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电影《黑客帝国》结局的问题
从这些能看出,你基本没看懂黑客帝国。你没看懂的是黑客帝国的宗教哲理。 那我们就从头开始。 电影里的矩阵不仅是一个虚拟程序,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方。在这里,人类的身体被放在一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电脑系统的感官刺激信号。人类就依靠这些信号,生活在一个完全虚拟的电脑幻景中。机器用这样的方式占领了人类的思维空间,用人类的身体作为电池以维持自己的运行。 在电影中,Matrix是一套复杂的模拟系统程序,它是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建立的,模拟了人类以前的世界,用以控制人类。在Matrix中出现的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类意识特征的程序。这些程序根据所附着的载体不同有三类:一类是附着在生物载体上的,就是在矩阵中生活的普通人;一类是附着在电脑芯片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这些载体通过硬件与Matrix连接。而另一类则是自由程序,它没有载体,诸如特工、先知、建筑师、梅罗文加、火车人等。 Matrix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连接着无数人的意识,系统分配给他们不同的角色,就象电脑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游戏一样,只是他们没有选择角色的权利和意识。人类通过这种联网的虚拟生活来维持自身的生存需要,但Matrix中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先知的角色,发现在系统中有1%的人由于自主意识过强,不能兼容系统分配的角色,如果对他们不进行控制就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系统崩溃。因此编写Matrix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建筑师就制造了“救世主”,让他有部分自主意识,并成为觉醒人类的领袖,带领他们建造了锡安。 锡安,一词在《圣经》中,是所罗门王建造圣殿所坐落的山,位于圣城耶路撒冷。而在犹太教中,“锡安”代表着上帝的荣耀,是神的救赎来临的标志。当大地被毁灭后,人类将在锡安接受最后的审判。 在电影中,“锡安”是指那些从Matrix中被解放的人类所栖居的家园,位于地球深处,依靠地热作为能源,成为人类对抗Matrix和机器之城的最后基地。电影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人类的最后家园,象征着这里是正义得到彰显的地方,是对抗机器的圣地。有影迷根据剧情推测:zion 所在的世界其实是另一个母体,是超智能设计的让本身升级的另一套程序。更有人认为,“真实世界”中的zion所在的世界是用来蒙蔽那些觉醒者(占Matrix中人口总数1%的那些人)的一个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一个更大范围的“母体”,这个所谓的“母体”——zion所在的世界是用来取代影片中的母体的升级版本。 救世主,Matrix是一个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整系统,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包括特工们和尼奥的超能力在内,都是包含在这个系统中的。而尼奥这个“救世主”的产生,则和数学中的哥德尔命题有关。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在1931年发表了题为《论《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任何数学系统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数的算术,这个系统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过几个基础学派所采用的逻辑原理建立。简单地说,就是在任何系统中,总有些真理是游离于逻辑之外的,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尔命题。 在Matrix中,尼奥就是在Matrix这个严整系统中不能被数学推得的歌德尔命题,不符合系统的规律。(建筑师对尼奥的谈话中涉及部分)当尼奥重生后,他就担负起系统所有的扰动,所有的规则在他面前都变得透明,因此他能够看到系统中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先知叫尼奥回到源头去终止灾难,在数学逻辑中就是将歌德尔命题变成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当作系统的一个变量,从而消除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如果尼奥当初选择了毁灭锡安的门,他所携带的代码将反馈给系统,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而这个选择的前提则是系统中没有斯密斯这个狂人。