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钉子电影完整版绝色千斤第三季

钉子电影完整版绝色千斤第三季

发布时间:2022-09-03 14:07:33

㈠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商人政治家吕不韦

对于怎么看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现在社会上持否定意见的不少,给予肯定意见的不多。大多认为其不过是一个投机的商人,靠投机赢得政治上的新生命,从而飞黄腾达。更有甚者认为,其不过是一个利用女人谋取政治地位的人。
其实,从其人、其事、其学、其书来看,吕不韦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至少要比以后唐朝的魏征、房玄龄等的功绩要大得多。我颇为赞成郭沫若先生的看法:“吕不韦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是一位有数的大政治家(见郭沫若《十批判书》中的‘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看来,郭老虽然也写了吕不韦的批判,但总体上还是颇为认同吕不韦这个人的,毕竟政治家这个头衔可不是谁都能戴的。在浙江人民出版社,由顾晓鸣主编的《中国智慧大观》一书中列出了吕不韦的99种智慧,认为吕不韦是一个具有丰富智慧的政治家。
吕不韦在今天并不为人看重,对其褒扬的话很少,这些大概与其生长的时代以及当时特定的一些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有着一定关系。吕不韦的得意期是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依然是诸侯争霸,连年征战;思想方面则依然是百家争鸣,各种代表思想唇枪舌战,舌辩之士合纵连横,相互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至于为谋取个人和集团利益,相互进行恶毒攻击的场面并不少见。这样的大氛围下,一个人的政治功绩或者社会地位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就很正常了。因为相互间利益的冲突,要诋毁一个人实在是太过于容易。而吕不韦就是在这么一个年代,先是经商,后是在朝廷政事上抛头露面、崭露头角。最后还不甘寂寞,招揽了数千门客、舍人,还作天下文章,将诸子百家思想融于一体,汇成《吕氏春秋》,不可避免地就要得罪一些人。这些在其掌权时,别人当然敢怒不敢言,一旦失势,众口铄金,就很难说了。商鞅、吴起当权时,也曾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一旦失势,却几无葬身之地。这样的情况下,靠诋毁吕不韦求得自己利益的人就大有人在了,如此一来,客观评价吕不韦的就自然少了。这只是其一。
另外,吕不韦在最后万般无奈之下,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似乎各种历史记载都大同小异),引起各种猜疑就更多了,所以攻击的人就会更多。加上一些政敌的攻击,利益的对立以及秦王政迫切需要消除吕不韦当权时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性,命令谋士或者一些谋士见风使舵,造谣毁坏其形象,掩饰其政绩,也是可能发生的。秦王政不是还发了一道诏书吗:“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就凭这一道诏书,好事者就大可以颠倒黑白。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吕不韦是一个商人出身,在那个时候,商人并没有什么地位,“重农抑商”,一些士大夫阶层都看不起吕不韦的出身,对其加以鄙视和抵触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正如郭老所说的那样:“一个朝代的歪曲谬传,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吕不韦要有一个适合的公论可谓难矣(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从史书记载来看,记载吕不韦事迹的并不很多,只有《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有所记载,并且写吕不韦的篇幅并不多,散见于各种历史事件的穿插中。后来,明朝冯梦龙编写了一本《东周列国志》,也曾对吕不韦有所描写,不过该书的似乎更着重故事的编撰,感性化过多,说的有点悬乎。到今天,也有一些描写吕不韦的小说,但大多都是一些传闻通过塑造加工的故事汇集而成,虽然吸引人,但均不足以成为依据。倒是时下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中,为吕不韦说了不少好话。
对于如何评价吕不韦,社会各界一直褒贬不一。近来,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大洲时,孙大洲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说:“其人其事可议,其功不可没,其学其书不可废。”当是中肯之言。
