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新开岭之战电影完整版

新开岭之战电影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9-01 10:53:00

Ⅰ 新开岭战役的介绍

1946年10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集中8个师分三路向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摧毁南满解放区。至10月26日,侵占辉南,金川,桓仁,安东(今丹东)等城。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打破国民党的进攻,保卫南满解放区,以南满两个纵队及广大地方武装,采取内线歼敌为主,内外线紧密配合的方针,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在辽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

Ⅱ 历史上的新开岭战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国军为了全面占领东北,发动了全面北上战略计划,我军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我军第4纵队为了掩护友军便把敌人诱骗到了新开岭一带,此役全歼敌人25师8000余人。

Ⅲ 新开岭战斗歼灭了谁

1946年10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集中8个师分三路向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摧毁南满解放区。至10月26日,侵占了辉南、金川、桓仁、安东(今丹东)等城。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南满解放区,以南满两个纵队及广大地方武装,采取内线歼敌为主,内外线紧密配合的方针,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
1946年10月中旬,东北剿总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的战略,决心首先集中兵力消灭南满民主联军,企图将南满3纵,4纵压缩到凤城,安东地区加以歼灭,得手后,北上再与北满主力决战,从而拉开了新开岭战役的序幕。
此次战役,杜聿明集中了国军8个师的主力,分兵三路向民主联军南满解放区进攻,作战部署如下:右翼兵团「新六军(辖第十四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之一团、欠第二零七师)、配属第六十军之第一八四师、保安第十支队)」由海城沿海大(孤山)公路两侧,以广正面击破当面之敌,攻占岫岩后,分向庄河、大孤山攻击前进,与中央兵团连系,将敌包围歼灭。中央兵团「第五十二军(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一九五师),配属保安第一、第六、第十一支队──尔后增加第七十一军之第九十一师)」以主力与右翼兵团连系,由本溪沿沈安铁路、经连山关向凤城、安东攻击;第二十五师之一部,由清河城经赛马集,迂回连山侧北,尔后即沿沈安路以东地区前进,掩护主力侧背;另一部及第一九五师由新宾分向桓仁、通化攻击,牵制该方面之匪军,使主力作战容易。左翼兵团「新一军之新编第三十师,配属第六十军之第一八二师之一部」由柳河向当面之匪佯攻,使中央兵团作战容易,并相机协力收复通化。预备兵团「新编第二十二师欠一团)位置于海城附近,随战况之进展,适时策应各兵团之作战。

Ⅳ 新开岭战役的战争之初

面对国军的的凶猛而迅急的攻势,南满根据地仓促迎战,19日,国军到了家门口,打,是背向南打,还是背向东打,是正面阻敌,守据城市,还是转到敌人侧翼,机动作战的问题摆到了南满军事领导面前,背向南正面迎战, 势必全线迎战,分散兵力,于我不利,向东可利用地形优势,部队亦可集中兵力 打击敌人,在东总的一再强调不要分兵,要集中兵力的严令下,辽东军区关于4 纵队的集中兵力运动歼敌作战方针终于于19日下达,电话通知12师可以只坚守摩天岭三天,而后转入侧后待机歼灭敌人,但事与愿违,民主联军低估了国军的攻击精神,10月20日拂晓,国军2师利用迂回战术攻占天险摩天岭,连山关也是岌岌可危,原定阻击敌人3天的34团,36 团不得以撤出阵地向赛马集集中,激战中,36团参谋长张彦川牺牲。20日下午,情况继续恶化,敌25师陆续攻占了小市,碱场,直奔11师驻地赛马集扑来,像一把锋利匕首直向4纵侧后插来,敌人来势如此之猛,攻击效率如此之高是辽东军区没有预料到的,迫于无奈决定以4纵打击中路之敌,掩护辽东军区向临江转移,为了争取时间,4纵决心集中兵力就近打击国军25师,决定由11师31团守住分水岭阵地,先堵住25师,争取时间保障12师主力和纵队直属队向赛马集以南的新开岭一带集结,12师卢燕秋师长率领35团沿安沈线正面边打边走,迟滞国军2师前进,掩护后方机关转移,余下34,36团向新开岭隐蔽集结。23日黄昏,经过两昼夜的战斗,国军25师突破了民主联军的分水岭阵地,攻占赛马集,师长李正宜留下了2个营驻守赛马集,屏障本溪,主力向凤城推进 ,其他两路国军亦向安东靠拢,为了将25师拉回来,4纵11师,12师决心趁赛马集敌人立足未稳,威胁25师后方,集中11、12师和辽东军区警卫团一部(2个营) 共约5个团的兵力加上纵队炮团的9门野炮配合下,以5:1的优势,24日深夜攻击赛马集,并与25日攻占赛马集,留守部队梁济民部见势不好,有被围歼的危险,便率部放弃赛马集突出民主联军重围,向小市转进,此仗国军损失200余人,赛马集的失去,使25师失去侧后依托,并且本溪,抚顺门户大开,考虑到后方补给,25师不得不回师救援,民主联军适时的放弃赛马集,决心在赛马集西南山谷决战,国军重新夺回了赛马集,依照上级长官命令继续向宽甸进军,27日,民主联 军在赛马集西南30余里的双岭子集中11师3个团,12师2个团向国军发起攻击,激战一昼夜,,进展极不顺利,打不动敌人,在俘虏口中得知,原属52军预备队的75团和赛马集残部已经于27日黄昏归建25师,这样国军就不是预先估计的5000人,而是3个团完整建制8000人,4纵又不得不退出战斗,重新部署计划,决定将敌人诱至新开岭,调集10师,集中主力加以歼灭。