但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稳定也是暂时的,不是对系统的彻底修正,新的系统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歌德尔命题,从而继续这个轮回。这就是为什么在尼奥之前会有五任救世主的原因。 按照建筑师最初编写救世主时的任务,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锡安运行一段时间后,将锡安的代码带回到Matrix的源程序进行重装,同时机器摧毁锡安,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之后救世主将按照初始设置,带领16女7男返回真实世界,再开始重建锡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奥与前任们不同的是,建筑师在他的意识中编写了关于爱的编码,这本来是系统处于不断升级的需要,也是考察人类反应的新实验。但这个关于爱的编码,不但导致了尼奥在第二集中做出违背程序设置的选择,而且在第三集中将“爱情”升华为“博爱”,从而最后终结了战争,终止了矩阵和锡安之间的循环。 设计师,他是矩阵之父,确切的说是整个机械王国的缔造者,是他编制了“矩阵”这个系统,他是拥有最高智能和权限的机器。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精密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来解释。而“先知”是另一个有最高智慧和极高权限的智能程序,她认为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本质,她可以说是比“设计师”拥有更先进思想的智能程序,是她引导NEO成为了救世主,没有她NEO也许会像前几任救世主一样选择进入“矩阵”,完成轮回。而她的目的是谋求机器与人的和平共处。NEO是一个人,他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因此他拥有“超能力”,但是这点超能力对于改变世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NEO根本不可能打败机器世界,就像机器人不能消灭人一样。因为机器一旦拥有了智能、独立意识就应该把他看成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是与人平等的生命,如果NEO把机器全部消灭了那就是另一种的屠杀与奴役,是人屠杀了机器。因此片中的结局只能是唯一的结局,人与机器的共存,人与机器都有自由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最终结果只能是——平衡。 特工史密斯 英文中的Smith意思就是铁匠,而他的车牌号是IS 5416,这都暗含着宗教含义。在《圣经·以塞亚书》第54章16节里说到:吹嘘炭火,打造合用的器械的铁匠是我所造;残害人、行毁灭的也是我所造。这正暗指特工史密斯在矩阵系统中的作用——消灭一切危害矩阵运行的异常程序。电影中的特工史密斯实际上就是矩阵这个程序世界中的杀毒程序,他们在矩阵中是没有身体的,由于他们是杀毒程序,所以他们被矩阵赋予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在矩阵中他们具有改写人类角色程序的能力,所以可以不断借用他人身体。 尼奥最后可以战胜特工,实际上是因为他复活后具有了识别矩阵代码的能力,并可以轻松改写这些代码,所以特工就不能再利用超能力战胜他了。 特工史密斯被尼奥消灭后,因为在他被尼奥消灭前明明是他先杀死了尼奥,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逻辑错误。因为这种程序上的逻辑运算错误,导致了特工史密斯不但拒绝被系统删除,而且由杀毒程序变成了病毒,最后危害到了整个矩阵世界。 因为这个逻辑错误是由尼奥导致的,所以特工史密斯就变成了和尼奥相对的负极。最后尼奥选择了让史密斯感染自己,在复制过程中矩阵掌握了史密斯的代码,最后才得以将他们两个同时删除,使矩阵回到了平衡。 尼奥死了后,系统恢复到了以前(黑客帝国1的时候),但系统不再升级,机器帝国撤回了机器军队,人类免于毁灭。那么也不再有轮回了。 至于,为什么尼奥能让意识反回距阵,是因为他是救世主,能够超越矩阵,不受系统的约束。而其他人,则是通过传输进入矩阵(就是那些人后脑有个圆形的洞,将传输线插入后,就可使意念进入矩阵)。但他们不能够直接进入。 最后,人类的锡安和平了,那些被作为能源的人将继续活下去,但会拥有自由意识,不会再由系统支配。 </SPAN></p>
2. 一个电影结局是怪物从地底实验室出来占领了整个世界。最后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是死了。有恐龙还有丧尸
林中小屋
美国
95分钟
2012年4月13日(美国)
