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失孤观后感400字

电影失孤观后感400字

发布时间:2022-09-19 17:28:35

❶ 《失孤》观后感3篇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失孤》 观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失孤》观后感1

与以往的角色不同,这次华仔饰演的是一位寻子15年的父亲,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华仔这样邋遢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泛白的胡茬,褴褛的衣衫,饱经风霜的脸,一台破旧的老式摩托车,组成了雷泽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故事 叙述的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几个情节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不知从哪里来的感动充盈了整个心底。

雷泽宽要去泉州,却走错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车后面插的寻子的海报后主动给他指了路。当他走到泥泞的小路上翻开警察给他指路用过的地图时,从里面掉出了两百块钱,他捡起来,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块”,然后合上,装进包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善意和温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阳一样把这温暖传递出去,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雷泽宽在寻子的途中遇见了同样失去家人的小伙子曾帅,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发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谊。中途他们有争执,曾帅也一度想放弃,是雷泽宽鼓励着他,在机缘巧合下帮助曾帅找到了家人。曾帅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里,目送着曾帅走过那座桥,走进亲人和村里乡亲包裹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可是他帮别人完成了心愿,他打心底里为曾帅高兴,那是为幸福流的泪。我还记得影片里他说,“那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还在找,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离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希望。

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雷泽宽重新骑着摩托车踏上漫漫寻子路。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心酸的电影,却又和去年的《亲爱的》一样,表达出大家对丢孩子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希望那些丢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愿天下无拐。

其实,看影片之前还跟家里闹了些别扭,可是影片结束后立马就释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爱你的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剪不断,也割不断。

能拥抱就不要争吵,珍惜身边人。

《失孤》观后感2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 儿童 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 文化 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____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失孤》观后感3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题记

这是一部左岸的悲伤,这是一部人性的 反思 ,这是一部父爱的无悔,这是一部亲情的演译!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15年寻子的艰辛历程,一张地图,一个背包,一辆摩托车,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几个城市,途中的沧桑,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中的坚持,是那么的触动心灵!

这部影片概论来说就是八个字: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开头影片那张可爱的婴儿照片拉开了失孤的序幕,接着雷泽宽凄苦寻孤的十五年风雨路,途中帮助四岁被拐的曾帅寻找到父母,纵使寻孤的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性,充满着不可预见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所以为了缘起,雷泽宽依旧踏上了寻孤的路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还有承诺!这是爱的伟大!

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伤,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社会又有谁能为被拐儿童买单!被拐儿童被称为“黑人”,因为他们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不合法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不能高考,不能坐火车,不能做飞机,不能去找工作,不能去旅游!正如影片中的曾帅,因为没有身份证而不能高考!这是谁的悲哀!这又是谁的过错!谁又该为此买单!这是社会的悲哀!这是人类的责任!人类为此买单!

反思影片折射的社会问题,去思考,为什么?拐卖儿童,为什么?难道人贩子是冷血动物么!难道人贩子就不懂得亲情的可贵么!孔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让那些人贩子失去了本心!是贫穷?不,不是!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哪怕是做苦力,也能挣到钱让自己生存!那么是什么?是贪婪,是的,就是贪婪!因为他们内心的贪欲,他们抛弃了人性,抛弃了本真!

就像《七宗罪》中的一样,人难以摆脱贪婪,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该怎么办!要怎么做!是 教育 ,还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无可厚非!必须加快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的基本物质资料需求,必须推进教育发展,加快解放人类思想,转变人类价值观,必须推进主流文化建设!从思想的高度转变社会!思想在行动之前!当然解决问题是很难的!他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但是就像再长的黑夜也会有黎明,再远的旅程也会有终点,所以,只要去坚持,就能看到彩虹!

希望左岸的悲伤不再!

愿世界安好!

❷ 《失孤》观后感

清晨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微弱的晨光普照着大地,向四周望去,一束光正照射着角落中那棵孤独的草,看着那棵在热浪中摇曳着的株草,虽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夺目,却显得孤独与沉闷,这不禁令我想起了前不久观看的那部电影——《失孤》。它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本充满着阳光和谐的家庭,却因一场丢失,而变得黑暗的故事。

这部电影生动地介绍了现代社会的恶劣,再现了一个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一场儿子的被拐而变得破裂,致使年迈的父亲雷泽宽,苦寻儿子近数十年,奔波各地,漫漫十年,却在一次偶然的寻亲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同样被拐失去亲人的男孩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多次劝解曾帅要坚持到底,并最终帮助曾帅找回亲人,而自己却再次踏上了寻亲之路。