Ⅳ 新开岭战役有人知道么

1946年10月中旬,东北剿总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的战略,决心首先集中兵力消灭南满民主联军,企图将南满3纵,4纵压缩到凤城,安东地区加以歼灭,得手后,北上再与北满主力决战,从而拉开了新开岭战役的序幕。

1946年10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集中8个师分三路向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摧毁南满解放区。至10月26日,侵占辉南,金川,桓仁,安东(今丹东)等城。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打破国民党的进攻,保卫南满解放区,以南满两个纵队及广大地方武装,采取内线歼敌为主,内外线紧密配合的方针,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在辽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敌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
11月2日是对交战双方性命攸关的一天。经过两昼夜的战斗,被围困的25师早已弹尽粮绝,全没有当初的骄横气焰,两天两夜的鏖战下来,师长李正宜也有些支撑不住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固守待援,下面的部队全靠飞机空投弹药支撑,民主联军攻击部队亦极为疲劳,主攻的10师28团因为伤亡过大,进展缓慢,有的战斗人员擅自脱离战场。外围局面也呈复杂化发展,国军增援部队已经进至双岭子地区,正在向新开岭前进,离新开岭只有10个小时的路程,态势极为不利,4纵领导经过商讨,认为我困难,敌更困难,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利用剩下的10个小时歼灭敌人,否则前功尽弃,对辽东整体战局不利,正在沿鸭绿江向临江撤退的后方机关处境也会更加危险,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消灭25师,决定破釜沉舟,同25师拼到底。事后看来,民主联军这一颇具勇气的决定是胜败的关键,可能跟4纵的主力是山东人有关,连日的鏖战,激发了山东人的倔脾气,至于自己的安危却是不顾了。经过商讨,作出以下决定:老爷岭为全局的关键,决定将作为预备队30团拉上去。集中纵队和师的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老爷岭的碉堡。掩护我10师强攻,11师、12师从侧后积极配合,于2日拂晓前发起总攻。纵队司令员胡奇才,纵队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韩先楚等领导同志分头下到部队,加强指挥,胡司令员、彭政委到10师指挥所,与10师师长杜光华,政委葛燕璋等同志一起在阵地上指挥部队。2日清晨,总攻发起,民主联军10师30团的两个营向老爷岭西北、正北侧翼发起攻击,正面攻击的10师28团在师作战科长段然组织下重新发起攻击,4纵的炮兵团吸取了前两天的教训,集中重迫击炮和榴弹炮向敌人轰击,在民主联军的优势火力攻击下,8:30,老爷岭终于拿下,千里驹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全线崩溃。李正宜先是率部向南突围,被11师堵回。又向潘家堡子突围,又被12师堵回。10师、11师、12师四面围攻,25师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了,被压缩到河套里,至10:30被全部歼灭。师长李正谊被俘, 副师长段培德、73团团长李公言等负伤被俘,74团团长董魁武、75团团长赵振武等战死,突围而出的官兵不足两千五百,于凤城附近整补。
新开岭战役,四野战史统计:民主联军总计歼敌8000人,俘国军少将师长李正宜以下5000人,缴获步枪,轻重机关枪,战防枪冲锋枪短枪共2887支(挺) ,山炮、战防炮、机关炮、速射炮117门,汽车3辆、装甲车4辆,电台13部,各种弹药100余万发,4纵伤亡2128人。

