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电影《青春派》的观后感
关于《青春派》欲罢不能的电影
今天是电影上映最后一天,我犹豫了一会儿,买票看了。不是我看不起中国青春电影,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刘杰导演的。片尾是侯孝贤的客串,看看吧!当然还有秦海璐。写这个电影的影评不想那么的规范和拘谨。随意一些更好。
年初,赵薇《致青春》斩获5.4亿票房,营销策略大获成功,她的处女座,她的一切尽在流逝的年华中国走去。赵薇是个好明星。然而,刘杰第一部登上大荧幕作
品,无人知晓的是他之前的作品,这就是艺术导演的窘境。
如果有一天人们看到一个艺术导演的作品登上大荧幕,我想那是中国文艺之复兴。人们会想知道一个艺术家妥协之后拍的水平如何?《青春派》如果启用大牌明星结
果如何?票房会怎么样?
电影有些情节在我预测之中,青春+高考的片子中国内地不多,有的在”地下“活动呢?当然,电影还是见天日的好。刘杰拍的老辣,最后没有画完整的圆,那才是刘杰。
电影如果再疯狂一些多好。居然的爱情可以脱一点衣服,高考可以用行动证明,不是用音乐代替过场,电影出现了两次过场,这是第一个败笔。第二个是权力人物描
写除了对学生高考严厉以外再无其他,他们也是人,应该是七情六欲的。讲桌下的老师更有的写。我大胆说一句,中国老师德高望重的都是课上一个人,课下一个
人。他们除了发现金子外,还善于玩弄规则。起码电影学院就是如此!
我不怕得罪人!说就说了。规则没有,何以成方圆?
即将奔泻的欲望就是往自己身上浇凉水吗?还穿着内裤。高考尽然可以拼出一切,还有什么可以再乎?脱光了这才是青春,保守什么?祖宗规矩?刘杰导演的客串到是很有意思。
居然的宿舍是包含了一个小社会,富二代,官二代尽显。所以,处于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在这样的宿舍是被毁灭的,我们看到那个死书呆,看到死变态,看到让人仇富的富二代。居然除了高考,可以说就是爱着他那个对他没有丝毫感情的婊子。
全篇最好的台词就是你说你拼爹不行,还不拼你自己。是啊!这就是中国。
这是一部欲罢不能的电影。刘杰没有给画满圆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听下这段话
你可以选择做官,你也可以选择挣钱,但你不能选择通过做官来挣钱;你也可以选择玩女人,但你不能通过从政玩女人,你可以选择做圣人,也可以选择让大家像圣人一样崇拜你,还要想俗人一样原谅你。只想要权力不想要约束是恶霸,只想要享受不想尽义务是流氓。
电影的最后,居然说我恨老师,又很爱老师。这是真心话!也是高考学生的真实写照,凡是想有所作为的学生都认同。
㈡ 求电影《青春派》观后感,要成长方面的,不要讲爱情的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客观地说,很不错。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无量。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电影能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时,跟同学在宿舍说着脏话说着理想,在课间休息时对着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欢的女孩经过,她的小腿像葱白一样干净,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张国荣,想起自己的爱情和友情,眼泪飘洒而至。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泪的刹那扭头看了下四周,正有与我一样的动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㈢ 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是一部青春阳光又稍微有些伤痛的校园剧,在这部剧你或许能看到当初学生时代的自己。
青春派是由秦海璐和董子健以及安悦溪等人主演的一部青春校园剧,当中有欢乐搞笑的喜剧成分,同时也有对于青春期少年的那种小伤痛的描写。面对校园时期不该有的微妙小感情,几位主人公有着各自的处理方法,虽然有些很是令人啼笑皆非,但却也有些小感动。
一个叫居然的男孩子,在高三毕业的时刻当着全校同学的面表白自己暗恋了很久的女孩。然而这个大胆的举动却是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应,女孩虽然答应了她,但也只是为了安慰他,不至于让他出丑。
他带着失望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高考不顺,面对心爱女孩前往大学的身影,他有些难过。这高中时代的小恋情就此即将消失的时候,他决定复读。在复读的过程中,居然很是努力,同时也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美好的高中生活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的回忆,也给我们以启发。
㈣ 《青春派》观后感 励志的
我们的青春Replay
拍高考题材的电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电影却很少见。
16岁的时候,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走一步,退两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青春的成长总会伴随着亦敌亦友的朋友,他们会跟你争妹子打得头破血流,也会在外敌当前的时候做你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可能跟你在同一个宿舍,你
们没有深交,但当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种习惯。他们可能外向可能内敛可能单纯可能细腻,但你总能接受各种多样性而又不带成见。
