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南海潮电影观后感

南海潮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8-25 19:47:38

A. 《南海一号》观后感

《南海一号》观后感

圣诞平安夜,大型新编粤剧《南海一号》在阳江体育馆隆重亮相。

10月中旬,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桂雄充分肯定并推荐观看《南海一号》。在广州首演,我没来得及去观看,为此懊恼了很长时间!今日我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视觉效果堪称一流。运用多媒体投影,营造出电闪雷鸣等恶劣天气,营造出大海的惊涛骇浪;制作仿真木船“南海一号”,可360度旋转的木船傲立在舞台中央,立体感强;布景与道具制作精细、色彩斑斓,让人眼前一亮;灯光璀璨,变化诡异,动感十足;服饰鲜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典雅贤淑与奔放狂野相辉映,不同凡响;形神兼备的表演和迥异的舞姿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听觉效果堪称完美。在传统的粤剧唱腔行板中融入了具有波斯风情的曲调,多了几分洋腔洋调,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温婉,有的热情奔放,有的俏皮活泼,有的深沉浑厚......形式新颖但又不失粤味。

教育意义深刻。这一艘船,展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浓缩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弘扬了岭南本土文化,以及岭南先民自信、大气、包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新的粤剧创作理念,新的粤剧表现形式,新的粤剧舞台效果,让人耳目一新。主创人员大胆加入高科技元素,打造了一场艺术水平超群、紧跟时代潮流、波澜壮阔的舞台剧,既有真实历史的沉淀,又有艺术的虚构,给人们送上了一道传统融合现代的“文化盛宴”。开创了粤剧界的先河,在戏剧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南海一号》讲述的是南宋高宗时代,广州航海通商大户李大用立志用毕生心血完成《华夷万里航海图》,修造大船“南海号”,同时希望子承父业。但是,他的儿子李六哥敢为人先,锐意进取,革新和改良富有异国特色的陶瓷,并热衷于海外贸易。两代人的观念冲突让剧情跌宕起伏。

举止高雅,贤良淑德的宋朝女子林花和热情爽朗,奔放狂野波斯公主同时爱上年轻有为的李六哥。面对波斯美女那热情而大胆的追求,李六哥甚是纠结、困惑、迷惘;当目睹表妹林花为自己挡住了致命一刀,发现真爱,悲痛欲绝地拥抱着已香消玉殒的林花在风雨飘摇的船头拜堂结为夫妻。最终,“南海一号”因风暴来袭而淹没于汪洋大海中。

该剧参照“南海一号”历史背景进行创作,把出土文物鎏金腰带、金手镯作为道具,搬上了舞台,剧中主人公的名字正是取材于瓷器上的文字。还原了历史,增加了可信度!

粤剧《南海一号》为人们展现了一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一幅南宋繁华都市的风情画卷,一首凄美的异国爱情悲歌。令我久久感动其中.......

B. 急需一篇观看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各位亲们帮帮忙!!!

从《微观世界》知道了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后来又看过他的《喜玛拉雅》,《迁徙的鸟》,直到这部《海洋》。《海洋》一片耗费五年的时间精心打造,雅克·贝汉与雅克·克鲁索使用最新的拍摄手段,耗资7500万美金,动用了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0个拍摄点取景拍摄,超过100个物种被收入电影画面之中。雅克。贝汉父子一起上演。由于海洋覆盖了地球四分之三的表面积,所以看完此片,也算周游了四分之三个地球了,某些达人千万不要错过。影片带来的震撼一直都在,如果有某种东西在当时真的能让你感到震撼的话,那么我相信,这种感觉肯定会陪伴你终生了,你再也不会遗忘。。。我喜欢那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并由之而产生的对大自然的敬畏。相比之下,人类的渺小简直不值一提,但是人类破坏的力量却不容小觑。为了享受美味的鱼翅,一条条鲨鱼被活生生地截去背鳍,胸鳍,腹鳍和尾巴,只剩了一个光溜溜的身段后被重新抛回大海。鲨鱼是没有鳔的,生下来就要靠不停地游动浮在水中,如果它不动,就会直沉沉的像块石头坠入无尽黑暗的海底。被截肢了的鲨鱼当然无法再动弹,它们徒劳地扭动着躯体挣扎着,张着血盆大口拼命呼吸着,然而每一口的呼吸都伴随着鲜血从口中和鳃中喷出,并着从截肢伤口流出的鲜血融在海水中的血雾,鲨鱼就这样在自己血雾的包围中沉到了漆黑的海底,等死。。。如果有人在你流血的伤口上撒盐。。。这就是人类的残忍。。。我想我这辈子是不会点一份鱼翅来食用了,还会BS吃鱼翅的人。。。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污染了这片蓝色的圣地。珍惜生命,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2012 电影 观后感