Ⅵ 胡奇才的战斗

“胡奇才,真勇敢,带领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这是当年曾流行于临朐冶源的民间小调,七八十岁的人很多还能哼上几句。冶源镇,位于临朐县中部的交通要道,是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1938年日军侵入临朐后,随即占领并驻守冶源。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对敌人展开全面反攻。1945年6月18日,八路军鲁中部队解放盘阳村,19日,解放七贤村,20日,包围了冶源。
攻克冶源,会使临朐城的日军失去南面的屏障,八路军可直接威胁临朐城。因此,八路军鲁中军区对冶源战斗极为重视,派参谋处处长胡奇才赴前线指挥。参战部队除了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外,临朐县地方抗日武装也参加了战斗。这时,驻守冶源的是伪军潘树勋部的一个中队,共300余人。八路军包围冶源后,守军接二连三地派人到临朐县城向日寇求援。但当时临朐城里的日寇只有30余人,接到情报后,他们感到情势紧张,便向驻在益都的日军大队部求援。1945年6月20日下午,驻益都日军派中队长日高,带领二三十人赶到了临朐县城。21日早饭后,日军30余人、伪警军300余人,由临朐城向冶源增援。敌人增援,是意料之中的事,八路军早已作了打援的部署。当日伪军走到距冶源还有两公里的石河时,受到了八路军伏击。当伪军先头部队渡过河,日军行进到河中心时,八路军突然发动攻击。日军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毫无准备,乱作一团,企图组织后撤,却被截住了退路。日军匆忙向石河南岸的一片苇园逃去,不料这正好闯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遭到猛烈火力的杀伤。顷刻间,33名日军全被击毙,趴在水坑里的敌翻译官乖乖当了俘虏。被截在河北岸的伪军,见日军被歼,拼命向北逃窜,在洼子村一带被全部歼灭。战斗结束后,胡奇才将日军尸体集中在一起,摄影留念。
八路军歼灭增援的日伪军后,接着冒雨进攻冶源守敌。冶源伪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滂沱大雨,负隅顽抗。八路军一面组织力量攻击,一面利用在石河打援中抓获的翻译官到阵前喊话,瓦解敌人斗志。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八路军发动了总攻击。战士们冒着瓢泼大雨,在火力掩护下,越过堑壕,将围墙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战士们冲进围墙,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将敌人全部歼灭。
冶源战斗,规模不大,但打的巧,击毙日军多,是抗战中运用“围点打援”战术的典范战例。 初进东北 沙岭受挫
1945年11月,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奉命率部挺进东北,亲自点名要时任山东军区第3师副师长的虎将胡奇才随行。到达东北后,胡奇才向南满军区(后改称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报到,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2月,辽东军区的部队进行调整,胡奇才任第4纵队副司令员。
1946年1月20日,廖耀湘指挥的国民党新6军在秦皇岛登陆,向辽东军区疯狂进攻,企图夺取辽阳、鞍山和营口等城市。新6军的“王牌”新22师,担任先锋,一路连陷盘山、台安、辽中等地,屯兵辽河北岸,前锋66团和教导营竟然大胆挺进到辽河南岸,驻守沙岭村。辽东军区决定调集3、4纵队两支主力,集中7个团的优势兵力歼灭沙岭之敌,杀一杀全美械装备的新6军的威风。
当时胡奇才主管纵队炮兵。解放军到东北后,接收了日本关东军的一批武器。4纵组建了一个炮兵团,共有日式山炮9门。虽然这与日后东北野战军鼎盛时期将近1000门各式火炮的规模相比算不得什么,但在当时的胡奇才看来,这已经是闯关东发大财了。胡奇才忘不了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只有两门山炮,还在敌人重兵追击下丢弃。他对打赢这一仗满怀信心:抗战时期,部队只靠步枪和刺刀就能打败日伪军,有了重炮,还怕国民党军?事实证明胡奇才轻敌了,他面对的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新6军名列国民党军“五大主力”,而且是五大主力中的主力。以往人们通常认为整编74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事实上,作为二战中国驻印军的新1军和新6军,战斗力要比整编74师更强:他们接受美式训练的时间更长,官兵素质更高,装备也更好。