青春的成长就是第一次的恋爱,大千世界的恋爱故事大体是你爱的人爱别人,而爱你的你不爱。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体验了第一次才知道
为什么恋爱的魔力让你对不爱你的人专情,而对爱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恋的深渊才能体会父母要离婚的伤感,哪怕他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局。也就只
有在时间和对恋爱新的体验中,才知道应该欣赏爱你的人对你的付出,双宿双飞去了人大。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而
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
不能言说的痛。知道了这些,很难再幼稚下去。所以,我们体谅、我们担当、我们分担、我们才可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虽然最后,居然和晓凡都考去了人大,虽然居然懂得了晓凡换发型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居然这一次要紧紧抓住爱自己的那个人的付出,但青春总
伴随着来来回回。说不定他会再次放弃爱他的人选择他爱的人。但是,在复读恋爱的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
次,总要尝试,不在尝试中失败,哪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青春的故事。很明显,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属大院,山西汾阳晃荡迷茫。但对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长,每个重新翻看这一段的人,总会敲击到内心的共鸣。
(以上来自豆瓣)
能帮到你请给采纳,谢谢
㈤ 求电影《青春派》的观后感,初中水品!
《青春派》的观后感
“想起了我在XX中学的日子”相信是每个人看完片子的第一感觉,如果你怀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在91分钟原汁原味的重过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应该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看到学弟学妹遭遇地狱折磨,而自个在那幸灾乐祸。只是想不通电影怎么会取一个这么Low的片名?
现在的青春片普遍的会去营造一种华丽浪漫的感觉,让男女主角谈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或是让少年们去做一件疯狂的事。诚然这是绝大部分青年们梦想中的青春,但事实上当他们看完电影之后又得去面对满桌的书籍和试卷。因此这些青春片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是童话而已,然则现实中的青少年的青春生活是很平实的。而《青春派》却做到了紧扣高考枯燥生活的同
时又描叙了足以引起观众共鸣的学生恋情,这是一部真正属于国内中学生的青春电影。 电影中的爱情和爱情是交叉叙述的两条线,但随着时间的深入爱情线逐渐被淡化掉,男主角从开始的执着变成了后来的释怀,所以本质上这还是一部关于青春期成长的电影。不过电影丝毫没有提到成长二字,最后以男主角的独白和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终结了故事,让观众产生遐想。很满足于电影对高中生早恋的概括,开始时男主角“居然”对黄晶晶的一片痴情,心盲无明只剩执着,刚看觉得这故事编的刻意做作了,越看越觉得很像那么回事儿。年少的情全靠感觉,认定了还真就不放了,暗恋几年几年的都太多了,最后却会被身边一直对自己好的人所打动。“居然”最后情难自已的对晓凡产生了感觉,但当他想做点什么时高中生活又一次戛然而止,只是这一次他没在念泰戈尔的诗。 其实青春便是这样无声无息,你想做点什么发现却始终来不及,等到你回头看才明白一切都是过去,剩下的都是自己成长的痕迹。不过,人生若无悔那得多无趣啊!不是吗? 为了保证电影能够接地气,影片中的几位关键配角演员是真实的在校高中生,而导演更是潜藏在中学中14个月,就是为了能够捕捉到真实的细节。观影时我们会发现片中学生的表演都比较浅白,显得十分生涩。不过这就是电影的优势所在,真正的高中青春不需要化着妆的大美女,也不需要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大帅哥,让几个普通人去演绎普通人的故事才能体现出那种少不更事的真切感。之前卖座的《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都是打怀旧派,讲述的是80后的故事,这很难让90后们有多大触动。《青春派》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2012年,影片中的青春是现在进行时的,代入感更为的强烈。 电影很敏锐的触及到了高考和早恋两大青春主题,也是一部青春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不过《青春派》做到了与众不同的表达。导演在电影中花了许多的笔墨来突出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青春期的作用,这是以往青春片缺失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角色绝对是学生时期不可缺失的一环。片中男主角妈妈阻拦孩子早恋时的狠劲以及对孩子学习时无微不至的关心就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真实写照。而秦海璐扮演的班主任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她嘴中不断冒出的高考口号和对学生的严厉教导都让人回忆起无法磨灭的高考生活。在两位长辈形象的对应下,更加的突显了影片的真实性。 影片时刻都离不开高考两字,而鲜明的倒计时也是始终出现在镜头中。电影不断制造高考给学生带来压迫感的同时也为他们塑造了有趣难忘的生活。片中的学生有的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有的则是贫苦的屌丝,电影面面俱到的把当下社会的学生形象聚集到一起,让他们互相嬉戏打闹的为影片增加乐趣。这也是最真实的学生生活,相信每个人当初都会有个小团伙,也会有肝胆相照的损友以及马首是瞻的意见领袖,这些片段都有在电影中体现出来。那位娘娘腔的角色是影片中第一大笑果,虽说他跟其它角色一样都有表演脸谱化的毛病,但在这样一部定位商业轻喜剧的电影里还是情有可原的。
