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写一篇好一点300字以上的电影《集结号》观后感,非常非常感谢!!
知道《甲方乙方》里英达扮演的那个“巴顿迷”是谁?我觉得那个死胖子书商其实就是瘦猴冯小刚自己。所以,今年有了这部《集结号》。
按照网络惯例,中国三大导演张陈冯出片,照例是要批评一顿的,尤其是大片。从结构上说,可以批评《集结号》比例失调,第一部分战争过于冗长,摇动镜头过多。第二部分过于简略,第三部分太过朱军。从技术上说,特技完全是用韩国人的,手法有模仿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和《兄弟连》的嫌疑。从宣传上说,吹得过火,大话讲得太满,让人想起中国大片一贯用宣传骗钱的传统。从细节上来说,军事迷还能挑出一大堆BUG,坦克型号,枪械分类等等等等。最后,还会有人给出一个概括性公式,类似:《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
但是我给了这片子4星,因为它真的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片。尤其是在内战题材中,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故事。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
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
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
所有这些,放在有数百万人厮杀的大背景之下,凸显出连长谷子地奇异的际遇---如同一只被命运之神拨弄的蚂蚁,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对朋友最珍贵的信任,也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信任。影片成功地表现了个人在战争中是何等渺小,最珍贵的生命是如何被漠然牺牲,英雄和传奇如何被淹没遗忘。而在命运的强大力量之前,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坚韧和担当。并且,因为这种极为微茫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竟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荣耀自己死去的弟兄,为他们讨还一个公道。最后的答案虽然出乎预料,但是两个永隔幽冥的人还是达成了和解。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
『贰』 《珍珠港》电影观后感800字以上
从整体来看,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且气氛渲染比较好,二者的完美结合于是有了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中的几个场景:日本的战斗机飞过棒球场,美国的小朋友们正在开心的玩棒球;飞机飞过小山坡,美国的小朋友们正欢快的采野花;飞机飞过足球场,孩子们正尽情的玩橄榄球;飞过树林,一群天使打扮的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这紧张的战争气氛与愉快而放松的和平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战前的幸福,快乐与战后的悲惨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又体现了当时战争的紧张气氛又暗示了战后的悲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正在欢乐的玩耍,幸福的生活的时候却不知道这些飞机将会带来怎样的消息,让观众看了有一些不忍,有一些心痛,更有些气愤……
日本天皇讨论当时日本的形式时说美国终止了石油的供应如同切断了日本的“生命线”,他回头呆呆的看着正在山坡上放风筝的孩子们,眼里充满了慈爱,之后他回过头来,慎重的决定发动战争;而另一场景:日本的战斗机飞过足球场时,玩橄榄球的美国孩子们抬头观望,却看见低飞的日本飞行员向他们招手,示意他们赶紧回家,暗示了这里“危险”。这些小小的场景,小小的动作却体现了战争的实质不是杀人,也不是伤害无辜的生命,而是为了下一代,为了下一带更好的生活,小小的场景,小小的动作却是精妙之“笔”。
『叁』 看一部电视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啦
《暖春》是大家都爱看的电视剧,故事情节非常感人。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七岁的小女孩——小花。她是一个突然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在无人收留的情况下,一位好心的爷爷把她带回了家。老爷爷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供她上学呀!小花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学去了,她多么想上学呀!可没有办法,她怕老爷爷伤心,就偷偷地跑到学校,趴在班级的窗外偷听老师讲课……
我看到小花,想起了王冕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王冕就给人家放牛,路过私塾时,就偷偷地在窗外听老师讲课……后来,王冕成为非常有名的画家。
看到她们,我心里非常惭愧。我们今天的孩子们,父母给我们非常优越的条件,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要星星都不给月亮,难道就不想点什么吗?我们有好的学习环境,一流的教学条件。学校老师教我们,课后辅导班教我们,回家父母叫我们;课外书家里没,书店买,书店没有网上购……