在新6军的3个师中,新22师号称“虎师”,战斗力首屈一指,以“天下第一师”自诩,骄横狂妄。该师66团附教导营进驻沙岭村后,立即按照美军战法构筑野战工事。敌人的工事修得非常坚固,不仅挖得深,而且呈纵深配置。敌66团团长面对东北民主联军优势兵力的包围,并不慌张,宣称:“不用援兵,我一个团打他一个军。”2月17日,解放军发起了沙岭战役,胡奇才亲临战阵指挥。当时,解放军刚刚从抗战时期的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官兵还不善于打正规战。炮兵没有经过实战训练,许多炮弹飞过敌人头顶;步兵冲锋也没有队形。相反,敌人的炮火非常准确,美式机枪和冲锋枪构成炽烈的火网,火焰喷射器在雪地扫出一条条火龙,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尽管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仍未能攻下沙岭村。此战,解放军歼敌674名,自己伤亡2159名,并且大都是抗战时期的老骨干。
这一仗使胡奇才终身难忘。他意识到,像新6军这样的国民党美械部队不仅装备精良,受过美式训练,而且抗战期间与日军打过硬仗,与在山东遇到的那些对日寇望风而遁的国民党军大不一样。胡奇才明白,要战胜这样的强敌,不能有侥幸心理,必须培养部队打正规战的本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扎实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沙岭之战后,解放军于1946年2月21日放弃辽阳,随后进行了三保本溪战役。战役结束后,胡奇才在1946年5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
当机立断 诱敌入伏
1946年夏季,东北战场大战再起,国民党军凭借火力和空军的优势,攻陷四平,进占长春、吉林,解放军被迫撤过松花江以北。10月,杜聿明亲统大军分三路向辽东军区发动进攻:左路是新1军,右路是新6军,中路是52军。新1军和新6军全部美械装备,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佼佼者。52军也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支劲旅,它虽是半美械化军,但战斗力并不差,有人称其为国民党军“第六大主力”。
敌人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妄图将南满“一鼓荡平”,把东北民主联军“拱进鸭绿江喝凉水”。此时4纵的全部兵力只有1万多人,兵力对比悬殊。在强敌进攻面前,胡奇才没有机械地执行上级分兵阻击的命令,而是将手头的力量集中成一个拳头,准备设法打掉敌军的一路部队,挫其锋芒。由于新22师已远远杀往大连方向,于是胡奇才决定歼灭中路敌军的52军25师。
这一决心异常大胆,直至今天仍让军史学家们惊叹不已。52军25师是国民党军队中一支极负盛名的部队,在抗战前的十年内战中,这个师表现得十分凶悍,国民党军名将关麟征、杜聿明曾任过该师的正副师长。在所有曾与红军作过战的国民党部队中,该师可说是“战绩”最大的部队。1936年红军渡河东征时,就是由于受到关麟征25师的阻击,被迫退回陕北。1936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渡黄河西征,也是25师抢占了渡口,将红四方面军主力一切为二,使之仅有一半兵力能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刘志丹也是在与该师的作战中阵亡的。抗战爆发后,25师扩编为52军,关麟征任军长。该军在抗战初期打出了声威,尤其在台儿庄之战中重挫日军。日军曾对52军有过这样的评价:“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的十个军。”蒋介石有一次在对国民党中央军军官们训话时说:“中国军队如果都像52军那样,打败日本人是不成问题的。”25师一直是52军的主力,以在作战中敢于大胆机动、迂回穿插而得了个绰号“千里驹”。
在这次“进剿”中,该师目空一切,进攻势头很猛。胡奇才决心利用25师的骄横,将它从敌军重兵集群中诱出来,一举打掉。“挖出来,打掉它!”胡奇才的决定令4纵将领们大吃一惊。此时4纵已经与国民党新6军、71军等精锐主力多次交手,深知敌美械部队火力强大、作战凶猛,不容易一口吃下去。此时正值四平失守不久,东北形势正陷于冰点,敌军气焰嚣张,到处夺城占地;解放军一路撤退,甚至准备放弃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这时胡奇才以手头的1万兵力居然敢对10万敌军杀回马枪,要吃掉敌人一个师,实在令人吃惊。“那可是25师!”4纵政委彭嘉庆盯着胡奇才,仿佛他不知道这一点,“你下决心了吗?”“砸锅卖铁,这仗也得打!”胡奇才将地图推到彭嘉庆面前,指着25师的突出位置:“老兄,你看看,这仗能够打!”