吕不韦至少有几点值得肯定:一是吕不韦很懂得研究市场,会做生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至少是一个知名的大企业家。本是濮阳人的吕不韦经过奋斗,成为家累千斤的阳翟大贾,可知他是当时新兴的富人阶层。他经商往来于赵国的都城邯郸和秦国的都城咸阳,经济活动范围跨越现在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各省,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个没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能力是无法支撑的,但是吕不韦做到了。当然,吕不韦具体是作什么生意,不知道,大概是耕田、珠玉,或者都有吧。不过以吕不韦的经济活动能力,当真是可以称为国际贸易商人的。
二是吕不韦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也就是说很有远见的。他看出了经商使自己并不能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相反还要受人歧视。于是,一直思索如何摆脱这种局面,直到遇见秦王孙异人,他立刻产生了“奇货可居”的想法,然后他紧紧抓住异人这个棋子,从异人入手,弃商从政,这些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吕不韦成功地做到了,说他是一个谋略家并不过分。
三是吕不韦是一个政治家。姑且不说别的,单是在庄襄王子楚的三年里,以及秦王政没有正式主政前的九年里,吕不韦实际上是把持朝政,朝廷大小事皆决于其手。倘若吕不韦只是一个经济投机分子,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秦国又岂能蒸蒸日上,兵强马壮,不论外交、军事、以及经济发展都取得很大的成绩,为秦王政的统一天下打好了铺垫。所以,吕不韦对于秦国有定国立君发展的特殊功绩,并且对于秦国的统一举足轻重。
四是吕不韦是一个大家,或者称之为杂家吧。吕不韦深谙一个道理,要想使自己思想得以流传,势必要借助一种思想或者是书籍的流传这个载体,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如过眼云烟。于是,他招揽门客,专门著书作文,最后由他统一编撰,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吕氏春秋》。当然,该书不是吕不韦一人所写,但是,经过他的统筹,筛选,肯定是要符合他的思想的,所以,不妨把《吕氏春秋》看作是吕不韦的思想的反映。该书包罗万象,融汇百家,决不是沽名钓誉。虽然秦王政不以为然, 并没有按照上面所说的办理,一味崇尚法家。但是可以肯定是,秦王政肯定还是读过该书的,以秦王政的实干思想,只要能够帮他统一六国,他还是会理智地加以参考的。但是他为了消除吕不韦的影响,树立威性,对外否定《吕氏春秋》也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吕氏春秋》是一部流传下来的好书已经毫无疑问,就是现在,其中的一些观点仍然对我们有借鉴价值。著名学者王力在1984年6月为吉林文史版《吕氏春秋译注》所作的《序》中称:“《吕氏春秋》一书,可以说是集儒墨名法的大成。”
五是吕不韦的攻关能力。他为了让异人当上太子,当上皇帝,达成自己从政的愿望,他奔走于赵国和秦国之间,游说于秦国的高层人士之间,游刃有余,最后不仅达成了他对异人的许诺,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实在是难能可贵。
对于评价吕不韦最感艰难的地方,是由于吕不韦在是死后为一些莫须有的事迹所掩盖,关于吕不韦详细生平可考证的地方并不多。通常是以《史记》和《战国策》为准。《古文奇谈·略记》记载:有太史迁熟读《国策》(即战国策),方有一部《史记》。以此来看,《战国策》当是研究吕不韦的第一手资料,至于《史记》和《战国策》两书记载有出入的地方,大概是司马迁经过考证认为要补充,或者是有不同说法姑且记之,留给后人看吧,至于《资治通鉴》也是综合两部书的说法,看来司马光也认为两人的记载各有千秋。
吕不韦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5年。秉承父业经商。等到吕不韦在赵国邯郸遇见异人时,应该是正直意气风发的时候,踌躇满志。在生意上已经小有成就,在当地具有一定名气,至少是在当地颇有声望。否则,异人虽然只是一个落难王孙,不得志,“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但总还是会摆摆架子。如果吕不韦只是一介平民,在当地没有一点影响,异人是不会见吕不韦、并相信他所说的话的,毕竟那个时代还是有等级观念的,特别是异人作为一个王孙,大可没有必要理会一些无名之辈。
吕不韦一见异人就认为“奇货可居”,可见,吕不韦不仅对异人的情况很了解,而且对整个秦国的局势也是有所了解的,这个从他游说秦国的上层人士所说的话可以看出。同时,也可以看出青年吕不韦具有相当的野心,否则平淡的一次一面,也不至于就认为奇货可居。只有在那个时候以前,吕不韦就已经不甘心做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商人,一直在寻找机会改变这种局面,并且已经了解天下形势,才有可能发生他见异人的那种感觉。对于吕不韦见异人认为奇货可居,各种史书记载大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实,吕不韦的确有着一个政治家的头脑,一看见异人,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谱。认为异人就是他弃商从政的切入点,发现自己利用异人不仅可以改换门庭,还可以赢得政治地位时,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吕不韦此时的想法就证明了他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不论是他见异人还是到秦国去游说太子面前的红人时,他都处于主动地位。