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浪潮》这部电影,求观后感 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写一篇观后感1500字以上要原创的 知道麻烦所以悬赏100分
试问由民主走向独裁需要多久?电影《浪潮》给出了它的答案:五天,甚至更短。仅仅五天,并不是耸人听闻,我相信每个人只要看多电影就不会怀疑这个答案的正确与否。
民主与独裁似乎是两个对立的词汇,而使得这两者互换的桥梁竟然是我们大力倡导的集体主义。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德国一所普通的高中,故事的主角也只是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赖纳•文格尔,和他所带的一个班级。而独裁闹剧的产生也非常简单和单纯,甚至不能说出有什么邪恶的地方——仅仅是因为赖纳的“无政府主义”被换成“独裁政治”,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收获更好的上课效果。对,一切一开始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谁都不会怀疑这会有什么后果,包括赖纳本人。
单纯的想法,却愈发失去控制,直到最后仅仅因为赖纳宣布“浪潮”解散导致学生蒂姆拔枪射杀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到底这中间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悲剧?
可以说赖纳在无意中建立起一个小型的纳粹社会。强调纪律性和集体性,不断重复阐述“纪律产生力量”、“团结产生力量”,是的原本松散的班级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非常巩固的集体,而赖纳本人理所当然成为集体中的领袖和元首。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手势,“浪潮”横空出世。
集体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产生独裁。而历史上也有形形色色的实例能够说明这个命题。几个熟悉的例子:德国纳粹,苏联斯大林时期,中国文革还有中国的邻国朝鲜。
正如很多历史学家说的德国纳粹不可能仅靠一个希特勒,一个戈林,一支党卫军就可以在欧洲建立起恐怖的法西斯统治,纳粹的罪行,那些热衷的德国百姓也必须承担罪责。因为正是这些狂热的拥护者给予纳粹扩张的土壤。希特勒掌权德国后,利用其出色的演说天赋和极其吸引人的承诺使得德国上下一心,形成一个紧密的集体。沉湎于集体中的人是原子化、无个性的,在集体的迷雾里他们只是人口统计学中一个小小的单位,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他们所愚忠的集体利益,甚至不惜消弭个性、牺牲个人权利。
在影片中每个加入“浪潮”的学生都心甘情愿并竭尽全力地去完善组织,发展组织。不难发现,其实“浪潮”的制服、标志、问候手势都是学生自己想出的,将“浪潮”标志贴涂在整个城市中更是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对这个集体的热爱而做出的疯狂之举。又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生们如此信奉“浪潮”甚至到了非理性的程度?集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体的力量,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个体不能达到的目标通过集体的力量往往就能实现,正是这种力量的差距使得集体中的个体会对集体产生深深的精神依赖,如同毒品一般无法摆脱。影片中的学生很多都是问题学生,成绩差,遭受欺辱和歧视,个人生活信心缺失,迷失自我没有目标,这一切的不足使得个体常感到力不从心,没有任何动力。但当他们融入“浪潮“中后,似乎什么都改变了:赖纳要求“浪潮”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平等,于是个人缺失的信仰在集体中被共同目标所填充,“浪潮”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须。吸毒者被夺走毒品会发狂,而对于“浪潮”的狂热者,“浪潮”的突然解散也会使他们有过激行为。
看完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蒂姆,他烧掉了自己所有的名牌衣服只穿白衬衫,爬上高楼喷涂标志,守夜保护“元首”安全及其最后的开枪,对于蒂姆来说,“浪潮”意味着一种梦寐以求的力量, “浪潮”的成立,显然给一直处于“校园底层”的蒂姆的生活带来转机。“浪潮”使蒂姆获得了“新生”,他的成长远远超出了文格尔所能控制的范围。组织之我的成长,同时意味着个体之我的消亡。我想到了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文革之于红卫兵如同“浪潮”之于蒂姆,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远非个体所能完成,而文革在红卫兵眼中正代表着一种希望,完成理想的急迫使得他们逐渐失去理智,而被四人帮利用。单从红卫兵个体来说,他们并不邪恶,但文革这个集体同化了他们的思想,也抹煞了人性,成了文革的傀儡。
到底集体主义应该如何发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该如何才是正确的?《浪潮》给出了回答却需要每个人去慢慢发现。对于当代的中国,不应该仅仅以一种国家利益至上、集体利益优先的立场要求公民牺牲自身的权益,而是应更多的致力于对公民权利的赋予和保障,否则“浪潮”的悲剧将在现实中上演。