电影《林中小屋》是由德鲁·高达执导的悬疑恐怖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杰西·威廉姆斯、安娜·哈彻森 、克里斯汀·康奈利、弗兰·克朗茨参加演出。
该片讲述了五名好友驱车前往位于深山老林的小木屋中度假,却莫名其妙掉入一个神秘的圈套中。
一群喧闹的大学生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小树林里,这五个朋友准备在这里度过一个放纵、开心、难忘的周末。根据指示,他们找到了位于树林深处的一个小木屋,准备在这里开始自己的派对。
一开始,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到了晚上,这个小木屋里却接连出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超自然的以及无法解释的事情。而这五个大学生的性命也处在了危难之中--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而这些背后还有一个多么庞大的组织在监视这这一切[
3. 求一部电影,一群盟军占领了德国人的一列火车,伪装成德国人,最后脱险
《战俘列车》
莱恩上校是个刚到战俘营的美国军官,而集中营里大部分是英国军人,由于他的军衔最高,战俘们都推他为指挥,因为莱恩阻止了他们莽撞的逃跑计划,使战俘们对他表示了怀疑,集中营里疾病流行,莱恩设计为战俘们得到了药品和干净衣服,自己却被关了禁闭。
意大利投降后,二战即将结束之时,德国准备将盟军俘虏用火车运送到在德国本土的另一个集中营,莱恩带领战俘们发动起义控制了集中营,缴获并控制了火车,但却被德军的飞机发现,于是,莱恩上校率领全体战俘踏上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他们穿上了德军军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穿过了阿尔卑斯山到达了瑞士边境,但是莱恩最后却没有爬上火车……
4. 关于一部科幻片,讲的是外星人,来到地球并占领了,最后一个情节是,在外星人飞船上按了数字后它们就失败
天际浩劫
洛杉矶之战
星球大战
第五元素
猎杀活死人
火星人入侵地球
第三类接触
星际之门
世界大战、
第九区
你说的可能是星球大战、第九区、世界大战其中的一部了。
5. 二战电影沃伦剧情解析 结局是什么 女主死了吗
该片讲述了波兰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乌克兰男孩,父母却决定让她嫁给一个波兰鳏夫,此时二战正要爆发,她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末路狂奔的故事 。
女主死了,影片的最后场景里,女主和自己的孩子在森林中被狼咬死了,她在最后的弥留之际看到她逝去的心上人驾着马车来接她和孩子。
影片以索菲娅姐姐的婚礼为开端。
身为波兰人的姐姐嫁给了一个英俊的乌克兰男孩,两族人民在喜庆的婚礼上载歌载舞欢庆着。
但喜庆之下,民族矛盾已经逐渐开始激化。索菲娅的姐夫因为娶了波兰姑娘被歧视,宾客们也在议论纷纷。平静之下暗藏着危机。
索菲娅爱上了一个乌克兰男孩,但是她的父母却为了丰厚的嫁妆将她嫁给一个波兰鳏夫。不久,二战爆发,局势紧张,战争很快激化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身处战乱中的索菲娅开始了苦难的生活。
短短时间内,沃伦地区政权不断更替,在此生活的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一次更换政权:
1939年-1941年,布尔什维克红色政权席卷沃伦地区。
打倒地主,的口号响彻整个地区,索菲亚丈夫一家遭到流放。
索菲娅被乌克兰男友救下,但男友却在索菲亚生产因给不出赎回索菲亚的伏加特,惨遭俄军官杀害。
第二次更换政权:
1941-1943年,德军纳粹占领沃伦地区,视犹太人为低等级人的德军开始了洗劫式屠杀。
饥饿恐慌屠杀笼罩着沃伦上空,索菲亚丈夫因为砍掉偷鸡贼的一直手臂遭到报复,被砍掉脑袋送回索菲亚的面前,索菲亚成为寡妇,日子更加艰难。
第三次更换政权次:
1943-1944年,德军撤退后,乌克兰起义军开始了针对波兰人的种族灭绝性大屠杀。
索菲娅目睹了身边所有人被各种变态手段残害致死,姐姐姐夫也惨遭杀害,姐姐被当场砍掉头颅。
逃亡过程中,只看得到四周尸横遍野,血腥遍地。
最终,索菲亚绝望的带着儿子逃进森林。
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母子最终倒下了,被饥饿的野狼分尸。女主在最后的弥留之际看到她逝去的心上人驾着马车来接她和孩子。这是女主美好的幻想,也是她最奢侈,最大的期望。
(5)占领电影结局扩展阅读:
取材自二战期间乌克兰人在沃伦地区对波兰人的种族清洗——沃伦大屠杀。
8-9万波兰人被残忍地杀害,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
波兰导演沃吉西奇把发生在沃伦省这场种族杀戮拍成了这部电影。
获波兰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剪辑等八项大奖。
6. 求一部电影,二战末苏军反攻阶段攻下一栋楼,二十多个人防守,最后剩一个人。
只有这一个情节吗?后面有没有一个苏军的狙击手干掉了一个因生活所迫给德军军官当情妇的苏联妇女?
