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狙击之王张桃芳的电影观后感

狙击之王张桃芳的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9-25 00:07:04

① 电影《狙击之王》值得一看吗

由徐冬冬、麦亨利领衔主演的电影《狙击之王》已经上映,该影片,讲述了狙击手金泰在一次任务中,误杀了师傅金铭后,因为心里感到愧疚就离开了特工组织,并且过着颓废的生活,直到遇到叛逆少年小风和他母亲李善姬才重获信心,原以为会过着幸福的生活,没想到却因为小风的特殊血型被不法分子惦记上,金泰为了救他重操旧业,与不法分子展开生死搏斗的故事。

《狙击之王》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该影片并不是都是讲述善与恶的故事,也有存在着温情的片段,通过微妙的情感表达,更能生动的打动观众,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让人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也正是有这种表达方式,大家才能看到徐冬冬演技的进步。

② 你如何评价《狙击之王》这部电影的剧情

网络电影《狙击之王》已经可以在爱奇艺网络电影频道观看。在这部电影的上映平台头图,和该片的宣传海报当中,徐冬冬和男主角确实是火力全开,不仅露腿,而且霸气拔枪。

然而,在影片的故事内容当中,徐冬冬饰演的角色,不仅没有使用枪支的画面,甚至于在影片当中,连女主角都算不上。该片紧扣善恶抉择、自我救赎的深刻主题,演绎孤胆特工勇闯毒巢铁血救援,硬汉枪王黑白无间暖心蜕变的故事。

郭艾伦、周琦为参加综艺节目致歉,他们为了什么而道歉?

青年演员徐冬冬,通过几部高网络票房分账的网络电影,一下子成了这类影片当中的新宠。因此,有不少的网络电影,开启了对徐冬冬的邀约模式。

《狙击之王》在延续动作犯罪电影刺激紧张氛围的同时,让友情、亲情、师徒情等情感全面渗透影片内核,力求成为有内核的、有情怀的好电影;除此之外,拥有丰富精品营销经验的奇树有鱼,势必成为《狙击之王》精品化道路最强助力,相信在金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狙击之王》将成为网络电影市场全新标杆作品。

③ 跪求一片关于张桃芳爷爷的作文,狙击之王。

狙击英雄-张桃芳于2007年10月29日在潍坊逝世
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也造就了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狙击英雄,他就是志愿军24军72师21

4团8连战士张桃芳。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
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 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
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
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 手
。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
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 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
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 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
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

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
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
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
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 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
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

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 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
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
击手之间的精彩对 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
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
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
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
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
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 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
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

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
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 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
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
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 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
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
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 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
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
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 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
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
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 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
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 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
,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
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 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
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 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

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
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
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
了过去。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

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曾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形象
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 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
。”这段话以最通俗的语言,阐明了最深奥的战争理论,同时也道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
劣势装备战胜绝对优势装备的美国军队的 奥秘。

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所体现的同样是这种克敌制胜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装备的劣势使志
愿军在阵地对峙作战初期处于下风,可就是凭着这种 自信、灵活和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无穷
创造力,志愿军将各种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灵活组合,进而赋予其有效的战术,演出了
一幕世界战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击作 战。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但与志愿军所创造出
的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就产生出巨大的威力,为志愿军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
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 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万
余人。这一辉煌的战绩足以使志愿军的狙击手们载入世界战争的史册.

④ 绝地狙击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第五次战役后的阵地战阶段,我军通过“冷枪冷炮”运动,对敌进行了有效的狙击射杀。五班战士在刘文武的带领下,战绩辉煌,名震中外。

敌人展开了报复行动,约翰狙击小队以两名死伤的志愿军战士为诱饵,布下重重陷阱。危险正在逼近前来营救的五班战士。一场狙击高手间的生死对决就此拉开了大幕。

一、勇敢的战友

胖墩用一块钢板当掩体,勇敢的去救受伤的侦察兵亮亮,可惜被敌人打断绳索,打伤手指,最后壮烈牺牲。临死前为自己未见面的儿子取名“钢板”,希望儿子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是啊!我志愿军战士人人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侦察兵亮亮机智勇敢,敌人未能识破其身份,关键时刻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传递着重要的情报。当身份被识破后,用自杀的方式来保护情报,维护尊严。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枪王之王的班长刘文武更是无惧生死,用自己进行人质交换,当地阴谋暴露后,义无反顾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狙击的王者

小徐牺牲时,大永哭诉的说:“咱班就一个望远镜,啥都没有,敌人有着各种望远镜,瞭望镜,有着飞机、坦克、大炮,有着各种好用的枪,各种电话……咱啥都没有。”班长刘文武大声喊到:“谁说咱啥都没有,老子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班长的回答告诉观众我军致胜的法宝就是人,就是人身上那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力量。即使装备简陋,补给困难,用普通的“莫西纳甘”步马枪也能创造奇迹,成了敌人恐惧的死神。

