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电影心中有座山观后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愚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把门前的大山移走,最后他的坚持不懈感动上苍,山真得被移走了。
我的心中也有座山,不是大山。而是对目标追求的坚持不懈,就像愚公一样永不放弃。
点明文题。
小时候,爷爷因病而卧床不起,我每天放学回家,就会看见爷爷一个人躺在床上,孤零零地一动也不动,我随口喊了一声:“爷爷。”爷爷好像没有听到。于是我又喊了一声。爷爷这才听到。笑着喊我过去,我悄悄地走近,爷爷笑得更灿烂。爷爷慢腾腾地将手塞进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递给我,看着爷爷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满手的茧子,手的背面青筋突起,只剩下一层皮包骨头。我不想要爷爷的东西,可是爷爷硬要塞给我,我从中看出爷爷很孤单,于是我决定每天都要陪爷爷聊天。
每到放学的时候或者周末,我都会和爷爷聊天。爷爷经常讲一些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这些事,我都听了几百遍了,可是爷爷还是不厌其烦地讲。我会为爷爷读报纸,帮他倒茶。
具体叙事,略写不妥。
我只希望爷爷能快点好起来,也不枉费我这几天的坚持罢了。上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包饺子,妈妈和好了面粉,剁好了肉馅。万事具备,只欠包饺子。只见爸爸用手抓住了一小团面粉,放在桌上,在洒上一点面粉在上面,有擀面杖在面粉上面滚一下,下面滚一下,那面粉好像很听话,成了一个圆形,于是就把肉馅轻轻放在面粉上,用手指把面粉的两边一合,再用手指捏几下,一个饺子就成了。看似简单,可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我揪了一团面粉,用擀面杖擀了几下,可是那面粉好像很不听话似的,硬粘在擀面杖上不肯下来。我失败了,爸爸的话鼓励我。我心中像有座山一样,立在那里。我继续学,揪一团面粉,再做,终于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尽管没有爸爸妈妈包的好,我仍然在继续,直到我满意为止。
“只欠包饺子”建议改成“只欠包了” 我的心中有座山,它成为了我对目标追求的基本。
㈡ 为什么很多人都被冈仁波齐所震撼
当人们一听到有人朝圣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敬意,似乎有信仰的人理所应当的收到尊敬。但我相信,当很多人看完冈仁波齐的时候肯定会产生这么一种想法,到底什么是信仰?为什么要在冈仁波齐转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它就是海拔6656米的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说到它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那我就来解释一下。古象雄佛法 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所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当地藏族人又称“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楚古寺周围被尊为圣洁的浴场。圣湖四面还有四水之源:东面是马泉河,北面是狮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㈢ 电影转山观后感
看电影《转山》的过程中,突然有一种想西藏的冲动,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感受。那是对于远方的渴望,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梦想的驱动。影片叙述按传统的时间线来描述,从哥哥的突然世,到发现骑行者日志,他帮哥哥完成他的愿望,整条骑程从丽江出发,直到到达拉萨。影片中男主角从一开始的书生气,学生头,经过一路坎坷艰辛,蜕变为皮肤黝黑,眼光深邃,专注而又执着的成熟男人。这样的蜕变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在观看影片中,真的特别敬佩他经历磨难所表现出现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那么坚定的一直走下。