他先是利用异人质于赵,秦国经常攻打赵国,使得异人在赵国的日子不好过的局面,出手大方,为异人解决燃眉之急来取得异人的信任,又利用异人想回国,想享受王孙待遇,但又有些自卑的心理。乃往见异人,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异人虽然想让自己的门庭大起来,当然也不至于头一回见着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商人,就相信他所说的话,并且他还表现出看不起吕不韦这种商人的态度,于是就不无讽刺的说:“且自大君之门!”就是说你自己先发达起来再说。吕不韦显得非常的冷静和执着,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意思我要发达要靠你的发达。一句话打动了异人。异人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开始听吕不韦的想法。吕不韦的舌辩之才开始显露。
不韦曰:“秦王老矣。太子爱华阳夫人,夫人无子。子之兄弟二十余人,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争为嗣矣。”异人听得心里一动,忙追问:“然则奈何?”吕不韦曰:“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闻言是喜出望外,连忙许诺:“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等的就是这句话,商人总不能做折本的买卖。吕不韦拿出五百金与异人,令结宾客(资治通鉴卷第五)。
故事到这里,应该对吕不韦有所看法了,吕不韦商人出身,却决不是一般的商人,由于古代一直是重农抑商,社会地位并不高,吕不韦一直在想着怎么改变自己。吕不韦看见了异人之后,是茅塞顿开,认为自己是找到了一件宝贝,能够让自己得尝所愿。可以这么说,吕不韦其实是蓄谋已久了,想抓住异人这根线,否则,他不可能把秦国的形势分析得那么清楚,那么透彻,让异人深以为是。很显然,吕不韦是通过精心准备、研究分析,才得出结论的,这些早已了然于心,只等时机一到,立刻倾自己所能,实现自己的报复。果然,异人的出现,让吕不韦逮住了机会,吕不韦与异人的对话,恐怕还是其野心的一个方面,还不足以反映出他整个抱负。
吕不韦说的并不复杂,并且很让人容易懂,一针见血说到异人之想又不敢想的地方。他说:“现在的秦王已经老了,现在的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但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你(异人)的兄弟有20多个,安国君一旦当上秦王,子傒有可能继承以后的秦国,你不是大儿子,不被看好,又质于赵。安国君即位后,你不可能是王位继承人的。”异人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连忙问:“那怎么办呢?”吕不韦见异人已经上钩,说:“要想成为继承人,只有依靠华阳夫人。我虽然很穷,但是愿意拿出千斤黄金到秦国去为游说,立你当王位继承人。”异人一听,高兴都来不及,忙说:“如果能够做到,我当秦王后,我们一起享用荣华富贵。”
如果认为吕不韦吕不韦只是一时投机走上政治之路,只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赢得无数之财,那么也未免太小看吕不韦了。以吕不韦遇见异人的家资来看,已经足够用上一辈子,大可不必大废周章,让异人归国即位。再说,吕不韦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仅是钱根本引不起吕不韦的兴趣。
已经和异人结交上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能不能让异人当上太子。这件事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吕不韦清楚,现在的太子已经有20多个儿子,并且异人不是长子,又长期不呆在秦国,要想异人能够被太子(安国君)看中立为嗣,谈何容易。
如何让秦国的决策层听自己的话呢。吕不韦的社交能力就开始充分体现了,他把握住了秦国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利益冲突。把握住两个字“富贵”,因为,没有一个人不想永享高官厚禄,子子孙孙都享受待遇。正是富贵的微妙之处,使得秦国的上层之流都被吕不韦牵着鼻子走。
不妨看一下精彩对白,《史记》和《战国策》关于这个过程人物不同,按照郭沫若先生的意思,可能是各记其一,但是,两者都可以显示吕不韦的观察能力和社交手腕。
(吕不韦)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篃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适,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史记·吕不韦传)