如果是,那可能是新版《斯大林格勒》(2013年俄罗斯电影):1942年秋天,人类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在寒冷的土地上爆发。德国人穿越伏尔加河抵达对岸斯大林格勒设防固守,苏联红军与对手展开城市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城市化作废墟焦土,成千上万人死亡,放眼望去俨然人间地狱。在一次反攻行动中,苏军严重伤亡,仅有大尉格罗莫夫(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率领的侦察小队到达对岸,占领了一栋破烂的建筑。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卡嘉(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饰)。卡嘉的父母早已死于战火,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之中。
鉴于建筑的位置极其重要,极度厌战的德国军官彼得·卡恩(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饰)奉命夺回该据点。惨烈无情的修罗场,人性和兽性的角力永无休止……©豆瓣
7.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8. 异形契约电影结局幸存上船的是大卫还是沃尔特
身体是沃尔特的,但意识应该是大卫。
大卫袭击女主角时被女主角戳伤了下巴,而之后的上船的生化人没有这个伤,身体是沃尔特是肯定的。
沃尔特开始使用冷冻柜是处理坏死的胚胎。
女主角入睡前和生化人谈了湖边木屋的事,但生化人的反应很冷淡,因为影片开始时女主角的爱人(他才是契约号的船长,后来那个是大副担任临时船长)因为事故被烧死后,女主角回忆爱人时和沃尔特谈过湖边木屋的事,沃尔特的态度是好奇,试图去理解,沃尔特一直很关心女主,而后面这个生化人的反应则很冷淡很奇怪,女主角就认出这个是大卫。
很多影迷猜测过:维兰德公司所谓的太空殖民计划其实只是一个更大的阴谋,大卫占领契约号之后用的是自己的ID登录,似乎是提前都为大卫准备好了一样。
9. 缉魂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表面上结局监狱女女是检察官夫妻换魂,实际上是王世聪和万博士。片中有深厚感情的只有两对,一个是王和万,一个是检察官夫妻。理论上,结局深情对望的女女只可能是这两者之一。
导演结局拍的细节模糊暗示。比如万博士躺床上注射,监狱女子签字左手换右手,李燕摸对方额头等。一般观众很容易认为最后女女是检察官转移到李燕身上。然而真是这样。就严重违反了几个主要人物的人物设定了。
说说万博士,万是个深情又偏善良的人。就算后悔做的转移王世聪意识和记忆的事情,也不会同意检察官配合他进入李燕身体,从而把自己深爱多年的王世聪彻底抹去。
万对原版李燕是有愧疚感,但不管他们是不是属于自欺欺人的寻找借口宽慰自己,在他们看来,李燕孤儿,她能活下来本就是王和万给的,所以愧疚感没那么深。或者退步讲,愧疚感绝不可能高到能让他大义灭亲抹杀自己的最爱王世聪。
有些人以为他可能在最后听到王世聪说“万是王上辈子最信赖的人,但这是上辈子了。现在宁愿没认识他。”。就以为万博士由爱生恨,会愿意彻底抹杀王世聪。但万是个深爱王世聪的人,听到那个前半句,就会足够心软了,毕竟从王嘴里亲口承认,万最重要。
如果万会同意彻底抹杀王,那么说明编剧显然没有深爱过个人的经验。不知道深爱和普通夫妻凑活过日子的结合到底有多大的不同。何况,片中其实已经明说过很多次,万博士为了王能疯狂的突破自己原有善良底线做事。
另外一点,有些人可能觉得,万博士认为现在的王思聪是女身,已经不是自己爱得王了。但要知道,毕竟李燕的灵魂是王。对万博士来说,这是爱的人唯的留存。深爱是不会变的。
王世聪。野心但也不算是纯粹的坏人。他在李燕身体里最后掌权后,发生那么多事情后,自然会在家里安排保镖,这符合聪明富豪的正常逻辑。不会让一种可能性里的检察官突袭到李燕,控制李燕身体。也不可能被万博士说动后自我伏法。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看待问题。