㈥ 电影青春派的观后感
电影青春派的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影青春派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姹紫嫣红开遍,也不过是断壁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青春告诉我们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
电影《青春派》讲述了一位高三学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女同学黄晶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张狂。然而初恋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来的妈妈破坏了,初恋很快就结束了,高考却大受影响失利,最后居然选择了复读。
也许在居然长大之后会为那次的疯狂而后悔不已,可是在那时,居然一定是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遗憾才做出那样疯狂的举动。居然在第二次照毕业照时,他用泰戈尔的话来总结过往:“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但我却并不赞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边绚烂一时的野花,绽放时纷纷扰扰,凋零时落英缤纷,短暂而凄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试看春残花尽落,便是红颜老死时。”青春,我们需要坚定地往前走,因为我们辜负不起。
我认为人的一生也许会邂逅许多美丽,但只有适时而开的那朵花才是属于自己的,过早采撷只会加速她的凋零。也正是因为如此,影片的最后,并没有交代居然的爱是否修成了正果。我想,应该是没有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居然看着骑着单车的男孩,也会心中一动,
想起那充满活力的青春,追忆那些疯狂的往事。回想起曾经喜欢的那个女孩,但却发现自己已记不清的她的轮廓,记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而青春最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无怨无悔。
只有不间断地追求不停止的奋斗,不消失的梦想,才能创造青春之辉煌,才能拥有无悔的青春。但这种无悔的青春并不是要把人间的酸甜苦辣尝遍,也不是要把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事都经历一遍。所谓无悔应当是平静淡然的姿态,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张,最终也不后悔。
记得有哲人说过:“若花不开在路上,就一定会开在路的尽头。”我说,在青春的这条路上,我们不必过早地追求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东西,只要我们努力了,奋斗了,青春之花就一定会开放在路的尽头,所以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静待花开!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客观地说,很不错。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无量。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电影能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时,跟同学在宿舍说着脏话说着理想,在课间休息时对着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欢的女孩经过,她的小腿像葱白一样干净,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张国荣,想起自己的爱情和友情,眼泪飘洒而至。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泪的刹那扭头看了下四周,正有与我一样的.动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不疯狂,怎叫青春?当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对她读出泰戈尔的诗时,当他为了她高考交白卷的时候,当他站在站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的时候,我知道我做不到那种疯狂,我也很想如此疯狂。高考都离我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却勾起了我缅怀青春,祭奠高考的心。与居然(男主角)相比,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一张白纸,搜肠刮肚想了一番,无非是无休止的考试和题海,顶多就是两周一次的“放风”时间。总之,我的高中一片空白,或许,也不是一片空白,只是少了一种类似QQ空间的东西来记录心情吧。整个高中时代,我究竟收获了什么?