这部电影生动地再现了现代社会的残酷情形,表现出父亲为了儿子,而苦苦的坚持寻找着,生动地体现出父亲那份伟大的爱。一位父亲是一家之主,是一个家庭的栋梁,他为了使一家人再次团聚,为了使家人不再伤心,为了使家庭再一次幸福美满,成为一个汇聚欢乐之地,自己去苦苦地寻找着失散的儿子,并抱着不找到儿子不回家的意念,寻找数十年。

这部电影同时讲述了作为孩子的曾帅,因为寻亲路上遇到的.困难,而决定放弃,与作为父亲的雷泽宽在寻亲路上为了寻找儿子而四处奔波,并多次劝解曾帅坚持作比较,更加生动地体现出父亲对子女的爱大过于子女对父母的爱。有时,在遇到困难时,孩子或许会马上放弃,而父母却一直坚持到底,可见父母爱子女之心胜过子女爱父母之心。

一次失去,对于那些人贩子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常事,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一生的悔恨。回想起父母对我们做的那些点点滴滴,和我们对父母的所做,不禁心生悔恨。我们拥有父爱及母爱,和亲人相依偎,却总感到不满与怨恨。我们应该与那些走失的孩子相比,感到知足。我们的成长有家人的呵护,我们的身边有父母的关爱,我们生活在避风的港口,不受风吹雨打。

阳光早已照射于头顶,温暖安逸,而那株草却仍在孤独之处,殊不知世间究竟有多少这样的草?

❸ 小学生失孤电影观后感四百字

符合作家导演彭三源往编剧作品向风格首部执导电影《失孤》拍精准细腻气没刻意苦情催泪却种真实悲怆溢满银幕没故作艰深或宏却番尘世唏嘘雷泽宽摩托车轮终绿色往前像命河流奔腾息寻海报迎风招展像京剧名背靠旗象征着肯妥协信念刻所寻找放弃执念、悔恨、焦急、绝望都随风散诗般容
往打拐题材同《失孤》角度表现拐卖童敏题材面父母锲舍刘德华饰演雷泽宽骑着摩托断行走询问探访历尽苦难15光阴春秋苦苦寻觅着消息另面则拐童存困境井柏饰演曾帅则位拐孩特殊身份没身份证能做火车、飞机谈恋能结婚内深处怀着童简单记忆:铁锁桥竹林母亲辫
影片通两邂逅、同行让父母孩特殊式相聚雷泽宽曾帅同行路渐渐产父、更胜父依恋论起吃霸王餐罚刷盘板娘调戏轻松刻泡澡并排躺着搞基幽默段落夜市都害怕彼走丢潜意识每铁锁桥旁共同面失落或打工洗车尽情玩耍都给题材带同往情体验写意鲜极具真实
除两外吴君饰演贩梁家辉饰演警察孙海英饰演失孤爹倪景阳饰演都市妈妈形形色色路志愿者都各角度各同状态组幅完整群像
本随便情节能煽泪现实主义题材拍戏剧、冲突类型化像《亲》曾经做彭三源却没做刘德华没演《失孤》坚守着作家电影基本格调通锦绣江山命禅意融入间悲剧哀伤悲凄抒发更深厚、更韵味情形贴抚慰送给些与亲失散父母孤
雷泽宽寻路挨打受饿摔跤却始终没放弃冥冥亲情召唤路才能受自父亲自我救赎曾帅则曾找亲父母困惑于养父姐姐情义父疏彼照影片现实思考
东情讲身体发肤受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亲离散面像雷泽宽苦苦寻觅凭其自道没错选择题片尾曾《支佬》《新少林寺》《贼》《墨攻》等影片悟刘德华再度释雷泽宽问僧我能能找啊着啊僧概意思说:找缘起找缘尽坚持便相见
佛家禅语智慧执着于具体答案亮雷泽宽再路行驶尽路渐渐隐入片尽命条路说没尽千山万水何尝种靠岸

❹ 关于失孤观后感三篇

影片《失孤》从情感角度出发,将失孤数年的父亲和缺乏父母关爱的孤儿联系在一起,用情感诠释找寻路上的存在感。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失孤 观后感 三篇,希望您喜欢!