简单回顾一下这部影片,故事讲述台湾一个骑行爱好者突然离世,未能完成生前定好的骑行拉萨的计划,其弟弟张书豪(男主角)发现他的遗物《骑行者日志》后,决定继承他的遗志,从丽江 骑行到西藏,故事就此展开。一路上,他遇到川哥这个有骑行经验的云南面包师傅,还有李桃等生活或行走在滇藏线上人。主人公张书豪,渐渐的他开始明白他哥哥 当初的追求,在这条艰险无比的转山路上,他好几次都几乎要放弃,把自行车摔烂,但是又在川哥的鼓励下再次出发。在川哥受伤后,许多人劝他放弃,但是他依然 坚持要独自前行到拉萨,现在他不仅继承了他哥的遗愿,还有川哥的愿望,执念,在他心中。野狼的袭击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寒冷的雪夜,严重的高反,都无法 阻止他的追求!他渐渐清楚,渐渐找到了内心的自己,转山路,对他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当他昏倒被人救到医生处救醒后,老医生对他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观看电影之后,看到网上好多这部电影的评论,有好的,也有不好。批评的主要是很多过西藏的背包客,认为影片的拍摄不符合实际。其中有个川藏、滇藏都走过的人说,这部电影的漏洞实在太多了。其中有丽江到香格里拉之间根本不可能有8车道的公路;所谓的丽江到德钦,因塌方,有警察在路上拦路,限制车辆通行。这个可以有,但是绝对不会限制自行车通过等等。后来和同学讨论这部电影时候,同学表示这部电影有些狗血,影片中突然来了一段艳遇,她觉得很莫名其妙。还有其他的场景根本不符合事实,网上很多单车爱好者评论到,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拍摄的,有没有实地拍摄很大的质疑。其实她说的这些,影片的确存着,但是我始终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至少深深地打动了自己,西藏成为我路途中的一站,自己一定会亲自体验感受的。在我观念中,经历西藏之旅的人会对生命有更大的信仰。
不从影片拍摄的技巧和与实际的符合的角度来讲,我想说她对自己最大的感动是,如果你有梦想就做吧,不要想,不要等,而是行动,不断坚持着,梦想会触手可及的。当我们为梦想迈出一步时,就已经感动了自己和那些不敢迈出的人。关于梦想,周围的朋友都不怎么愿意谈,有人说梦想太重,我命太贱,有人说梦想是要不可以的东西,我只希望可以找份好工作平淡的生活,有人说在这里再卑微的梦想也会被现实碾碎,还不如不想不拥有的好等等。梦想是美好,更是很难触摸的,但是如果你不行动,不勇敢地迈出一步,你又曾知道,它真的比想象中哪里触及,或许不是了。但是同样的我庆幸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勇敢地向梦想迈出了一步,并一直努力着。她,从8岁那年起,就倔强的一直执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活得很嚣张很跋扈,但依然没被小人们砍死。16岁淋了一场让自己大彻大悟的雨;18岁为了自己的梦想撒了一把汗;20岁积攒了一群一呼百应的好友。21岁有一种和生活较劲的.作风。22岁放弃国内的一切,清零全部的优越。一个22年连荷包蛋都没煎过的人,变成会做中西各种饭菜,放弃20多年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开始漂洋过海,一个人继续深造留学就像座围城城外的人看里面的人,觉得金光闪闪,前途无量,周游世界,吃喝玩乐......围城里面的人却过着这样的生活:不会做饭,学,不学就饿着语言压力,着急上火,熬夜做着成堆的CASE中国的节日,很少能吃上传统的食物,甚至连春节都是考试周,背井离乡,对“家”的定义越发深刻。她坚信,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她告诉自己要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所以她在一直努力着,很努力,实现着,不断地向梦想靠近着。 还有一位朋友,他很喜欢记者、编辑类的工作,但是由于自己不是学的这方面,而且没有工作经历,很很多相关的网站、媒体投递简历,每次都杳无音信,但是他一直在坚持了,执着坚持了好多年,今年他终于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
每次想到这些为梦想不断努力坚持的朋友,我就不断地告诉自己,要为自己的梦想挥一把泪,撒一把盐,努力坚持一定可以的。因为他们的行动和执着让我相信,只要勇敢迈出一步,不断坚持着,就一定可以的。正如影片中的张书豪一样,勇敢地骑上单车,不断向西藏前进着。这就是《转山》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㈣ 看完电影转山观后感400字左右!