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我不记得自己有过什么其他的活动了,按着老师的安排,重复着同一件事,虽然也会因为成绩时好时坏而伤心,在成绩出来前胆战心惊,真不知道那些题海教会了我什么,我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是坚持,我只能“呵呵”了,当时用心做的试卷,现在又记得多少,该是都还给老师了吧!
就算记得,拿到现在又有多少有用呢?现在想想,高考成绩出来时我也没必要那么在乎,在挤破头的这场大战中,我走过了独木桥,但我是失败者,因为我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自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不敢谈及此类话题,但事实是,我不比任何人差。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考是一个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折点,非终点。怎么办,高中三年,我真的回忆不起来什么,或许真的是我太沉默了,因为在那种环境下,我根本不想表现什么,比成绩我是失败者,在那里便会受到冷落(事实上,不管在什么地方,你做的优秀,便会是大家簇拥的对象)但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该成为一个中心。糟了,高中的那些战友我又还记得哪些?我都记得,可是有什么用呢?只有几个交心的朋友,真心相待。
当需要一双手的时候,会不吝的伸出来吗?大概,不踢你一脚就是好事了吧!回到现在,大学生活,没有了束缚,没有了限制,一切都是自主,我反而觉得很轻松(虽然偶尔会因为一些事感到压力到)但我是开心的,我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目标。好了,大学里也还有好多目标没有完成呢,言尽于此吧。很是期待第二部,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寻自己的影子,借以安慰自己吧。
;㈦ 观《春春派》有感 作文怎么写
近来在空闲时间又看了一遍风靡于高中学生的《青春派》。Tobehonest,现在进入了大学的我在看后已经没有了很多的感慨,如果不是经历了高四,我想我甚至无法完全的看完这部电影从而领会其中蕴含的深长喻味。紧密交接的剧情,简练犀利的对白,在那种由高三所凸出的压抑而奋斗的气氛的烘托之下,陡然间便有了神韵。让我不得不为之喝彩。
青春,穷尽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笔墨,却无法完整的描绘出它的面容。有一段话极其流行过:你不约会不谈恋爱不出去玩不喝酒不逛街不去夜店不疯不闹不判逆不追星不暗恋不表白不聚会不k歌不撒野因为你要学习请问你的青春被狗吃了么?这样大声的告白,声势浩大的叛逆,似乎我们只有做过这些并不受长辈允许的举动才能证明我们青春过。主人公居然在毕业前五天排毕业照时在全校的见证下向自己暗恋的女孩子告白,以泰戈尔的诗词勇敢的表明心迹,赢得了女孩的芳心。当两人牵手走过班主任面前时,一句理直气壮的“老师,我毕业了。”让撒老师瞬间哑口无言。这样的青春是青涩的,也是充满了勇气的。我们都曾勇敢过。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愤世嫉俗,在老师与家长面前坚持自我,忠于本心。这样毫无遮掩的赤诚是多少人的青春的亮点。
然而,纯粹的东西总是太易碎。
当居然的初恋破灭,高考的失败便成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他决定复习,为了考到那个女孩的学校——复旦大学。好像生活瞬间就被这四个字充实了,居然早起晚归,挑灯夜战,题山书海亦不足畏惧。她是青春的黑暗中的曙光,他便直奔着这丝曙光而去。纵然这束光芒散尽,白昼却早已来临。当在午夜十二点灌进一杯特浓的黑咖啡,当在课堂上埋头于一本又一本的习题,当踏着黎明前的黑暗推开空荡荡的教室的门——他会想什么呢?也许他会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女孩而毁了自己的高考,也许他会暗自伤怀前路漫漫,但无论如何,他正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我们都是如此,青春的选择有些无伤大雅,对或错无甚分界,然而有些岔路一旦走错,等待我们的就是属于青春独有的严酷考验。对于居然来说,青春让他明白了什么是担当和放手。
是的,年少轻狂和天真无暇只是青春的一面罢了。逃课,喝酒,打架,为了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做尽傻事——这些都只是青春最无辜的一面。而青春还有属于它的更沉重的一面。因为它要教会我们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付出与洒脱,不是我们耕耘了便会有收获,而是我们不播种就绝无果实。当我们为了家庭的希望而拼命做的更好,当我们向自己的目标一次次的冲击,当我们能够面对失败坦然一笑,这就是我们青春的印记。