失孤观后感三篇篇一

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环境中,父子是一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会高于众生、高于世界,甚至高于自己,变成一种超脱自然的爱,可以具象出一个“孝”字,拆分开来便是老与子。电影《失孤》便是将这种关系演绎到极致,讲述了一老、一子的 故事 。这是一部以“打拐”为题材,以寻子为主线,以父爱动人心的温情公路片。由已为人父的刘德华,人气小生井柏然主演,梁家辉、吴君如助阵,相信随着3月20日上映时间的临近,应该会为时下乌烟瘴气的电影市场乱象,带来一缕清风。

这部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八个字便可概括: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影片开篇,便是一张婴儿的照片,清澈纯真的眼神与将要上演的世间丑恶形成鲜明的反差。之后,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一副民工打扮出场,明明可以靠脸生存的他,就是这样任性到偏偏要靠才华。接下来的5分钟,他没有一句台词,只通过眼神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表现,来展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选择这样的开头表述,让处于喧嚣世界的观众很快静下心来,来看“失孤”的刘天王如何踏上“寻孤”旅程。

《失孤》并没有夸大这个人物的苦情,而是通过一张地图、一辆临近报废的摩托、衣衫褴褛包裹下那黝黑干裂的皮肤,来让观众理解他这15年里,为寻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后来,井柏然饰演的孤儿曾帅闯入了他的生活,影片进入“遇孤”的情节。故事发展到这里,其实曾帅已不是一个孤儿,因为他知道自己太多身世,相反雷泽宽成了孤儿。曾帅寻找父母的过程并没有很曲折,他的出现更像是为雷泽宽 编织 了一场梦,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但这对老与子的关系,已经达到的“爱”的层次,也成为影片中最精华的部分。

曾帅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庭。雷泽宽开始梦醒,发现原来自己才是真正的孤儿,他踏遍祖国各地,表面是寻子,其实更是像一个游魂在跟着一盏明灯在踱步,用寻子的行为来麻痹自己冰冷的内心。于是,《红楼梦》一样的结尾来了。影片中段,有雷泽宽烧香拜佛的情节,这样的伏笔也预示了结局最终是来佛理来化解。执拗,称为痴,与其找不到,不如放下,所谓缘起、缘灭,缘聚、缘散。这样的编排,又将影片上升到一种哲学与禅意的高度,令人回味。

影片中还有一位寻找儿子的母亲作为辅线,她在自己儿子获救的同时,并没有耐心得等来那一刻,最后绝望得选择了跳水自杀,同类型影片《亲爱的》也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这个桥段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其实是雷泽宽的另一面人性的体现,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母女团聚可能就在后天,但大多数人往往绝望得死在了明天。此外,影片运用大量自然风景,甚至让人有点看“请您欣赏”的即视感,但这种镜头与主题绿色彩的运用,恰恰是导演的用心之处,因为绿色恰恰代表着生命、生机和希望,并时刻向观众传递着这种力量,足见这部电影并非打着明星的旗号消费苦情,而是一部真正的诚意之作,催泪大片,值得一看。

失孤观后感三篇篇二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 儿童 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 文化 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__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失孤观后感三篇篇三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❺ 小学作文电影失孤观后感500

《失孤》观后感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 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 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 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 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 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 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 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 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 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 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 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 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 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 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 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 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 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 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 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 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 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 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 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 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 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 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 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 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 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 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 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 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 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 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 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 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 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 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 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 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 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 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 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 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 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 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 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 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 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 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 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基督 教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 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 行。

❻ 电影失孤的观后感

符合女作家导演彭三源在以往编剧作品一向风格,她的首部执导大电影《失孤》拍得很精准,很细腻,也很大气,没有刻意的苦情催泪,却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溢满银幕,没有故作的艰深或宏大,却有一番对尘世的唏嘘,雷泽宽的摩托车轮,最终在绿色的大地上一往无前,就像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寻子海报迎风招展,就像京剧中名将背后的靠旗,象征着不肯妥协的信念,那一刻,所有对寻找还是放弃的执念、悔恨、焦急、绝望,都随风散去,如诗般从容。
和以往的打拐题材不同,《失孤》从多个角度表现拐卖儿童这一敏感题材。一方面是父母的锲而不舍,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骑着摩托不断行走,询问,探访,历尽苦难,15年光阴春去秋来,苦苦寻觅着儿子的消息。另一方面则是被拐儿童的生存困境,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则是一位被拐的孩子,因为特殊的身份,没有身份证,不能做火车、飞机,谈恋爱不能结婚,内心深处怀着对童年最简单的记忆:铁锁桥,竹林,母亲的辫子。
影片通过两个人的邂逅、同行,让父母和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相聚,雷泽宽和曾帅在同行的路上,渐渐产生不是父子、更胜父子的依恋,无论是一起吃霸王餐被罚刷盘子又被老板娘“调戏”的轻松一刻,泡澡后并排躺着“搞基”的幽默段落,在夜市里都害怕彼此走丢的潜意识,在每一个铁锁桥旁共同面对的失落,或是在打工洗车时的尽情玩耍,都给这一题材带来不同以往的情感体验,写意,鲜活,又极具真实感。
除了两人之外,吴君如饰演人贩子,梁家辉饰演的警察,孙海英饰演的失孤老爹,倪景阳饰演的都市妈妈,还有形形色色的路人和志愿者,都从各个角度,各个不同的状态,组成一幅完整的群像。
这本是随便一个情节就能煽出泪来的现实主义题材,可以拍得很戏剧、很冲突,很类型化,就像《亲爱的》曾经做过的那样,彭三源却没有那么做,刘德华也没有那么演,《失孤》坚守着作家电影的基本格调,通过锦绣江山,把生命的禅意融入人间悲剧,哀而不伤,悲而不凄,抒发出更深厚、更有韵味的情感,形成最贴心的抚慰,送给那些与亲人失散的父母和孤儿。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
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片尾,曾在《大支佬》《新少林寺》《天下无贼》《墨攻》等影片中多次了悟的刘德华再度释然,雷泽宽问僧人,我能不能找到他啊?他是不是还活着啊?僧人大概的意思是说: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你坚持到了,便有相见之时。
佛家的禅语是大智慧,不会执着于具体的答案。天亮后,雷泽宽再次上路,行驶在无尽的路上,渐渐隐入那一片天地的无尽生命之中,那一条路对他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靠岸。