我们今天这些独生子女,还缺少什么呢?缺少的就是像小花和王冕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现有条件的珍惜。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今后,我一定要时刻铭记他们的故事,把他们作为我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我,在将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作为我心中学习的榜样,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我们不要再做温室里的花花草草,要做经得起考验的参天大树,将来能遮风挡雨,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电影《暖春》观后感
浙江省绍兴绍兴县柯岩中心小学阮社分校四1班 陈宁
影片讲述的是:在一个偏僻的穷山村里,一位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小花,孤立无援,被饥饿折磨得晕倒在荒凉的草地上。一位老爷爷含着眼泪把她救回了家。可是,老爷爷家也太穷了。小花被她的“婶娘”送走了多次,是老爷爷多次找到她,以宽厚而温暖的胸襟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把这个孤儿培育成人。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老爷爷对小花无微不至的爱:一天,他上山采柳条,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老爷爷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终于累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小花拿着一块塑料薄膜去接爷爷。小花看见爷爷的时候摔了一大跤,爷爷也摔倒了……
“爷爷,请留下我吧!”“爷爷,爷爷……”听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里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禁不住泪流满面,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是呀,为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劳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动呢?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诚,面对孤儿,用暖春般的真诚关怀她,感染着周围的人。我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老爷爷这样一份暖春般的美德!
当我看完《暖春》这部片子后,有许多的感触涌上了心头。
片子讲述了一个名叫小花的女孩,她的生命之路非常坎坷,她的父母在一次煤矿事故中身亡,大家都不愿意收养她,她就住在大队书记家里,大队书记给她找过很多户人家,可最终还是没能将她送出去。有一位老人见小花这么可怜,就好心收养她,但是她的叔叔和婶娘不愿收养她,嫌她是个累赘,曾多次把她送走。她的爷爷顶着很大的压力抚养她,为了让小花上学,她的爷爷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柳条编筐子给小花攒学费。
小花很乖,只要爷爷上山砍柳条她就跟着爷爷,帮他背柳条。回到家,小华又是刷碗,又是收拾卫生,邻居见她可怜,都给她好吃的,她都舍不得吃,留一点和爷爷吃,剩下的全都给她婶娘送去,可她婶娘对她还是冷眼相待,婶娘叫小花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从不叫苦。她的行动终于感动了她的婶娘,他们同意收养小花,并继续供她上学。长大后,小花考上了师范学校,回到家乡任教。
片中有一个情节让我深受感动,就是小花的爷爷背着柳条回家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爷爷摔倒了,小花担心爷爷,就披着雨衣在大雨中寻找爷爷。
想到小花,我不禁惭愧起来,我拥有这么幸福的生活应该珍惜,应该孝敬父母。小花在如此坎坷的命运中,依然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我要向她学习,开心的生活,并尽力帮助别人。
眼泪始终在我的眼里不停地转动,终于在影片收尾的时候,它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看完《暖春》这部电影后,我觉得很惊讶,没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么一个不幸的小女孩。
首先是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个好心的老大爷收养。但老大爷的儿子、儿媳(继父、继母)并不喜欢她。后来,只为听到的继母说的一句话,她便在每天放学后拿着向别人讨来的玻璃瓶去捉蚱蜢。她这么辛苦地去捉蚱蜢只为一个理由:她认为继母吃了蚱蜢,便会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后,继父继母会喜欢她,爱她。看到这里,我觉得心好酸,她的继父母虽然对她不好,但是小女孩却一点也不怨恨他们。
故事中的小女孩只有7岁,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和她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甚至有天壤之别,我的父母爱我、宠我,有时候,只要我喜欢还可以在父母怀里撒撒娇,我不必为一个爱,一个喜欢,去捉“蚱蜢”。
故事一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继父继母的爱为结局。但我感到的却是悲哀,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太不一样了。
我真的好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不要再有不幸的小女孩、小男孩。
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吧!