转山》——一辆自行车的精神之旅
看那山,美吗?我想,如果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
那样一个自己梦想很久的目的地,
那应该会很激动吧。自然,我实在是很难想象得出,那种激动会有多激动。要是我,我也许
会对着那山,大声的狂叫,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激动。很难表达的清楚。
《转山》,
给我了一种很震撼我神经的力量。
带着去世的哥哥的遗愿,
带着和女朋友分手的
极大痛苦,带着对前方路途的茫然,他毅然选择了上路,勇敢的上路!陪着他走了一路,我
也跟着他思考了一路,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友情,世间冷暖。一路走来,一路
思索。
也许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来证实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只要你带着心上路
就好。就如现实中的一样,有些事儿,再多的话也不一定能够说的清楚,那干脆就别说了,
就想吧,放在心里,默默的想吧,也许刚刚上路的时候你不会懂的,但是,这不代表,在旅
途的末尾,
你仍旧不懂。
或许现实中的我们,
是非观的确是太强了。对错真的就有那么重要
吗?是否有结果就那么重要吗?我无法否定,
这两者的重要性,
毕竟我还是生活于这个现实
社会的人,但是,现实似乎也将我们逼得太过。
记忆深刻的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川哥,来自云南,很热爱生活,来了三次西藏,可是,每次
来,
都未能看到他一直期望看到的,
能够给他带来一整年幸运的梅里十三峰。
也许人生就是
这样,没什么理由的,这路上的风景,你会看到什么,你能够看到什么,命里有时终须有。
这一路的风景,
不像是进电影院看电影,
能够预先给你想要的结果的。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
会像现实低头。
你面前的路从来不会按照我们所设想的延伸下去,
也从来不会按照我们所想
的,在我们所谓的正确的时间里遇上我们所想的场景。但是,
即便不能这样,
川哥还是一如
既往的,历经风霜雨雪,奔波在只属于他的路上。一包行李,一辆车。也许这就是生活,这
才配叫得上是生活。又想起了那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告诉了我,什么才是真
正的生活。
写着写着,我觉得,有些多西,还是放在心里好,因为说出来,似乎变味了。就像电影
里那片天,那座雪山。很美好,也许脚印走过之后,那片宁静就荡然无存了。人生,就像这
一段旅程,感悟之中,慢慢成长,无需太多的话语!
㈤ 有关驴友的电影
推荐《转山》,《转山》改编自同名畅销书,原著记录了作者谢旺霖骑行2000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电影《转山》想传达给人的是一股梦想和不屈的力量。2011年10月30日下午,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闭幕,《转山》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2011年11月2日,《转山》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广场前举办了影片的全球首映礼。
转山_网络
http://ke..com/view/1830686.htm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㈥ 转山 星空 哪个好看
《转山》是我在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全场安静的片子,电影放完灯亮起大家都没舍得动。
这是个给有梦想和信仰的年轻人看的电影。几乎全程,都千回百转。
㈦ 电影《转山》观后感作文5篇
转山-观后感
以前一直在想中国近几年背包,骑行,自驾如此风行,《摩托日记》和《荒野生存》这样的影片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之深,杰克卡鲁亚克的《在路上》也正在电影化,石田裕辅《不会死》、《迟到的间隔年》、《走吧,张小砚》等书的的风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这样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我们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远的在路上的电影。终于,这样一部影片还是登场了,根据谢旺霖所写的《转山》改编的电影,让你终于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让你懂得了究竟什么样的感觉才叫活着。
1、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就好了。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儿,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这里,想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母亲身体不好,自己高原反应厉害,资金不够,要考学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像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最终却化为了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坠入无尽的深渊和现实永远永远的说再见。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寻找未来,认知自我。杜家毅导演说的对,这个社会的人活得并不快乐,或者说很难活得快乐。前两天还和朋友讨论,是不是因为科技发展娱乐设备的发达反而让人类的精神越来越缺乏,灵魂上的愉悦越来越少,而感官上的快乐又不足够填补内心的缺失,是不是倒退回原始单纯的自然年代,我们能更轻易的信任和开怀大笑。你不知道死亡会何时来临,你不知道自己一直坚信的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崩塌,你不知道不确认不相信的事情太多太多。那你还在等什么呢,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记得,能拥有,能大笑,能真真正正燃放生命的日子并不多。让梦想绽放吧,哪怕像烟花一样短暂,但却是生命里最美丽的瞬间。
