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读后感思路可以围绕沉重的主题去写,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的一个过程,最后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正文:
今天看完《南京南京》,心情很沉重,五味杂陈,电影全程都是以黑白的画面呈现,1937那一年,日本人占领南京,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被俘虏。
陆剑雄协同战友对日军进行激烈的枪战,但是以他们微弱而顽强抵抗最后还是被压制了,女教师姜淑云倾尽全力救更多的中国同胞,然而还是被控制,不甘屈辱,要求日本人角川杀了她。
贝拉的秘书唐先生,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了错误选择,为此也付出了代价。舞女小江,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了一份刚强。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角川,他虽然是日本人同样也是杀害中国人,但是他看过了很多人,事之后,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有好几刻,我眼泪不自觉的冒出每一帧都是惨无人道,足以让各种铭记这段悲惨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场景搭建
为了还原真实的南京城,剧组在长春斥资3000多万,复原了南京这座800亩的废墟城池。标明了南京城应有的结构,大小比例、房屋的位置等,于是剧组将重要场景的位置确定并一一还原。
由于资金限制,剧组没能复原一个更大的南京,也没能如早期绘制的效果图那般,拍摄一幅南京城的俯瞰画面 。而为了片中枪声的制作,主创花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仔细考证,并搭建了一个"声音实验场。
⑵ 南京大屠杀电影 观后感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看到还在呻吟的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尸体焚化。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35万人。
⑶ 南京 南京 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祥预感在撞击心鼓。
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
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
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得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⑷ 南京南京观后感50字
思路:根据影片内容展开。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的场景应属那个沉重惨烈的黄昏。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抗日民众,包括年幼的孩童都昂首挺胸地面对着日军黑漆漆的枪口,奋尽全力地呐喊着,肃穆悲愤的面孔下是一声声“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结,有的只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豪言壮语。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席卷而来的枪声,遍地堆积的尸骸,刺目的鲜血,以及侵略者嘲讽的面孔。
(4)南京的历史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所有优秀战争片一样,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强烈的对比。
江一燕饰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点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纵表现得入木三分,但是并没有遗失女性的爱心和宽容,当日本人包围了难民营,勒令难民营的领导人交出一百名中国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几十个中国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来,用一种接受耻辱的形式捍卫尊严。
⑸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800字
《南京南京》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用电影纪录,电影《南京南京》由高圆圆、刘烨、范伟等人主演,一段根据历史而来的故事,用电影的形式去讲历史。
电影通过黑白镜头呈现历史曾经发生的事情,那是一段不愿提及的历史,也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电影通过镜头聚焦在人物遭遇,通过人物神情去表现那种状态下人们心理变化。这是一段刺痛南京、刺痛大家的历史,看孩子的表情、看刘烨表演时的眼神,都是一种刺痛内心的感觉。
在刘烨知道自己将要被害时,那眼睛流露出的信息,不正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历史嘛!