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猛然间感到了脸上的热度。影院空调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动,更是身体热量增加的原因。这热度,就来自刚刚看完的美国大片《2012》。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呼吸几乎一直在绷紧。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动中感动。

对美国,不是很有好感,因为自己的父辈曾经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血肉相拼,无数中国军人在那场战争中流血,牺牲。也因为从自己青春时期起,就见过太多美国对中国的羞辱。

但这不代表自己对美国的一切都拒绝,如果是美国的优秀的一面。

2012》,就是这样一部可以代表美国优秀一面的电影。

影片是灾难片,这是美国人早就拍的烂熟的一种电影,我也看过别的美国灾难大片。但这部片子,确实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我。

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见闻有限,反正能把这么多灾难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灾难大片,记忆中好像没有,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灾难元素的集中度稍可与《2012》相提并论,但也远远不及,场面与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语。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但这些,只是让我激动的理由,而不是让我感动的理由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在超级洪水袭来的最后时刻,那些掌握着方舟外几万人命运的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在瑞得里安博士“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人类的文明就在与互相帮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放弃他们,那么即使我们生存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去面对他们的孩子”的激切演说下,一致同意打开方舟大门,无数人欢呼着冲进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我想,都会在心中刻下一丝温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奋斗和努力,更值得我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杰克,为了让自己的一家人得到进入方舟的船票,驾着车疯狂地跑,从黄石国家公园跑到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场,在漫天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巨大烟火中找到沉迷于要和地球共存亡并且快死了都不忘记自己是第一个宣布地球完蛋的那个疯狂家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缝后爬出来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经过了飞机原本说要在中国南海迫降最后却在中国西藏降落的戏剧性经历,终于在那位好心的中国方舟工作人员天庆的帮助下全家进入了方舟。当杰克在影片最后,终于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机械故障使得方舟顺利开动,一家人悲喜交集拥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为平凡人的杰克,在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勇气,应该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这点)。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确实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义人物,而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光辉人性呢?

我喜欢杰克,理解杰克,因为我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父亲,一个和他一样有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当儿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时,他不准儿子和自己同去;而当儿子悄悄跟来被他发现后,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要让儿子活下来,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排除故障,否则,他活不成,儿子也活不成。可以让自己去死,但绝对不能让孩子去死。因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亲。

这一幕,也出现在俄罗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浑身充满着铜臭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处。尤其是那种临危不乱的风度,颇有“带头大哥”的气质。飞机迫降西藏,几个人为了是否等待飞行员米沙而在豪华车里争执不休,眼看着再不将车开出飞机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声大吼“闭嘴”,压住所有人,随后大家将车开出迫降中的飞机,结果虽然飞行员萨沙遇难,但绝大多数人的命却保住。从事态发展的结果看,尤里的做法虽然对萨沙不公,但却是正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尤里的当机立断无可指责。在方舟大门即将关闭,几万人将被抛弃的一刹那,看着两个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声“跟我来”,带头冲击方舟。当方舟大门打开后,尤里不是自己先进方舟,而是拼命的先把两个孩子送了进去,最关键的时刻,眼看大门即将关上,而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却爬不上门,尤里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用尽全力,举着孩子的脚奋力往前跳跃,孩子的手终于抓住了方舟的门板,而尤里的的跳跃之后,脚下就是无边的悬崖。。。。