就像杜家毅在见面会上说的,我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个吹牛逼的资本,说我年轻的时候拍了一部真诚的电影。
2、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
记得《像鸡毛一样飞》里陈建斌最后的独白,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说人应该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但是我像他一样剃了光头,希望有一天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书豪做了这样的决定,要替他哥哥骑过这段滇藏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勇气十足的男孩儿,他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会胆怯,会退缩,会放弃,会抓住晓川这根救命稻草穷追不舍。书豪从骑不上坡儿,甩手不干在路边怄气到拒绝别人的搭载,舍弃行囊的冲刺,我们看到了一个男孩儿的长大。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诚的双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坚定的信念和笃定的眼神儿,直到最后一刻到达滇藏线的顶峰,搭起的红色经幡塔,散开漫天飞扬的经文,书豪的情绪终于得到了一个发泄点,脑海中突然回闪了曾经那个小骗子说的话:“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啊,这是他自己要走的路,他走完了,他的喜悦,他体会到的我们未尝感受只能钦羡的喜悦,会随着青春的尾巴永远封存在记忆中,不会发霉和变质,不是像我一样的泡在福尔马林中的人生。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书豪一段路,可能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3、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也许这部影片从镜头语言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恰恰是这个题材,这个故事,和拍摄这个故事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装逼的真诚的故事。影片中的所有当地群众和演员都质朴的还原了我向往中的圣殿,每每想起,都令人颤抖的热泪盈眶。
每次说上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热泪盈眶,了解我的朋友会发现我在各个场合都说这句话,你会笑我,其实我真是一个单纯的听着摇滚乐的少女。趁着年轻,做一些牛逼的事儿吧。趁着年轻,留下些珍贵的回忆吧。电影里的书豪和晓川,剧组里的杜家毅导演,生活中的广大驴友们,在我只能坐在荧幕前流泪,屏幕前咆哮时,你们真正履行了生命的承诺。很难想像当年那个《洗澡》里高唱着《我的太阳》没有水就会怯场的那个胖子,就是今天坐在这里给我们展现这样一部电影的杜家毅,这几年他减掉了将近100斤。
我周围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明年要骑车伦敦,我无数次羡慕他们的伟大壮举,他们追求的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这一路上体味到的一切。而我只是一名21岁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我的未来像一片白纸,会染上什么样的色我也不知道,我胆怯,我惧怕,我疑惑,同样我也在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梦里有洁白的独角兽,独角兽身后跟着一个人,一个可以带我脱离胆怯的人。梦醒来,即便是独自一人,也可以坚强的走下。然后,在四十年后,五十年后的某一天,回想起青春尾巴上的我,我也可以对自己竖起大拇指,说一句,杨婉姝,你丫真牛逼。
突然想起了《不会死》的题记——“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
在旅行上,我可能只能成为骑行的旁观者,但是作为一个看客,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即使我没有出走的勇气,还好我可以有做梦的权利。
即使我最终只能走向畏惧的社会,还好我的生命里还有你们。
即使我只能看着,还好我可以看着。
我曾以为电影创造了一个个的美丽梦境让人深陷其中,而回到现实会让人更加的无助与失落,却忘记了有人活着如同电影一般美丽。
另外推荐一部很喜欢的动画电影《意外的幸运签》,它探讨着人们为什么活着。尽管世界很脏,但是永远有与这肮脏相对的圣洁的美好。这美好就像一场间隔年的旅行一样,需要你自己探索发现认知,然后你会庆幸,活着的感觉真好。
你还活着吗?
致某人,我活着。
《转山》观后感
在干了件恶心到自己的事情之后,我选择了看电影来消磨时光,避免继续恶心自己。
没有情绪看书和看电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以致于想偶尔文艺也没了资本。发现大家都在谈论“转山”,于是我就看了。
可以说对西藏的向往不能简单停留在欣赏那里天堂般的美景,应该是一种纯净灵魂的情节。07年高考失败后选择了西藏散心,对那里的一呼一吸仍然记忆犹新,虽然同行者让我觉得略有不快,但是手可摘星辰的夜晚以及触手可及的云朵,彻底过滤了我绝望的思绪。所以,影片对于我而言,又多了一份悸动。
本来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暂且不评论这种意气用事登上滇藏线的骑行是否合理,但过程却是有人尝试并完成。旅途中有奸商、同行者、好人、孩子还有女人,就是一段生命的浓缩和折射。
虽然有人想讹你,但最终却没能讹成你,虽然凉了人心,但却没吃亏反倒长了见识,这样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不过现实很多情况是你不仅被讹了钱财,还被卖了感情。
虽然有人带你上道,但他不一定能陪你走完你想要走的旅途,但他却带给了你走完旅途的技能和信念,这种如父如兄还带温暖人心的贵人,是前世修来的福。
影片中有很多好人,至少主人公只被骗过一次,多好的运气。但凡遇到困难总有人在最危难的时候倾情解囊伸手援助,这都是社会主义好的具体体现,有好心人收留你包吃包住(当然怎么个交易法就不深究,吃住的条件也就那样),反正藏民很淳朴,这倒的确是,只不过你不能嫌弃最原生态的藏族家庭会有汉族人无法轻易接受的味道,不能嫌弃糌粑和酥油茶也有汉族人无法轻易接受的口感(倒是制作过程挺诱人,青稞面和着牦牛奶和酥油捏捏就像饼干一样么?)