爱哭的陈大永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学会坚强。当这场战役刚开始时,急于为受伤战友止血的他,因为不冷静,太慌张让战友王忠义白白的牺牲。当战斗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时,大永彻底战胜了自我,牢记班长教诲,沉着冷静,越战越勇,凭借声东击西,“见火再敲,后发制人”的要诀,一剑封喉结束了美军王牌狙击手约翰的生命。

敌人狙击手都是训练有素的高手,然而他们内心却充满着无限的恐惧。没有任何信仰,毫无任何奉献,只想如何逃离。黔驴技穷的他们抓了个无辜的小孩,编了个可笑的故事,美化吹嘘了自己,躲在坦克里,想着论功行赏,极度虚伪。杂念过重的狙击手怎会成为高手中的高手。

三、战争的胜负

朝鲜小孩很突兀地出现在这场战争中。孩子的天真,对志愿军亮亮的救助,导演想告诉观众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纯真可爱的孩子能够不畏生死的去救志愿军战士,这说明我军已经深入人心,这是人心的力量。在正义面前,美国侵略鬼子必然失败。

“范弗里特弹药量”就诞生在这场战争中,不计成本,多于常规五倍的炮弹量对我军进行狂轰滥炸,炮火摧残。然而在英雄机智的志愿军面前敌人始终显得苍白无力。敌人用炮火和机枪对大永所在的阵地进行疯狂的倾泄,这说明了敌人内心的恐惧和慌张。五次战役下来,曾经骄傲的美军已经是一幅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的样子了。

浓厚的四川方言让这电影很有烟火气,很接地气。精彩绝伦的狙击对决让电影更加紧张刺激。青春献给祖国的宣言更感动了无数观众。

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⑤ 我国狙击之王,天生远视眼,有什么本领呢

记得很久以前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过,我国狙击记录的保持者是一名叫张桃芳的战士,最大的本领有两个,一是实力强,二是运气好

狙击手,是各国军队中都不可或缺的专业兵种,对于狙击手来说,神枪手仅仅是入门的一个最基础要求,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狙击手,还需要无数的艰苦训练,而且天分同样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专业的狙击手,一个人,甚至有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这个战绩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张桃芳在如此残酷的战斗中,竟然毫发无伤,全身而退,这一点,才是更加让人称奇的地方。虽然美方曾派出优秀的狙击手来对张桃芳进行反狙击,但张桃芳凭借自己的狙击天赋,成功的干掉了对手。

传奇狙击手张桃芳,最大的本领就是实力与运气并存

⑥ 张桃芳: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幽灵”,用442发子弹歼敌214人

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威风,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胜利。但这胜利的背后,是用中华儿女英雄们的鲜血堆成的,有的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无数个英雄,是他们换来这场战争的胜利。

可是当时初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先进军事装备的美国,中国要不要出兵援助朝鲜,出兵能不能打赢这场战役?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但毛主席做出英明决定:出兵,并派彭德怀任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

在当时两国军事实力相差很大,怎样才能打赢这场仗?在军中掀起“ 冷兵冷枪”运动, 采取灵活机动作战,各个击破,让敌人不知不觉就倒下。这场运动中,狙击手少不了。


有个人,被称为“ 中国狙击之王 ”,号称“神枪手”,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在朝鲜战场上,他用一杆老式枪,用四百多发子弹,歼敌214人,后来被授予“ 二级英雄 ”称号。此人就是张桃芳,今天给大家分享他的英雄事迹。

张桃芳于1931年出生在江苏兴化的普通家贫困家庭,他的童年在战乱中度过,目睹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在他所在的村子,时常会遭到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少年时期的他对日本鬼子恨之不骨,立志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过奈何那时还没长大成人,不能参军入伍。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张桃芳小小年纪就成了乡里儿童团的团长,带领四五百号人剿匪清霸,因为他从小有一定的射击天赋,跟着他爷爷上山打猎。


在1951年,20岁的他主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入伍后不久,跟随大部队进入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当时国家的号召,一些有志青年纷纷加入其中,张桃芳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2师第214团8连,1952年进入朝鲜战场前线,张桃芳对射击很感兴趣。可是这位神枪手刚开始也是差强人意,在一次打靶训练中,竟然连续三次打零环,无一命中,连长很失望地他说: “三个大烧饼” ,这让他感到很耻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桃芳深刻反省自己: 之前打的是猎枪,现在打的是步枪,应有所区别,猎枪打得好,不代表步枪打的好。 为了提升射击技术,每天勤练臂力,有时间就去研究,并且不断向老班长、老战友讨教打靶技术。


他是天才狙击手,但也需勤加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张桃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上阵杀敌。但连长还是不放心,想考验一下他的技术,这次不是打靶,而是打鸟,给他五颗子弹,张桃芳打下四只鸟,这命中率已算是很高了。

美军依靠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很嚣张跋扈。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军队采取怎样措施?当时领导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时任24军军长的皮定均将军,深刻领悟到毛主席说的这句话,采取灵活多变应战措施,如果硬碰硬,肯定打不赢。皮将军为了打击敌军气焰,采取 “冷兵冷枪” ,派狙击手去前沿阵地。