还有那位飞行员萨沙,一个英俊硬朗的俄罗斯男人。在飞机迫降的最后时刻,他拒绝了别人要他一起撤离的劝告:“我必须等飞机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飞机再走”!“那你呢”?“我没事”!他几乎是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也果真做到了。当所有人都撤离飞机后,他驾驶着的飞机,没能停住,滑下了悬崖。。。。飞机上,有将他的爱人夺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敌。萨沙,一个俄罗斯男人,真正的男人!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他的嘴角,应该是带着一丝微笑吧----自己的爱人吧,还活着。。。。。。

在杰克排除故障,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奋力一跃,将儿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在自己双脚骨折的那一天,女儿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带到医院,还给我带来了《读者》,说,爸爸最喜欢看这本杂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几个月,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给自己煮好面条端到床头;想到了因为受伤后脚冷,女儿端着对她来说太重的一盆热水给我烫脚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坏力前,我们都是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切,我们也才能够拯救自己,我们也才能够拯救人类和文明。

D. 老电影南海潮不知道有没有高手知道,希望给个网址或发个文件(是整个电影),感激不尽。

请留邮箱,

E. 《打过长江去》的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摘要 枫叶荻花瑟瑟,长天秋水澄澄,眼前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然而江南之秀丽与硝烟交织,最令我震撼的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F. 作家李少白的资料

1. 李少白,著名摄影家.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2. 李少白,湖南宁乡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师,楚怡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长沙市青少年宫主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他的中、小学朝代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其父是皖北一带有名的医生,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李少白产生很大影响,使李少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对他后来从事电影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1949年,李少白弃学从军,1950年被分配到重庆西南大区影片经理公司工作,那时公司除放映国产片和苏联片外,还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这样使李少白对影片有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开始了对电影的学习和钻研,1951年底在《大公报》上发表《谈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从这时开始,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影评文章。
1954年李少白调到北京电影发行总公司宣传处工作,还参加公司的选片工作,这一时期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罗马11点钟》、《没有留下地址的信》、《马路天使》、《南海潮》等国内外影片的评论文章。1956年,他被《文艺报》聘请为电影方面的评论员,1957年他调到影协,1958年调到该会电影史研究室,参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的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63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史终于问世了。此后,李少白着意于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的研究。1978年后,李少白发表大量理论文章及书籍。如《谈影片故事性》、《论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李少白一面从事中国电影史和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一面带电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国唯一的电影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还参与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专题片的监制工作。