他认为自己给了前妻优越生活和高等地位,所以欺骗了前妻的感情只算是对等交换,他也从没有对前妻恶意相向,所以本质上不能算是绝对的恶人。他看李燕,是他以前给了李燕孤儿活下来的机会。所以他换魂到李燕身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愧疚感。
检察官男主是个正直有原则的人,也没有永生的意愿。如果他想进入李燕身体,取代王世聪。那他认为王世聪进入李燕身体取代了李燕是邪恶的这个价值取向,就彻底矛盾了。
女主。女主没有太大的能力和能量。有的是对男主的深情和善良。所以,当王博士问她你愿意用这么大的代价来换取男主免费用rna新技术延缓几年生命,实际上代价不是单单作伪证,而是放弃自己身体,她的条件应该是生下小孩,所以,检察官妻子在一年后才进入监狱。
这样落从女主人设的逻辑上也是说得通合理的。并且拔高了女主的形象。女主才是自我牺牲最大的一个。因为她本身没有太大的能量,这个牺牲她能换回来最大的成果。男主多活几年加小孩。
如果最后女女是检察官夫妻移魂的话,那几个主角的人物设定全部被毁灭。编剧也会落得个没有深爱过一个人的嘲笑。片子结局也构成了一个普通的脸谱好人战胜换人的结局。剧评里排第一的那个剧评里对结局的认定就是如此。显然也符合大多数人随便一看就随便一作判断的结果。
结果结局是王世聪和万博士。即符合所有人物性格也符合他们各自的能量设定。并且结局显得更像现实,灰色人设的人站到了最后。这片的结局可以比肩唐探一。算是这几年国产片最优秀的两个片子了。当然这片的弱点还是很明显的,探案本身的推进不唐探一。所以,只能给四星。
如果说片中谁是恶人的话。其实,王的那个自杀的前妻反而算是一个。教唆儿子杀爹,学邪法诅咒和试图杀王等等。如果真是善良之辈,发现被骗,最多也只会索要一定的财产补偿,随后拍屁股走人,自己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罢了。只是很多人会被她的形象蒙蔽而下意识的认为她只是个单纯的受害者。
(9)占领电影结局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缉魂》的优缺点都是那么明显,优点在于:所有演员的表演都相当从容、克制,贴合角色,也有内在张力。缺点则是剧情看似严密却让人疑心重重,同时节奏前后不一,有明显的割裂感。尤其是到了后面,观影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想逃离放映厅,回到阳光下真实的生活。
电影的前70分钟节奏缓慢,在破案的同时还努力营造梁文超一家面临的困境和夫妻深情。这么做是想挖掘人性的复杂,体现人文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说,《缉魂》的前半部分一反好莱坞模式,是半部好电影。但之后电影急转直下,开始玩各种反转。
不停地反转再反转,也是好莱坞电影的惯用套路之一。但是,不能合情合理地反转,没有足够铺垫和说服力的时候,就强行反转。这不但不好玩,还有愚弄观众之嫌。从整部影片可以看到《缉魂》在努力地想塑造风格,形成意义,试图抓住电影的“电影性”或者说电影之魂。
但很遗憾的是,这部电影首鼠两端,最终灵魂出窍。就像电影中的反派人物一样,《缉魂》精神分裂了。当然,退一步说,《缉魂》的主题虽然被夸大了,导演风格也言过其实,但电影的某些片段却比市场上的大部分电影显得有意义很多(《大众日报》评)。
《缉魂》的风格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是最难定位的。该片不过是把重点从身体变成“灵魂”,强调A的脑细胞被注入B后,B的思维逐渐A化的过程。但倘若只是如此,该片的所谓创新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真正让此片接近“神作”的是编剧兼导演程伟豪让片中角色进行了不止一次的“灵魂复制”,这导致该片主线剧情之离奇,最终堪比泰剧。假如一个人的意识从另一个人的身体里“醒”来,其首先要处理的恐怕是自我身份认同问题。