吕不韦来到秦国,见当时太子宠爱的华阳夫人的姐姐,以异人的名义,将买的奇珍异宝送给夫人,并对异人的贤德赞不决口,还说,异人想念太子和夫人,说,异人把夫人奉为天人,夫人果然非常高兴。吕不韦开始说到点子上,现在夫人得宠是因为夫人年轻漂亮,夫人没有儿子,如果现在不选一个贤孝的人作为儿子,他日一旦人老珠黄,就会被打入冷宫。现在,异人十分贤德孝顺,知道自己不能立为将来的继承人,夫人如果现在能够拉一把,那么异人就能够扭转乾坤,当上皇帝,自然不会忘记夫人之恩。夫人也可以有了自己的儿子,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夫人果然认为说的是。于是向太子安国君大吹枕边风。形势对异人有利了。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泰山思维,必无危亡之换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归得。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战国策·秦策)
两者是大同小异,一开口就陈之利害。你的罪过足以致死,你知道吗,你的手下个个居高尊位,子傒的门下没有富贵者,你的府上珍珠宝玉无数,骏马多得没有地方养,美女也是无数。有朝一日秦王老了,一旦死后,子傒即位,你就像累卵一样危险。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使你永保富贵。阳泉君一听,也是中计。吕不韦趁热打铁,一旦子傒即位,士仓辅佐,王后就不能被宠幸,就会败落,异人是贤德之人,质于赵,没有母亲,非常想回来,只要王后认其为儿子,将他立为继承人,就能保住富贵荣华。
这里,吕不韦的设辩之术可就表现德淋漓尽致了,与张仪、苏秦、苏代等相比,似乎毫不逊色。
吕不韦的游说十分奏效,已经完成了在秦国初级阶段的任务。剩下的就是让异人如何回到秦国了。对于这个过程,《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不尽相同。《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大同小异。
《史记》上记载: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这里描述的是吕不韦采取行贿让异人回到秦国,然后回到秦国,立为太子。
《战国策》上云: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这上面说的是吕不韦利用舌辩之才,陈述留异人和放异人的厉害,使得赵国心甘情愿放异人归国。
二者记载大相径庭,看来司马迁并没有按照《战国策》上记载的那样一并记之。在那个时代来看,两种可能性都可能发生,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应该还是《史记》记载更让人信服。因为异人既然质于赵,就是赵国在必要时左右秦国的一个砝码,虽然从一些历史事实来看,秦国并不很是在意异人在赵国的处境,赵国也并不能用异人的生命要挟秦国的进攻,但是,总归还是能让秦国有所顾忌,这样的情况下,又岂会轻易让他回国。特别是如果依《战国策》所说的:赵国已经知道异人被认为宠子,有承国之望,更是会以此要挟秦国的,更是不会轻易将异人遣送回国的。况且吕不韦也不会冒险将异人立为宠子的消息告诉赵国的。况且秦国一边还在进攻赵国,一旦赵国恼羞成怒杀了异人,吕不韦岂不是前功尽弃。
当然,异人回到秦国见华阳夫人几及安国君时,还有一个细节,足见吕不韦之心如细发,老谋深算。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异人见华阳夫人时,吕不韦让异人穿上楚人的衣服博取华阳夫人的欢心,果然,华阳夫人十分高兴,并且将异人改名为子楚。
在吕不韦倾尽家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异人回到秦国的这个中间,还有一段类似小说家编写的花边新闻,也就是最为有争议的话题,秦王政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记载: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按照这个说法,郭沫若提出了疑问,一是该内容只有《史记》有,而《战国策》没有记载。并且《史记》在说异人妻子有矛盾的地方,如果按照所描写的那样,那么异人妻子就是一个歌姬,而《史记》后面还说,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明显有不同。并且郭老还提出了一个独到的看法,此传说是在西汉初年吕后称制的时候,吕氏之族如吕产、吕禄辈仿照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编造的,其目的是为夺取江山找寻历史渊源。郭老最后断言: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纯粹是子虚乌有(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余也曾和一些历史学家聊过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大概是三种意思:一是按照郭老的意思,此事纯粹是好事者为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的。
另外是关于《史记》记载矛盾的地方,就是异人的夫人是歌姬还是豪家女。其实并不矛盾,二者还是有相通之处。异人假如看上了吕不韦的小妾,也就是那个歌姬,无疑给吕不韦提供了另外一个机会,那就是,一旦异人回归即位,他和歌姬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皇帝,这个想法符合吕不韦的野心的。吕不韦是一个冷静的人,他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也知道如何利用这种关系。他能想到异人看上了歌姬,也就想到,歌姬肚子里的孩子能够有承国的希望。他当然会尽一切能力掩饰歌姬的真实身份,比方说,为歌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也就是如《史记》记载的那样“赵豪家女也”。另外,异人好歹是一个王孙,娶妻也好,纳妾也好,总要有一定排场,否则一定会面目无光,又怎能名誉盛于诸侯,这样的话,也会要求歌姬有一定背景,至于如何编造,那就不得而知了。