G. 南海风云观后感

《南海风云》是我国第一部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为题材的战争影视作品。影片正是通过于化龙的成长历程,表现了我国军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事迹及讲述了我国海军保卫祖国南海诸岛的故事。
那先来说说《南海风云》的主要内容:故事是发生在70年代的我国南海,当时的南海备受南越当局的军舰骚扰。有一天,居住在西沙群岛的于化龙一家正在海上捕鱼时,恰好遇上了来勘察我国领海的南越10号舰,于华龙拿起钢叉向敌军反抗,也因此敌军一怒之下将渔船撞翻,于化龙一家被分散在南海上。于化龙被当时出海巡逻的我国海军所救,于华龙也就此加入了我国海军,而其父亲和妹妹被一艘渔轮所救。若干年后,于化龙已从海员成长为海军291军舰的舰长。这天南越10号军舰侵入我国南海海域,于化龙的父亲与其船员在海上作业,于是,渔轮与敌舰展开周旋。与此同时,于化龙舰长也率其舰及海员及时赶到,敌舰开始狼狈逃窜。在南海海上的战斗前线,于化龙一家团聚了。原来那条渔轮的船长就是于化龙的父亲,而他的妹妹也在长大后进入了民兵工厂去学习和建造军舰,后又坚守在三角岛。为了准备再次与敌军战斗,于是军民联合起来修复了因中弹而进水损坏的军舰。一家老少三人齐上战场,经过一番斗争后,他们的家乡甜水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并击毙了敌军10号舰舰长,五星红旗又重新飘扬在南海甜水岛的上空。
在《南海风云》影片的开始看到的是南海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海底世界里的奇珍异景,影片还衬上了背景音乐——电影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使这个场景更加的唯美。这也许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吧。也因为这美丽而富饶的海域,引得南越的敌军一次又一次的勘查与骚扰。因为党的正确的领导,战士们和人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造了这次西沙海战的胜利和甜水岛的解放。
人民是顽强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的人民更是不怕牺牲的。影片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于老爹和其的船员正在海上打渔,南越军舰入侵我国南海,发现渔轮并企图撞沉渔轮。渔轮不仅没有躲避,反而向着敌舰勇敢地迎了上去,和敌军进行斗争。他们手执鱼叉棍棒,对敌人们高呼口号,斥责他们,渔民们就拿起贝壳、鱼类等投向敌人,还用高压的水枪想敌人喷射,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敌军见状,恼羞成怒,当敌舰已经准备向渔轮开炮时,幸亏我国海军舰船及时赶到,敌舰才慌忙撤退,才没有造成惨重的损失。
还有影片中许多地方体现了我国海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那一段场景是这样的:我国海军舰艇在与敌舰激烈炮战打到的时候,因为我军的设备不先进,没有远程的炮弹,最先进的也就是火箭式深水炸弹,而且敌舰的吨位也是我军的十几倍,这一差距迫使我军与敌人只能打近身战,战士们就用上了半自动的步枪和手榴弹,和敌舰作战。
电影中将南越军队描绘成了胆小愚笨,不堪一击,一触即溃的小丑。如:在敌军别动部队入侵三角岛时,阿妹拿着枪和岛上的渔民及民兵一起对抗他们,别动队队长就被吓住了,就打算撤回去,但是别动队队长低声下气地说是上面的命令回不去,要回去不需要有一张纸条说明,因为没有纸,阿妹就在那个队长的手上写了一句“中国的领土不容侵犯,滚回去!”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别动队的怕硬心理,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不屈与尊严。
在这部电影中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我国海军军舰受损进水后准备到三角岛驻滩维修军舰,但是对航道不熟,当地的渔民和民兵就主动当起了活标,驾着渔船为我军军舰领航。最为激动的莫过于我军收复甜水岛,阿妹手执着五星红旗一路冲锋向前,最后将国旗插在岛上的最高点,看到五星红旗重新飘扬在甜水岛的上空,我军和岛上的人民都热泪盈眶。
电影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其中的歌词是这样的: “哎罗!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 有一串冰珠闪耀着光芒, 绿树银滩风光如画, 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 哎罗!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岛上, 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汗水洒满座座岛屿, 古老的家乡繁荣兴旺。
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 哎------!”
犹如歌词所写的那样“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岛上,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汗水洒满座座岛屿,古老的家乡繁荣兴旺。”西沙是祖国的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和领海,只有将入侵者赶出西沙群岛,才能维护祖国的领土和领海的完整。

阅读全文

与南海潮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洞电影韩国结局 浏览:706
国产电影十二个人演员表 浏览:890
电影爱情公寓最后歌曲名字 浏览:156
开封电影院有哪几个 浏览:414
关于韦小宝的电影完整版 浏览:51
什么英文电影比较好看的 浏览:16
到哪里找到英文字幕的电影 浏览:444
代买电影票一张票多少钱 浏览:799
大王叫我来巡山是什么电影里的歌 浏览:145
海韵影院电影网站 浏览:706
十大经典爱情电影排行榜 浏览:800
禁毒带你归家电影观后感 浏览:58
上瘾电影结局如何 浏览:490
中毒美国电影完整版在线播放 浏览:613
电影演员颖 浏览:953
电影甜蜜的事业全体演员 浏览:561
一部男优突然死掉的韩国电影 浏览:186
电影温柔地杀我完整版下载 浏览:991
有一部人变异猪的电影 浏览:801
一个黑人教白人射箭的电影是什么名字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