孩纸的眼神总是最澄澈的,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世俗的肮脏,觉得每个对他们微笑的人都是好人,他们将喜怒哀乐全部倾注在了眼神里。所以一个想要领悟生命意义的成年人,每每看到孩子无辜而新奇的眼神,总会思绪万千。
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可以叫爱情么?一个藏族寡妇,一个台湾学生,这之间的距离至少也是个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了吧,好在寡妇长得一张秀丽的脸蛋,加上一个令人同情的身世,在一个刚刚失恋的热血青年那里,也未尝不可产生一段情愫,只不过是一场既没烟花绚丽还比烟花短暂的邂逅,很无奈,无奈到只能把它解释为前世三百次的擦身而过。
虽有诸多遗憾,但最终还是实现了梦想到达了彼岸,见到了175毫升牛奶加225毫升奶油再加两勺糖才能搅拌出来的冰淇淋雪山,见到了其实并不巍峨却很严肃的布达拉宫,见到了真正的拉萨。
每个人或许都有个西藏梦,为了那里的美景、为了那里的风情或者为了那里的圣洁。。。总有一个是让自己牵挂一辈子的。至少我希望再一次,体验最初没能体验的西藏式生活,仰望最初没能仰望的珠峰,朝圣最初没能朝圣的心灵的纯净。
《转山》观后感
没有接触过单车的朋友或许会认为,骑车是一种体育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磨练毅力;也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旅行方式,可以见到许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许多的美食;还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可以结交朋友,走南闯北,可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感。
在看这部片子以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单车,为什么那么喜欢骑行?我其实还真答不上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两知己,都不理解,我对于单车和行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有所出入,几处情节也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员们稍显稚嫩的演技,以及无可避免的老套的剧情。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里回味,并值得为其留下一点文字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相比于现今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达出了许多一直以来想说的,而又不曾说出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为之疯狂,痴迷与热爱;正是这些东西,让我在这个逐渐麻木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心脏鲜活地跳动;也正是这些东西,才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原谅我无法用单薄地语言来描述那样的感受,那冰封的垭口,血红的经幡,漫天飘散的彩纸,还有那终于迸发的热泪,太多的太多,或许,只有你真的开始骑行,在路上,经历过那些磨难与痛苦后,才会懂得。
在生命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的梦想,为了追求那些梦想而不断前进的脚步,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或许在别人看来,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是为了旅行,也不谈不上修行,只是一种生命前行的必须!这是一段孤独到无法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独自前行。
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究竟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疼痛,梦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梦想而咬牙坚持的信仰,原来,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当我们终于冲破所有的艰难险阻,见到那怒放的花朵,刹那间,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而在这之后的下一瞬,是无比的悲伤。
电影《转山》观后感
主角张书豪本来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忧无虑、青春帅气,他有梦想,也有激情,可是并不成熟且内向的他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为书豪的哥哥书纬逝世而开始,书纬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旅游,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骑一次川藏线,当然,到他生命结束,他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当悲伤中的书豪发现了书纬写的《骑行者日志》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替哥哥完成梦想,骑行一次川藏线。这个渺小而又沉重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整理行装,一个人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昆明,准备完成他的拉萨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豪开始了他的骑行之路,一个台湾人,一辆脚踏车,一个简单的行囊,从昆明出发,不懂内地法律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被坑了几千块钱,终于踏入了藏区,一开始的沉闷也终于被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掩盖,似乎终点就在前方,轻轻松松就能到达。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无处不在,好在初涉骑行的他遇到了一个热爱骑行的前辈——晓川。
晓川已经骑行过三次川藏线,会说藏语,知道路该怎么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晓川的带领下,书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传统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热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恋,都给书豪带来了亲切的感觉,寡言少语的他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改变,一路上和晓川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当书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时候,晓川帮他推车,当书豪试图放弃骑行,对着脚踏车发脾气的时候,晓川劝他消气,鼓励他继续前行。这就像人生一样,一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个难以跨过的沟坎,难以翻越的高山,而晓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业上升期的时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决定放弃的时候安慰鼓励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欢,小孩的留恋,大爹的热情,奶奶的招呼,货车司机的跋扈,狼群的围堵,雨雪的冲洗,这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历程图。