彭嘉庆足足研究了半小时地图,才抬头征询副政委欧阳文、参谋长李福泽的意见。两人都同意司令员的意见。战争年代的解放军将领们,都是久经考验、富有胆识的指挥员。彭嘉庆最后下了决心:“我支持老胡。这一仗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好。此战成功,必定震动天下,给毛主席报个喜!”
胡奇才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在1946年10月24日集中5个团的优势兵力围攻赛马集,歼灭了25师留守此地的两个营。敌25师师长李正谊急率主力回援。27日,该敌到达双岭子地域,胡奇才指挥部队将25师团团包围,企图将其一举歼灭。“千里驹”名不虚传,果然能战。绰号“李大麻子”的师长李正谊提着一挺机枪四面督战,指挥部队顽抗。打了一天,东北民主联军进展甚微。胡奇才亲自审问俘虏,得知25师的75团已经归还建制,使该敌由原估计的不足两团人马变为三团之众,兵力达8000余人,而东北民主联军兵力不足1万,力量并不占优势。显然,从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并不符合毛主席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似乎应该放弃这场作战,另寻歼敌良机。
但是胡奇才绝不轻易让这个已经抓到手的“千里驹”逃脱。他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果断决定:将25师诱往一个更有利的歼敌战场--新开岭地区, 同时调4纵副司令韩先楚率领另外3个团来援。他一面急电韩先楚,让他率部火速赶来;一面指挥部队佯败撤退,将敌军诱往新开岭。李正谊果然中计,率所部在后面穷追。1946年10月31日凌晨,韩先楚率领的3个团赶到了预定地点。东北民主联军在新开岭地域设下埋伏,集中8个团的优势兵力将25师全部包围在这里的狭窄山谷地带,展开了围歼“千里驹”的大战。
决战新开岭 力擒千里驹
“千里驹师”被包围后迅速抢占了战场的制高点--老爷岭连同周围的几座高地,据险防守。老爷岭十分陡峭,满山是尖锐锋利的山顶红和刺槐,山顶还有以前日军修筑的碉堡工事,加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解放军的攻击异常困难。李正谊在山头部署了一个团的兵力,居高临下地压制着解放军。进攻部队打了两天两夜还没能拿下老爷岭。这时包括新22师在内的敌各路援兵,已经从南、北、西三个方向扑来,最近的距离战场只有10小时路程。1946年11月1日晚,4纵党委在一个小木屋里召开会议,最终决定了新开岭战场的局势和几万将士的命运。会上,有人见久攻不下,部队伤亡太大,于是主张撤退,免得被敌人包了饺子。
“撤?往哪里撤!”胡奇才坚决反对。这几天的较量,使他进一步看清了敌25师。这是一支凶悍能战的部队,如果部队撤退,这个“千里驹”一定会紧咬住屁股不放,部队携带着大批伤员,很难摆脱敌人。他预感到,一旦撤退,后果不堪设想。“给我打,打下去才有出路!”胡奇才说。政委彭嘉庆和素有“好战分子”之称的副司令员韩先楚坚定地支持胡奇才打下去。胡奇才下令:将预备队全部拉上去,警卫员、炊事员、轻伤员统统上阵,一定要歼灭25师!
纵队的几位主要领导全部下到师团,胡奇才和彭嘉庆来到了位于主攻方向的10师,直接指挥夺取老爷岭。胡奇才命令:10师28团担负正面攻击,团长政委带突击连冲锋,参谋长带尖刀排冲锋,有进无退,一定要拿下老爷岭。同时,全纵队所有炮火集中轰击老爷岭,山炮连将炮拆开扛上山去,直接对着碉堡轰击。1946年11月2日拂晓,在强大炮火支援下,东北民主联军向老爷岭展开了新一轮攻击。指战员们前仆后继,28团参谋长李书轩在率尖刀排突击时英勇牺牲。敌人到底抵挡不住如此凌厉的攻势,老爷岭终于被拿下来了。夺取了老爷岭,俯瞰周围敌军固守的山头,敌军的一切动静尽收眼底。李正谊在老爷岭失守后,立即组织了一个加强团准备反攻。2000人的敢死队在寒冬大雪里脱光上衣,上好刺刀,听着李正谊亲自作动员,急吼吼地发誓要夺回老爷岭。这一切都落入了胡奇才的望远镜里。
胡奇才到东北后,虚心向苏联学习现代战争的经验,奉行大炮兵主义的苏军向他宣传“战争之神”的威力。胡奇才很快对火炮入了迷,短时间内就成了炮战的行家里手。此时,4纵炮兵团不仅有山炮,还有野炮和榴弹炮,炮兵作战技能有很大提高。
胡奇才发现25师正在进行突击前的动员,立即命令纵队炮兵团和各师的炮兵营向正在狂吼乱叫的敌步兵猛烈轰击,他亲自指挥纵队炮团。4纵的炮兵打得又快又准,2000多敌军还未及发起冲锋,就灰飞烟灭了。很快,胡奇才又找出了李正谊的指挥部。敌25师师部隐藏在老爷岭下的黄家堡子里,由几十辆美制大卡车围成一个四合院。在老爷岭未攻占以前,发现不了它,老爷岭被夺占,25师指挥部就暴露无遗了。胡奇才一声令下,数百发炮弹织成的火网立即笼罩了这座汽车堡垒,李正谊命大躲过了炮轰。激战至此,强悍的25师已经溃不成军。4纵的3个师转入对敌人的最后扫荡。11月2日上午10时,战斗全部结束,东北民主联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全歼敌25师8000余人,其中俘敌5000余人,包括号称“李大麻子”的师长李正谊在内。