❼ 打拐题材电影《失孤》观后感

导语:电影《失孤》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我收集整理了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孤》观后感1: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了,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

佛教中一切皆为缘。 影片末尾雷泽宽遇到和尚的一幕无疑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于是,我们看到,清晨时分,在渐渐消弭的佛音中,那个瘦弱干枯、不堪一击但怀揣希望、不辞辛劳的身影,开着摩托,又一次,不明远方地上路了。

佛音渐消在发动机隆隆的轰鸣中,在风吹稻香的簌簌中,在云卷云舒、日月更替的岁月轮回中。现实里的佛音归于沉寂,心底里的佛音持之以恒。那一句"缘聚自会相见",雷泽宽信,所以心中已成习惯、成信仰的事情--寻子,自始不灭。

15年,寻子15年。有多少事情能经受时间考验如此之久?在看同题材影片《亲爱的》之时,我也一直困惑于此:有这样长的苦寻时间为何不选择再生一个孩子?我大概是因为没有结婚生子,才不解为父母者的失子之痛。《失孤》倒是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些。

曾帅是一个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来的孩子,但他不敢对别人诉说,更不敢让养父母知道,他生怕自己把手中现有的一切也失去了。但毕竟血浓于水,他渴望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亲口问问他们当初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他渴望知道现在的他们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他渴望弄清楚自己是谁、根在哪。他说,"小时候怕自己死掉,父母就找不到我了,现在怕父母死掉,我就找不到他们了。"他的话无形之中给了雷泽宽继续前行的动力。而苦苦寻子15年的雷泽宽说,"我的老母亲活得很小心,因为怕我和媳妇会责备她,她那是活吗?是受罪!我的妻子也很小心,因为怕我离开她,也是活受罪。我其实很胆小,不敢回家,怕家人看到只有我一个人回来。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 他唯独没有提到自己,他当然更是受罪,欠债、车祸、被群殴、露宿街头、打工......只有在路上受罪才让他在心灵上不那么受罪。 雷的话也更加坚决了曾帅找寻父母的决心。

就这样,一个寻子、一个寻家,雷曾二人在寻途中相互鼓励、扶持、照顾,建立了一段特殊的情义,似友情、更似亲情,或许可以叫做"临时父子"。一个人走是孤独,两个人一起走,多少是种幸福。

回到那个困惑,我在曾帅和雷泽宽这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无辜的孩子、殷切的企盼、失魂的父母、漫长的等待,而骨肉连心,这份煎熬一定是相互的,唯有寻找才能赎罪,唯有寻找才能心安。

但我知道,临时父子的幸福一定是短暂的,影片导演不会让俩人寻路相伴、一直到老。一定会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其中之一成为幸运儿。而这个幸运儿是,曾帅。

通过网友的协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虽然记忆中的铁索桥、竹林和长辫子都没有了,但爸爸妈妈还在、一直在、始终都在。 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毛雪松、来自重庆。他终于不再是黑户,有了身份证,能坐火车、能和心爱的姑娘领结婚证。