⑵ 求德国电影《浪潮》的赏析...1400字以上
最近也在教学生写影评
刚看完 现实感很强的片子
给你些建议吧,可以做提纲
从赏析角度来说 注意影片的日记式结构和欧美导演一贯开头叙事手法,还有Jürgen Vogel的表演 可以简单着墨下 但影片更多的精彩在内容上
在影片内容挖掘上:
从我们实际生活的空虚感和无助感说起
从人的渴望认同感和归属感入手..注意联系历史上的纳粹兴起,邪教,传销等事实事件屡屡得手的手段 能结合历史客观提到集权化的利弊更好(纳粹的兴起带来疯狂的同时也客观上解决了德国当时失业,经济危机,社会福利三大问题,并使国家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讨论不利面和有利面
肯定文格尔先生教学上的创新上进和孩子们的单纯直率 明确最后的严重后果,很多时候人群并不容易控制,还有人心不可预料
再说说自身和社会的对待这种问题应有的责任和态度
不介意的话 参考着这么写很容易凑到字数 内容也不浅了
完全照搬网上别人的文章长远来说对你没好处
希望对你有益~
⑶ 如何评价德国电影《浪潮》
这片当年在德国反响剧烈。别看现在德国人已经民 主多年,但是民族根还是那样对上级的完全服从和对理想的盲目追从。所以德国人历来改革什么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而相对国人,尽管表象也是服从,但大部分状态其实是忍受,只要当忍受到达一定临界点,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发动自下而上的改 革。
⑷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
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的心智真的很恐怖,人性本恶吧,如果没有价值观、没有人生观作为一定的抑制力量,那么人的兽性与心智结合起来是异常地野蛮与低俗的,《浪潮》观后感。一定是人在作为兽性发展阶段时大自然规律的力量使得有东西可以遏制住人类的兽性。
宗教是一种价值观,但是它可能是把人带向另一个发展方向,在科学思想影响非常深刻的我不能说宗教就一定把人带向错误的发展方向,不能因为它现在没有发展得如科学那么深刻、完密而就判定宗教是不可取的,这反而是用辩证主义来解释宗教存在的可能合理性,任何价值观只要能够帮助人类走出一条路,那么它就能够说是有价值的。而科学也是一种价值观,从性质不能从等级、正误来说明科学一定比宗教高级到哪里去。宗教是控制人的本性,控制人的认知、情感、行动、价值观。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思想运动都要比战争革命来得更惊心动魄,更让人热血沸腾,思想上的巨人能够战胜武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是一个思想巨人,上帝也是思想巨人的象征物,因为思想上的控制力量狠狠遏制住了人的兽性,让人心底深处产生恐惧感、神秘感,对这种力量产生崇敬、膜拜,这就是被控制住,观后感《《浪潮》观后感》。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社会制度,什么方式地领导模式,本质上都是能够控制住人性!
影片《浪潮》是想说社会运动的掀起,没有真正控制住人性的社会制度是注定会有骚动的猫腻,没有控制住人性会引起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社会运动也是因缘这些具体的社会问题作为触发点,情绪与人性地下能量的迸发。就像地球内部总有一股力量在酝酿涌动,如果没有坚冷的地壳般地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体系,没有变化滋润的雨水、森林、太阳能地滋补,软硬兼控,那么地球就真的会没有理智地走向毁灭。控制地过程是具体的、艰苦的,这也许是人生世俗生活的具体演绎吧。
〔《浪潮》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⑸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12月1日,阅读了党员文摘的一篇浪潮电影的评论:纳粹速成,只需五日,浪潮观后感。我非常好奇怎样通过五天的时间成就一个纳粹团体? 影片中奈那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深刻了解独裁主义,开始了体验游戏,五天内他们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要求绝对服从,遵守纪律。游戏期间学生们尊称奈那为文尔格先生,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印发标志,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这个团体被命名为“浪潮”,甚至拥有了一个标志性的问候动作:手臂从右往左,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学生们越来越投入其中,以团体为核心活动,享受团体成员高人一等的心态,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排斥异己,观后感《浪潮观后感》。只用五天时间,这个班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所有成员都狂热的投入到了这场运动,形势越发不可控制。最后,奈那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发表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学生们兴奋欢呼,甚至叫嚣着严惩叛徒。冷静下来后,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 影片给我震撼最深的有两个场面,一是这个团体仅用五天的时间就席卷全校,甚至向全城蔓延;二是这个团体在水球比赛时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对此,我有几点感想: 1、学生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2、集团归属感、社会需要感、自身成就感是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国家控制非法集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⑹ 德国电影《浪潮》 德语影评/简介