新开岭战役石破天惊,是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首次成建制地歼灭敌军一个整师,而且是在形势对东北民主联军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毛泽东指出,新开岭战役证明:必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如第一次用5个团打25师未奏效,第二次集中8个团打就成功了;最初两天多次攻击未奏效,1946年11月2日拂晓集中全部炮火攻占制高点并乘胜扩大战果,半天内即将该师全部歼灭。新开岭战役,胡奇才作为主要指挥员,功不可没。正是他筹划、部署和指挥了新开岭之战。在决定新开岭战役成败的11月1日纵队党委会议上,正是胡奇才作为4纵司令员,拍板决定继续打下去,才取得了新开岭之战的辉煌胜利。 1948年。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一年的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将东北卫立煌军团正规军四个兵团,合计55万人包围,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同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的胡奇才受命率领四纵和第二兵团的第十一纵队、两个独立师及1个炮兵旅一起承担塔山阵地阻击任务。在此次阻击任务中,胡奇才以他的英勇善战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塔山猛虎”、“战术奇才”。
临危受命赶往塔山
塔山,既无塔,也无山,是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东邻渤海,西靠虹螺山。前后左右是一片10多公里宽的起伏地带。一条公路从塔山村正中穿过,北距锦州外围不到20里,南距锦西蒋军前沿只100米左右。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路,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民主联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辽沈战役究竟从哪儿开刀?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先打锦州,这也是最历害的一着儿。如果先打长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本来就在该城周围和沈阳以北地区,这样部队调动少,长春不仅可以打下,还可以争取消灭沈阳北援之敌一部。但沈阳之敌也可能不敢出来,或者看形势不好而南逃。这样东北民主联军打了长春后,还要打沈阳、打锦州,容易在战略上造成平推。而先打锦州,则可断绝长、沈之敌南逃退路,对敌造成关门打狗的形势,便于全歼东北敌人。锦州像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一头是东北的国民党部队,另一头是华北的国民党部队。攻占了锦州,就等于从中间折断了扁担,把东北和关内的蒋介石军队分割开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东北战局,也直接为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打锦州的关键是要有效地阻击锦州以南锦西、葫芦岛和锦州以北沈阳两个方面的援兵。而当时,在距锦州只有20公里的锦西、葫芦岛的塔山一线,国民党已集中了11个师的兵力,准备北上解锦州之围,海军中最有力的舰艇“灵埔号”与“重庆号”也开到了葫芦岛海面,准备直接支援陆上的攻击。毛泽东关注着塔山。当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下令东野“首先攻克锦州”时,就明确指出要注意塔山一线的敌援:“葫、锦援敌进得较快,则你们应准备以总预备队加入四纵、十一纵方面歼灭该敌一部,首先停止该敌前进。”
蒋介石早就窥视着塔山。“重庆号”乘风破浪,两次运送他亲临葫芦岛,向塔山遥望。他向三军下令:“限于14日黄昏前攻下塔山,否则军法从事。”在这样的战局面前,林彪点了胡奇才的将。胡奇才是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第四纵队的副司令员,司令员是吴克华、政委莫文骅。1948年10月6日、7日,四纵奉命到达塔山、白台山、高桥地区,并连夜筑起工事,积极备战。10月11日,林彪拍来一份急电,要胡奇才迅速赶到塔山前线协助十二师作战。