值得一提的是,雷泽宽陪曾帅回村相认的那天,穿的是一件结婚时候穿的西服,这足以看出他的郑重,但这份"郑重"又与自己何干?越是郑重越是苦痛。而曾帅也一定觉察到了,所以故作轻松地嘲笑他"老土",还在看到桥头欢迎回家的横幅时说"太搞笑了",他企图缓解这种郑重带来的伤感气氛,但伤感对他而言,终归是泪中带笑,因为父母就在不远处翘首以待。曾帅下车回头看了看雷泽宽,夹杂着感谢、不舍、祝福种种情愫,而后转过身对着生他的这片土地大声呐喊"我就是毛雪松!"随后母亲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哭,震荡了空气、山川和人心。雷泽宽站在车旁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团聚的样子已经泣不成声,周围是一群替老毛家高兴的村民一拥而上。这一喜一悲的对比着实令人心碎。我想,这一刻雷泽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他的泪水里一定有三个层次:一是为曾帅找到回家的路而高兴,二是为这段短暂而幸福的临时父子关系的终结而不舍,三是为自己的孩子至今还不知所踪而难过。雷泽宽的伤感是笑中带泪。

影片中还有一个对比--长裙女人。

长裙女人的女儿被人贩拐走,她不知疲倦地发寻人启示、歇斯底里地朝交警怒吼、雨天里为印有女儿头像的易拉宝打伞......但痛苦不堪的她最终在大桥上纵身一跃、撒手人间、再无留恋。她不会知道,就在她选择结束生命的同时警方已经成功解救了她的女儿。观众为长裙女人深深叹惋,为何不能再坚持一下,就一下!大概缘分要交给相信缘分的人,她等不了了,唯有以死谢罪、寻求慰藉、方得解脱。长裙女人与雷泽宽是现实世界中寻子父母的缩影,面对心灵跟肉体的双重折磨,多少人放手,多少人坚守?

曾帅和家人团聚,小女孩被成功解救,雷泽宽摩托后飘扬的三面旗子里有两面已经有了着落,而自己的儿子又会在哪里?他的背影在一条很长很长的乡间土路上渐行渐远。我愿意相信儿子就在不远的前方。活着就有希望,缘聚自会相见。佛音落定,烛火不熄。

《失孤》观后感2:

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失孤》2015年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

拐卖人口问题和独生子女政策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沉重社会话题。前者给失去孩子的父母和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后者则是产生前一问题的重要诱因。近些年来,反映这一题材的影片不少,它们角度不同、各有特色。但是,本片通过雷泽宽的寻子故事,突出地反映出了拐卖子女问题在进城务工农民工阶层身上的高发性,需要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

这部电影出现的群众演员不少,主要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华仔"之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破旧的农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为了一体;井柏然的帅气特别吸引人,他渴望回归亲生父母身边的迫切心情表达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车车技同样令人十分欣赏;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场面更是特别感人。另外,最煽情、最赚取人们眼泪的,恐怕还是剧中曾帅的父母听到儿子找到时的激动话语和一家三口相见时的痛哭失声场面,既让人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无形之间也使观众对人贩子给他人带来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另外,剧情中出现的一些对白,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寻子途中晚上出家人对雷泽宽开导、宽慰的极具哲理的话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使人对父子之间绵延不绝的亲情再次有了痛彻心菲的感悟。再如,雷泽宽所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使人对他的朴实无华充满了敬意。

本次看电影,我首次从片头开始看到了全剧完全结束,既是对自己的奖赏,也是对所有电影制作人的感谢。看完之后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的离奇,但是在不经意之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父爱如山、不离不弃的高大形象,同时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正能量。同时,我们在为剧中一家三口重新团圆喜极而泣的时候,也能够忽然想到对于自己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与子女行孝之无限可贵。总体而言,即使不能说是上等的佳作,应该说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能够在使我们偷偷洒泪对片中人物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

除了欣赏剧情与演员的阵容,对于影片充满好感的另一个原因是满眼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无论是武夷山区,还是渔民捕捞的海边滩头,亦或是四川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更有那令人目不暇接、遍布全国、横亘河上的各式铁索桥,对于观众而言感受的无疑都是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美景衬托之下,欣赏着老帅哥"华仔"和小帅哥井柏然或单独或共乘摩托车飞驰在或笔直或盘旋的公路之上,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在我看来,在百忙之中于电影院用心品味一部影片,不仅是一种经典的小资情调,同时也是最好的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之一。最后,希望在日后能够观赏到更多类似的影片佳作,既为国人升华精神和放松神经提供可能,同时也以之为媒介多多向外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在全世界不断锻造我们的文化较实力。

《失孤》观后感3:

