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蒙台梭利的生平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启示
蒙台梭利的生平对我们个人的启示是教孩子学会思考。
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弊端。为提高学习成绩,在幼儿园时期,向孩子大量灌输小学知识。蒙台梭利曾说:“现在很多的幼儿园和学校都是有罪的,他们不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屈服于那些没有想象力的课程。”即老师规定了一切,孩子们机械的学习规定的内容。因此结合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在孩子早期性格形成时期,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学习框架应当是建立在未来的学习基础之上,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学习内容的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更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㈡ 玛利亚·蒙台梭利的人物生平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Chiaravalle)小镇。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
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台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
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1907年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1910年与墨西哥的修道院为地震受灾儿童成立学校。蒙特梭利协会于罗马成立。1925年获意大利政府支持,蒙特梭利教育于意大利复生。
1946年出版《新世界的教育》一书。1949年首次在巴基斯坦开课任教讲授。于巴黎获颁荣誉社团会员奖章。1949年—1951年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51年第九次也是蒙氏最后一次亲自主持的国际蒙特梭利会议在伦敦举行。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市开设训练课程。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
(2)蒙台梭利的生平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出自《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㈢ [独家]BBC珍贵纪录片《玛利亚·蒙台梭利》—加丁学院翻译的观后感
在记录片,妈联盟第六,所的反应能够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人不断奋斗的过程。
㈣ 试分析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并谈谈你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看法。
蒙台梭利最重要的就是以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孩子是比较脆弱的,而且他们心思比较单纯,你鼓励了他们之后,他们就会愿意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㈤ [独家]BBC珍贵纪录片《玛利亚·蒙台梭利》—加丁学院翻泽的观后感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㈥ 什么是蒙台梭利的精神
1.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Chiaravalle )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2.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㈦ 蒙台梭利的生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每个孩子发展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会因为环境的关系被唤醒。每个孩子出生之后不是一个空的容器,有很多他的潜力在里面,与生俱来的潜力发展起来,她跟另外人讲的不一样,蒙台梭利认为人出生之后就是一张蓝图有很多的潜力,蒙台梭利觉得知道人类生理的发展,也还要知道社会的发展,所以蒙台梭利又回到大学继续学习哲学、人类学、 教育学。 在那个时代人类学研究的是不能用手去触摸到的,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的 ,通过上面学习再加上医学, 蒙台梭利充分知道人类的发展~
㈧ 谈谈对蒙台梭利的认识和理解
在“儿童之家”里,蒙特梭利应用在那六十位三至五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蒙台梭利写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1912年,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儿童之家”遍及世界各地。她后来在意大利政府任督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蒙台梭利的一生正如牧师所说:“她的历史成就已经说明那个,蒙台梭利已不仅仅是一个意大利公民,更是一个世界公民。”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㈨ 纪录片《蒙台梭利小教室》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2015年法国蒙台梭利教室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和互动,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蒙台梭利教育的魅力。
蒙台梭利教室真的是一个儿童世界。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它都完全符合两岁半到六岁儿童的大小、速度和兴趣。
它的设计是把孩子们放在一个有吸引力的教科书环境中,这样他们就可以轻松地工作。这些教科书都在低架上,所以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很容易得到。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活是活动,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为了通过活动来表达、满足和发展儿童的活力和个性,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的环境设置都应该满足儿童自由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