再有就是,不论《史记》也好,《战国策》也好都记载了秦王政坐上王位后,吕不韦与太后私通。如果吕不韦以前和太后没有任何关系的话,吕不韦必然会爱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不会去和太后私通。只有吕不韦有所恃(包括吕不韦认为秦王政就是自己儿子),或者和太后早有私通,才会冒险与太后私通的,否则,一个丞相,后庭美女如云,如不是有什么隐情,又怎么会与太后私通,让人难以理解。当然,这对吕不韦只不过是一个插曲,并不影响吕不韦的一生的政绩,所以也不赘述。
吕不韦大权在握总共有十二年,也就是秦庄襄王的三年里和秦王政未主政的前九年里。
子楚当上皇帝后,果然不负前言,让吕不韦当上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加上有太后撑腰,即使子楚死后,秦始皇即位,前九年仍然是吕不韦当丞相,位极人臣。可这么说,吕不韦当了丞相,但绝对还是为秦国做了事的,比起前代的丞相如蔡泽和后面的李斯的贡献要大得多。
不妨来看以下《资治通鉴》上的记载:
秦庄襄王元年,吕不韦为相国,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率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阳人聚。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伐赵,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三年,王齮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 太子政立,国事皆委于文信侯(即吕不韦),号称仲父。
秦始皇元年,蒙骜击定之。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乃使卒为之,关中由是益富饶。
三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四年,蒙骜伐魏。
五年,蒙骜伐魏,取二十城,初置东郡。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
六年,秦拔魏朝歌,及卫濮阳。
七年,伐魏,取汲。
九年,伐魏,取垣、浦。
由上可以看出,吕不韦掌权时,几乎连年征战,并且大都有斩获,灭了东西周,并引起其他各国的恐慌。另外,在国内,秦国日益强盛,兵强马壮,成为各国人才趋之若骛的地方,虽然不是吕不韦一个人之功劳,但是,与吕不韦的决策也有一定关系。并且,设置三川郡、太原郡,东郡等等,都是具有军事基础的地方,特别是三川郡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基地的设立,为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当然,秦始皇也曾惦记吕不韦的功劳,秦始皇九年,嫪毐 败落后,虽然牵连吕不韦,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
但是,为了自己的威性以及秦国的利益,不得不下狠心,发了一道诏书,即“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贬低吕不韦,吕不韦也深知自己无法与秦始皇相抗衡,自杀而死。
关于吕不韦的死,《史记》和《战国策》有记载,是因为嫪毐的败露,牵连吕不韦。当然究竟是有人诬陷吕不韦,还是真有此事不得而知。只是关于嫪毐究竟是不是吕不韦所谏,也是无所考,也许是吕不韦百密一疏,也许是有人栽赃嫁祸,但终究是吕不韦与秦始皇的政见不和,才导致失宠,以致秦王政非要致吕不韦于死地。嫪毐的事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我并不认为秦始皇是为了嫪毐一事而杀吕不韦,即使没有嫪毐,秦始皇仍然会找另外的借口杀吕不韦的,因为这是秦始皇树立自己威性的必然结果。
当然,这并不能影响吕不韦的功劳,吕不韦被罢相后,不是仍然有其他诸侯请他任相国,足见他的威性以及他的成绩连与秦国敌对的其他诸侯国也是十分欣赏的。
郭沫若在谈论秦国的统一这个问题时,认为,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矛盾使得秦始皇走了另外一条路统一了中国,如果,沿着吕不韦的路线下去,秦国依然是要统一中国的,而且统一了之后断不会仅仅十五年便迅速地彻底崩溃(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由此可见,吕不韦的思想不仅在前期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后面他的思想仍然能够统一秦国,并且有利于秦国的长治久安。
关于吕不韦的另一大功劳,就是流传至今的《吕氏春秋》。关于这部书,用郭老的话概括就是:然而这书却含有极大的政治上的意义,也含有极高的文化史上的价值;想来的学者似乎还不曾充分的认识(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吕氏春秋》一书“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决不是吕不韦为了和列国的四公子争强斗胜这种虚名而著,否则也太小看吕不韦了。关于对《吕氏春秋》的详细看法,我已经收录拙作《从“吕氏春秋 ”看吕不韦思想中的秦国》一文,在此就搁笔了。
从《吕氏春秋》看吕不韦思想中的秦国(下篇)