泰戈尔曾经说过:尽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集鲜花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我爱这洒脱的人生态度,时光浩渺,青春只是人生中的一段路程,或许纵情高歌是青春,或许沉默内敛是青春,我能做的就是敞开胸怀去接受。只要敢于面对,无论是明媚的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压抑的失败失落失望,都会带给我别样的精彩。
㈧ 观青春派有感800字
今天看了黄冈造电影《青春派》,不由想起自己高中生活,虽然电影很轻松,笑点也很多,但笑过之后,心中不免生出几许郁闷,总结一句话:你是我不能言说的伤。
电影中成人礼时,一个学生问老师,过了18岁能不能谈恋爱,老师尴尬的回答:《中学生守则》里不准谈恋爱。今天还认直在网上搜一下《中学生守则》,不知道是我搜的是不是正版,居然发现没有不准谈恋爱这一条规定。从这一个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尴尬,一群正直情犊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天天在一起,难免不生出一些风花雪月的情愫。野棉花不扯,言归正传。今天我要现身说法提一下教师们最头痛的问题:高中生的感情问题。
青春派》以居然同学的感情问题为线索,在照毕业合影时,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一直暗恋的女生黄晶晶表白了,表白成功,两手牵手,看得让人无比妒忌,高中生中敢表白的少之又少,表白成功的更是少,所以说不知道让多少当年的男生,如今的男人们妒忌。然后幸福却又是那么的短暂,如惊鸿一瞥。马上居然的妈妈在撒老师的告之下“棒打鸳鸯散”,剩下居然一个人苦闷,整天整夜的躺在床上两眼望天花板发呆。完全进入“着魔”状态,以至于高考时将试卷上的姓名都写成“黄晶晶”而落榜。这一系列故事无比真实,我高中时代,身边不知道多少为心中的“女神”天天茶不思饭不想、神魂颠倒的难兄难弟们,本人甚至约好了“情敌”准备单挑,后来听说“情敌”暑假练过,怕打不过,更丢人,于是不了了之。然后自己喝下一瓶白酒而至胃出血。与居然相比,他比我幸运多了,虽然牵手很短暂,但毕竟牵了,本人喝坏了胃最后也只有父母陪着送医院,没有得到“女神”的一丝眷顾和垂怜,她可能还曾不曾听说,古人曾有很多语句来形容这种情形,如:“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等。看来古往今来这种“苦逼”的人多了去。哥我感到了一丝欣慰。
不过,古人很多,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情痴语句。于是男主角居然同学选择了痴情,复读,她妈妈专门请来已考上复旦大学的黄晶晶同学来激励他。男子汉大丈夫,为了自己心中的“女神”,什么事做不出来,何况只是读书。于是无比勤奋、无比刻苦、激情燃烧。然后故事按套路演绎,也是人之常情,进了大学的女生一个月后就变了,这在我身边有活生生的例子,一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复读之后考上了“女神”所在的学校,最后的结局是:你是我不能言说的伤,再八卦一下,两人连手都没牵。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电影中的居然同学最后没有选择黄晶晶所在的学校,而是留在了北京,可以说居然同学这一段无法言说的伤是值得的,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电影中黄晶晶后来又有所“回暖”,但居然同学成熟了,经历了一年的洗礼之后,明白了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比我那“苦逼”同学懂事多了。
综上所述,一句话:你是我无法言说的伤。这个伤是成长的代价,不管伤得多伤,没有人后悔。
㈨ 青春派 影评范文 300-400字
最近,各种青春题材大火,无非是为了抓住我们这帮80、90后少年们
的心。是呀,的确,抓住了我们的心。从《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青春
类的题材,数不胜数,所以也就不少这一部《青春派》。
这个电影应该尤其能触动90后,因为讲述的是关于高考的故事。这段
岁月对于我们而言,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刚好刺痛我们那颗被称作青春
的心。
我们看了太多人的青春,以至于要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青春,是大
屏幕上的那样光怪陆离吗?看着别人的青春,觉得那才叫做青春,而放眼
自己呢啊?
