,除夕夜来了,电视里放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姐弟两再次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我给你拜年,新年快乐.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得到的结果是还有过几天,而妈妈不回来了。
看到这里,我感觉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很压抑,很难受。想问姐弟远方的父母,当初为什么要生姐弟两出来呢?你们做好当父母的准备了吗?心里做好对一个孩子的责任了吗? 相信,当年,你们是因为彼此相爱,而要这对孩子,既然相爱,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爱情的结晶呢? 如果说平时你们需要工作没有时间,那么,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给你个理由,给你们一个借口,你们为什么不给孩子一点点温暖呢?哪怕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天。
孩子的成长很快,人的一辈子很短。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请不要让自己的爱情结晶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
既然爱了,就好好珍惜,既然要宝宝了,就该承担起这种责任。起码,从情感上,不要伤害孩子们。钱,是永远也挣不完的……
『肆』 《留守儿童》 观后感
《留守儿童》 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儿童剧,《留守儿童》。
剧中的留守儿童有家庭条件富裕的,也有家庭条件贫困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很少见到自己的爸爸。他们每个人都渴望见到自己的爸爸。但是他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其中有一个留守儿童“石头”竟有三年未见自己的爸爸。“石头”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在冬天,他堆了一个很想爸爸的雪人。当一个和爸爸一起工作的同乡替爸爸捎信说,今年会回来过年时,“石头”特别激动,很开心。但是因为脚手架坍塌,“石头”的爸爸受伤了,今年有回不来和他过年了。艾老师和同学们决定瞒住这个事实。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事实的真相还是被“石头”知道了。“石头”并没有哭,也没有闹,让人觉得他长大了。但我觉得,其实“石头”的心是非常难过的,他的希望又落空了。在艾老师的帮助下,“石头”很快的融入集体,而且艾老师与同学一块儿和过年。在他们正准备过年的时候,“石头”的爸爸打电话来了,他要回来和“石头”一起过年的。“石头”知道后,特别高兴,艾老师与同学也替他感到高兴。
看完后,我们被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地震撼住了,充满了感动。与剧中的情况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每天,我们都能见到自己的的爸爸妈妈,却依旧不满足,整天嚷嚷要这要那,一不高兴就要发脾气。假设,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想剧中的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一样,长年在外工作,那么我们必会缺少他们的关怀,我们也定会渴望他们回家。
父母是伟大的。他们将自己的孩子养育成人。他们不求回报,只望孩子能够好好的孝敬他们。我们应该换个方式、态度对待父母。我们应该处处为父母照相,对父母好一点,做到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伍』 电影《山娃的春天》观后感
反映陕南留守儿童的电影《山娃的春天》在安康开拍。该剧是中国首部以陕南农村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公益电影,讲述了秦巴大山中留守儿童石山娃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现状,赞颂了两个年轻大学生村官和支教老师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山娃的春天》在故事发生地石泉实景拍摄,剧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以当地的真人真事创作改编的。
该剧主演、汶川抗震小英雄林浩表示,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希望通过这部公益电影“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陆』 卓远的梦想观后感怎么写300字
写作思路:使用简单的写作风格,读者倾向于选择简单的文本来阅读,而不是在复杂的表达中沉思。例如,你可以用“帮助”而不是“促进”或“使用”而不是“利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人交谈,而不用让读者花很多时间去阅读。
今天,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名叫《卓远的梦想》的电影,写的是留守儿童开开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情节,年仅十岁的开开,一大早起来为生病的爷爷煮饭,还得步行几公里上学,同时他也念记着生病的爷爷。
一天,小胆儿(家里的狗狗)急冲冲地咬着开开的裤脚往爷爷的房间里拉,很快便闻到了巨大的煤气味,看到在床上踹着大气的爷爷,便知道是煤气中毒,而此时开开没有慌张,并快速拨打了120,说明开开是遇事冷静,很有主见的男孩。
再对比一下我们的生活情节,每天都有大鱼大肉吃,还有爸爸、妈妈辅导作业,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通过对比开开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条件,更应该努力读书取得好成绩。
(6)留守儿童电影的观后感300扩展阅读
读后感格式要求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有感或《……》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柒』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100字