电影失孤观后感:一段极简主义的寻亲之旅:先给影评定个调:至少应该是我的国片十佳备选。原因如下:导演处女作懂得做减法,剧作有一定的深度,不存在起哄消费热点现象,整体完成度尚可。

天惹,观众对现在国片要求真是低到尘埃去了。(笑哭)

故事很简单:双男主公路寻亲的故事。

《失孤》是彭三源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编剧起家的彭三源在剧作上下的功夫能够明显看得出来,以目前成片的完成度来看,剧本的成色应该还能上浮30%。尤其是刘德华老师这条主线还是相当扎实的。在影像的调度上明显优于对白叙事,对我来说,最喜欢的段落就是片中人物毫无语言对白的那一段,影像上先入为主的极简主义能够看得出来导演的不贪心,舍得做减法,不在乎激烈的戏剧矛盾的冲突,安安静静地将两个"公路寻亲"的故事。刘老师骑着他那辆"悍马级"的嘉陵摩托从茫茫人海中穿进镜头,默默地发着传单,默默地忍受着陌生人或好心的规劝或无意的嘲弄,不发一言,又默默地骑着摩托车消失于被"雾霾"影像笼罩的路的尽头。这是一段没什么交代的寻亲之路,只能走着,走着,抓住些许看似有希望的"线索",就像刘老师自己说的那样:我自己走在路上,才能让自己不愧疚。

剧作上的优点还表现在电影中若隐若现的社会批判,许多同学诟病的节奏和剪辑的问题,大概也是在这里可以得到某种解答。

首先,电影中有条支线:年轻妈妈丢失幼女周天意,小女孩儿辗转被人贩子买到各地,最终靠的是路人无意间施以援手,才得以被解救。电影中还有两处对这一情节的呼应处理:一处是网友糖果告诉雷泽宽泉州某渔村有一个被抱养的少年很像他被拐的儿子,引发雷泽宽南下福建寻子,但失败而归;另一处便是曾帅最终能够找到亲生父母亲,能够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也是靠一个叫小居的志愿者无意间在网上搜索并热心地报了案,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致使他可以成功寻亲。这两个情节的发生,观众其实并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机构的第一时间介入,所有呈现出来的细节都是民间自发组织和志愿者们微薄的力量(影片字幕感谢了"宝宝回家"这一志愿机构)。也就是说,这一样一个时而出现,背负巨大人生悲剧的社会群体完全没有受到主流力量的帮扶,官方立法的保障。能够看得出来,导演似乎有意的在规避《亲爱的》中出现的道德赎罪的叙事逻辑,而是隐晦对这一社会现象做出她自己的评价。

第二,雷泽宽老师的儿子被拐是具有偶然的,他自己问过大师: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被拐?(这一情节隐隐有深意)但曾帅的被拐其实是很有寓意的,电影中说过他是因为在集市上吃一碗豆花被拐跑的,时间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影片中对曾帅印象中出现的铁索桥,竹林等实在景象最后倒塌的处理似乎是有意在剑指拐卖人口这一"现代主义的社会病症"正式出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如若不是曾帅的第二条线索,他如何能在有生之年之年找到早已因为公路改造而被砍掉的竹林和拆掉的铁索桥。记忆中的"回家之路"被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碾压的稀碎。

重庆这个城市已经无数次出现在中国电影中,第六代的地下党导演们最爱它,这个地方拥有天然的现代与传统的牵连和割裂,她日新月异,她旧影重重,三峡大坝淹没的是从前人类的根基,又迎来了下一代的新生,自然必须承受被牺牲的"义务"。重庆这个小妖精的寓意就是它既是拆毁,又是新生,它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文化符号,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的全方位都可以浓缩在这个天天都在柴楼盖房的地方。将曾帅的人生之初和最终结局放在这里,自然是颇有深意。不过,如果能够更加露骨一点我就更加喜欢了。

第三,刘老师在帮助曾帅完成寻亲之旅继续踏上征程的时候,路遇一群修业的和尚,并完成了一番看似玄妙的对话。刘老师不无悲伤地讲: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被拐?大师曰:他来,缘聚,他走,缘散;你找,缘起,你不找,缘灭,人生在世,多行善业,才必有好果(大意)。在我看来,这段情节的发生略微突兀,但也合情合理。细细想来,大师的话本来也不是对雷泽宽所说,雷泽宽不需要佛言来自我安慰,大师言说的对象恰恰是银幕之前的我们。昭昭众生,但凡对生命和人性怀有敬畏之心之人,断不会做"拐卖人口"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的。然而,中国社会早已浮躁至此,信仰缺失的当下,那些陌生人的小善良如何能够抵御得了这深不可测的人性黑洞。面对这一族群,在立法不严,官方漠视的情况下也只能依靠这微弱的信仰力量去约束被释放的暗黑人性,这或许是导演释放的一点小善意吧,能够对银幕之前的大众起到些许作用也是极好的。