对于《吕氏春秋》的成书原因及过程,《史记》有记载: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不过这一说法很值得要推敲一下。按照太史迁的说法,吕不韦之所以要编撰《吕氏春秋》,纯粹是虚荣心作祟,要把当世名闻天下的四公子比下去,于是大肆

㈡ 《梦想的声音 第三季》的制作与前两季相比如何

《梦想的声音第一,二季》变现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三季的表现如何:

但是斌斌jj维维都是在华语乐坛我最喜欢的的歌手

老林的歌谁不会唱个一两首,这期的改编真的颠覆了我对他乖乖的印象 这个视觉系成功了,看台下三只小疯子就知道了

斌斌的唱腔和音色也是我特别喜欢的,技巧也非常牛,我知道你很难过这首歌,就像四两拨千斤一样,表面风平浪静,但是他唱的每一句就像个锤子一下下的凿在你的心坎里

再额外说下我对限定词的看法

很多人不喜欢限定词这个规则

这个节目已经办了三季了

节目需要新的看点,追加限定词虽然限制了导师改编范围却同时也有一定的导向性

迫使导师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要不咱们怎么能看到葬爱家族一样的摇滚林,怎么能看到妩媚的谭维维,对“old school”也能驾驭的很好的复古嘉

节目就是想让导师挑战不同领域的音乐,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导师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所以说第三季也是不错的,前两季也不错,梦想的声音见证了歌手和导师的成长。

㈢ 你在日剧中最爱top3分别是哪几部

其实对于没有看过日剧的少年们来说,个人愚见日剧最大的魅力在于着眼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不像韩剧天天就富二代加大千金,车祸脑残白血病,也不像美剧穿越来穿越去,小狼人吸血鬼。细微之处见功力,以巧拨千斤。

鉴于这一点,对于少年们来说,太久远的日剧就不赘述了,因为有可能有文化背景理解障碍。以下三部:

排名第三的这部剧相较于前两名而言,并没有在国内造成太大的影响,不关注日剧圈的朋友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有看过,但是在2018年的夏季日剧中,这部剧是相当值得被推荐的,抛开极具现实意义的剧情,单纯看山田孝之和菅田将晖这两个实力派,就不应该错过这部剧!