《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关于一个留守儿童路开的故事。 观看电影时,周围有许多同学都被感动地哭了,我也哭了四次:第一次是爷爷吃喜酒忘了开开,当路开找到爷爷并抱住他时,我哭了;第二次是爷爷煤气中毒,被医生救活,开开抱着爷爷哭了,我也哭了;第三次是爷爷离开了人世,开开悲痛不已,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第四次是爸爸把开开带到城里上学,把小胆儿留下了,可是小胆儿一直追着大巴车,我被小胆儿的人情味深深打动,就又哭了。 开开很爱学习,经常给爷爷念书,虽然他经常把字读错,但是他认真专心给爷爷读书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爷爷从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安慰。 回到家后,我把我和路开对比了一下,觉得我比路开生活幸福多了,热了冷了就开空调,饿了就有可口的饭菜吃,而且还有手机、点读机,同时又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旁,沉浸在父爱母爱之中…… 所以,我今后决心好好向路开学习,珍惜我所处的优越条件,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不辜负社会、老师、家长对我的期待。
『捌』 留守儿童观后感400字
今天早上,我们高高兴兴的拿着垫子来到操场上看木偶剧。
8:00的时候,木偶剧开始了。一位叔叔走到台中央说:“同学们,这次的木偶剧题目是《留守儿童》。”
这个木偶剧讲的是,许多孩子他们巴望着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看望自己,给自己带礼物。有一个孩子叫“石头”,他已经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爸爸了!
过年了,大家都爸爸妈妈都会来了,就只有“石头”的爸爸没有回来,因为石头的爸爸在工地里出事了,受了伤,不能回来了,他只能一个人过年……
我一直都不知道留守儿童的意思,看完了木偶剧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些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打工,没人照顾的孩子,到了过年,他们也不一定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只能一个人过年,真是太可怜了!看完了木偶剧,我觉得非常伤心,伤心得掉下了眼泪。
『玖』 坚强的孩子电影观后感
“坚强不是博取同情,而是赢得尊重。”这是《坚强的小孩》这部电影中最经典之一。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一直在不断进步。
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在农村贫困区的留守儿童刘自强,他十分热爱音乐,在妹妹雪飞和爷爷面前经常唱歌。他的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挣钱,想把刘自强接到城里上学。
终于,刘自强在城里上学有了着落,刘自强的爸爸妈妈来接他时,他又喜又泣——喜的是他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泣的是他马上要和爷爷、妹妹雪飞、好哥们小杰分离了。看到这儿时,我的心情被剧情紧紧牵动着。
这部电影有许多触动人心的剧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幕:那是一个晚上,只有妹妹雪飞在照顾爷爷,雪飞给爷爷喝药,爷爷为了不让雪飞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说:“雪飞,我想睡会儿,等爷爷起来了再给你做饭。”
天真的雪飞说:“好的。”可过了一会儿,自强回来看爷爷了,他做好饭去叫爷爷时,发现不对劲就去叫医生。可已经来不及了,爷爷去世了……看到这时,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平息心里的情绪,是啊,坚强起来吧!孩子。我相信:“让你难过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笑着把它说出来。”
电影主要的故事内容是刘自强和李雨欣同学都是留守儿童,一个是来自农村的男孩,一个是来自城市的小提琴女孩,他们一样非常喜欢音乐。
李雨欣虽家庭富裕却缺少家庭温暖,父母常年在外忙于工作,刘自强也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无暇顾家、不支持他参加音乐比赛而与父母产生隔阂,两人在学校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斥,经常受同学欺负。
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在学校的音乐大赛上,获得了老师以及父母的认可,全场掌声雷动。他们的青春获得了成长和温暖。
『拾』 观看留守儿童视频有感100字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
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
记得,那是过节的时候,我带了好多的书和食品来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家中,我帮助他一起干家务,由于我平日干的活并不多,所以显得十分的笨拙,还总是干错事,她看着我的样子笑起来,中午的时候,我们还叫了其他的留守儿童来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吃着我带来的食品和他们自己做的食品,觉得特别的好吃,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麦田里,大家都讲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也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讲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们是那样的幸福、快乐!我们还玩了许多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大家都十分的快乐!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节日了。
其实,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现在,社会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而我们可以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在过节日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过,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他们交朋友等等!
总之,用心去和他们交往,会让他们很幸福,快乐的!我们应用心去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