影片根据陶德·史崔塞Todd Strasser的小说《浪潮》(The Wave,1981)改编而来,其笔名为Morton Rhue。小说取材于真实历史时间,196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高中里,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的一场实验,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法西斯主义,利用五天的时间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导演将这一事件搬到了现代的德国。教师莱纳·文格尔在学校活动周中给班上的同学讲授独裁政治,并突发奇想进行了一个为期五天的试验,却没想到事情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并最终引发悲剧
结尾处老师莱纳·文格尔读学生交的作业——关于“浪潮”的体会与感受:
“我想要的我应该都有了,衣服、零花钱,诸如此类,但我却时常感到无聊。(台下有学生对旁边的人小声说:这是我写的)这几天的经历很有趣,谁最漂亮、谁成绩最好都不再重要,“浪潮”让我们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份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说的很好,如果说一开始给这些年轻人灌输的“纪律铸就力量”等思想是独裁者借以操纵他人的手段,那么上述学生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明团体的巨大影响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可是精神上去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没有人在乎你对什么感兴趣,没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漫无目的、索然乏味。可是一旦我们组成一个团体,一个有着令人甘愿跟随的精神领袖、严明的纪律;有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手势、统一的LOGO;有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的团体,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人得以被平等对待,团体中的每个人似乎都充满激情,眼中时刻闪现着激动的光芒,满腔热血地做着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极度崇敬高高在上的精神领袖。。。一个小型的独裁体制就这样轻易地实现了。
⑺ 德国电影《浪潮》从心理学角度的影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ccacfe0100vjd7.html
⑻ 求看“浪潮”这部电影后的观后感,1500字
观后感-----群体的毁灭性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但也有可能成为致命性的毁灭力量。 影片以一个德国高中校园活动周开始。教师赖纳·马克文被学校要求教“独裁政治”的课程,照本宣科无法赢得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说独裁不会再有了,法西斯已是历史,没必要再讲了。为了使课程继续,马克文决定采取课堂实践的方式,用符合独裁政治的因素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切身体验独裁政治。开始学生们并不配合,因为他们都是受独立开放教育观念而成长的,个性,随意,自由是他们的准则,个性就是上帝。拉帮派,贩毒,做爱乱性,自我主义,比赛时单打独斗是这群高中生的常态。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很颓废,很糟糕。但影片显然不是来批判这些的。 为期六天的活动周以星期一马克文老师提议上课要起立回答问题,经过允许才讲话,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开始了。对没有受过任何拘束长大的学生来说,有人坚决抵制这种集体去个性化而退出,也有人因为新鲜而留下。事情进展很顺利,接下来的几天,马克文带领大家做统一踏步来体验集体的力量,更多的人感到有趣而加入,貌似颓废的学生们开始乐衷于集体这一统一形式。于是有人提议穿统一制服,白衬衣加牛仔裤,以便更好体现集体精神。大家忙着买白衬衣;蒂姆深陷集体主义,把其他个性衣服烧掉;卡萝没有穿白衬衣上课,被马克文老师故意忽略,卡萝最终退出课程学习,并因此与男友马尔科争吵,双方陷入误会中。大家为集体起名为“浪潮”,并为之绘图作为标志,“浪潮”开始行动,到处贴发图标,在汽车,橱窗,建筑物上漆喷图标。后来又有人发明手势,作为“浪潮”人员见面的手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浪潮”,“浪潮”成员开始阻止其他非成员进入校园,并强迫他人作统一手势。