我们现在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子设备,每个人的电子设备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想被其他人看见的小秘密,还没看过这部剧的朋友有没有突然感兴趣?有的话就立刻安排上吧~

㈣ 泰康人寿保险怎么样

其为首家注册地在山东的全国性保险法人机构。

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首家注册地在山东的全国性保险法人机构,是山东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管理的省管企业,股东为山东高速集团等14家省管国有企业,注册资本20.3亿元,2011年1月18日挂牌开业。

在山东、青岛、河北、江苏、内蒙古、浙江、宁波、北京、河南、陕西、山西设11家分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原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4)钉子电影完整版绝色千斤第三季扩展阅读:

泰山保险的相关情况:

1、2013年3月11日,山东保监局下发《关于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寿光支公司开业的批复》,并于当日颁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准予潍坊市寿光支公司开业。

2、2013年4月3日,泰山保险潍坊市高密支公司、杭州市萧山支公司开业,泰山保险四级机构版图又添两颗新星。

3、2013年4月,山东保监局批复泰山保险苍山、临淄、沂源支公司开业,并于当日颁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㈤ 电视剧《和平饭店》这部剧怎么样

我觉得挺好看的,良心大剧。故事的大背景是在1935年沦陷在日本铁蹄下的东北,讲述的是民间爱国人士、土匪头子王大顶和地下党员陈佳影因为一场误会意外进入了和平饭店,于是王大顶和陈佳影决定假扮夫妻“潜伏”在和平饭店。不过《和平饭店》的感情线倒不是单纯的男女主角最终假戏真做,王大顶和陈佳影之间还隔着一个“钉子”唐凌,那可是陈佳影货真价实的丈夫。

《和平饭店》和传统的谍战剧有所不同,它加入了喜剧因素,不管是雷佳音版的王大顶的人物设定还是剧中雷佳音和陈数“美女与野兽”的混搭,都会让你时不时的爆笑一场,而剧中时不时的爆出一句东北方言更是搞笑至极。“美与丑”的混搭,再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幽默的人物对白构成了赵本山式喜剧,《乡村爱情故事》就是赵本山的代表作。而《和平饭店》虽然没有赵本山的《乡村爱情故事》那样刻意夸大,但也暗藏着些许赵本山的些许幽默,尤其偶尔爆出来的东北大碴子一样的方言更是很让人捧腹。

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如何规范答题

阅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如《草原》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学生不理解“渲染”与“墨线勾勒”的意思,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就明晓句意了。对难在“物”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它的间架简单:“漓江水静,漓江水清,漓江水绿”,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析,就能明白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叹不已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来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表面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好懂,但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