电影《暖春》观后感 浙江省绍兴 绍兴县柯岩中心小学阮社分校四1班 陈宁 影片讲述的是:在一个偏僻的穷山村里,一位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小花,孤立无援,被饥饿折磨得晕倒在荒凉的草地上。一位老爷爷含着眼泪把她救回了家。可是,老爷爷家也太穷了。小花被她的“婶娘”送走了多次,是老爷爷多次找到她,以宽厚而温暖的胸襟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把这个孤儿培育成人。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老爷爷对小花无微不至的爱:一天,他上山采柳条,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老爷爷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终于累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小花拿着一块塑料薄膜去接爷爷。小花看见爷爷的时候摔了一大跤,爷爷也摔倒了……“爷爷,请留下我吧!”“爷爷,爷爷……”听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里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禁不住泪流满面 ,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呀,为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劳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动呢?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诚,面对孤儿,用暖春般的真诚关怀她,感染着周围的人。我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老爷爷这样一份暖春般的美德!
《暖春》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暖春》。
电影讲述了一位从小失去父母的女孩小花苦难的童年的故事。小花由于饥饿,晕倒在路边,被一位好心的爷爷收养。她的养母因为家穷,自己又有三个儿子,所以不愿意养她。
一次小花穿着长长的破衣服,在河边洗衣服,一群背着书包上学路过的孩子讥笑她穷得没学上。小花很羡慕他们,也渴望上学,但家里没钱,所以很难实现。回到家,她看见小孩在玩识字的游戏,她就在一旁学,别人念一个字,她记一个字。当她学会26个字后,非常高兴。小花是个重感情的女孩,一次,下起了暴雨,小花想起了爷爷砍柴没带遮雨的东西,一把抓起塑料布顶在头上到山上去找爷爷。她看见爷爷时他正背着柴艰难地行走,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坑里,小花赶忙跑上去,自己也摔倒了。小花坚强地爬起来,扶起爷爷,为爷爷遮住雨,两人在雨中相拥而泣。看到这里,我为小花的真情而泪流满面。
后来她上学了,非常刻苦,勤俭节约。她给了老师一根铅笔,让老师用铅笔给自己批改作业,她说:“用铅笔批改了还可以擦掉,本子又可以利用了。”他的话感动了老师,也感染着我们。
小花坚强的与命运抗争,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看完电影后,使我深受教育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肆』 关于电影《小英雄雨来》的观后感(200字以上)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作《小英雄雨来》。看完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雨来的勇敢精神打动了。
故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
雨来本来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一直和老师捣乱,直到老师被鬼子抓了起来,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为了救出被困的老师,雨来便带着小伙伴一起利用“土坑”“粪坑”“树叉弹弓”等鬼子从未见过的怪招跟鬼子之间展开了斗争,最后终于救出了老师。
我觉得在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学习小英雄雨来知错能改,和敌人勇敢斗争的精神,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
星期1我们看了电影《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雨来的游泳技术很好,但是他经常迟到或逃课去捉鱼,因为这事,老师经常训他,可是调皮的雨来竟然把癞蛤蟆放到了老师家的锅里。有一天,日本军官到学校把老师给抓走了,雨来带领着几个小伙伴去救老师,他们在菜里放了泻药,害的日本军官都光抢着上厕所,试过好几个办法后,还是没能把老师救出来,伙伴们劝雨来等李叔叔来了再去救老师,可雨来却生气地说:“这是我们的老师。”最后雨来和铁头把木头放到河里,然后他们俩躲在木头下面游到日本军官的船的旁边吧船弄翻了,经过在水里的努力拼搏,终于把老师救了出来。