在在第五天下午的水球比赛中,“浪潮”成员让每个进入赛场的人必须身穿白衬衣,否则禁止入场。在比赛时,个性的马尔科不再单打独斗,似乎一切顺利,但“浪潮”成员为集体荣誉与对手发生暴力冲突。卡萝意识到“浪潮”向邪恶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而散发传单阻止“浪潮”,马尔科因此愤怒动手打了卡萝;马克文也与妻子因“浪潮”事件争吵,马克文太太愤而出走。马克文与马尔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第二天在礼堂结束“浪潮”,但陷入太深的蒂姆用手枪逼迫马克文不要结束,而开枪误杀同学,继而自杀,马克文被警方逮捕。而“浪潮”成员用两条生命换来血的教训,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独裁。影片以卡萝与马尔科和好,同学们痛苦深思,马克文在警车里深思结束。 影片开始有同学说,独裁不会再有,法西斯已是历史,而影片结尾马克文说,我们的所作所为正是纳粹法西斯的形式。它悄悄地不为人知的轻易控制了每个人的思想,麻痹了每个人的意识,也轻而易举的吞噬了任何反对的声音。极其统一的集体,没有个性,不存在反思,每个人都服从统一的思想,而从来不会思考这些思想是否是正确的。在高度统一的集体里,彼此没有差别,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为所谓的集体荣誉失掉应有的个性,并深以为傲。在这种集体无差别的热情与期待中,这个集体就很容易被煽动,哪怕把曾经深受喜爱的同学揪出来作叛徒也毫不留情面。集体的狂热感占据着每个成员,从而不自觉失掉了同情心,失掉了人情味,失去了判断力,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狂热的集体主义排斥其他任何反对的思想,排斥压迫任何不服从集体的人,在排斥的过程中,释放出人性最疯狂最丑陋最卑鄙的一面----一切不同于集体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毁灭,哪怕用最残忍最血腥的方式。 影片中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校园课程实验,却演变成一场创立者都无法预测难以控制的集体狂热集体崇拜,以致只有死亡的血腥才能将其控制,代价无法也难以想象。影片开始同学们表现出的那些颓废与集体狂热后的血腥死亡相比,已不是什么了。 集体自有它的好处,强大的力量,高效的执行力,但若不加控制走向极端,集体主义就演化成魔鬼撒旦,任何不可预知,任何形式的灾难都会因之产生。而我们所要警惕的是如何有效合理的使用集体力量,不让任何人打着集体利益的口号来控制个性,反对真理,防止任何形式的独裁形式,不要让法西斯,文革的历史悲剧重演。
⑼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
今天下午花了三个多小时把【浪潮】这部电影看了两遍,【浪潮】观后感。向大家推荐这部德国电影,相信大家十有八九都没有看过!!!首先说说浪潮在中国所受的待遇:在六间房、迅雷看看以及新浪视频、搜狐视频都找不到,优酷里面的链接甚至直接被屏蔽,但庆幸的是在已经上市的酷六中可以找到,土豆也有。所谓的禁书效应,你们懂的~
【浪潮】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所描述的是一群松散的自小生活在自由主义教育下的人是如何蜕变成一个独裁组织的,而这个蜕变过程却只有短短的五天!!关于影片的一些细节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自己去看,我只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观后感《【浪潮】观后感》。独裁统治的特点想必大家都知道:少数人或组织统治大部分人。那其中的大部分人难道自己没有脑子么,就这么成为被统治者?!这里就需要独裁统治者要有绝对的权威,讲的话要蛊惑人心,要让别人深信不疑。当已经得到了别人的推崇之后,接下来所作的就是用集体主义消除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让他们感觉自己在组织里有归属感!当然长久形成的个人自由主义观念是不可能这么轻易的被改变的,所以独裁者就需要时刻强调组织的纪律,用纪律来强制约束他们的一些不同于大家的行为以此达到组织上的高度统一!一旦纪律真正起效,独裁统治其实已经形成,但是还是有外人会持反对意见。这时独裁统治的可怕之处正式体现:利用组织吞噬异体!组织成员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只知道领袖(独裁者)说什么,他们就照做什么,他们已经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被洗脑了)。独裁组织从来不会考虑其他除了集体之外的任何事情,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对组织做贡献(集体主义观念已经毒害其身心)。
【浪潮】的存在提醒我们法西斯主义、纳粹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是不可能重现。从而自由主义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才能从根本上把自己排除在一切都平等的集体之中,避免自己独裁统治的一员!
影片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搞这个试验的老师无法控制庞大的局面,甚至到了在礼堂宣布要结束浪潮的时候居然有成员因为浪潮得不到继续发展而自杀!这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电影!特此推荐!
〔【浪潮】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