1946年,胡奇才任四纵司令员时,在新开岭打了一个漂亮仗。在这次战役中,胡奇才战术灵活,能进能退,进退皆不失主动;有包围有穿插,包围则十倍于敌,穿插则以一当十;既顽强又机动,顽强在攻其一点(关系到全局的点),不及其余,机动在大步进退,伺机歼敌。他指挥的四纵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全歼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25师,毙俘敌6000余人,生擒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缴获山炮5门、60炮几十门及各种长短枪4500支,并击落美制飞机一架。来自第一线的战斗经验是十分宝贵的。正因为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塔山阻击战中,林彪和罗荣恒都一致同意点了胡奇才的将。
灵活布阵成就塔山猛虎
从纵队部九股屯到塔山前线有十多里地。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开始对我塔山阵地进行猛烈炮击。胡奇才带着一个参谋、一个警卫员,在炮弹呼啸中一会儿卧倒,一会儿跳跃,迅疾前进,一刻也不敢停留,到达指挥前沿后,胡奇才又马上对当时的战况进行了分析。
塔山南面大东山、小东山、影碑山一线高地,蒋军早已筑有坚固的工事,而地势低下的塔山,完全在蒋军的炮火的射程之内。塔山阻击战,对于东北战场这个全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这样的地形上阻击,对于东北民主联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后退是平原,前进太近敌,中间只有一条狭长地带,无山可据,无险可守。战争年代,部队把打进攻仗叫吃肉,打防御仗叫啃骨头。塔山阻击战,就是一场光啃骨头不吃肉的防御仗。根据这一地形,胡奇才和吴克华、莫文骅一起研究,决定在东起西海口,西到白台山一线十多公里宽的正面上组织防御,以主要兵力、火力守铁路桥头、塔山村、白台山和高桥地区,与右侧之11纵队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敌人。他们还决定在兵力部署上,以一个师和一个营为第一梯队,以另两个师为二梯队,采用纵深的梯次配备,并强调守备部队必须掌握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为预备队,以实施连续的反冲锋,挫败有海、空军配合,兵力三倍于自己的蒋军。选择地形时,胡奇才特别重视塔山村的守备。经过分析,胡奇才和吴克华、莫文骅派一个最强的营到塔山村。”11日拂晓,敌三个师在舰炮火力的支援下,向我四纵的防御阵地发起冲击,激战一天,敌伤亡千余人,败下阵来。次日,敌人的进攻便形成了重点,猛攻塔山地区的中心--塔山村,又我被击退。13日,敌人的重点仍然是塔山村。号称“赵子龙师”的独95师打头阵,集中两个军采取两翼突破的战法,猛烈进攻塔山村。这一天,双方都有很大伤亡。第四纵队政委莫文骅称13日是“敌人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进攻最凶的一天,也是对塔山存亡有决定意义的一天。”14日,东北民主联军向锦州发起总攻击。敌东进兵团以4个师再攻塔山,“虽不顾一切,仍一无所进。”15日,敌军集中了5个师轮番攻击。当天下午,锦州方向炮声沉寂,东进兵团无心也无力再攻了。
战斗中,胡奇才除了用最强的连、营、团坚守阵地外,同时还不断组织步、炮协同下的反冲击,积极防御,大量杀伤敌人。部队在阵地前沿消极死守不行,反冲击远了也不行。不反击,敌人会把工事筑到我们工事前,一下子就可以冲进阵地。冲击远了回不来,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所以胡奇才每天用望远镜盯住敌人的动态,命令有关团、营和炮兵适时组织反击,把敌人推出1000米以外,尔后晚上再派一个班或组,在敌人的来路上埋设地雷,便于部队及早发现敌人进攻。此外,胡奇才还要求,在战斗中炮兵要事先测定各种目标,只要步兵提出要求,不论白天黑夜,随时支援。炮兵支援步兵,重点是打敌人的第二梯队,把第二梯队拦阻或打掉,这样进攻的敌人就没有后劲了。
作为指挥员胡奇才不仅脑活腿勤,还善于边打边调整作战战略。28团守铁路桥头堡,地形开阔,伤亡较大,胡奇才及时令30团换上。30团打了一天,又令29团接替。这样虽然桥头堡几度出现丢失的危险,但也最大程度上牵制了敌军的进攻,最后,胜利完成保障主力攻取锦州阻击战任务。
国民党此次攻塔山,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各军、师长均能奋不顾身,亲临最前线指挥”,海、空军也能配合。然而,在东北民主联军阵地面前,敌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蒋介石乘飞机在塔山上空也无可奈何地叹息:“真没有料到,3个军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就是打不过塔山。”战后,林彪专门邀胡奇才做客,请他说说塔山阻击战的体会。林彪说:“这一仗,你们把那个营放在塔山村按得好,就像一个钉子一样!”
“塔山猛虎”声名远播,同时也让世人领略了他卓越而独特的战略思想以及指挥艺术,一些军事专家称胡奇才是中国的“小库图佐夫”。