看完《小英雄雨来》我觉得雨来是个勇敢、无私、聪明、机智。的孩子。
我喜欢雨来,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带领大家救出了自己的老师。
歌德说过:“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挫折,是每个人一生必定碰到的。它虽然会让人痛苦、难过,却能让人学会成长与解决问题,在一次次挫折中长大!上个星期五,我们小学便开展了一次“挫折教育活动”,还播放了励志电影《小英雄雨来》,让大家都受益良多。
电影主要讲了: 雨来是一个顽皮又机智勇敢的孩子,也是一个很有“威望”的孩子王,有一天突然来了一队日本鬼子把老师抓了起来,孩子们全被临时放了假,这时的雨来很担心,便回学校去看看老师到底怎么样了。这时,雨来看到了老师被几个鬼子“看住”了,而且他还看到了鬼子打老师。于是,雨来决定救出老师。后来,为了救出被困的老师,雨来便带着小伙伴一起利用“土坑”“粪坑”“树叉弹弓”“跷跷板飞人”等鬼子从未见过的怪招跟鬼子之间展开了让鬼子啼笑皆非的斗争,最后终于救出了老师。
在我刚看电影开头时,总觉得雨来非常调皮,就喜欢恶作剧,可是到了后来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被他非常人一般的胆魄与机智所打动了。他虽年纪轻轻,只有十二、三岁,但在待人处事时却往往比大人的能力还强。在雨来被鬼子恶打的时候。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被打出血,顺着腮边流下来,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搓,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人心悸!难以想象,假如换做是我,我能承受这样的折磨吗?我也许早就投降了。雨来仅仅是一个孩子,出生在那样不和平的时代,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然而他却能面对最强暴的敌人,勇敢地说不,我不禁对他深深的佩服。
比起雨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老师长辈耐心的教导。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有什么风雨来袭击。然而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挑食,总是埋怨东西不好吃;我们挑穿,总是埋怨衣服不好看;我们还贪玩,总是埋怨玩的时间太少……我们无休止地向父母要这要那,却何时想过要为家庭,要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呢?同雨来相比,我们显得多么渺小?多么无能?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已经不会面对挫折,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便会去找父母帮助,而从来没想过自己解决,假如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那我们自己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连一点风雨也经不起了!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挫折就像那良药与忠言一样,虽不好听不好吃,却能实际的帮助我们,让我们不断磨砺自己,直至有一天可以像苍天大树一样经得起风霜雨雪,那时候,我们便是人上人了!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前几个星期,我观看了电影《小英雄雨来》,雨来那勇敢、机智的样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雨来的老师被日本鬼子抓住了,所以学校临时放了假,雨来、铁头等许多的小朋友十分想念老师,决定把她救出来。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营救计划:首先,由雨来去探查情况,到合适的时机把鬼子引出来,在这段时间里,铁头带领小胖和其他小伙伴设好陷阱,随机应变,耍耍鬼子。他们按照计划行事,把那三个日本鬼子耍的团团转,使他们次次都无法得逞。最后,女老师成功逃脱了日本人的魔掌。
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雨来和几位小朋友巧妙地应付敌人的袭击,又反过来耍他们的时候。那三个日本鬼子出去抓雨来和另外几个小朋友,不过,小朋友们用智慧设下了一个个陷阱。首先,他们用藤条套住了一个鬼子;然后,他们又用跷跷板跷飞了另一个鬼子;最后,他们在桥上挖了一个大洞,使那个头领被卡在了桥上。看到这里,我们狂笑不止,笑那鬼子无能。
不过,我跟雨来比起来,感到十分惭愧。雨来的无私是我所没有的。那一次,我和其他几个小朋友搞恶作剧,摁响了一家的门铃,悦耳的门铃声回响在楼道里,我听见了门内的脚步声,立马甩下他们,快速地跑了出来。可是,最后的几个小朋友挨了那家主人的批评,我却没有勇气站出来承认这件事是我提出的。现在回想起来,再跟雨来一比,我觉得无地自容。
看完《小英雄雨来》,我依然回味无穷,我要学习小英雄雨来那勇敢、宁死不屈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小小年纪就可以帮助别人的作风,他就是我的榜样。雨来,我向你致敬!!