现在的我们生活得很好,国家让我们生活中没有炮火刺刀的好年代,但我们总该花点时间看看这些血腥的历史。不管生活多么幸福都该适当地刺痛自己,因为不痛,就会忘。忘了,就迟早会再痛一回。
⑹ 南京!南京! 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是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一部电影,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我们的屈辱历史。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很有感触,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
直面那段不堪的历史,把日本人的野蛮、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中国人们顽强不屈的精神特点。日本人在南京城里烧杀抢掠,举行变态的杀人游戏,女人被沦为他们宣泄的工具,很可怜,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
也从一个日本士兵的角度来剖析这场战争,他从一个人变得不是人,这就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战争让家园支离破碎。
忘记历史是可耻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时刻想着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负,所以认真学习,变强大,才会过得更好,才会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好好珍惜。
⑺ 南京大屠杀电影观后感
看完《南京大屠杀》纪实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是愤怒,悲伤。
三十万同胞,倒在日军机枪的扫射下,倒在日军一把把刺刀下,倒在空中落下的炸弹下。古老的南京城血流成河。你看,那扭曲的同胞的。脸和惊慌失措的难民。你听,那绝望的儿童的哭喊。尸臭和血腥弥漫了整个南京城,令人触目惊心地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
我身临其境般目睹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我的心在滴血。30万多的同胞呀!尸体堆积的山处处血流成渠。硝烟弥漫在血色的空中,令人泪下。枪杀、活埋、刀砍,他们在肆意残杀我们的同胞,那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
过去的历史是无法改写的,那耻辱的一页将永远警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没有白流。你看,神六飞天,嫦娥探月;这一切都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强大。
南京大屠杀永远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国耻。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们会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强我中华。
⑻ 看完电影《南京》有何观后感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电影《南京》观后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军的大炮从上海轰到了南京。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轰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开始大肆屠杀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为了追捕驻城军人,对只要是手上有老茧的壮年男人进行屠杀;为了打发时间,强奸妇女,最令人发指的是,当时的日本军人强奸的有10多岁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妇女,更有60多岁的老妪!幸存者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是,不禁泪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们都绝望的时候,由15位外国友人为难民们提供庇护的安全区成立了。他们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与日本士兵进行对抗,不顾个人安危。而正是他们15人组成的这个安全区,却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为了追捕南京驻城士兵将大量男性进行集体屠杀。100个绑成一路,到了扬子江边的时候就10个帮成一堆,一个士兵负责一堆。最开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个扬子江边惨叫连天。30分钟过去后,日本士兵开始对那些没捅死的人进行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将尸体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烧。短短的时间内,就残忍的杀害了40万南京人民。
在漫长的70年里,幸存下来的人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和将这屈辱的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扪心自问,在经历了如此的炼狱,在亲眼看见亲人死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来,是否还有勇气将自己屈辱、惨痛的经历告诉后人,为历史留下证据?又是否能够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国友人一样,勇敢的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区,当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但这句话我却一直难以忘记。看完这部电影,也要我产生的巨大的内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费吹灰之力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戏、买漂亮的衣服,没钱的时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饿了的时候在房间里叫父母做饭就可以。可是我却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沦了,险些忘记了历史。而作为一个生活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搞好学习。虽然像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祖国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因为,不愿背叛,所以,选择铭记这段历史。
⑼ 电影《南京》观后感 要1500字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电影《南京》观后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军的大炮从上海轰到了南京。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轰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开始大肆屠杀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为了追捕驻城军人,对只要是手上有老茧的壮年男人进行屠杀;为了打发时间,强奸妇女,最令人发指的是,当时的日本军人强奸的有10多岁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妇女,更有60多岁的老妪!幸存者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是,不禁泪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们都绝望的时候,由15位外国友人为难民们提供庇护的安全区成立了。他们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与日本士兵进行对抗,不顾个人安危。而正是他们15人组成的这个安全区,却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为了追捕南京驻城士兵将大量男性进行集体屠杀。100个绑成一路,到了扬子江边的时候就10个帮成一堆,一个士兵负责一堆。最开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个扬子江边惨叫连天。30分钟过去后,日本士兵开始对那些没捅死的人进行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将尸体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烧。短短的时间内,就残忍的杀害了40万南京人民。 在漫长的70年里,幸存下来的人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和将这屈辱的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扪心自问,在经历了如此的炼狱,在亲眼看见亲人死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来,是否还有勇气将自己屈辱、惨痛的经历告诉后人,为历史留下证据?又是否能够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国友人一样,勇敢的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区,当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但这句话我却一直难以忘记。看完这部电影,也要我产生的巨大的内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费吹灰之力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戏、买漂亮的衣服,没钱的时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饿了的时候在房间里叫父母做饭就可以。可是我却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沦了,险些忘记了历史。而作为一个生活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搞好学习。虽然像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祖国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因为,不愿背叛,所以,选择铭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