李屏宾老师的摄影师具有典型的台湾自然风,四川的景色非常衬他的风格(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小清新似的逆光拍摄造成了意外的"雾霾效果":雷泽宽骑着摩托车从逆光中来,到逆光中去,背影孤单,前路漫漫,渺渺茫茫。就像他这十五年的寻子之路,看不见方向,看不到希望,只能不停地走,走,人淹没在了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里了。

刘老师自从迈入了知命之年,选择的角色更多的是趋于社会责任感,而且也只有这类片子演起来似乎能够找到些许门道。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刘老师近年来备受肯定的电影都出现在三四月这一淡季档期,且都是和活明白了女性导演合作(嘤嘤嘤--硬拗)2011年的《桃姐》横扫中港台几大电影节以及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让半辈子活在"只有颜,没有演技"的言论里的刘老师扬眉吐气了一把,片中对于普通男人的生存困境的处理,以及清爽细腻的表演方式都可以服众。说到底,刘老师毕竟是一块浸淫了华语影坛三十年的老姜。

《失孤》中,他依然是诚恳地在"走心",对于处于社会底层更加困顿的内地失孤中年老男人的人生困境,演绎得还算可以,个别处甚至拿捏得当,譬如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走南闯北,沉默寡言地寻找着丢失了十五年的儿子时(真不是黑,咳咳咳)。这次的表演也应该能让他在今明两年的颁奖典礼上捞得一二的,与他比起来,井柏然的表演让人十分出戏,演技着实让人拙计啊,台词功底欠缺,念对白的念得我尴尬症直犯(别打我啊,我是颜粉啊!)一口亮晶晶的烤瓷牙,浑身散发出巴黎时装周的潮男气息,哪像是个国道上修车店里的小工嘛,帅得让人合不拢腿,看完只想说,宝宝,别哭,我们集资给你办户口!

当然,这片子肯定会拿来和《亲爱的》做对比,肯定的是它肯定是在表演上比不上《亲爱的》,甚至最终的社会效应。但与《亲爱的》那种分分钟拿着芥末往你眼睛上凑的煽情路数相比,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里面这种不算克制但是不着痕迹的温情方式:因为演员完全让我哭不出来,能够哭出了的是超级棒的配乐。O(╯□╰)o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失孤》这种能够在电影中赋予一些电影之外的东西的电影,比如去探讨为何在近二十年中国会这么密集地发生"拐卖人口"的现象,深层原因在何处,官方立法机构是否有对此作出应有的反应,又或者在前两层都没办完成的情况下,当下浮躁的中国需要做点什么?也许这才是这类电影应该承载的目的和意义。

《亲爱的》里面那种人人都有苦难,人人都能到的救赎的中庸逻辑和情感泛滥策略真的可以歇歇了。

❽ 失孤电影观后感700字,请帮忙啦!!!!!!!!!!

《失孤》观后感!
如果以一个词儿来分别描述《失孤》与《亲爱的》,就是颜色。《亲爱的》电影画面充满了冰冷刺骨的颜色,而《失孤》的电影画面则拥有着红绿相间的暖色,用颜色的区别衍生来看可道破其中玄机——《亲爱的》写实且残酷,《失孤》则拥有一股让人暖心的正能量,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同样是以拐卖儿童事件为题材,然而《失孤》的创作风格却是另外一种,作为一部有着公路片影子的寻亲电影,第一,《失孤》没有采用传统的剧情片故事架构,第二,没有刻意设置太多矛盾冲突,更多的是以情感的诉求为切入口引导观众进行想象,首先是贯穿全片的寻子之路,在人物心态上就很能让人产生共鸣和同情,其次是主人公雷泽宽(刘德华饰)的台词设置并不是太多,他的行为和思想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来展现的,包括他遇到了和他有着相同遭遇的曾帅(井柏然饰)时,那种相濡以沫中溢于言表的父亲责任虽然隐晦,但却能深深触动观众,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莫过于当刘德华回头不见井柏然时露出的焦虑与不安的细节,虽然滑稽,但却让人倍觉回味与真实;与井柏然嬉戏打闹的过程,一个落寞孤独惯了的父亲找回了难得的笑容时是那么亲切与自然。与《亲爱的》的相比,《失孤》是平静、含蓄且又文艺的,其实以文艺片的方式来表现寻亲的故事是非常冒险的,然而正是《失孤》淡淡地却又恰如其分涌现的人文色彩反倒有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片名所谓《失孤》,在这里不仅表现了一个人物(或群体)的状态,其实也是一段心灵的启蒙,影片这里有三个人物对照,一个是因丢失孩子发疯自尽的妇女,一个是辗转全中国千里寻子的雷泽宽,还有苦苦寻找回家的少年,都形成了呼应又对照的关系,也是社会上不同受害者们的真实写照,然而《失孤》最主要回馈观众和社会的是永远不要放弃寻找的励志主题,其实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彭三源拍《失孤》的时候刻意放弃了狭小的短景,而大量使用了宽阔的远景镜头,让明亮的光线不时照入到观众心里,也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失孤》的消沉和绝望。