这类题材基本无法是我的泪点爆发,不是不想哭,而是不敢哭,眼泪
在眼眶里打转过,但是,就是可以控制着知道眼泪蒸发。《青春派》最打
动我的,不是结尾里故事背景的介绍,也不是最后男主角对着他们班主任
的告白,最打动我的,是他们在传卷子,在早读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当初
,那帮为了高考奋斗的战士们。
故事里,始终穿插着爱情,那种最青涩最单纯的爱情,真好。之前的
我会后悔,觉得最好的年纪是16岁,在那单纯的上课下课之间,在那吃饭
排队之间。而现在,越来越清楚,为什么最好的年纪在18岁里,因为,18
岁是我们梦想的结束,理想的开始,是我们开始懂得怀念珍惜,知道失去
的疼痛。原本一场浪漫的告白,葬送在了成长的路上,是动力,也是经历
,最后没有终成眷属的人们,会找到属于自己新的幸福。居然和晓凡就是
这样吧。当最后,字幕里,两个人都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莫名其妙
的想哭,觉得,真好。
没有黄晶晶的生活里,居然懂得了珍惜。是伤痛,也是恩赐,因为我
们发现了更值得我们珍惜的人或事。这就是青春,也许不经意,但就是这
么刻骨铭心。
有时候想,如果我的青春拍成电影,那会是什么样?无论什么样,都
会是别人羡慕的样子,就像是你羡慕别人一样的青春。因为看似独一无二
的青春里,我们都有着太多的相似。我们都勇敢过,我们都放肆过,我们
都迷茫过,同样,我们都爱过。讲与没讲都一样,有结果没结果也都一样
,因为我们终将都会刻骨铭心,并伴之成长一生。也许在某个熟悉的情节
里,我们自己温习一下,又或者在某个相识的场景里,我们自己再演一遍
。之后,我们依旧走着自己的道路,过着自己的生活。或许或更勇敢,或
许会更懦弱,或许会不想长大,永远停留在那里。
有时候我们奋不顾生,有时候怯懦胆小,还有时候呢?也许还有的时
候,我们就长大了。
会有无数的人奋不顾身的跳进青春的河流,想着快点游到岸边,可是
到了岸边,我们想着,再等等,再等一下上岸。可是,终究是要要离开的
,不论你喜不喜欢。其实开始我们是喜欢的,但是越来越不喜欢,越来越
怀念那个岸边,和那些一起在河流里的人们。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遍,你的青春还会是那样吗?或是如果给你个
机会,让你给那时的你发个短信,你会说什么?想说好多好多,但是却又
什么都不想说,因为我们不想打破那是,我们的那个梦,因为那个梦,太
美了。
尽管我们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往大城市里钻,可是,真的置身其中的时
候,我只想说:这里太大了,我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回顾电影里的情节,无论如何
也找不到如何解释的理由。梦想着在大城市里,看着灯火阑珊,但是却也
找不到那盏等你回家的那盏。前半句是梦,后面的是现实。看到了吧,这
就是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哪里有什么独一无二,其实你我都一样,都会为那些泰戈尔的诗饱含
泪水,为那些逝去的青春,莞尔一笑。