乱世出英雄,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变的道理,尤其是遇到国与国之间这样大的冲突时,涉及到国家的尊严,个人的尊严,一切的矛盾冲突便一下子全部浮现出来。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爱国之心的激励,成就了很多英雄,而雨来便是其中一员,在电影《小英雄雨来》中有很多细节给了我很多感触,虽然知识一家之言,但我想也至少表达了我的一种想法吧
在电影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一是雨来,而另一个便是老师。雨来从小便是非常的叛逆,但亦是非常的精灵。但有时候一我的目光看却显得非常顽皮:逃课、戏弄老师。从另一个眼光来看,亦是雨来的内心充满一种英雄气概,知识还过于小,所以有些事情才显得那般的不成熟。而在这一点上,老师的教导却是循循善诱。她原谅雨来的顽皮,而当日军侵入雨来所属的小山村时,雨来心中的英雄主义才真正的爆发出来,在应对日本人的问题是,又显得非常的机智。在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即老师问每个学生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雨来的回答是蓝色,他说蓝色是天的颜色,是海的颜色。而老师在此时便对雨来的英雄主义的不完整提出了一个引导,她说:“英雄需要智慧,理性,而蓝色代表一种安详,洁净,希望和未来."剧中的重点是雨来与日本人的斗智斗勇,日本人在此时显得非常的无助,而雨来在此时却显得非常的机灵。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英雄品质,雨来是出于一种爱国之心而成为英雄。只是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不断的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雨来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雨来的勇敢,机智都是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学习的。
一个时代,诞生一代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处在如今的和平社会,我们亦需要汲取精华,学会不断的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的超越。
『伍』 电影观后感观后感(什么电影都行,最好是好莱坞和迪士尼的)
《南京!南京!》的行不?
开伤疤有许多种方法,哭诉的、淡漠的、唠叨的,官方的、民间的、第三国的,等等等等。陆川这一部,可以说是来自民间的声音,在《南京,南京》中有着多个声音在叙述。抵抗组织的、国际友人、普通民众以及日本军人,但并不嘈杂,但是残酷、直接,写实到让人目不忍睹的地步。铭记南京大屠杀,不止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每个人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
《南京!南京!》相比很多同背景的电影有着很明显的进步,那就是呈现出中国人的抵抗状态,南京沦陷之后,中国人并非不抵抗,无论是武装的战士还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或者用子弹来说话,或者同仇敌忾,即便是妓女想保持美貌和发型、贵妇们打麻将,分别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那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而是苦中作乐更可哀,作为现代人要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处境。
刘烨演出的地下抵抗成员们,在被俘之后,被日本人集体、批量、有秩序的屠杀,电影的前半段在观众的预料之中,但是陆川将断壁残垣之间的战争场面提高到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影细致表现了各种屠杀的方式,一批批的枪毙、关在仓库里并火烧、驱赶到深坑里被活埋,每一种死法都是极其反人道的。而高圆圆扮演的姜老师,担任国家安全区的委员,则说明了中国人的不屈服。
更多一些亮色,更在于分明大家都看到日本人的强奸和杀戮之后,在日本人到安全区要求慰安妇之后,那些妓女和普通的中国女人为了其他人,纷纷主动申请。这样的一幕幕,是具有血和泪的历史碎片连缀而成的历史记忆。
陆川并不希望将电影拍成受迫害的展示,几乎在每一个段落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来寻找更好的可能性,当然范伟扮演的拉贝翻译是个特殊的例外,他本希望苟活,于是在日本人和德国人之间周旋,为了家庭甚至不惜告密,然而良民证之类的文件也不能担保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小姨子也被掳走,最终他放弃了和拉贝到德国的机会,自己被枪毙,怀有身孕的妻子将在异国生下新的希望。战争使得日本军人成为魔鬼,不遵守任何规则。
当在上海的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本政府和军队上层本希望休整,但是在中下层军官的鼓噪和要挟之下,迅速向南京方向集结。杀红了眼的日本军队,在破城而入之前,侵略军上峰下令“独断专行”,于是低级士兵完全失去了道德感,陶醉在群体性的狂躁之中,完全不加区分中国军人、战俘、平民、难民、学生等等任何社会身份,南京于是成为人间地狱。
《南京!南京!》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南京的日常状态,冷枪时而出现,脱下军装的士兵藏匿于民间,中国平民并非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能够想到别人,尤其是以认领亲人那一场感天动地的大戏,无数的男人被并不相识的女人领走,哪怕被发现被枪毙。陆川安排刘烨和高圆圆死得其所,当观众对他们熟悉起来并产生深深的感情之后,刘烨被枪杀于战俘营,高圆圆被单独枪决,丝毫不留任何余地,历史就是如此,不要奢望他们能够活下去。