理解段落的方法

复习要求:掌握读懂(理解)段落的方法。
复习提示:
一篇文章大多数都是若干段落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思想,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读懂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层意思。一段一段地读完全篇,领会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领会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读懂每一段,并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给文章分段,掌握提炼段落大意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谈谈分段。
我们认为复习分段要有成效,必须在三方面着力。
⑴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掌握分段依据。
从文章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考察,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学生以理性指导分段,举一反三。这些规律性知识包括显隐两个层面。
第一,文章中出现分段的标识。比如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出没等;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总结句、小结句、过渡句等。这些标识是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在文字上的表现,可作为分段的参考。
第二,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是主要的。以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其基本类型有:
①分合(总分)关系。这种段式的特点是由总述和分述构成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
②并列关系。指各段之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加以说明和描述形成的逻辑关系。各段之间无主次之分,但排列的先后往往有其必然性。
③顺承关系。指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的逻辑联系。所谓“顺序”可以分为:事情本身发展的顺序,事情中时间推移的顺序,事情发生的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④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常见关系外,还有“点面”、“对比”、“主次”、“因果”、“承启”、“动静”等关系。
以上这些段落间的逻辑联系,是段落划分的内在依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逐步渗透并让学生把握这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应当看作分段教学中的治本之举。在复习中,要在阅读具体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方面的规律性知识,使之达到温故知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
⑵掌握可行性的方法,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的技巧。
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分割法。所谓整体分割,就是在大致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研究一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全文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
此外,分段方法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重点突破就是先看课文重点写什么,找出重点段的起讫点,然后再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前面谈到的点面关系、主次关系等可以用这种方法;相邻合并,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顺承等关系的文章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段。
分段复习还应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的复习。分段与概括段落大意,前者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后者则是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解课文的过程。从语言表达的训练看,概括段意的方法有:
①组合法。即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
②扩展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加以必要的扩展,形成段意。
③摘句法。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段意,这句子往往是总起句、关键句、警句、结束句等,一般说,从段首摘总起句,从段中摘关键句、警句,从段末摘结束句。
④连串法。划出这段中的重点词语自己加上几个词,把它连起来成为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复习归纳段意的过程中重要在于思维训练,真正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掌握概括段意的要求和步骤。
2、概括段意的要求:
⑴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⑵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⑶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3、概括段意的步骤:
⑴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⑵细读各段,对自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运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⑶再读全文,整体思考,进行修改使之准确、通顺。
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
①取舍法。即学生抓住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归纳段意。
②归并法。指低一级的概念归并成高一级的概念,形成逻辑意义上的归纳。
4、施以灵活性的处理,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发展。
即使如上所说都有所重视,还不等于就能成功地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复习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以求实效。具体说来就需要:
⑴因文而异,调用学生平时的积累。
文章结构各种各样,学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复习中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段、归纳段意,并说出自己的思考,然后交流,从而发现文中出现的显性分段的标识及段意表述,能探索段落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有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
⑵因人而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恰如其分、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千万不要过分以标准答案来框死学生。例如:学生能抓住课题,运用联想、假设、推理的方法探求文章的思路。只要基本上做到思维过程与文章思路相合拍,就应该肯定,不必苛求“到位”,要允许学生在推测到具体分段中经历一个由误到正,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

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
2、谈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发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中心思想
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 “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
所谓“生搬硬套”,就是“公式化”,用几个现成的词语、句子作“筐”去“套”、去“装”。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强调深入思考,使体会归纳真正“到位”。
以《鸟的天堂》为例,学生体会归纳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试想一下,把这里换成桂林或别的什么地方,那些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也就有了?这不仅“空” 了,而且阅读的思维过程简单化了,文章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也失去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对文章最后一节“文眼”——“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留恋”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领悟到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而准确地归纳出属于《鸟的天堂》自己的思想感情。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复习中总结具体方法,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很有好处。但是在运用中鼓励学生试用多种方法体会,拓宽他们思考的天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相互形成补充,在总体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⑶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我们认为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

㈦ 圈内公认杨幂情商高,有哪些表现

哈佛大学之所以人才辈出,主要原因不是专业技术,而是注重情商教育!情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日常的交际,也会关系到恋爱关系的维护,婚姻生活的经营,孩子成长的教育等各个方面。

哪怕是结婚当日,杨幂也发微博自黑了一把:“鉴于今天是大喜之日,所以新娘子已经自己把婚鞋先换好了,大家放心吧”。有很多人因为自黑这件事对杨幂路转粉,甚至黑转粉。大家喜欢的,不仅是一个个自黑笑话所带来的幽默,更是背后杨幂那强大的内心和高情商体现。

欢迎互动评论~

阅读全文

与钉子电影完整版绝色千斤第三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桑巴电影 浏览:366
电影绿幕特效大全 浏览:77
悲惨世界电影中的音乐 浏览:278
英文电影插曲少儿 浏览:322
泰国美女打碟dj电影 浏览:178
周星驰电影所谓相逢何必曾相识 浏览:206
两个洗头妹抢客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782
招魂电影里的音乐盒的音乐 浏览:515
安德的游戏中文版电影 浏览:373
一个女人不老不死的爱情电影 浏览:647
有部日本电影叫血什么 浏览:923
泰国文物电影 浏览:667
这出租司机不简单韩国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79
法国电影无法触碰插曲 浏览:475
恐怖电影大全最恐怖片蛇 浏览:769
爱情邮局电影怎么样 浏览:608
十大电影虐心剪辑 浏览:908
泰国电影有钱人躲追杀失忆 浏览:341
一般夫妻av中文电影 浏览:197
电子音乐有关的电影 浏览: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