整部电影最大的卖点自然是刘德华,雷泽宽这个角色绝对是他从影以来最大的突破,在《失孤》里,刘德华完全卸下了偶像包袱、褪去了港星的味道将一个执着、质朴却又可爱的农民父亲演绎得活灵活现,这还是让我感到比较敬佩的。他在影片中贡献了好几场让人印象深刻的催泪表演,一场是当井柏然找到亲生父母时,刘德华留下了不知是不舍还是喜悦的泪水;第二场是当他问卜僧人儿子还有没有希望找到时,眼神坚毅却又充满悲伤,戏味十足。相比这些戏里角色的感动,最令人动容的也莫过于全民偶像能够放下角色架子,躬力亲为让人们都去关注失踪儿童案件的举动了吧。

❾ 《失孤》观后感

打拐是现在社会的热点,昨天我买电影票去观看了《失孤》这部影片,全片大概讲了三类人,一个是刘德华主演的老雷,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去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一个个找;还有一个是在街上丢了孩子的年轻妈妈,一次次的在街上徘徊,但当最后孩子找回来之后她却跳河自尽了;还有一个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他是被拐的,他渴望找到自己的父母。
我们先来说说老雷这个人,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工,骑着他的摩托车,后面挂了两面类似旗子的寻子讯息。一路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只是骑着摩托车,脸上除了苦闷没有了别的表情,话也极少,我想我们都能读懂他的苦,但却很少人懂得他的心,那颗渴望找到儿子的心,那颗渴望给妻子,给老母亲一个交代的心,那颗渴望全家团聚的心。
直至他遇见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可以说他俩是心心相惜的,都渴望找到自己的家人,那时的老雷脸上才有了喜怒哀乐的表情,他们一起泡澡,一起休息,一起去寻找曾帅记忆中的铁索桥、竹林,还有妈妈梳的长辫子。当他们一起上街时,只要稍不见彼此,就会发了疯的寻找,电影里虽然用比较诙谐的方式描写这段,但是恰恰是这个细节,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对“丢”太敏感了,因为他们怕这一“丢”就再也见不到彼此了,他们内心的惶恐与不安,那些拐孩子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理解的。
虽然是沉重的题材所拍摄的电影,但是电影中还是有很多的感人的小桥段,比如,高速公路上警察叔叔偷偷塞给老雷的200元;老雷把别人的每一份情都记在笔记本里;网友的热心转发及热情的帮助。
虽然影片的最后,曾帅找到了他的家人,老雷还没找到他的儿子,不管这部影片有没有感到到你,我都希望能给社会一个警示作用。对于家庭个人,希望看好自己的孩子;对于拐孩子的,我希望迷途知返,别再破坏别人的家庭了;对于国家,我希望可以严惩那些拐卖儿童的,加强法制力度。

阅读全文

与电影失孤观后感4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伤感动漫电影推荐 浏览:91
电影无双简介英文 浏览:272
梁家辉电影完整版鬼片 浏览:82
姜文最经典的一部电影 浏览:417
中文电影配音四人 浏览:182
泰国拍电影闹鬼的电影 浏览:522
精灵宝可梦电影真人版女主角 浏览:538
贾玲电影外星人名字 浏览:706
音乐类的励志电影 浏览:551
突破口电影的导演 浏览:232
泰国电影一刀未剪 浏览:855
免费日韩电影网站迅雷下载 浏览:635
周星驰的电影元华 浏览:630
韩国韩国吻戏大全电影 浏览:521
女主角独木桥异族电影 浏览:367
未来水世界电影中文版的 浏览:784
发你视频电影网站吗 浏览:171
伤物语电影图片 浏览:914
网站上看电影会中毒吗 浏览:888
电影谎话大爆炸主角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