能够活下去的,相对来说,最普通的人反而机会更多一些。电影即安排对侵略有所反思的角川(演员本人的祖父便是在南京大屠杀之后回到日本自杀的),最终放了两个貌似憨厚的抵抗军人,其中童子军小豆子至今依然活着。角川的自杀,说明了任何国家、制度都不是铁板一块。
电影完全没有回避强奸女人、无目的的杀害路人和慰安妇问题,陆川很好的处理了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件的难题。“中国不能亡”的呼喊穿过七十年的时空,于今是“中国不能忘”。攻下南京,杀戮南京,震慑中国人,则是日本人的构想,在今天则是“承认、道歉和反思”。在日本人尤其是右翼和政府很没有认可并全面反思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是没有资格来原谅日本人的。文明的冲突,是根深蒂固的基因,遗传在深层次的血脉之中。所以,绝对不应该以“日本人/军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来做泥菩萨状,当狮子吼之时就喊出来吧。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可以相互参照,彼此提供了他者的目光,无论如何角川的例子是非常罕见的,即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也不能代替其他百万以上的侵略军,更何况他本人在电影中也是优秀的战士。他越优秀,杀害中国人就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津安二郎,这位日本最著名的导演之一在战争期间是战绩卓越的毒气战专家,他从未进行反思,在他的日记中保留大量的战争细节。
我们更不能以“反日”、“愤青”、“简单的爱国热情”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努力,也不应该以可能的外交纠纷而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人善于化妆历史,在当下国际形势下,中国尤其要站出来,《南京!南京!》中日本军人的单兵作战能力如此之强,是在当年他们的强大国力、艰苦卓绝的训练和坚定如一的武士道精神为基础的,在电影的最后,日本人的祭祀仪式充满着足够的神道教风格,对于日本军人来说绝对是灵魂上的洗礼,将鼓舞他们继续战斗下去。
中国要超越日本,必然需要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的建立,当然我们不需要躁狂和迫害其他民族、国家。揭开那段充满伤疤的历史,为的是提醒国人不要忘记历史,特别是要铭刻历史的细节只有细节才能够让后世明白怎样到了今天。《南京!南京!》中唯一活下来的小豆子,吹着蒲公英的花絮,走向明天。
绝对好的!我自己写的,老师当范文收录了呢!
『陆』 观后感如何写,请给出例文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3zkbnlaEzLS-a9pPczbdoA?pwd=eej4 提取码: eej4
『柒』 观后感怎么写
忘啊,那一幅幅短暂的画面成了永恒的记忆!
看完电影《铁血》之后,我的心头在颤动,血液在沸腾。英勇善战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将士用血肉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烈的篇章!
影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桂南战役。我方的参战部队是由抗日名将杜聿明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那是一支与人们传统印象截然不同的国民党军队。纪律严明是他们的优秀品质,保家为国是他们的坚定信念。面对异常凶残的强大日军,他们用钢铁撞击钢铁,以血肉拼搏血肉。战役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万五千名将士用生命筑成一座巍巍“昆仑关”。
面临敌军的枪林弹雨时,中国军人没有退缩;直对日寇的狰狞獠牙,中国老百姓也勇敢地挺身还击。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亘古不变的情感——爱国之情。昆仑关攻下了,英雄们的鲜血化作了漫山遍野的红杜鹃,那绽放的花朵就是他们的爱国之心。
也许用飞机大炮可以轰开一个国家的大门,却轰不倒人民心中的爱国之碑;也许靠武力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土地,但决不能使人民的灵魂屈服。
今天的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对战争的硝烟的切身感受。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也应该在心中充满爱国之情。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千万英雄用热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六十年前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耻辱,从小就要有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范仲淹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我们青年不能引以为人生的座右铭吗?我们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有的人是一根火柴,燃烧了一刹那就熄灭了;有的人是一支蜡烛,燃烧得长久一些;有的人是炉火,有的人是太阳**我们要做太阳!
