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原上的人们的导演与编剧
《草原上的人们》导演是徐韬,编剧是海默,后来却经历了悲惨的人生。
徐韬(1910—1966年),1910年生于江苏邳州,1930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抗敌演剧宣传队导演,还参与过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徐韬先后导演了《草原上的人们》《海魂》《关汉卿》等多部影片。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徐韬经受不住造反派无中生有的诬陷,纵身跳入钱塘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56岁。
海默(1923—1968年),1923年生于山东一个贫民家庭,少年丧母,随父进京,1941年来到晋察冀解放区参加抗日斗争,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学习,曾经参与了《白毛女》等许多话剧的创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默被造反派打成“黑帮分子”“黑编剧”,他铁骨铮铮,曾经拿着一本30年代刊载江青照片的画说:“让她夺了党的权,会把党带到哪里去?反正我铁了心,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给她低头!”1968年,海默被造反派装进麻袋,乱棒打死,年仅45岁,10年后的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他平反昭雪。
『贰』 《草原牧歌》的原唱是谁
《草原牧歌》最早的原唱是程琳。
作词:海默;
作曲:向异。
其歌词为:
百灵鸟双双的飞,是为了爱情来歌唱。
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
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打死野狼,是为了牛羊兴旺。
我们赶走敌人,是为了草原解放。
啊嗬咿我们驰骋在草原上,建设着祖国的边疆。
啊嗬咿我们驰骋在草原上,建设着祖国的边疆。
百灵鸟双双的飞,是为了爱情来歌唱。
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
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2)草原上的人们电影大结局扩展阅读:
《草原牧歌》是1953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的主题歌,海默作词,向异作曲。《草原牧歌》主要演唱的歌词,也深刻反映了《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草原上的人们》讲述了内蒙古草原牧民与潜藏的敌特分子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
在本片的最后,公安人员在萨仁格娃、桑布的帮助下将宝鲁、吕绶卿等一小撮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当大家知道萨仁格娃小组的死羊是特务投毒所致时,对于勇敢的萨仁格娃更加敬佩。在庆功会上,盟长称赞萨仁格娃不仅是劳动上的模范,而且在防风暴、防火灾、与特务作斗争上,也表现出奋不顾身的勇敢,为草原上的人们立了一大功。
『叁』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有几首
只知道下面这些,草原晨曲很久以前就有了,非常好听,但是都是马头琴曲,不知道唱出来怎么样,《敖包相会》蔡琴版的更好听,你可以下载听听,她的声音很空旷
主题曲《草原晨曲》
插曲《敖包相会》
插曲《草原牧歌》
『肆』 敖包相会原唱
玛拉沁夫
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
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1953年,由东北电源制片厂(现长影)拍摄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由王树理、吴秀云首唱的这首《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而成。这首歌流传甚广,电影中的原唱是长影乐团的王树理和吴秀云。因该歌词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传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甚至于布仁巴雅尔与娜吉勒合唱的原汁原味的蒙语版等。
『伍』 《草原上的人们》读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熟读文章,然后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详细地描述出来,比如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东部,哲里木盟坐落在科尔沁草原中部,俯视哲里木盟,奇景映入眼帘。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生长在水泥森林的国人。
正文:
大草原对生长在热带的人来说,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生长在水泥森林的国人,那更是遥不可及的。如今科技发达,使距离缩短了。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东部,哲里木盟坐落在科尔沁草原中部,俯视哲里木盟,奇景映入眼帘。
幽深的大青沟里绿树成荫,一年四季小溪湍流不息。夏日你可以坐上皮筏子上在小溪上悠闲的漂流;还可以在沟内过一个塞北的“泼水节”。沟内盛开的鲜花五颜六色,给大青沟增添了色彩。
音乐、录影…这些彩色绚丽的的MTV背景,彩色画面就这样踏着时尚的节拍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七彩特效背景的出现,意味着幸福的的来临,好好感受大草原的生活乐趣。您没想到一台影音设备也会 出“彩”吧。
北京飞歌录影专家是飞歌电子科技公司历经十年研发的全新特色影音设备,是将数字音视频及控制技术和经验应用于个人MTV制作的影音产品。 北京飞歌录影专家 飞歌录影专家。
夏日的草原,黄色的野花漫山遍野,马群、羊群、牛群“飘来飘去”尽情地吃着草。高吭的牧歌、苍劲的马头琴声渲染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景色。
『陆』 一部很久以前的国产电影,发生在大草原上,结局是男主被人抬回来时身中数枪已死,女主好像最后点燃蒙古包
《悲情布鲁克》
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
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斯夫妇执导的作品
一贯表现了他们难以割舍的草原情结。影片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以草原英雄车凌为首的蒙族人反抗侵略者和封建王爷的斗争经历,一条是王府卫队长之妻卓拉与车凌等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两条线索互相交织,情节曲折动人,场面恢宏美观,充满阳刚之气,犹如一幅悲壮的诗篇。
剧情
……中了王爷之计,车凌死于日军乱枪之中,扎那悔恨不已…… 等待与车凌而去的卓拉面对坐棺中的车凌悲痛欲绝,怒斥蒙面人扎那,扎那以卓拉的起誓相要胁,欲娶卓拉为妻,婚庆宴上,面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卓拉,扎那自惭形秽,蒙面而去,卓拉在大火中洁身走向车凌。蒙古包熊熊燃烧,带着两个纯洁的灵魂升上蓝天。
『柒』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演职人员
草原上的人们 (1953)
导演: 徐韬
编剧: 海默 / 玛拉沁夫 / 达木林
主演: 乌日娜 / 恩和森 / 朝鲁 / 树海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53-11
『捌』 《敖包相会》这首歌的中文原唱是谁
原唱是张振富、耿莲凤,作词是海默和通福,曲是改编自曲调悠扬的蒙古族民歌。以下是详细介绍(在新浪的影音娱乐中搜到的)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是改编自曲调悠扬的蒙古族民歌,由海默和通福填词,当年做了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的插曲。
《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是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随着影片的上映,这首草原风情浓郁的歌曲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整首曲子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增加了旋律的抒情和美感,使曲调感情饱满,旋律起伏跌宕,歌词朴素自然、意境优美,数十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张振富、耿莲凤的电影原唱,听着这首歌仿佛感受到了草原上的人们豪迈又英武的气概,看到了茫茫旷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光。夕阳朔漠、碧草接天、平野万里,策马飞驰、这就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敖包相会》既有长调的悠扬开阔,又有短调的欢快齐整。蓝天白云,一曲高歌,声传十里;夜风薄雾,马头琴哀婉低回,细草无言。无论激扬豪放还是抒情委婉,无不带着草原的自由和舒展。
摊开四肢,仰天躺在广袤无际的草原上,你会想起《敖包相会》,音乐优美流畅让你即使不能奋身而去、回归自然,也能够神游忘形,享受草原的绿色无边、空气清甜。当嘹亮原始的歌声在我耳边回响,灵魂仿佛在辽阔的草原上四处飘荡,又仿佛来到了那片清澈的蓝天下,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一曲曲优美的情歌。啊!那是怎样一个天堂般的地方!
『玖』 求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歌词,电影里,有一插曲:走上了高山,极目眺望,无边的草原,天连着地,(后面不清)
登上了高山,举目瞭望,无边的草原哟咦。我要像你一样的奔腾向前,像个一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