但片中的主人公显然没有这样的心理困扰,无论是男变女、女变男都如换装般简单,大脑曾经的主人更像直接被赶出家门般未留下丝毫意识残迹。电影如此简单粗暴的设定令人难以信服。但观众最终看完了,并且没有笑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震主导的另一条主线剧情的接地气。
张震用他的演技撑住了《缉魂》超现实主义剧情之下的现实主义之“魂”。很难想象如果换个人演,能不能达到他的效果。从这一点来说,程伟豪的眼光倒是不错(《 羊城晚报》评)。
10. 电影《全面回忆》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电影《全面回忆》的结局:主人公述道格拉斯·奎德在被人追杀的逃亡的过程中,他发现独裁者哈根的阴谋,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奎德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命运。
影片情节发生在21世纪末的地球,道格拉斯·奎德是一家机器人工厂里的工人,即使他已经拥有了美丽的洛莉做妻子,但是他仍然需要依靠将那些无边的想象转换成真实的记忆,来掩盖自己过于无趣和令人沮丧的人生。他总是把自己幻想成是一名超级间谍,轻易就能得到他梦寐以求的一切。
但在一次记忆转换的过程中,由于程序出现了可怕的错误,道格拉斯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被追捕的猎物。意识到自己不得不逃离由长官威勒斯·考哈根一手操纵和控制的警察的围追堵截,道格拉斯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只除了很有叛逆精神的女战士梅琳娜,她为一个秘密的地下抵抗组织的领袖马提亚工作。
随着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那条分界线越来越模糊,道格拉斯处在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他不但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有他真正爱的人和不得不面对的最终命运。原来在此之前,他一直活在由记忆构成的谎言当中。最终奎德在英联邦机械战警进攻殖民地之前,炸毁了天梯阻止了总理的阴谋。
(10)占领电影结局扩展阅读
电影《全面回忆》由伦·怀斯曼执导,马克·鲍姆贝克担任编剧,柯林·法瑞尔、凯特·贝金赛尔和杰西卡·贝尔联袂出演。影片于2012年10月20日在中国上映。
角色信息:
(1)奎德,是一名普通工人,长期受到同一个奇怪梦境的困扰。由于工作不顺心情不佳他来到Rekall公司决定来一趟梦境之旅。谁知却发生意外,醒来后他成了被人追杀的凶手,而他的妻子也突然变脸成了追杀他的特工。在不断逃亡与调查的中,他的另一个身份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被抹掉记忆的特工,名叫豪瑟。
(2)梅琳娜,是一名殖民地反叛军的首领,早年间豪瑟特工被政府派去殖民地调查反叛军,在调查的过程中却发现政府的目的是要全面占领殖民地,豪瑟良心发现决定不再助纣为虐,遂站在了反叛军的一方。在工作中,他与梅琳娜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豪瑟被抹掉记忆后,梅琳娜一直在寻找他,她是开启豪瑟记忆的关键人物。
(3)特工洛莉,是《全面回忆》中饰演一名特工反派人物。在豪瑟被抹掉记忆变成奎德之后,她假扮成奎德的妻子潜伏在其身边,当奎德通过梦境旅行发现了自己身份的秘密时,她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成为为政府效力的特工Lori,也是追杀豪瑟任务的主要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