Ⅶ 新开岭战役的战役评论

新开岭战役是民主联军第一次以一个纵队的兵力在东北战场取得歼敌一个整师的战役,而且人数上也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这在民主联军日后的战斗中也是不多见的,虽然在整体上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迫于国军的整体优势,后来南满根据地基本丧失,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这里面,苏东有个疑问,4纵领导究竟一开始就怀有全歼25师的企图吗?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否,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苏东估计,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所以,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先祖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苏东认为不妥,先祖集中兵力思想是胜敌在先的战法,2、3个人乃至4、5个人打一个人,不出 意外情况,这1个人是受不了的,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 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很奇怪),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 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形势虽然一度不利,但咬紧牙关,依据战场形势,下了决心,坚持到最后,并最终吃下了这锅夹生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比较下华东战场的孟良崮战役,二者有些形似之处,不过前者少些战前的明显的决心与企图。
解放军虽然勇敢,但在战斗中同样暴露了一些问题: 1.部队之间的协同不好,34团,35团攻击从家堡子战斗可以看出,35团看到34团进攻受阻,仍抱着不是自己的事不上心的做法,不肯牺牲,为兄弟部队铺路,造成34团的严重伤亡,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47年的12月7日的沙后战斗中,由于友邻部队不肯协助2纵5师攻击敌人,瞪眼让敌人跑掉,这说明在在当时的民主联军中,相机协同的意识也是很差的。 2.炮兵技术不好,虽然装备了很好的火炮,据说有恐怖的240重迫,但炮兵团并没有发挥应有威力,零敲碎打,而且打得也不准,可以看出,沙岭一战中暴露出的炮兵老问题在新开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步兵进攻不讲战术,强攻硬打,造成巨大的伤亡,尤以老爷岭为先,主力攻坚的10师28团几乎打光。 新开岭战役结束以后,杜聿明在对新1军38师校级军官训话时说:今后我们应该切忌骄傲,对共军的战斗力万万不可存轻视心理,这次25师疏忽冒进,以至全部被消灭,25师这样好的部队真是令人痛心之及,如果大家都像25师这样 ,就会亡党亡国,杜聿明的一席话可谓道出25师的失败原因,但只是一方面,25 师在安东战役中的确暴露出轻敌的问题,但严格来说这轻敌只具体体现在战术上未作两翼宽正面搜索上,25师向宽甸进攻是国军上级的命令,算不上擅自冒进。 况且26日的赛马集战斗,4纵以5个团的兵力消灭不了25师的近一个团的兵力,从常理上说,国军不应害怕民主联军围攻,因为战斗素养,战斗指挥上,双方的确有不小差距,杜有推脱责任之嫌。失败的原因之二,在于新开岭的地势,使国军发挥不了美械的优势,山地作战,装甲车辆,重炮都发挥不了优势,这时最有效的火力支援就是迫击炮了,这点,国军并不占优势,相反民主联军有恐怖的240 重迫击炮,步兵火力上国军是落在下风的。失败原因之三:指挥上的失误,自始至终,李正宜没有及早判断民主联军的意图,向沈阳发电,说不要援兵,只要炮弹,坚持自己突围,实在是失策,另外战斗后期,收缩部队放弃老爷岭周围拱卫阵地,这让解放军得以集中火力和兵力攻击一点,老爷岭的最终的失守,使得全局崩溃,这也是败笔!三.友军协调不利,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救援行动不算,25师狂妄自大,是自取灭亡,怨不得2师)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协调的问题,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四。这实际上是国军无法解决的 问题,就是兵力不敷问题,国军这次进攻,纵深侧翼都缺乏保护,基本上都是孤 军纵向深入,各军之间又协调不好,相互之间没有掩护,所以,部队始终处于后路被切断的危险之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部队的战斗素质。
图片里的纪念碑是在凤凰山脚下偶然看见的。

Ⅷ 新开岭战役的战争转折

10月29日,民主联军12师34团,36团奉命,开进至新开岭东南邵家堡子,刘家堡子隐蔽集结,待敌入瓮,断敌后路,师领导并下达动员命令,各团,各部必 须做到绝对隐蔽,对村庄道路严格阻断,所有人员马匹一律进入住户人家,或深沟林木之中,警戒人员和值班干部都要严密伪装 10月30日下午3时,在11师的引诱下,国军25师一路穷追至新开岭山谷地带,由于轻敌,先头斥侯左右两路的搜索范围不过1里多路,根本就没有发现隐蔽在他们眼皮底下的民主联军12师,为日后歼灭厄运埋下伏笔,当敌人大队开进至东爱阳边门不远时,遭到迎头炮击,事后才知道,这是在爱阳边门东高地的纵队炮兵团,由于提前进入阵地,前沿又没有大部队警戒,见到敌人,便以榴弹重炮轰击敌人(虚张声势?),民主联军这一急中生智,国军果然中计,李正宜错误判断有重炮必有共军主力,便不得不停下来查明情况,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造成被民主联军合围,事后看来,如果没有这次炮击,国军按原计划是要连夜奔进宽甸的,这次停滞,国军的厄运降临了。

阅读全文

与新开岭之战电影完整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难兄难弟改编电影 浏览:739
寻龙诀鬼吹灯爱情电影网 浏览:528
看中主角说实话卖房子电影 浏览:505
微电影轻音乐 浏览:724
十大绝版老电影免费 浏览:271
主角变丑的电影 浏览:537
电影院椅模型 浏览:485
dj电影完整版 浏览:767
电影女演员叫毛什么的 浏览:279
台湾电影启航 浏览:765
电影演员余浩明 浏览:656
催人泪下的电影爱情 浏览:388
关于出马仙的电影名字 浏览:336
中国演的鲨鱼电影大全 浏览:835
德阳电影院买票 浏览:357
电影勇敢的心女主角照片 浏览:248
大胸寡妇电影 浏览:786
乐高幻影忍者大电影中英 浏览:573
布鲁克林电影经典图片 浏览:650
查理九世电影为什么不上暎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