张桃芳作为一名狙击手被派上甘岭597.9高地,初来阵地前线,眼前他所看到是一片惨烈的景象,花草树木被炸成焦土。但他没有畏惧,拿着一杆步枪跃跃欲试,想立功杀敌。刚开始时,由于太心急,看见敌人就开枪,暴露了目标,被躲进阵地工事沟,没有命中敌人。

连长告诉他: 作为狙击手,首先在战场上要沉住气,采取机智灵活多变。 张桃芳吸取前面的经验,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后来他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痴迷于狙击技术,还得到当时时任军长皮定均的赞赏,并送他一双靴子。可是,张桃芳舍不得穿,他拿来装子弹壳,每击毙一个敌人装一个子弹壳。

在上甘岭597.9高地,张桃芳在一个月多的时间,花费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这些战绩的背后,是他的英勇付出,这其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张桃芳与敌军狙击手高手对决,差点命丧黄泉。高手对决,胜负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张桃芳的这杆老式步枪,让敌人闻风丧胆,敌人是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美军派出大炮轰炸,都没能炸掉张桃芳,张桃芳却毫发未损。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张桃芳却转行调入空年,当一名飞行员,当飞行员也是很优秀的。在2007年,他因病去世。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像张桃芳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谱写一曲曲英雄赞歌。

⑦ 历史上最让人敬佩的几个狙击手,其中一个是中国人

中国狙击之王——张桃芳
张桃芳是一个很有天分的狙击手,当时才年仅19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 人民 志愿 军,随部队进入朝鲜 战场抗 美 援 朝。用442发子弹,歼 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 线冷枪 杀敌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 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 主 主义 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⑧ 以张桃芳为原型拍摄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狙击英雄》

主 演: 张桃芳

类 型:系列片

首播时间:2004年

中文名:狙击英雄

出品公司: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栏目

《狙击英雄》是一部由《发现之旅》投资拍摄的新版战争系列纪录片,共3集。该剧由张桃芳主演。

剧情简介:

一年前,《发现之旅》曾经推出一部军事纪录片《狙击手》,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一年之后,《发现之旅》重新投资拍摄的新版战争纪录片《狙击英雄》又将亮相央视荧屏。

相对于旧版《狙击手》,新版本的《狙击英雄》篇幅由原先2集60分钟扩充为3集90分钟,把全部笔墨放在了抗美援朝战场,故事将更加充实完整,更多朝鲜战场上的神枪手将讲述他们的传奇经历。

为真实还原那场远去的战争,2003年冬,《狙击英雄》摄制组远赴内蒙古拍摄外景,在零下30度严寒冰雪中,真实再现50年前朝鲜的冰天雪地的战场气氛。新版《狙击英雄》故事更为引人入胜,战争场面将更为惊心动魄,在90分钟的短暂回忆中,我们会重新发现那一段历史。

1951年,远东朝鲜半岛,战火,硝烟,白雪,还有一群非凡的生命。

(8)狙击之王张桃芳的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张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中国军人,狙击手、飞行员,中国狙击之王,1951年3月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据报道在537高地创下击毙或击伤214名美军敌人的击杀纪录。

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加入中国空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去世,享年76岁。

天生的狙击手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

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

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

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⑨ 狙击手原型人物介绍

狙击手该片人物原型名叫张桃芳,是兴化籍志愿军战士,世界十大狙击手之一。

张桃芳是第24军72师第214团8连战士。 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 1953年1月中旬驻守 上甘岭阵地 597.9高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张桃芳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为了对付他,美国曾经专门调来顶尖狙击手 “幽灵”,但几个回合后还是被他一枪毙命。

他一个人一个多月用442发子弹,成功歼灭214个美军士兵,创下了当时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概率。当时的他只有21岁,入伍不到两年,敌方对他恨之入骨,想方设法将其歼灭,为了保护这个优秀的狙击手,张桃芳被迫撤下前线,前往后方培养新兵。

⑩ 张桃芳的相关评价

一个奇迹。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志愿军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
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这,就是奇迹般的狙击英雄——张桃芳。

阅读全文

与狙击之王张桃芳的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电影狼鹰演员表 浏览:315
德国恐怖电影大全 浏览:361
爱情的电影图片素材 浏览:880
池昌旭爱情电影 浏览:803
把照片变电影图片 浏览:261
冬电影图片 浏览:99
周末有什么电影院 浏览:380
日本打架女生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527
meiguo野兽电影大全 浏览:807
李安下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596
国产007周星驰电影完整版 浏览:700
哪吒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图片 浏览:868
哪里可以下载蝴蝶电影完整版 浏览:110
免费观看国语动作电影大全 浏览:657
奥特曼大电影之奥特曼大电影 浏览:244
最新正能量爱情电影有哪些 浏览:923
忍者龟大电影国语 浏览:173
新天地今日电影院 浏览:365
电影啊台湾中的歌曲视频下载 浏览:567
小兵张嘎的电影的图片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