没有祖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们的幸福?让我们为祖国谱写历史的新乐章!
《铁血》在我心中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丰碑,让激荡在我们心中的爱国之情化作有力的翅膀,促使民族在新时代的腾飞!
『捌』 一篇爱国影片的观后感 30字哦
国庆节,我观看《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爱国影片。看完之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电影院里更是几次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最感人的是默默为原子弹爆炸奉献的科研人员。为了大爱舍了自己的小爱。最后一课连名字都没有。最搞笑的是葛优贴着五星红旗的头脑勺在哪会激动的摇晃。那一刻即想哭又想笑。其实最正常的感觉到即使最普通的老百姓在心里也是有国的。有大爱的。看完这部电影我最想表达的情感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玖』 怎样写电影观后感
你觉得本片的重要人物有谁
你看完本片后,有那几段情节,是你觉得印象比较深刻
以精简的文字交代影片的内容
写感想有一个重要的部份就是写出内容摘要介绍,为什麼要写内容摘要介绍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看过这一部影片,写出影片的摘要介绍可以让别人对影片的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对你之后所抒发的感想,才会产生共鸣,了解你所陈述的内容.但是摘要最好不要超过感想的四分之一篇幅.
针对某一个情节发挥,清楚描述剧情
写影片感想时,你可以只针对影片中某些精采的部分,抒发自己的想法,当然,你特别挑出的段落,一定是自己特别有感觉的部份.
昨晚有幸得到朋友给的一张光盘,看了目前未公映的《画皮》,看完才发现人性是如此之美,心倘若没有杂念,世上就没有妖魔,人和妖的不伦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亦如此凄美……
看完《画皮》,有很多意外,每个人的表情都有着不同的内容。或意外、或惊喜、或沉思、或纠结、或反省……怎么也想不到,《画皮》竟然是一部有关人性、有关探讨爱情真谛的影片。没有了笑场、多了几滴眼泪,《画皮》就这样在意外中上演着,前40分钟在意料中讲述着故事,没有惊喜但也不让人讨厌。周迅的演技的确不错,她出场时的妖媚注定了雪狐的悲剧,赵薇不再是那个叽叽喳喳的小燕子,她把一个懂爱的女人刻画的淋漓尽致,陈坤扮演的王生在道德和欲望中努力挣扎,最大的惊喜是甄子丹,他的文戏带给人太多的回味,孙俪的降魔王很讨巧也很讨喜,戚玉武的蜥蜴精毒辣不让人厌烦,三男三女的六角情感纠葛复杂不累赘,动情不煽情,泪中藏着人性的闪光点,这是影片最抓人的地方……赵薇深爱着陈坤,她才是陈坤的王夫人,妖精周迅爱着陈坤,陈坤游离在赵薇和周迅中间,道德告诉他赵薇是他的夫人,但欲望又使她对周迅情有独钟…… 一心想做小妾的周迅被陈坤拒绝,赵薇为了深爱的陈坤,准备成全周迅时,周迅献出了妖的原形,痛不欲生的赵薇为了不让更多人死在周迅的手里,喝过了周迅递过来的毒药,答应周迅提出的所有条件。赵薇含着泪只有一个请求:“王生(陈坤饰)很爱你,不要伤害他,不要再杀无辜的人……”“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爱”这是赵薇对周迅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画皮》在张靓颖的《画心》中落幕……
《画皮》留下了什么?爱,原本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对爱有不同的感悟,只是没有了心魔,爱也许会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