终于,书豪坚定了前往拉萨的意念,如果说刚开始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那么从晓川受伤离开之后,骑行川藏线已经成为了书豪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见到了鹰击长空的雄壮,原驰蜡象的美丽,巍峨的雪山像一个个超大号的冰激凌耸立在眼前,身体已经饱受摧残的书豪带着疲惫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骑上了通往拉萨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时书豪的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静的,他曾经也想过放弃,如果他放弃了,没有人会笑话他,也有过路司机要开车带他上山,他拒绝了,如果他坐车去,也没有人会笑话他,正如剧中那人所说:“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车都喘气!”高原反应会让人难以忍受,可是书豪忍下来了。他的人生,将由自己书写,他的旅程,将由自己完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不错,爬上山顶看山下的感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不是山下的风景秀丽,也不是山上的树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时经历的种.种让人难以忘怀,跌倒过、爬起过、受伤过、开心过、悲伤过、痛哭过、大笑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波澜壮阔,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骑行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再从两千多米的地方骑上四千多米的高山,这样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转山》不光是诠释人生,更是鼓励人生,作为一个业余的骑行爱好者,我被书豪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背上行囊,踏上爱车,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转山》观后感
等了好长时间,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这是一部专门为骑行者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一位骑友的弟弟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独自骑行滇藏线在路上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骑友,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去这里,想去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资金不够,工作忙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却只能化为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里梦境永远永远的再见。男主角张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一个人,骑车2000多公里,从丽江到拉萨,为的是替逝去的亲人实现梦想,这样简单纯洁的心性无需太过复杂的诠释。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张书豪一段路,可能张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在骑行的路上,我可能无法做到张书豪那样的壮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骑友,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㈧ 转山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影片很简单,只有一条线索: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张书豪,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途中他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是如何就范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到达了内心深处最纯洁的地方——拉萨。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片中有一句台词引人深思“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说,当年我们去就好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心中有着无数的梦想,却被众多俗事束缚着,以为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却不知其实在一天天地虚耗光阴,无形之中离自己的梦想已渐行渐远,直到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张书豪给了我们一个榜样,影片开始时他是一个懦弱寡言的普通男孩,外表的清秀文弱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内心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随着他的渐行渐远,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果敢,虽然他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高原上的孤魂野鬼,但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片中有两次在他筋疲力尽时遇到了汽车,旁人愿意搭他一程,但他拒绝了,只是淡淡的微笑:谢谢,我可以。眉宇间的刚毅,让他充分展示了一个阳光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转变。他的努力和坚决,终于让他完成了这项在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作为回报,他见到了“入藏第一眼看到就能给人一年好运”的梅里雪山,来到了“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片中的景色雄伟壮丽,在金字塔状的雪峰间,环绕着如梦似幻的白云,和天空纯净到几乎没有杂质的蓝色互相辉映,
“雪山冰激凌”美得摄人心魄,这是人们梦中的天堂,让我们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这是一部属于青春和梦想的电影,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去征服生活带给我们的磨难,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坚定不移的在寒风和冰雪之中,
与我们心中的高原女神:喜玛拉雅,来一次最热烈的拥抱。
人们都希望我成熟,觉得成熟了就长大了,觉得成熟了就不会被人欺骗了,也不会被人伤害了,是的,只有被人欺骗了,被人伤害了,才会变的所谓的成熟,因为当所有的都会伪装和虚伪的时候,又怎么会上当呢?当所有的感情都不会出于真诚,所有的事情都是出于目的,不会相信别人,在自己的心里筑起了牢固的宝塔,又怎么可能会有人伤害到自己呢?可是所谓的成熟,快乐了吗?
大家都在告诉我说,我变了,变的成熟了,稳重了,我只能跟他说,是的,因为你已经离开了我的世界,彼此之间只能是礼貌的。而我自己知道,在我的世界里,我依然是那个爱哭爱笑,爱疯爱闹的女孩,我会给自己一个空间来储藏我自己的内心,因为我知道我必须那样活着,那才是我的快乐源泉,也许我还会被伤害,被欺骗,但是我觉得那样会更加的精彩,而圆滑只是在我的世界之外,成熟也是与世界外的人而言。我的世界就是我的朋友与亲人,其他之外的人我也会变得与时俱进,而我那么强的学习能力也必然会促进我的交际能力。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选择是什么了,那就是那个具有挑战的工作,那个可以历练我的工作,那个可以让我接触社会不同的人,可以让我更加适合外面的世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